体育研训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研训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研训计划

体育研训计划范文1

关键词:听说训练;大学英语;话题;策略;设计;值日报告

黄子东的实验研究证明话题的熟悉程度是影响英语听力理解的主要因素之一。毛浩然建议事先准备练习得"滚瓜烂熟"的话题(至少七句话)去网络聊天室找高手对练口语。二人分别强调了熟悉话题在英语听说理解与产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没有论述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听说训练使学生熟悉更多话题。本研究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为例,尝试通过培养学生了解、熟悉更多话题内容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听说训练话题应以单元主题为线,结合学生亲身经历及身边发生的现象量身定制话题,提供情境与机会使课堂所学词组、表达方式内化成积极词汇,并借此描述个人亲身经历或周围现象。

一 转换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把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渗透在单元目标中。不能简单地把教学目标制定为掌握本单元出现的词汇、表达方式、语法结构与句型转换等语言点本身,而是让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使这些表达方式内化为积极词汇,能用这些词汇描述自己及身边发生的类似现象。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Unit 1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为例,根据精读课、听力材料内容及学生外语学习经历,本单元教学目标制定为学生能利用本单元出现的词汇及表达方式。

① 描述自己的英语学习经历;

② 介绍自己以前的或现任英语老师,包括他们的人品及教学方法;

③了解两种不同英语学习方法:传统课堂学习及网络课堂学习;

④ 传统课堂及网络课堂的优缺点;你喜欢哪种学习方式?

⑤ 如何操练才能学好英语;

⑥ 外语学习的优点(你为什么喜欢学习英语?);

⑦ 介绍英语学习小窍门(Tips)。

二 话题设计原则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把这些教学目标转换成相应的topics进行话题专项训练。话题设计以精读课单元主题为线,结合教学目标及学生亲身经历、身边发生的现象为原则。比如第一单元Pre-reading activity介绍了一个人的英语学习经历,设置话题1"My own English learning experience"。学生可以以第一人称形式叙述讲话者本人的英语学习经历,也可以描述自己的学习经历。

在课文中作者提到了自己上大学前的英语学习有时好:名列前茅;有时停滞不前,同时分析了导致原因有二:要么是因老师,要么是因其他同学。在讲到作者的英语老师时,要求学生回忆自己以前的英语老师,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人品及教学方法,设置话题2 My former English teachers。

作者上大学后接触到网络,英语学习有了改观。讲授到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讨论网络学习和传统课堂学习两种学习手段,以及二者的异同。Regular classroom study 就是学生一直以来采纳的传统学习模式:去固定的教室听课,老师在讲台前授课,学生听课做笔记;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等。online learning就是上网注册虚拟课堂,利用在线资源学习。老师在线答疑。老师或同学也"提问",只是所提问题要先到电脑屏幕上,学生阅读并写出答案,再上来分享。

通过讲解学生自己会描述话题3 What is regular classroom study / online learning?通过了解作者在线网络学习英语后进步的原因讨论话题4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regular classroom study / online learning?

作者通过在线网络学习英语后还时常随身携带笔记本、袖珍字典查阅记录生词,坚持操练才大大提高自己的英语读写能力。在此启发学生也用类似手段学习操练英语,同时设置话题5 How do you practice to improve your English?

课文最后一段介绍英语学习对作者来说是个trying experience,虽然充满困难与挑战,但他不愿用任何别的东西交换,说明英语学习有诸多优点。在此要求学生先找出课文最后一段中描述外语学习优点的关键词——动词词组及表达方式,然后用这些关键词回答Why does the writer not want to exchange it for others? 然后结合自己英语学习经历回答话题6 Do you enjoy studying English(imagine you are the writer)?

话题7是根据听力材料设计:一位日本英语老师讲述她英语学习的四个小窍门,要求学生在听懂的基础上复述谈话者的学习窍门,课后结合自身学习体会仿写Tips for English learning,完成话题7的内容。

三 操练与效应

每个话题随堂指导,当堂操练,课后补充书面成稿,下次课以口语值日报告形式展示。每单元前三次展示话题由教师指定为主,最后一次课话题由学生自选,作为对本单元话题训练的总结复习。展示初期准许念稿,但半学期后鼓励脱稿。要求学生认真准备每个话题,书面稿(不论展示与否)统一上交作为平时作业,由教师批阅登记。口语展示过程中,要求学生做笔记以便回答展示后问题。初期由教师提问,逐步过渡到学生提问。值日报告每学期要求志愿展示至少5次(不同话题),每次控制为5人次。展示稿质量、上交次数及展示次数、所提问题数量及难易程度量化积分作为平时成绩监控管理。

在宝鸡文理学院2010级教育系、哲学系229名大一新生中进行话题专项试验教学,期末口语考试、笔试作文反映学生心理词典中已内化储存了本学期训练过的话题图式,尤其是作文My English learning experience in college。训练时设置的话题是过去的英语学习经历,但考场作文不仅有过去学习的影子,更重要的是学生能用简单英语准确描述出自己对大学英语学习的不同感受:第一堂全英文大学英语课让他如何对自己的听力失望;大学英语老师的人品与教学方法跟前任英语老师有何不同;大学英语学习跟中学英语学习方法的区别,他更喜欢网络学习,因为在线网络学习他不会受其他学得好的同学威胁,有更充裕的时间思考问题答案,不必担心出错而尴尬等;教师检查作业当全班同学面点了她的名使她如何羞愧,之后如何努力学习等。还有同学直接把背诵过的课文段落搬到了作文中,认为大学英语学习是个trying experience,不愿trade for anything。他们从不同侧面描述了自己的大学英语学习体验。没出现面对话题无话可写的现象。本学期口语考试有六个话题,提前准备,采用一对一面试形式。学生先概括介绍所有话题,然后教师随机提问,其中有两个问题:你觉得自己英语学习进步了吗?英语课上你能听懂百分之几?大部分同学能够听懂这些问题,并作出正确回应,且认为自己的英语学习进步了,能听懂授课内容的一半或更多。更加可喜的是考试现场有同学用英语描述了她对这次口语考试的感受:让她兴奋,锻炼了她,为她未来求职面试积累了经验,等等。

期末测验表明为期一个学期的话题专项训练尝试培养学生了解、熟悉了更多话题内容,并能灵活运用所掌握的话题内容。这种尝试是有价值的。

四 结语

设置基于教材主题,学生亲身经历或身边现象相关的话题进行听说专项训练能帮助学生内化与话题相关的词组、表达方式,扩充学生心理词汇,有助于提高英语听说写能力水平。在大学英语话题训练中所有互动活动应保证在全英文环境下完成,因为全英课堂本身业已为学生创设了听英语、说英语、用英语思维的氛围与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自然而然会逐步转变英语学习目标——提高听说能力,而不是仅仅记单词、过四六级。

参考文献

体育研训计划范文2

关键词: 技能训练 分层 分类 一体化 语文教育专业

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合格的专业化小学语文教师。合格、专业化意味着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要达到这些要求,学生除了系统地学习语文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接受全面的职业技能训练。学生职业技能直接影响他们对未来教师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决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对学生的就业影响深远。

一、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

纵观师范教育近些年实施的教学内容可以看出,学生掌握的技能包括教师基本技能、教学基本技能、教育管理基本技能。结合语文教师岗位特点,对学生进行专门训练的最主要技能包括语言表达、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三大块。语言表达实际上包含口语和书面语两方面。口语表达训练可细化为普通话听说训练、朗读吟诵训练、演讲交谈论辩训练、教学教育口语训练。书面表达训练包括写作训练、书写训练等内容。

教学设计作为教学工作蓝图,是顺利实施教学、确保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与教学设计密切相关的一项训练就是课件制作。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时下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样的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丰富语文课堂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语文课堂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正因为课件内容、形式的多样化,学生要掌握课件制作这项能力,就必须接受系统学习和训练。

教学实施能力是最后环节训练,实际上是语言表达、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能力的综合。这个环节的训练必须结合真实教学情境,亲身体验、反复模拟、深入反思、不断改进,这样才能练就过硬的本领,将来才能轻松上阵,适应教学岗位的要求。

二、教师技能训练体系的构建

高职高专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切实抓好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如何推动师范生职业技能发展呢?学校应依据学生的整体素质,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构建语文教育专业分层、分类、一体化的职业技能训练体系。分类别指技能训练包括语言表达、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三大类。分层次指教学技能按学期分项进行。第一层次(第一、二学期)进行三字、一话、一读、一讲专项训练,“三字”即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一话”即普通话,“一读”即朗读,“一讲”即演讲;第二个层次(第三、四学期)进行一制作、一设计、一说、一实践专项训练,“一制作”即语文课件制作,“一设计”即语文教学设计,“一说”即说课活动,“一实践”即教学实践。一体化指三大类中每个层次专项训练都紧紧围绕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这个核心进行。

三、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实施

构建训练体系,实施技能训练,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依托相关课程,实施训练。

各专项训练要落实到位,应以教学计划中开设的一门(或两门)相关课程为依托,进行课堂训练,再向课外延伸。第一学年专项训练中“三字”训练是依托“书法”基础课开展的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训练;“一话”是依托专业基础课“普通话语音”、“现代汉语”开展的普通话训练;“一读”是依托“古代文学”、“古代汉语”课程开展的古诗词、散文名篇诵读训练,既能掌握朗读技巧,又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一讲”是依托“教师口语”课开展的演讲训练,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第二学年专项训练:“一制作”指依托“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开展的语文课件制作训练,要求能熟练地使用常用的制作工具,依据小学课本内容选题并进行设计。“一设计”、“一说”、“一实践”三者都依托“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和“课堂模拟”课程开展,通过大量教学设计训练和说课活动,反复评议、修改再进行课堂模拟,实施教学训练。

2.开展第二课堂,巩固训练。

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仅依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还应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设置第二课堂,并以此为主载体,建立与专业技能实训项目相关的兴趣小组,举办拓展类知识讲座,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为补充,进一步巩固各层次训练内容。课内训练由各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课外训练由班主任和高年级相关课程教师督促检查。第二课堂围绕语文教师基本功开展演讲、朗读、三笔字等每日一练活动。包括钢笔、毛笔、粉笔字三字训练、普通话训练、演讲训练等模块。其中“三字”训练主要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汉字为基本内容。对师范生加强书写汉字技能训练,纠正已经形成的不良书写习惯,进一步培养良好的书写行为,这是一个相当繁难的任务。普通话训练除了需要对《普通话实训教程》进行学习外,还要选择一些美文、诗歌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中的部分篇章,在教师指导下,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结合技能考核,强化训练。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通过课堂和课外两条线进行,训练水平、效果如何需要对学生进行考核。系部应成立教师技能培训考核小组,负责培训,依据每学期训练内容,制定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学期考核。由于技能培训与考核覆盖面广,项目多,就会营造以考促学的良好氛围,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同时,通过考核,教学技能培养延伸、渗透到师范生大学三年的成长全过程,为提高教师职业技能素质和水平提供保证。第一学年以教师基本功“过关”训练为主,抓好普通话、书写、朗读、演讲的考核;第二学年以教学常规“入门”训练为主,掌握和熟悉教学各环节的常规,重点抓好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说课、模拟上课的“达标”,第三学年进行顶岗实习,通过校内、校外老师的双重指导,接受最大强度训练,实现教师职业技能毕业的最终考核。

4.组织技能竞赛,拓展训练。

调动学生投入训练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技能,增强他们走向小学讲台的信心,除了依靠课内、课外训练、技能考核之外,还应该经常开展学生技能展示与竞赛活动,如粉笔字大赛、钢笔字大赛、板书设计大赛、演讲与朗诵大赛、辩论赛、教学设计比赛、课件制作比赛、说课大赛、模拟教学大赛等,以赛促学,助力、拓展技能训练。

总之,技能训练体系训练项目多,时间跨度大,且内容时有交叉,要使训练实现预期目标,必须周密计划,精心组织,整个训练循序渐进、科学有序,每个阶段的训练重点突出,收到实效。构建课内学与课外练、校内学与校外训,主体培养与个体发展、讲练考赛相结合的多元化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语教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教学计划、大纲和评价体系,推进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新民.构建语文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训练体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05.

体育研训计划范文3

石化盐化一体化发展势在必行

盐化工属于传统无机工业原料行业,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产品链短,难以单独继续向下游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发展。长期以来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绝大多数石化企业因为没有盐化工基础和产业优势只能发展石化,而盐化工企业又不能轻易涉足石化行业,制约了盐化工和石油化工“一体化”发展。国外盐化工大都配套石化原料,产业链较长,如陶氏化学、西方化学、巴斯夫等。石化盐化相结合可延伸众多有竞争力的下游化工品。

-

石化盐化一体化总体发展思路,即以石油化工的乙烯、丙烯和芳烃为原料,同氯碱和氨碱法纯碱两大盐化工工艺相融合,通过工艺和技术创新,发展有机氯和有机胺两大系列产品,延伸下游增值产业链,走出一条以化带油、油化结合的特色化工差异化发展道路,从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经过前期的研究论证,石化盐化一体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把握好以下关键点:一是改造现有石化装置,在经济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为下游化工提供乙烯、丙烯、芳烃等化工原料,为产品结构调整提供原料支持;二是通过研究当前盐化工工艺特点,确定石化盐化一体化项目的定位,重点发展有机氯和有机胺两条产业链;三是搞好统筹规划,在一体化发展中实现淡水资源综合利用;四是充分把握好产品的市场前景和竞争能力,五是实施工艺和技术创新,找准石化和盐化的结合点,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六是落实技术方案和措施,做好节能减排和环保规划。

海化是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批准的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多年来,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依靠技术进步,重点围绕盐化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形成了“资源一生产一产品一深加工”和“资源一生产一废弃物一再利用”两大循环流程,初步建立了以资源综合利用为特色的海洋化工生态工业体系。

海化石化盐化一体化项目分为两期规划,一期项目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将现有电石法PVC改造为联合法PVC,所需7万吨乙烯由炼油板块稀乙烯干气提供;二是新建环氧丙烷装置,所需丙烯由石化装置提供,配套建设12万吨/年烧碱装置,提供烧碱、氯气;三是新建丙烯腈项目,下游配套MMA装置和合成装置;四是以海油原油和外采蜡油为原料,采用DCC催化工艺联产稀乙烯和丙烯。

二期项目重点对产品和产业链进行横向扩充和纵向延伸。在有机氯产品方面,发展以二氯乙烷(EDC)为原料的乙撑胺系列产品、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研究发展相转移催化法清洁生产工艺生产环氧氯丙烷。同时以丙烯腈为原料,向下游发展ABS、SAN、丁腈橡胶等产品。

石化盐化一体化规划前后总体框架对比。海化目前是盐化工和石油化工单独发展的产业模式,只能各自生产单一的盐化工产品和油品,两者不能互为资源化条件,不能有机结合,致使产品链条短,附加值低。

而一体化发展,将以发展石油化工、盐化工为龙头,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采用先进、高效、清洁的生产工艺,利用生产装置之间的“链接”和“代谢”关系,在产业的发展采用上下游一体化的方式,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综合利用,注重产品链的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构筑上下游一体化且独具循环经济特色的产品链结构。

石化盐化一体化发展后,总体产业链得到了延伸,石化和盐化之间的优势互补更为明显,多种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物流运输问题得到解决,循环经济特色和优势更加突出。

打造独具特色的石化盐化一体化循环发展新模式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3R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石化盐化一体化项目在循环经济3R原则指导下实现了创新与发展。

减量化分析

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减量化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石化盐化一体化发展充分体现了减量化思路。

第一,烧碱皂化替代石灰皂化。传统的氯醇法环氧丙烷生产工艺以石灰乳做皂化剂,产生大量的皂化废渣、废水。一体化项目中的环氧丙烷,与海化现有氯碱、纯碱盐化工装置相结合,提出用氯碱装置产出的烧碱替代石灰乳做皂化剂,该工艺不产生皂化废渣,仅产生含氯化钠的废水,而氯化钠废水经过处理去除COD后,用于纯碱生产,替代海水化盐,可节省大量化盐海水的精制费用,并可达到废水再利用和零排放。

第二,电石法PVC改造为乙烯法PVC。目前,电石法PVC工艺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得到了一定利用,但仍存在没有综合利用的成分,且能耗很高。生产1t PVC要产生电石渣1.2t、废水20t、粉尘20kg,损失氯化汞约1kg。海化将电石法改造为乙烯法,可减少排放废渣、废水、粉尘、汞排放,充分体现了一体化项目废物排放减量化原则。

再利用分析

在石化盐化一体化规划中,环氧丙烷项目作为盐化工与石油化工的一个重要结合点,依托海化现有产业优势,解决了国内氯醇法环氧丙烷的瓶颈问题。突出特色表现为水的再利用。目前海化每年产生中水500万m3,主要来自循环水排水、反渗透排放水、石化生化后污水等,一体化产业规划中将利用这部分中水代替工业水用于坏氧丙烷生产。每年可节省1440万元的工业水费用,并很好的解决了中水处理、排放问题。皂化工艺废水实现再利用。环氧丙烷生产中所产生的皂化废水不再按照传统的方式处理后直接排放掉,而是将这部分皂化废水处理后再利用,送纯碱厂盐水车间代替海水化盐用于纯碱生产,可节省大量化盐海水的精制费用,吨环氧丙烷产品产生的废水能减少纯碱生产海水精制费用1091.2元,每年可减少总成本8729.6万元。最大的优势是实现了废水的再利用和零排放,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再利用的特点。

资源化分析

一是干气、氯化氢资源化。干气是石油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废尾气,过去主要作为燃料使用,其中乙烯、乙烷和氢气等主要组分没有得到高效综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还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石化盐化一体化发展将这部分干气通过变压吸附分离技术分离。分离后的稀乙烯利用稀乙烯氯化技术生产二氯乙烷,一方面干气中稀乙烯的利用延伸了炼油副产品深加工,降低了二氯乙烷的生产成本,最大程度的使聚氯乙烯产品采用石油化工路线生产,实现盐化工与石油化工一体化;另一方面二氯乙烷裂解副产氯化氢与现有电石法乙炔联合生产聚氯乙烯,通过合理的技术组合和中间产品耦合,实现循环经济概念上的物尽共用。

利用干气稀乙烯做原料直接氯化生成二氯乙烷,每吨综合成本比直接利用纯乙烯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与使用聚合级纯乙烯制EDC相比,稀乙烯直接氯化制EDC技术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据专家测算,与使用聚合级纯乙烯制EDC相比,原料制备上节能1/3以上,吨成本降低10%-20%。海化利用干气稀乙烯直接氯化生成二氯乙烷5000吨/年装置,经过5个月的工业实践结果表明,干气中乙烯转化率大于93%,EDC纯度达到99.5%以上。产品经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检验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用户试用反映良好。该项目以炼化干气为原料,经干气净化和浓缩富集工艺、氯化加成反应工艺和尾气回收工艺,有效解决了干气中其它成分对乙烯氯化过程的影响、抑制了不利于合成EDC的副反应和干气中其它成分有效利用的工程技术难题,构建了完整的炼化干气稀乙烯直接氯化制二氯乙烷生产技术。目前该工艺技术创新成果已申请3项国家发明专利。海化年产20万吨EDC项目建成投运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6亿元以上,利税2亿元,与聚合级纯乙烯法相比,年节能2.77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10.8万吨。联合法生产PVC不仅缩短了生产流程,大幅度降低了工程投资,最大程度上利用已有的电石资源和乙炔生产装置,属于典型循环经济模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PVC生产对电石的依赖。

专家认为,该项目工艺路线绿色环保、装置运行稳定、生产过程安全可靠、节能效果显著,工艺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研发成功,为发挥乙烯法PVc(聚氯乙烯)和乙炔法PVC联合优势提供了工艺技术支撑,标志着石油化工和盐化工产业一体化、低碳化循环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对我国干气综合利用领域、EDC和PVC行业生产格局变革将产生较大的创新效应。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炼化干气的年产量十分可观。据测算,2012年我国炼化干气的产量超过740万吨,其中乙烯的含量超过140万吨。该项目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二是氢气资源化。盐化工与石油化工另一个有价值的结合点是盐化工副产氢与石油化工副产氢集中优化利用。随着油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和加工含硫油要求,大部分炼厂拥有多套加氢装置,氢气用量较大。盐化工烧碱生产中有大量电解氢、石油化工生产中有催化裂解干气中甲烷氢、重整装置重整氢、加氢装置弛放氢、干气综合利用中乙丙烷裂解炉甲烷氢等,统一集输后采用PSA分离技术得到纯氢,集中利用后氢气总量可实现规模化深加工,与传统的煤制氢、天然气制氢相比,大大减少流程,降低成本,实现资源化。

根据原油加工和烧碱副产氢气量计,海化石化盐化一体化发展实现干气综合利用后,可富集氢气约1.8万吨/年,相当于10万吨氨合成用氢量。按照氢气1.0元/Nm3,年可增效近2亿元。直接利用副产氢气生产氨合成,供丙烯腈生产使用,一方面体现了富余氢气的资源化,另一方面解决了丙烯腈液氨的采购和运输方面的困难。单独的烧碱厂和炼油厂都不可能集中如此规模的氢气量,形成规模化的副产品利用,这更是充分体现了一体化循环经济的资源化。

石化盐化一体化发展大有可为

石化盐化一体化符合党的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新要求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国家战略。通过介绍一体化发展的背景、方案,从资源化、再利用、减量化三方面分析一体化发展规划,海化石化盐化一体化产业发展实现了特色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最终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市场前景广阔的精细化工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原则。

“在目前行业不景气的状态下,山东海化找到了一条科技突围的正确路子。这项技术思路新颖,开发过程严谨,工艺路线可行,具有独创性、先进性,标志着石化和盐化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炼化干气综合利用和石化盐化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这对海化是件好事,对行业是个贡献,这项技术意义很大!”2013年7月22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山东海化集团“炼化干气稀乙烯直接氯化制二氯乙烷技术研究”项目业内专家技术评估会上表示。

体育研训计划范文4

【摘 要】从学校的集体备课到区域大集备,再到“研训一体化”背景下的大集备,大集备的功能在发生变化,我们探索出的“知识补缺”模式、“问题解决”模式、“课题探究”模式,这三种大集备模式实践证明都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大集备;教师专业发展

近年来,许多地区在积极探索大集备活动的体制机制。其中,市县级层面上的大集备活动尤为活跃。我市的大集备主要是依托市教研室学科教研员,开展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开展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形成知识的内化、具体化与课堂物化的预案,开展学情的研究,开展教师的再学习等,总之,大集备活动始终是在围绕“研”做文章,重在解决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教师在现实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它是以问题解决为指向的。随着“研训一体化”在我市的全面推行和不断深入,放在“研训一体化”背景下的大集备工作该如何进行,如何解决大集备与学校集体备课的矛盾,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三种基本活动模式。

一、“知识补缺”模式

这一模式以“需要补缺的知识——知识的探究——知识的分享”为主线,具体操作是:

1.以学科研训员为中心,建立全市同学科教师共用的公共信箱、QQ群以及相关网络设施,普通教师、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等设置不同的权限,为这一模式的顺利运行提供技术上的保障。以特级教师、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基础,建立学科中心组,统筹指导学科大集备工作,为这一模式的顺利运行提供基础上的保障。

2.寻找需要补缺的知识。经过广泛的调查,我们发现无论是教师个体的自备还是学校层面的集体备课,都会有一些新知识无法理解,有一些新问题无法解决,有一些需要对教材进行拓展和加深的知识无法找到或把握不准,有相当一些问题是教师在个体备课或集体备课过程中都没有关注到。把这些问题放在网络上,求助于同伴,把自己的独到发现放在网络上,供同伴分享,把自己的疑问放在网络上,和同伴共同探讨。

3.以学科中心组成员为基础,全体教师广泛参与,对问题进行研究,并把研究的结论反馈在网上;对教师发在网上的部分具有研究价值的独到发现进行论证,就其价值性进行探讨,提高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对教师的疑问进行解答。

由于这一些列的工作都在网络上完成,我们制定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了一整套的奖惩考核制度,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广大教师都能参与其中,一方面解决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实际上也是对教师的培训,实践证明,这种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二、“问题解决”模式

这一模式以“问题的形成——问题的研究——成果的运用”为主线,具体操作是:

1.发现并形成问题。研训员通过自身对课程的研究、大集备活动中的问题收集和整理、教学调研和质量检测中的问题发现、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中的问题提炼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发现的教师在技术上、知识上、理念上存在的问题或差距,教学及管理上的缺陷,并将它提炼成明确问题。

2.对问题的研究并形成结论。研训员通过凭自身的教学和教研经验进行思考和判断,通过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他人成果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在大集备前布置任务,各自探究,大集备活动中集中研讨、学术沙龙等方式以及在网上全体教师的在线研讨等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问题研究的过程,是研训人员独立研究和研训团队集体研究相结合的过程,同样是自我提升和培训的过程。

3.开展培训。形成的结论、研究的成果,我们就通过大集备的系列活动将它渗透、辐射、贯彻到所有教师,讲成果转化为效益。这种大集备活动也是培训的过程,需要精心准备和设计,有目的、有方案、有程序、有验收。这种大集备形式应是多样的,可以是专题大集备活动、可以使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会议的大集备活动、可以是公开课示范课活动、专题讲座、互动研讨等形式的大集备活动。

这种以着眼于解决一线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大集备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拓展了教师的知识面,改善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课题探究”模式

这一模式以“确立课题——课题探究——行动推进”为主线,具体操作是:

1.调查分析。学科研训员为了能更好地为教育决策和学科教学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与服务,面向基层学校,有目的地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调查,了解掌握本地区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并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得出调研结论,发现实际问题的过程。

2.确立课题。学科研训员首先对调查分析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分析、筛选,确立近期需着力研究与解决的问题,然后针对不同问题确立研究方案。对简单问题可通过解读纲要更新理念或借鉴相关领域先进经验来解决;对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具有代表性的一类问题,可通过组建团队,确立课题进行研究的方式,来探索解决策略。

3.“项目研训”:指学科研训员将确立的学科教学、教育改革、科学管理等各领域的课题作为培训项目,组建团队(即各种级别的教师或管理人员培训班)进行研究。将培训与项目研究有机融合,力求做到:研究即培训,培训即研究。

4.“效益评估”:指对各个课题项目最终得出的研究结论(即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进行效益考评,通过评估找出其中教育教学实效明显的研究项目,并进一步总结与提炼,考量其是否具有推广价值。课题主持人要及时撰写结题报告、进行成果提炼;课题主管部门就活动过程的规范性、研究方法的原创性,研究结论的指导性等指标进行评估,确定有意义有价值的成果在本地区某领域的推广。

5.“行动推进”:指研训人员对经过研究得出的,具有推广价值的,能解决基层教育教学及管理问题的方法策略在本地区进行成果推进。通过各种研训活动指导基层学校广泛实施和应用成功经验,进而改善其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成效。

体育研训计划范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体系;三本院校;创新

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可以有效地培养和训练学生会计信息化的综合技能,能有效地缩短学生就业的过渡期。在三本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中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当然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由于三本院校发展历程较短,很多课程体系不是太完善,下面作者以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为例,从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特色入手,对三本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体系的创新与研究做一些探讨。

一、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特色

1.课程的指导思想及定位

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体系的建立依赖于该课程的指导思想及定位。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属于实践性、应用性课程是三本院校会计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也是会计相关专业的主干与核心专业课程地位十分重要。

三本院校的教育应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最终目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教学主线。即在课程的设计上应立足于实际工作和社会的需要,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业务素质好、动手能力强、应用水平高,既懂会计业务又懂计算机和会计信息系统操作和维护,接近企业真正需求的“高技能型”会计人才。

2.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前瞻性

(1)基础性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建校19年来,一直在不断地凝炼教学特色,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特别重视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我院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也是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地结合,将实验教学、案例教学和体验式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即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的,在解决基本理论问题的前提下,从微观操作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在了解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行培养分析案例的能力、解决业务的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2)前瞻性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内容是从企业实践的角度出发,突出解决企业的实际业务问题,使用当前较新、较先进的财务软件(用友U8软件和金蝶K/3软件)注重灌输软件中的先进管理理念,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性;教学内容上注重体系结构的完整性包含财务系统的各个模块内容上有一定的前瞻性。

(3)校企结合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在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上,注重校企结合。我院与国内著名的会计软件及 ERP 软件供应商用友公司和金蝶公司通力合作,引进这两家公司的培训模式,吸收企业的先进理念应用于教学,可利用寒暑假安排部分学生到公司进行培训和顶岗实习,体现了教学、科研和实践的紧密结合。

3.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主要有体验式教学、协作式教学、实验性教学和案例教学。采用2-3套共用的企业仿真案例,着重模拟企业的运作环境,解决企业实际业务问题,实用性强。通过岗位协作,培养了学生的部门协作和人员沟通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技术和能力基础。

教学手段上,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会计电算化教研组的教师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使用统一的电子教案教学,同时有针对性地设计2-3套仿真案例进行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解决会计实际业务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4.教学效果

该课程开设以来,学生普遍反映不仅能学到以前课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而且能大大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完善会计知识结构,使学生具备较高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获得了社会、校内外同行以及学生的广泛好评。

二、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体系

通过对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特色的分析,笔者大胆创新地对三本院校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程体系进行了标准化、立体化的设计,包括随课分散实训、转换角色实训和专业综合实训等3个递进式实训步骤,力争使所培养的学生达到既懂会计业务又懂计算机和会计信息系统操作和维护,接近企业真正需求的会计信息化“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在教学体系上进行立体化、标准化的设计:

1.随课分散实训

分散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的单项技能。即随着会计电算化课程开设时,将教材课后的分段实训案例在教学型的财务软件中进行分段操作,以达到对所学内容的阶段实验,以验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可针对总账子系统、UFO报表系统、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应收款和应付款等管理子系统等进行的单项实训,以检验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转换角色实训

转换角色实训是根据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色及会计业务的流程而在完成了其随课分散实训之后应进行模拟实际工作岗位,扮演不同角色的实训。即当一笔会计业务发生时应以不同的角色在教学型财务软件中进行操作,以达到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际工作的目的。比如一笔销售业务发生后,销售系统应由销售人员进行销售出库单和销售发票的处理; 应收款系统应有应收款会计对发票进行审核、制单处理;总账系统由出纳进行收款处理由主管会计对凭证进行审核和记账的处理等。

3.专业综合实训

专业综合实训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是在学生已经完成了会计学相关课程的学习及会计电算化相关课程的学习之后,将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资料分别以手工和计算机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业务处理和会计管理,并且能够对这两种方式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充分了解二者对业务处理的差异性,全面体会会计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益处及会计信息化的先进性和现代化;实训时间可安排两周,大约54个课时。

体育研训计划范文6

关键词:校本教研;对象;主体;实践;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5-0056-02

体育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的体育教研,是以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为教研对象的研讨活动。体育教师是体育校本教研的主体。促进学生、教师、教研组、学校体育共同发展是体育校本教研的目的。有效地开展体育校本教研对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完善学科建设、打造学校体育特色等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要发挥体育校本教研的这些作用,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是前提。那么,如何才能确保我们所开展的校本教研科学有效,体现校本化?本文确定了开展校本教研的三个步骤:确定教研对象、构建教研主体、教研活动的实践,并依此对三个步骤进行阐述、分析。

一、体育校本教研的研究对象

确定研究对象是开展体育校本教研的重点,也是开展体育校本教研的难点,同时也是确保体育校本教研有效性的最关键因素。首先,体育校本教研研讨的对象要体现校本化。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最能体现我们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就是我们的常态教学。常态教学的规律特征,以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开展校本教研主要的研究对象。

1.从常态教学的规律特征看

(1)常态教学具有教学连续性的特征,是落实单元计划最主要的途径。根据这一特征,体育校本教研可围绕“单元计划的构建”进行。具体的教研对象包括“单元计划的制订与规范”“单元计划落实的有效性”“技术、体能、运用三维策略下的单元计划构建”等。

(2)常态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承担着多个班的教学,因此,同一教学内容的重复教学是教学的常态。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手段、语言表达、动作示范、组织调动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在下次课迅速得以改进;或者教师可通过备课,针对某一点的教学预设多种手段,在多次课上进行不同尝试,从而获得改进教学的最佳方式。根据常态教学的这一特征所衍生出的校本教研对象包括“‘同课重构’教学模式意义的探究”“教学目标预设的有效性”“教材的重点、难点解读”“教学手段的开发”“教学语言的规范”“教师技能的发展”“教学密度的分析”等。

(3)教师的教学对象固定,对学生的学情了解都很清晰,可以根据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制定公平、合理的评价标准有效促进全体同学的发展。因此,开展相关主题的教研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的教研对象包括“分层教学的实际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根据个体差异制定合理评价标准”等。

(4)对于一些班级较多的学校,同一年级的体育教学往往由多位老师承担。这一现象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存在一些问题。从作用看,教师间可共享教学资源、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同课异构”“同案各施”等教学模式的研讨。从问题看,不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存在差异,教师间如何协调考核方案和评价标准,也是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对象。

2.从常态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看

(1)常态教学中,教师课务量大,教学实效性受到教师体能、精力等方面的约束。在教学的热身、课课练、放松等环节实现内容化、系列化,不仅能减轻教师在教学中的精力消耗,也能确保教学的实效性,同时还能让同学们掌握更多方法。因此,“热身活动的系列化探究”“课课练的系列化探究”“放松活动的内容化探究”等是我们校本教研的重要对象。在初、高中的体育教学中,体育中考和体质健康标准相关项目的练习占据了许多的教学时间。有效处理教学与中考、体标的关系,不仅能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也能促进学生在中考项目和体标项目上的能力发展。因此,校本教研围绕“中考内容教材化”“体测内容教材化”等研讨对象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运动损伤是常见的问题。如何有效地预防,发生运动损伤后如何操作,针对这两点形成制度范,形成具体的操作方案,对学生和教师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护。因此,校本教研可围绕“学生上课规范”“准备活动的规范性”“教学中的安全措施”“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案”等研讨对象开展。

(2)阳光体育大课间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体质,也是学生缓解学习压力的重要途径。过去的大课间是单纯做操,如今的大课间是学生在学校的体育生活,是学校校园文化的载体。通过研讨“大课间如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大课间的内容、形式”“大课间的组织方案”等主题,能有效提升大课间的质量,展现学校的特色文化。

(3)校园体育活动、体育比赛是发挥学生特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展现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平台。对于体育活动、体育比赛的教研,主要体现在活动的组织规范、活动如何体现学校特色文化,以及活动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因此,校本教研的对象可确定为“校园体育活动的创新”“体育活动的组织方案和安全预案”“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活动的多种形式”“集体项目的开发”“学生裁判员的培训”等。

最后,体育教师的成长、教研组和学科的建设还需要课程的建设、教育教学的成果等来充实。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学研究的主题”“教学资料的整理”“教学经验的总结”“学科组发展的规划”“教师参加教学比赛的培训”等都是体育校本教研重要的研究对象。

二、体育校本教研的主体构建

在开展体育校本教研活动时,要合理构建、划分校本教研的主体结构,根据体育教师的现有职务或工作的差异进行合理分配,笔者所在学校的体育学科组,原本设有学科组长、备课组长、教科研联络人。为便于清晰地划分校本教研的主体结构,重新构建了五个体育校本教研主体:学科组、备课组、科研组、竞训组和教师个人。学科组即传统的体育组,由学科组长负责,主要协调各组工作,以及大课间、校园体育活动的校本教研;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教研对象包括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训练计划等;科研组由教科研联络人牵头,主要负责课堂教学、课程开发、课题研究、教师竞赛等校本教研;竞训组一般情况下也由学科组长负责,教研对象包括运动训练、运动员管理、运动员发展等;教师个人的校本教研主要体现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如教学语言、教学手段、教学组织等。

三、体育校本教研的实践

从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实际出发,确定校本教研对象和合理构建校本教研主体是有效开展体育校本教研的前提,是体育校本教研实践最初的两个环节。在教研主体和教研对象合理搭配的前提下,体育校本教研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体育校本教研的推进也需要借助教研主体以外的力量。各教研主体在开展不同“主题”的校本教研时,还需要结合其他相关主体共同研讨,或是依托其他资源开展教研。比如“大课间组织方案”“学校体育活动、体育比赛的组织方案和安全预案”等主题的研讨,学科组需要协同分管领导、团委、年级组、教育处共同完成;“运动员学习、训练、生活的保障和管理制度”“运动员学习和专业发展指导”等主题的研讨,竞训组协同分管领导、班主任,甚至学生家长共同完成,可取得更好的研讨成果;“课题研究”可依托学校教科室,但基于校本教研的科研不能脱离学校,必须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校本课程开发”要结合学校体育特色,或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进行。如笔者所在学校要求各学科组开发三层四类(三层:正心明志、博雅和美、求真敏慧;四类:兴趣特长、知识拓展、雅趣生活、职业技能)校本课程。在这一前提下,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教研要围绕学校顶层设计思路,再结合学校体育特色进行深入。

大多数与教学相关的校本教研主题的研讨还需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笔者近几年参加的教研活动的主题涵盖了“教学设计的规范”“常态课教学‘七个一’要求的解读”“技术、体能、运用三维策略下的单元计划的构建”“中考内容教材化的探究”“田径教材的重点、难点解读”等。这些主题源自学校体育教学、常态体育工作中,与许多校本教研主题都相关联。充分汲取各级教研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参照中小学体育课程纲要精神,结合教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开展体育校本教研,对改进教学必将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教师个人也是不可或缺的教研主体结构。我们所研讨的多数对象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或是需要通过教学实践去验证。学校体育教学的任务基本是靠教师个人去完成的,而且教基本都承担了多个班的教学。因此,教师个人作为校本教研的主体,更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明确教研的对象,同时也更能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取得教研成果。教师个人的校本教研可以是即时发生的教研,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课后反思,形成改进方案,在下一次课中实践,并最终形成经验;也可以是有预设、有计划的教研,在多次课中去验证,并最终形成教学成果。此外,教师个人的校本教研同样需要经验和理念的支撑,要依托其他教师的指导和各级教研活动所传达的教学要求、教学理念的引领。积极开展个人为主体的校本教研,不仅有助于改进教学、提升教师能力,也能有效促进其他校本教研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烁标.中小学体育校本教研的理解和分析[J].体育教学,2016(8):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