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范文1

作者:陈泽铭

页数:215

出版日期:2012年8月

定价:人民币35.00元

本书从音乐教育的非技能价值、音乐活动中的能力构建、音乐理解、音乐审美、为实现教育价值而设计归纳的音乐活动有效教学手段,以及幼儿园教师音乐教学业务成长、教师培养模式等方面做出了阐述,并在课程设计、教案写作、乐曲编创、动作编排等操作层面上,把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与具体音乐教学实践相结合。

让孩子爱上学习的100个智力游戏

作者:刘小涵

页数:未知

出版日期:2010年1月

定价:人民币23.00元/册

本书充满着吸引孩子的有趣玩意,有填空、推理、计算、图形空间、谜语、迷宫、大搜索、剪纸、贴纸、画画、连线、涂色、折叠、阅读童话等活动,将学习变成了一种新形式,是孩子之间、亲子之间、师生之间快乐交流的纽带,是开启孩子智商与情商,伴随孩子健康成长的多元智能游戏创意手册。

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

——中国古典益智数学玩具解析

编者:余俊雄

页数:未知

出版日期:2011年1月

定价:人民币15.00元/册

本书分为五章,内容涉及比赛所用到的益智玩具:拼板、环、锁、榫卯、华容道等,具体对七巧板、九连环、鲁班锁、华容道等的多种解法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书中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每种玩具的来历和延伸,并增加了各种玩具在组织活动中的具体做法。

为我的宝贝大声读

编者:谭旭东

绘者:赵光宇

页数:未知

出版日期:2012年4月

定价:人民币15.00元/册

《为我的宝贝大声读》由谭旭东编写。谭旭东,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儿童诗学博士后。现任教于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与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目前中国最活跃的新锐文学批评家、青年儿童文学作家和童书专家。

最新版幼儿逻辑能力早开发

(3~4岁)

作者:刘小涵

页数:65

出版日期:2010年6月

定价:人民币18.60元

本书主推逻辑思维能力,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编写,幼儿园/学前班最适用的数学书。包括了对色彩、图形和数字的认知,观察与思考、数学能力、抽象思维,方向感知、空间想像、判断推理等各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孩子的智力开发与拓展益处多多。

最新版幼儿逻辑能力早开发

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范文2

关键词: 民间童谣 幼儿教育 教学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在大量吸收引入外来思想西方文化的同时,社会、家长特别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普遍越来越感觉到传统文化教育对幼儿成长发展非常重要,功能价值不可估量,近些年,一些幼教专家学者及教师逐渐开始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幼儿园课程资源。民间童谣是我国文化宝藏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思想情感一直浸润着我们的心灵,伴随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同样,民间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与作用早已被人们广泛认同,对儿童语言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启迪,情操的陶冶,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民间童谣的内涵解读

古人云:“童,童子。徒歌曰谣。”童谣是传唱在儿童之口的没有乐谱的歌谣,也就是说它必须出自儿童之口,且没有乐谱,童谣不同于儿歌,儿歌是有固定旋律的,着重的是音调和旋律,属于儿童音乐;童谣重视歌词的内容、文字的优美,并有韵律而朗朗上口。民间童谣指来源于民间,并传唱于儿童之口,没有乐谱音节、和谐简短的歌谣。

民间童谣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以生活化的内容、口语化的语言形式发展传承下来,民间童谣包含了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重要的思想文化与情感道德内容,保留丰富而多元的人文与自然共生的文化因素,具有特有而多元的教育价值。民间童谣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叠词叠韵、富有节奏感,这种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非常符合幼儿的口味,比较容易深入幼儿的心灵。童谣富有浓郁的本土特色和生活气息,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较易为幼儿接受。由于民间童谣独有的特点,幼儿教育工作者逐渐达成共识,那就是民间童谣是幼儿教育中极为优秀的课程资源,在幼儿语言发展、行为习惯培养、道德情感感悟等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民间童谣应尽快全面进入幼儿园,当民间童谣出现在幼儿园教材中,当童谣在幼儿之间传唱时,童谣教学很自然成为一种教学活动,幼儿可以享受并且传承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二、民间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思考

民间童谣语言简单、通俗易懂、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内容和语言都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理解能力,并且娱乐性、游戏性很强,深受幼儿的喜欢。在幼儿园开展民间童谣教学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陶冶情操。

1.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民间童谣声韵自然活泼,音乐口语化,语言生动、结构简单、句式简短、朗朗上口,所以十分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极适合幼儿诵念传唱。所以,幼儿说了童谣,学话快、准,思维敏捷,口齿伶俐,能言善辩。可以说,童谣是培养孩子口语能力的最佳教材,经常传唱民间童谣,必定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小朋友通过长期、多形式、多途径地欣赏、视听、朗诵、游戏、表演这些朗朗上口的童谣,如“马兰花”、“推磨磨”、“金锁银锁”、“摇呀摇”等,幼儿的口齿更清楚了,发音更准确了。如童谣《春雨》:滴答,滴答,/下小雨啦!/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孩子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滴答,滴答,/下小雨啦!这首童谣,通过反复传唱,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语言,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幼儿能更安静、更专注地倾听别人讲话,并会做出相应的回应,乐于与人交谈,清楚地讲述自己的经验和需要。

2.有利于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阶段是孩子智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高速发展时期,同时是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民间童谣具有完整的逻辑思维结构,蕴含丰富的知识内涵,对开发幼儿智力很有帮助。比如,数字中有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孩子不太容易理解,将民间童谣引入教学中,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帮助幼儿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如民间游戏“荷花、荷花几时开”中的童谣:“荷花、荷花几时开?”(一月开);“一月不开几时开?”(二月开)/“二月不开几时开?”(三月开)/“三月不开几时开?”(四月开)/“四月不开几时开?”(五月开)/“五月不开几时开?”(六月荷花朵朵开)。这首童谣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不但帮助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而且使幼儿明白月份的排列顺序和荷花的开放时间,让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既快又好地接受不少常识。

3.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幼儿教育中,最关键的是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即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通过民间童谣的传唱,告诉孩子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例如,“摇摇摇,摇元宵,我的元宵是宝宝。穿红衣、戴红帽,不说话,总爱笑。吃饭不让妈妈喂,走路不让爸爸抱。看见小鸟点点头,看见客人问声好。”这首民间童谣“摇元宵”由两名幼儿合作完成,将童谣融于游戏中,不仅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教育幼儿从小懂礼貌,争做文明人。

4.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基本、最喜欢的活动,具有浓厚的趣味性,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把民间童谣与游戏相结合,幼儿易接受,且随时随地自由结合,在念念有词中常常不用任何道具就玩得很开心,这样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民间童谣《小老鼠上灯台》活动中,首先,教师播放童谣动画引起幼儿的兴趣。其次,幼儿分别戴上猫和老鼠的头饰,玩“小老鼠上灯台”的游戏,边玩边学念童谣。又如在跳橡皮筋的游戏时,我们让幼儿一边跳,一边朗诵童谣:“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由于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幼儿兴趣盎然,持续时间比较长,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5.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首先进行创造力教育,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童谣往往展开大胆的想象,使孩子如天马行空,张开想象的翅膀。如童谣《云》:蓝天蓝,像大海,/白云白,像帆船。∥云在天上走,/好像海里漂帆船。∥帆船,帆船,/你装的是什么?/走得这样慢。∥不装鱼,/不装虾,/装的都是小雨点。∥雨点,雨点,/请你快下来,/帮我浇菜园。这类童谣使孩子们听了读了,对发展创造力大有裨益。

三、民间童谣教学策略

1.因材施教,选择不同教学内容。

幼儿的年龄阶段性是非常明显的。如小班幼儿年龄小,有意注意和记忆能力较差。要选择一些幼儿熟悉的、接近幼儿生活的、有趣的民间童谣。同时,根据不同年龄加入适宜的新内容,不同活动增加适宜的民间童谣,使幼儿既动口又动手,既动手又动脑,发挥民间童谣的益智作用。如《小老鼠上灯台》、《排排坐》等这类童谣,语句简短,内容反映的是幼儿现实生活的事情。《排排坐》这首童谣表现幼儿在吃水果的过程中互相谦让的好品德。吃水果是每个幼儿已有的经验,学这首童谣时,是幼儿平时在幼儿园集体吃水果情景的再现。

2.有机渗透,创新教学方式。

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艺术课程中的组织与实施是教育价值实现的实质性操作,把它纳入幼儿园艺术课程及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实现民间童谣与幼儿园艺术课程的融合,这样对幼儿的教育价值才真正获得有效发挥。把童谣故事化,编出有趣的故事情节,有利于幼儿理解、易于接受和掌握。如民间童谣《小花狗与大石头》:“一只小花狗,出门走走走,碰到大石头,跌个大跟头,骨碌骨碌碌……”编成故事:今天是星期天,小花狗一大早起床,帮妈妈做了不少家务活,妈妈很高兴对小花狗说:“你去找小伙伴玩吧,吃饭前回来”。出门时,妈妈叮嘱说:“走路要小心啊!”小花狗东瞧瞧、西看看,发现前面有一只花蝴蝶,便去追它,结果没看脚下的路,碰到大石头,跌了一个大跟头,骨碌骨碌碌……跌得满身都是土。幼儿听完故事后,觉得很有趣,激发学习童谣的兴趣。另外,在教学中以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学习民间童谣的兴趣。如民间童谣《小老鼠上灯台》活动中,首先,教师播放童谣动画引起幼儿的兴趣。其次,幼儿分别戴上猫和老鼠的头饰,玩小老鼠上灯台的游戏,边玩边学会念童谣。再次,角色交换,游戏重复。由于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幼儿兴趣盎然,持续时间比较长,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3.家园互动,巩固记忆挖掘资源。

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范文3

一、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贯穿教学全过程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发展思维要“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就是说每节课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如何发展学生思维。例如,一支铅笔的价钱是5角,一块橡皮擦的价钱是3角,一支铅笔刨子的价钱是4元,一瓶墨水的价钱是2元2角,一支钢笔的价钱是6 元8角。问: (1)买一支钢笔与一个钢笔刨子要多少钱?(2)买4支钢笔与一块橡皮擦要多少钱?(3)买一支钢笔与一瓶墨水要多少钱?(4)买一瓶墨水比买3支铅笔贵多少钱?(5)买3支铅笔的钱可买几块橡皮擦?还可以根据试题编造文字题的练习。例如,试题124÷4=31从意义上来编造的文字题有:(1)把124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2)124里面有几个4?(3)124是4的几倍?

从术语上来编造的文字题有:(1)被除数是124,除数是4,商是多少?(2)除数是4,被除数是124,商是几?(3)已知两个数的积是124,其中一个因数是4,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从读法上来编造的文字题有: (1)124除以4得多少?(2)4除124是多少?(3)124与4的商是多少?

通过这些形式的练习,学生不但进一步理解了除数、被除数、商的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初步掌握了抽象、概括思维方法。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形式的练习外,还经常让学生进行“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的练习。这些类型练习,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灵敏性和敏捷性,同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使用教具、学具、电化教学等手段,不仅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还有助于理解和巩固所学的概念、法则,而且能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依据教学内容发展思维能力

在使用新课程教科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分析其发展思维的有利因素,有侧重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如三年级“两步”应用题教学,解答“两步”应用题时,分析、综合较为复杂。教师要先把“两步”应用题分解为几个有联系的简单应用题,进一步分析解每个简单应用题所需的已知条件,然后把已知条件成对地结合,连续地解答几个简单应用题,最后得到问题的答案。例:“同学们做了12朵红花,8朵黄花,送给幼儿园15朵,还剩几朵?”

想:要求还剩几朵,须知道什么?——一共做多少朵,送了多少朵。(分析)一共做多少朵知道吗?那么要先算什么?要求一共做多少朵,须知道什么?——做了几朵红花,几朵黄花。(分析)

题目里告诉了什么?怎么求一共做多少朵?(综合)

知道一共做20朵,现在可以求什么?怎么求?(综合)

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范文4

一、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不够

幼儿园数学普遍存在内容浅、容量少的问题,在广度和深度上远远不能满足幼儿智能发展的需要。由于现代社会信息的增大,幼儿受多种信息的刺激,其智能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习《纲要》所规定的内容是轻而易举的事,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学习《纲要》以外的知识。例如:学前班数学课本上只有简单的5以内的组成分解、加减法、序数及简单的形体内容。原来半年学完的课本,现在幼儿园只用几个活动就学完了,而且全都能领会。再就是各年龄班存在着重复教学。如中班讲了5以内的组成分解,到了大班还要学习5以内的组成分解,学前班也还得如此。这种无深度的反复教学,不但激发不了幼儿的求知欲,反而阻碍了幼儿的思维发展。

二、教学目标单一

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着教师只为传授知识而传授,幼儿只为学知识而学的现象,教学的目标只是数学知识单方面的目标。如中班“排数卡”教学活动的目标是:①练习1—10的数数;②巩固10以内的数的认识。大班认数活动学习“5”的组成分解的活动目标是:①认识“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②书写数字“5”。从中不难看出,教师对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活动中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而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它目标。

三、操作材料乏味

幼儿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极强,在学习中他们往往以兴趣为出发点,十分容易为新的刺激所吸引。这就要求给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须新颖、鲜艳、丰富多彩,材料的大小,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定。然而,由于有的教师对操作材料在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不够,加上怕麻烦等原因,教学中老是几套操作材料反复使用,当教师给幼儿发材料时,幼儿就会马上产生出“还是这个”的抱怨。陈旧单调的操作材料,极易使幼儿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操作活动的效果。

四、教学方法单调

教师在考虑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时,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数学教育的直观性,片面依靠演示,把答案强加给幼儿。如几支铅笔、几个苹果的演示就讲一节课。再是,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教幼儿学习“6”的加减法时,教师直接出示分合式,让幼儿看着分合式列出算式,即1+5=6、2+4=6、3+3=6、4+2=6、5+1=6,然后逐一指着算式让幼儿创编应用题,大量的时间花在编应用题上。三是采取“灌输式教学”。即老师讲,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看。不管是否能消化,硬往幼儿的小脑子里灌死知识,死灌知识,造成幼儿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不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多采用一些幼儿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法、实物教学法、比较法等等。而且整个活动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激发不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鉴于以上问题,建议:

一、改革数学教育内容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扩大各年龄班的知识面,加深数学知识的难度。各个年龄班要按统一部署,由浅入深地完成教学任务,避免重复无效教育。(1)集合数:除《纲要》中规定的10以内的数字书写、认读、计数与取物外,应延伸到20以内的书写、认读、计数与取物,增加数群计数、目测数群、数量层次认知等(2)相邻数:在相邻数的认知中应重视规律、方法的渗透教育,引伸到对相邻数本质的认知,延伸到100以内的相邻数。(3)单、双数:由10以内的单、双数顺数、倒数认知扩大到100以内的顺数、倒数及单双数的认知,并会判断多位数的单双数,并应增设数列的认知(单序数列、双序数列)。(4)组成分解:除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分解组成、创编应用题外,还应注重多项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迁移能力的培养。另外,从时空观念、逻辑观念等方面也应扩大知识面,增加难度,注重幼儿分析、综合推理的技能、数学语言的运用、表达的技能及多项思维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二、注重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

《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四个方面的目标:(1)教幼儿掌握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2)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4)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通过数学教育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具有主动性、条理性、坚持性和创造性,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幼儿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时,要把这些目标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多从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几方面考虑,既让幼儿学到知识,又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增强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教师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哪一年龄段的幼儿喜欢用什么样的操作材料,某一活动该采用什么样的操作材料要做到心中有数。如幼儿智能学具、多功能插板、珠算器、插塑雪花片、沙盘教具、游戏卡、圆点卡等操作材料颜色鲜艳,很受幼儿的喜爱。除此之外教师要多下功夫,巧选材料,为幼儿制作出适合其特点的操作材料。还要充分调动家长及幼儿的积极性,亲子共同制作。由于幼儿亲自参与,他们对操作材料会倍感亲切、倍加喜欢、倍加爱护,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范文5

一、对幼儿期思维特点的认知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3-6岁幼儿正处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前运算阶段,正处在“正式掌握本族语言期”。他们开始尝试用表象和语言来描述外部世界事物;其思维则呈现两个特点,即表象性与直觉性。对前者,明显的例子是,幼儿对事物的概括是以个体感官能够感知到的实物的具体形象为支撑的。如对玩具的概括,女孩表达为“玩具就是布娃娃”,男孩则为“玩具就是小汽车、宝剑、枪”等,均为幼儿生活中接触到的可做玩具的物品。即便是对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认知,也是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实物出现的。如对“友好”的理解,很多幼儿的表达是“小朋友间不吵架、不打架”等。对后者,则更多体现在一些语言的表达上,且以语言表达的存在“问题”的形式来表现。如有小班幼儿的省略句式表达“宝宝,瓜”,结合具体语境,他的真实含义表达,可能是“我要玩瓜的模型”或者“我要吃瓜”等。显然,这是幼儿语言表达思维的不健全所导致的思维跳跃产生的后果。因此,幼儿教师着眼幼儿思维能力培养时,必要伴随着相关语言的表达。如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对游戏规则的解释、对幼儿行为的引导等,以引导幼儿在对语言的正确理解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思维能力,如分析、比较、想象、联想、概括等。

二、语言教学中相关措施的采取

1.故事教学

与幼儿的形象性思维特点相关,具有单一明确主题的幼儿故事,多具有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这便于幼儿听取故事时的理解和记忆,并有助幼好魅犯惺艿焦适轮腥宋镒龇ǖ暮没抵壹椋进而也就懂得哪些事情必须做、可以做或不能做等道理。以讲述教学故事《晴朗的一天》为例,在首次活动的多次讲述中,结合相关卡片资料的操作,教师即可分别询问幼儿“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次听故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等,来引导幼儿在回顾故事内容的过程中加深对故事情节以及故事中每种物品与故事角色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而在再次活动中,教师可以前者为基础,作类如“如果小狐狸真的找来牛奶给了老婆婆,老婆婆应该怎么办呢”“如果小狐狸没有能够从母鸡那里换来鸡蛋,这说明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等问题来询问幼儿,请其回答。这时的教学,在事实上已经进入对幼儿的假言推理、反事实推理的思维训练过程了。

2.诗歌教学

语言精炼、意境优美、想象力丰富,是一般儿童诗歌所具有的三大特点。因此,引导幼儿多读多背一些儿童诗歌,对于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和丰富想象能力,进而发展幼儿思维,是非常有益的。如教读儿童诗《灯塔妈妈》,将灯塔与航船分别比作妈妈、宝宝,就非常符合幼儿思维的形象化特点,而将“灯塔妈妈”为等待“船宝宝”回家的神情表达为“睁着眼/到处瞧”,也会激发幼儿以妈妈的等待形象来替代诗中的等待形象而作优美的联想,产生美的享受。教学中,为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主题及各节之间的关系,教师对诗歌的含义与层次进行适度讲解是必要的。这也有助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成长。如教学儿童诗《小弟和小猫》,对其主题“爱清洁讲卫生”及全诗五节之各节间的相互关系的讲解,在有效强化幼儿的主题认知促进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同时,也有助学生对各节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逻辑感知。

3.看图讲述

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范文6

编程一直被视为继口语及书写之后的“第三语言”,因此不少国家均提倡儿童学习编程,例如英国将编程纳入中小学课程、美国总统奥巴马推动学校教授编程、新加坡在中小学考试中加入编程科目。世界各个国家把儿童编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编程人才在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信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性,也说明编程能力是一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必备能力。

那么少儿编程对孩子的发展究竟有哪些益处呢?

一、人脑敏感期容易培养编程天赋

人类的大脑发育成熟要远远早于人类身体的各个器官,人类的潜在能力有一个敏感期,人类的各种天赋都是在这个敏感期内形成的,例如,小孩子可以辨别几十种颜色,而成人只能辨别10多种颜色,受过音乐训练的小孩子可以听到88个钢琴的半音,而成人很难做到,这告诉我们人类很多天赋过了敏感期,这种天赋能力就开始递减了或者完全丧失掉,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如此,人类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期是在7岁左右,所以,逻辑思维能力越早培养越好,少儿编程就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一个比较好的手段。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乔布斯,他们都是从小学就开始编写程序了,从小就开始编程思想的培养和编程技术的积累,为他们后来成就大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利用编程教学引导学生顺利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顺利过度

影响学习成绩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思维力。那些进入八年级成绩落后的孩子往往是在四年级便开始明显落后。其实这部分孩子成绩之所以在这时候开始落后,恰好是他们的思维发展没有跟上同龄人的步伐造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思维在幼儿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童年期进入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的阶段,而十岁(通常是四年级)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如果孩子在这个时期思维发展顺利过渡,成绩不会受到影响,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轻松。而如果思维发展受阻,则会严重影响学习成绩。因此,把握好孩子思维发展的这一转折期显得尤为重要。这一任务以前更多的落在数学等学科上,这些学科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导学生思维方式的过度的作用,但与编程教学尤其是scarch等比较成功的编程软件教学比起来差距还是很大的。编程时写入的是命令,而生成的是可见的动作,可以很好的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联系在一起,所想即所见,所见即所得的操作形式是对思维方式转变的极佳练习。

三、利用编程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现阶段在学的学生大都是“独苗苗”,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人围着这些“小太阳”转,从而滋生了娇生惯养的习气,只会汲取而不知道付出。很多学生有孤僻、自私、不合群等不良的心理素质。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开始产生竞争的心理,一切都要争强好胜,有时甚至达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这都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不利。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当他融入集体之中,个人的创造才能得到发展。正如马克思说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发展其全面才能的手段。”而且编程教学可以很好的把一个小组或一个班的学生紧密的系在一起,很多程序代码需要写入几十行甚至过千行,这样的任务在短时间里一个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但是分散到一个团队里就变得可行了。

完成这样的任务需要团队中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合作要亲密无间,分工要细致,统筹要合理,一个大型程序的完成就意味着一个合格的团队的成型。更重要的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学生不仅可以和现实中的同学合作,更能与远至大洋彼岸的朋友一同协作完成创作,这更能激发学生对团队协作的认可。

四、培养创新、自学等能力

少儿编程课程不仅能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在整个编程过程中对孩子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自己的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而这正是今日孩子需要拥有的必备技能。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雷斯尼克教授表示,无论是理解极其复杂的系统,比如一个经济体如何运转,或是以分步骤的方式解决问题,学习编程都大有帮助。它不仅可以训练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帮助表达自己。

五、利用编程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