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的成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进步的成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进步的成果

科技进步的成果范文1

关键词 规范化模板 企业内部课程

一、公司内部课程设计与开发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许多培训管理者在推动公司内训师课程设计与开发工作时,常被各种各样共性问题所困扰,经过归类总结,本人认为可以根据80/20法则,从影响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关键问题入手,通过解决关键问题提高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效率,现就课程设计与开发中常见的共性问题介绍如下:

(一)课程命题过大

公司的内训师们常希望将自己所知道的都编入一门课程中传授给参训者,因此,他们开发出的课程往往大而全,缺乏对受众的针对性和对流程的支持性,最后常因为授课时间限制,无法全面展开其所想讲授的内容,最终将课题开发成了知识普及型课程,如“浅谈财务管理”、“企业如何进行风险把控”等,没有授课重点,对参训者的工作也没有起到相应的帮助。

(二)课程大纲逻辑混乱

在课程大纲设计环节,内训师们最常出现的问题是大纲逻辑混乱,常需要培训专员就他们想讲述的内容与他们进行二次沟通,确定要点与命题的关系以及要点间的层次关系。

这个问题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内训师课程设计的逻辑思维训练不足,在结构设计时,常在同一层级目录放置有逻辑冲突的内容,导致论述的逻辑矛盾、内容重复或不完整,极大地影响参训者对课程内容的接收;另一方面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认为对知识的介绍一定要“从头说起”,常花费过多篇幅用于阐述课题的背景及相关知识,而使授课内容“头重脚轻”,没有针对重点问题进行重点论述。

(三)PPT等于WORD搬家

许多内训师会将想要讲述的内容直接复制粘贴到PPT页面上,在讲授时照本宣科。

当培训专员与其沟通时,内训师们常抱怨说:设计精美的PPT需要学习很多技巧,这会耗费他们太多的时间,而且如果要制作“演讲型PPT”,很多讲述的内容将不会出现在PPT上,他们害怕会忘记,而影响课题讲授效果。

二、如何解决企业内部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常见共性问题

如何让内训师有效地选定内训命题,开发出符合逻辑的课程大纲,并最终形成适用于教学的PPT课件呢?本人设计出了一套“规范化课程设计与开发模板”可提升课程开发效率和精准度,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一)自我提问定题提纲

旨在通过问题提纲的方式,引导内训师从问题现象探寻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从宏观到微观,进一步区分培训问题与咨询问题,从培训问题入手,将问题与其所涉及的流程对接形成命题,并进行命题合理性检查。

范例:可尝试以下思路进行命题思考:

第一,请问工作相关领域有哪些不满意的现象出现?

例如:销售业绩下滑

第二,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例如:产品、制度、环境、销售技巧

第三,请寻找这些原因中的人为原因,以确定培训目标。

例如:提升销售技巧

第四,请就人为原因分析责任人,以确定培训对象。

例如:销售人员

第五,请就人为原因分析改善的关键点以确定培训主题选项。

例如:针对“如何提升销售技巧”进行分析,可从沟通技巧、谈判技巧等方面予以改进,这些就是培训主题的选项。

第六,就主题选项,选取最关键的选项作为培训主题。

例如:如何提升销售沟通技巧

通过自我提问一步步引导内训师透过现象看本质,明晰培训重点,提高课程开发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大纲建立与检查指引

通过相应的说明,引导内训师逐步建立课程大纲,并对照指引,检查大纲的逻辑结构。

第一,逻辑要求:“三无”。出于逻辑条理性考量,为避免内训师在开发时出现逻辑混乱,影响学员理解、吸收知识的情况出现,笔者建议内训师用以下“三无”作为大纲逻辑条理性的检查内容:一是无矛盾,即一级目录各标题间没有任何矛盾;二是无多余,即一级目录中各标题都不可缺少,都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三是无遗漏,一级目录所包含的各标题已足够,不需要增加任何其他的标题。

第二,目录要求:简单、并列。由于人类记忆能力有限,为更好地帮助学员掌握课程所授知识,建议在课程大纲结构设计时,以“简单”为首要原则,采用一级目录提出总体逻辑,二级目录深入讲解的方式进行,至多不建议超过三级目录;同时,建议程大纲的一级目录设计应呈并列结构,因为并列结构的目编排将有助于学员进行要点记忆,如:“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或“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这显然比“第一步、第二步、方法三”这样的结构更符合记忆原则,也符合人类的审美要求。

第三,结构要求:“直接”。内训师们常常会将与课题相关的背景介绍或关联知识介绍放在一级目录,这样容易导致课程结构不够清晰,讲授重点不够突出,建议内训师可直接从一级目录展开对关键问题的解决,而将其他相关内容放到导言部分。

(三)规范化课程PPT套用模板

PPT套用模板即已设计完成的PPT课件范本,内训师可在完成大纲设计后,直接填充内容套用模板,这样操作,一方面,可降低PPT课件制作难度,让内训师集中精力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另一方面,通过套用固定PPT模板,可实现讲师授课内容规范化,引导讲师按公司的授课要求进行课程设计。

规范化课程PPT套用模板主要是通过以下四个关键元素来引导内训师进行课程设计:

第一,导言。一是开场页:内训师需在此环节按照范本完成以下四方面的编写,即:自本人介绍,点明开课背景,表明诚意,提出期待,并将关键词放入对应的开场页。二是知识铺垫页:这是“导言”页面系列的主题内容,旨在引导内训师将与课题非直接相关的知识介绍放置于此,优化课程结构,避免上文“结构要求”中提到的“直接”被破坏。三是课程总纲页:此页面用于展示内训师的课程大纲,即一级目录,便于学员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框架性的了解。

第二,导航。将一级目录和二级目录条目通过虚实结合显示的方式设计成固定模板,强制要求显示在页面的上方和左侧,以引导课程逻辑。这样设计,一方面可通过课件PPT准确显示正在讲授的环节,引导学员在思维上与课程进程保持同步,有助于学员对课程逻辑架构的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有助于引导内训师严格遵循课程的金字塔结构进行课程设计,也便于他们在课堂讲授时有条不紊地遵照课程设计逻辑从容授课。

第三,页面衔接。PPT课件设计中,模块与模块间的衔接也是影响课程逻辑的关键点,因此针对衔接页面,本人分两类进行设计,即问询类、总结类。

问询类PPT衔接页面会出现在每个环节的结尾,不论大模块还是小模块,主要作为对讲述内容是否已讲述清晰明白的确认,也便于参训者针对刚刚接收的信息提出疑问,迅速解决困惑,便于后续知识的掌握。

总结类PPT衔接页面会出现在一级目录讲授完成后的结尾或全部课程的结尾,主要作为对讲述内容的复述,以便加深参训者对刚刚讲授内容的印象,以及对重点讲授内容进行再一次的强调。

(作者单位为厦门火炬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科技进步的成果范文2

8月2日~6日,“纺织之光”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会在山东泰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4名纺织行业专家从193个符合评审要求的申报项目中,评选和推荐了132项获“纺织之光”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其中,一等奖项目有14项、二等奖项目有43项、三等奖项目有75项。

中纺联名誉会长、纺织之光基金会名誉会长许坤元,中纺联副会长高勇,中纺联副会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陈树津,泰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展宝卫,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蒋士成、姚穆,中纺联科技发展部主任李金宝、副主任徐新荣,康平纳集团董事长陈队范等出席了此次评审会议。

评审过程公平、公正

李金宝在会上对本次评审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他提到,申报本年度纺织科技奖的项目共有198项,按申报和评审要求,对材料进行了汇总和形式审查,对部分材料不全的项目及时通知申报单位进行补充,共有193个项目符合评审要求。其中化纤产业用项目共53项,机械自动化项目47项,纺织项目62项,印染项目31项。根据申报项目的专业分布,今年分为化纤和产业用、机械和自动化、纺织一和纺织二、印染一和印染二4个评审大组,8个专业评审小组。从专家库中遴选了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中纺联54位专家参加今年的评审工作。

专家在评审过程中,从纺织行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本着对纺织科技发展负责的精神,科学、公正地履行评审职责,对项目进行客观、公正、公平的评价。

科技进步成果显著

作为一个“老”的科技工作者,作为一个纺织行业的老战士,同时也是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第一任理事长的许坤元在会上谈了自己的感言。他谈到,“我们现在都在谈中国梦,童年时期我也有一个梦,那时穿着用祖母纺的纱、母亲织的布、父亲染的布做成的土布衣服,希望什么时候能够穿上洋布。一晃很多年过去了,现在已年过七旬,我国的纺织业从人民缺衣少布,到现在我国纺织业占全球的半壁江山,这样的变化铭记了我们纺织战线上一代一代人的努力。”科技进步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今年,“十二五”规划已经时间过半,许坤元重点强调了“十二五”规划的科技进步提出的突破十大类50项关键技术和在全行业重点推广110项先进适用技术。并详细解读了纺织行业科技进步的基本思路: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健全机制,着眼未来。

许坤元提出,“这些年,纺织行业的科技进步得到了很好的成绩,2012年4项纺织科技成果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从这些成果中可以看到我国纺织行业科技进步水平的不断提高。”最后,许坤元表示,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是为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第一资源——人才建立的平台,肩负着行业技术进步的重任,专家要站在全球纺织科技的最高点,不断地刻苦学习和钻研,积极工作,为中国的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做出我们的贡献。

陈树津在会上表示,为了行业的发展,为了行业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在中纺联的领导下,按照中纺联的要求,会更加努力地支持纺织行业科教事业的发展,坚持不懈地动员更多有社会责任心的优秀纺织企业为基金会捐款,从而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支持纺织行业科技教育活动。

“纺织之光”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科技进步的成果范文3

1.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1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 农业发展的历史就是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历史。农业科技的每一次突破和创新,都带来了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只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才能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走上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

1.2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 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根本任务。现阶段,我国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走“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的路子,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只有依靠科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拓宽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

1.3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只有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才能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4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农业的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科技的竞争。我国农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关键是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提升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资源环境等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

2.大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2.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支撑有力”的创新体系,是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要按照“以需求定项目、以项目建平台、以平台促协作、以协作创机制、以机制建体系”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依托已有的农业科技基础,综合考虑产品、技术和区域因素,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加强国家基地、区域中心和试验站的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建设,合理配备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的比例和力量。遵循“课题来源于实际、成果应用于生产”的原则,不断完善保证持续研发和有效推广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在全国逐步形成农业科技力量联合、上中下游紧密衔接的创新格局。

科技进步的成果范文4

【关键词】农业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可持续

一、农业科技和农业科技进步

农业是国民生活的保证,农业科技进步为农业提供了高效的劳动资料和高质量的劳动对象,提供了科学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所谓农业科技,主要就是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科学技术以及专门针对农村生活方面和一些简单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业科技进步是指通过农业生产要素的改变, 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新旧技术间差别效益的过程。这里农业生产要素的改变是指原有生产要素性能的改良或引进新的生产要素,也可以指生产要素的组合状态的改变, 是农业科技进步的手段, 产生新旧技术间的差别效益是目的,而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动态过程。

二、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农业科技的进步为农业提供了高效的劳动资料和高质量的劳动对象,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手段。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农业科学技术最大程度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农业劳动由体力型向脑力型逐渐转化,使农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化。所有这些都促使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据统计,20世纪初期,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靠采用新的技术成果来实现的不足20%,而到90年代已达70%到90%,由于科技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开始转变。

(二)新兴科技的应用可以为农业开辟经济发展新领域。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及其科研成果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农业的“绿色革命”;细胞遗传学的创立和发展使人民利用杂交优势培育出一系列的新品种;核辐射技术诱变和辐射处理改良品种,控制病虫害,提高了果蔬鱼肉防腐保鲜的技术。生物科学的新发现、新理论正孕育着新的技术革命,为农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三)农业科技进步可以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农业管理技术是随着农业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在农业中的具体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和商品化的发展。这就要求有与其相应的现代化生产管理。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大大地推进了管理技术进步,比如电子计算机联网技术,一方面使农民和农业企业及时获得市场信息,同时也实现了组织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河南农业科技进步的现实状况

近年来,科技进步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我国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科技兴农”已被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直接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同时经济的不断发展又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河南农业科技进步的良好发展

近年来,河南省的农业发展有了较快发展,已经取得初步成效。2003年9月,林毅夫提出中部崛起的突破口在“三农”。截止到2007年底,作为中国“大粮仓”的河南省,第一产业GDP为2217.66亿元,占河南省GDP总量的14.77%,比全国同类指标均高出3个百分点。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2007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再次突破1000亿斤,达到1039亿斤,连续7年居全国第l;蔬菜的总产量也位居全国第3位;同时,牛肉产量占全国的七分之一,棉花产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肉类、禽蛋、奶类等畜产品产量也都居全国前列。

(二)河南农业科技进步所面对的压力

虽然河南省农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在今天科学技术飞快的发展,我国国力日益强盛,我国与世界的融合越来越全面化,我省的农业发展也面临着转型的重重压力。

1、如何提高农民农业收入这个困扰我们多年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河南是地处中原的农业大省,人多地少,小规模粮食生产是主体格局。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很多,极其复杂,但主要的原因笔者认为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产品价格的下跌随着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供求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造成农产品区域性、结构性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出现农产品卖难、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的现象,造成农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逐年减少,直接影响农民收入。

2、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由于我国实行制度,随之出现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制约了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劳动手段的推广应用,导致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很多农产品生产费用居高不下,农业平均利润率连年下跌,造成了农民“增投不增收”、“增产不增收”,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结构不合理制约着农民增收由于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村第一产业中种植业比重大的格局仍然存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业发展所需要的配套服务远远跟不上,阻碍了农业向社会大生产发展,生产效率难以提高,同时也影响了农民多渠道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

3、农业结构不合理制约着农民增收由于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村第一产业中种植业比重大的格局仍然存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业发展所需要的配套服务远远跟不上,阻碍了农业向社会大生产发展,生产效率难以提高,同时也影响了农民多渠道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我省农村多为一家一户分散生产,规模小,成本高,投入多,产出少,难以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户耕3、6亩,规模小,难以采用规模化的现代耕作手段。此外,自2005年以来,尽管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户比重不断增加,但是由于体制、观念、收入等原因,导致农民在二、三产业的不稳定性;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户中有73.7%仍然没有放弃农村的土地。

四、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河南农业发展

根据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态势及河南农业所面临的问题,河南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及保障农业持续发展的新技术体系;大力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并使其逐步产业化;积极研究和开发设施农业技术,通过人工调控环境、全过程自动化养殖,建立起技术高度密集的工厂化、自动化生产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储存、保鲜及深加工技术,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从当前和未来发展看,耕地、淡水等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的传统生产方式推进农业发展已难以为继;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呈结构性下降,用工成本迅速上涨,依靠低成本劳动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逐渐减小。我省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科技进步已成为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

【参考文献】

[1]羽燕华.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J].求是,2007(11).

[2]陈奇榕、谢华安.加快福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J].台湾农业探索,2006(2).

[3]刘江.21世纪初中国农业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4]李学勇.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J].学习时报, 2006(8).

科技进步的成果范文5

关键词:技术进步;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政策

一、发达国家财税优惠政策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在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的基本趋势下,美、日、欧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竞相凭借自身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在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下,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工业、金融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通过科技进步基础上的产业结构转型,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作为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技术进步主要依靠市场力量的推动,但政府财政在科技进步方面的作用也是极其重要的。在发达国家,在每一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政府都有一个明确的产业技术政策,并通过研发补助金、委托费和政策性融资等财政手段确保产业技术政策的贯彻落实。为了推动本国的科技进步,西方发达国家都特别注重加大对科技进步的投入力度。如美国、日本于1999年政府用于R&D财政投入占当年全国R&D总投入的比重分别为27%和22%。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用于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经费每年都维持在10多亿美元的水平。根据经济成长、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所处阶段的不同,西方国家财政对科技进步的支持的范围和手段也会有所不同。在经济发展初期,财政一般主要通过补助金、开发委托费、政策性贷款和优惠税收政策等形式重点支持主导产业的技术开发。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政府财政政策的重点主要转向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政府通过资助各种基金会、研究院所和产学研联合体等进行产业技术开发,并通过知识产权的转让,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在技术进步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环节上,西方国家一般通过政策性融资和税收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和引导。如日本政策性投资银行根据政府有关政策意向,向民间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担保、购买企业债券,对民间金融机构进行补充融资和奖励。在西方国家,财政对技术进步的扶持和引导,一般都是以项目为核心,以客观标准为尺度,实施非专向性补贴政策。

二、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具体优惠政策

在对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支持方面,美、日等西方国家都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法律和政府职能部门。美国政府通过政府采购等手段对中小企业予以扶持。具体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在对高新技术产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的环节与方式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支持科技进步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为事前扶持与事后鼓励相结合,将对科技开发的重视与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视有机地结合起来。基本的做法是:

一是对企业投入的研究开发经费给予优惠允许企业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或全部抵缴所得税。如法国政府规定,凡研究开发投资比上年增加的企业,均可以申请按增加额的50%抵免所得税。

二是普遍实施加速折旧政策。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固定资产的平均折旧年限仅10年左右,年折旧率为11%~12%。通过加速折旧政策的实施,以加快技术设备的更新。

三是建立科技发展准备金制度,即允许企业按照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发展准备金。如韩国税法规定企业可按销售收入的3%(技术密集型企业为4%,生产资料产业为5%)提取技术开发准备金,并允许在3年内用于技术开发费、技术信息和培训费及有关技术革新计划资金等方面。

四是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如美国税法规定公司委托大学或科研机构进行基础研究,所支付的研究费用的65%可以从所得税中予以抵免,并对新产品的中间实验产品给予免税优惠政策。在科技税收优惠的税种选择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三大税种上。发达国家一般都将公司所得税作为科技优惠的重点。在增值税类型的选择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选择消费型增值税。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对个人获得的科技奖励、特许权使用费收入都实施优惠措施。

西方发达国家科技财税优惠政策的具体做法,对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的中国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借鉴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内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将中、低技术向我国转移,在部分领域,高端技术也开始向我国转移,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将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制造业转移到中国。从我国国内企业的现状来看,整体技术水平还较为低下,受技术开发力量、技术开发经费等的制约,企业技术开发能力还相对弱小,技术创新严重不足。在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三、发达国家财税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1.要充分利用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有关规定,在3年过渡期内继续保持原有的有关促进技术进步的政策的同时,应逐步建立一个以政策性银行的低息贷款、向研究型机构的R&D活动提供财政资助和特别财税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促进技术进步的政策模式。3年过渡期满后,政府贷款利率或贴息水平必须控制在WTO相关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财政的资助必须是非专向性的,并不超过工业研究成本的75%或部分前技术开发活动成本的50%。2.进一步加大对技术进步的投入力度。鉴于长期以来政府研究与开发投入的严重不足,可以考虑规定一些硬性的指标,要求政府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及财政收入的比重必须达到规定的目标值。安排的科技经费要集中用于加快发展高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以推动新兴产业的崛起,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用于我国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使传统产业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在科研经费的使用方面,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严格的招投标制和课题负责制,确保政府科技经费的有效使用。同时,政府科技经费的使用应坚持有偿使用与无偿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凡基础性研究,政府应实行无偿投入,应用研究及实验发展方面的经费投入以坚持有偿使用为原则,政府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以贷款的方式向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及其他机构提供资金,这些相应机构必须用自身的科研成果转化的收入来还本付息。

3.财政扶持项目应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在政府财力相对有限的情况下,运用财政扶持和引导技术进步必须要突出重点,讲求效率,而不能遍地开花。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技术改造项目应重点选择关系国家安全的产业、公益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竞争性产业。

4.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的扶持力度。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为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提供支持的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制度保证。政府财政可通过税收优惠、财政投融资及政府采购等手段,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的扶持力度。为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还可从信息、技术人员培训及其他服务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

5.必须通过各种财税政策手段的综合运用,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在财政政策手段的运用方面,首先必须充分运用好财政贴息这一手段。高新科技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的投资领域,对这一领域,除国家进行少量的直接投资外,可以借助于财政贴息杠杆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该领域。财政贴息向高新科技产业适度倾斜,加大对该产业的政策扶持,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推动该产业的发展,并相应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使整个产业结构能从低级化状态向高级化状态转化。在传统产业部门,通过财政贴息手段的运用,使企业在技术改造缺乏资金的情况下,能够以国家信用作支撑,获取金融机构的贷款,充分调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

6.必须改变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实现税收优惠由区域倾斜转变为向产业倾斜。税收优惠政策措施要能体现和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基本要求,对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及其他需要积极鼓励发展的产业,应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在流转税方面,除实现增值税的转型外,应对高科技产业在增值税政策方面实行适度倾斜,使高科技产业增值税整体负担率能大幅度降低。对进出口税收政策要做出适当的调整,改变目前进出口环节大面积实施税收优惠的做法,应只局限于对高新技术及设备的进口,视不同的情况给予税收上的优惠。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应按照税收的国民待遇原则,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特别是在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上要尽快统一。统一后的税收优惠政策,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充分体现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可实行减免所得税的税收优惠。在运用减税、免税、低税率和零税率等直接税做优惠的同时,更要特别关注加速折旧、纳税扣除、税收低免、投资抵免、税收饶让等间接税收优惠方式的运用,实现科技税收优惠方式的多元化。

7.要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作用。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推广实施,政府采购规模将越来越大,政府采购的范围也将日益扩大,相应地政府采购活动对国民经济总量及国民经济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为了扶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在政府采购方面,必须尽可能地多采购本国产品,对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实行倾斜。只有在国内不能提供或技术性能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才可考虑采购外国生产的产品。

参考文献:

1.刘群,李倩.发达国家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经济日报,2002-11-19.

科技进步的成果范文6

许坤元在发言时指出,今年是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第三年,“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纺织行业科技工作遵循“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健全机制,着眼未来”的基本思路,科技进步水平不断提高,为纺织行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希望广大纺织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厉,立足世界纺织科技的制高点,刻苦钻研,努力工作,不断为我国纺织科技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陈树津在会上表示,科技奖评审工作开展10年来,我国纺织科技进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年一度的纺织科技奖评审工作是对行业科技进步的大检阅,评审结果成为科技进步方向的风向标。10年来,评审工作不断完善,受到了各方的一致好评。为加快行业科技进步的步伐,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将坚持不懈地动员更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纺织企业参与捐助,投入更多资金来支持纺织行业科技教育事业。

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奖励办公室主任李金宝介绍,申报本年度纺织科技奖的项目共有198个,经过形式审查和分类补充,共有193个项目符合评审要求,包括化纤、产业用项目53项,机械、自动化项目47项,纺织项目62项,印染项目3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