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育运动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体育运动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体育运动培训

儿童体育运动培训范文1

一、主动加强阳光体育运动宣传,达成健康第一的共识

为使学生真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达到自觉自愿积极参与的目的,首先要在全体教师中进行广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形成统一认识与良好氛围。体育老师要利用体育课(尤其是室内课)向学生宣传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大力宣传体育课程标准的理念。还可与信息技术中心、德育处、团委、少先队等组织通过举办体育节等渠道,以升旗仪式、校园网络、宣传海报、健康手册、知识竞赛等方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传播健康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观念深入人心。还要配合家长学校向广大家长与社会进行大力宣传,从而使学生端正态度,主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加强阳光体育运动队伍培训,提升健身运动的引力

全面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关键是队伍建设。体育老师是主力军;班主任、学科教师是有力的合作者;学生骨干是排头兵;全体学生是践行得益者。在这些队伍里,体育教师应该得到最优先的培训,这种培训也需要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体育专业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人士为学校和体育教师提供机会,各学校要提供经费与时间保障。经过各种操作技能与理论培训后的他们将是全校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二级培训员,经过培训的班主任与科任教师能成为学生的三级培训员。使他们大课间及体育课外活动时更能针对性指导学生。同时多方位师资加入可以在指导学生开展俱乐部活动、校本活动课程实施等方面更加如鱼得水。学生俱乐部团体最好要以少先队、团委组织作为培养团队小干部的主体,采用竞争上岗、系统培训、提供保障的组织培训形式,让各俱乐部成为学生自己的组织,使阳光体育运动真正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自己的组织与阳光体育运动。

三、采取切实有效的组织措施,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效

阳光体育运动的出发点与各校的用心努力大家有目共睹,但是效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措施需要更加努力,才能提高阳光体育运动实效。具体实施中最为关键的操作系统也需要整合起来。通过思考与学习,笔者认为:应该将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优化组织、相互弥补、共同促进,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1.体育课与大课间活动有效组织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体育课有相当一部分比例是校本课程内容,体育教研组和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精心思考、缜密设计、积极落实、竭诚指导,在课堂中拓展体育教学内容与视野,为学生个性化的需要提供优质服务,学生技能的掌握与体育运动兴趣的提高对促进大课间活动的实效有直接的帮助。同时,大课间运动的良性开展能有效促进学生运动水平、身体素质和体育兴趣,对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落实新课程教育理念也很有效。

2.集体活动与俱乐部活动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有集体性活动打基础,更要有俱乐部活动充实与丰富。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保证,集体性活动参与面大、指导效率高、影响力大的优点就会凸现出来,但是它整齐划一、声势浩大、场面热闹的背后技术含量低、内容单调、缺乏个性的缺陷也很显然。而来自学生自我团队的俱乐部活动因其个性化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操作性强、挑战性强、有成就感等一系列优势成为集体活动最有效的补充,同时它对部分学校学生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够就能很好地弥补了。

3.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 阳光体育运动除了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活动时间外,如何让阳光体育运动真正深入人心,让学生喜爱运动、愿意参与运动、长期坚持锻炼也相当重要。这里需要提出的是校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由于没有监管、缺少组织与指导,使得校外体育活动很容易成为空话与一种美好想法。学校与体育教师要加强校内体育活动的培训指导,让学生有一技之长和真正喜爱的运动项目;其次要与班主任、团委、少先队组织合作起来,将“阳光体育奖章”、“争章达标”活动融入学生生活,使学生的俱乐部活动延伸至课外和校外,同时通过开展家校互动、亲子活动等形式的家庭参与活动,能很好地提升校外体育运动的实效与参与面。

4.规定动作与自选活动 规定动作就是各校的特色体育活动和校本体育课程内容,这既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面子工程,也是目前各地、各校最普遍开展和交流的活动内容与形式,可以说是目前各地区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一般的学校规定动作大多为广播体操、儿童集体舞;较好的学校加上自选的跑操、球操、拳操;最理想的学校还会在开展上述活动的基础上增加很多自选活动,如各种民间游戏、体育俱乐部活动、校本特色运动……这也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阳光体育运动前景。

儿童体育运动培训范文2

秦增忠(1988-), 男,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人,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硕士,研究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

摘 要:本文以山东省在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3-2016)中被认定的37处基地中含有排球(含沙滩排球)专业训练项目的8所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山东省国家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基地在训运动员、在岗教练员和文化课教师情况,得出相关结论,进而提出相关建议,目的使山东省国家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基地良性发展,合理配置、布局基地人力资源,已期更好的为进一步推动山东省国家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促进排球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为我国排球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排球;后备人才;基地;高水平

本文以山东省在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3-2016)中被认定的37处基地中含有排球(含沙滩排球)专业训练项目的潍坊市体育运动学校、泰安市体育运动学校、济南市体育运动学校、青岛市体育运动学校、滨州市体育运动学校、芝罘区竞技体育学校、山东体育学院体育运动学校、青岛市四方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以上8处基地为研究对象。

通过分析山东省国家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基地在训运动员、在岗教练员和文化课教师情况,得出相关结论,进而提出相关建议,目的使山东省国家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基地良性发展,合理配置、布局基地人力资源,已期更好的为进一步推动山东省国家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促进排球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为我国排球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山东省国家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基地在训运动员与在岗教练员和文化课教师情况分析

1.1山东省国家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基地在训运动员情况分析

调查可知,8处国家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基地中在训运动员一共381人。在训运动员人数最多的学校是芝罘区竞技体育学校,在训运动员85人,占在训运动员总数的22.31%。在训运动员人数最少的学校是青岛市四方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在训运动员21人,占在训运动员总数的5.51%。

在训运动员人数最多的学校与在训运动员最少的学校在训运动员之比约为4:1。

1.2山东省国家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基地在岗教练员情况分析

山东省8处国家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基地有在岗教练员232人,在岗教练员与在训运动员之比约为1:1.6。在岗教练员人数最多的基地为滨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有在岗教练员38人。占在岗教练员总数的16.37%。在岗教练员人数最少的基地为青岛市四方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有在岗教练员13人。占在岗教练员总数的5.6%。

在岗教练员拥有国家级职称的基地有潍坊市体育运动学校,有2名;青岛市体育运动学校,有1名,一共3名,占在岗教练员总数的1.29%。拥有高级职称的在岗教练员共有72人,占在岗教练员总数的31.03%。拥有中级职称的在岗教练员共有62人,占在岗教练员总数的26.72%。拥有初级职称的在岗教练员共有60人,占在岗教练员总数的25.86%。拥有其他职称的在岗教练员共有35人,占在岗教练员总数的15.1%。

1.3山东省国家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基地在岗教练员情况分析

山东省8处国家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基地均有文化课教学任务。调查可知,山东省8处国家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基地有文化课教师233人,文化课教师与在训运动员之比约为1:1.6。文化课教师人数最多的基地为泰安市体育运动学校,有文化课教师47人。占文化课教师总数的20.17%。文化课教师人数最少的基地为滨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有文化课教师10人。占文化课教师总数的4.29%。

文化课教师拥有国家级职称的基地仅有山东体育学院体育运动学校1处基地,占研究对象总数的12.5%,仅有1名;占文化课教师总数的0.43%。拥有高级职称的文化课教师共有83人,占文化课教师总数的35.62%。拥有中级职称的文化课教师共有76人,占文化课教师总数的32.62%。拥有初级职称的文化课教师共有47人,占文化课教师总数的20.17%。拥有其他职称的文化课教师共有20人,占文化课教师总数的11.16%。

2.结论

经过对山东省国家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基地在训运动员、在岗教练员、文化课教师情况分析,可知,各个基地之间在训运动员人数差距比较大,在训运动员人数最多的学校是在训运动员最少的学校在训运动员的4倍。山东省8处国家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基地有在训运动员381人,在岗教练员232人,文化课教师233人,在岗教练员、文化课教师与在训运动员之比分别约为1:1.6。在岗教练员、文化课教师与在训运动员的比例配置是比较好的。基地在岗教练员最多的有38人。基地在岗教练员人数最少的有13人。基地在岗教练员人数最多的基地约是在岗教练员人数最少的3倍。基地文化课教师最多的有47人。基地文化课教师人数最少的有10人。基地文化课教师人数最多的基地约是基地文化课教师人数最少的5倍。

基地在岗教练员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仅有2处基地,仅占基地总数的25%。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教练员,共2人,仅占在岗教练员总数的0.86%。8所基地在岗教练员,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213人,占在岗教练员总数232人的91.81%。

基地文化课教师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有4处基地,占基地总数的50%。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文化课教师,共8人,仅占在岗教练员总数的3.43%。8所基地文化课教师,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220人,占文化课教师总数233人的94.42%。

基地在岗教练员中,拥有国家级职称称号的仅有2处基地,仅占基地总数的25%。拥有国家级职称称号的教练员,共3人,仅占在岗教练员总数的1.29%。8所基地在岗教练员,拥有高级及以上职称称号的占75人,占在岗教练员总数232人的32.33%。

基地文化课教师中,拥有国家级职称称号的仅有1处基地,仅占基地总数的12.5%。拥有国家级职称称号的文化课教师,仅有1人,仅占在岗教练员总数的0.43%。8所基地文化课教师,拥有高级及以上职称称号的占84人,占文化课教师总数233人的36.05%。

经过以上分析可知,山东省国家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基地在岗教练员和文化课教师的学历层次、职称级别均普遍偏低,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稀缺。在训运动员与在岗教练员和文化课教师配置合理,布局均匀。

3.建议

3.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创造一些比较有吸引力的条件,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教练员和文化课教师。

3.2教练员、文化课教师多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培训

各基地应有教练员、文化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要重视教练员、文化课教师的培训工作,多组织参加国家、省、地市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保障培训所需要的经费。提升教练员和文化课教师的水平、学历和层次。

3.3合理配置布局基地人力资源

各基地要合理的配置布局基地人力资源,使其协调有序,做到人尽其才,各司其职,人岗匹配,实现人才效能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张玉英,张建会,张群. 我国青少年男子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研与分析[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5:696-700.

[2] 张庆宝,李晓庆,吕梅. 对我国男子排球后备人才现状与培养方式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06:836-838.

儿童体育运动培训范文3

关键词:小组工作智障运用

智障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1]智障者的社会形象一般被冠上“痴傻”“”等恶性相容词。但是在他们身上仍然存在许多未知,特别是如何帮助这一群体融入社会。

智障人士智力明显低于一般智商水平,并伴有在沟通、自理、人际技巧、使用社会资源、自我导向、学习技能、工作、娱乐、健康、安全等至少两方面中出现明显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良。[2]因此,在对智障人士进行治疗托养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局限于课堂治疗,说教式教育并不适合他们的特征和病症。福建省启能研究指导中心于2009年9月在《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闽委〔2009〕19号)精神下应运而生,是集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康复训练、托养、工疗、特奥运动、庇护工厂、学术研究于一体的非盈利公益性省级残疾人托养服务研究机构。

一、智障小组工作的基本理论假设

行为主义理论,此小组理论主要包括社会学习理论及强化理论两部分。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水平可以自己去获取外界的信息,只能通过教育者的给予被动学习。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在行为训练中运用一些心理学规律,使个人或群体改变他或他们原来异常的态度或习惯,培养正常的态度和行为习惯。[3]强化理论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正强化)或否定(负强化),对于正起到巩固作用,对于负则起到消退作用

增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缺少权能,个人的权能是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的。[4]社工的作用在于通过活动帮助受助者消除环境的压制和他们的无力感,使他们获得权能,并能发挥社会功能。[5]对于智障患者只有在托养机构或者各类疗养机构中,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和生存环境,才能使其赋权增能。

二、小组工作方法在智障托养中的具体运用

(一)音乐治疗小组

1.音乐治疗小组的背景与方法

中心托养部的学员为中、重度智障,因此在对他们进行音乐小组的时候,更多的采用儿童音乐小组的方法和技巧。集体的音乐治疗可以增强合作、分享、遵守秩序、正确的礼貌行为等的体验,例如“交朋友”让智障儿童学会交朋友的礼貌,正确的礼貌行为(如握手),以及遵守音乐秩序活动所带来的愉悦感对智障儿童的参与和配合是一种有力的强化作用,而且通常可以吸引智障儿童的注意力。[6]因此在小组中,社工巧妙地把各种韵律较强的音乐活动,变成一种强化刺激物来强化正确的社会行为。

2.音乐治疗小组的注意事项

首先,智障学员的语言、反应能力比正常儿童低,注意力易分散且记忆力差。而且大多数智障学员存在着口吃,吐字不清,语言表达能力差的特点。所以,在音乐小组上,要重视对智障学生进行歌词记忆的教学。小组工作中在选择歌曲时选择了《最炫民族风》、《圣诞快乐歌》等歌曲,这些歌曲歌词简单,对于智障学员习唱来说,难度不大,并且小组带领者又在教授智障学员的同时又伴着手语教学和简单的运动,这对于学员有了吸引力。有了肢体上的共同运动,避免单调的歌曲重复练习,减少疲惫感,动作和歌曲结合记忆,提升了整体的效果。

其次,要注重利用团体效果进行刺激强化。比如小组工作者要求组员在听到音乐的信号提示时,进行乐器配合表演(手鼓、沙锤随音乐节奏一起舞动)。通常会有一些组员无法做出反应,因此小组工作者要特意延长前奏时间,利用那些韵律感较强的组员来以提高集体的注意力和集中能力。当然在小组过程中需要伴随指导语,如“向左向右”“转圈圈”等。

(二)体育运动康复小组

目前,对智障儿童还没有有效的药物能够提高其智力活动水平关于运动对其智力的影响研究尚少。资料表明运动可促进大脑发育提高大脑利用率大脑工作效率及其记忆能力[7]。体育运动小组目标为提升组员对外界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依据口令刺激等做出反映,并按照口令做出相应动作。通过肢体运动扩展思维训练和提升记忆力。

1.准备阶段

选择组员,根据平时组员表现情况及老师建议筛选组员,筛选标准为程度比较轻,身体协调能力较好。此次小组共选出组员7男1女。道具准备相对简单,1个柔软轻盈的排球、果冻1包(作为奖励)。

2.具体过程

体育运动康复小组进行了一个难度的递进和思维的开发探索,例举前两次对比,见下表。

体育运动康复小组对照表项目第一次第二次小组名称你躲我闪数字接球小组内容1.热身运动,集中注意力。

2.做完热身后,在篮球场三分区域内,介绍“躲避球”游戏规则

3.游戏结束后给予组员奖励。1.热身运动。

2.围成圆圈,第一难度:逐个传球;第二难度:跳过一个人传球,以此类推。

3.给予奖励强化。组员表现1.组员对“躲避球”游戏规则不是很理解,使得有的组员用手接球,而不是躲开球的“攻击”。

2.一段时间后,被淘汰的组员会在场外喊加油,并会喊某组员的名字,提醒组员躲开“攻击”。组员与组员之间互动情况是比较良好的。1.在刚开始,组员比较拘谨,经过工作者的示范后才明白。

2.随着难度逐渐增加,有一些组员开始出错,不懂要绕过多少人。当工作者介入进行帮助的时候,他们依然沉浸在传球的快乐中。工作者介入工作者在小组过程中对于小组游戏的规则进行多次强调,并对组员错误的动作进行示范,并对其进行纠正,重新示范正确的躲避方法。工作者主要的角色是启发者和控制者。工作者进行指导语的输出,另外两个协同工作者在边上进行控场、观察。难度增大之后,社工启发他们进行思维上的计算。总体评价1.小组成员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和反映能力比较弱,对外界环境的关注度也较弱,因此在第二次活动过程中对游戏进行调整,让工作者问组员下一个球传给谁,引起组员的关注和思考,并对组员的回答进行鼓励和肯定,让组员在游戏的过程中加强对外界环境的关注和感受。

儿童体育运动培训范文4

高等体育院校的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它集中反映了时代和社会对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在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对课程设置的研究和改革.课程设置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是深化教育改革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2].

1.1早期英国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

英国早期的体育专业多属短期培训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众多英国大学成立了体育院系,例如剑桥大学体育系、伯明翰大学体育系等,大学体育院系承担两个方面的教学,第一为高校普通大学生开设体育课,个别英国大学要求体育为必修课,所有大学一年级学生必须完成规定体育项目.第二为高等体育专业教育,并授予学位.英国早期体育专业课程的开设,包括必修课程10门:教育原理与实习、体操、卫生教育、球类、体育原理、竞技、解剖学、游泳、生理学、矫治练习;选修课3门:英文与戏剧、生理学、音乐学.其中选修课程选1门.可见早期的英国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注重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注重英国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为英国高校体育专业课程的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有戏剧、音乐等文艺方面内容的介入,为英国体育与休闲娱乐相结合奠定了基础.英国早期体育课程的设置从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有利于促进英国高校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体现了英国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特色,形成了具有英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2目前英国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

1988年英国课程改革在英国教育改革历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目前英国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奠定了基础.1988年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建立国家标准,包含三门核心课程和七门基础课程,体育成为基础课程之一,无论在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设置、师资水平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促进了英国体育专业教育的完善.英国高校体育专业目前开设课程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首先英国高校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注重和强调基础性,如运动心理学、应用生理学、儿童体育、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社会学等课程,开设的时间为3~4年,贯穿于学生大学学习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根基,为学生适应市场人才的竞争和向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次英国高校体育专业课程开设了在现代体育运动中常见的球场暴力、兴奋剂使用等课程,培养了学生处理球场暴力行为、兴奋剂使用的能力,预防一些现场观众暴力事件的发生和检测运动员兴奋剂的使用,保障了体育比赛能够在平稳有序、公正公平的氛围下进行.最后结合英国本国体育运动的特点,为保证所培养的学生紧紧适应社会需要,英国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将娱乐性放置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如运动与娱乐中的领导行为、欧洲娱乐政策、体育与娱乐中的领导行为、体育与娱乐的哲学研究、娱乐管理与法律、娱乐规划与计划、体育、野外娱乐等课程,开设了众多与娱乐相关的课程,有利于学生了解英国的民俗民生、组织管理、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扩大了学生的就业方向,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展示了英国崇尚娱乐的传统,体现了英国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特色;同时英国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在儿童、残疾人体育方面均有开设,对有志于从事儿童、残疾人体育方面的学生进行专业、系统的教学,掌握了儿童、残疾人身心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知识,促进了儿童、残疾人健全人格的培养,有利于促进英国在儿童、残疾人全方面的发展.

2英国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对我国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启发

2.1结合我国社会需求,改善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中非“体育类”课程的比重

由表1可知,在英国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中非“体育类”课程占所有课程的比重很高,英国强调文科、理科、工科的相互融合、相互交叉,使体育专业学生就业面向整个社会,增加了学生就业的门路.把体育专业学生放到“大社会”中去发展的方略值得学习.因此我国高等体院校体育专业课程的开设应重视相关学科的交叉,增加与体育相关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提高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2开设具有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特色的课程,传承中华传统体育之精髓

民族传统文化被视作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当今世界各国传承了本国的民族文化精神,继承并发展了传统体育活动.英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与西欧古老体育文化相结合,体现了整个欧洲民族的特色[4].其高校体育课程在设置过程中体现了英国国民对个别体育运动的喜好,如英国高校体育专业开设的户外运动、体育休闲娱乐等,都是英国人平时所喜欢的.而中华民族具有5000年璀璨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如传统保健体育项目、舞狮、龙舟、空竹等体育项目,这些历史悠久的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需要每个中华儿女的传承与发展.因此,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应考虑将我国特有的体育项目融入其中,既可体现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特色,又有利于对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也有利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2.3关注儿童和残疾人体育

英国高校体育系对儿童和残疾人体育开设了相关课程:儿童体育:生长发育中的体育活动;残疾人康复与体育.而我国体育院校针对儿童和残疾人体育课程开设相对匮乏,缺乏对儿童和残疾人体育的关注,因此我国高校体育院系除了一般体育理论的教学外,还应传授有关儿童、残疾人体育的知识.

2.4加强有关球场暴力行为和兴奋剂使用问题的研究,并引入到高校体育专业教学

儿童体育运动培训范文5

关键词: 陕西南部地区 中小学 阳光体育运动

1.引言

2006年12月20日,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1],目标是“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阳光体育运动从2007年4月29日启动以来,到现在已经五年了。通过对陕南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阳光体育运动目标达成情况,揭示制约陕西南部地区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诸多因素,从而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陕南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选取陕南地区30所中、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对18所学校领导采用了面谈和电话访谈,对30所学校的100名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9份,剔除无效问卷4份,回收有效问卷85份,有效回收率为85%。对所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陕南地区位于陕西省南部,与四川盆地的北缘、甘肃省的东南角和豫西南及鄂西北接壤。在行政区域上主要包括汉中、安康、商洛三个地区[2]。这一地区地理条件复杂,经济发展不均衡,除汉江上游有少数平川外,大部分为山区。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陕南地区90%以上的中小学分布于山区、半山区[3]。各级学校受自然环境和地方经济的双重影响,在办学条件、办学规模,特别是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与西部其他地区的差别较大。这影响着阳光体育运动在该地区的有效开展。

3.1陕南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及分析

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主要涉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舆论宣传、组织领导等五大方面的工作[5]。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调查显示,陕南地区60%的学校都进行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但只有6.7%的学校按要求将测试结果记录在学生成长册或素质报告书中,陕南地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无县市一级的检查评价和通报体系。关于体育课教学和课外活动方面,调查显示,陕南地区没有一所小学1―2年级每周体育是4课时,没有一所初中和小学3―6年级每周体育是3课时,陕南地区范围内中小学体育课均为每周2课时。没有一所小学或初中执行国家关于中小学体育课时的规定。有20%的学校推行了大课间体育活动,但没有一所学校能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关于阳光体育的舆论宣传和组织领导方面,调查显示,90%的学校都在校园广播、板报、横幅等处有阳光体育的宣传报道和宣传标语。95%的学校都建立了由校长挂帅的校阳光体育领导小组,但有机构无行动的现象普遍存在。从陕南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可以看出,陕南中小学基本上能按照国家的要求,在表面上,形式化地完成阳光体育的任务。如都按要求建立了学校阳光体育领导小组,都能定期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等,但对涉及到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危及到应试教育的保障措施的内容,各学校基本上不作为或应付,以保全和维护应试教育。如涉及到课时问题时,尽管朱静芝副省长再三强调体育课时的红线不能碰,但依然没有一所小学或初中执行国家关于中小学每周体育课时的规定。通过以上调查初步判断,陕南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目标尚未实现。

3.2制约陕南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因素

3.2.1形式主义作风泛滥,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和开展,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国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体育行政部门、共青团组织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认真领会、提高认识。尽管陕南中小学也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学习和讨论,但仍然有部分领导和教师认为阳光体育运动就是一两次体育活动,“一阵风”,很快就过去了。这种认识导致实践中阳光体育开展缺乏持久性、长效性。搞一次启动仪式、搞几次象征性活动就算是开展了阳光体育。没有将阳光体育运动与当前正在进行的体育课程改革很好地结合起来,没有将学生体质的增长和体能的增强作为核心任务来抓,导致形式主义泛滥。长期以来在陕南中小学领导和体育教师脑海里形成的“重文轻武”思想也使得阳光体育运动在实施中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在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家长心目中也是根深蒂固的,这些观念不仅严重阻碍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而且在时间、空间上挤压了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

3.2.2制度设计缺乏整体性、前瞻性。

阳光体育运动的政策设计是为了改善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逐年下降的不良状况,主要目标是增强学生的体质。目前在我国中小学正在进行的体育课程改革其目标是促进学生健康。尽管两者目标接近,但是价值取向有所差别。阳光体育运动,以一定时间内达到具体数量学生体质合格为目标,关注量的积累和结果的达成;体育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全面发展为取向,注重质的提高和过程性。作为同时作用于学校的制度设计,应体现制度设计的整体性和前瞻性。显然,从价值取向上讲,阳光体育运动应为纲,体育课程改革应为本;阳光体育运动是手段与方式,体育课程改革是目的与结果。阳光体育运动应在促进和改善学校体育物力和财力方面大显身手,体育课程改革应在提高和增强体育教师专业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等改善人力资源方面加大力度。阳光体育运动和体育课程改革是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两翼,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是调查表明,受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检查评比的影响,陕南中小学体育以阳光体育运动为主,体育课程改革被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学校及地方主管部门在奖优罚劣、职称评审等政策制定方面更倾向于重视阳光体育运动。学校校长、教师等更看重阳光体育运动,部分学校甚至改变了原有体育课程改革计划以迎合阳光体育的目标和内容。尽管在客观上促进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但在无形中阻碍了学校体育课程的自主发展,使原本缓慢渐进的体育课程改革被带进了可能陷入数量达标的运动中去。另外,现行的部分制度也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制度设计有冲突和矛盾之处。如:阳光体育要求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陕南地区教育部门明文规定不许学生到江、河、湖、渠游泳,建议学校尽量不组织学生集体野外郊游等活动;阳光体育要求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但学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制度,每个学科都有规定的课时,每天1小时,时间上无法保证,强制地推行和要求只能牺牲学生正常的休息时间。

3.2.3行政化推广方式不适合教育实践要求。

阳光体育运动要求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体育行政部门、共青团组织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要求举全国相关部门之力促进学生体质达标。从实践运作来看,就是“举国体制”行政运作方式。尽管这种行政运作方式在竞技体育发展方面大显身手,但对于作为教育问题的学生体质来说以“举国体制”的方式推广必然有其限度。表现在:(1)“举国体制”作为自上而下的行政方式具有“指令―服从”的话语方式,这容易导致广大体育教师的心理抗拒;(2)“举国体制”常常以集中大量的优势资源来促进少量个体发展,这与教育实践中的现实状况恰恰相反。就当前陕南中小学体育来说,不管人力、物力还是财力相对于学生数量来说都谈不上大量也谈不上优势。当前教育实践需要以少量的现有资源促进多数学生的发展和进步;(3)以“举国体制”为外在形式的行政方式注重的是效率及目标的达成,而教育实践事关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慢慢来,需要投入感情和爱,而且没有量化指标。显然,将“阳光体育运动”以行政方式在教育领域推广显得格外不适应。

3.3陕南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

3.3.1阳光体育,提高认识是基础。

陕南中小学应重点组织对学校各层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或辅导员、学生家长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加强他们对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转变观念,提高他们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使他们明确: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是关系到国家强盛、民族未来、家庭幸福的大事。陕南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加大投人力度,完善体育师资队伍,经常性组织体育教师学习、培训,提高素质。应在场地、器材、经费上给予保障。

3.3.2阳光体育目标可分阶段完成。

陕南地区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与东部和中部省份学校体育条件差距较大,应允许在8―10年内完成阳光体育目标。当然,为了维护国家文件的权威性,可在陕南地区分阶段完成阳光体育目标,设置阳光体育一二三期工程,一期工程3年,要求城市重点学校必须达到阳光体育目标;二期工程6年,要求城镇一般学校和农村重点学校必须达到目标;三期工程9年,要求农村偏远学校必须达到目标。

3.3.3阳光体育活动内容注重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

陕南地区体育文化、自然地理和传统体育项目与陕西省、或全国其他地区不同,陕南中小学体育传统项目、体育师资特点、体育场地器材及周边体育环境又各有不同,因此,阳光体育活动内容不能全省统一、校校一样,应该根据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既注重活动内容的统一性,又注重活动内容的多样性。为了便于全省检查、督导和监测,可采取由学校自报3项内容、县级地方根据地方特色规定2项内容的办法来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同时,根据监测和评价重点扶持学校和地方的优势项目,使之作大作强,促使阳光体育运动质量效益上台阶。

3.3.4阳光体育评价采用“双轨制”。

现有的阳光体育评价方式是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模式,是“单轨制”的。这种模式容易造成评价方式的行政化行为,学校向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向市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向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学校为达到目标,可能不惜造假,县级主管部门为表示重视,可能漠视或参与造假,市级、省级主管部门往往简单收集分析上报,各级主管部门在为“学生体质”这一模糊主体负责时容易走形式。为了防止学校造假、主管部门走形式,可采用“双轨制”评价方式。即在“单轨制”的基础上增加由下至上的反馈,陕南地区可以依托地方高校体育课程专家组成课题组对地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形成报告向省一级主管部门反馈。这样既可以遏制行政化方式下可能的造假和走形式行为,又可以增进高校和地方中小学校的联合和合作,从而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4.结语

阳光体育运动对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生体质问题应该说是一个教育问题,用行政的手段解决教育问题,难免会存在问题和矛盾,陕南地区阳光体育遭遇的种种尴尬正是这种矛盾的表现,通过对陕南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调查分析,提出陕南地区阳光体育开展应提高认识、分阶段完成目标、活动内容注重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评价方式采用“双轨制”等务实之策,以增强陕南地区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效性。这对于促进陕南地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增强阳光体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探索在贫困地区建立阳光体育长效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教体艺[2006]6号,2006-12-23.

[2]李龙正.秦巴山区中学体育课程资源状况与开发对策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1):84-88.

[3]李龙正.秦巴山区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9):1251-1253.

[4]王月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6):81-83.

[5]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14,(8):10-14.

儿童体育运动培训范文6

关键词: 全民健身软式排球可行性与对策

1.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及现状

大众体育运动一直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并得到了全面开展,发展最快的时期是最近十年,一系列法规和规章相继出台,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得以沿着健康的轨迹迅速发展,阳光体育和终身体育正深入人心。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的“全民健身计划”,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倡导全民做到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的健身方法,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为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国家体育总局采取了多项措施,以使锻炼身体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动与日常习惯。

体育的发展同经济的联系和体育项目的设置是紧密相关的,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东、中、西部居民收入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国东西部的体育发展水平有着很大的差距。在东南沿海地区及北京、山东等地,体育运动的开展较为普及,然而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许多体育项目只有在局部地区和有限的人群中才能得到开展。由于难度高、危险性大的体育项目不能在全民健身中推广,因此在全民健身中推广简单易行、经济实用、安全有效的体育项目是当今全民健身计划的需求。

2.软式排球在我国开展的现状

2.1软式排球的特性

软式排球的安全性强,健身价值高,重量轻,撞击力小,不会对运动者造成伤害,特别是避免了对运动者指关节的伤害,从根本上消除了人们对排球的恐惧心理,而且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损害。同时软式排球经济耐用,适合在各个城镇各个领域大力开展。

软式排球适应范围广,具有较强的休闲、观赏和趣味性;质地柔软,手感舒适,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颜色鲜艳观赏性高,而且技术容易掌握,球速慢,死球少,趣味性强,电视转播十分便利。研究证明:软式排球对运动技术、身体素质和年龄性别的要求均不高,是一项非常适合全民参与的体育运动,一般初学者经过半个月的训练,就能基本掌握软式排球的主要技术。

2.2软式排球在我国开展的现状

软式排球于1988年诞生于日本,1995年由北京体育大学引入我国,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已有多个省市建立了软式排球的组织机构,举办了多层次的培训班和竞赛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在最近几年全国已有超过20个的省市举办了软式排球比赛,推广活动基本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全国大学生、青少年、中老年“永林杯”软式排球锦标赛已经连续举办多届,参加各级各类软式排球培训班的人员累计达数万人。软式排球在校园里正逐渐兴起,现已在部分高校发展成为全校选修课和女生专项的内容。我国的在校学生有2亿左右,他们当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将有机会在课堂上学习到软式排球技术,这样我国软式排球的人口可能达到1亿左右。

3.软式排球在我国全民健身中开展的可行性与对策

3.1软式排球在我国全民健身中开展的可行性

软式排球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各类人群的喜爱。据北京体育大学硕士杨峰的问卷调查表明,软式排球受欢迎程度大大超过硬式排球,愿意参加软式排球的人数为:小学组79.55%、中学组72.73%、青年组60.23%、中老年组85.71%,选择软式排球活动的人数为:小学组84.09%、中学组68.1%、青年组97%、中老年组95.23%。以上数据足以说明软式排球运动在各年龄层的受欢迎程度,同时也说明了软式排球的可参与性很强,在学校开展是切实可行的。软式排球的技术比硬式排球更易于学习和掌握,因而更易组织比赛。由此可见,软式排球在我国学校开展是切实可行的。

学校体育运动是全民体育运动的主要部分,软式排球在学校的推广应用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为学校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有利于排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现代化体育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软式排球也可以作为硬式排球的发展基础,为硬式排球输送人才。

软式排球的特点决定了软式排球活动的人员基数非常大,由学校带动厂矿、企事业单位、社区,从学校到工厂、从操场到绿地、从家庭到社区,无疑将促使人们参与到健身运动中来,大大促进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

3.2开展软式排球的对策

3.2.1发掘软式排球运动的文化动力。

随着对外交流的加强,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健身和娱乐休闲体育及其思想方法传入我国,冲击、改变了我国传统的体育观。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深化了人们的接受程度,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参加休闲娱乐体育运动。在过去的竞技排球的发展方向上派生出的大众排球,着重突出的是排球运动的社会性、教育性、娱乐性和健身性。通过对竞技体育的软化,保留了排球运动的本质特点;降低了技术难度,缩短了练习周期,减少了对初学者的肢体损伤;增加了排球运动的娱乐性、适应性和趣味性,这些特点使软式排球运动进一步平民化、娱乐化,也正顺应了当今世界体育文化的主流。因此,深挖软式排球的的文化底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广与普及软式排球运动。

3.2.2吸引商家,打好推广软式排球的经济基础。

软式排球被国家教育部列为《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体育教学)》的正式内容之后,软式排球的参与者将会达到2―3亿,如此大的市场,必然吸引许多商家,许多企业将致力于赞助软式排球运动的推广普及工作,以此扩大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美化企业和品牌形象,获得经济利益,同时使推广普及软式排球的的部门能够增加资金来源,推动软式排球的快速发展,达到双赢。

3.2.3与媒体联姻。

现代社会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大。传媒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广告等载体。当今世界要成功地宣传某事物,如果没有传媒的大力宣传配合,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软式排球的推广普及应及时充分地与媒体合作,充分发挥传媒的喉舌功能,让人们清楚软式排球的特殊性和大众性,从而接受它,喜欢它。

3.2.4加强科学研究,以科研促发展。

在市场经济时代,任何一个新产品、新项目的推广普及,其中一定有先前的科研成果,想要持续存在,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如果没有雄厚的科研力量作保证,只沿用原来的成果,止步不前,必然难以满足社会发发展的需要,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最终被社会淘汰。因此,软式排球只有“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才能够适应社会潮流,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彭小澍.浅析软式排球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发展前景.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4).

[2]周宁等.我国软式排球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内蒙古电大,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