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循证医学的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循证医学的应用范文1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以2011级、2012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学生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平时的学习成绩、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以及考核的难易程度等均相当,两组均选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统编教材《妇产科学》第6版,教学总学时数相等,均由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综合素质很高的临床教师任教,实习带教老师无变动。
1.2方法2011级学生140人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妇产科学教学,2012级学生150人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讲授。循证医学具体方法:在见习过程中,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讲解循证医学基本理论和查阅检索评价文献的方法,并每隔2~3周根据在见习时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举例示范,培养形成循证思维;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继续巩固并实际运用循证思维去解决问题,这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查阅、分析,并最终解决问题,最后再由教师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从而有助于其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其自学的能力。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传统教学组和循证医学教学组的理论考核成绩
2.1.1客观题(总分80分)成绩分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2主观题(总分20分)成绩分析循证医学教学组病例分析题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临床实践技能操作成绩比较对传统教学组和循证医学教学组的临床实践技能操作(总分20分)考核成绩进行分析,循证医学教学组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社会对医学人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医学生至关重要。只有提高了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理论知识、临床技能以及职业素质各方面进行全方位提升,将来才可能成为知名专家,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倾向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传授,对于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甚是不足,因而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型学生,这些学生在就业后,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医院的工作环境,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够及时地更新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个人、科室以及医院的发展。因此,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重视临床医学教学方式的改革。
循证医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是遵循证据的医学,现在,又对其进一步进行诠释:循证医学是将最好的医学证据和医师的临床经验、知识技能与患者的愿望价值充分的结合,从而找到最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不但要治疗患者身体上的疾病,还要满足精神上的需求。循证医学教学法具有以下优点:1)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起到了实施和引导者的作用;2)教学过程中不但重视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的传授,更加重视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3)可以及时地更新知识,有利于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传播,实现自我更新,终身学习。4)有助于学生循证思维的培养,使学生有效做出医疗决策的横向思维,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循证医学的应用范文2
关键词 骨科 临床教学 循证医学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62
骨科临床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与生物力学、材料学密切相关,影像学资料多而且复杂。临床疾病季节性强,疾病治疗周期长。目前缺少一种系统、有效的教学方法。循证医学的兴起给骨科教学带来了机遇。
循证医学(EBM)的含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制定出患者的治疗方案”。它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一整套发现问题、寻找并评价证据综合分析并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使得临床医疗决策更加科学化[1]。
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称为循证医疗,它采用包涵、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整个过程分为5步骤[2] :①提出问题;②查寻证据;③评价证据;④应用证据;⑤后效评价。其基本步骤如下:①首先对此病例的基本信息进行分析:病史如何采集、如何进行查体、患者可能的诊断、需要哪些补充检查、患者的主要诊断是什么、最佳的治疗方案、最好的康复治疗措施是什么,然后对先前就相关基础知识提出的问题进行继续扩展学习。②根据提出的问题,查询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这时需要向学生讲解如何应用网络技术查阅相关文献,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会被进一步调动起来。③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临床重要性,利用学习过的统计学方法对文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④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专业知识,将现有的最好研究证据应用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决策中,这既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结合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医德医风的最佳时机。⑤评价实施上述程序的效果,以便在以后的临床实施中加以改进,这是临床评价过程,也是总结、分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同时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患者出院后的随访及对随访资料进行整理。根据病例提出诊断或治疗方面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去查找和回顾问题的历史记录,综合教科书和文献得出结论,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将结论进行分级,分析结论的可靠性和参考价值,采用最好的有循证医学根据的结论来指导该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这种教学过程不但加强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使学生早期了解临床疾病与基础课程的关系,提高了学习兴趣,并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向纵、横两方面拓展。达到了将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的目的。
循证医学不是对传统医学的彻底否定,而是对传统医学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3]。骨科学的临床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必将对骨科学教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只有经过循证医学思维模式的学习,才能在今后的临床实践、医学科研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运用最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在骨科临床教学中融入循证医学理念,必将提高其教学质量。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参考文献
1 Vineis.P.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ethics:a practical approach.Med Ethics.2004.30(2):126-130.
循证医学的应用范文3
【关键词】循证医学 病理学 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高函[2009]19号-152)。
【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52-02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实行规范性、阶段式教育,实行基础、临床、实习三阶段式,我们仍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忽略了临床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过分依赖教师的讲授,没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而循证医学的出现和发展为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病因(Etiolo?鄄gy)、发病机制(Pathogenesis)、病理变化(Pathologicalchange)、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也是介于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之间的桥梁学科。病理学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对上述内容的了解来认识和掌握疾病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在临床医疗实践中,病理学又是许多疾病的诊断并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最可靠的方法,因此病理学也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1]。可以说病理学肩挑两担,是联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学科。尤其是病理学的实验课教学,类似于临床课程的实习过程。因此,在病理学的实验课教学中实施循证医学理念更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循证医学的概述
循证医学(evidence?鄄basedmedicine,EBM)即“遵循证据的医学”,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David L Sackett教授于1922年正式提出的[2]。它的哲学思想起源于19世纪中叶,将其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同时结合医师个人专业知识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上述因素完美结合拟定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是针对临床研究文献,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有关质量评价的标准,经过认真分析与评价,获得最新、最真实、可靠且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证据,并应用这些证据指导临床医疗实践,从而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2.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
循证医学及其思维方式不同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它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医学观,为规范其今后的临床实践行为打下基础,而这也正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医学观察、评价方法和临床实践过程仍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其评价和实践所得结论尚缺乏严格的科学证明。在医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医学教育不完善的一面所带来的问题日显突出。
3.病理学专业教育现状
病理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医疗环境对病理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有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求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关爱生命的理念。以往的教学理念中存在“重能力轻医德、重视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以及教学体系设置中的缺陷,使我们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了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忽视了人文素质的教育、实践教学在引导学生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病理医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严重影响了病理学专业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得我国的病理医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远不及西方国家。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病理专业技术不断更新,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无法完全适应病理学发展的需要,这使我们现有的知识和临床技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过时。所以,如何使一个医学生在校期间学会主动更新过时的知识,成为一名终身的自我教育者,急需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医学教育模式,实现向“以教材与参考资料并重、教师与学生互动并重,课堂讲授与课外学习并重”的启发引导式教育模式转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会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与途径,使学生从现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参与者。
4.用循证医学理念指导病理学教育
学生进入医学高等院校以后,虽然接触了大学的课程,但是基本上都是基础理论课,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还没有从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转变过来,对医学专业知识的了解更是寥寥无几。在病理学这个“桥梁”学科中,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改革和转变,既是一次机会,也是一次挑战。当然,如果能够使学生成功转型为临床型的循证思维,对今后临床课程乃至一生的临床实践都是受益匪浅的。这就更需要学生主动地接受循证思维并改造自己。这些学生虽然学习医学,然而没有任何的临床专业知识,可能看过病例后无法提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协助。病理学教师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贯彻循证医学的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外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掌握最新的知识体系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这对很多临床病理科和理论教学分开的院校来讲,实在是很难克服。综上所述,循证医学是对传统医学的补充和完善,能够更好地为医学这一特殊领域培养实践型实用人才。循证医学在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学中的应用,将会是病理学实验课和理论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过程。
总之,循证医学对病理学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其促使病理学重新审视自身的科学证据基础。随着对“循证”观念的普遍认同,循证病理学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之一,其实施对提高病理诊断和科研水平、增强病理诊断对临床的指导性等具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2
[2]Evidence?鄄Based Medicine Working Group. Evidence?鄄Based Medicine: A new approach to teaching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 JAMA, 1992, 268(17); 2420-2425
循证医学的应用范文4
【关键词】 循证医学;心血管疾病;心理行为因素
1 循证医学的定义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是1992年由Guyatt领导的加拿大McMaster大学临床流行病教学组首次在JAMA上提出循证医学概念[2],随后由被称为“循证医学之父”的David L Sackett 教授在《怎么样实践和讲授循证医学》中这样定义的,循证医学指的是慎重、准确和明确地应用当前所能够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患者的治疗措施[3]。这就明确了在临床的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及临床经验应当和当前系统研究过程中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有效的结合,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当从患者的利益出发,考虑患者的自主的权利,通过以患者为对象,查找证据,严格评价,然后再通过对各方面的综合分析,把最好的证据运用于临床患者的治疗中。
2 循证医学的特点及优势
①首先,循证医学的证据主要强调临床的人体试验结果,而传统的医学强调动物实验、实验室的研究。② 其次,在证据的收集上,循证医学强调系统的全面性,而传统的医学模式仅限于时间和条件上,总的来说并不够系统全面。③传统的医学模式并不重视证据的评价,然而循证医学却很强调。④在医疗模式上,传统的医学强调以疾病和医生为中心,而循证医学则强调以患者为中心。⑤对于疗效的判定,传统的医学并不重视患者的最终结局。⑥在临床的治疗中,传统的医学模式注重基础研究和动物实验的推论以及个人的临床经验,然而,循证医学则更强调能够找到的最好的临床证据。⑦传统的医学依据零散的研究报告,并未让患者参与选择,而循证医学更多的是考虑患者的选择权[4]。
3 当前循证医学在与心血管病急诊的应用现状
在近年的研究当中,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许多大型临床试验以及其分析结果都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不断的试验当中,其中,也肯定了有些干预手段以及药物治疗的效果,然而,也否定了某些传统无效甚至是有害于患者的干预手段和药物,为某些并没有确切证据的干预手段提出了更深入的研究方向。在临床的实践中,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循证医学也为其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方式,使得更多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减轻甚至是减除痛苦。
4 方法
制定社区院前心理行为因素与心血管急诊卫生宣教院前救治方案,普及社区急救知识,按研究方案归档,跟踪记录心血管病急诊抢救成功率以及其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其中,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内接受社区院前心理行为因素与心血管急诊卫生宣教院前救治方案,普及社区急救知识宣传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共256人,接受跟踪记录心血管病急诊抢救的患者250人,利用双盲法,将2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25例,实验组患者均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心血管急救,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急救方法。经过跟踪记录心血管病急诊抢救后的数据,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完成论文病例收集工作,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全部数据采用SPSSV13.0医学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
5 结果
2010年至2011年两年期间接受社区院前心理行为因素与心血管急诊卫生宣教院前救治方案,普及社区急救知识宣传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共256人,接受跟踪记录心血管病急诊抢救的患者250人,利用双盲法,将2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25例,实验组患者均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心血管急救,急救有效的共有123例,有效率为984%,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2例,发病率1.6%。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急救方法,急救有效的共有65例,有效率为52%,发生心源猝死的患者共55例,发病率为48%。实验组的急救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6 结论
从上述结果中,经过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心血管病急诊抢救共有125例患者,急救有效的共有123例,有效率为984%,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2例,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为1.6%,证明了通过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可以提高心血管病急诊的抢救成功率。总而言之,对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循证医学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模式,它不仅代表了世界医学发展的趋势,也代表了现代医学的不断前进的方向。由于心血管患者精神紧张、抑郁、悲哀、焦虑、愤怒形象可引起恶性心律失常。通过上述我们可以了解到,第一时间进行循证心理护理和卫生宣教,院前提高心理行为干预可降低心源性猝死(SCD)发病率。在临床的治疗当中,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可以利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提倡将医生护士个人的临床实践经验与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用最正确的诊断、用最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最精确的预后估计服务于每个心血管急诊患者。也正因为如此,循证医学在近年的临床实践当中,不断地发展,并迅速受到广泛的关注。
参 考 文 献
[1] 顾东风心血管病预防的现状和展望.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2):7576.
[2] Guyatt GH, Rennie D Ecidencebased medicine A new approach to teaching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 JAMA, 1992,268:24202425.
循证医学的应用范文5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近年来国际上临床医学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已成为当前国际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EBM的核心思想是:在个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以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为依据,强调的是证据的获取与评价。而中医药学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在注重个人临床经验积累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古典医著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这和EBM所强调的从医学研究文献所获取的系统信息指导临床决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近年来EBM逐渐在中医药领域得到应用。
1 概述
1.1 循证医学的定义
EBM是遵循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它将医生的临床实践经验与客观的临床医学研究证据以及患者的个人愿望相结合,旨在把最正确的诊断、最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最精确的预后估计应用于每位具体患者。EBM实践分为5个步骤: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临床应用和效果评价。高素质的临床医生、最佳的研究证据、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以及患者的参与是循证医学的基础,其关键是临床证据及其医疗质量。其目的是使医生对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建立在目前所能获得的证据基础上的[1]。
1.2 循证医学的发展
EBM的概念是1992年首次见于JAMA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首部EBM专著于1994年由加拿大著名的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家David Sackett撰写,题名为《EVIDENCE-BASED MEDICINE, 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vidence-Based Medicine》,该书系统地介绍了EBM的意义及其实践和应用过程。
EBM的组织机构于1992年在英国成立,取名为Cochrane中心。随后EBM的组织机构速度发展,截至1999年3月,全球有13个国家共计14个中心,拥有5 000多名协作者,进行着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发展,EBM更是凭借其优秀的系统评价证据和高效率、高透明度的组织机构及出色的管理制度赢得人们的肯定。EBM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与临床流行病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深度融合,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对医疗卫生问题、方针政策、发展方向及资源配置的决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3 循证医学的应用
EBM在医学实践中已被广泛应用,其主要体现在政府的决策、临床实践和医学教育等方面。各国政府的卫生决策机构是EBM中重要证据系统评价(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CSR)的重要用户,如英国的国家医学研究会、美国的国立卫生研究所和卫生决策研究所、澳大利亚的国立卫生研究会等。广大临床医师、高年级医学生、基层卫生保健工作者是CSR最大的用户群。
在政府决策方面,澳大利亚利用CSR结果制定了晚期乳癌的治疗指南;英国有关中风病房的CSR影响了苏格兰地区的卫生政策。
临床实践方面,丹麦根据CSR结果取消了对孕妇进行常规超声波检查的规定;印度利用CSR建立了防治失明的国家项目评价标准;加拿大根据CSR结果修订了原定降低中风治疗费用、裁减医护人员的计划。
在医学教育方面,美国20%以上的大学开设EBM课程。美国Stanford大学用CSR进行直观信息研究,用于网上为社区医师提供治疗咨询;意大利、英国、荷兰利用Cochrane图书馆对全科医师进行EBM教育;英国皇家医学院招收检索和评价科研证据的学生全部由英国Cochrane中心推荐;澳大利亚已将EBM作为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纳入医学生必修课程。此外,全科医生及临床各科医生必须接受EBM的继续教育,通过深入研究其基本理论和方法,使EBM在日常医疗实践中得以应用,如在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学术活动、科学研究等过程中实践循证医学。
1.4 循证医学在中国
1996年,当年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刘鸣副教授在英国接受了EBM的系统培训后提出筹建中国Cochrane中心的建议,华西医科大学向卫生部提出由华西医科大学筹建中国Cochrane中心的设想。1996年7月27日卫生部批准在华西医科大学成立中国Cochrane中心,1999年3月经国际Cochrane协作网指导委员会正式批准注册。自此,中国Cochrane中心成为国际Cochrane协作网第14个中心。1999年7月,中国Cochrane中心主任李幼平教授被新选为世界Cochrane协作网指导委员会成员,成为亚洲地区的唯一代表。
中国Cochrane中心注册成功后,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各工作小组的工作规范,全面开展EBM的研究和普及工作。主要的工作为:在中西医领域中大力倡导并全面推广EBM;培训EBM师资和专门人才;建立中、英文的临床研究数据库并与国际联网;编译出版EBM教材、专著和普及读物;组织研究者参与国际协作网中相关专题的研究和开展适合中国国情的EBM方法学研究[2]。
2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随着EBM在世界范围和国内西医领域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围绕中医药学是否需要用EBM的标准来评价?如何评价?能否评价?各自从各个角度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和实践。
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在生理上中医强调人体是内、外环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下相对平衡和统一,这是在多部位、多环节调节下维持的相对动态平衡,所以人体能保持着正常生命活动。在病理上,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其外因是人与自然和人体内部的失衡,当这种动态平衡遭遇某种原因破坏,而又不能立即调节恢复时,人体就会发生疾病。而内因则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人体阴阳两方面失去相对的协调与平衡,形成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疾病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正邪相争”的过程。“正”是指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及抗病能力;“邪”是指一切致病因素。故有“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在治疗上,中医强调辨证论治,从患者的整体出发,多部位、多环节的整体治疗,其关注的是治疗后的最终整体疗效,而不过分强调药物作用机理等复杂的中间环节。中医药的辨证论治所体现的个体化诊疗方式,因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不同的表达方式,个性化的治疗手段和难以完全客观量化的疗效体现,使得在处处强调以量化指标为疗效标准的今天,还难以完全被医学工作者及患者所接受。因此,选取什么样的国际公认的方法和标准去衡量和解析中医药的科学性,评价中医药的有效性,是中医药行业一直所关注和探索的课题。EBM是遵循证据,中医药是辨证论治,两者对疾病治疗策略制定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从方法学上都忽略中间环节、中间指标,疗效上都关注整体疗效,因此,EBM和临床流行病学可能是目前以科学手段解释和研究中医药较为现实可行的方法之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EBM对中医药现代化的推动,并竭力推进EBM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探索,以及在中医药行业的应用推广。EBM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临床试验流程的完善
首先是在管理导向和制度上着手。2005年10月,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正式运行,其与全国48家医药学期刊、中国循证医学中心等组织共同发表的联合宣言决定,从2007年起优先发表已注册的临床试验,并根据各期刊情况,逐步过渡到只发表已注册试验报告。在制度上是建立正式临床试验的伦理学批准和试验登记制度,实行预试验制。规定无论是从临床研究的原则与方法方面,还是从伦理方面,进行临床研究的程序是先进行探索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小规模的前瞻性预试验,小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是预试验的一种重要形式。
2.2 临床研究报告的规范
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推广临床试验报告标准。具体的做法是:在全围范围内向中医药临床医生进行宣传,让临床医生认识到规范地进行临床试验报告的重要性,并设立研究基金和最佳证据奖励制度,鼓励临床医生进行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对中医药学术期刊编辑人员和参加论文评审的同行评议专家进行CONSORT、STRICTA的培训,鼓励杂志社采用这些标准;完成临床试验报告标准使用方法(手册)中文版的翻译及中医药诊疗特色的修订工作。
2.3 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
在对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中注重质量评价工具和技术的运用和学习。如加强对国外知名临床试验评价量表和技术的系统学习,以及针对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上重视对不同分析对象的技术和方法的掌握,如非随机化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方法,不同质量层次的临床试验结果在Meta分析中的科学体现,单病例Meta分析方法,多个对照组临床试验的Meta分析方法等。加强非随机研究方法的学习与应用。针对中医药的实际情况,研究合理使用各种非随机试验的评价方法,以提高临床非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3]。
3 存在的问题
EBM这一新模式对医疗实践、新药研制、政府医疗卫生主管部门法规制定等有重要指导和参考价值。在对中医药临床疗效进行系统性评价方面,近年来研究数量迅速增加,但EBM的应用,特别是在中国的实践,尚受多种因素限制,从研究的质量和可靠性来说也存在诸多问题。
3.1 循证医学概念模糊
EBM自1992年正式提出以来,各学术期刊纷纷开辟专栏和刊登专题报告,介绍各种疾病的循证指南、系统评价证据和EBM知识,在一段时间内似乎所有的研究都冠以“循证医学”的理念,所有课题标书的开头都是“以多中心、大样本、随即对照”开始。这主要是人们对EBM的概念、内涵和意义的理解的不尽相同或认识模糊所致。
EBM是一种关于临床决策(诊治方案的选择)思维及行为的原则和方式,提倡对患者的诊治决策应根据当前可得到的最好临床研究证据、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意愿。同其他决策过程一样,临床决策受多种因素影响,证据只是影响因素之一。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是多种证据中的两种重要类型。由此可见,循证医学的使用是有一定范围和限制的,更何况中医药研究的范围宽广和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
3.2 文献检索和评价能力有限
实践EBM需要临床医生全面准确地检索已有文献,严格分析文献中的研究结果,最终作出正确的评价,从而获得最好的证据。但由于EBM进入中国的时间还不长,为中医药行业了解和使用更是短暂,其相关的培训教育也十分有限,加上早期医学教学中的文献检索内容的缺失和目前还有不少医学院校未把文献检索列为必修课程,不少临床医生缺乏准确检索和严格评价文献这一技能。大多数临床医生还难以胜任证据查找和评价工作。
3.3 证据及证据质量
EBM需要的就是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的证据。然而,最新、最好、最全面的证据制作和形成技术难度很大,需要时日和技能,尽管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49个系统评价小组已制作出1 000余个系统评价,并借助于Cochrane图书馆和INTERNET网络版不断更新并向全世界传播各临床领域所需的系统评价,但就临床医学实践中每日、每时所面临的大量特定问题而言,这些证据资源仍显得杯水车薪,中医药临床的系统评价甚少,其中高质量的系统评价更是少之又少。许多医生认识到不从源头上提高中医药临床研究的质量,方法学再完善的系统评价也会成为“无源之水”,甚至将一些虚假的信息进行“精确”的综合还会造成误导和危害[4]。
4 前景展望
在中医药领域进行EBM的研究工作是一项艰巨但意义重大的系统工程。近期可望实现的目标是提高中医药临床研究的证据质量,而远期目标则是建立与发展循证的中医药学,提高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更新的能力。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条件的局限性,中医药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偏差和错误,同时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与临床诊疗有许多不同于现代医学的特点,这就需要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方法学的创新性研究。只有认真地开展各种临床研究、分析临床诊疗实践积累的数据,那么,随着研究的深入和高质量证据的不断积累,才能促进中医药学理论的自我更新,才能使中医药真正意义上的快速发展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鸣明,李幼平.循证医学的起源和基本概念[J].辽宁医学杂志,2001, 15(5):225-227.
[2] 李幼平,刘 鸣.循证医学与中医药现代化[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6(12):14-16.
循证医学的应用范文6
一、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1.目前医学教育工作长期存在着教学内容更新过慢,教学方法单一,人才培养模式以生物医学为主的问题,注意学生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藐视创造能力的培养。
2. 以往在医学生生产实习中,诸多指导老师根据个人或高年资经验指导临床实践或基础理论推到做出治疗选择,以生物学原理来评价临床效果,这种教学模式从本质上属于经验教学范畴。
3.经验医学模式有时其理论和临床技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过时,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循证医学结果发现不少既往从理论或理念上认为应该有效的治疗方法实际无效甚至有害,反之,似乎无效的却被证实利大于弊[1]。
二、循证医学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
1.偱证医学使临床指导老师要求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崇高的职业道德,这要随时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
2.循证医学提供最佳的研究证据,严格分析评价后获得新近最真实可靠且具有实际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或证据[2]。
3. 偱证医学符合临床流行病学核心内容即收集最佳证据材料,研究设计是有科学性的,研究质量有严格的评价标准,研究结果必须有真实性,可靠性,最终评价研究内容的重要意义[3]。
4.偱证医学使患者有高度依从性,从而医疗措施产生最佳效果。
三、医学生生产实习中循证医学思想的培养
1.改变传统的经验推理模式,教学中进行以科学证据为指导,符合科学治疗和客观的研究工作。
2. 强调学生掌握临床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同时掌握循证医学客观证据的知识和技能。
3.循证医学使临床流行病学和现代信息学的典范,鼓励学生掌握医学统计学、专业外语、计算机及网络知识,加强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基本知识的培训,培养提出问题、文献检索、批判性评价的能力。
由此可知,临床实习生在临床指导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偱证医学实践,圆满解决临床治疗问题,激发对偱证医学的重视和探索。循证医学作为一种新的临床教育方法,要求所有带教老师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结合临床实践加强实习生偱证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战鹰.临床医学教育重视向学生传授偱证医学四年【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1);65
[2]胡能.以偱证医学思想加强临床医学教育【J】中国医学理论指导实践;2004,200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