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文明专题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文明专题培训范文1
广泛开展环保宣教活动
(一)组织环保知识专业培训。把广大青少年组织动员起来,邀请环保技术专家对其进行分批次集中培训,力争培训覆盖全体青少年,使青少年全面掌握环保的具体知识,一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理论素养,一方面练就自己宣传环保知识的本领,从而由青年志愿者辐射到沿湖、沿河群众,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
(二)适时开展环保知识宣传活动。利用“三·九”保护母亲河日、“四·二二”世界地球日、“六·五”世界环境保护日、“八·二六”抚仙湖保护活动日等有利契机,组织广大青少年深入开展环保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五进”宣传教育活动;团县委办公室率先在全县范围内提倡“使用环保杯,拒绝一次性杯子”,制作并向基层团组织发放800个、总价值7360元的环保瓷杯;利用玉江收费站、澄川二级路星云收费站、江通收费站三个青年文明号集体的行业优势,制作悬挂环保警示牌,号召全县广大群众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共同参与到保护母亲湖的行动中;以《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云南省星云湖保护条例》为主要宣传内容,发放环保知识宣传单,巡展环保知识展板,通过广播、板报、张贴环保宣传标语、制作环保警示牌等宣传形式,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和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在全社会努力营造“保护环境,人人参与”的和谐氛围。
(三)举办环保专题研讨团队会。各学校团组织、少先队组织利用主题班会、团队会的时机,向广大青少年学生专题讲授环保知识,举办环保主题演讲、征文、辩论赛、座谈会等,丰富青少年环保知识,使其进一步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深入推进生态实践活动
(一)规范“一助一”、“一帮五”活动。不断拓展“一助一”和“一帮五”结对活动内容,注重活动深入性、持久性、实效性,一方面严格规范活动结对机制,每名中小学生督促好自己的父母、家人,每名青年志愿者结对五户家庭,积极向其宣传环保知识,有效帮助其革除不文明生产生活习惯,使家家成为环保模范;一方面充实完善《一助一周记》、《一帮五活动周志》的内容要求,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同护母亲湖”的辐射带动作用,组织动员群众从每个家庭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全面提高全民共建生态县的参与度。
(二)做好定期不定期生态监护工作。团县委为全县沿湖、沿河的26所中小学配备了1286套、总价值19290元的环保清洁工具,实现江川县域内所有沿湖、沿河小学按照每周一个学生团员支部或一个少先队中队开展生态监护活动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沿湖、沿河学校地域优势和组织优势,组织动员各基层团组织以学生为主力、农村青年志愿者为补充,壮大生态监护队伍,把具体的生态监护范围、区域规划到固定的生态监护队伍,定期、不定期开展整治农村脏乱差、清理河道等生态监护活动,并形成“一周一支部”、“一周一中队”轮流开展活动的监护机制,扎实做好生态监护区域内的生态监护工作。
(三)结合实际开展“节能减排”活动。根据企业团组织的行业特点与优势,组织广大企业青工围绕生态县建设和企业创新创效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青年岗位能手、节能降耗减排明星竞赛评比表彰活动,充分发挥企业青工在企业技术革新、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
扎实建设生态监护项目
生态文明专题培训范文2
近年来,各地区环保、宣传、教育部门以原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时期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在推动本系统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增强各级领导和公众的环境意识、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环境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为推进生态文明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全面完成“*”环境保护目标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环境宣传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一)充分认识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进入了国家经济与社会生活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是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家环境保护意志的重要手段。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在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是推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的必然要求。通过宣传教育,提升全民环境道德水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养成文明的生产、消费及生活方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是完成“*”污染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
(二)新形势下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精神,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服务大众的方针,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历史性转变和探索环保新道路,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环保政策方针,开展以弘扬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环境宣传教育,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支持环境保护。
二、大力加强环境新闻宣传工作
(三)环境新闻宣传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宣传部门组织环境新闻报道要切实树立起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充分发挥环境宣传的主渠道作用。要组织采编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积极配合环境保护部门编发、播报环保稿件;实事求是地引导公众用发展的、辩证的、建设性的眼光客观看待环境问题;主动开设专题专栏,组织策划优秀选题,对环境问题进行深入报道;精心组织对外宣传报道,及时宣传我国政府对加强环境保护做出的决策部署、采取的正确措施、工作的进展和成效。
(四)环境新闻宣传内容要围绕国家环保中心工作,服务大局。要针对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主要污染物减排、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环境经济政策等内容,加大新闻报道力度。积极报道建设生态文明、探索环保新道路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报道推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典型,坚持环保理念、克服经济困难、加强污染治理的典型经验;批评曝光环境违法行为和“两高一资”项目盲目发展等有违科学发展的问题。
三、积极推进面向公众的环境宣传教育
(五)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切实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监督权。积极探索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有效机制,引导公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环境保护。
(六)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活动。环保、宣传、教育、广电、新闻出版和文化等部门要积极配合,以“六·五”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纪念日为契机,设立统一的宣传主题,开展创意新、影响大、形式多样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继续推动绿色创建活动,并结合全国和各地环保工作实际,策划一批主题鲜明、可长期开展的活动,创建公众参与宣传教育活动品牌;积极探索农村环境保护宣传的有效方式,组织开展群众听得懂、易接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
(七)实施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行动计划。环保部门要在总结以往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订开展全民环境宣传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各地环保、宣传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合作,筛选一批有条件、有代表性的城市、农村、学校、企业开展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试点,扩大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覆盖范围。
(八)加强青少年环境教育,进一步加大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阶段的环境教育力度。教育部门要积极推进环境科学专业教育,增加高等院校公共选修课中环境教育课程比重,普及中小学环境教育。环保、宣传、教育部门要积极配合,为各类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支持与帮助。支持开展与环保相关的研究性学习、专题讲座、绘画、征文比赛和科技创新大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极培养和发展青少年环保宣传志愿者队伍。
(九)深入开展面向社会的环境教育培训。环保和教育部门要将环境教育培训列入议事日程,制定年度计划,依托有条件的大专院校承担面向社会的培训任务,分级分类、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教育培训,尤其要加大对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干部的环境教育培训力度,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十)面向社会推出一批优秀环保宣传品。环保、宣传、教育、新闻出版、文化部门要积极引导、推动环保宣传品的健康发展,鼓励推出一批反映环保成就,倡导生态文明,高质量、有影响的优秀剧目、优秀图书、优秀影视片、优秀音乐作品以及环保公益广告,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为各类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提供相应的读本、手册等。
四、重视环境宣传教育理论研究工作
(十一)进一步加强对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丰富环境宣传教育内涵。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内涵和实践研究,主动联系和协调有关院校、研究机构以及文化单位,设立生态文明研究课题,形成研究成果,为生态文明的传播提供理论支持。
(十二)开展环境教育立法研究。环保、教育部门要共同推动环境教育的制度化和法制化进程,积极推进环境教育立法的理论研究和创新,并借鉴国外有益做法和经验,推动环境教育立法工作。
五、加强环境宣传教育能力建设和组织保障
(十三)重视环境宣传教育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正、业务能力强、工作有激情的环境宣传教育队伍。加强各级环境宣教部门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切实提高组织协调、宣传教育和策划活动的能力。加大对环境宣传教育人员的培训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提升宣教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十四)完善环境宣传教育经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各地要加大环境宣传教育经费投入,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用于环境宣传教育。尤其要加强对西部地区环境宣传教育的扶持力度,积极创造必要工作条件,保障环境宣传教育拥有相应的设备、设施,包括网络运转能力、音像制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通讯传递能力、培训的电化教育能力。
生态文明专题培训范文3
一、舆论引导,用形势政策教育鼓舞人。
我部充分发挥县电台、电视台、政务网站和《*日报*专刊》等新闻媒体主要宣传阵地的作用,县电台电视台在黄金时段开辟了《讲文明树新风》栏目,电视台《家园》、《身边》等自办节目也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强政策宣传和典型宣传力度。3月份到4月份,对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农业示范村*村进行了专题采访和报道。相继在《*日报·*专刊》和《*日报》推出《示范村的“美容师”》和《七旬老党员乐当保洁员》两篇报道,对该村七旬老党员义务为村民当清洁工的事迹进行了宣传。同时,在《*日报·*专刊》刊出《黄新庄新农村新景象》,对黄新庄村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进行了专题报道。4月16日,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同志带领下,邀请《*日报》版面编辑,同时组织县两台共同对新农村建设典型*镇*新村开展了调研活动,县两台推出了相关报道。在《*日报·*专刊》做了《走进新民居体验新生活——*镇*村见闻》的专题宣传。我们还把百姓关心的家电下乡、秸秆禁烧、民生工程推进、新农合、疫病防治等宣传作为宣传重点,加强舆论引导,使新农村各项政策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宣传效果,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时也鼓舞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二、宣传典型,用先进典型事迹感召人。
我部在宣传报道新农村工作中,我们注重挖掘群众身边的典型,大力倡导和弘扬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推介了一批有影响、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目前已经成功推介的典型有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典型——*镇*;新农村建设典型——*镇*村,荣获“感动*”十佳称号的,带领群众致富的新农村带头人——*镇*村书记*,所宣传的典型都分别在《*日报》、《*日报》、市县电台、电视刊播。在宣传的同时,号召致富能手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对周围群众定期举行各实用技术培训,以致富能手为核心组织成立各种行业协会,开凿流通渠道,掌握市场信息,增加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使农业产业不断壮大并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三、美化家园,用文明创建活动塑造人。
为进一步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准,提高农民文明素质的提高,今年我县下发了关于开展“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和“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认真开展“十星级”农户评比活动,让文明创建活动变为农民的自觉活动。评选“十星级农户”工作,既有物质文明方面的具体指标,又有精神文明方面予以适度倾斜,实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不做表面文章,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热情。每年各乡镇都要评选“十星级农户”,并在有关大会上予以隆重表彰,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典型事迹,村风民风明显好转,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四、寓教于乐,用基层文化活动熏陶人。
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既能改变农民的精神面貌,陶冶农民的高尚情操,又能使封建、落后、低俗的文化活动失去市场。据调查摸底,全县11个乡镇均有民间艺术队伍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集镇闹市,每年演出达1500场次,观众达百万人次,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特别是临涣镇的民间艺术团体更是在宣传新农村、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发挥较好的作用。我们联合文化部门把民间艺术队伍作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力量加以管理和扶持,规范农村文化经营活动。一是对管理规范、节目健康、群众欢迎的队伍颁发文化经营许可证和“演出证”,对优秀队伍给予扶持和奖励,对管理混乱、节目庸俗低下的队伍坚持予以整改取缔。二是定期派人下乡进行专业指导,参与节目创作和审查,推动了民间艺术水平的提高。在充分发挥民间艺术团体作用的同时,我们还十分着重农民技术和文化知识的提高,利用原村部旧址,开办农村书屋,为群众提供体育文化活动阵地,使农村赌博的少了,看书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学技术的多了,培植文化能人,农村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群众安居乐业,新农村建设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氛围。
生态文明专题培训范文4
一、突出人本,彰@特色,营造共营共育生态空间
坚持“精心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实现学校、师生共同发展”的治校理念,建构以儒学文化为核心的育人环境,建设书香校园,以德育人,以文育人。
坚持以人为本,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突出儒家文化,努力营造“让墙壁说话,让设施启智”的人文环境,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在建设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分区域定内容、分阶段组织实施原则,建设德育墙、校训墙、文化浮雕、名人塑像、地方特色文化区、校史文化区、书法雕刻、先哲箴言警句、师生感恩励志格言、师生优秀书画作品展示等,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校园成为一个文化艺术的海洋,一个师生学习生活工作活动的“四宜小区”。全面构思、精心设计、倾力打造的校园文化环境,也促进形成了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营共育、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校园呈现安全文明、民主和谐、开放兼容、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教师安教乐教,学生勤学善学,良好的生态校园成为师生工作学习的乐园。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推动德育工作科学发展
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开展规范精细、科学有序的管理,形成 “队伍建设规范化、德育实践常态化、班级管理精细化、校园文化儒学化、学生发展多元化”的“五化德育”特色,推进德育工作的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
1. 建章立制,规范学生行为
在校风建设中,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为手段,开展三个“践行”活动,即:践行《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践行校训;践行校风。制定《学生常规要求》、《学生行为十不准》、《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等学生管理规章制度 ,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茁壮成长。
2. 积极开展创建文明班级活动,加强目标引导
注重创建文明年级、文明班级,制定实施《文明班评比实施细则》、《文明年级评比实施细则》,对班级的目标管理和各方面活动进行量化评估,加强常规检查,强化德育工作的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开辟《学生仪容仪表规范》、《十佳文明标兵风采》、《不良行为曝光栏》等宣传栏,促进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规范。
3. 丰富德育内容,强化实践育人
将反映中学生学习、生活及社会现实问题的优秀作品纳入德育内容,通过文学报刊、广播、辩论赛等多种途径进行广泛宣传讨论;充分利用网络功能,剪辑有关德育内容的录像、校园实况录像、网上资料等,以丰富德育内容,提高针对性。
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专题讲座、艺体节、读书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多层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准。如组织学生到福利院为老人整理家居、打扫卫生,组织文艺节目进社区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乡土文化调查,组织开展“校园寄语”、“我为学校发展献计策”等活动,学生在参与中更加充分地了解学校和社会,在实践中更深地体验友善、奉献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4. 增强教师德育意识,落实全员育人理念
开展每月常规的年级工作例会,及时总结每月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工作情况,指导处理班级事务方面的一些工作方法和管理艺术。通过“班科协调会”共同研究学生的德育工作以及班级的管理,分析并解决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师的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建议和要求;要求教师积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增强了全员德育意识。
三、明理导行,内化内生,促进学生品格共生发展
落实“参与中茁壮成长,感悟中塑造人格”的德育理念,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促进学生自主管理,健康成长。
1. 编印校本德育课程,实现学校德育的体系化、特色化
依托优秀的教师资源和丰富的德育资源,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明德》,通过主题班会课等形式,全面开展德育校本课程,促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上下一盘棋,更上一层楼。
2. 开展德育专题系列活动,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结合有关节日纪念日和时事形势,科学安排组织月份德育活动内容,坚持每学年举办一届艺体节,每学期组织一次书画比赛、一次歌手赛、一次篮球、乒乓球比赛等艺体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和特长的锻炼。定期聘请心理学教育专家给全体师生做专题讲座,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3. 形成学生参与机制, 引导学生积极的品德体验
通过卫生值周班、班会课、劳动课、青年志愿者行动等,组织学生在校园开展清洁卫生、植绿护绿、义务劳动、互帮互学、志愿活动等,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己教育自己,内化内生,形成自觉的学习、工作、劳动卫生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生态文明专题培训范文5
搞好农村环境,提高环境质量,除了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还要以科学的态度帮助广大农村群众了解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途径,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因此,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已成为必要。其目的是帮助农村群众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培养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能力。
开展农村环境教育,一是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二是要建立生态环境教育的网络体系,三是要有比较丰富的有效的教育资源。目前,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农村生态环境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不断深入,环境教育的网络体系也日趋完善,各类教育资源也不断丰富。但是各地教育资源的拥有和配置也不均衡,资源的挖掘还不够充分,如何对环境教育资源进行整合,采用什么方式来整合,以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得到合理的使用,发挥最大的作用,是当前开展农村环境教育中值得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我们围绕如何构建农村生态环境教育资源整合方式的平台这一课题作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农村生态环境教育资源整合平台的构建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开展农村环境生态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构建平台,在平台上对已有的教育资源通过何种方式进行整合,能使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
近年来,通过探索和研究,我们认识到通过构建社区教育平台来整合农村生态环境教育资源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研究的理论意义
1.生态环境教育。环境教育就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环境教育的特点包含:教育对象的整体性、教育的终身性、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及全体人员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特点。
环境教育,从时间上看,是终身教育,具有终身性的特点。环境教育的终身性决定它应该是从摇篮到坟墓的教育,应该渗透到人生的各个阶段:婴幼儿、青少年、壮年、老年。环境教育,从内容上看,具有多样性特点,它是由环境问题的广泛性和综合性特点决定的。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环境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全体人员树立环保理念,积极主动参加到生态环境保护中,让保护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2.社区教育即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的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也具有教育对象的整体性、教育的终身性、教育内容的多样性特点。
3.比照生态环境教育和社区教育,一是两者都有教育对象的整体性和终身性教育特点,二是生态环境教育可以作为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也包括生态素质的提高。
因此,构建社区教育平台,借助于社区教育平台来整合农村生态环境教育资源,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研究的探索和实践
目前,就我县而言,已经建立了以高淳县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以八个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支撑,以村社区学习点为阵地的覆盖全县农村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平台,借助于这个平台,近年来,我们在开展农村生态教育资源整合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整合农村生态环境教育师资资源
以社区培训学院为平台,整合农村生态环境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师资库。我们把建立起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够满足生态环境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作为开展生态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和最紧迫任务来抓。一是重视学院教师的培养。支持教师参加进修,鼓励深造,达到更新知识结构、夯实理论基础的目的;二是在社区培训学院指导下,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积极和当地中小学加强沟通和联系,按要求筛选和聘请当地中小学2-3名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作为生态环境教育师资进入师资库。三、发挥社区培训学院和县环保局、农林局、科技局等职能部门的合作关系,聘请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四是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环境保护知识培训后,把他们纳入培训师资志愿者队伍,作为师资队伍的补充。2010年4月,高淳县社区培训学院和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局、环保局联合对全县大学生村官进行环保知识培训后,经过考核筛选后,聘请了95名村官担任环保教育师资,这一批村官,分布在全县各村。师资资源的整合,可以满足全县开展各类生态环境教育对教师的需求,各村镇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活动时,能有针对性地在师资库中选用老师,同时,师资库中的老师相对集中和分散相结合,也方便了教育活动的开展,特别是来自农村学校的老师和大学生村官做生态环境教育老师,他们生活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和农民近距离接触,可以随时用开放的形式对农民进行环境教育,帮助农民解决在环境保护中遇到的问题。
2.整合农村生态环境教育活动资源
我县生态环境教育活动主要是依托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来开展。如前所述,我县建立了县社区培训学院、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村社区教学点三级体系,依托这个体系,在社区培训学院、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村社区学习点三个层面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教育活动,整合各类教育活动资源。具体来讲,我们的做法是:社区培训学院一是横向和县有关职能部门紧密合作,开展面向全县的系列教育活动,如结合县委宣传部、教育局开展的“百姓学堂・魅力高淳”活动,在培训学院开展生态家园讲座;结合推进县生态县建设,和县环保局在培训学院共同举办农村环保监督员培训班;结合县委宣传部、组织部对大学生村官理论教育的时间,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环保知识培训,启动生态环境教育大学生师资工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县有关部门开展“让环保走进生活,让生活更环保”主题教育活动等,各部门密切合作,相互配合,环保教育活动资源得到了很好的整合。二是培训学院还积极发挥对乡镇、村社区教育机构的辐射功能,指导配合乡镇、村开展环保教育。如教育活动计划的制定,教育内容的审定;开展活动时由镇、村组织人员,提供场地,培训学院提供师资及比设施设备共同举办活动,优势互补,也使资源得到一定程度整合。
各镇、村社区机构在整合农村生态环境教育活动资源的做法是: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主动和镇有关部门、村委会互动,把镇、村的人力、物力、可使用的政策优势和社区教育机构师资、技术优势结合起来开展活动。同时,各地社区教育机构充分发挥与当地学校的内在关系,注重把生态环境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学校环境专题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结合起来,以点带面,吸引家长邻里关注环保。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环境文明素养和参与的积极性,学生是受教育者。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生参与环保教育活动也是宣传者,教育者,还是将来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教育的中坚力量。这样社区教育机构依托学校阵地整合教育活动资源,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带动家庭,以家庭带动社会,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教育活动的的深入发展。
3.对农村生态环境教育活动内容和方式进行整合
近年来,我们在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教育过程中,注意整合教育内容和方式,改变过去教育内容单一,脱离实际,形式呆板的一贯做法,使教育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
从内容整合来看,以社区培训学院牵头,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和镇有关部门、村委共同研讨确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使教育内容比较全面、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突出环境保护教育的主题。整合后的内容包括:一是适应新的形势,将提高农民环境意识作为教育工作重点。让农民了解农村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帮助农民减少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染。帮助农村农民了解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危害,唤起农民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农民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大力提倡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理念。着重宣传有关节水、节电、节肥、节药的生态农业实用的环保科普知识,围绕打造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向农民宣传绿色食品知识,大力宣传生态农业,努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发展绿色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动员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环境保护,从自身做起,自觉地维护、建设良好的农村环境,形成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氛围。三是努力提高农民的环保法制意识。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作为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四是结合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类污染事件,加强对农民的警示教育,加大对环境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摄制、制作一些以破坏环境为题材的警示教育片到农村巡回放映,将查处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公之于众,以案说法,教育农村广大群众,唤起农民环境忧患意识,使农民群众进一步加深对遵守环境法律法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法制意识和文明意识,提高农民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加珍惜环境、珍爱家园。
从形式上来看,改变过去单一的讲座报告会形式,坚持从农村、农民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采取灵活多样、通俗易懂、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图书、报刊、幻灯、网络等各种载体,采用专访、系列报道、专题片、培训以及文艺表演等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充分利用各种“生态活动日”,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环境宣传活动。由政府或村委会组织开展环境实践体验活动,组织农民参与“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中国爱鸟周”、“中国植树节”、“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保护母亲湖行动”等系列科普、纪念与实践活动,让农民亲自参与、亲身体验。在农闲时期组织农民对照参观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地区,既借鉴先进的生态模式,又吸取惨痛的经验教训,让农民有切身的体会,在生产生活中自发地保护环境,自觉形成环保意识,从而为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营造一个人人珍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
4.整合生态环境教育阵地
生态文明专题培训范文6
2011年农机作业虽然受到了几次强降雨、强降雪自然灾害性天气的影响,但由于农机备耕准备工作做的比较充分,机耕作业的进度和质量基本上得到了保证,较好的完成了全年的机耕作业任务。丹东市总耕地面积310万亩,分布在东港、凤城、宽甸及振安区等地,凤城、宽甸隶属山区,机械化程度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全年共完成机耕整地面积13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1.9%;完成机械播种7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4.5%;机收3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2.3%;耕、种、收综合水平达到26.2%比去年增长了3.5个百分点,较好的完成了农机作业任务。
二、2012年农机作业形势分析
近几年受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丹东市农机保有量如雨后春笋快速增长,目前全市拖拉机保有量达到32639台,农机具35775台套,其中插秧机3357台、各类播种机近16057台(包括半自动化播种机),加之农机补贴的其它机具(如机动犁、园田管理机等)的投入使用,基本上可以保证机具的投入量和机耕作业任务的完成。但是从气象趋势预计丹东地区3~5月份的降水总量偏多及农用柴油价格的上涨等因素,机耕费用和人工成本将有所上调,这将使机耕作业受到一定影响。
为了打好20]2年的农业生产开局第一仗,充分发挥农机在春耕生产中的作用,丹东市农机春耕备耕工作采取如下措施:
1 加强领导,认真部署春耕备耕工作
春节过后,丹东市就今年的农机春耕备耕工作专门召开了农机备耕会议,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对省下达给丹东市的2012年各项农机作业计划指标进行了认真分析,分别落实到东港市、凤城市、宽甸县及振安区的农机部门,结合各地区的不同耕种情况,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组织实施到位,确保农机春耕作业任务的顺利完成。
2 深入开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全市各级农机部门以科技培训为先导,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专题栏目宣传报道,印发宣传材料到乡(镇)、村,适时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农机操作人员对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掌握及应用水平。年前全市共举办农机新技术培训班2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5000余份、培训人数达]000余人,为农机备耕积蓄了新的力量。
3 科学安排,提前做好机具检修工作,为农机春耕生产做准备
各级农机部门利用去冬今春农闲时节,组织专业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养机户家中,开展了农机具检修、调试、保养等工作。截止3月15日,全市按计划提前30天完成了农机具的检修任务,共检修拖拉机8500台、农机具6500台套,为春耕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农机具保障。
4 搞好农机生产的物资储备工作
各级农机管理部门采取多项措施,摸清本地区农机用油和配件供应底线,主动与加油站联系协调,对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送油到户,确保农机春耕生产优先供油。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各级农机经销商、农机服务组织,提早与农机具生产厂家联系,多方筹措备足农机零配件,确保农机维修方便、及时、可靠,保证维修质量。全市各地区农机管理部门积极组织储备大、中、小型拖拉机、柴油机、插秧机、灭茬机、旋耕机、播种机等春耕机具及配件,确保春耕作业所需的机具及配件充足供应,为全市农机春耕工作夯实物资基础。
5 加强监管,确保农机生产安全
结合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广泛开展农机安全检查和宣传教育及农机维修、农机作业质量的监管工作。各级农机监理与农机质监部门积极配合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深入乡(镇)村,进行农机安全、农机维修大检查,宣传相关的农机法律、法规及规章,纠正违章作业,仔细查找事故隐患,同时严格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及认证管理工作,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质量,提高驾驶人员的个人素质及操作水平,确保春耕农机生产安全。家庭、绿色企业、绿色街道社区、绿色医院、绿色学校、绿色矿山等基础上,不断拓展创建内涵,扩大创建覆盖面。三要继续广泛开展生态文明“五进”活动。以绿色创建为载体,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为抓手,推动生态文化进单位、进学校、进街道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四要发挥环保非政府组织作用。各类环保非政府组织,关注环境、关注可持续发展,是推动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政府应加强支持引导,对各类环保非政府组织进行培训,支持和联合环保非政府组织和各界人士共同开展社会公益行动和开展课题、咨询、调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