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的益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创手术的益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创手术的益处

微创手术的益处范文1

关键词:手脑并用 合作交流 启发点拨

现行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在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中,增设了一些“想一想”、“试一试”、“议一议”、“做一做”等数学活动内容,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式的数学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思考、猜测、合作与交流,在学生学习活动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启发和点拨,鼓励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开展数学活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

一.“手脑并用”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案例1】苏科版九年级(上)数学教材,在“图形与证明(二)”一章的最后有一个数学活动:“折纸与证明”。活动内容有三项:1.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折一个正方形;2.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折等边三角形;3.用纸条折一个正五边形。活动前,让每位学生准备长方形纸片若干张、剪刀、刻度尺、三角板、量角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组活动;活动中,让学生先按教材上提供的视图折叠、剪裁纸片,再验证它们是否是正方形、正三角形、正五边形。由于教材分别给出了每种折纸方案的步骤和视图,所以学生操作起来并不困难,难在说理与证明。要突破这一难点,就要在活动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手脑并用”,既要动手折叠,同时又要动脑思考;既要动手测量,同时还要动脑验证,这样,学生才能顺利地完成操作,同时理解操作的合理性,才能克服了说理证明的困难。“手脑并用”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有新的发现。

陶行知先生说:“手和脑一起干,是创造教育的目的。要让学生走向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劳力上劳心,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活动课上,学生边动手操作,边动脑验证。手脑并用,使学生的“外”与“内”和谐,“力”与“心”和谐,“力”能唤“心”,“心”能动“力”,心力合一,才能激发潜能、灵动思维,萌发创造。本活动中,学生创造性地提出与教材不同的5种剪拼方案,说明“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学生很快进入一个较佳的学习活动状态,从而学生的潜力被激活,思维得到进一步提升,所以说“手脑并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二.“合作交流”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环节。

【案例2】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一课的教学中,有两个剪拼活动:(1)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拼成两部分,并把它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拼成一个矩形,并使这个矩形的面积与原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要学生独立完成这两个剪拼活动是有一定困难的。如在活动(1)中,(如图2-l)折痕DE是怎样得到的?教材上没有明确说明,学生也不知道怎样折,这时就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式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与交流中领悟到:要折出中位线DE,就要先折出高AH,再折叠使A与H重合,才能得到折痕DE(如图2-2);在活动(2)中,教材上已经给出了剪拼的视图,学生在活动(1)的基础上,按视图的方法不难得到一种通过剪拼来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方案(如图2-3);

但是,还有另一种设计方案学生就不容易想到了,此时,教师要启发学生:能否剪拼出一个与中位线和高等边的矩形昵?让学生继续“合作交流”。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又得到了另一种剪拼的方案(如图2-4),同样可以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接下来的例1是证明“梯形的中位线性质”,仍然可以用剪拼的方法证明,教师可以继续让学生“合作交流”。学生在活动(2)的经验基础上,利用手中现成的工具和在活动(1)中剪得的梯形纸片,很快得到另一种证明“梯形中位线性质”的方法(如图2-5)。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还可能根据活动(1)的经验,得到另外一种剪拼的方案(如图2-6),只是证明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合作交流”是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较好方式。在本课中,教师把“合作交流”贯穿在学习活动的始终,使学生不断地产生新发现、新思想,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讨论交流”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是拥有不同知识、经验的个体,按新课程理念,学生应在相互沟通与合作学习中,交流、碰撞、互补,形成学习的共同体。共同体产生的学习效果比个体更加丰富而深刻,一个人对知识的感觉和体验是不够的,经过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共同构建的知识,才有可能趋于完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相得益彰,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因此“合作交流”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环节。

总之,在探索性学习活动中,每当学生的思维产生障碍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启发点拨,使学生的思维畅通,为学生的思维走近创新阶段铺平道路。同时“启发点拨”使教师本身也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这样,师生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就产生了默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会异常的灵动、活跃,因此“启发点拨”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动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华人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微创手术的益处范文2

2015年8月21日,由北京市海淀医院发起并举办的“第二届脊柱微创学习班-椎间孔镜及通道技术沙龙”在该院举行,海淀医院骨科专家蒋毅教授出任执行主席。在此之前记者还了解到,蒋毅教授长期致力于脊柱疾患的诊断与微创治疗,自2005年开始在海淀医院开展脊柱微创治疗与研究以来,已经填补了多项院内空白。有鉴于此,在本次学习班开幕当日,本刊记者就微创脊柱外科领域的诸多学术热点话题,对他做了深入采访……

脊柱微创技术发展迅猛

采访一开始,蒋毅教授首先对微创技术的发展概况做了简要介绍。他说,微创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运用,是现代手术学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这种技术在实现小“孔”切口的同时,与可视化技术相结合,能更好地观察手术区域。

回到自己的专业领域,蒋毅说:“在过去的10年间,微创脊柱外科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于脊柱微创手术对软组织的牵拉和剥离较少,因而能够降低术后疼痛,缩短恢复时间;而且随着显微内镜技术的发展和特殊手术器械与设备的临床应用,外科医生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微小的切口来完成以往的手术操作。与开放手术相同,微创脊柱手术也能实现微创下的神经减压,脊柱稳定与融合,以及脊柱畸形的矫正。脊柱微创技术从椎体成形到经皮置钉,从显微镜下摘除到通道下融合,从介入髓核消融到完全内镜技术,几乎涵盖了退变性疾病治疗的各个方面。在刘尚礼、池永龙、周跃、刘晓光、海涌教授等专家的大力发展下,我国脊柱微创在治疗手段和技术培训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采访前据记者了解,蒋毅教授曾在2011年及2014年在德国和美国接受了脊柱微创的培训,因此,记者希望他能介绍一下国内外在脊柱微创治疗方面的理念是否有差异;如果有的话,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谈及这个话题,蒋毅教授坦言:“由于国内的微创技术发展较晚,同时受限于微创设备的购置和微创技术的普及,‘终极治疗’往往是骨科临床目前的常见手段,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合理的。微创技术在国外日臻成熟并且逐渐流程化,能给病人提供更好、创伤更小并且更有效的服务,因此也更受患者的喜爱。技术微创化是微创治疗理念的表现之一,国外的医疗更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思维,治疗更为个体化,医疗设备更为先进,配套设施更为完善,这也使得微创治疗的方式更为多样化,阶梯治疗成为常态。”

据此,蒋毅教授认为,虽然近10年来我国脊柱微创技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临床随访结果令人振奋,但我们存在的许多问题也需要改进,比如如何进一步降低并发症,能否研制出更适合于微创植入的椎间融合器,如何降低微创技术的学习曲线以利于微创手术的普及等等;同时,微创手术远期临床效果目前报道也比较少,还需要进一步跟踪随访。

青年医生最渴望“微创教育”

在采访中,蒋毅教授谈及正在举行的“第二届脊柱微创学习班-椎间孔镜及通道技术沙龙”的宗旨和意义时说:“这已经是我们医院举办的第二届学习班了。去年在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微创委员会和医院领导的关怀下,尤其是在周跃教授和刘晓光教授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完成了第一届脊柱微创内镜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吸引了全国近200人参加,得到参会学员的一致认同,并表达了想再次参加类似培训班的意愿,于是我们又举办了第二届学习班,再一次搭建起了脊柱微创的交流平台。”

他继续介绍说:“这次学习班作为北京市级继续教育项目之一,也再次得到了北京市医学会和海淀医院的支持。此次会议由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脊柱微创学组主办、北京市海淀医院骨科承办、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协办的。本次会议结合我院目前开展比较成熟的内镜和通道技术作为基础,邀请到了部分国内在微创内镜和通道技术领先的专家进行报告和点评,同时还有微创手术的直播互动交流,这种方式在目前是最受参会人员喜爱的交流方式,更为直观并真实,可以更直接地解答微创技术的疑点和难点,更容易帮助初学者突破技术壁垒。”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次会议的开幕式由大会执行主席蒋毅教授主持。他首先宣读了来自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的周跃教授的贺词:“微创先锋,引领未来。”在开幕式上致辞的专家学者还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晓光教授、北京市海淀医院王东教授;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总医院张西峰教授,北京朝阳医院杨晋才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钟沃权教授、祝斌教授,北京大学北大医院刘宪义教授,北京市海淀医院黄承教授等多位专家,并在会上做了精彩演讲。特别值得介绍的是,在互动环节,由蒋毅教授主刀、吴磊老师等海淀医院骨科医生护士们开展的现场手术直播――微创经皮全内镜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切除术,与会专家学者与蒋毅教授一起探讨互动,现场气氛活跃,手术圆满成功。术后蒋毅教授还与大家分享了手术成功的经验和技巧,与会专家学者赞声连连。“这次会议的手术直播,为青年医生学员们提供了更为真实生动的学习平台!”蒋毅教授欣慰地说。

此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晓光教授在《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课题中谈到近三年的热点微创技术有:经皮微创通道下后路腰椎椎体融合内固定术;小切口技术治疗颈、胸、疾患;改进的各类内镜技术、椎间孔镜;各类导航技术、术中神经探测技术及术中3-D和CT监测。

在培训期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钟沃权教授围绕《应用通道技术(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课题做了精彩发言:MIS-TLIF手术指证为腰椎不稳定、间盘源性腰痛、腰椎滑脱、极外侧椎间盘突出、椎间孔区狭窄、腰椎侧弯、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间盘钙化/椎体后缘离断:同时还指出透视要求定位是:透视要求标准正侧位;正位棘突在椎体的中线;侧位椎体腰板呈直线;如存在退行性侧弯、椎体旋转,可调整手术床使双侧椎弓根对称;不要随意调整C臂机/G臂肌透视的正位,易被误导。

总医院张西峰教授就《经皮脊柱内镜的原则和技巧》课题做了精彩讲解。张教授强调了脊柱内镜临床应用的趋势:可以手术的病理越来越扩大,接受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多,二次手术返修率越来越低,可以使用的品种越来越多,国内应用的单位越来越多。同时还强调理想的脊柱内镜手术技巧是:操作方法简单、医患放射线少、患者依存性好、医生容易学习、复发容易返修。

北京朝阳医院杨晋才教授在《关节突成形技术在椎间孔镜应用中的价值》这一课题中指出,关节突成形的原因是:椎间孔――手术入路;Kambin三角――神经间隙:出口神经根、下椎体后上缘与硬膜囊外侧缘之间的解剖区域,骨性结构关节突关节;盘黄间隙,椎间盘与黄韧带之间和安全入路。

谈及这次学习班的详细情况,蒋毅教授进一步介绍说:我在多年的学术交流活动中了解到,青年医生特别渴望“微创教育”,也正是这种契机我们决定举办脊柱微创技术学习班。第一届的成功举办,不仅证实了我的认识,也更坚定了我们举办第二届的决心,因此我们邀请到了更多知名专家现场授课并答疑。来自全国各地的骨科专家和学者欢聚一堂,演讲和研讨骨科的新进展和新技术,推动椎间孔镜及通道微创技术交流,增进临床骨科各专业医师之间的互相了解。

此外,在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和蒋毅教授一起为“脊柱微创青年沙龙(北京)内镜基地”揭牌,“这一基地的成立,更为广大微创同道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蒋毅教授说。

微创脊柱内镜有望

成为另一“金标准”

蒋毅教授还在采访中介绍了他本人在该领域所主要从事的相关研究:“脊柱微创治疗是我2005年开始为自己定下的目标。先后开展了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穿刺激光及射频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内镜及通道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狭窄症,吸引了全国40余家医院前来学习,总结经验并发表了相关论文,目前主要在研究脊柱单元重要结构(后纵韧带及纤维环)保留与否在微创治疗中的意义。现在我有两项内镜相关的专利正在申报之中,希望能在日后的临床应用上为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及变革,贡献一份微弱的力量。”

话题延伸到具体的学术领域,蒋毅教授坦陈:“脊柱内镜技术引入国内以来,在老一辈微创专家的引领下,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在以周跃教授为首的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团队的努力下,以Joimax椎间孔镜技术作为突破点,大力拓展了脊柱内镜技术,并使该技术在全国得到了迅猛而有序的发展。”

蒋毅教授认为:“要成功地完成手术,以下几点缺一不可:精良的手术设备、适应症的良好选择和阶梯式的技术训练。目前内镜技术集中在椎管狭窄的治疗上,镜下的动力磨钻系统尤其重要,可视下对骨性狭窄结构的减压是动力磨钻系统的主要功用,也是保证安全的主要措施。从当前应用西山科技的可变角度的动力磨钻的体会来说,不仅对椎管狭窄椎间孔区域骨性结构的减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在应用经椎弓根的入路治疗重度移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必备工具。”

他还认为:“微创脊柱内镜技术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逐渐在初次手术选择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可能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另一个‘金标准’。目前椎间孔及椎板间隙是主要的入路途径,但在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重度脱出移位及椎管内占位严重的病例因减压不彻底的可能性较大,导致疗效不满意。同时,对于青年医生而言,内镜手术也有一定的学习曲线,合理的技术训练是保证安全的重中之重,不仅要注重理论的学习,更要有实际操作的训练,这方面新桥医院的内镜培训基地,可以提供非常好的技术学习平台。”

据记者了解,北京市海淀医院骨科成立于1998年,由杨明连主任开创,经过17年的努力,在脊柱、关节及创伤等专业上逐渐发展成熟;现在在王东主任的带领下,主要关注常见病及多发病,致力于退变性疾病的诊治,为老龄化的社会提供更有效的服务;此外还承担着北京市海淀区科委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课题、院内青年基金等,发表多篇国外SCI论文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骨科重视人才的培养,期间多次选送优秀医生出国深造,为后期专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专业细化激发了医生的工作积极性,高年资医生的传、帮、带理念和青年医生的热情,是团队建设的核心根本。基于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蒋毅教授接着介绍说:“我们应用微创脊柱内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在经椎间孔/椎板间/椎弓根三种不同入路技术方面,治疗了68例重度脱出移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蒋毅教授进一步介绍说,经过观察与分析,我们认为,椎间孔较大、椎管空间大的病例可以采用椎间孔入路并通过加大置入角度将工作管道置入到椎管内,先切除部分纤维环,必要时切除部分下位椎体后上缘骨质,充分显露突出物,通过弹性探钩和弹性髓核钳可以摘除移位髓核。对于椎间孔较小、高髂嵴,尤其是L5S1节段椎板间隙较大者,可以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完成,术中可以先寻找神经根肩部或腋部进入,部分减压后再旋转管道推开神经根进一步减压摘除髓核。对于椎板间隙及椎间孔间隙均狭小的病例,可以尝试经椎弓根入路,扩大骨性工作空间后直接减压,但摘除移位髓核后,处理椎间隙难度较大,应用动力磨钻系统有一定的风险性。通过术后CT测量,经椎弓根上切迹磨除的高度在3至5mm,最大宽度8mm左右。虽然术中及随访中没有出现骨折现象,但远期风险需长期观察。

采访中,蒋毅教授坦陈:“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脊柱微创技术在满足临床需要的同时,也带了一些争议和热评。我们在两届学习班上也对此作了深入探讨,同时我还主编了一期《脊柱微创聚焦孔镜技术与动力装置》特刊,荟萃了国内顶级专家的学术研究成果和临床体会,希望能为这一领域的学术发展带来一些益处。”

蒋毅教授最后表示:“虽然微创手术创伤较小,但并不代表手术的风险更小,相反外科医生承担了更大的手术难度和风险,需要微创脊柱外科医生熟悉脊柱周围的三维解剖,严格掌握微创手术的适应症,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同时,新的器械、新的生物制剂和先进影像设备、高精尖机器人系统的不断发展,有望推动一场微创脊柱外科手术的、新的革命!”

微创手术的益处范文3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妇科疾病;应用效果

妇科疾病是一种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在女性群体中属于常见多发病,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由于很多患者对妇科疾病缺乏基本的认识,加之各种不良生活习惯等促使生理问题愈加严重,导致疾病缠身多年,久治不愈,严重影响广大女性工作和生活质量[1]。目前手术是治疗妇科疾病的主要措施,传统开腹手术不但会对患者腹部造成较大创口,术后带来强烈痛感,且破坏术后腹部美观,也间接对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2]。随着国内医学水平逐渐提高,腹腔镜手术已然成为一种代替开腹手术的主要治疗方式,受到广大女性患者及临床医师的青睐。为了更好地探讨与证明腹腔镜技术在妇科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本院对70例妇科疾病患者分别实施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2月本院妇科收治的70例妇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类型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5)。对照组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41.8±5.2)岁;孕次0~4次,平均孕次(1.8±0.3)次;妇科疾病种类:子宫肌瘤8例,卵巢囊肿7例,异位妊娠11例,卵巢肿瘤6例,其他3例。观察组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2.6±4.7)岁;孕次0~3次,平均孕次(2.1±0.5)次;妇科疾病种类:子宫肌瘤9例,卵巢囊肿8例,异位妊娠10例,卵巢肿瘤7例,其他1例。两组患者年龄、孕次及妇科疾病种类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具体如下:让患者联合阻滞麻醉状态下进行开腹处理,而后对患处采取相应措施,手术完成后,对伤口认真清洗并逐层缝合,术毕。观察组采用德国生产的卡尔史托斯STORZ三晶片高清腹腔镜进行手术,具体如下:让患者于全麻状态下手术,在脐上缘位置作圆形切口以置入腹腔镜,在腹腔镜监测下进行手术操作,手术完成后,对切口认真清洗并给予缝合,术毕。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用x±s表示,以t检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以百分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低,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感染、伤口脂肪液化等)发生率为5.71%(2/3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8/3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χ2=4.200,P<0.05)。

3.讨论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微创手术渐渐成为妇科手术发展趋向,其中腹腔镜手术因集微创、治疗与诊断为一体,操作方便、简单,临床优势明显,备受医患青睐[3]。特别是近年来,腹腔镜技术不断改进与操作不断完善,使得此项手术适用面持续扩大,手术过程也渐渐细化,已然成为取代传统开腹手术的现代化微创治疗方式。其与开腹手术比较,患者术中出血量大大减少,对患者身体及手术操作均有益处,从而保证了患者术中安全性[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表明应用腹腔镜手术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分析原因为在施行腹腔镜手术时,是于患者脐上缘作切口置入腹腔镜,以此来监测手术情况,具有以下几大优势:①避免术中大量出血对患者身体损伤严重且对手术操作造成一定影响;②有效避免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伤口脂肪液化等,对患者预后意义重大;③术后恢复速度快,住院时间也随之缩短,省去了大量治疗及护理费用;④因手术创口小,术后留下疤痕也较小,所以对腹部美观度不具有恶劣影响,这对于爱美女性来说,是一种福音。此外,腹腔镜手术于诸多妇科疾病上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如异位妊娠、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良性肿瘤及子宫肌瘤等[5]。腹腔镜技术随着不断成熟与完善,手术流程已形成规章,极为规范,因此患者更易接受。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疾病更安全有效,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身体恢复,优势明显,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芳,谢建端,田芸,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9):57-60.

[2]黄守凤,陈珠,郑颖林,等.32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护理[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8):946-948.

[3]龙梅.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优势及临床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14):2550-2553.

[4]张庆,王冰,刘慧丽,等.妇科腹腔镜手术严重并发症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12):1212-1213.

微创手术的益处范文4

【关键词】 动力髋螺钉;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应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 老年患者多有骨质疏松, 导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逐渐上升, 严重者可导致患者的功能障碍, 尤其是老年患者, 多合并一些内科疾病, 临床上治疗方法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目前临床上首选手术治疗[1]。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 加之老年患者多伴随内科疾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 容易引起肺炎及压疮等并发症, 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甚至威胁生命安全。随着医学的发展, 临床骨科医师越来越多的注意到微创手术的优点, 本文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9月来本院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4例, 其中男41例, 女33例, 年龄56~78岁, 平均年龄(66.92±11.51)岁, 左侧36例, 右侧38例;致伤原因:摔伤50例, 高处坠落伤12例, 交通事故5例, 其他7例;合并疾病:高血压33例, 糖尿病17例, 心脏病11例, 脑梗死或脑出血后遗症3例;根据(OA/ASIF)分型A113例, A252例, A39例。将上述74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随机分成两组, 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及合并疾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者全身麻醉, 仰卧位置于骨科牵引床, 患肢轻度外展内旋, 臀下垫高, 在X线C臂透视下牵引复位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髋关节外侧切口, 暴露股骨大粗隆, 在股外侧肌与股骨干之间建立隧道, 将锁定钢板置于股骨大粗隆外侧, 钢板上缘与大粗隆上缘相平, 先打入股骨颈导针1枚, C臂显示位置良好, 将2枚股骨颈导针打入, 置入锁定螺钉, 皮肤作小切口置入远端股骨干螺钉, X线C臂透视下位置满意, 可进行缝合[2, 3]。

1. 2. 2 实验组 麻醉方法及卧位同对照组, 在C臂透视下牵引复位, 位置满意后常规消毒手术区皮肤, 铺治疗巾, 将动力髋钢板放在患者髋前方皮外, 透视下确认钢板及套筒位置正确后, 透视下经皮向股骨颈内打1枚导针, 保持135°外翻角及10°左右前倾角, 导针固定于股骨颈中央部位, 将另1枚导针沿股骨外侧垂直进针, 打入进针点, 将动力髋钢板外侧贴于皮肤, 根据钢板决定所需切口长度及位置,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分离股外侧肌, 将动力髋钢板沿导向针方向将滑动螺钉拧入, 将动力髋钢板贴附于股骨干外侧, 使用长度合适的皮质骨螺钉, C臂透视下骨质位置良好, 冲洗缝合伤口, 皮下置引流条。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应用药物, 有其他症状者给予对症处理。

1. 3 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 疗效评定: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包含疼痛、功能、下肢畸形及髋关节活动范围等):优:90~100分, 良:80~89分;可:70~79分;差:

1. 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形式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 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 实验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对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术后随访情况比较 实验组优良率72.98%, 对照组67.58%, 实验组略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动力髋螺钉是至今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经典手术方法, 动力髋螺钉的滑动加压利于骨折的愈合, 便于操作, 有效的减少手术时间, 但术中出血量较多。由于老年人多伴有内科疾病, 缩短手术时间能有效见对患者的刺激, 利于患者耐受手术, 减少不良反应。老年患者多有骨质疏松, 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 易产生肺部感染、压疮及肺栓塞等并发症,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甚至有报道显示, 骨折后长期卧床引发的并发症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国外报告死亡率为10%~20%, 且长期制动, 肢体的功能尤其是髋、膝关节永久性活动限制和髋内翻也较为常见。临床上有较多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需要医师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保证安全及功能恢复的前提下合理选择手术方式。随着BO学派的发展, 微创的概念为临床医师认可并应用于临床, 通过定位导针和导向导针, 确定了所需切口的长度, 避免了盲目切口而影响术后的愈合。老年患者常合并糖尿病, 术后治疗首要考虑血糖情况, 控制血糖, 有效避免切口愈合不良。术后不仅仅要应用药物, 还要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 股四头肌舒张锻炼和髋关节及膝关节的主动运动, 能够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不仅仅促进了髋关节的功能恢复, 对术后患者独立生活有很大益处, 判断手术成功与否不仅仅看当时手术的成功, 还需要看患者恢复后的功能情况。

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已提出多年, 相关文献报道较多, 本手术方式通过定位导针和导向导针, 确定了切口长度, 为现今小切口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切口长度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确定方法, 老年患者皮肤松弛, 尤其是皮下脂肪较厚者, 皮下软组织可沿身体纵轴向上牵拉, 减少了盲目切口的弊端, 有些老年人伴有糖尿病, 不利于切口的愈合, 在临床治疗中还要重视基础疾病的治疗, 才能保证患者的安全, 促进康复。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对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锁定钢板手术及动力髋螺钉均能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且术后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 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也不明显差异, 但动力髋螺钉手术时间较短, 减少对患者的创伤, 但术中出血量较多, 需要临床医师结合实际情况, 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减少对患者的创伤。

参考文献

[1] 欧阳永生, 黄善武, 李加立.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及并发症分析.微创医学, 2013, 8(5): 641-642.

[2] 曹华, 吴世良, 张勤忠, 等.动力髋螺钉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浙江实用医学, 2013, 18(5):319-321.

微创手术的益处范文5

我们人类从爬行到直立,历经了漫长的衍化。人的脊柱由早期的拱形结构(像牛、马等脊柱),逐步进化成半直立的弓形(如黑猩猩、猩猩等),直到现在的浅S型。直立给人带来了许多益处,手的解放、视野的开阔、大脑的发达等,但同时也失去了拱形(弓形)结构的承重、解压能力,而变得脆弱了。对于这个“宝贝脊柱”我们了解多少?应该如何保护它?武警总医院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彭宝淦教授将给予详细介绍。

椎间盘的老化从10岁以后开始

记者:彭教授,我在不止一本书上看到这样的说法,人体椎间盘里的髓核gk10岁以后就开始退变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以后漫长的岁月中,退化的椎间盘会给脊柱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彭教授:椎间盘是连接两个椎体的一个软垫,就像一个“小圆馅饼”一样,外层的纤维环就相当于“饼皮”,中央的髓核就是“馅”。这个“馅”是一种半透明的胶质,里面没有血管和神经,它的营养来源很有限,这是先天结构决定的。所以髓核从10岁以后就开始退变是正常的,就像人会长白头发一样,是自然现象。退化并不等于得病,只有退变引起随之的临床症状,如腰痛,才叫得病。实际上不仅仅是髓核退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纤维环也在发生变性和破裂。椎间盘在退化变性过程中,刺激骨膜形成骨质增生,再加上脊椎骨周围韧带和关节囊松弛,逐渐就会使脊柱结构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改变,引起腰间盘突出症、椎体滑脱、椎管狭窄、椎体小关节紊乱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退行性变多发生在30~50岁的青壮年,60岁以后,髓核已经严重变性到完全纤维化或钙化、萎缩,腰间盘突出症发病率反而有所减少。

记:请您简单谈谈脊柱的结构好吗?

彭:脊柱是由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5块骶椎和4块尾椎,共30多块椎骨借助椎间盘、小关节、韧带等连接而成(由于骶椎和尾椎基本上是不活动的,一般可单独当作一块)。简单地讲,脊柱就是由一块块椎骨叠起来的一条“龙骨”,脊柱的结构并不坚固。

记:发生在脊柱上的有关疾病有哪些呢?

彭:发生在脊柱上的疾病排在第一位的还是退行性疾病,比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退变性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等;二是脊柱外伤,比如车祸、高空作业摔落、不当的暴力推拿等引起的椎体骨折脱位等;三是椎体各种肿瘤;四是感染性疾病,如结核或其他化脓性感染:五是非细菌性炎症的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六是一些代谢性疾病,如骨质疏松症等。

脊柱外科手术是挽救脊柱功能

的“最后王牌”

记:脊柱既是人体的“中轴,’,又是

“通信主干道”,娇贵的脊髓和一丛丛指挥全身的神经纤维穿行其间,在这样一个要害部位“动刀”,让许多人难以接受,但脊柱外科手术近些年来发展较快,请您具体谈谈有哪些变化?

彭:材料、计算机、基础理论研究的快速发展,以及术者观念的更新和技术的突破,术前越来越精细的影像诊断,手术器械和内固定材料的改进,术中的脊髓监测、导航、C臂透视应用等,使脊柱外科手术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疗效和安全性大大提高。比如原来一个颈椎病手术需要2~3个小时才能完成,现在30多分钟就做完了,开口也很小,只有3厘米长,越来越向微创的方向发展,整个手术出血不到10毫升,就像平时抽血化验那么多,放在颈椎里面固定用的材料也很精致,不像原来那样粗大简陋,大大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术后恢复也快,第二天就能下床。行腰椎融合手术的病人,术后三天戴支具可下地行走,现在还有激光、等离子、射频消融椎间盘减压、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及减压、植骨固定术微创技才能等,手术方法改进很大,与过去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了。

记:现在脊柱手术后的效果如何?有效率能达到多少呢?

彭:脊柱手术的效果好与不好,患者术后会很快有感觉的。现在很多人对脊柱手术的看法还停留在10年或20年前的印象,有时只看到个别效果不佳的病例,任何高难的外科手术都不能保证是100%有效,我们这里95%以上的病例都很成功。绝大部分病人感觉明显改善了术前的压迫症状,觉得轻松多了。与术前的生活质量和担心相比,觉得“冒险”做这个手术很值得。

记:哪些疾病可以不手术,采取保守治疗,哪些疾病必须手?

彭: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脊柱疾病,凡是没有引起不能忍受的神经压迫症状的,都可采用保守治疗,不需要进行外科手术。脊柱外科手术是通过矫形、减压、内固定稳定而达到缓解症状。手术的原则就是,只针对有严重神经压迫和神经损害的病例,比如脊椎骨折、结核、肿瘤、多年保守治疗无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颈腰椎退行性变等。这些情况,不采取手术,无法正常地生活和工作,几乎不能自理了,只有通过手术来解决,这样的病例手术后效果很明显。

折磨人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慢性下腰痛”

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个耳熟能详的老话题,治疗方法形形,但多数不能“去根儿”,动不动又犯了,请您谈谈它的治疗现状?

彭: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大约80%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能够通过保守治疗缓解或治愈。但保守治疗选择方法要正确,不能得病乱求医,要清醒面对多种多样的广告,要到正规的医院或经过证实疗效可靠的手法推拿诊所。目前保守治疗的方法有卧床休息、按摩、牵引、针灸、理疗、药物、骶管疗法等。

手术治疗适应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明确,经正规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者;反复发作,严重压迫神经,出现下肢、大小便功能障碍者。

手术治疗方法有传统和微创两种。近年来,显微外科技术迅速发展,目前内窥镜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已广泛应用,因其创伤小,出血少,有时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容易被病人接受。

我们研究所发明了一种通过椎间盘造影后打针治疗“腰痛”的好办法,已得到国际学术权威杂志的认可,适用于椎间盘纤维环撕裂而造成-的“下腰痛”。

保护脊柱有方法

记:如何正确搬运脊柱受伤的病人?

彭: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建筑、工矿损伤等脊柱损伤的病人也越来越多。脊柱病人外伤后,避免因搬动不当而加重神经损伤,正确的方法是:1、及时带上腰围或颈托等外固定支具;2、最好用铲式担架,没有这个条件时。用大木板、门板也可以,对患者进行平移或整体翻身,不能采用那种一个抱头一人抬脚的搬动方法,切记不能让脊柱旋转和扭动:3、对骨突部位进行保护,防止压疮形成。

微创手术的益处范文6

【关键词】 临床路径;精索静脉高位结扎;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和护理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目的是使医生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处置,护士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宣教。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减少病患住院时因医护人员处理程序不同而产生的各种变异情况,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缩短其住院天数,帮助患者加强对健康教育、所患疾病的了解,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治疗,并促使患者满意率上升。临床路径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种多种专业人员合作的工作模式。护士单独进入临床路径或医师单独进入临床路径都不行,必须由医护及辅助人员共同来完成。它不但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降低了患者费用,同时又能保证患者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已经开展临床路径这一工作5年多的时间。与此同时本科就相继开展了10多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工作。护理路径也相继跟进。使护理工作更加优质到位,患者满意率不断提升。其中精索静脉曲张是临床路径治疗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精索静脉曲张是精索的蔓状静脉丛扩张伸长迂曲,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对症状严重、非手术治疗症状不能缓解或影响生育者应行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方法采取腹股沟切口,在腹股沟水平将曲张的精索内静脉结扎。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已成为目前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新方法,具有创伤小、精确性高、安全性大、住院时间短、手术后即可下床活动等优点。

本院近年来应用这一技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并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达52例均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在临床路径中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52例,年龄18~63岁,已婚12例,未婚40例。本组患者均以阴囊坠痛向同侧腹股沟及会放射为主要症状。采取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术后住院天数3~5 d。

1.1 术前准备及护理 心理护理:①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是一项近几年来新开展的术式,患者及家属了解的知识还不够全面和系统,患者因担心治疗效果不可靠,以及穿刺、气腹所带来的不适而产生恐惧和紧张心理。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及知识水平、接受新鲜事物的程度,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此项手术的优点、设备的先进性、麻醉方法、手术过程、手术时间等,消除患者心中顾虑,取得合作,使患者主动接受此项手术疗。②临床路径是近年来开展的又一新项目,绝大多数人根本就不了解临床路径是怎么回事。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有责任向患者和家属讲解这一新生事物。首先向患者讲明什么是临床路径,临床路径对患者有什么好处,使患者更好的积极配合在路径中每一天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使路径中的治疗与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更不能因为护理工作的失误而导致病人退出临床路径或者产生路径的变异。③邀请同类手术后的患者与其进行交流,采取现身说法鼓励患者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向患者及家属作说明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保证沟通效果。④采用更直观的宣教方法,比如说给患者观看手术室的图片或手术图谱,让患者提前熟悉手术室的环境从而减少恐惧和神秘感。

1.2 做好术前各项检查及准备 ①应积极配合医生做好血、尿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等检查,以预防存在其他潜在疾病。同时向患者说明各项检查的目的及意义。使患者能更好的配合。②手术区皮肤准备:下腹部皮肤准备同常规手术,特别应注意清洁脐部。腹腔镜的手术入口之一是脐孔,术前对脐部的清洁要求也比传统的开放手术要求高,先去除局部附属的毛屑,再用石蜡油去除污垢,然后用碘伏消毒。③术前指导:术晨应禁食12h禁饮8h,术前排空膀胱,防止术中误伤膀胱;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尿,以免术后麻醉尚未恢复期间不惯床上排尿,引起尿潴留。④必要时术前给予灌肠同时向患者讲解灌肠的目的及意义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2 术后护理

2.1 及时准确的执行各项术后医嘱,并保证各项医嘱的顺利实施;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保证临床路径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正常进行,绝不因为护理工作的失误而导致路径变异或退出路径。

2.2 病情观察和护理:①患者术毕回病房后立即给予吸氧、监护,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h。注意生命体征是否平稳,以便早发现有无内出血现象。测体温1次/4h。②穿刺孔出血:穿刺孔出血为Trocar拔出后压迫作用消失,创口贴牵拉不紧而致穿刺孔渗血。血液外渗、浸湿敷料者应及时撤去创口贴,压迫止血,加压包扎。不能因为没有大的伤口而忽视查看创口情况,要仔细检查各穿刺孔,观察有无内出血况。③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必要时更换敷料。

2.3 卧位与饮食:①在麻醉尚未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禁食水。②清醒后,取平卧位,无恶心呕吐肠管损伤者,6h后进少量流质饮食。③术后6h局部给予沙袋压迫止血,在阴囊托高后下床活动,进饮食后未出现腹胀者,逐渐给予半流质、普通饮食。嘱患者少量多餐,逐渐增加营养。④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干燥。以免引起继发出血。

2.4 腹部情况观察及护理:①腹腔镜手术因使用气腹,术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及腹部不适,应向患者解释原因,保持舒适的。鼓励患者在床上翻身,尽早下床活动。若患者情绪紧张,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例如肌内注射安定10 mg。②观察病人有无腹胀,能否自行排尿,必要时给予局部热敷或留置导尿,同时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

2.5 治疗与生活护理 ①在临床路径中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患者一般情况下不需用抗菌素,只有少量的补液,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及时巡视病人,保证输液通畅,防止发生输液反应。②排气前给予口腔护理,同时做好晨晚间护理工作;及时更换床单被褥及病号服。保持病床单元清洁干燥,整洁卫生。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新鲜,防止交叉感染及院内感染的发生。

3 出院指导

①活动指导:指导患者出院后休息1周,继续托高阴囊3~6个月,3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和重体动劳动;例如:爬山,骑自行车等。②生活指导:一个月内禁止性生活。③饮食方面; 多食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和蔬菜;例如苹果 、猕猴桃、胡萝卜、青椒、小白菜、黄瓜、草莓、大枣、白梨等。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干燥。④嘱患者有病情变化随诊。⑤术后定期随访。

4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