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课堂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网络课堂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网络课堂的建议

对网络课堂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网络课堂;大学英语教学;教学策略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随着因特网在全球的发展,大学英语网络课堂已成为了受师生欢迎的教学平台,它给大学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处于一种新的教学空间里,教师的课堂教学决策和教学策略的运用必然会产生变化,使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决策和策略赋予了新的内含和特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高等学校的校园网工程已遍布全国,英语网络化教学及其研究已成为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的热点。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明确指出:“高校应充分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教师为主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的教学方向发展,技术上应体现交互性、可实现性和易操作性,并建议学生在计算机上学习所获学分比例应占英语学分的30%—50%”,因此,探讨大学英语网络课堂的教学策略,对于达到这一要求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大学英语网络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一种新概念,现在学生到机房、、宿舍、网吧上网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看到网络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对网络非常有兴趣。于是,要实施网络课堂教学,我们首先要研究的是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应该如何设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它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是什么?如何上课?我们需要做些什么?这里,我们以《新视野大学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一册第三单元“AGoodHearttoLeanon(好心可依)”一课的课堂教学作实验,用行动研究法探索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策略运用情况。

二、研究的目标和重点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精读课文内容,对全文的语篇结构进行分析,概括主要内容,找出那些是事实?那些是观点?对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达到掌握全篇内容的目的。文化目标是:通过本篇阅读,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观念。情感目标是: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培养学生对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情怀和意识。学习策略目标:通过英语网络课堂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查询信息资料,分析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有效实施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实现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文化目标、情感目标,学习策略目标,我们对学生的计算机使用技能,网络技术诸因素和教师对网络课堂操作的技能进行了调研和讨论。

我们根据自行研制的网络课堂进行教学。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固然能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但在网络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会发生变化。另外,网络课堂的设计和制造包含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学习策略、教学评估、教师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上好每一单元内容的关键。此外,大学生的学习需要老师的指导,因此有效利用网络课堂完成“AGoodHearttoLeanon”这一单元是教学工作的重点。

三、首先研究的问题

在网络课堂里,我们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增加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动手操作和实际体验。学习能进行自主学习、个性化的学习。网络课堂的环境能够打破时空限制,让学生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学习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锻炼查询信息、处理信息、交换信息的能力。因此,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AGoodHearttoLeanon的课堂设计。

四、该网络课堂的设计

根据学生的需要,对教材的研究和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写了一份教案。在分析对比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的异同后,我们对网络课堂进行了设计和布局,其结构为:首先利用教师所做的网络课件进行学习,其次是使用外研社所提供的光盘进行学习,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结构进行分析,要学生在屏幕上画出树状图,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句画出全文的写作框架。然后,再要求学生最后通过BBS发表自己对该单元内容的见解和评论,与全班同学和老师进行成果分享。在此安排中,老师使用任务教学法,让学生根据老师所布置的任务进行研究和学习,若学生有问题,可通过在线答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

五、网络课堂教学

网络课堂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决策,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策略。经过我们的研究论证,我们认为网络课堂教学可采用以下策略:任务教学方法、研究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以学生为中心,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让学生完成任务,完成练习,完成操作,让学生能够跨越时空,与老师和同学能够进行同步和异步交流学习。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获取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网络课堂教学情况记录

我们希望能从我们的教学中得到一些实际的验证和反馈,我们通过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进行跟踪记录。另外,就是课后,对学生进行访谈或问卷调查,要求他们发表对这堂课的看法。

通过查看分析跟踪记录、访谈和问卷调查,教师可得知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学生的学习成效。老师可根据这些反馈信息进行反思和探讨,以利于对下一单元的学习进行修改和调整,以便充分表现网络课堂的优越性,增加有效的教学环节,从而把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利益紧密相联,学生会在评价教学中增强了对内容的掌握,提高他们的技能,老师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成功感到振奋,会更加关注教学过程,更加努力地提高教学技能,达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目的。

七、网络课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一)对学生的学习策略的影响

采用网络课堂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的学习增添了新的学习工具,网络课堂以学习者为中心,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策略和形成研究习惯,促使学生成为独立的成功学习者。网络课堂以教师为指导,学生可能通过合作学习、合作研究、提交学习研究成果及时得到老师的反馈,以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对学生技能的影响

网络课堂的学习能够为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训练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更多的机会,学生可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时进行学习和训练,弥补自己学习的不足,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和语言能力的提高。

八、对教师教学策略的影响

(一)对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心理的影响

网络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平台,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心理都是一种挑战,教师得具备熟练操作电脑的能力及网络技术的运用的能力。这使得老师在课前准备和实施教学中都增加了难度,尤其对电脑操作不太熟练的教师,自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紧张心理状态,但这种心理会随着对电脑和信息技术的熟练,自信的增强而消失。

(二)对教师教学设计策略的影响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在应对网络课堂的教学时,老师会针对教学的特征来设计和考虑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特点以及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来进行教学。

(三)对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观念的影响

网络扩宽了学生的视野,开辟了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教师已不再是唯一的知识和传播者,在学生不知有关知识和信息的情况下,学生可借助网络进行查询和学习。面对学生获得的如此多的信息,老师有时就不能很好的把握,这就客观上要求老师要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扩宽自己的学科领域,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九、结论

通过网络课堂实施的《新视野大学英语》AGoodHearttoLeanon的实验,我们亲身体验了网络课堂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革命,我们操作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对大学英语的网络教学策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网络课堂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使学生成为具有更加独立性的成功学习者。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大学生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必要性,对今后如何开展网络课堂的教学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网络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还待于我们今后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祖晶.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J].教育评论,1998,(05).

[2]蒋建洲,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崔晓霞.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口语测试探索[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04).

[4]BrownJ.D.UnderstandingSecondLanguageResearch[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9.

[5]HowcanTeachersBecomeMoreEffectiveandEfficientofClassroom-BasedAssessment[DB/DC].Ritrived

.

对网络课堂的建议范文2

21世纪处于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阶段,网络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俨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的主旋律之一。对于计算机教学而言,不但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环节来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课堂效率,还要在课堂外关注计算机领域的最新动态,计算机教学更要走出校园的束缚,让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合理的结合起来。而将网络教学应用到计算机教学当中正是符合了这一要求。网络应用教学具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其次,网络应用交互性强、信息传递快,对于新兴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传播也远远快于计算机教学内容,有利于开展计算机交互式教学,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应用计算机进行实践的能力。再者,网络应用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在网络信息时代的下,利用网络应用于计算机教学当中已经刻不容缓。笔者浅析了网络应用教学的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等方面分析了网络应用教学,并举例说明了现阶段计算机较为先进的应用引入教学实践当中对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1 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知识是现代化高科技人才必备的一项技能。掌握计算机的相关应用技能,是现阶段各种职业必须的要求。在这种前提下,当前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更加明显的显露出来,笔者做了以下总结:(1)计算机教学脱离实际。现阶段的计算机教学主要集中在理论知识层面,对于计算机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并不太重视,这也是现阶段计算机教学中的一大误区。(2)现阶段的计算机教材的理论性和抽象性比较严重,实际操作复杂困难。所以,作为计算机教室,要把握现阶段的教学现状,明确教学目标。首先在课堂教学设计当中,要充分把握网络资源的优势,例如利用情境模拟、上网查询、网络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利用网络应用去学习计算机知识。在应用上,着力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计算机问题,充分利用网络应用的优势,让知识和时间应用充分联系在一起。

2 对计算机网络应用于教学的几点建议

计算机网络应用于教学当中,要从计算机教材内容、计算机基础设备建设、计算机应用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革新等方面入手,真正让计算机网络应用为提高计算机有效教学服务。为此,笔者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选择合适的计算机教材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时,教材内容要反映计算机学科的基本原理,思想和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相关领域的应用。并且要详细的介绍应用的具体环境、条件、方法和效果。教材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根据现实问题现则合适的科学理论、概念和思想,并且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计算机教材内容要深入简出,切实反映计算机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另外计算机教材的内容要符合网络应用的要求,必备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知识例如多媒体课件的操作、网络资源的获取加工和处理等,教材中要有所涉及,一方面网络应用于计算机教学当中。

2.2 配备适合计算机教学的软硬件和计算机专用设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置也是影响计算机教学的一大重点,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实验课,首先需要大量的专用计算机配置,例如计算机网络电子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等常见的计算机应用,都是我们学校需要安排的。其中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计算机教学中也是现阶段计算机教学中的十分有效地一种辅助手段。另外,一些基础的多媒体教育应用软件等,学校也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将计算机教学的软硬件设备配置完整。

2.3 教学方法的革新和借鉴,当前计算机教学方法中有很多应用,像网络课堂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网络资源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等等,笔者就网络资源和网络课堂的应用分析一下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创新。

首先谈一下网络资源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网络资源具有动态更新性、全面性、共享性、反馈性等巨大优势,但由于受到教学模式、教学水平和课堂基础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完全以应试教育为主,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就我国高校现阶段的教育模式来说,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大学生信息的接收量和实践操作的机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具体谈一下网络资源如何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中应用。(1)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快更新的网络计算机素材,网络资源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资源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最新的、最多的信息素材,对教师而言,网络资源可以在备课时搜集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呈现给学生,对于学生而言,网页浏览功能、信息查询功能,丰富的对媒体信息等众多条件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手段,为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提供了有效的支持;(2)利用计算机技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共享服务,计算机教学中引入计算机终端,具有网页浏览交互、信息导航检索等功能,信息库里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学校建立自己的信息数据库,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文件传输和超链接技术来跨地域的获取网络资源,这样不仅扩大了教学资源的来源,同时也加强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效提高教学知识面;(3)远程教学的应用,以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为支撑,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各种辅导资料来实行非实时的教学,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同时,学生通过网络资源的应用,增加动手的机会,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附:(网络资源应用图1)

图1

对网络课堂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一语文 核心素养 提升价值

初中一年的语文是学生之后学习的基础课程,应当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保持热情,语文的核心素养对学生来讲至关重要,汉语本身就是我们的母语,应当能够善加利用,要让信息技术不断有效应用到语文课堂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信息技术运用对提高课堂语文核心素养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成绩,学习的主要目标是锻炼学生取得高分,很多对课文的理解过程就成为非常机械化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很难找到乐趣,很多的文章都采用总分结构,学生学习时教师强调总的部分,对作者写作主旨的理解,学生也渐渐以获得高分为目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渐渐被消磨。但是信息技术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对课文的内容有更加生动的理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中,让语文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2.拓宽知识面。语文实际上是一门基础学科,因此在很多的课程内容上涉及面是非常广的,在课程当中可能有很多知识延伸的机会,但是在信息技术发展之前,这些知识面的拓展能力取决于教师的视野范围,教师本身对很多知识都感兴趣,就能做到更多的引导,让学生看见多的求知空间,但是如果教师本身的知识面不够宽广,那么可能也无法进行延伸,学生能收获的内容就很少了[1]。信息技术的一大特点就是将知识和信息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共享化,学生想要了解课堂中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不再拘泥于教师和课堂,完全可以自己用电脑和手机上网查询,对于自己好奇的地方进行探索,这无疑能极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习地更加顺利。

3.提高效率。语文课堂的内容比较多,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框架往往需要很多的板书,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件提前设置好,让学生在课堂上明确上课的重点和难点,还能进行习题练习的投放,让大家进行小组讨论等等,能够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2]。

二.信息技术运用对提高课堂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实践

1.网络课堂。目前很多学校都建立起了自己的校园网,而校园网中有很多尚未被开发的资源,比如网络课堂。语文老师可以在校园网上成立自己班级的网络课堂,在上面定时公布一些课程的预习内容,让学生自行学习,对于学生的预习情况再设立一些检测的小测试,并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测试,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自主学习和了解,在课堂的资料中还应当做出一些指导性建议,都是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己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还能提升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带着问题去上课,课上主要的内容也不再仅仅是针对知识点的罗列,而是让学生们自己消化和吸收重难点知识。还要在网络课堂上设立学生反馈的意见,收集学生的建议和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教师应当进行考量并积极改正,让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够进行有效地沟通。

2.专题讨论。爱默生曾说过:“一个人不能真正地拥有知识,除非他加以驳斥。”可以看出,ξ侍饨行自己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并为我所用,而初一语文的学习过程正是需要对学生进行启发的时候,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组织语言,对自己的论点收集论证的依据,并发表出出来,这个过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能有效提升。在每节课程之后,教师要让学生针对学过课文中的某一个论点,或是某种表达技巧进行深思和讨论,以及提出反对意见,也可以提出支持意见,让学生在网络课堂中完成自己的整个文章,整篇文章要求有理有据,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3.课外阅读。初一的学生正处于学业水平并不太繁重的阶段,学生应当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有益身心的课外阅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课外阅读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意义重大。教师建立班级电子图书馆,在里面设置一些推荐阅读的电子书,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时间阅读这些比较优秀的作品,然后写出自己的的读后感,对于大家的读后感,教师可以进行筛选,对于特别优秀的作品,要在班级里面进行推荐,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积极利用课余时间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本文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对提升课堂语文核心素养的优势,然后介绍了具体的实施内容,希望能够对初一的学生语文素养地提升有所帮助,信息技术功能强大,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大力推进,并真正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小兰.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阅读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对网络课堂的建议范文4

论文关键词:传统教育网络教学,因材施教,灵活性优势互补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的运用以及网络教学越来越体现出优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在新技术面前凸显出不足,而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优越性也无法被完全替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一方面在内容上逐渐认识到要以英语的实践性为指导思想,另外一方面更要在技术手段上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使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进而达到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一.明确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

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需要以及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涵盖了包括语言基础,应用技能,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内容,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和读写译等英语综合能力和专业英语技能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以适应立体化,网络化,个性化的英语教学和学习的需要.同时,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还特别说明: 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因材施教,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鉴于此,我们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改进原有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使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成为有机的整体.

二.网络教学的优势

网络教学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计算机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和教育资源优势,向教育者提供教与学的环境,传递数字化教育信息,开展互动式的同步或异步的教学方式,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网络教学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教学为学习者提供了不受时间、地理范围限制的灵活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享有充分的灵活性,他们可以自己安排学习进度,也可以自己选择方便的时间和地点上网学习。

2. 网络教学可以使学习者轻松享有内容丰富、趣味盎然的互动式多媒体课程材料。信息时代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知识不再一成不变论文格式。传统教育有固定的授课时间表和地点,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但教学内容往往也更新较慢,有些课程的教材要好几年才会修订一次。而网上教学则能够在较短的周期内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具有灵活易变的特点因材施教,还可以随时把世界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引入到教学中。学习者还可以通过网络的超文本链接功能非常方便地获得大量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各类信息或材料。

3. 网络教学可以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同步或异步交流变得易如反掌,并且利于进行因材施教。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在考虑一部分学生需求的同时,也在牺牲另外一些学生的利益。比如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需要老师反复重复一些概念,举出大量例子帮助其理解,而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注意力就可能被分散,消极地等待着教师讲授新概念。因材施教能够使课程显得更有趣、更相关和更有效。网络教学提供对摘要的讲解也可以体现在网络课件中,还可以更方便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材料,供学生详细了解知识点. 从上述的四点可以看出,网络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大学英语教学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也是提高大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不足与应对

由于学生的年龄,心里特征,知识基础以及认知能力等等方面的限制,在学习上缺乏自觉性与自制力,加上不懂得应该学习些什么和怎样去学习,所以在浩瀚无垠的网络里如果没有老师的启迪和引导,很难自主的去进行学习,虽然计算机可以模拟学习活动,但是它很难让学生真正形成实践能力.在此情形下,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大力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更新,对于传统教学及其理论基础正确评价,对网络教学及其理论进行客观地研究与分析,以素质教育理念为统摄,进行多种优势互补,实现两种教学方式的整合,

1. 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网络课堂的学习资源多采用非线性超文本方式组织,这使得学生学习的随意性很大.当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忽视.因此,加强网络课堂教学过程的主导与控制,成为了网络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2. 注重师生感情交流,实现师生交互.网络课堂教学是”师生分离”的过程,容易忽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老师的人格魅力也被削弱了.因此应该不断从技术上设法弥补师生交流的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网络学习的交互性,变人机互动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灵活运用网络教室中的语音讨论,语音广播,电子举手等功能加强情感交流.

3. 强调体验,鼓励合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进行小组合作,完成具体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其团队精神,增强交流沟通能力.

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它是教师授课的教学手段之一,我们绝不是要否定传统教学方式,而应在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处理好两者关系.教学工作者应该加强理论学习,改进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英语教学与网络教学结合起来,,才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志刚,常芳.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互补,[J] . 前沿 , 2008 (2).

[2]李瑞芹.试论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辩证统一关系[J] . 沧桑, 2007, (3).

[3]赵艳,朱坚冰.多媒体网络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利与弊[J]. 科教文汇,2007,(7).

对网络课堂的建议范文5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assignment drive-oriented instructional mode, problem-inquiring teaching mode, cooperative teaching mode and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mode as well as their characteristics, points out teaching mod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not the negation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teachers can comprehensively use multiple teaching mode according to the lectures to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in practical teaching.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协同式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模式

Key words: assignment drive-oriented instructional mode;problem-inquiring teaching mode;cooperative teaching mode;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mode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177-02

0引言

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已是当今教学发展的方向。通过虚拟课堂,学生和老师可充分利用在线资源,将学生由枯燥的传统学习环境引入到多媒体动态环境中。文章试图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及其特点,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1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简介

1.1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中的教学流程大体上是这样的:创设情景--提出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解决问题--巩固练习。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任务”的创造性设计、构思非常重要,明确的任务,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才能知道以何处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因此,任务必须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驱动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追求。通过任务驱动来调动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探究学习”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著名科学家施瓦布(J.J.schwab)倡导提出的。他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的本质是一致的。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主动地去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探究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为:分组―选题―学生收集资料、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1]。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时问题的设计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必须在形式、内容上,都应该有相应的不同的安排。设计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本课探究的重点内容,既具有探究性又不偏不怪,既要少而精又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问题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课堂教学中要灵活应用多种组织形式,比如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快乐学习、情境教学等都可以在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中使用,但是在遇到不可预见的问题时,教师要随机应变,及时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自由自觉地学习。与其他常用的教学方法相比,探究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有较大的优越性。

1.3 协同式教学模式所谓协同式网络教育模式是指:在网络环境下,相同领域或不同领域的教师们,相同院校或不同院校的教师们,利用和依托Internet,对同一个课程或同一群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在时间上和内容上的协同。这种协同体现了在教师和学生之间M:M教学方式的优越性,突出了网络教育的互动性,弥补了单个学校,单个教师在网络环境下教学能力的不足和知识面的欠缺,能够提高网络教育的效率和效果。网络环境下的协同式教学方式,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授课计划的编制。第二个阶段是网上教学阶段,在网络环境下采取类似视频网络会议的方式进行,用M:M教学方式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实时地进行交互式的讨论式教与学。第三个阶段是网上答疑和辅导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强化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个过程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采用分时异步进行,也可以采用同步实时进行[2]。

1.4 研究性教学模式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性学习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课程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网络环境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大量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数据,应当将传统方式与现代手段结合起来综合使用。利用现代手段的网上信息检索和传统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如:个别采访,开调查会,上图书馆收集资料等结合起来。研究性学习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动。它也不等同于问题课程,虽然也以问题为载体,但不是接受性学习,而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其特点为: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它形式上是“研究”,实质上是学习,一种综合性的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这里的“实践”的含义不仅是指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它还包括选题,制定研究计划,到大学、科研机构请教专家学者,撰写研究报告等一系列的过程,研究性学习强调知识的联系和运用[3]。

2实施过程中的建议

2.1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否定许多人认为,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网络课堂教学模式最终会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运用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教材替代抽象、枯燥的课本,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会利用信息资源,学会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从这一点上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应该从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中得到启发。另一方面,人机交互使得计算机成为隔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道障碍。正是因为这一障碍,使得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劣势凸显,不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也不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传统课堂教学教师能主导课堂,师生之间是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这恰好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所在。由上分析可知,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势正好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而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恰好能弥补网络课堂教学的劣势。它们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也不是彼此对立的关系,它们是优势互补的关系。

2.2 教学中注意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巴班斯基说过:“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辨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些问题时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教学目标的多重性、教学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教学客观条件的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使我们不可能找到适用于一切教学环境、符合每一特定教学情境的教学公式[4]。要想发挥课堂教学的最佳效率,就必须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使方法结构协调合理,各种方法优势互补。

2.3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的职能主要是"教",即"传道、授业、解惑",而在网络信息时代,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导",即指导、教导、引导。学习者面对的信息网络承载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不再是线性联结的,而是网状联结的。面对浩如烟海的大量信息,学习者往往不知所措,这时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找信息、处理信息、理解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自己所需的知识。教师为了适应网络教育中学习者对学习过程产生的问题,必须在提高自身素质和改变教学模式上下工夫。网络教育既有实时性又有非实时性的特点,教师授课可以按着自己喜欢的时间安排,学生学习亦可按着自己的时间安排。但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效果,同样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能及时给予解答、"及时反馈",因此传统教学中一人对一个群体的方式显然是不合适的。教师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教师通过主持各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有全能型的教学素质,而这恐怕是一个教师难以独立完成的,这就需要多个教师在网上的协作工作和协同教学,以弥补相互之间的不足,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探究教学法的实施及思考:5858/po/web_manager/info/files/200611/531-20061109162519-172257134.doc.

[2]杨.Internet环境下的教学新招―――协同式教学方式[J].希望月报,2007,(7):151.

对网络课堂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 教学改革 野外实习 多媒体 网络课堂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者对旅游信息的需求也愈加提高。在景点的观览过程中,除了视觉上的欣赏外,往往会在景观的地学成因方面希望获得更多的知识。这一发展趋势无疑对导游行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中旅游地学课程的讲授,产生积极的现实需要。从研究对象看,旅游地学既区别于与之相关的地质学、地理学和旅游学,又以边缘学科的特性与上述学科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对于这一新兴学科尽管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认识不足,但它的客观应用和研究价值已为人们所广泛关注。随着旅游事业的日益蓬勃,具有客观指导功能,并在科学实践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旅游地学必将获得广泛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改革

在目前国内一般高校对旅游地学的讲授,大部分都偏重于理论成因和景观美学的论述,而对实物化、实践化的教学模式,则相对缺乏系统的研究。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提出了三段式的旅游地学课程时间教学改革的建议:

1.室内实物识别

《旅游地学》内容非常广泛,且内容涉及的空间尺度很大,旅游专业的学生应有基本的地质、地貌野外观察、判断、分析能力,最主要的是能用简易方法鉴定常见造岩矿物与常见岩石,通过地质、地貌模型认知各种地质活动、地貌形态,并具有对地质、地貌景观形成的初步分析能力。

主要实验内容包括对常见的矿物,例如,对石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方解石、橄榄石约15地壳常见矿物,能从颜色、晶体结构、硬度、解理、断口等多方面加以认识鉴定。对常见的火山岩的花岗岩、凝灰岩、流纹岩、玄武岩、安山岩等,沉积岩的砂岩、页岩、碎屑岩、石灰岩、白云岩等,变质岩的片麻岩、板岩、千枚岩、大理岩等能从化学成分、颜色、构造、硬度、层理等多方面加以认识鉴定。

2.课堂导游模拟

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自由选择一熟悉景点,要求以PPT展示并配合导游解说的形式,进行课堂导游模拟的训练。要求学生必须从科学的、系统的地学成因角度出发,对所介绍景点进行解说。通过此项教学训练,一方面,可以将前期的矿物岩石的识别知识加以实践利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对以后的就业实践尤其是旅行社导游方向,进行有效的预演练。

对PPT内容,可要求分别从景点背静介绍、地学成因分析和景观美学的角度渐进式的展开,从而有效地兼顾纯地学知识的传输和一般景观美学内容的表达。

3.野外实习

旅游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在进行野外实习的过程中,不仅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学风和团结协作的作风,还能使他们将所学旅游理论和知识应用于实践,掌握旅游研究的主要方法,锻炼野外实践工作的技能和技巧,培养和提高实地观察、分析旅游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旅游景区景点规划的方法。另外,学生在旅游地理野外实践活动中可以亲身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具体实习内容上,可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观察褶皱及断层构造地貌,包括单面山、向斜谷、背斜山、次成谷、次成山、断层崖等;二是了解武夷山典型地区丹霞地貌的一般特征,包括岩性组成、地貌特征等,并对其景观组合进行综合评价。

二、教学方法改革

1.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教学法为基础

板书教学法作为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手段充分被利用的今天,其实仍然具有重要的功能。它在正常的知识表达的同时,还可以有效的调节授课的节奏,使得上课过程“动”与“静”相得益彰。同时,在整堂课的概略性的板书过程完成后,也有利于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整体把握和有效总结。

多媒体教学则主要是介绍各种风景景观现象,如火山、山岳、峡谷、岩溶、洞穴、丹霞地貌、雅丹景观、冰川、江河、湖泊、泉瀑、海洋等信息量大、图片丰富且内容有趣的教学部分,为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接触较多的信息量,应用PowerPoint为主制作教学课件,形式灵活,使用方便,且使理论讲解与丰富的实际景观图片有机结合,使枯燥的理论生动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音像教学法为激发手段

旅游地学课程的知识内容中,充斥着大量的地理现象和景观形态,这无疑是音像教学法的最佳体现场所之一。例如,讲解自然景观形成中的火山作用时,播放录像资料“火山-五大连池、长白山 ”;讲解沉积与断裂地质构造共同作用造就神奇美丽的大自然时,播放张家界及泰宁地质公园影像资料等;讲解形美、影美、声美,色彩丰富的水景时,播放九寨沟影像资料;讲解峡谷时,播放科罗多拉大峡谷以及中国的十大峡谷影像资料等;这些多媒体课件和影像资料,既能弥补文字教材中只有平面图的不足,又能利用电视录像和多媒体的特技手法,将细节描写与全景展现相结合。教学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寓教于乐,实现知识内化。

3.网络教学法为开拓窗口

课堂之外,除了传统的课堂笔记外,如何让学生自主的对学习过的知识加以有针对性的复习,并对其掌握情况进行有效的考察呢?网络课堂就是一个较好的载体。利用网络技术,改革单一的面对面教学方式,通过网络课件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交互的学习平台,如利用网络课堂交流平台可在网上布置作业、交流答疑等。同时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开阔学生视野。如在精品课程网页里直接链接国内外自然文化遗产景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美轮美奂、神奇秀丽的自然景观及其形成缘由可在网络世界得到更充分的展示或分析介绍。这种网络教学方式,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在旅游地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将室内、室外教学内容相结合,积极连通板书、多媒体、音像、网络等多种教学手段,才能积极有效地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而进一步培育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罗云菊,王桂林,文海家.旅游风景地学文化素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高等建筑教育,2008,17(4):102-104.

[2]朱国兴.我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情况综述.黄山学院学报,2003,5(1):75-80.

[3]齐兴田,陈季,黄秀英.高校旅游地理学实践教学环节研究.才智,2008,(1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