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消费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消费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消费报告

绿色消费报告范文1

【关键词】 绿色酒店 两型社会 绿色消费

随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及世界环保大会的召开,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一直是世人瞩目的焦点,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是每个行业、甚至每个人都需要考虑的问题。酒店是人口集中、资源消耗很大的场所,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的背景下,酒店能否创建绿色酒店,实行绿色发展对可持续发展尤为关键。

一、绿色酒店是酒店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绿色酒店的内涵

国际上把绿色酒店称为“green hotel”,也可称为“eco-efficient hotel”,意为生态效益型酒店。绿色酒店是指那些为顾客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既符合充分利用资源又符合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和有益于顾客身体健康的酒店。具体而言,绿色酒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绿色酒店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注重环保,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酒店产品的生产过程、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酒店对环境危害的风险;第二,注重资源节约。在生产过程中实行节能降耗,通过节能、节电、节水,实现资源的合理消耗;第三,倡导安全理念。在安全方面即重视消防安全、治安安全、消费安全和职业安全,更注重食品安全;第四,关注顾客的健康,提供有利于顾客健康的产品;第五,形成了绿色的文化氛围。酒店的绿色发展离不开管理、制度方面的支持,只有将绿色观念纳入到酒店文化和日常管理行为中去,加强对员工的绿色培训,并通过员工的创新行为达到酒店绿色发展的目的。

2、绿色酒店是酒店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外部环境的制约。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人们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也将会越来越关注资源与环境保护。酒店作为资源消耗很大的场所,在经营中占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同时排放大量的废弃物质。根据全国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的《2010中国绿色饭店发展报告》的资料显示:仅以国内现有的1万多家星级饭店为例,如果都创建绿色饭店每年可节约相当于近20个杭州西湖的水量,可供180个中小城市一年用水;节约相当于目前三峡电站近一个月的发电量,近170个中小城市一年的用电量。因此,酒店实行绿色发展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2)酒店持续发展的需要。创建“绿色酒店”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欧洲饭店行业,并很快成为国际酒店业的潮流。绿色酒店是国际住宿业和餐饮业的新型经营方式,是国内酒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创建绿色酒店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根据全国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的《2010中国绿色饭店发展报告》的资料显示:创建绿色饭店可以帮助企业平均节电15%、节水10%。因此,创建绿色酒店无疑能带给酒店经济利益,例如获得较低的资源、能源使用费用;为员工创造一个更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提升酒店的形象等。

(3)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被唤醒,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也不断增长。积极创建绿色酒店,正是适应和满足消费者的这种需求。此外,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人们较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开始注重较高层次的需要。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主导需求从生理的需要上升到安全的需要,比如更多关注食品的安全。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比如三聚氰胺奶、石蜡大米、硫酸铜木耳等。因此,倡导绿色消费,酒店为顾客提供健康、安全的产品与服务,正是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

二、我国绿色酒店发展的现状

1、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不多

绿色酒店是新型经营方式,是国内酒店业未来的发展模式。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的资料,为了保证绿色酒店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商务部要求,成立了全国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以及各省市相应工作机构。按照绿色饭店创建的目标要求,计划到2012年在全国创建10000家绿色饭店和绿色餐饮企业。预计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会逐步增多。但目前根据全国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的《2010中国绿色饭店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已有700余家绿色饭店,而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2009年中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三星级以上酒店为8407家。所以,目前在我国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并不多。

2、酒店高管对实施绿色发展不重视

创建绿色酒店需要酒店在制度、管理、文化方面的支撑,而这些的建立都需要酒店高管对其重视,但在经营过程中酒店高管对其重视不够,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酒店提供的绿色产品,不知消费者是否能认同;第二,初期的投资较大,而短期内难以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酒店高管在认识上的误区。有些饭店以为只要实施某些绿色服务与管理的标准,挂上“绿色”或“生态”招牌,就是进行绿色管理了。高管对实施绿色发展不重视或认识上的偏差,是抑制酒店业绿色发展的原因之一。

3、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淡薄

就中国目前消费市场看,绿色消费并不是主流消费,如果酒店积极开展创绿活动,投入了成本、精力,但没有得到顾客的认可,作为酒店而言就没有达到应有的预期。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淡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顾客对什么是绿色酒店、绿色产品认识不够深刻,对创建绿色酒店的意义不清楚;第二,顾客习惯计较个人的得失和眼前利益,而对社会责任、人类长远利益不甚关心;第三,部分顾客即使有环境保护意识,有限的经济能力也限制了绿色消费行为的实施。因此,在创建绿色酒店的同时,应加强绿色消费的宣传,引导顾客进行绿色消费。在消费者的需求拉动下,将会增加酒店实行绿色发展的积极性。

4、绿色发展的成本过高,酒店难以承受

对酒店而言,是否创建绿色酒店的最核心的动力是盈利预期,最主要的压力则是成本和风险控制。经济利益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创建绿色酒店的行为,必须能够满足企业的盈利目标。由于创建绿色酒店初期投资成本较大,比如为了实行绿色发展,需要购买节能的设施设备,对酒店进行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员工培训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投资大、成本高,且短期效益不明显,高额的投资成本阻碍着酒店进行绿色发展。

三、创建绿色酒店的措施

1、政府方面

(1)大力宣传,营造社会氛围。引导绿色消费不仅是酒店的责任,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消费也是全社会、政府、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政府掌握着大量的传媒和舆论阵地,具有进行道德教育的优势。因此,政府应大力宣传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重要意义,同时加强宣传创建绿色酒店的重要性,发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通过多种宣传方式扩大社会影响,使社会各界都了解创建绿色酒店的内容和意义,积极营造创建绿色酒店的社会氛围,以此来引导顾客进行绿色消费。

(2)对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给予支持。政府可以有代表性的选取一些酒店,引导、帮助、支持其建立示范性绿色酒店,组织其他酒店的人员到这些示范性绿色酒店进行参观,以带动、促进其它酒店实现绿色发展。

(3)给绿色酒店政策上的支持。对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由于初期投资较大,政府可以在税收和贷款上给予相应的优惠;或采取其他的奖励措施,比如给予政府补贴等。

(4)加强环境监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实行严格的环保准入,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总量控制指标考核,建立环保社会监督机制。这样就能抑制酒店对环境的破坏,例如强制使用无磷洗衣费、使用可降解的餐盒等。

(5)将绿色酒店纳入星评标准等国家级行业标准中。2010年修订的《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星级标准特别强调“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国家政策的支持与社会舆论导向已经为酒店提出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要求。此外,早在2003年,国家经贸委颁布了中国饭店行业第一个《绿色饭店等级评定规定》国家行业标准,根据饭店在安全、健康、环保等方面程度的不同,分为A级到AAAAA级共五个级别,分别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银杏叶作为标志。希望通过政府的引导,不断有酒店加入评定,同时不断完善考评与复评工作。

2、酒店方面

(1)酒店高管要对绿色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实行绿色发展,首先酒店高管要重视,否则很难发展下去。绿色发展需要资金的投入、员工的培训、绿色产品的开发与创新、酒店的宣传等,这些都需要酒店高管的支持。

(2)提供绿色产品。酒店的绿色产品主要包括三大类:绿色客房、绿色餐饮和绿色服务。目前,尽管一些酒店创建绿色酒店,但大多数酒店的绿色意识总体还较淡薄,提供的绿色产品有限。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前提是酒店要有绿色的氛围,提供丰富的、绿色的产品与服务。

(3)酒店应该积极进行绿色宣传。通过绿色宣传,营造绿色氛围,比如一些酒店在大堂、餐厅、洗手间及客房等处张贴相关绿色告示、宣传卡和其他宣传资料,倡导“绿色消费”。

3、消费者方面

酒店提供的绿色产品和服务只有得到消费者认可才算真正的成功。当前消费者受传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绿色消费意识淡漠,在现实中对于绿色消费不重视,加大了创建绿色酒店的难度。此外,要消除一种误区,不要认为绿色产品就是无公害、无污染、安全、新鲜的食品,实际上绿色产品是一种广义的概念。上述的只是绿色产品的一个方面,如果这方面成本太高,消费者难以承受,那么在提供绿色产品时可以逐步进行,比如不提供用珍稀动物和野生动物加工的食品,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不添加人工色素等有损健康的原材料;杜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等,这样提供的绿色产品就不会导致价格过高。因此,在创建绿色酒店的同时,应加强绿色消费的宣传,增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两型社会”背景下的酒店业创新及人才需求分析》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B378。)

【参考文献】

[1] 杨怡:我国饭店业的绿色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

[2] 宗聪聪:绿色酒店运行研究[D].苏州大学,2010.

[3] 冉燕:创建绿色饭店 引导绿色消费[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绿色消费报告范文2

关键词:绿色营销;特征;战略;意义

       0  引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然而由于那种过度掠夺的消费方式和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却使人类正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其中最严峻的就是生态破坏严重,资源无情流失。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用平均消耗量计算,现有资源还可用500年,若以平均2.5%的递增速度计算消耗量,现有资源只能维持90年,90年以后呢?[1]我们几乎不敢去谈这个话题,因为这个话题太过沉重。早就有这样一句警示语“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然而我们却听而不见,依然是严重浪费、严重污染。就在2007年3月22日,第15个世界水日,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又报道:有权威人士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60%的人口缺水。[2]一方面是环境资源的严重缺乏,另一方面却是人类的严重浪费与污染。人与环境唇齿相依、休戚与共,如何解决这个千百年来的怪圈?千疮百孔的地球正以各种触目惊心的数据告诉我们:绿色营销迫在眉睫。

        1  绿色营销及其将征

        1.1 企业市场观念的演变以及绿色营销的涵义  企业的市场观念经历了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三次演变之后, 1957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约翰﹒麦克基里特又提出了市场营销观念,即以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和欲望作为市场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尽管这是一次经营理念上的革命,指导着众多的企业走上了一条成功之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种理念下的传统生产方式和企业行为给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威胁和危机。例如,中国300多个城市中,188个城市缺水,所有主要江河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长江更是由于遭受企业人为破坏、污染严重而在全球十大“最受伤大河”中排名第二。究其原因,市场营销观念只注重了单纯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效益,如今严峻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由单一的“经济”目标向“经济一生态”双重目标转变,于是经营思想上的另一次新的革命——绿色营销”应运而生。

        绿色营销,国外有的学者译做Environmental Marketing, 1993年Water Codington提出了绿色营销的内涵是“将环境管理认知并作为事业发展的义务和成长机会的营销活动”。这便是早期的绿色营销观念,它是环境问题强化的产物。随着绿色营销实践的深入,不仅强调了环境保护,还强调了可持续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的协调发展。因此,绿色营销是指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实现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利益的统一,市场主体根据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原则,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及同其他市场主体交换产品价值来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管理过程。这是一种既对消费者负责,又对企业和环境负责的营销行为,它具有独特、崭新的内涵和顽强的生命力,它定位于节能与环保,放眼于社会经济的长远利益和全球利益,人类只有依靠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绿色营销的特征

        1.2.1 绿色标志的采用  绿色标志是绿色营销的重要特征。它是衡量企业环保生产的标准,是由权威性的认证机构根据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对产品的环境性能及生产过程进行确认,并以标志图形的形式告知消费者哪些产品符合环保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更有利,是对绿色产品颁发的一种确认性证明标志。世界上第一个绿色标志是本世纪70年代末,在当时的联邦德国诞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绿色标志已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大部分国家都根据环境标志计划,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全球范围内颁布的有关环境方面的术语、测试方法等,制定了本国的“绿色标志制度”。

        1.2.2 绿色消费意识的建立  绿色营销的核心是提倡绿色消费意识,让绿色需求成为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目前,绿色浪潮席卷全球,绿色消费意识得到了各国消费者的认同。2005年公布的一份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在超市购物时,60%的法国人、85%的德国人都愿意挑选环保商品;91%的美国人在购买商品时会考虑公司环保方面的信誉。[3]培育绿色文化,营造绿色消费的群体意识,就能创造出绿色消费的宏观环境。绿色消费意识适应了人们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得到了快速地发展。

        1.2.3 绿色产品的发展  绿色产品突出的是人们对产品环保这一绿色属性的需要,是针对传统产品而言的。传统的产品是传统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在传统营销观念指导下,企业注重的仅是消费者眼前的利益,生产上也只重视劳动力和资本在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在这种只追求一己、一时、高效的传统方式下生产出的产品必然与绿色产品有着质的区别,尤其体现在产品的寿命周期上。传统产品呈现出单一、线型的寿命周期:生产-流通-消费-废弃;而绿色产品是现代循环经济生产方式下的产物,它的寿命周期具有复杂、循环的特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再生产。绿色产品是绿色营销的基础,大力发展绿色产品,才能有效领导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更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不仅有助于绿色营销的发展而且有助于企业赢得大量的消费者,取得较好的效益。

绿色消费报告范文3

[关键词]生态环境政府采购绿色消费环境税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降低经济增长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政府责任重大。政府统筹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必须运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多管齐下。本文主要分析政府依靠财政税收这一经济手段,促进生态环境改善,降低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

一、政府统筹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

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过去的15年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10.1%,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然而,我国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忽视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解决我国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造成的后果,政府责任重大。

1.我国生态环境严峻形势必须改变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造成环境恶化。一些地方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结果,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增加。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遭到污染,五分之一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十一五”时期是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状况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到2010年,在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使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些目标,体现了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国家长远利益的要求,政府必须下定决心确保完成。

2.经济增长的高环境成本必须降低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土地退化”等现象。许多地方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降低。2006年我国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报告指出:仅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如果在现有的治理技术水平下全部处理2004年点源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资约为10800亿元,占当年GDP的6.8%左右。同时每年还需另外花费治理运行成本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0%。可见,如果再不重视保护环境,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会更高,政府必须下决心改善生态环境。

二、政府统筹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税收手段

保护生态环境,政府要遵循经济规律,针对不同的经济活动主体,灵活运用财政税收手段,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性。

1.财政税收手段引导绿色消费保护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在消费环节要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政府通过制定财税政策,鼓励使用、消费环境标识志产品、环境认证产品、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绿色标志食品和有机标志食品,有利于消费环节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政府机构实行绿色采购、消费者选择绿色消费,全社会自觉抵制非环保产品的消费,增加对环保产品的需求,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1)财政资金转向绿色采购

形成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政府财政资金要优先购买对环境有利的绿色产品,形成政府绿色采购。政府绿色采购就是在政府采购中选择那些符合国家绿色认证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的绿色标准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技术标准,而且要按照产品生命周期标准使产品从设计、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到废弃的全过程均符合环保要求。政府所购物品:电话、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车辆等办公用品,都必须达到特定的环保标准,符合国家绿色认证标准。这有利于带动企业生产绿色环保产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必需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政府绿色采购标准、清单和指南。2006年11月我国公布了第一份政府采购“绿色清单”。它涉及汽车、打印机、彩电、板材、家具等14个行业获得中国环保标志认证的上百种产品的采购清单。它规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在用财政资金实施政府采购时须优先选择“绿色产品”,不按规定采购的单位,财政部门可以拒付采购资金。

(2)税收政策促进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避免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节约资源和能源。消费者作为绿色消费的主体,进行绿色消费还存在一些障碍,还需政府出台财税加以引导。

①减少税收鼓励购买环保产品

环境标志是一种标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标签,它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实施环境标志认证,实质上是对产品从设计、生产、使用到废弃处理处置,乃至回收再利用的全过程的环境行为进行控制。它由国家指定的机构或民间组织依据环境产品标准及有关规定,对产品的环境性能及生产过程进行确认,并以标志图形的形式告知消费者哪些产品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更为有利。

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环境标志产品受到重视,消费者更注重购买环保产品。但是有很多不法厂商,擅自在产品包装上印刷环保认证标志,消费者难辨真假。本来,发放环境标志的最终目的是保护环境,一方面通过环境标志告诉消费者哪些产品有益于环境,并引导消费者购买、使用这类产品;另一方面通过消费者的选择,引导企业生产对环境有益的产品。但是市场上假冒的环境标志产品,产品质量低劣,成本低、价格低,不利于消费者对真环保产品的购买。

鼓励绿色消费,政府不仅要加大对假冒环境标志产品的打击力度,而且要对获中国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减免税收。通过减免税收,增加其竞争优势。目前我国共有近200家企业,40多个大类,500多种产品获得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对这些产品减免税收,降低其生产成本,增加其降价空间,使其在价格上处于有利地位。不仅能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环境认证产品,而且能鼓励生产者生产绿色环保产品。

②消费税限制购买非环保产品

促进绿色消费,减少对非环保产品的消费,必须完善消费税制度。去年4月1日,我国对木质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大排量轿车提高了消费税,限制对其消费。还有许多产品,消费者看不出它对环境的危害,然而,生产中对环境危害巨大。例如,消费者在购买黄金首饰时,很少知道它对环境的危害。黄金生产中的氰、砷、汞、浮选药剂、悬浮物、重金属,腐蚀性气体、粉尘、尾渣、废石及放射性物质,对环境危害极大,尤其是汞和氰,严重污染空气和水。对这类生产中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政府应提高消费税,限制百姓对它的消费。

2.财政税收手段引导绿色生产保护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推行绿色生产。企业是绿色生产的主体,政府要制定财税政策对企业加以引导。

(1)财政资金支持企业绿色生产

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就要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一方面,强化从源头防止污染,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现状,就要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清洁生产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就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提高环境保护的水平。鼓励企业在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环保相关技术、共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切实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鼓励企业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参与污染治理和环保产业发展,政府财政资金都要予以支持。

①财政资金支持绿色发电

国家环保局公布,去年上半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增长4.2%,大大高于“十一五”规划环境目标所要求的每半年降低1%的目标。2006年11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了《OECD中国环境绩效评估报告》:单位GDP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以1000美元GDP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计,中国2.9公斤,OECD成员国平均水平为1.1公斤。我国煤炭消费高速增长,导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大幅度增加。燃煤电厂又是二氧化硫排放的主要来源,而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控制二氧化硫污染的问题,一方面,加快现有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二氧化硫综合治理;另一方面,必须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财政资金要支持绿色发电。政府财政资金重点支持企业使用大型高效清洁发电装备、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财政资金投向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绿色发电项目。

②财政资金支持绿色交通

我国汽车尾气和烟尘、噪音等造成的交通污染,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公交车辆使用的燃油普遍含硫较高,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控制城市空气质量恶化趋势,财政资金要支持发展绿色交通。财政资金项目资助企业研制清洁、廉价新型环保公交电动能源,财政资金补贴公交公司使用尾气零排放,无污染,低噪音的新型电动公交车辆,淘汰老旧车辆。

绿色消费报告范文4

环保消费,其实会令很多人感到矛盾,深知我们的地球和生存环境都需要环保行动的维护和关爱,想贡献一份力量,但又难以割舍现代文明生活带来的种种享受,放弃这一切不太可能,而为之改变,行动上又难免存在力不从心的不完美表现。

我愿意我不愿意

在北京,车辆尾号限行的交通措施力在倡导“少开一天车”的低碳生活,却成为许多人抓紧购置第二辆车的理由,尾气排放、燃油费用、交通拥堵等高碳因素最终让位于个人的“出行不便”:而节能环保的混合动力汽车虽然运行成本只有传统汽车的1/5,但比传统汽车高出近十万元的价格不是谁都能轻易接受的:一位女士更是毫无迟疑给一道环保题否定的答案――“是否会为环保低碳减少每周淋浴的次数”,她说这个可不太好办,尽管要做到很简单但是出门不洗澡怎么行;那么少买些衣服吧,无奈购物的冲动总会压倒理智的决定,衣橱里那些仍挂着标签的新衣服总在不断增加:要不买件低碳服装吧,对不起,哪里有卖?

人类的欲望对地球的伤害不言而喻,欲望也在拖着环保行动的后腿,低碳生活需要我们降低对物质的欲望和对能源的损耗。对生活资料占有的越多、浪费的越多就越背离了低碳生活所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需要我们进入一个节约、节能的社会。无所不拿来戏说的网友也没有放过低碳,没房没车没女朋友的三无宅男自嘲为“低碳男”,这种即形象又心酸的结合也让我们看到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但环保低碳终将会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当然并非物资的匮乏而是资源更为有效的分配和利用。

消费者对环保态度和产品的关注度是不断提高的,随手关灯,关水,将垃圾分类、统一丢弃废旧电池、双面使用纸张是基本可以做到的:现在,人们会为环保低碳的消费市场做出哪些行动呢?购买有机蔬菜、绿色食品;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购买节能电器、节能灯泡:选择安全环保的家装材料,如墙布、木地板、油漆等等,并愿意为其较高的价格买单。一位刚刚购置了新房的朋友,在装修过程中,尽量采用环保产品,预算也从8万元一直飙升至15万元,原因就是为了准备在新房中要一个宝宝,而希望自己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孕育宝宝,让孩子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由此看出,消费者对于那些生活必需品中与健康紧密结合对自身和家庭的安全有利、能够节省开支的环保产品比较感兴趣。

在近乎30多年的环保教育和大力宣传下,环保意识在大众心中的萌发和政府在环保政策的制定上都已取得一定实效,作为社会人,对环保意义和重要性是普遍认可的,但当人们转换成消费者的角色时,环保行动的力量就变弱了,实际上中国消费者目前所关注的环保和环保行动更确切的说是受一种对“个人安全和健康”关注的驱使,和对家庭“节省开支”的“节能”相关联的。举手之劳的环保人们是愿意做的:强制性的政策也是可以服从的,比如禁塑令;但说到主动寻找和消费环保物品,并为之付出更多额外的开支,大多数人就很难做到了,比如服装。

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动上仍有一定差距,而经济实力的限制恰是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之一,油电混合的环保汽车Prius价格高出普通轿车十万元;而天丝、竹纤维、莫代尔等天然粘胶纤维的服装售价比普通服装高出不止7%的价格。在环保服装的消费上,人们的行动似乎就慢下来了。纺织品服装还没有统一的环保标准,市场较为纷杂,既有率先在行业中推行“衣年轮”(标有碳排放量标签的)的品牌,也有企业重新将竹纤维、牛奶纤维、大豆纤维等服装包装咸低碳服装,还有在环保趋势下,看到棉、麻、丝绸等天然纤维的绿色延展而大力推广,但对于服装、服饰等生活非必需品,它们的绿色环保还未成为消费者购买时所必须的考量,通常人们节省开支也主要是缩减这部分商品的消费,因为为之付出更高价格购买环保服饰的兴趣点仍然较低。随着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转变,环保产品的地位可能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环保产品的消费是需要产业和市场的环保成熟度来带动,消费者在这方面还需要被推着走。

消费谁更“绿”

在国内禁塑令实施一年时,有关环保组织《限塑令实施一周年执行情况调查报告》的报告中显示:57.46%的消费者因为塑料袋对环境造成污染而减少使用塑料袋,但仍有42.28%的消费者在知道的情况下仍选择接受免费塑料袋。在由国家禁塑令的这一强制性环保措施中,消费者的行为并不十分令人满意,报告分析,这说明一部分消费者环保意识和实际行动有差距,尽管知道塑料袋对环境会造成污染,也觉得自己应该为了保护环境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但为了方便,仍很难改变大量使用塑料袋的习惯。

美国的消费者也是逐步在环保行动上发生转变。美国棉花公司的零售调查中提到,2010年有两个具体环保事例说明了消费者发生的明显转变,说明人们不再出于经济方面考虑保护环境,一个是美国不使用塑料袋的消费者比例从39%上升到45%。另一个是查看公司环保政策的消费者比例从23%增加到28%。但主动寻找环保服饰的行为依然局限在部分零售市场和消费者群。在过去两年中,仅有0.6%的服饰产品宣称和环保相关,而这些产品的平均价格,比没有以环保作为卖点的产品价格要高出7%。略超过三分之一的消费者称他们愿意为具有环保标签的服饰或家居用品支付更高的价格。而由L.E.K(艾意凯)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贝明宇(Michel Brekelmans)和其经理徐庆完成的一份针对中国消费者环保意识的调查中显示:中国大部分消费者愿意支付不超过10%的溢价,这看似比美国消费者愿意支付的7%的数字要高,且比例要高于国际水平。当然意愿和实际行动之间总是有着距离的。

“要支付更高的价格”是主要障碍,绝大部分消费者认为天然纤维对环境有益。可是作为国内服装目前最具生态纺织性质的丝绸和麻类服装,在终端的消费情况并不是令人满意的,高出其他棉质、化纤服装的价格被解释成难以让消费者接受的原因之一。环保因素不是绝大多数消费者购买服饰的决定因素。价格、款式、面料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尽管消费者日益关注环保服装,但对此重视并愿意支付更高价格的仍局限在一小部分环保态度坚决的消费者中,这部分消费者在美棉的零售调查中被形象的称为“深绿”人群。那么怀有环保态度的消费者究竟有多“绿”。

尽管关注环境并未促使绝大部分消费者购买服饰,但美棉公司零售调查中显示,消费者对服装行业环境保护的态度和这些态度如何影响服饰消费行为,反应程度各有不同。对于想打环保牌的零售商和品牌商来说,认识到消费者“绿色”态度的深浅不同是有用的。即使在环保意识更加完善的美国,“深绿”消费者所占的比例也仅为7%,而在美国社会这一由浅及深的绿色消

费者特性也是随着年收入、年龄和学历的增加而逐步由浅变深。调查表明,和其它消费群相比,“深绿”消费者受教育程度最高,家庭收入也最多,本科以上,年龄在35~55岁,年收入在7万美元以上,家庭有孩子的更有可能成为深绿一族。这让他们拥有更多选择自由和更大程度上表现对环保关注度。

责任谁来负

但是企业自身对于环保的态度决定了一切。尽管消费者们的环保行动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但在美棉公司零售调查中,有一条非常重要,当消费者被问及,发现自己所购买的服装产品是以非环保方式生产,他们认为谁应该为此负责时,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认为是生产商,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为品牌商也应承担责任。消费者对他们购买的产品有很高期望值。他们希望生产商和品牌商以有益于环境方式生产和销售。42%的消费者认为是生产商。然而,认为品牌也应承担责任的比例自2009年的6%上升到11%。越是“绿”的消费者,认为品牌应承担责任的比例更高。随着品牌商表明其环保态度,并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不利因素,消费者将逐渐增加对他们的信任。因此要获得目标消费群体的信任,企业是否实现真正的环保至关重要。

在L.E.K.的调查报告中提到在西方国家,这种由非政府组织倡导,进而推动政府主导的阶段只是“绿色革命”的第一阶段,这些措施为提供符合政府目标所需的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创造了巨大的商机。由第一阶段产生的商机将“绿色革命”带入了第二阶段,主要表现为“企业对企业”机遇,例如风电场的发展带动了对零部件(逆变器、变压器、齿轮等)供应商、系统集成商产品和安装服务需求的增加。与其他国家曾经历过的过程一样,当前中国政府在通过政策法规推动第一波的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中心作用。如拥有国家补贴的节能冰箱、电视等产品的推出。而只有在绿色革命的第三阶段,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长进入突破期,随之会产生“企业与消费者”机遇,在这个阶段中,消费者更加关注环境保护,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将会改变消费行为,去购买有益于环境的绿色产品,即使价格更高。

很明显,我们还没有进入到他们所说的这个绿色革命的第三阶段。他们也承认当前的问题是,中国愿意改变消费行为的消费者群体是否达到足够大的规模,能否催生切切实实的商机。西方国家是从2006年中期开始,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长进入了突破期。这趋势“将促使企业主动调整商业战略、产品组合和营销方式,以充分利用这些新兴的商业机遇。”

我们不排除有些企业正在将环保低碳作为一个炒作的卖点,没有真正理解低碳的意义和没有真正的低碳服装。一位普通网友hadezjoy在看了L.E.K.的调查报告后留言:“我不认为现在的中国消费者愿意为环保买单,这些溢价往往被贴上环保的标签从而收取更多的费用……其实质是否环保又有多少人知道……更或者是为了到达产品的环保而污染了更多的中间环节,这种环保需要人们好好思量……”

绿色消费报告范文5

前瞻观点:今年是绿色营销的元年,中国政府正在起草第一份应对全球暖化问题的国家战略报告。企业开展绿色营销,要抛开"环保与利润是矛盾"这个想法,寻找环保与企业自身发展的结合点,并把绿色营销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层面。

今年2月初,北京、南京和广州等城市都创下历史性的高温,国内的气候专家纷纷表示说今年很可能是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中国政府正在起草第一份应对全球暖化问题的国家战略报告。全球暖化的问题比我们想象中要早得多的出现,而这些问题,都是绿色营销的宏观背景因素。

所以说今年是绿色营销的元年。

我1993年写的MBA毕业论文就是“消费者对绿色营销的态度”。14年弹指过去,绝大部分的消费者还是口不对心:如果你做调研问他们是否愿意多花钱来买环保一点的产品,绝大部分的人都会说“我愿意”。但如果你真的去卖那些“贵一点”的绿色产品,很可能会血本无归。所以企业一直都认为,绿色营销与销售利润是相矛盾的。

但最近几个月发生了一些变化。在2006年底及2007年初的几个月内,美国的主要杂志都不约而同地以环保作为专题文章。其中《商业周刊》及《Business2.0》等商业杂志都以封面文章说明“环保对盈利有帮助”。

企业开展绿色营销,以下四点非常重要:

1、 首先要抛开“环保与利润是矛盾”这个想法。很简单,因为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在绿色营销方面日本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丰田汽车早在十年前就推出第一代油电混合动力系统的普锐斯汽车,第二代四年前在美国推出至今卖得越来越好。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老总们必须要认识到利润与环保并不是对立面。“做环保的就不能计较、想赚钱的就不能环保”这个想法已经落伍了。

2、 要认真寻找环保与企业自身发展的结合点,从而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最近在美国企业界流行一个词,叫“Sustainability”,中文可翻译成“永续性”。永续性的意思是企业如何在不伤害下一代的前提下满足市场的需要。在中国,企业要赚钱说难不难。但企业要“永续地”盈利难度就大多了。这不但需要对市场有准确的把握,更需要对社会有人文的关怀。

3、 要把绿色营销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层面。过去绿色营销的失败正因为企业把绿色营销停留在营销的层面。绝大部分的企业都把绿色营销当作美化企业形象的公关手段,对如何减少生产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如何研发有市场需求的真正绿色产品等基本问题并不重视。在绿色营销的元年,我们不应该只关注“绿色推广”,更需要开发绿色产品、厘定长期盈利同时消费者能接受的价格,以及开拓更有效率的渠道。

4、 要引起国人注意到环境恶化的严重后果,从而关心这个议题,并且用行动来支持。过去的绿色公关传播主要是围绕企业捐了多少钱之类的企业形象新闻。今年开始传播的角度可以从环境恶化的程度出发,谈到对每个人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及作为中国人有什么生活习惯的改变可以帮助减缓环境恶化的速度,最后才谈到企业如何在过程里发挥作用。切入的角度可以很多,但一定要达到引起“注意-关心-行动”的目的。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成功营销网站:省略

绿色消费报告范文6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每年约有2000万到5000万吨电子产品被当做废品扔掉,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了潜在的严重威胁。

今年2月份,联合国的全球变暖报告,给各国政府机构和普通老百姓敲响了一次环境保护的警钟。而在刚刚过去的第27个“世界环境日”,整个ICT产业也开始认真探讨绿色IT的重要意义。

ICT产业带来的环境威胁

一系列研究报告和数字,让人们不得不正视ICT产业可能给全球环境带来的威胁。

Gartner估计,服务器和PC设备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年总量的0.75%,高于电冰箱。Gartner研究副总裁Simon Mingay表示,包括通信网络在内,IT行业对大气温室效应的“贡献”比例“可能要超过2%”,计算机的排放量和全世界所有飞机飞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数量相当。英国政府最近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到2020年,办公设备将在英国总能源消耗中占到30%的比例, 而PC显示器和计算机系统将占到其中65%的比例。

此外,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每年约有2000万到5000万吨电子产品被当做废品扔掉,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了潜在的严重威胁。

更糟的是,许多ICT产品都是有毒的――CRT显示器和电视中的有害铅含量达6磅,大多数PC和消费电子产品中的电路板中都有铬、锌和镍等有毒金属,垃圾场的报废手机会流出多种对环境有害的物质。

为此,绿色和平组织开展了两项运动,敦促ICT厂商在制造过程中逐渐停止使用有毒化学物质,负责任地处理被淘汰的电子产品,包括回收和再利用。欧盟目前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强制要求电子厂商负责回收废旧电子产品,但美国和其他地方还没有这样的法律,监管力度薄弱。

除了预测报告和数字,同样不容乐观的事实还有,大多数数据中心的管理者和企业的CIO们现在还没有充分意识到IT设备电能消耗的增加,给全球环境保护带来的巨大的威胁。据Gartner预测,在今后几年里,世界上一半左右的数据中心将受电力和空间的约束,能耗会占到一个IT部门1/3的预算; IDC也表示,IT组织的能耗花费将达到硬件花费的1/4。

环保不仅仅是个好卖点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意识到, “绿色环保”已经成了商品的一个卖点,通过环保活动还可以获得额外的收入。

在过去的一年中,戴尔、惠普、苹果等公司都加大了免费为客户回收废弃旧计算机的力度。4月中旬开始,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手机厂商也向客户提供了更大的优惠活动,促使他们交回自己的废旧手机。除了各主要IT厂商,Radio Shack和Best Buy这样的零售商都已经制定了电子产品回收计划,处理用户不再使用的手机、电池和其他产品。

IDC分析师David Daoud在一份报告中说,IT企业的回收举措不仅仅是为了慈善和改善公众形象,由于对塑料、零配件、二手PC需求的增长,厂商们发现,销售回收的产品还可以获得收入,一些厂商还利用回收计划刺激客户加快PC的更新频率。

环保中介公司Redemtech总裁Bob Houghton说,这种变化出现的一个原因是,企业的高层越来越意识到,它们的利润和社会责任并不冲突,可以做到双赢。他表示,许多大企业在IT采购和部署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但在硬件的淘汰和处置方面却只制订了一般性的原则。许多企业都宣扬自己的环保责任,但有限的预算通常令IT主管感到捉襟见肘。但现在,能够从回收过程中获得收入,彻底改变了这种情况。

除了加大产品回收方面的力度,各IT公司还在生产节能产品上下足了功夫,纷纷推出了号称耗电量更少更环保的服务器等产品,强调可以为用户节省资金。Sun和AMD表示,它们的服务器和芯片能够降低用户二氧化碳的排放数量,可以帮助有效地抑制全球变暖; LANDesk Software表示,通过使“空闲状态”的PC更快地进入休眠状态,它的一款软件能够帮助用户的每台PC一年节约75美元。100多家美国IT公司还承诺,在公司运营方面减少能源消耗,比如使用可再生的能源。

买“绿色”IT产品不容易

虽然ICT公司和普通消费者都逐渐意识到了绿色环保的重要性,但对普通用户来说,要想买到有益于环保的手纸、化妆品和汽车已经很容易了,但要想购买绿色PC或手机,却不那么容易。

现在,许多家电产品的制造过程都变得简单而易于改进,但PC类产品却很难。“只有PC产品的生产原材料环保,才能制造出绿色的产品。”Arizona州大学民用及环境工程和法学教授Brad Allenby说,“一个计算机的制造材料就很复杂,而整个生产过程更加复杂。”

因此,要想生产绿色的产品,一个计算机厂商必须使用对环境无害的原材料。索尼环境安全和健康副总裁Mark Small 表示,索尼正在研发采用了生物可降解材料生产的产品。

而且,消费者也不希望自己买到的产品只是环保而性能不佳。据《PC World》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91位受调查者中,49%表示他们在购买电子产品时,更看中产品的性能,而不是是否采用了环保材料。这对于尝试新材料和设计工艺的厂商来说,不能不说是个挑战。

此外,通常来说,ICT厂商一般会对他们的大企业客户大肆宣传自己产品的环保特点,因为大企业不得不面对日益增长的能源成本的挑战和政府对使用有害原材料的监管。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消费电子产品在市场上销售时,一般不会以“绿色环保”为卖点。在美国,就很难从一个计算机的外包装上辨别出一个产品是否是环保。

“由于美国政府要求各部门使用能耗低的PC设备,因此各厂商就不得不生产相应的产品。”美国绿色电子机构资深主管Scott Case说,“但是,普通消费者还没有表达他们重视环保的途径,厂商也就不太重视生产和宣传环保的消费电子产品。”

链接:环保排名联想居首

在绿色和平国际组织4月初公布的14家计算机和手机厂商季度环保排名中,联想取代了诺基亚的榜首位置,苹果则排名垫底。该组织发言人Iza Kruszewska表示,在主要电子厂商中,联想率先为所有客户提供了产品回收服务,而且还公布其电子垃圾循环利用量占其销售量的比例。她说: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已经成为电子垃圾倾销场所之一,全球各地的大量电子垃圾都运往中国。但是,作为一家中国公司,联想却逆潮流而动,在环境友好度排名中位列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