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保护动物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保护动物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保护动物的理解

对保护动物的理解范文1

这个暑假,我参加了动物保护2队关于公民保护动物意识的调查活动。我们主要针对市民对野生动物和珍稀动物的认知,还有弱小动物的态度进行调查。根据要求,我去了宠物店和附近社区做问卷调查。

其实我是有点怕狗的,因为小时候被一只带病的大狼狗追过,差点被咬屁股,所以自己一直都不敢跟狗太接近。在我打定主意要进宠物店的时候,当我的脚踏进店铺的时候,心里慌得很。然后听到耳边全是“汪汪”的狗吠声,那个场面简直是百狗齐吠,震耳欲聋。我还没站稳脚步,就看到一头巨大的牧羊犬向我冲过来,然后在距我一小步的地方停下,坐直仰头看着我。它的大口就对着我的肚子,吓得我动也不敢动,歪着脖子向店员求救。店员终于把它拽走了,跟我说这里的狗全都很热情,一看到有人就兴奋得狂吠,但它们很乖,不会伤害人。听她这么说,我才放下心来,在店员们做问卷的时候四下走走。店里有金毛寻回犬,银狐犬,贵宾狗和来自阿拉斯加的雪橇。当然还有对我很感兴趣的牧羊犬,我一稍微靠近它,它就马上坐直来看着我,嘴巴大口大口的喘息,大尾巴拼命地扫地。我装作看不见它,眼睛一直往上面扫的时候,它就好像略微泄气,但双眼始终圆睁,喷射出兴奋激动的光芒。后来我实在不忍在忽视它了,就伸手摸它的头,牧羊犬兴奋得几乎想站起来。它有个很土的名字,叫三羊。三羊温顺得很,被人骑在背上也动都不动。后来我走开,三羊有时不时地走过来,让我摸它的头。我还和一只雪橇玩,它的毛很厚,摸起来整只狗圆溜溜,胖乎乎的。店里的每只狗我都想放出来玩,它们实在是太可爱了。我又怕阻碍人家做生意,在做完问卷后我就离开了。临走时有两批人进去问狗的价钱,我只希望他们要好好对待他们的狗。

那天在宠物店度过的下午,我想起很多。想起很小的时候跟着大人吃狗肉,后来懂事一点的时候知道这不对,就再也不吃了。那天在一个女店员做问卷的时候,我问她吃不吃狗肉,她说她吃。我就很奇怪,问她吃了狗肉回来店里还怎么面对这些狗。她很理所当然的说,吃的是杂交的土狗,而他们店里的是名种狗,不一样。可是我认为无论名种狗还是土狗,都是生命。如果吃不吃狗是看是不是名种还是土狗而定,那么就像是纳粹屠不屠杀的标准是看你是雅利安人还是犹太人一样。我们设计的问卷中,有一道题是问对吃狗肉,猫肉的看法,并没有分明是名种还是土狗。这个调查者的特殊想法,可以作为我们调查的一个拓展。

但总的来说,这次调查结果很让人鼓舞。我发现发现市民无论年龄长幼,教育水平高低都对动物显露爱心。绝大部分人希望有宠物作伴,33%的人养过动物,47%正在养动物,即使是没养过的,也有16%的人考虑饲养,只有4%从未考虑。市民大多对动物显示爱心。68%的人认为流浪猫狗可爱又可怜,23%的人则怕他们伤害自己,9%没什么感觉。对虐待动物的行为,81%的人表示强烈指责,其余的觉得不应该,但也能理解。对吃猫狗的行为,50人中32名表示强烈指责,16人觉得不应该,但可以理解,2名认为很正常,使进补良品。调查结果显示了市民对保护动物有着理性的态度。市民还积极反应意见,在对于加强动物保护及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人们的意见综合来说,都是要求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在市民中普及保护动物的意识,同时从自身做起,形成保护动物的习惯,还有的特别强调从小孩抓起。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在建构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要懂得爱护我们的朋友。即使是多么小的动物也有它们珍贵的生命。人类在地球上进化繁衍了千万年,在这条漫长的路上,包括动物的各种生命陪伴着我们一路走来。动物是我们的良朋。甚至有些动物,例如鳄鱼在生命进化的伊始,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生活在这个地球。Allllvesareequal.生命是平等的.这不仅仅适用于人类之间,还有动物,它们不是人类的附属品。我们要尊重和保护它们,让这个地球生生不息,生机盎然。

对保护动物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体验感悟;精彩

一、前言

民主主义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就是为孩子现在生活和身心发展做准备。”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孩子们认知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孩子们生存发展的源泉。老师在授课过程要中注意运用媒体手段将情景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生活、探究生活、感悟生活,并激发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从做中学。

二、运用多媒体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运用多媒体来连接教材与生活,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学习《浅水洼里的小鱼》这节课时,我先让多媒体呈现许多小鱼被困在海边浅水洼里,太阳一晒,浅水洼里的水被晒干,鱼就会。小男孩弯腰,捡鱼,扔回大海的行动画面。然后让学生通读课文并列举自己爱护小动物或者知道别人爱护小动物的事例。我还用多媒体列举了很多社会上爱护动物实例,并向孩子们介绍了动物保护协会的情况。本课在教学中注重了运用教学媒体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中小男孩的行为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让孩子在头脑里树立珍惜生命,爱护动物的情感价值观。本节课老师并没有怎么多讲,学生就已经领悟了本课中心内容。

三、要时刻关注学生们的情感体验,运用多媒体引导并帮助孩子们树立对事物的正确情感态度,激发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

生活是孩子智慧的源泉,生活孕育着无穷的宝藏。只有把教学根植于生活,为孩子插上一对生活的翅膀,孩子们的兴趣才能永远焕发生机,孩子们才能在快乐愉悦中去学习,孩子的灵感才能像喷泉一样迸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珍爱童趣,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适时培养孩子们正确的情感态度。例如,在学习《坐井观天》这节课时。我首先用多媒体呈现了一幅青蛙跳出井口的图画,在孩子们观看了图画后,我立即抛出了一个问题:小青蛙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它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大家想一想,青蛙跳出井后会看到什么呢?孩子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发言:有的学生说看到美丽的花儿;有的同学说会看到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有的同学说会看到川流不息的小汽车;有的同学说会看到充满朗朗读书声的校园。有的同学说会看到秋天农民伯伯丰收的景象等等。我倾听到的都是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我话锋一转,我觉得青蛙有可能在跳出井后没有看到你们说的这些美丽的景色。孩子们一愣,然后双眼充满好奇疑惑,我利用孩子们的认知冲突趁机引导。运用多媒体呈现出一幅幅画面: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乌黑的河水,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大片大片树木被砍伐,使鸟儿失去了美丽的家园;林立的烟囱冒着黑烟;捕蛙人正在捕捉它的同伴,并残忍的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等一系列画面,还让学生做了补充,学生们面对上述现象都很气愤。我趁机问学生,如果青蛙看到这些现象,它还愿意留下来吗?学生说青蛙会回到井里去。我接着引导,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把青蛙挽留下来呢?让小青蛙与我们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学生都积极踊跃的起来回答问题,有的说看到有人再捕杀动物,我们就报警抓他们;有的同学说我们要搞好保护动物的宣传;有的同学说,我们要保护好动物们的家园,不去砍树破坏它们的家,也别把它们的家能脏了。有同学说我还要告诉身边的好朋友、叔叔、阿姨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保护小动物……我在学生都发言完之后,趁机总结升华说:同学们说的太好了,只要我们所有的人携起手来保护动物的家园,真心的去关心爱护他们,小青蛙会很高兴的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在本课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积极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了学生对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我认为这节课是非常成功的。

四、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教学成为学生认识生活与探究生活的^程

对保护动物的理解范文3

关键词 九嶷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性质;土壤形成过程;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S1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537(2012)04008006

湖南省九嶷山自然保护区是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位于东经111°55′9″~112°3′25″,北纬25°11′39″~26°22′13″之间.总面积10 236.3 hm2,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3个区.保护区生物资源丰富,国家级保护动物和植物种类繁多,是难得的自然资源宝库.因地处南岭山脉荫渚岭北麓,土壤类型多样,其地理生物特性和旅游价值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13].经过多年的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根据保护区建设的需要,2011年8月,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牵头组成的科考队对保护区进行了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微生物等多学科的联合考察.本文是在土壤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分析结果,揭示了区内主要土壤类型的基本特征,并对区内主要成土过程进行了分析.此研究对了解九嶷山自然保护区土壤形成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对保护动物的理解范文4

一、寓环保教育于课前

每当看到教室满地垃圾,我给同学们讲为什么天安门广场国旗升起后最大的广场变成了最大的垃圾场?原因就是人们都乱扔垃圾。 “Let’s throw refuse far away!当长城上一些老外捡拾垃圾,国人熟视无睹,还嘲笑:有病!“Who is ill?(谁有病?)”;夏令营活动,中国学生到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住酒店时,由于噪音大、影响他人,被赶了出来。痛心之余,感慨我们环保意识的淡漠, 我问:“Where is our home? Where do we stay in the world ?每天经过课前短短几分钟,使学生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树立环保意识,爱护环境,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

二、寓环保教育于词汇教学中

词汇教学在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如何让枯燥的单词教学变得有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好在《牛津初中英语》中的多数单词都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这就为我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如词汇中涉及到lion(狮子) panda (熊猫)elephant(大象) tiger(老虎)等动物时,我就带着学生观看关于动物世界的录像片,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界中动物们的了解和热爱,乘热打铁,我会使学生认识熊猫是仅生存在中国的濒危动物之一,我国特别重视其保护,设立了专门的保护区。然而我们常能见到的动物,可能是在动物园中,甚至生活在笼子里,为什么不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它们的家园里呢?从这些词汇教学中,可以教育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思考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共同生存发展等问题,激发他们对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寓环保教育于课文教学中

《牛津初中英语》中许多话题都涉及到环境问题。例如:8AUnit4 Wild animals中的Reading (The story of Xi Wang), 文章以一只名叫希望的小熊猫的生长过程开始,引出熊猫在野外生存所遇到的困难,最后提出解决措施。Main task(Giant Pandas are in danger)让学生意识到大熊猫正处于濒于灭绝之中,我们应该保护大熊猫,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在单元的最后,我提出了几个问题:大熊猫的生存环境恶劣与人们过度砍伐竹林、猎人的过度捕杀有无关系?竹林的逐渐消失对自然环境造成多大的影响?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等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人与环境应怎样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应怎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以此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让他们产生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加保护环境责任感,培养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价值观念。又如:8AUnit5 Birdwatchers讲述的是扎龙自然保护区,这也是跟环境有关的话题。我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在扎龙自然保护区自由自在生活、飞翔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美好,接着画面一转,出现的是光秃秃的树干,黑色的湿地,挣扎着将死的鸟……一看到这幅画,学生们就议论纷纷,我让他们用英语表达出感受。如此一来,学生的英语兴趣就被激发出来,同时又渗透了环境教育。

在学习8Aunit6 Disaster一文中,讲earthquake时,我讲到了2008年的汶川地震。我通过本文的学习告诉学生:人类的生命和自然环境是紧密相连的,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四、寓环保教育于练习中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习题素材的教学对学生培养和渗透绿色意识。例如:“Every year we plant many trees to stop the rain _____(run) away the earth.”我们讲解的时候就应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植树种草在环保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植物不仅能加固土壤,改善土壤,而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这个过程和机制实际上就是清除已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教师不要一味地只注重习题的解答思路和分析方法,也要注重该习题素材中所蕴含的绿色效应,向学生渗透绿色意识。让学生真正理解“The more trees, the better.”

五、寓环保教育于课外活动中

对保护动物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 生物教学 环境保护 环保意识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消费所需要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法》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其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是环境的科学而又概括的定义。它有两层含义:第一,环境保护法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到人类的毁灭与生存。同时,环境又不是泛指人类周围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事物整体。比如银河系,我们并不把它包括在环境这个概念内。所以,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界事物。第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概念也在发展。如现阶段没有把月球视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但随着宇宙航行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月球将有可能会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

保护环境、热爱环境、建设环境,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一。环境意识不仅是现代科学知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综合,而且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必然。因此,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是刻不容缓的。为此,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环保教育的工作。

1.通过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学校作为环境教育的重要阵地,其可采用的环境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选择生物课外科技活动为环境教育的突破口,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是可行的。

生物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可以研究一些生命活动的现象和本质,也可以研究一些生物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实践活动中调查和研究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如:生物对环境的净化作用、生物对环境的监测作用、植物对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的作用、生物对病虫害的防治作用等。在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我把学生带到室外对3个不同的地点:学校操场(裸地),生活广场(草坪),公园里(灌木丛),让学生分别进行空气湿度测量,学生测量得出灌木丛的空气相对湿度较大,而裸地的空气湿度最小。本次探究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能力,而且使其真正体会到植物的存在确实会影响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能够改变周边的小气候,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对“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通过课外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学习,自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师应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专题调查中领悟环保理念

我每学期安排学生结合实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性课题2―3个,让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或调查。如“校园环境的调查分析与环保意识的形成”、“调查一个生态系统”、“土壤里常见动物种类”。在调查“土壤里常见动物种类”时重点调查了蚯蚓这种小生物,我只简单地把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介绍了一下,然后请学生从体色、形态、运动方式、消化方式、呼吸方式、对环境的意义等几个方面设计表格,分别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学生知道了“蚯蚓的体表为何总是黏糊糊的?”“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出地面?”推断蚯蚓的呼吸方式是靠湿润的体表进行气体交换的。而有些匆匆爬出地面的蚯蚓由于不能及时回到土壤中,再加上太阳光的照射,往往就死亡了。这时我不失时机问学生: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大家纷纷表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将蚯蚓送到土壤中,关爱这些小生命,其实就是关爱我们自己,这种理念牢牢扎根在学生的心里。学生在探究蚯蚓能提高土壤肥力的原因时,通过大量的查阅资料得知,蚯蚓吃进带有微生物的土壤和有机物后,随着食物在消化道的消化,某些微生物大量繁殖。这样在蚯蚓排出的粪便中分解腐烂的动植物尸体的微生物的数量比蚯蚓所栖息的土壤中要多10倍以上,土壤肥力也就增加了。通过调查,学生自然会从心底里爱护蚯蚓,爱护环境中的小动物。

3.“以小见大”生活中处处体现出环保意识

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应不时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能自觉地从全局利益出发,爱护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爱护环境中的各种动物。在讲授两栖动物青蛙时,我抓住时机问学生:“当你在集贸市场看到青蛙被关进了网袋即将被送上餐桌时,你有何想法?”其中有一位学生这样回答:“现在他们吃青蛙,将来他们吃的将是农药。”我和同学们一下子被他的话吸引住了。他解释说,庄稼被害虫吃,害虫被青蛙吃,青蛙被蛇吃,蛇被鹰吃,构成了食物链,青蛙被大量捕杀,破坏了食物链,最后导致害虫大量繁殖。而为了保护庄稼不被侵害,农民只能靠喷洒农药来防治害虫。那么将来吃庄稼的同时,不是在吃农药吗?我被学生这样的回答震撼了――学生对保护动物的认识,对食物链的理解,对生态平衡知识的掌握竟是如此深刻。我以国家卫生镇的复评为契机,上课时有一个规定:每个学生要准备一只环保袋,发现座位旁的纸屑、垃圾应马上捡入环保袋内。我通过日常点滴琐事不断地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自觉保护环境,不乱扔纸屑、乱到垃圾,不乱刻乱画,久而久之,不良的“课桌文学”也渐渐销声匿迹了。在上室外课“观察校园植物种类”时,我不失时机地教育学生不攀折树木,不践踏花草,保护和关心我们生活的校园环境,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不用或少用造成环境污染的生活用品。学生在一件件小事中受到环境教育的熏陶,日积月累,逐渐具备了较强的环境参与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4.充分运用“讨论式”教学,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在生物教学中我充分发扬民主,在情境设置上下工夫,让全员参与讨论。学生在交流、探究中学习,细细体会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例如:在讲授“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时,我设计了环环入扣的思考与讨论:科学家为什么要提前撤出“生物圈Ⅱ号”?“生物圈Ⅱ号”由哪些部分构成?它为科学家的生存提供了哪些条件?实验了一年多,“生物圈Ⅱ号”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要把这个实验基地命名为“生物圈Ⅱ号”?“生物圈Ⅱ号”实验的失败给了你什么启迪?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达成了共识:目前人类还无法搬离地球,也无法建立一个人造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惟一家园。

又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着粮食,但是大部分秸秆放在田里用火烧掉了,从而在那几天里天空灰蒙蒙的,到处是呛人的烟味,严重地污染了空气。我问学生:对此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可以用秸秆制沼气产生新能源,可以将秸秆切断深耕还田,可以设立专门的收购机构回收,可以造纸……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环境保护的意识进一步得到加强,并渐渐深入内心。

当然,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理念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与社会各界积极努力,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态社会而不断奋斗。

对保护动物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流浪狗;制度;立法;管理

狗,也称犬,由早期人类从灰狼驯化而来,驯养时间在4万年前至1.5万年前,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它们一直是人类忠诚的朋友,人们现在养狗不仅是为了看家护院,还可以从狗的身上获得精神慰藉。但是现在我们的周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流浪狗,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流浪狗产生的原因,流浪狗引发的问题进行讨论,期望从最大的层面保护流浪狗的权益及人们的正常生活。

1.流浪狗引发的社会问题

通过观察周围的流浪狗现状,可以对流浪狗引发的社会问题归纳如下:

(一)流浪狗对人类健康和生活环境产生的影响

由于没有固定的食物来源,流浪狗主要依靠垃圾来填饱肚子,这样容易使流浪狗感染细菌导致死亡,尸体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容易导致传染病的发生。另外,流浪狗本身携带的病毒以及寄生虫容易通过排泄物等滋生传染病、瘟疫等,影响人们的卫生环境和健康。有一部分的流浪狗有一种被抛弃感,因此往往会产生仇视人的情绪,为了保护自己就去攻击路人,尤其是怀孕和曾经受伤害的流浪狗主动攻击他人的概率更大,这样就会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二)流浪狗咬伤人引发的费用赔偿问题

流浪狗咬人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发生,由于大部分的流浪狗没有打过疫苗,因而在咬伤人之后容易引发狂犬病。但关于流浪狗咬伤人的赔偿问题始终没有一个定论。针对流浪狗咬伤人引发的法律纠纷,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没有法律依据,无从下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7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是对养狗人的责任、在第三人存在过错及受害人存在过错时相关的法律规定,并没有体现无主流浪狗在没有第三人过错时咬伤人的赔偿依据。

2.流浪狗问题产生的原因

流浪狗的产生有很多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养狗人缺乏责任意识,以及政府没有及时的出台相关的立法规定流浪狗的管理制度,同时社会也没有为大量涌现的宠物做好收养准备。

(一)流浪狗产生的个人原因

随着城市老旧民房的拆迁、年轻夫妇生育小孩的需要、主人离异或去世等家庭变化和变故,以及迫于家庭其他成员和邻里左右的压力等客观原因,造成了流浪狗的大量出现。同时还有养狗人的主观原因,例如:由于宠物狗生病,主人不愿意承担过高的办证费和医药费。养狗时间长了,主人厌恶了宠物狗的生理特性,对狗没了兴趣,喜新厌旧。宠物狗主人的责任心缺失是导致流浪狗产生的主要原因。

因为没有法律对保护小动物的基本权利进行规定,所以主人在抛弃宠物狗时很少会想到承担责任。责任是一种能力,要引导市民做个负责任的养狗人,对养狗的市民加强宣传和教育是很重要的。

(二)流浪狗产生的政府原因

因为我国针对动物的立法起步较晚,所以在流浪狗法律规定方面很少,只有在地方性法规中有对于无主动物的管理部门的规定。

1.有关流浪狗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缺失

目前造成小动物大量被遗弃和残害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没有反虐待动物法和动物福利法案。我国对于动物保护立法起步较晚。在200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已完成,在这个建议稿中强调了我国未来不会对猫狗等宠物数量实施硬性数量限制,也不会对没病痛的宠物实施安乐死。在建议稿的第五章中专门规定了关于宠物动物的保护涉及到宠物生命和数量等敏感问题并且规定宠物猫狗出门时,要戴胸牌、避让行人等。同时也规定了宠物主人的责任,保护和救助流浪狗,规定了流浪狗留检、收容、救助场所以及民间救助组织等。但是关于流浪狗的管理没有系统的规定,并且对于流浪狗的管理部门也没有细化规定。

2.地方性法规有关流浪狗管理的规定存在的缺陷

国内大部分地区对饲养宠物狗进行了立法,在这些立法中有关于流浪狗管理的规定。地方性法规主要规定了流浪狗的范围,无人牵领的犬也视为流浪狗;规定养狗人的责任,养狗人应对其宠物狗注射狂犬疫苗,并取得犬类免疫证;规定了公安部门、城市管理执法部门、畜牧兽医部门、工商部门、卫生防疫部门按职责分工,互相配合来管理流浪狗。

纵观部分地方性法规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地方性法规有关宠物狗管理的规定非常详细,从宠物狗的销售、饲养、繁殖,包括养狗人的权利和义务都有详细的规定,烈性犬的具体品种,由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并向社会公布,可是这些规定在执行时很困难。首先是宠物饲养登记不到位。地方性法规规定饲养宠物狗应该办理相关手续及证明,需要缴纳一定的办证费用,有很多饲养人因为办证费用过高而不去进行养犬登记。其次是地方性法规规定的流浪狗管理部门的不作为。在大部分人眼里,流浪狗是相当危险的,地方性法规规定的流浪狗管理部门对于流浪狗的捕捉常常很被动,很多市民向这些机构反映,这些机构常常会找一些借口推脱不去处理流浪狗。同时这些机构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流浪狗的数量很多,他们没有足够的空间收留流浪狗,没有足够的资金饲养流浪狗。最后是有关销售狗、繁殖狗的规定欠缺。在地方性法规中对狗的销售做了详细规定,但很多地方性法规没有对违反规定买卖狗做出处罚性的规定,还有很多人根本不了解买卖狗时应该做登记。在大部分的地方性法规中没有对狗的繁殖及结扎做相关规定,造成了狗的肆意繁殖,为流浪狗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三)流浪狗产生的社会原因

现在在社会上对流浪狗的救助主要依靠动物保护组织、社会团体以及个人。但是目前社团及个人的力量弱小,缺乏相关支持,很多的组织和个人无法维系对流浪狗的救助。与发达国家的动物保护组织相比,我国的动物保护组织起步甚晚。1992年12月,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在民政部注册登记,2000年1月清理整顿后再次注册登记。2001年,国内第一家政府批准的非营利性民间动物收容及保护机构成立。但令人困惑的是,没有官方的承认,这类组织会陷入“非法组织”、“非法活动”的困境。

现在,很多的个人也加入到了流浪狗救助中来,他们多是是自发的。动物救助的志愿者们通过网络等办法收留被遗弃的宠物,为它们寻找合适的领养人。但是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他们实施救助的过程中,噪音和异味扰民、城市动迁、资金紧张等问题使救助者面临着政府的压力、社会的压力,使他们居无定所、多次搬迁。很多志愿者由于不能忍受这些压力而将收留的流浪狗重新抛弃。

3.借鉴国外对流浪狗管理的相关立法及经验

流浪动物造成的各种社会问题由来已久,在西方国家甚至有超过100年的历史。国外的很多国家解决流浪狗的问题,主要从加强流浪狗登记、繁殖源头等来控制流浪狗的数量。

(一)国外有关流浪狗管理的相关立法

1.通过动物福利立法,保障流浪动物的权益

国外将流浪动物的管理提高到了动物福利的高度并进行了相关立法。动物福利的概念最早提出源于英国。按照国际上通认的说法,动物福利被普遍理解为几大自由,即让动物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免受痛苦的自由、生活无恐惧感的自由以及表达天性的自由。

现在在我国对流浪狗的收容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而国外早已有了有关动物福利的立法。1822年,世界上第一部与动物福利有关的法律在爱尔兰通过。随后,西方很多国家都纷纷从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方面保障动物福利。20世纪80年代后,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进行了动物福利方面的立法,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中也写入了动物福利的条款。欧洲的丹麦,瑞典,亚洲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等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完成了动物福利立法,对流浪狗的收留与领养做出了严格的法律规定。

2.规范流浪狗收留和收养程序

在德国想要拥有狗的人,通常会到收容所去收养流浪狗,想要领养狗的人需通过考核,包括领养狗的动机、是否有照顾狗的经验、家居空间、经济情况等,通过审核者需签署接受动物保护义工随时追踪及审查犬只生活状况的法律文件,以此来避免犬只再度被抛弃。有些狗经过长期流浪或者曾经遭到虐待,会变得暴躁孤僻,对人有攻击性,还有的狗有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重病,总之只要不再适合被普通家庭收养的,会被安乐死;通过了评估的狗会被绝育和疫苗接种,然后进入收养程序。

3.建立合理制度,支持公益团体收容流浪动物

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主要依靠法律规定及社团监督两方面规范养狗行为。在美国和日本买一条狗就意味着买了很多责任,大部分的法律规定养狗必须要为宠物办理许可证,许可证要一直挂在宠物狗的脖子上,许可证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已注射过狂犬疫苗及主人的相关情况,这就为流浪狗找回主人提供了方便。在美国还通过立法强制给狗上保险来对养狗进行管理。日本将对流浪狗的管理纳入到现代社会公共服务中。如果单靠捕捉来解决或减少流浪狗的问题是不可行的,要加以国家的立法。现在大多数国家对流浪狗的管理主要在动物福利法完善的前提下规范流浪狗的管理制度。

(二)国外有关流浪狗管理的经验

在国外很多地方有一些对流浪狗管理的创新办法值得我国学习。在英国如果狗的主人无力饲养宠物狗,政府动物保护办公室会接受这些宠物狗,并会酌情收取一些费用。还有很多欧洲国家设立了严密的流浪狗管理机构,并且在每个区的委员会指定一名狗管理员,管理员的职责是抓住并扣留任何走失的狗,如果狗的主人前来认领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罚款和看管期间所有的费用。动物保护法基本完善的国家一般会采取捕捉,免疫,驱虫,绝育,然后释放流浪狗的方法,只有对有疾病和表现出攻击性的狗实施安乐死。①

4.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完善的流浪狗管理制度

有些人认为现在关于人们基本生活权益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何谈这些不会说话的动物的权益保障。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现在我们国家一直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流浪狗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发展。由于我国关于流浪狗管理的相关法律的缺失使得越来越多的流浪狗出现,所以要借鉴国外经验针对流浪狗管理进行详细的立法规定。

(一)从立法上规定和完善流浪狗的管理制度

1.国家立法规定流浪狗的管理制度

捕杀流浪狗常被作为疾病控制项目的一个部分,但这只能暂时减少流浪狗的数量,我们应该通过立法从源头上规范养狗人的行为和公众意识来控制流浪狗。立法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规定:政府,社会,养狗人。并且这三个方面应该从国家立法以及地方性立法两方面完善。主要从流浪狗捕捉部门、登记部门、饲养部门、收养条件来进行规定。对于捕捉的流浪狗应该进行电子档案登记,流浪狗收容站应该给流浪狗必要的生存条件及关怀。将流浪狗的管理和宠物狗的饲养的规定相结合,对于宠物狗的销售、饲养等方面进行严格立法,并且将流浪狗的管理部门和宠物狗的管理部门组合成一个部门来管理狗的问题,以此来控制流浪狗的数量。流浪狗日益增多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养狗人的责任意识缺失,在国家立法中应该充分强调养狗人的责任意识,并规定养狗人的相关责任及违反后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2.地方性法规完善流浪狗管理制度

地方性法规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充分落实国家立法的前提下对本地区流浪狗的管理做细化规定。可以从流浪狗管理部门细化,规定到每个社区,街道对流浪狗的管理部门。政府对于流浪狗管理部门经费补贴细化规定,为流浪狗的生存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政府在制定地方性法规时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等方式向社会征集宠物狗及流浪狗的管理措施来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同时也要将宠物狗的管理办法和流浪狗的管理制度相结合,尤其是宠物狗销售市场的管理,要完善销售登记,并且在每个社区及街道建立完善的宠物饲养登记。

(二)立法完善流浪狗留置站的责任,完善流浪狗民间救助机制

流浪狗收容中心现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政府部门设立的流浪狗留置站,还有一类是民间成立的救助站。政府部门设立的流浪狗留置站很少,在这几年较大的城市才开始建立流浪狗留置站,这些留置站由于空间狭小,政府发放的资金较少,造成了很多流浪狗被收留后死亡的现象。所以应该通过立法来规范留置站的责任。

流浪狗的问题这么多年没有得到解决,和流浪狗的救助社团存在的非法性有很大的关系。我国的流浪狗收容中心的成立主要依靠社会力量的扶持,以社会各界捐资维持、爱宠人士认养为发展模式。通过这样的模式,能够让社会各界更多有爱心的人士参与进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保护动物生命做贡献。流浪狗的民间救助站现在还仅仅停靠在个人的努力层面,现在应该通过立法规范民间救助机制。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立法让民间救助站的身份合法化,以更好的开展救助工作。

(三)从道德层面增强养狗人的责任意识

笔者认为应该通过道德和法律的结合来加强养狗人对狗的责任意识。要引导市民做个负责任的养狗人,应该对养狗的市民加强宣传和教育。对这些养狗人定期进行培训,讲解狂犬病以及宠物狗的防疫免疫,树立为自己的宠物狗做结扎的意识。还可以办一些板报或杂志来增强养狗人对宠物狗的责任意识,以免让这些宠物狗沦为流浪狗。

5.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在对于流浪狗立法思考还不是很多,而对于流浪狗的社会讨论却很多。流浪狗的立法和管理制度及监督等问题还有待于深化和具体。考虑到流浪狗的逐量增加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有关流浪狗的管理在法律上的空白。所以本文通过对流浪狗产生的原因及引起的问题进行分析,应该通过立法及完善流浪狗管理制度来减少流浪狗的数量,同时应该借鉴国外有关流浪狗的相关立法及经验的基础上,加速对流浪狗引发问题的研究,以促进流浪狗管理制度的完善,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及流浪狗的权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恩迪.野生动物保护原理及管理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飞.动物保护窘境之思考[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3]周立志.论中国工作犬业[J].温州大学学报,2009,(6):10-11.

[4]周宇,飞.关于动物保护的法律思考[J].绿色中国,2006,(3):23-24.

[5]侯银续,张保卫.李进化.论流浪动物的收容管理[J].野生动物,2009,(2):5-6.

[6]周玉文.论流浪狗救助[J].农家顾问,2005,(24):22-24.

[7]柏立习.论凄苦的流浪狗[J].检察风云,2007,(3):11-13.

[8]池鹏.看国外如何规范城市养狗[J].金融博览,2009,(3):15-17.

[9]智敏.论流浪狗的收容整治[J].2007,(8):26-27.

[10]张志伟,王琴.狂犬病致死之研究[J].2007,(15):77-85.

[11]张楠,童琳琳.论流浪狗的救助[J].2009,(3):11-14.

[12]杜芊.《动物保护法》不应终结“打狗队”[J].记者观察,2008,(8):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