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伦理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活中的伦理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活中的伦理学

生活中的伦理学范文1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生活教育思想;应用;生活化情境

长期以来,我国物理教学一直受到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影

响,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物理学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背景相

分离,成为以理性知识传递为主要目的的唯理性活动。学生成为被动接受抽象的概念、原理、公式、规律的机器。这样的物理教学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不能真正理解和形成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新《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特别强调要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与技能在生产生活

中的应用,勇于探究生活中的物理学问题。并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应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新课标中处处闪现着生活教育理论的光芒。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及其给高中物理教学的启示

20世纪20年代,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依据中国教育现状,在杜威“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基础上,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其基本内涵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要通过自觉的生活才能踏进更高的境界。

生活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特别是在深化

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物理教学如何能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动手能力,培养具有个性且全面发展的人,生活教育思想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1.高中物理教学应具有实践性

陶行知先生指出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认为学习就

是实践。物理学作为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基础科学,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是现代技术的理论基础。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高中物理教学应具有实践性。

2.高中物理教学应具有科学性

“教育必须科学,教育的内容也必须包含并着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否则不能前进。”“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这是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思想中一直强调的问题,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依然适用,高中物理肩负着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物理教学的科学性是文中应有之意。

3.高中物理教学应具有前进性

生活教育是“与时俱进”的,“要随时随地地拿些活的东西去教那些活的学生,养成活的人生”。近代物理一直处在推动新兴技术快速发展的风头浪尖,高中物理课程应能体现时代性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时代性人才,其教学的前进性自然不言而喻。

4.高中物理教学应具有终身性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生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是毕业;学习为生活,生活为学习。只要活着就要学习。”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终身教育主张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终身性也是

高中物理课程目标的要求,“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5.高中物理教学应具有探究性

陶行知一贯反对死读书、死教书的旧教育,提倡活学活用的创造探究教育,认为“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也明确提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起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创设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情境

教学一般是指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进行的知识交流过程,教学情境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情境思维而创设的情感氛围,是课程教学系统的内在组成部分。生活化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现象和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使用在教学的开头部分,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高中物理教学应该是饱含物理生活情境的,通过生活化熟悉的物理情境把生活经验与书本知识进行整合,将物理教学赋予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使高中物理教学真正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

创设高中物理课程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目的在于将抽象的学科知识融于现实生活中,借助生活化教学情境使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之便于为学生所理解和应用。良好的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情境应该具备生活性、问题性和真实性特征。贴近现实生活,但不是日常生活情境的简单映射,而是经过加工和净化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有效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使学生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后,能应用于真实的现实生活。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教学情境能为学生在物理学习与现实生活中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使之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具体而言,创设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情境,发挥教学有效性,还需要遵循如下原则:

1.生活性原则

生活性原则说的是教学要从学生熟悉、倍感亲切的现实生活和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情境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物理知识。以生活性原则选取情境材料需要注意:创设的情境应能最真实地接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体验,只有现实的情境问题才最具有挑战性和针对性,才能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受力、知识和经验去分析、探索和尝试解决。其次是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应能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完成学习内容与已有认知结构

的有机结合,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2.问题性原则

指创设的生活化情境要围绕着一定的问题进行,是教学的出

发点,这些问题应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或者激发起学生的学习

兴趣,问题的设计应具有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如在进行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教参中的故事就可作为引入教学的问题情境:在刘、关、张兄弟三人饮酒后,张飞借着酒劲要与关羽比力气,他提出“谁能把自己提起来,谁的力气就大”,语毕,张飞抓紧自己的头发,使劲向上提,使出了最大的力气,连头发都抓掉了一大把,却依然未能使自己离开地面,最后气呼呼地坐在椅子上。关羽稍作思考,找来一根绳子,将绳子的一端绕过树杈,拽在手里,另一端拴在自己的腰上,双手使劲向下拉,结果身体慢慢离开地面了,关羽获胜。接着教师提问,关羽的力气确实比张飞大吗。学生摇头,教师接着问为什么关羽能提起自己而张飞不能

呢。在学生的茫然中教师乘机引入新课,提出在学习了这节课的内容以后,答案即可知晓,为学生解决问题设置悬念,吸引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3.科学性原则

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情境一般取材于日常生活,生活经验本就有许多假象,教师在选择这些材料时,要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科学提炼,确保情境材料的逻辑性、可靠性和严谨性。科学性原则要求创设的情境具有有序性,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有一定的梯度。同时还要注意科学性的把握度,避免出现学术性太强和超出学生知识能力范围的问题。

4.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性原则要求情境创设的问题是开放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是多元的,使学生的思维处在开放的时空中。情境本身能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能让学生在已有知识能力基础上延

伸、拓展。从而引申出新的问题,不断深化知识结构,提高和发展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生活中的伦理学范文2

关键词:地理;教学;生活

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学教育中不断深入发展,素质教育对各个学科的渗入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学地理也是需要改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适应现在的素质教育,这是中学地理生活化的原因之一。中学地理的应用性很强,它在教学中需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才能使相关知识点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另外,这种生活化的地理教学将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所提升,生活化的教学使学生接触更多的周边生活中的实例,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生活化教学将使学生在意识上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点,尊重环境,尊重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生物,形成一种人文主义精神。因此将中学地理融合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想、人文精神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针对生活化的具体教学方法进一步作以探讨。

一、以生活化的问题为手段,拓展地理教学的思路

目前中学地理的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向学生提出很多的提问,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提问是必要的,但是方式和对象都需要进一步转变,因为这种教师多提问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提升,只能使他们更加厌恶地理课,只要上课,学生就没有自由,完全沉浸在寻找教师问题之中。因此,这种提问教学的方式需要转变,首先,转变提问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需要不断解决学生的疑问,真正体现出答疑解惑的教学目的。例如,以社会化的问题为例,探讨相关的地理知识。因此,教师要以社会上、生活中的案例为主题,探讨相关的地理知识,加深他们的理解能力。

二、引入新方式,拓展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针对中学地理,进行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大的概念,需要有很多的具体措施和配套手段加以落实。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拓展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就是实现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条件。地理知识点相关比较枯燥、抽象,基于中学生的思维,他们有时很难理解相关知识点,因此,需要引入有利于生活化的教学方式。首先,情景教学法。这是一种通过课堂教学的环境营造,来实现教学氛围的烘托,从而实现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更加感兴趣。例如,地球仪的认识是地理学习的必备内容。教师可以运用计算机幻灯片的方式将地球的形状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对地球有一个整体的概念,然后再认识有几个大洲,地球仪是按照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在我们认识地球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经纬线的教学中,可以使用导学法,使这一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加具有生活气息,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之前,让学生在纸上画出教室的整体形状,然后将自己的座位在图中标注出来,这样可以为经纬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样的抽象、枯燥的知识。

三、利用生活化的案例加强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应用是现在地理学科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需要学生提高对地图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要求同学来家做客”为题,要求学生设计从学校到自己家的一张简易地图,从而认识地图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中学地理的知识结构相对比较枯燥、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实现生活化问题的解决,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生活中的伦理学范文3

一、每天都离不开的化学品――食盐、碘化合物

我们知道食盐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钠,这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调味品。但是它的作用绝不仅仅是增加食物的味道,它是人体组织的一种基本成分,对保证体内正常的生理、生化活动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如常用淡盐水漱口,不仅对咽喉疼痛、牙龈肿疼等口腔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还具有预防感冒的作用(此知识在人教版高一化学的《碱金属》)。碘化钾、碘化钠、碘酸盐等含碘化合物,在实验室中是重要试剂;在食品和医疗上,它们又是重要的养分和药剂,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碘是人体内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成分。正常人体内共含碘15mg―20mg,其中70%―80%浓集在甲状腺内。人体内的碘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主要生理作用通过形成甲状腺激素而发生。因此,甲状腺素所具有的生理作用和重要机能,均与碘有直接关系,人体缺乏碘可导致一系列生化紊乱及生理功能异常,如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导致婴、幼儿生长发育停滞、智力低下等。(此知识在人教版高一化学的《卤族元素》)

二、人生五味子之一醋(酸)

醋的化学名字叫乙酸,分子式为CH3COOH。醋不仅是一种调味品,而且还有很多用途:1. 在烹调蔬菜时,放点醋不但味道鲜美,而且有保护蔬菜中维生素C的作用(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不易被破坏)。2. 在煮排骨、鸡、鱼时,如果加一点醋,可以使骨中的钙质和磷质被大量溶解在汤中,从而大大提高人体对钙、磷的吸收率。3. 患有低酸性胃病(胃酸分泌过少,如萎缩性胃炎)的人,如果经常用少量的醋作调味品,既可增进食欲,又可使疾病得到治疗。4. 在鱼类不新鲜的情况下,加醋烹饪不仅可以解除腥味,而且可以杀灭细菌。5. 醋可以作为预防痢疾的良药。痢疾病菌一遇上醋就一命呜呼,所以在夏季痢疾流行的季节,多吃点醋,可以增加肠胃内杀灭痢疾病菌的作用等。(此知识在人教版高二化学的《烃的衍生物》)

三、不该吸食的毒药――香烟

从化学角度介绍一下吸烟过程中产生有害成分的结构、性质及危害。香烟点燃后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大致分为六大类:(1)醛类、氮化物、烯烃类,这些物质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2)尼古丁类,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管内膜损害。(3)胺类、氰化物和重金属,这些均属毒性物质。(4)苯丙芘、砷、镉、甲基肼、氨基酚、其他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均有致癌作用。(5)酚类化合物和甲醛等,这些物质具有加速癌变的作用。(6)一氧化碳能减低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的能力。最近日本学者研究表明,烟雾中还含有迄今为止已知物质中毒性最强的化合物“二恶英”。它们会引发和恶化各种疾病,例如癌症、肺炎、气管炎、高血压、骨质增生、各种心脑血管病、哮喘以及不育等病症。(此知识在人教版高二化学的有机物中贯穿)

四、学习的助手――笔

1. 铅笔芯是由石墨掺合一定比例的粘土制成的,当掺入粘土较多时铅笔芯硬度增大,笔上标有Hard的首写字母H。反之则石墨的比例增大,硬度减小,黑色增强,笔上标有Black的首写字母B。

2. 圆珠笔:油墨是一种粘性油质,是用胡麻子油、合成松子油(主含萜烯醇类物质)、矿物油(分馏石油等矿物而得到的油质)、硬胶加入油烟等而调制成的。在使用圆珠笔时,不要在有油、蜡的纸上写字,不然油、蜡会嵌入钢珠沿边的铜碗内影响出油而写不出字来,还要避免撞击、曝晒,不用时随手套好笔帽,以防止碰坏笔头、笔杆变型及笔芯漏油而污染物体。如遇天冷或久置未用,笔不出油时,可将笔头放入温水中浸泡片刻后再在纸上划动笔尖,即可写出字来。

3. 钢笔:笔头用各含5%―10%的铬、镍合金组成的特种钢制成的笔。铬镍钢抗腐蚀性强,不易氧化,是一种不锈钢。该种笔的抗腐蚀性能好,但耐磨性能欠佳。

五、日常生活中得力助手

(一) 除去衣服上的污渍

下面向您介绍几种常见的污渍的简易除去方法:

1. 汗渍:方法一:将有汗渍的衣服在10%的食盐水中浸泡一会,然后再用肥皂洗涤。方法二:在适量的水中加入少量的碳胺[(NH4)2CO3]和少量的食用碱[Na2CO3或NaHCO3],搅拌溶解后,将有汗渍的衣服放在里面浸泡一会,然后反复揉搓。

2. 油渍:在油渍上滴上汽油或者酒精,待汽油(或酒精)挥发完后油渍也会随之消失。

3. 蓝墨水污渍:方法一:在适量的水中加入少量的碳胺[(NH4)2CO3]和少量的食用碱[Na2CO3或NaHCO3],搅拌溶解后,将有蓝墨水污渍的衣服放在里面浸泡一会,然后反复揉搓。方法二:将有蓝墨水污渍部位放在2%的草酸溶液中浸泡几分钟,然后用洗涤剂洗除。

4. 血渍:因血液里含有蛋白质,蛋白质遇热则不易溶解,所以洗血渍不能用热水。方法一:将有血渍的部位用双氧水或者漂白粉水浸泡一会,然后搓洗。方法二:将萝卜切碎,撒上食盐搅拌均匀,十分钟之后挤出萝卜汁,将有血渍的部位用萝卜汁浸泡一会,然后搓洗。

5. 果汁渍:新染上的果汁渍用食盐水浸泡后,再用肥皂搓洗。如果染上的时间较长了,则可以用洗汗渍的方法一。

6. 铁锈渍:在热水中加入少许草酸搅拌,使草酸全部溶解,将有铁锈渍的部位放在草酸溶液中浸泡十分钟,然后再用肥皂搓洗。

7. 茶渍:将有茶渍的部位放在饱和食盐水中浸泡,然后用肥皂搓洗。

(二) 水壶巧除垢

1. 将空水壶放在火上,烧干水垢的水分,看到壶底水垢有裂纹时,将壶迅速取下放到冷水中,壶底水垢因热胀冷缩而脱落下来。 2. 在烧水的壶中放一团口罩布,水垢会被口罩布吸附,壶上就不易结水垢了。3. 烧水的壶中有了水垢,可放入一些醋,再加水,烧开一会儿,水垢可除去。4. 用铝壶烧水时,放一小勺小苏打,烧沸10分钟,水垢可除去。

(三) 快速膨胀馒头

在面粉中加入适当的白醋(CH3COOH)和苏打(Na2CO3)使之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馒头膨胀、松软可口。化学反应请大家想一想。

此外,通过中学化学理论中,还可鉴别“真丝”与“人造丝”、鉴别真假金银、了解食品中的防腐剂、认识酒精和苯酚的消毒作用等。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留心观察,在生活中学习到知识。今后,让我们继续为“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累积知识吧。

参考文献:

[1]高中化学学习指导与训练.鹭江出版社.

生活中的伦理学范文4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 高中物理 教学情境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涵义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早提出生活教育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其一,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认为,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是教育的决定性因素,而教育要最终回归生活,为改造生活服务,也就是说生活与教育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二,社会即学校。学校要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开展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该教育思想主张学校将教育范围扩大到社会生活中,将社会生活展现给学生,力求实现学校生活社会化,并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改造社会生活;其三,教学做合一。是指教学本身就是教、学、做的统一,要加强三者的紧密联系,强调教法要适应学法、学法要适应做法,教学要以“做”为中心,即以实际生活为中心。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蕴含着终身教育思想、大众教育思想,是符合中国实际教育情况的教育理论,对明确教育发展方向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二、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核心思想符合高中物理新课标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生活与教育要紧密联系。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情境,将抽象的学科知识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借助实际生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充分发挥生活教育理论在指导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应具备问题性、真实性、生活性的特征,要使教学情境贴近现实生活,但不是照搬生活情境,而是要对生活情境进行加工和净化,使其符合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建立起物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学习的重要意义。例如,在学完力的合成与分解之后,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取一根绳子,在绳子中间系上一个重物,让两名学生分别拽着绳子的两端,要求学生将绳子拉直,并保持重物处于平衡状态。但是,无论这两名学生怎么努力都无法拉直绳子,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为什么无法拉直绳子呢?谁能运用刚学习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在引导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最后应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应用范围进行归纳和总结。

(二)激发学生探究实际生活问题的兴趣

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对物理规律的探究,如伽利略在斜面实验研究中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奥斯特在大量实验中发现了电流磁效应的存在,法拉第经过十年研究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将探究作为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活跃学生思维的最佳途径,通过引入生活教育理论,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经历中探究生活物理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尤其要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变化和探究体验,使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自主探究知识、获取知识,并能够将物理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去。例如,在教学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观察两个不同的手电筒,一个手电筒是生活中常见的装有电池的手电筒,另一个手电筒是手摇式、里面没有电池的手电筒。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手摇式手电筒没有电池也可以发光?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唤醒起来,这时教师打开手摇式手电筒的外壳让学生观察内部装置,发现手电筒里有磁铁和线圈,学生必然会想到手电筒发光与这样的装置有着某种联系。而后,教师再因势利导引入这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电磁感应规律。通过将生活问题与物理规律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成效。

(三)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为生活服务。对于物理教学而言,就是要运用学习到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进而改变生活。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造成学生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只会运用知识解决书面上的习题,而不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为此,物理教师必须转变这一教学现状,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物理教学,将实际生活与物理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放手让学生探索物理现象的本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再用物理改变现有生活。例如,在讲授完牛顿第三定律之后,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释以下生活问题:在拔河比赛中,甲队战胜乙队的原因;人为什么能跳起;马为什么能够拉动车。如此一来,学生可以独立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发现并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

结论:

总而言之,将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其实质是利用实际生活与科学研究之间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物理知识,提高物理学习效率。所以,物理教师要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积极找寻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生活问题素材,通过加强生活与物理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晶.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D].浙江师范大学.2010.

[2]吴凤英.浅谈生活教育理论在物理中的作用[J].青年文学家.2013(3).

[3]杜建萍.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J].才智.2012(4).

生活中的伦理学范文5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实践

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教学理念强调教育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能够运用课本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新课标的引导下,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在各级学校和各个学科都越来越流行。高中生物课作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让其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生活化教学是解决这一课题的有效方法。

一、关于生活化教学的相关概述

1.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生活化体验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学科相关知识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具体来说,生活化教学模式要以学科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科的实际特点,在备课、课堂授课等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常见事件来开展,从而能更好地掌握相关学科的学习内容,提高课堂效果。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把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与简单地举例子等同起来,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以一种生活化的、更容易理解的思维方式去消化吸收相关的知识,因此,在开展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时候,引进的素材可以不是相关学科的,但是一定要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并且学生容易理解掌握的。

2.关于生活化教学的相关特征

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生活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师和学生都会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生活化教学的素材都来源于日常生活,教师注意留心日常的各种事物有利于教师积累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只有具备足够的生活化素材的积累,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生活化教学时才能灵活地举出各种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第二,生活化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气氛是活泼轻松的。生活化教学以引用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素材作为辅助,在课堂上,老引入日常生活化的元素进行教学往往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形成师生的良性互动,活跃课堂的气氛。第三,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性是十分明晰的。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中,不能为了引入生活素材而引入生活素材,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也是教学模式中的一种,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因此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必须时刻明晰这目的性。

二、当前高中生物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1.过分注重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学而相对忽视了生物教材上的教学内容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和要求。然而,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只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其中一种途径,我们不能将生活化教学作为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当下,不少的生物教师就犯了这种本末倒置的错误。许多生物教师在生物的课堂教学中过分地强调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而对于生物教学中最本源的生物教材内容则相对忽视了。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并不是真正的生活化教学。缺少了生物教材内容作为基础,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而片面强调生活化手段的教学模式是本末倒置的。

2.高中生物课堂上的教学形式往往比较单一

在高中学生面临着巨大升学压力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往往逃离不出应试教育的框架。高中的生物课堂往往也逃不出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制约,因此其课堂教学形式往往比较单一。虽然近年来在新课标的指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形式有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但受困于应试教育的大框架,创新的形式还是比较有限。对于高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学模式也有类似的困境,有创新但是创新形式有限,久而久之,学生对于单一模式的生活化教学也渐渐失去了兴趣。

三、高中生物开展教学模式生活化应遵从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居于主体地位。学生确立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积极性;同时能够转变他们的学习观念,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样更能够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更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方式把书本上的内容学活,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能够将书本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这才是生活化教学最本质的要求。

2.科学性原则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其目的是通过相关的生物学理论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事件及现象。在开展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学时,应该遵循科学性原则,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将生物知识原理与实际生活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们通过生活中的亲身体验来理解相关生活现象背后发生的原理,从而达到更科学地掌握相关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目的。

3.实践性原则

在高中的生物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时必须遵循实践性的原则,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加入生活实践的相关活动。开展实践性的活动不仅能够在活动中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生物方面的问题,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同时也能够同步提高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四、在高中生物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办法

1.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的设计

高中的生物教材的内容是国家的相关教育管理机构统一设计的,所以教材上面的教学案例不一定能够完全适应全国所有的高中学生。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生活化设计的时候就需要从本地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充分地把握好生物教材的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发挥创造能力,设计好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以贴近本地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案例替换原生物教材上不符合本地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案例,从而让课堂上的气氛更轻松活泼,教学内容更亲切真实。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教学内容的设计由浅入深,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相关的生物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鼓励学生积极积累生活素材

学生的生活素材是教师能够加以引用的教学资源。生物学科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生活素材能够为高中生物学科提供重要的教学材料。因此,要想在高中生物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积累生活素材。在课前,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的要求学生收集与课上将要讲授的生物知识相关连的生活素材,从而为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生物学学科知识做准备。

3.在教学环节上多开展趣味性强的课堂活动

在高中的生物n堂上,要想令课堂的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多组织有趣的课堂活动是一个很有效果的手段。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课堂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能够使学生对课堂活动更感兴趣,更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使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寓教于乐,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生物知识。

4.重视开展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的生物实验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要想学习好它离不开实验教学。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途径就是要重视开展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的生物实验。高中生物的很多实验其实都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教师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在课后的日常生活中进行相关的实验,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参与度,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总的来说,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于高中生物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是重大的。让学生将课本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将书本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真正地做到在生活中学习,让学习促进生活。

参考文献:

[1]袁应飞.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探索[J].科教文汇,2013,(08).

[2]戴丰珍,董新姣.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J].科教文汇2012,(02).

[3]牟丽红.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有效性的探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2,(04).

[4]潘诚慧.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浅析[J].读与写,2012,(11).

生活中的伦理学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育;理论;改善性建议

G623.5

数学教学生活化意识、生活化能力与生活化行为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实现的3点重要培养内容。为此,教师应该努力更新教育观念,正确理解数学生活教育理论,通过深层次的挖掘、改造与整合教材来寻找数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做到让学生更轻松理解数学知识,以达到改善他们数学学习体验的最终目标。

一、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的基本内涵及理论

(一)基本内涵

在我国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指出,应该分学段目标来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有关学生生活背景的相关素材,第一学段应该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简单应用;第二学段则要提供给他们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存在的现实意义,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某些简单问题;第三学段则要选择源于社会自然科学中的现象与实际问题,从数学学习中反映一定的数学价值。正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所提到的那样“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教育中人的活动轨迹,做到贴近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来与数学教学的有机联结,让数学与生活共同融入同一体系,以生活教育理论创设“情境教学”环境,让数学真正回归生活,受到师生更多的重视。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理论

现代教育对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拥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认为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让数学教学全面回归生活世界,这主要是因为数学知识应该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因此其教学过程也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来引出各类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学学习实践活动;第二种观点强调数学教学不仅仅在于回归生活,而是要超越生活,并且在每个数学分支中获取最初问题的起源与经验,形成全新的逻辑组合,实现一般化、特殊化、巧妙化的概念结合,并提出全新的逻辑成果。客观讲,并不是所有数学知识都能找到有针对性的生活背景,让数学回归生活并非最终目的,而是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是通过数学教学生活化来为教师积累教学经验,为学生形成数学意识及能力,这才是数学教学应用融入更多生活教育理论的最终目标[1]。

二、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小学数W教学应用的改善性建议

(一)融入生活化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教育理论,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小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且具有主动性与个性的过程。”这一段话指出了小学生在课堂数学学习之外,还应该参与更多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教材外活动,这些同样是当前小学数学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师需要做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通过拥有直观形象的视频、图片等等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比如说在《千克的认识》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制作大象与蚂蚁做扳手腕比赛的视频动画,比赛结果显而易见,蚂蚁败下阵来,此时引学生发笑,而教师则引导学生直接抛出问题问学生这样的比赛是否公平,然后顺理成章的引出千克的相关理论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育理论可以有多种形式,就以为学生布置作业环节为例,教师就可以借题发挥,将作业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中所存在的实用性与趣味性。比如说某班在学习平均数的意义与方法时,恰好当天全班同学要进行体验,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告诉学生体检中有哪些项目,让学生任选一项来计算班级中的平均体检水平(例如身高)。而在校园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估算自家到学校的距离,包括运用不同交通方式从家到学校所消耗的平均时间,顺便提醒学生上学不要迟到。这种生活化的数学作业布置对学生而言既轻松又有趣,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就提升了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数学解题思路及习惯[2]。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其目的也是为了导入场景、引导新知,丰富学生学习数学的途径,让数学与学生之间产生无限的亲近感,了解数学是源于生活的这一基本理念。例如在《认识三角形》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把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摇晃中的椅子,首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与好奇心,让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椅子会来回晃动。而教师则引导学生思考修理椅子的方法,然后马上顺接引出三角形特征这一数学理论,解释椅子处于不稳定状态原因。在《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外出旅游的情境,让学生准备春游出行要带的物品,引发学生兴趣,然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让学生平均分类物品,并在分类过程中理解除法的含义,看能够分出几种类型的旅游出行物品。这种情境引入也能让学生将除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更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内涵与使用技巧[3]。

三、总结:

总而言之,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这一学科启蒙教育阶段为学生引入更多亲切化的生活化教育理论内容与生活常识,让学生在自身可理解范围内学习数学,并学以致用,以期待达到超越常规教学方法所能够获取的教学效果,提高小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顾艳萍.生活教育理论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J].E动时尚(教育科研论坛),2013(1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