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锻炼的科学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锻炼的科学性范文1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G 804.8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2-0170-02
【关键词】 身体锻炼;健康知识,态度,实践;教育;学生
体育锻炼意识行为包括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和情感以及体育锻炼行为的调节[1]。所谓“121体育课程体系”是指依据高等院校体育学习目标,在高校创建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即1次活动:每天1次健身活动――量的积累;2种方法:2种以上健身方法――锻炼手段;1次检查:每年1次体质测定――监测、调整[2] 。“121体育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体质的增强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对学生锻炼意识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活动、运动训练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3]。但从目前学校体育的情况看,体育意识特征、锻炼情感特征、运动环境等因素决定了学生难以自觉、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4],所以我国在校大学生自觉锻炼意识不容乐观[5]。研究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指导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是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要课题。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入学的8个班学生465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个班级作为对照组(224人),其余4个班作为试验班(241人)。试验前对男女生比例、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体育锻炼认识水平等进行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用座谈、现场观察和问卷调查方式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调查。按照问卷设计原则对所设问题运用特尔菲法进行筛选确定。问卷采用逻辑分析的定性方法,以行为科学理论为依据,对反映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的各主要方面内容经17位专家评定和判别。认为该问卷基本上能反映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1个月后进行重测,重测信度为0.88。
1.2.2 干预方法 对照班按正常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试验班按照“121体育课程体系”模式进行2 a的干预试验。
干预过程:(1)确保学生平均每天参加1次体育锻炼。一是增加体育课时,每周由2个学时增加到3个或4个;二是组织有计划的课外体育活动。在清晨早操时间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由专职辅导教师值班,负责发放器材和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导。要求学生每天必须参加1次健身活动(有体育课的当天除外),学生持卡在辅导教师处登记。(2)掌握2种以上健身方法。在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优先安排学生喜欢、易于开展以及能有效增强心血管系统和心肺功能的锻炼项目,如健美操、篮球、足球以及乒乓球等项目,并贯穿教学的始终。在课外锻炼项目上,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练习并由辅导教师进行专业辅导。(3)每年1次体质测定。在每学年的第2个学期末进行1次体质测定,全面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形态和各项生理技能水平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用“121体育课程体系”来干预学生的体育行为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见表1。
2.2 对体育锻炼效果的认识 用“121体育课程体系”来干预学生的体育行为后,学生对通过体育锻炼来健身的认可程度、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自信心和交往能力、通过体育锻炼来消除心理压力和调节情绪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见表2。
2.3 对体育的情感 通过用“121体育课程体系”来干预学生的体育行为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对体育项目、节目、体育新闻以及国内外体育赛事的关注程度都有明显的提高。见表3。
3 讨论
采用“121体育课程体系”干预学生的体育行为后,学生普遍认识到:参加必要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魄,有效地使大脑运动中枢得到刺激,身体更灵敏;在锻炼过程中的每一次成功,每一次超越自我,使自信心有很大的提高,交往能力增强,有效克服了怯场、怯生和害羞的心理,体育兴趣越来越浓;通过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协同作业,从战胜自我和成功中找到了乐趣,对《体育与健康》的兴趣增强,对相关的学科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指导,使学生通过锻炼获得增强体质、愉悦精神、提高自信、有利学习的效果,以激发学生的锻炼动机,养成锻炼的好习惯;更新教学和科学锻炼理念,改革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意识的形成;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体育设施,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供物质保证。
4 参考文献
[1] 贾绍华,邱梅婷,蔡瑞广,等.河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性别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42-44.
[2] 白震,易春燕.论现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学习目标实现途径的实证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93-95.
[3] 国家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02.8.
[4] 许定国,李国泰.加强课余体育锻炼管理的意义.体育学刊,2002,9(3):69-70.
[5] 虞荣娟.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与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4):80-83,87.
体育锻炼的科学性范文2
在校大学生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对象,他们对待体育的态度是怎样的,对体育的认知、兴趣爱好、行为意向等体育锻炼行为有何特点,对以上问题的洞察和了解,有利于进一步有的放矢地落实我校体育各项改革措施,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需要,确立和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深入调查了解高职高专类及我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并以此寻找我校体育改革的方向。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浙江省四所高职高专类院校的在校男大学生(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共480人。
发放调查问卷共480份,收回有效问卷445份(有效回收率为93%)。
1.2 研究方法与工具。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并分析与本文研究内容有关的文献资料。
1.2.2 问卷调查发:根据研究的目的要求,走访了一些有经验的专家和同行,征求他们对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行为的看法和意见。在吸取多为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并结合自己对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实际情况的了解,设计了《高职高专类男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行为调查表》。
2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认识情况分析。
通过表1可以看出,前面五个选项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同,这说明高职院校的男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们对体育的认识程度。但是后三个选项并没有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如:积极性休息反映了体育的生理学知识;结交朋友,增强交际能力,培养组织能力反映了体育的社会功能,这三项指标反映的是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综合认识,可见学生对课余体育的认识还存在明显不足。
2.2 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参与现状情况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到,有56.9%的男大学生愿意主动参加,35.7%是被动参加,只有7.4%不参加,因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从意愿上还是愿意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但是从表3又可以看到,只有18.6%的学生每天保证一定量的锻炼时间,大部分学生对锻炼时间没有保证,甚至有38.9%的学生根本没有参加课余体育锻炼。
综合表2、表3可见:男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认识与行为之间从在这明显不一致性。学生们自身知道体育的重要性,也深知体育对身心健康发展的价值,但实际行为表现出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差。
2.3 影响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
有部分的男大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的因素是场地不足。
认为课程过多影响课余体育段练的学生有20.7%,可见学校课程安排比较合理,学生有比较充足的锻炼时间。同时,有32.8%的学生因为缺少锻炼同伴而影响了自己的课余体育锻炼,原因是在高校校园生活中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锻炼氛围,而一个良好的课余体育锻炼氛围对参与者的积极性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3建议
3.1 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养成需要学校体育教育的积极正确引导。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指导,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会加深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良好的体育认识会引导学生积极的参加课余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的科学性范文3
(一)高中体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学生身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长期地进行体育锻炼,而高中体育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维持身体性能的稳定,还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的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健康向上地成长。
(二)高中体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高中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保证学生坚持体育锻炼,最终养成终身的体育意识。
(三)保证学生锻炼的科学性
当前许多人认为只要每天坚持锻炼,就一定会对身体产生好处。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只有科学的运动习惯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的成长。高中的体育教学可以教会学生正确的运动方式,从而保证学生安全地进行体育锻炼。
(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而高中体育教学课可以很好地通过日常的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动力进行体育锻炼
当人们进行一项难以坚持的任务时,动机是促使人类进行这种任务的唯一条件,而高中的体育教学可以很好地保证学生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体育锻炼,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需求,最终保证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运动动机。
二、当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一)高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意志力不强
意志力是指学生参加学生体育锻炼的动力,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在体育锻炼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帮助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而当前我国大部分高中生的体育意志力不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深,很难长期坚持体育锻炼。
(二)高中学生处在青春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
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身体上的成熟导致了异性之间的差别很大。在很多体育活动中,学生由于怕在异性面前出丑而拒绝进行体育锻炼,很多女性学生害怕吃苦,甚至不喜欢男教师的教导。
(三)高中学生缺乏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由于高考的存在,高中学生在高中学习中存在着很大的学习压力,家长和教师对文化课的看重程度远远大于体育课,这导致学生在高中学习中忽略体育锻炼,部分学校一味地注重文化成绩,减少甚至取消体育课,学生很少有体育锻炼的机会,参加锻炼的实践也不多,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三、帮助学生形成终身的体育意识的策略
(一)经常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的教育
目前大部分高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锻炼的方法也不够科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经常向学生讲解有关体育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保证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科学性。
(二)体育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对外表很看重,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着重突出体育的健美性,从而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三)经常组织体育比赛
高中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经常组织体育比赛,学生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一定会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教师还可以通过体育比赛向学生们展示正确的体育精神,保证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体育锻炼的科学性范文4
摘 要 全民健身计划制定及实施以来,人们越来越注重健身的重要性,但却忽略了健身的科学性、合理性,过度的健身运动不但起不到健身效果,反而会对身体造成损伤。本文以衢州市白云社区100名中老年人研究对象,调查结果显示多数锻炼者并不了解运动处方,应加强宣传。
关键词 衢州市 中老年全民健身 运动处方
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不断的增强了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促使人们改变传统的体育锻炼态度及观念,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特别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全国掀起了群众体育开展的热潮,有了政策的扶持,全民健身的氛围也逐渐形成。然而只有科学的合理的进行锻炼才会不断增强体质,改善身体机能,盲目的进行体育锻炼不但不会增强体质,反而会损伤身体。运动处方就是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要而制定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周期性锻炼计划,是一种个体化的科学锻炼的运动程序[1]。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对衢州市中老年群众进行关于群众体育健身现状、运动处方的认识及使用等进行调查研究,希望运动处方健身模式在群众体育开展过程中得到推广和运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衢州市白云社区100名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笔者从CNKI及万方、维普等期刊数据库中搜集关于运动处方在群众体育健身中的运用相关文章50余篇,从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10余册为本课题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制定《衢州市中老年体育健身基本情况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基本的健身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情况
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经过对全球人体素质和平均寿命进行测定,对年龄的划分标准做出了新的规定。该规定将人的一生分为5个年龄段,即: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60岁至74岁为年轻的老人,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
(二)衢州市中老年人健身现状的调查分析
1.衢州市中老年人体育锻炼态度的调查
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体育锻炼态度也就是指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体育锻炼的评价和体育锻炼行为的行为倾向。积极的锻炼态度会促使人们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
表2可以看出大多数被调查者有着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这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
2.衢州市中老年人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了解程度的调查
表3显示多数被调查者已经知晓《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表明纲要已深入人心,但仍有25%的被调查者仍不了解,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3.衢州市中老年人体育健身目的的调查
4.衢州市中老年人对运动处方知晓度的调查
从调查结果显示,衢州市中老年人对运动处方知晓率较低,应加强科学健身的宣传力度。
三、衢州市中老年人体育健身运动处方的分析
(一)运动处方的概念
运动处方是进行健身活动的指导性条款。它是根据参加活动者的体适能水平和健康状况以处方形式确定其活动强度、时间、频率和活动方式,这如同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病况开出不同的药物和不同的用量的处方一样[2]。
(二)运动处方的分类
运动处方的基本分类方法是按照运动处方内容分类,可将运动处方分为单一运动处方和多项运动处方。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运动处方的变式。
(三)运动处方制定的原则
1.个体化原则
运动处方根据个人的体质水平设计的,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取得成效,千万不可盲目攀比,也不要逞强而使自己的运动量超出力所能及的范围。
2.循序渐进原则
运动处方应以最适运动强度为依据,循序渐进增加负荷,使运动强度既产生足够刺激,又力所能及。
3.自我评估
运动处方是渐进式的。每一个阶段要完成的任务,实际上就是一个阶段目标,学会自我评估是向下一阶段迈进的最有效手段。
4.充分考虑气候条件
四、结论与建议
(一)衢州市中老年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有非常明确的目的,但在运动健身的科学性的了解上程度不高,应在社区体育开展过程中加大科学健身的宣传力度。
(二)应关注中老年人常发疾病,有针对性地提出健身方案,指导中老年人有效地进行科学健身活动。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衢州学院2011年度校级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KRY1112。
参考文献:
体育锻炼的科学性范文5
【关键词】 小学生;体能测试标准;体育教育;存在问题;身体潜能;提高对策
一、《标准》关于体能测试标准的具体规定
在《标准》出台以前,《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就对体质健康标准做了规定,二者分别就社会大众和学生群体的体能测试确定了一个具体的参照标准。通过比较,前者把单个体育项目成绩的合格作为确定学生身体素质的依据,评判标准过于狭窄,没有考虑到学生身体状况的差异,同时也会打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只参加自己擅长的、能取得高分的体育活动;后者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全面反映体质健康的真正内涵,如心理健康、抗压能力的提高等。
基于以上原因,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于2007年出台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体育教育指明了方向。《标准》适用于各年级在校学生,按照年龄段的不同,设置了三个小组和测试项目,兼顾卫生和医学,科学地反映了小学生体育教学的方向。同以前的体质健康标准相比,《标准》有以下特点:1、体能测试的内容和指标更具科学性。《标准》宏观地规定了三类主要评价指标,第一类是形态指标,第二类是功能指标,第三类是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指标,扩大了评价指标的范围。另外,身高、体重和肺活量成为必测项目,再区分不同年龄段进行其它测试,整个体能测试更加科学合理。2、评价项目的设置更具科学性。按照《标准》的要求,评价方式有必测和选测两种,根据身体发育水平的不同,选测项目也有区别,体现了评价项目设置的科学性。
二、体能测试标准研究对于提高学生身体潜能的意义
《标准》从测试项目、内容、方式、评价指标为促进学生的正常发育、形态协调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参照,对提高学生身体潜能有指导作用。
1、为体育教学提供参考方向
体育教育不单纯就是每节体育课,体育教育的目标应当是提高身体素质、培养体育锻炼意识,这也和体能测试的目的不谋而合。体育教育可以参考《标准》的规定,改革传统的体育教育方式,提高学生身体潜能。
2、促进体育教育内容改革
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多表现为“放养”的形式,即学生的自由活动,这种教学方式不能起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反而会引起意外伤害的发生。实施体能测试标准后,学校就不得不改革传统的体育教育内容,注重开发学生各项身体潜能。
3、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标准》具有的激励、教育、反馈和引导锻炼的功能是极其重要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为学生及其家长提供了在线查询和在线评估服务,向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身体健康诊断,使学生能够在准确地了解自己体质健康状况的基础上进行锻炼。[1]激励、教育和反馈功能把学生、学校及家庭三者相结合,由此形成长期的监督机制,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三、体能测试标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至今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滑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大学生身体素质在持续下降。[2]表明体能测试标准的实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需要不断完善。
1、体能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实施机构不够重视。学校作为体能测试的主要实施机构,负责体能测试工作的开展。一些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体育经费投入不够,体育器材缺乏;甚至有的学校只抓文化课,置体育教学于一边。
(2)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完善的监督制度可以保障体能测试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但是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学和体能测试流于形式,缺乏监督保障机制,为了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上报虚假数据。
2、体能测试工作开展的对策研究
(1)把体能测试考核纳入学校工作评价体系。如前所述,学校一般不重视体育教学,体能测试流于形式,数据弄虚作假,原因就在于体能测试不属于学校工作评价体系的考核范围。把体能测试的结果作为先进学校的评价指标,纳入素质教育的评价范围,由此,学校必然会重视体能测试和体育教育。
(2)建立体能测试监督机制。在社会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文化课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标准,一些学校的体能测试流于形式、弄虚作假。因此,应当加大监督力度,贯彻《标准》的相关规定,加大对流于形式和弄虚作假的体能测试行为的惩罚力度。
四、合理提高小学生身体潜能的对策
少年强则国强。提高小学生身体潜能对于以后的生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要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标准》的相关规定,合理提高小学生身体潜能。
1、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评价项目与内容开展体能测试工作
前文就《标准》的适用对象和评价指标进行了叙述,具体而言,各年级的测试内容不同,例如,一、二年级可以选测投沙包,三、四年级则不可以,应当严格按照《标准》确定的评价内容开展体能测试;其次,评分过程应当严格谨慎,因为这是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可参照标准,保证评分的真实性可以使得学生选择适合的体育项目,更加科学地提高自己的身体潜能。
2、创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
体育教学不同于文化课的教学,有其自己的特点。体育教学不能单纯采取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应当创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应当将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其中只起指引的作用。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采取做游戏的方式激发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3、创新体育教学内容
传统的体育教学总是有一套固定的上课模式和教材要求使得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因人制宜地进行教学。在学校管理实践中要使《标准》的实施工作和学校各项体育工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实施《标准》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与体育教学相结合,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及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与校外体育活动相结合,通过激励学生积极锻炼来提高测试成绩,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切实提高体质健康水平。[3]
【参考文献】
[1] 王鹏. 浅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意义[J]. 成功(教育),2008.08.37-38.
[2] 李小伟.“体质不强,何谈栋梁”—加强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举行[N].中国教育报,2013-01-09-02.
[3] 赫忠慧.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践[J].体育教学,2007.03.8-9.
体育锻炼的科学性范文6
摘 要 在我国现在幼儿园以及托幼机构中,有普幼方向、幼儿英语方向、幼儿音乐方向、幼儿舞蹈方向、幼儿美术方向的教师,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学前儿童的大部分教师都包含了。但是我们发现在大部分幼儿园,没有专门的体育教师。根据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规律以及学前儿童活动的情况,我们提出和探讨在幼儿园设立专门幼儿体育活动教师。
关键词 幼儿体育 体育活动教师 幼儿园
一、在幼儿园设立专门幼儿体育活动教师的必要性
(一)非专业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活动无法代替专业的幼儿体育活动教师的教育教学
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不是简单的幼儿舞蹈、幼儿韵律操、幼儿广播操等。幼儿的体育活动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遵循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规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符合学前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阶段性、有序性、程序性。其中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表现在身体素质上,在学前儿童身体体能练习过程中学前儿童在体育锻炼和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幼儿基本的身体素质和幼儿基本活动技能。其中幼儿基本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活性、协调性、平衡性、柔韧性等基本素质。幼儿基本活动技能包括走、跑、跳跃、投掷、平衡、攀爬等。学前儿童这些的体育练习内容只有在专业的幼儿体育活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前儿童合理、科学、循序渐进的体育教学活动,才能使学前儿童得到科学的锻炼活动和良好的生长发育,同时增强学前儿童身体灵活性、柔韧性、协调性、平衡性,使学前儿童在体育活动中身体的各个动作逐步协调而且姿势动作正确优美。这些都是幼儿体育活动教师专业和正确的指导下学前儿童才能有效合理的体育锻炼活动和身心发展,学前儿童才能得以科学的、合理的、循序渐进的得到发展,同时符合学前儿童体育锻炼和活动原则。
(二)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学前儿童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在幼儿体育活动教师科学合理指导下练习不仅得到了身体素质的综合发展,同时更是使得学前儿童在体育活动锻炼过程中得到了心理的发展,而且这一过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到的作用更为重要。在体育活动锻炼过程中学前儿童能够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自身的智力发展发育,又对学前儿童的品质和小朋友之间的合作能力起到促进作用;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学前儿童的个性,促进和养成学前儿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习惯,培养学前儿童积极向上、活泼开朗的好性格、好品质。同时幼儿体育活动教师在学前儿童体育活动锻炼过程中,不仅仅提高了学前儿童的身体素质,还加强了学前儿童的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良好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还能提高学前儿童的对外界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能力。这些都是幼儿体育活动教师在学前儿童在体育活动有意和无意中培养锻炼出来的,是其它幼儿教师不可替代的重要教育教学过程。
二、国内外关于幼儿体育活动研究资料分析表述
纵观国内外,一些发达地区和国外的幼儿园、托幼机构的教育教学都非常重视学前儿童的体育锻炼活动,而且学前儿童的体育锻炼活动十分重视科学性、合理性和循序渐进原则。同时在开展学前儿童的体育锻炼活动中都提供了丰富的场地和学前儿童的体育器材用具,供给幼儿园、托幼机构的学前儿童充分的体育活动锻炼。学前儿童在体育活动锻炼时得到了多方面的,全方位的活动锻炼,身心得到了全面发展。
人口素质表现在人体的身体健康状况、智力发育、思想道德品质等几个方面。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学前儿童在营养物质上得到了空前的极大的丰富和满足。由于物质上的满足使得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出现了不平衡、失调现象,在加上我国人口结构的因素使得现在的儿童在缺少科学性合理性的幼儿体育活动,以及缺少专业幼儿体育活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一部分学前儿童出现了身体形态的变化,如过于肥胖、身体比例不协调,身体机能减退,基本的身体素质下降等。为了提高我国人口综合素质,培养中华民族未来有力的建设者、接班人,我们就应该从小抓起,使得我国的幼儿、学前儿童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所以说,在整个幼儿培养的体系中,幼儿体育活动教师是不可代替的。
三、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和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