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审计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审计报告审计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审计报告审计建议

审计报告审计建议范文1

注册会计师作为“警察”,本应在防范虚假财务报告、维护资本市场秩序上取到积极的作用,但近年来国内外多宗假账事件的爆发却严重打击了财务报告使用者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这种合理预期。注册会计师以至整个资本市场正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本文从经济人角度出发,认为注册会计师行为也是在权衡效益和成本的基础上做出的理性选择。以此为依据,独立审计报告其实是报告公司与注册会计师相互博弈的结果。而虚假审计报告之所以成为可能,原因正在于外部条件不理想以致“虚假财务报告——虚假审计报告”成为双方博弈的精练纳什均衡解。本文在建立报告公司与注册会计师双方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框架的基础上,对虚假报告成因进行剖析,并从报告公司、注册会计师、信息用户三方互动机制的角度对重建财务报告信任关系进行初步的。

报告公司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不完美信息下的动态博弈

本文所建立的公司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的动态博弈模型是以博弈双方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而做出的理性选择为前提的。在双方博弈的第一阶段,公司管理层首先选择报告策略:诚实报告或虚假报告。公司管理层做出何种报告策略,主要取决于虚假报告带来的收益和虚假报告可能引致的成本两方面。虚假报告收益的因素包括公司股权结构、管理层报酬契约、资本市场条款(体现在公司首发、增发、配股、ST、PT等方面对会计数据的硬性规定方面)以及税收等方面。影响虚假报告成本的因素主要包括虚假报告被发现的概率以及在发现后被有关方面惩罚的力度大小两方面。注册会计师外勤审计策略也有两种 : 一种是执行比较详细的外勤审计以增加发现虚假公司财务报告的概率,本文简称为详查法;另一种是执行比较粗略的外勤审计,本文简称为略查法。注册会计师执行详查法的审计成本要高于略查法下的审计成本。但注册会计师选择何种外勤审计策略,主要受到本所执业能力、外部监管力度以及对公司管理层信任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外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若注册会计师过分信任公司管理层,则更可能选择略查法以节省审计成本,反之,则更可能选择详查法以减少审计风险。注意,注册会计师在做出策略选择之前,是不清楚公司管理层所采取的具体报告策略的。

在双方博弈的第二阶段,注册会计师根据外勤审计结果选择审计报告策略:如实报告或失实报告。一般说来,在注册会计师未掌握报告公司弄虚作假的真凭实据情况下,不太可能出具与外勤审计结果不一致的审计报告,因为公司管理层会通过与注册会计师的交流来避免这一现象发现。为了简化模型,本文假设只要注册会计师选择详查法,就一定能发现财务报告中存在的舞弊,而采取略查法,则一定不能发现财务报告中存在的舞弊。因此,在双方的策略组合(诚实报告,详查)、(诚实报告,略查)、(虚假报告,略查)下,注册会计师的报告策略都将选择如实报告,因为他并没有发现财务报告中存在舞弊,此时,博弈结束。但是,在注册会计师执行详查法查出财务报告中存在的舞弊时,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由于公司管理层舞弊的动机是舞弊带来的巨大收益,管理层是不甘心轻易放弃这种收益的。因此,管理层首先将采取“萝卜+大棒”策略诱迫注册会计师就范,给定管理层的这种诱迫策略,注册会计师根据成本与效益原则采取共谋或抵制行为,在注册会计师选择共谋的情况下,博弈结束。一旦注册会计师选择抵制策略,博弈便进入第三阶段,管理层将有两种策略:对财务报告进行改正或不改正。而注册会计师则根据管理层对财务报告的改正情况进行如实报告。至此,双方的一次博弈结束。鉴于公司管理层拒不改正财务报告虚假成分而被注册会计师如实报告后将前功尽弃,损失巨大,故管理层对其报告进行改正是理性行为。同时,无论注册会计师选择何种外勤审计策略 : 只要管理层舞弊而未被注册会计师揭穿后所获得收益大于虚假报告“东窗事发”后引致的成本,管理当局都会选择虚假财务报告,因为即使在注册会计师查处财务报告中存在的舞弊而且也拒绝管理层的诱迫情况下,管理层可以通过对财务报告进行改正使得其支付仍和诚实报告情况下相同(或者只是略微小于)。

信任危机的成因与信任机制重建

在审计实践中,由于公司管理层存在对虚假财务报告进行改正的机会,且这种改正并不需要改正成本(或改正成本很低),导致注册会计师根本抑制不了的管理层造假的动机,因此,本文认为,改正成本为0或趋近于0是注册会计师完全丧失“经济警察”功能的根本原因。而注册会计师出于自身成本效益考虑,却很有可能采取略查或共谋行为,而这些都不利于社会公众利益。

据此,财务报告信任危机的成因便逐渐清晰起来。投资者知道,管理层在外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指舞弊收益大于成本),必然选择造假。投资者也知道,注册会计师根本抑制不了管理层造假的动机,充其量只能减少财务报告中的虚假成分。注册会计师的续聘和解聘权表面上是由股东大会决定,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了管理层真正拥用续聘和解聘注册会计师的权力,因而注册会计师抵制管理层诱迫的成本便加大了。并且,独立审计行业的恶性低价竞争也严重削弱了注册会计师执行详查的能力。由于目前的执业环境很难满足让注册会计师选择详查且保持独立的外部条件,因而,投资者有理由不信任注册会计师行业。可见,投资者对于管理层和独立审计的不信任是财务报告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

更深一步,投资者之所以不信任公司管理层与独立审计,是出于其对外部环境的判断。由于监管层对弄虚作假的惩罚相当的有限,导致舞弊收益大于成本已成为全的“共同知识”,因而,投资者对监管层也缺乏信心。

如何重建财务报告信任关系呢?本文认为,信任关系的重建必须要从人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公司管理层与注册师的成本效益,更多地从外围入手,通过改变博弈参与者的支付从而参与者的行动策略来达到治理假账的目的,即给定严格的外部条件,使公司管理层没有动机去造假,注册会计师也没有动机改变自己的“详查——抵制”策略。为此,围绕着建立的公司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的博弈框架,重点针对改变参与者的支付,本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建财务报告信任关系:

1. 严格约束公司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的共谋行为。共谋行为性质最为恶劣,双方“狼狈为奸”的配合将使得虚假财务报告日后被曝光的概率降低。为此,应从改变注册会计的支付入手,努力增大欺诈损失,减少注册会计师被公司管理层解聘的损失。可行的做法有: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力度,注协或者财政部每年都应对独立审计进行严格的复查,一旦查出,则给予严厉的行政、民事甚至刑事处罚 ; 改变公司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的契约签订方式,但由于目前优化公司治理短期很难奏效,因而可考虑会计师事务所的定期轮换制度,在合同期内公司更换注册会计师须向有关监管层而不是向流于形式的股东大会申请且注册会计师有权申述。

审计报告审计建议范文2

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很高兴地代表新城镇党委、政府作新城中学申报市一级学校推荐报告。

新城中学成立于1957年秋,至今已走过了47年的风雨历程,为地方和国家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针对新城镇经济的迅速发展,外来人口的大量增加,社会各项事业的空前繁荣,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于XX年提出并开展了“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创建活动。学校上等级,是创建教育强镇的重要内容。新城中学是我镇一所老校,加大投入,改造这所老校,是我镇近几年来优先发展教育的工作重点。镇政府先后投入了1000多万元新建了中学教学大楼及相关配套设施,彻底改变了新城中学原有的面貌,使新城中学在硬件上已经初步具备了市一级学校的条件。新城中学也以创建市一级学校为契机,加强了学校内部的管理,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队伍的综合素质。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已经发展成为一所设施完善、治校严谨、质量优异、特色明显的学校,成为沿海西部地区农村初中教育的一个亮点。

新城中学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00多人,教职员工89人,其中,专职教师76人。学校拥有规范课室24间,供教学教研和第二课堂使用的各种功能室一应俱全。各种教学设备已按市一级学校的标准配备齐全。学校办学思路明确,领导班子团结,工作得力,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努力拼搏,学生精神面貌良好。近几年,学校先后被评为“沿海市先进集体”、“沿海市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沿海市巾帼文明示范岗”、“沿海市体育先进单位”、“沿海市文明单位”、“金湾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金湾区文明学校”等,特别是教学工作,近些年来更是可圈可点。因为地处乡镇,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生源情况参差不齐,但新城中学的师生员工们并没有因此而丧失信心,而是想方设法在“软件”上下足功夫。教师们能深入研究素质教育的理论,注意将素质教育渗透至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同时加强教学教研改革,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使教师从只重视“教”转变为同时重视学生的“学”,从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能形成勤学向上的良好风气,教学质量显着提高。在XX年升中考试中,新城中学大多数学科的平均分超过了市的平均分数线。因此,学校获得金湾区升中考试二等奖。

审计报告审计建议范文3

关键词:资源储量; 报告评审 ;问题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的作用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是指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及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包括矿产资源储量的各类勘查报告、闭坑地质报告以及矿产勘查和矿山生产、水源地建设阶段用于筹资、融资、探矿权或者采矿权转让过程中说明矿产资源储量的有关资料。是由具有相应勘查资格资质的地勘单位受矿业权人或矿业权行政管理机关委托,经相应的地质勘查和综合整理编制而成的地质勘查成果。

众所周知,采矿权人采矿需要交纳采矿权价款,开采的资源储量与矿产资源补偿费及资源税挂钩,矿山开采年限与资源储量挂钩。近年来,由于矿业市场投资的多元化,加之国家的有关法制不健全,一些地方对资源储量评审工作盲目市场化,受利益驱使,出现了种种弄虚作假的情况。比如一些企业在改制时,投资者为了少交采矿权价款,往往将储量做小,造成国有矿产资源资产的流失;而有些企业在融资、筹资或包装上市时,为了吸引股民投资,造成绩优股的假象,往往又要求将资源储量做大,以蒙骗股民。各矿产地的矿产资源储量状况不能是地质勘查机构自己说了算,而必须由相对权威的评审机构审查评价、鉴定验收。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是评审机构对矿产地质勘查机构取得的矿产地质成果的审查评价、鉴定验收。其内容包括:对矿体地质特征,开发利用内外部条件,矿产种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等技术数据等阶段性认识的认可。它是资源储量管理的技术支撑。是为国家掌控资源家底、维护国家资源权益、保护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服务的,是政府资源储量管理以及矿产资源管理的关键性基础工作。它依据和参照国家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国家和有关部门的矿产资源储量技术标准(各矿种地质勘查规范),国家和有关部门的与矿产资源勘查及矿山生产和水源地建设有关的技术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国家的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矿产资源以及环境方面的规定而进行的。

本文总结了在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希望能引起重视,以求共同提高。

二、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地勘单位不做野外地质工作,靠在室内“编”地质报告进行矿权申请、延续、变更,所编写的报告东拼西凑,凭空想象,质量可想而知。或者报告编写单位与勘查单位不为同一主体,存在着勘查资质随意出租,使不具备资质和勘查能力的单位承揽地质勘查工作,影响了勘查质量及报告的质量。

2、评审目的不明确。

评审目的的确定,应与评审范围对应,在申报表、评审意见书和储量报告等资料中表述一致。同时,评审主要围绕评审目的展开,针对评审目的做出评审结论,目的与结论也应一致。经常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勘查和报告编制、提交、评审的目的表述不清楚、一致,甚至不属于规定的评审备案范围,也编制提交评审备案。由于经评审备案的矿产资源储量都是储量登记统计的依据,而常把登记统计作为主要评审目的,有的甚至错误地将勘查工作的目的与编制报告的目的人为分开,把编制报告的目的表述为登记统计等,这都是不符合文件规定的。

3、对以住地质工作成果和矿山开采资料收集研究不够。

对于以往工作,应要叙述本次勘查工作之前所进行的各项地质勘查工作及提交的成果及评审情况。已生产的矿山应阐明矿山建设、开采情况、生产规模、开采方式、生产规模、资源储量变化情况及矿山经营、效益状况等,均需对其资源储量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搞清历次报告的关系,避免资源储量的重上、漏上。

4、水工环地质的研究程度不足。报告相关章节的内容基本上是很简略的简述,定性内容多,缺乏实际数据。

5、样品的采集和分析不按规范。

矿体(层)直接顶底板样品采集不全,影响了对矿体准确控制和对矿床的正确评价。基本分析样品没有按规范进行内外检,体重样代表性不够,缺少组合分析样、物相分析、全分析样等。

6、资源储量估算中存在的问题

a、资源量估算工业指标选取取不合理。在资源储量报告中,对一个矿床使用的工业指标,个别报告直接套用规范中的一般工业指标,出现不具体的区间值,而不是具体值。如岩金矿床边界品位采用规范中的1~2g/t,最低工业品位2.5~4.5g/t……,,这种不确定值的使用是不允许的。对一个具体矿床应有具体工业指标。或者,在一般工业指标敬意值之间随意选择取低值,或高值,不进行矿区实际情况分析,出现有用的工业指标选择用不全,没用的又抄上。另外,随着选矿技术的提高和矿产品价格的上升,受经济利益驱使,矿业权人随意降低工业指标,虽然是经过预可研论证,但往往论证单位是营业性质的,所以结果可信度差。

b、矿床勘查类型确定及工程间距选择不当。

有些勘查单位为减少工作量,节省勘查费用,往往不根据矿体的复杂程度,随意将勘查程度高定,工程间距放稀了。

c、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不当,没有用其它方法进行验证。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不适合矿区实际,使简单问题复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导致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可靠程度低。

d、矿体的圈定、连接、外推不当。

很多报告存在外推过大,将矿体外推起点置于没有有控制的矿体边界上,存在“见矿就连”的现象。

e、对采空区范围的圈定,为节省成本,很少进行实地测量,而是对1:1万地质地形图进行扫描后变换比例尺,制成矿区地形图。或者使用测量仪器精度不够,影响整个勘查工作的真实性、可靠性。

7、资源储量估算的表格、图件很不规范。报告文、图、表不符,缺乏检查校对。

三、提高资源储量报告评审的一些建议

1、地勘单位要加强技术力量,严格按勘查规范工作,实事求是,客观反映勘查成果,对勘查中存在的问题要详细如实反映。不能根据矿业权人的要求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甚至代为编造虚假资料。野外第一手地质资料如原始编录、样品采集等应按规程进行,发现问题要及时补救,地质报告编制应按勘查规范编写并进行初审。

2、矿业权人要有风险勘查意识,根据工作区地质情况,按照相应勘查阶段所要求的控制与研究程度,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才能摸清资源储量分布情况,降低投资风险。

3、地勘行政管理部门以资质管理为入手,奖优罚劣,促进勘查质量的提高,对于弄虚作假事件必须严肃处理,降低或者取消地勘单位的勘查资质,对矿业权人吊销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当前实行的由矿业权人和项目勘查单位出具承诺书,保证提交资料的真实性,有利于分清法律责任,应当继续实行。

4、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必须具备法定的资质,评审报告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评估师资质,报告评审专家组人数要按要求,并实行评审专家组责任制,并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业务技术水平。对储量变化幅度较大的核查报告和重要地质勘查报告,评审中心要加大实地核实和原始资料核对力度。

5、要尽快重新建立我国在矿产勘查及矿产资源储量的质量保障和控制体系,在勘查的程度上、勘查工程和原始资料的质量上、资源储量控制程度上加以监管,应该坚持设计审查和野外验收制度。资源储量评审不能只审查资料,必须到现场实地检查,才能保证质量,防止弄虚作假。

6、应尽快解决评审机构定位问题,要根据我国国情进行储量评审机构的机构改革,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四、结语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是为国家提供资源的信息依据。储量报告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所提供资源储量的可靠性、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风险大小、矿山建设和生产中的一系列工作的布置。因此必须提高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的质量 ,这既是矿产资源勘查人的责任 ,也是储量报告评审组织和评审专家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办法,国土资厅发[2000]54号

2、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资格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1〕172号

审计报告审计建议范文4

论文摘要:本文强调审计工作的安全、高效和信息化,从审计工作的现状、发展瓶颈到信息化审计的制度健全、引入主机系统安全审计、业务系统安全审计等相关管理办法、新技术或新理念和待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论述构建安全高效的审计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的措施。

审计是客观评价个人,组织、制度、程序、项目或产品。审计执行是以确定有效性和可靠性的信息,还提供了一个可内控的评估系统。审计的目标是表达人、组织、系统等的评估意见,审计人员在测试环境中进行评估工作。审计必须出示合理并基本无误的报表,通常是利用统计抽样来完成。审计也是用来考察和防止虚假数据及欺骗行为,检查、考证目标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检查目标是否符合既定的标准、尺度和其它审计准则。实现审计的信息化,有利于管理层迅速准确的做出决定,对于政企业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都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审计工作尚存在性质认定模糊、工作范围过于狭窄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审计的基础工作是内部审计,内审是审计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经济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加强任何机构内部管理的必要,推动经济管理向科学化方向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审计。因此说审计部门是其他监督部门不能代替的,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及管理人员的监督都可以通过审计来完成。审计应用与高新技术机构中,在防范风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有助于领导层做出正确决策。

一、审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审计监督力度不断增强,审计范围也不断扩大。当前,审计方式已由财政财务审计向效益审计发展,由账项基础审计向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发展,由事后审计向事中、事前审计发展。审计管理上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要求审计机关把审计管理工作前移,把质量控制体系贯穿与审计工作中。在此趋势下,传统的审计方法暴露出其效率低、审计范围小等劣势,使得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标越发缺乏及时性。

(一)内部审计性质认定较为模糊。内部审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基于加强经营管理的内在需要,也是内部审计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但是,现代内部审计的产生却是一个行政命令产物,强调外向。这种审计模式使人们对内部审计在性质认定上产生模糊,阻碍了内部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很难融入经营管理中,审计工作很难正常开展,很难履行监督评价职能和开展保证咨询活动,因此就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内向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工作范围过于狭窄。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其职能是监督和服务。但是,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重心局限在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及合规性审计。长久以来内部审计突出了监督职能,而忽视了服务职能。内部审计认识水平、思想观念的束缚以及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影响和阻碍着内审作用的有效发挥。原因有会计人员知识水平、业务素质不高,也有不重视法律、法规的因素,还有监管不力、查处不严的原因。目前内部审计尚处在查错阶段,停留在调账、纠正错误上,还不能多角度、深层次分析问题,没有较国际先进的审计理念,我国内部审计的作用尚待开发。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匮乏,不适应电算化、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目前多数审计人员硬件知识掌握不熟练,软件知识了解也不足,因此不能有效地评估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效益性。由于计算机审计软件开发标准不同,功能也不完整,因此全面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就有一定难度,导致审计人员的知识和审计手段滞后于信息化的发展。

二、信息化审计体系的健全

当前国家审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是建立审计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共享化、公开化,逐步达到向现代审计方式的转变。这一趋势是随着当前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推进,国家确立的公共财政建设、公共服务的实施、公共产品的提供应运而生的,三个“公共”的主旨是: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更注重民生;使用重点更注重服务;使用效益更注重民意。

信息安全审计是任何机构内控、信息系统治理、安全风险控制等不可或缺的关键手段。收集并评估证据以决定一个计算机系统是否有效地做到保护资产、维护数据完整、完成目标,同时能更经济的使用资源。信息安全审计与信息安全管理密切相关,信息安全审计的主要依据是出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控制体系的信息安全管理相关的标准。这些控制体系下的信息化审计可以有效地控制信息安全,从而达到安全审计的目的,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由此,国际组织也制定了相关文件规范填补信息系统审计方面的某些空白。例如《信息安全管理业务规范》通过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认可,正式成为国际标准。我国法律也针对信息安全审计制定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国务院办公厅关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有关的通知》等文件,基本规范了内部审计机制,健全了内部审计机构;强调机构应加强内审工作,机构内部要形成有权就有责、用权受监督的最佳氛围;审计委员会直接对领导班子负责,其成员需具有相应的独立性,委员会成员具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能力,内审人员应当具备内审人员从业资格,其工作范围不应受到人为限制。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视具体情况,可以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或者领导层报告。 转贴于  三、主机系统安全审计

信息技术审计,或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控制范围内的检查。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通过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对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护资产的安全、维护数据的完整、使被审计单位的目标得以有效地实现、使组织的资源得到高效地使用等方面做出判断的过程。

以技术划分,信息化安全审计主要分为主机审计、网络审计、应用审计、数据库审计,综合审计。简单的说获取、记录被审计主机的状态信息和敏感操作就是主机审计,主机审计可以从已有的系统审计记录中提取相关信息,并以审计规则为标准来分析判断被审计主机是否存在违规行为。总之,为了在最大限度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找到最佳途径使得业务正常工作的一切行为及手段,而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测、评估及分析,都可称作安全审计。

主机安全审计系统中事件产生器、分析器和响应单元已经分别以智能审计主机、系统中心、管理与报警处置控制台来替代。实现主机安全系统的审计包括系统安全审计、主机应用安全审计及用户行为审计。智能审计替代主机安装在网络计算机用户上,并按照设计思路监视用户操作行为,同时智能分析事件安全。从面向防护的对象可将主机安全审计系统分为系统安全审计、主机应用安全审计、用户行为审计、移动数据防护审计等方面。

四、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计算机与信息系统广泛使用,如何加强对终端用户计算机的安全管理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信息安全体系,也就是建立安全策略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技术体系。

保护网络设备、设施、介质,对操作系统、数据库及服务系统进行漏洞修补和安全加固,对服务器建立严格审核。在安全管理上完善人员管理、资产管理、站点维护管理、灾难管理、应急响应、安全服务、人才管理,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防火墙是保证网络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降低网络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VPN可以通过一个公用网络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垒的连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借助专业的防DDos系统,可以有效的阻止恶意攻击。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是全方位的、系统的、整体的,需要从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安全设计和建设,有效提高信息系统的防护、检侧、响应、恢复能力,以抵御不断出现的安全威胁与风险,保证系统长期稳定可靠的运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的安全职责划分,合理的人员角色定义,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网络的安全隐患。

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健全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安全管理的相关组织、机构和职责,建立集中统一、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的安全管理责任机制。为了确保突发重大安全事件时,能得到及时的响应和支援,信息系统必须建立和逐步完善应急响应支援体系,确保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宋新月,内部审计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浅析[J],知识经济,2009

审计报告审计建议范文5

一、国外绩效审计报告框架综述

国外许多国家绩效审计发展较早,绩效审计报告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框架体系。为了研究我国绩效审计报告框架体系,笔者主要从以下8个绩效审计发达的国家进行综述,以期对我国有所借鉴。

(一)美国绩效审计报告框架美国绩效审计报告的框架内容非常系统,主要包括十个方面:审计目标、范围和方法,其主要是为了使读者了解审计的目的、判断审计报告内容的价值,以及为达到目标所使用的方法;重大的审计成果,在可能时还包括审计结论。以使读者充分了解所报告的事项;纠正问题和改善经营活动的建议。审计人员通过审计,如果发现经营活动还有改善的潜力,报告中应当提出相应的建议;应说明一般公认政府审计准则的适用性及如不采用某种准则将对审计结果产生的可能影响;审计中发现的重大违法问题和滥用权力行为。当审计人员根据获得的证据断定重大的不合规时间或滥用行为发生时,他们应该报告有关信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缺陷和其他重大缺陷。在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可以将管理控制中的重大缺陷确定为效益不佳的原因;被审计项目负责人对审计发现、结论、建议及纠正措施的看法。在编写报告时,加入被审计单位的看法能够显示他们解决问题的计划;被审计项目显著的成就。将被审计项目重大管理成就写入报告,有利于其他使用者了解情况;对将来需要审计的重大问题提出建议;如果禁止公开披露某些资料,审计人员可以在报告中说明未披露资料的性质及禁止纰漏的依据。

(二)加拿大绩效审计报告框架加拿大绩效审计报告框架内容包括:审计目的、审计时间、审计范围;审计准则;审计项目的概况,包括管理层的责任;审计标准及与管理层在审计标准方面存在的分歧;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审计建议;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反馈意见;审计结论。

(三)英国绩效审计报告框架英国绩效审计手册提出绩效审计报告要全面反映审计工作的目标、工作过程与方法以及工作的成果,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工作目标;被审计单位实现其目标的主要手段和措施;审计人员开展绩效审计情况的描述(包括审计的范围、内容和方法);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的审计建议。

(四)澳大利亚绩效审计报告框架澳大利亚联邦和州审计署的绩效审计报告,一般都不采用固定格式的简式报告,而是采用详细描述的繁式报告。绩效审计报告的结构,按照顺序依次是:标题页和呈送信;内容目录;缩写词语列表;摘要和建议;审计发现和结论;附录;索引等。绩效审计报告必须包括的内容有:审计目标及评价标准(或被审计事项应达到的成果);对被审计事项的背景描述;审计发现(附主要的审计证据);针对每一项审计发现或审计意见的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

(五)瑞典绩效审计报告框架瑞典审计局出具的绩效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因审计项目的不同而不同,但基本结构大致相同,包括八个部分:审计情况概述;引言;审计安排;审计对象说明;审计发现问题;审计结论;审计建议和附件。

(六)德国绩效审计报告框架德国绩效审计报告对联邦审计院的工作有重要意义,已经成为联邦审计院履行工作义务的核心,其绩效审计报告框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内容概要;确定的事实;对事实做出的评价;主管部门发表的意见;联邦审计院的最终评价;联邦审计院的建议和倡议。

(七)日本绩效审计报告框架日本绩效审计报告一般包括两大部分:报告会计检察院的审计方针和审计实施情况;报告审计发现,报告审计发现中又包括介绍审计发现的类别、报告审计发现内容和建议采取的改进措施、会计检察院对绩效审计发现问题发表意见。

(八)韩国绩效审计报告框架韩国绩效审计报告一般包括五项内容:项目背景;审计范围与方法;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审计建议;对审计建议的反馈。

二、国外绩效审计报告框架评析

由以上综述可以看出,大多数国家绩效审计报告内容大致相同,几乎都包括:被审计单位的背景资料;审计的范围、目标、方法;对审计准则遵循情况的说明;审计发现的事实、结论和建议;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等,但又各具特色。

(一)美国美国国家审计署要求绩效审计报告的表述应:完整。报告中,为满足审计目标和证明报告事项正确的资料和背景必须完整;准确。审计报告中任何不准确之处都可能引起对整个报告的怀疑,且还可能损害审计机关的信誉,降低报告效果;客观。审计报告应该公正且不给人误导,防止夸大或过分强调效益中的缺陷;有说服力。审计结果应与审计目标相符,审计发现以具有说服力的方式表述,审计结论和建议与所陈述的事实有逻辑联系;明确。审计报告应通俗易懂,语言在业务允许情况下尽可能简练、明确。

(二)加拿大加拿大国家审计署对绩效审计报告的信息披露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与限制。由于审计报告不需遵循加拿大《信息披露法》,公众或第三人不能依据《信息披露法》要求获得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草稿等具体详细的审计资料。此外,当审计人员可能被新闻媒体询问对一些与工作相关事情的观点或看法前,必须获得有关领导批准。如果审计人员违反了审计署的保密规定。将构成非常严重的事件,该事件还将报告给众议院。

(三)英国英国绩效审计报告中的审计建议没有强制性,被审计单位可以选择不执行审计建议,审计署只将报告提交议会并公开发表,并通过加强和被审计单位的合作来确保审计建议得到实施。审计署非常重视审计建议的质量,强调审计建议必须有前瞻性,全面性。

(四)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审计署对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的要求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对任何联邦机构及下属单位进行的绩效审计,在审计报告草稿完成后,应提高一份给被审计单位最高首长。对于国有独资企业及其下属单位进行的绩效审计,在审计报告初稿完成后,应提交一份给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审计长可以将以上各种绩效审计报告初稿,提供给他认为需要阅读的机构或个人。

(五)瑞典瑞典审计署的实际操作中,绩效审计报告对审计发现问题、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的结论有两种安排方式:在列出一条审计发现问题后紧接着列出相应的审计结论和建议,然后在列出下一条审计发现问题、相应审计结论和建议。将审计发现问题、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分成三个独立的部分,分别表述。

(六)德国德国绩效审计报告有以下三个特征:将绩效审计报告列入年度报告。针对重大事项提交特别报告。特别报告使联邦审计院可以及时就重大审计结果向立法机关和联邦政府提交报

告。(3)提供咨询报告。

(七)日本日本的会计检查院一贯重视绩效审计,传统上对于“三E”中的经济问题,即浪费行为特别揭示。现在越来越重视利用项目评价手段开展绩效审计,考察项目的效果。在年度报告中,绩效审计占相当多的内容。

(八)韩国韩国监查院要求审计报告必须符合及时性、全面性、准确性、客观性等原则,并简明扼要,合乎逻辑。监查院应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

三、国外绩效审计报告框架对我国的启示

笔者综合考虑国外大多数国家制定绩效审计报告框架的经验,且结合我国审计人员在具体操作中所遇到的情况,提出了制定我国绩效审计报告框架的建议。

(一)被审计事项基本情况被审计事项基本情况是说明与审计目标有关的被审计单位背景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绩效审计对象的背景情况。简要介绍所审的政府、政府机关或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法律地位、主要职责、工作范围、使用资源情况、组织构成、工作程序等;选择本项目进行绩效审计的原因。主要包括法律依据、审计的需要、现实和社会意义等;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财政财务收支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内部控制健全有效情况等;审计工作的时间、工作方法、依据的标准、评价的范围和主要评价内容;任范围。报告中要说明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各自的责任是什么,以明确责任范围。

(二)审计实施情况审计实施情况包括审计的依据、审计的目标、范围和为达到审计目标而使用的方法、遵循审计准则的情况确认被审计对象的责任。报告使用者需要这些信息来理解审计的目的和审计工作性质,预期报告的内容,了解审计目标、范围和方法方面的重大限制。具体情况如下:审计的依据,即实施审计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具体规定,政府交办的事项,或其他选项的依据;在报告审计目标时,应当采用清楚、具体和中立的表达方式,以避免未阐明的猜想;在报告审计范围时,审计人员可以说明为达到审计目的而开展工作的深度和范围;在对所使用的方法进行报告时,审计人员可以以充分详细的方式解释审计目标是怎样完成的;遵循审计准则的情况。审计人员必须明确指出审计工作是否遵循了政府审计准则;明确被审计对象的责任,以便报告客户了解审计的性质和局限性,同时避免风险。

(三)审计评价意见审计评价意见是审计人员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以审计结果为基础,考虑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审计发现问题的重要性等因素,从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方面提出的评价意见。并且审计人员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审计证据不适当或者不充分、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明确以及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审计人员还可以通过提供与审计目标有关的可靠证据来报告审计结果。这些结果应有充分、可靠和相关的证据支持,可以促进充分理解被报告事项并且在恰当方面能够提供令人信服的、公允的表达方式。

(四)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的事实、定性以及违反的相关法律法规;影响绩效的重要问题的事实、原因、后果;相关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以及舞弊、违法行为、违反合同条款或者拨款协议以及滥用行为。

(五)处理处罚意见及审计建议处理处罚意见是针对绩效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具体违法违规问题及处理处罚意见。包括审计过程中查出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事实,处理和处罚决定及依据法律、法规做出有关移送处理的决定等。

(六)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反馈在审计报告中还应包括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可以包括如下内容: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看法;审计组采纳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并对审计报告的修改情况;审计机关不同意被审计单位的理由。当被审计单位有不同意见时,审计人员要进行认真的核对和分析,应采纳合理的意见,且应及时调整报告。对于那些双方不能统一的意见,审计报告要分别反映双方的意见。

(七)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主要是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审计调查的建议进行改正的情况。

审计报告审计建议范文6

一、业务会议召开的时间。

根据审计署六号令要求,审计组代拟的审计报告经法制科复核并出具复核意见书后,审计组将代拟的审计报告及法制科的复核意见书报送局分管科室负责人,由局分管科室负责人提议,召开审计业务会议。

二、审计业务会议审定的内容。

审计业务会议审定审计报告的内容:一是审计报告是否按照审计署六号令的要求内容进行撰写,要素是否齐全。二是对查出的问题是否全部如实反应,表述是否正确。三是对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的处理处罚法律法规依据是否准确。四是审计评价是否恰当。五是审计建议是否有针对性。

三、业务会议参加人员及程序

一般性的审计报告,由局分管科室负责人主持召开小型审计业务会议讨论审定。参加人员包括局分管科室负责人、分管法制科负责人、审计组所在科室和法制科的负责人、审计组长和其他有关人员。

重要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由局分管科室负责人提议,经局长同意,由局长或其指定的其他负责人主持召开审计业务会议审定。参加人员包括局分管科室负责人、分管法制科负责人、审计组所在科室和法制科的负责人、审计组长、有关专家和其他有关人员。

重要审计项目是指属由几个科室进行的项目及发现重大违纪违法线索的审计项目,其他均为一般性的审计项目。

会议首先由审计组长汇报审计实施方案中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报告的内容及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的说明和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其次由法制科长汇报复核情况及相关意见,与会人员逐一发表意见,充分讨论;最后主持人总结发言,形成会议结论。

四、审计业务会议结果的应用。

审计业务会议应当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审计业务会议决定。审计组所在科室负责审计业务会议的记录工作,由会议主持人签字。审计组所在科室根据审计业务会议决定修改审计报告,草拟审计决定、审计建议书和审计移送处理书,报局党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