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范文1

经济停滞常态化是当代资本主义典型特征

记 者: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一典型特征,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体现得并不典型,您如何看待这一情况?

何自力:传统的经济危机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引发的经济危机,这种经济危机具有明显的周期性,19世纪时大都以10年为一个周期,20世纪前半期则演变为5年左右一个周期。经济危机的周期通常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一次危机经历四个阶段后会进入一个新的危机周期,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遂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典型特征。

从逻辑上讲,如果经济危机可以永远周期性地发生,就意味着资本主义每发生一次经济危机,都可以期待其会走出萧条,经过复苏而走向繁荣,资本主义经济可以在危机与繁荣的循环交替中永远存在下去。事实证明这个逻辑并不存在。自上世纪70年代走上去工业化轨道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形态逐渐发生变化,这就是生产过剩性危机演变为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与之相伴的经济波动和停滞失去了周期性,周期的各个阶段的特征也越来越不明显,经济的持续停滞成为常态。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停滞呈现常态化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典型特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的重要标志。深刻认识这一转变的表现和成因,对于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正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科学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停滞常态化的主要表现

记 者: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停滞常态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何自力: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停滞成为常态,其表现如下:

去工业化导致西方国家丧失物质生产能力。产业结构从早期的制造业占居支配地位发展到高度服务化,加工制造业趋于萎缩,大部分普通消费品、日用品、工业制成品等在西方国家已不生产,消费品需求主要靠进口来满足,外贸赤字迅速扩大,产业竞争力严重衰竭。

福利制度难以为继。随着去工业化和经济衰退的加剧,福利保障越来越缺乏足够的财力做支撑,福利水平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高福利已名存实亡,劳资矛盾和冲突不断激化,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政治动荡不断加剧。

经济过度金融化,金融危机频发。金融自由化使经济过度金融化,金融资本凭借对资金供给的控制而支配实体经济成为金融寡头,通过形形的金融衍生工具巧取豪夺,财富以惊人的速度膨胀,结果是虚拟经济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发展严重脱节,最终金融危机爆发,经济陷入全面衰退。

服务业难以支撑经济繁荣。制造业衰退,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缓慢,是目前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国经济的基石说到底是满足衣、食、住、行需要的物质生产活动,孤立的服务业不可能解决衣、食、住、行问题。制造业萎缩了,服务业必然紧随其后而萎缩,整个国家的经济将迅速陷入衰退且不可逆转。

政府债务负担不断加重,公共开支难以为继。产业空心化和制造业衰落以及资本家逃税行为,使政府通过增大公共开支来支持福利制度变得非常困难,被迫举债以维持公共开支,结果债务雪球越滚越大。目前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都背负着巨额债务,在经济持续衰退的背景下,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会坠下。

经济持续下行,复苏和新的繁荣遥遥无期。金融危机期间,西方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挽救遭受重创的经济,但成效甚微。目前西方国家投资疲弱,消费不振,出口乏力,通货紧缩严重,经济增速低迷。

失业率居高不下。金融危机导致严重失业,2013年9月美国的失业率为7.2%,青少年失业率为21%,黑人失业率12.9%,西语裔为9%。目前,欧元区17国失业率为10%以上。

中产阶级分化,橄榄型阶级结构转变为金字塔型结构,阶级对抗加剧。美国过去20年来的贫富收入差距明显扩大,如今最富有的1%家庭拥有全社会近40%的财富,而底层80%的家庭只拥有全国16%的财富。随着中产阶级的没落和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平衡作用的消失,西方社会仿佛回到了财富占有极端不平等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阶级结构重新表现为穷人和富人两大集团的对立。

政治体制病入膏肓,政府运作效率十分低下,难以应对经济和社会危机。西方政治哲学对政府的作用采取不信任的态度,政府仅仅被看作保护私人财产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守夜人”,否定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必要调节和干预。在实践中,当社会出现重大经济或社会危机需要政府出面干预时,激烈的党派纷争严重限制了政府的干预能力,致使政府缺位和难以发挥作用,任凭危机不断恶化。美国是典型例子。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停滞常态化具有客观必然性

记 者:您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停滞常态化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何自力:受几个深层次因素的影响,工业资本主义衰落直至陷入停滞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有其必然性。

一是以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基本经济制度。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偏重市场调节,轻视必要的政府干预,这与其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密切关系。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是私有制与雇佣劳动制度,私人资本在市场经济中占据支配地位,私人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具有对抗性。私人资本的本性是追求最大利润,它构成了私人资本从事所有经济活动的唯一动机和目标,决定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固有特征,即资本利益至上。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私人资本最愿意接受的市场竞争秩序是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对任何限制和约束其谋求私人利益最大化行为的制度安排,本能地予以抵制,拒绝承担任何以牺牲私人资本利益为代价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反对政府基于维护社会利益而对私人资本利益进行的干预和调控。

当代资本主义是生产高度社会化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密切联系,企业与社会高度融合,国内与国际联为一体。但是,高度社会化的经济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使得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具有不可调和性。例如在就业问题上,机器替代劳动与保持充分就业就是一个突出矛盾。对政府来讲,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必须实现高水平的就业,而对私人资本来讲,利润最大化是唯一的追求目标,为此,私人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用新的技术、新的机器代替工人,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做给资本家带来了丰厚利润,却给社会带来了失业人口不断增大的问题。资产阶级政府为制止失业人口不断增大,需要对资本家用机器替代劳动的行为进行干预和限制,这必然遭到资本家的抵制。他们要么用手投票,通过选举政治把自己的人推到国家立法机构,让这些人维护自己的利益;要么用脚投票,将产业转移到别的国家,最终将失业问题甩给政府。可见,只要私有制存在,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是得不到根本解决的,由此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经济发展陷入停滞.

二是以权力制衡为特征的政治法律制度。西方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力量强大而政府地位弱小,与西方的政治制度也有密切关系。在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安排中,立法是基础,司法是保证,行政只是立法和司法的从属和执行机构。表面上看,社会各种利益群体都有自己的代表参与立法决策,决策过程显示出民主性,但事实上,真正能够影响决策的只是少数财力雄厚的利益集团,决策最终体现的是少数利益集团的意志和要求。西方政治制度中的政府是行政机构,基本职能是落实议会批准和通过的各项政策和法规。由于政府行政职能受到立法机构的严格制约,而立法机构又控制在少数利益集团的手中,体现少数人的意志和要求,因此,政府在本质上只是为少数利益集团服务的工具。西方的多党制与三权分立制度相适应,主要任务是隔几年为政府机构选择一个掌门人,哪个政党能够执掌政府权力,就看哪个政党能够代表大资本利益集团的意志和要求,或者看大资本利益集团支持哪个政党,愿意为哪个政党捐出巨额竞选经费。西方国家最有势力的利益集团既操纵议会的立法过程,又控制政府行政部门首脑的选举,政治体制沦为利益集团的驯服工具。在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中,私人资本利益集团占有社会资源,绑架公共权力,不允许政府过多干预和限制自己的权力。在这套制度中,不同党派为各自代表的利益集团的私利在立法机构激烈争斗,相互掣肘和拆台,很难就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达成一致,决策效率极端低下,致使作为执行机构的政府难以有效发挥职能,很难及时应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和矛盾。

三是以新自由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是流行于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主要以哈耶克、弗里德曼等人发表的一系列论著中阐述的新自由主义思想为代表。新自由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宣扬个人高于社会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将个人自由视为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反对公有制,极力主张全盘私有化;倡导经济自由主义,迷信市场自行调节,断言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配置;反对国家干预,认为国家干预只会扭曲资源配置,降低资源配置效率,管得最少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在西方大行其道,在该思潮的影响下,西方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强化市场调节,削弱国家干预的政策措施,遂使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向更加偏向市场主导的方向转变。这种模式对私人资本的经济行为缺乏有力约束,对宏观经济波动和失衡状态缺乏有效调控,对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难以积极化解,导致经济和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范文2

关键词:知识经济;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模式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

诚如我们所知,对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模式的研究和分析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全面来临,为了更好地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的职业规划问题,我们首先要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有较为全面、客观的了解和认识。

1.知识和智力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从现实情况看来,知识和智力成为了推动知识经济稳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掌握丰富、全面的现代知识,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成为了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成为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此外,就业结构的高技能化、服务业的高科技化以及制造行业的高科技化等都与知识经济密切相关。

2.网络化和信息化成为主要标志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多媒体技术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在资源共享和信息处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递和使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经济形式表现为无形化和虚拟化

与传统工业经济的经济形式不同,知识经济已经不再以依赖大量资金、设备、原材料等有形资产为主的方式来拉动经济增长。与之相反,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和质量水平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推动知识经济时代中的虚拟经济的稳步发展。

4.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全球化特征明显

一方面,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主要的生产要素,知识、智力和个人创造力等都是能够重复使用,并与时俱进地进行更新和调整的,可以说知识经济时代整体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另一方面,由于知识是无国界的,所以知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也是全球性的经济活动。由于个人和组织在知识掌握能力上的限制,只有国家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借鉴,知识经济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模式的变化

由上文,我们对知识经济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模式也有了新的变化和调整,这是十分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的。

1.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模式

诚如我们所知,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模式脱胎于工业经济时代。而工业经济时代市场环境稳定、市场竞争不激烈,职业流动性低、职工安全感高的特点使得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整体呈现出可预测性、稳定性的静态特征。

2.知识经济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模式的转变

由上文,我们知道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智力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由此,在个人主体意识觉醒、个性化特征日益明显的今天,市场环境总体变得十分复杂、市场竞争也更为激烈,人们的整个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化性、无边界性日益明显。当前,理论学界对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模式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而最为普遍的就是无边界职业生涯和易变性职业生涯这两种。

(1)无边界职业生涯模式

在无边界职业生涯发展模式下,职工流动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而雇主也很难像以前一样为职工提供“终身服务”的稳定工作岗位。因此,职工常常采取转换工作、转换职业的方式,充分利用组织内外的社会网络来寻找自己的职业定位。

总的说来,无边界职业生涯模式呈现出了与知识经济时代相契合的特征。具体说来,首先,无论是工作组织、还是职工自身,他们所认定的工作契约都从长期发展型向短期交易型转变。对于雇主一方说来,他们可以通过契约的期限性和可解除性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职工的工作绩效,进而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其次,从现实情况看来,过去职工大多数情况下都只在一个组织工作,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就职者同时隶属于不同组织、不同行业,职工的工作形式和工作内容呈现出跨越组织边界的特征。此外,在无边界职业生涯规划模式下,社会对职工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大大提高,单一的、特殊的知识技能以及不能够满足知识经济时展的需要,而可迁移的、转换性强、灵活性大的知识技能才能够更好地应对不同岗位的工作需求。而更重要的是,在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模式中,年龄已经不再是个人职业发展阶段转换和职业选择转换的决定因素,在大多数情况下,职工的知识技能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更多地代表了他们的职业竞争力。

(2)易变性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模式

从易变性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模式的观点看来,个人的个性化特征和主体意识在知识经济时代得到了释放和强化,也就是说,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模式不再是由组织所领导,更多的是个人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因此,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出现了明显的易变性特征。

总的说来,易变性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模式的核心不再是组织与个人这个整体,而是强调个体,个人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任意调整和改变的权利和自由,个人的专业知识技能使得他们能够实现在不同岗位、不同行业上的灵活转换,而不再是被动接受。此外,职业生涯成功与否的界定标准开始转向个人,也就是说,职业生涯给个人带来的工作满意度、价值实现度以及自我提升程度是评价个人职业生涯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而不再是由外界统一的标准和模式来界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对策

1.组织角度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无论是无边界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模式,还是易变性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模式,都给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模式的新转变,组织首先要完善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活动,以更好地保障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调配和管理。

具体说来,组织可以组建专门的职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小组,通过个别咨询、面对面访谈活动,为职工提供自我评估的工具和机会,帮助职工制定和完善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可以充分了解职工对自身职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同时在这个基础上,组织可以适时地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规划,变革原有的绩效考核和评估机制,及时更新人员招募和培训计划,从而为组织的长远发展留下足够的人力资源储备。与此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组织应该培养战略性眼光,通过组建战略联盟、创新和竞争对手的合作方式以及学习并采用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尽可能地精简核心员工,减少中高层的管理层级,同时增加非固定员工比例、适当向中高层职工“放权”,以此增加职工的工作灵活度和积极性,推动组织自身向学习组织发展,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展的需求。

2.个人角度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不仅组织要依据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模式的变化调整和改革自己的发展模式,个人更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以更好地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1)建立新型心理契约关系,适应易变环境

正如上文所分析的,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组织在工作稳定性上无法提供保障。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个人首先就要适应易变市场环境需求,与组织构建新型的心理契约关系,通过对自己职业发展阶段变更的规划,更好地应对岗位变动和职业变动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但是与此同时,这并不代表职工不需要培养自己的工作认真度,组织内部的绩效激励机制对职工而言就是很好的约束和激励,因此,职工虽然对组织的忠诚度有所降低,但是对于工作的认真程度和负责程度则应该更为重视。

(2)全面提升个人素质,增强自身职业弹性和可迁移技能的学习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和智力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和竞争要素。个人想要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首先就要全面提升自身的个人素质,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具体说来,员工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或者是通过自学,学习和掌握跨领域、可迁移的职业技能,让自己在不同岗位和职业上都能够具备竞争优势,从而提升自己的可雇佣性,增加自己的工作弹性。

(3)实现工作与自我提升的平衡

正如上文所述的,当前,员工更为看重在职业生涯当中的自我价值实现和自我满足,这也就是说,职工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自我提升、自我完善上。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工作和自我提升都是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心,而员工在工作上的努力和成就本身就是对个人综合素养的一种提升。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市场竞争,我们不仅要不断充实自身的综合素养,更要注重保持学习与工作的平衡,避免顾此失彼。否则,我们既不能很好完成工作,留任当前的岗位,也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操作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不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应该与时俱进地做出调整,以更好地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自我提升。

参考文献;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范文3

1.记帐方法。在复式簿记中,对每一笔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帐户中作相互联系的登记,这种复合式记帐方法是会计能够试算平衡的基础。在知识经济社会,计算机技术已使得复式簿记中依靠借贷方金额平衡以保证会计记录正确的方法失去了意义。在知识经济时代,对每一笔经济业务,可以同时在涉及的相关帐户(不同于复式簿记中的会计科目)中登记,以后还可补充登记;登记的方向也不再局限于借贷两个方向,输人的可以是货币信息,也可以是非货币信息,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决策者的需要。这时候的记帐方法实际应是一种多式记帐法。

2.入记帐凭证。与复式记帐法相关联的记帐凭证,是帐表数据的来源。在知识经济时代,提供信息最好的方法是提供最原始的信息,即提供事项信息。现代信息技术又使得对原始信息的加工处理变得十分便捷。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原始凭证是数据的唯一源泉,记帐凭证仅仅是对信息进行整理的一个阶段,而且并不是必经阶段。

3.帐户。复式簿记的一大特点是所构建帐户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并与会计要素的分类相一致。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用户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传统的帐户设置已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的需要,要求以事项作为会计分类的最小单元,在日常核算中,仅把各项交易活动的事项进行存储,进行传递。事项具有多种属性,可以根据信息需求存储多种信息。

4.帐簿。帐簿记录之间的平衡性是复式簿记的本质特征。但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一来源于同一数据的信息经计算机内部处理后,是不会出错的,传统的帐簿概念在计算机技术下已经淡化。在知识经济时代,帐簿仅仅是对原始数据的一种加工方式而已,它不再局限于定期输出日记帐、明细帐和总帐。企业可以根据原始数据,随时制出各种分析表格,用户也可以根据原始数据,制出自己所需要的表格。帐簿的内容也会随帐户的改变而改变,可以反映各种事项信息,也可以反映事项的各种汇总信息。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范文4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 高校教师 新要求 对策

迈入知识经济时代,全世界已展现了新的开始。作为高校教师,不但要面对新变化,更应做好充分准备,做知识经济时代的合格教师。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

知识经济,也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从本质内涵来看,知识经济是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按照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是主要依靠智力资源的开发与投入和通过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应用来获取经济效益的时代。

1、知识是知识经济社会获利的重要资本

知识与依靠物资和资本等这样一些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相区别,知识经济的增长会越来越依赖于其中知识含量的增长,而知识经济时代创造财富的动力是“知识驱动”。这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根本的特征,也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是知识经济时展的动力

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知识经济时期价值的创造过程就是创新过程。因此,知识经济与创新能力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3、世界经济全球化

知识的利用,高新技术的发展,不但缩小了空间、时间的距离,还为世界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条件。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中,知识具有全球化的特点,利用全球的知识创造财富是未来各国经济发展的方向。

在以知识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具备知识、创新精神与全球观念的人才是各国发展的主动力,这必然会对各国的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及高校教师的新要求

1、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是应用思维创造财富的时代,思维的进步需要知识的积累与更新,需要思维的开放与进取。知识经济时代的成功者需要更多的知识和更开放的思维。

(1)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知识爆炸”的出现,知识陈旧率的加快,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必须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才不会被经济时代淘汰。

(2)具备创新精神。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其价值创造过程就是创新过程。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必须具有强烈地创新意识才能跟上知识经济的步伐,并不断创造价值。

(3)具有全球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无限性和信息化的发展,使整个世界逐步变成“地球村”,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把南北两个世界、东西两种文明毫无障碍地联系起来。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必须具有全球观念,才能充分整合与利用世界的资源,并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2、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教师的新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作为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重任。因此,要适应时代需求而作出适时地调整。

(1)立足世界,终身学习。高校教师要适应时展的需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通过各种形式进修,汲取知识营养,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自己;面对全球化趋势,高校教师的知识也应体现出全球化。

(2)具备创新理念。教育是创新的主要源泉,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这一观点在世界发达国家早被认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卡斯特斯形象地比喻:如果说知识信息是新的世界经济的“电流”,那么大学就是产生电流的“发动机”,而高校教师要承担起这一特殊“发动机”的责任。培养创新型人才,应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要从传统的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在教学中要有创新的理念、思维,打破传统教育的观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的人才要从书生型、顺从型向个性

型、创新型转变。

三、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的对策

如何将大学生培养成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人才,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培养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需要一套完整地、严密的教学程序。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纳入一种平等的、理解的“双向型”师生关系中。应将教师和学生都看成本质上同等的人,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没有高低强弱和尊劣之分。在这种关系中,学生既可以作为独立的人,又可以作为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还能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和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与价值体验,感受人格的自主与尊严。

2、打破学生的传统思维习惯,培养创新思维意识

打破学生的传统思维习惯是创新的基础,在每门课程的开始前都要注意运用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训练活动和案例学习等,打破学生的传统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突破性的思维意识,使其对所学课程有更广阔空间的认识。

3、让学生走进社会发现不足

在具有了创新思维意识之后,学生便能具备发现现实问题的能力,此时教师给出相关课题,让学生进入与课程相关的社会组织,或从网络、报刊等各种途径搜集关于社会实际的相关资料,让他们思考并找出现实中的问题。这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能力,甚至能培养其全球意识能力。

4、传授知识

在与社会直接或间接接触后,学生就会有一些收益,但产生更多的是疑惑和迷茫。一个人在产生疑惑、迷茫之后是最渴求知识的阶段,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机会,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传授最新的相关知识。

5、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钥匙后,便会产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冲动,这是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好时机。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尽可能的创造学生参与社会实际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能力。学生不但可以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还可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及创新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6、注重交流

个人的课题研究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们进行经验交流。交流的过程是资源共享的过程,是思维、能力、经验等碰撞的过程,学生从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开拓思维,以达到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及解决、创新能力的效果。

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要认清形势,不但自身要不断立足全球学习,培养创新精神,还要采取适当的方法与过程传授宽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做知识经济时代合格的教师。

【参考文献】

[1] 黄玉枝:知识经济环境中创新人才的培养[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5,12(4).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范文5

知识经济时代的另一个典型化特征是网络化。传统图书馆管理工作主要收藏和整理文献为主,其中也包括部分视听型、机读型、缩微型等纸质书籍资料,图书馆服务工作主要也是围绕上述文献资料的利用和组织展开的。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电子信息资源将逐渐取代传统文献资料成为未来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主体,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也将由传统印刷本藏提供向电子信息资源的方向过渡,这种服务和信息传播的模式,具有节省时间、资源和资金的优势,能够实现知识和信息分享的大容量和高速度,有效提升了图书馆工作效率。知识经济作为新时代的全新经济领域,其发展取决于知识的创新和占有,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的作用更加凸显。知识经济的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是具备多学科知识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人才。要求图书馆员不断适应时展要求,将自身转变为创新型、开拓性、复合型人才,不仅掌握熟练的信息操作技能,同时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图书馆员知识结构过于单一,专业技能水平较低,不利于图书馆与时俱进。基于这样的人才现状,图书馆应及时调整、优化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建设新一代的图书馆信息服务队伍,以提高图书馆管理和服务质量。

二、基于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管理策略分析

1、创新图书馆管理理念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显著的特点,知识作为发展经济的关键资本,在生产要素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他元素的发展都是依赖于知识的增长,知识不断的被开发、传播和应用及创新将成为时展的根本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这一概念的内涵、外延都在发生着变化,并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逐渐被赋予新的内容。创新根据人们知识体系和知识需要的变化已经形成多种类型,如促进实物发明或创新的对策、对于原有制度和体系的创新、某种理论的构想创新、观察事物的角度创新等等。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不可避免的从根本上动摇了各类组织的管理思想、制度及方式,现代图书馆也正面临这一管理上的挑战,在一定以上上说,创新也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本质所在。

2、管理主体的创新

图书馆管理的创新总是不断以新观念、新措施、新方法优化管理系统的整体功能,使管理体系的运营呈现最佳状态。就我国图书馆管理现状而言,管理创新的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图书馆的领导者和相关负责人应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对工作人员能力的开发以及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发上面,使工作人员得到正确、积极的工作信号。图书馆领导者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作用具有不可交换性,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主体。其创新意识直接决定管理创新的成效,因此图书馆领导者应具备创新意识这一基本素质,自觉产生改变客观事物的意念,对图书馆管理不断变化的对象和内容具备高度适应性,善于发现管理工作变化的动向,把握机遇,以促进图书馆管理体系的变革和更新。

3、管理体制的创新

先进、科学的管理制度是联络内部、接轨外部,形成整体、合理、系统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图书馆管理建立高效的组织结构、各工作环节的协同合作,逐步实现多功能一体化的管理,指导图书馆进行机构重组。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图书馆内部的组织机构应逐渐由传统的以采编和流通为主转变为以业务建设和读者服务为主,改变现有部门结构设置中存在的设置重叠和管理分散的现状。同时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网路,形成文献信息采集、开发、传播的新格局,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总结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范文6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根据基材经济方面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推动知识型经济的发展,不是依靠体力物质消费,而是依靠知识的创造,开发和应用。知识产权是商品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并且知识传播的出现和更新迅速加快使得知识产权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知识产权的发展趋势让知识经济时代被赋予新的特点。

(一)知识产权与经济、科学和技术之间的联系日渐深入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日渐重要。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正是对知识经济法律保护的保障。知识产权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财富源泉,已然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性资源。知识产权的保护将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减少经济贸易的扭曲,促进其自由化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势必进行最大限度的知识产品交易。知识产品具有无形性,其保护相较于实体物质更加复杂。相应地,这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产权与经济的关系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而变得日益密切。科技发展为知识产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展示了新的课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创新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以电子信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已经来临。由于知识产权的传统对象不能是高科技和智力成果,给传统知识产权保护提出挑战,知识产权将进一步在新技术革命中迅速发展。

(二)知识产权保护内容扩增

首先,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扩大。随着知识和信息的广泛传播,加快了其生产量与扩散速度的量变程度,高新技术已超越了原有知识产权保护盖的范围,越来越多的技术不断呈现在我们眼前。而知识产权的新增类别相继出现,也使得现有的知识产权增添了更多的挑战项目。知识的类别涉及各方各面,且相对复杂,其中也包括涉及到社会伦理的问题。如何使用法律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扩大其保护范围。其次,由于快速更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快速扩张总量和知识显著更快的传播,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需要重新考虑。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更新速度不能再用原先的思想加以考虑,对于专利与版权的保护期限,必须进行检查控制。最后,知识经济时代下技术的快速更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知识产权在知识经济时代并不仅仅限于个人,而会影响到集体乃至国家的利益。基于此,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得到加强。总而言之,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产权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其所被赋予的新时代的特征也正是新时代所带给法律保护研究者的新问题。笔者以为,当前需要国家政府更深层次地思考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一套完善的知产保护体系。

二、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

在某种程度上知识产权的存在孕育和催生了新一代知识型经济,预告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又侧面带动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更新,与时代接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好坏往往决定着国家在知识经济时代是否能取得更多的经济优势,因此现如今迫切需要去制定新的知识产权制度为其知识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

(一)提高知识产权制度的水平,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

知识经济是由法律规定的经济体,它是无形的竞争对象。由于对无形资源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它需要保护可靠,完备的法律体系。知识产权制度作为无形资产为对象的保护法律体系的保障,健全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将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确保知识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调节循环知识经济,规范知识经济的流通秩序,对知识经济的发展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知识经济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根本目的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生产要素的整理,并且有利于知识创新和技术产品的有序开发,这是经济社会发展下所产生的必然结果。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基本上印证了知识产权制度的知识型经济发展是分开的,可以对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就是保护知识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其制度的基本目标。在信息网络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与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是分不开的。只有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才能突出对于知识经济的护航作用。知识经济是社会的经济基础,作为上层建筑的根基材料,其根本目标是加快知识经济的发展。

三、知识产权保护对知识经济发展的作用

现代的知识经济有两个重点,一是技术创新,二是经济发展,前者为基础,后者是目标。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这二者互相增益配合,而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二者联系的纽带。

(一)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可以加快技术更新和经济发展的步伐

在企业的发展方面,对知识产权加以保护,能使新型企业的权益不被剥夺,并且提高企业研究新产品的热情;通过不断促进人们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能使大众在未来时间内尽快享受科技带来的成果。完备的法治促进科学技术的传播,使发明家避免了重复研究前人已发掘的科技,造成劳动浪费。并且使公司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加快国家、社会、企业发展,使下一次技术革命更快到来。

(二)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

对促进知识经济环境下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商品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代技术的革新,带动了发明的商业化,使科技成果商业化的过程更加简易。近年来各国利用了许多经济和法律手段,对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出了详尽的考虑并加以完善,激励了各基层的知识分子与技术人员对于发明创造的热情。同时,企业的发展,其理念的更新,使其对于新产品和新项目的掌控就更为游刃有余,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技术人员知晓了自己研发的新产品新科技可以得到有效保护并且能带来丰厚的利益,便不断投入创新工作来让商品经济更加现代科技化,使得整个社会得到良性循环,最终焕然一新。

(三)保护知识产权,对经验知识的积累与科学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有利的合作竞争与信息环境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需要发明者在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后公开自己的技术成果。这种措施对大众的知识创造过程提供了来源广泛的智力成果信息。人们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能充分了解现有的技术水平,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现状,避免浪费过多劳动成本,并且从中取得灵感,发现科技新领域。

四、适应知识经济发展,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知识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并且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而这些因素必将导致社会改革朝向众多方向发展。目前,中国还在发展阶段,仍处于工业化发展进程,而要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还有一段距离要走。此时正是建立坚实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知识经济时代初期知识保护普及的重要阶段。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我国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虑:

(一)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加大保护力度

笔者认为,由于知识不断变革,其发展速率越发迅捷,虽然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知识的不断创新来防止不法分子侵害其知识产权,但与此同时,高新技术的出现也为有效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提供了可能性。面对今后可能出现的形形的侵权行为,我国政府不但应当扩大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更应当加大保护的力度。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难免使得知识产权所需要保护的技术领域大大增加。因此,社会、国家、政府必须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出新的课题要求,才有可能使新的智力成果得到有效的保护。完善制度可以通过详细立法、严格执法等方式加以实现。

(二)适当缩短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

在知识经济时代,从智力成果到付诸生产、销售的周期将大大缩短,尤其是对高新技术产品而言,其速度相较于普通产品更快。知识产权的保护意在保护权力者在一定时期内的权利不受侵犯。缩短保护期限将有助于推动知识产品的创新发展,从而推进高新技术的更新发展。倘若期限过长,将滞后于技术创新,从而失去了知识产权的本来意义。另外,缩短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与知识产品创造本身并不矛盾。缩短保护期限,保持两者一致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才能使知识产权的保护落到实处。当然,政府部门也应当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司法、执法体系,以促进其实施。

(三)提高权利者及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应当强化。倘若权利者自身的保护意识不强,则难以保证知识产权能够有效的保护,从而也难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作为智力成果的所有权,是绝对权利。与其对应的公众的义务则是不侵犯。在提高权利者的自我意识的同时,也应强化公众对知识产权的消极义务的认识。从权利者和义务人双方面入手,提高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将极大程度的影响着知识产权制度建立的有效性。任何制度都是通过实践实现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