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活中的伦理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活中的伦理学范文1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生活教育思想;应用;生活化情境
长期以来,我国物理教学一直受到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影
响,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物理学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背景相
分离,成为以理性知识传递为主要目的的唯理性活动。学生成为被动接受抽象的概念、原理、公式、规律的机器。这样的物理教学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不能真正理解和形成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新《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特别强调要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与技能在生产生活
中的应用,勇于探究生活中的物理学问题。并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应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新课标中处处闪现着生活教育理论的光芒。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及其给高中物理教学的启示
20世纪20年代,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依据中国教育现状,在杜威“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基础上,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其基本内涵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要通过自觉的生活才能踏进更高的境界。
生活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特别是在深化
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物理教学如何能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动手能力,培养具有个性且全面发展的人,生活教育思想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1.高中物理教学应具有实践性
陶行知先生指出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认为学习就
是实践。物理学作为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基础科学,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是现代技术的理论基础。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高中物理教学应具有实践性。
2.高中物理教学应具有科学性
“教育必须科学,教育的内容也必须包含并着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否则不能前进。”“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这是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思想中一直强调的问题,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依然适用,高中物理肩负着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物理教学的科学性是文中应有之意。
3.高中物理教学应具有前进性
生活教育是“与时俱进”的,“要随时随地地拿些活的东西去教那些活的学生,养成活的人生”。近代物理一直处在推动新兴技术快速发展的风头浪尖,高中物理课程应能体现时代性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时代性人才,其教学的前进性自然不言而喻。
4.高中物理教学应具有终身性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生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是毕业;学习为生活,生活为学习。只要活着就要学习。”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终身教育主张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终身性也是
高中物理课程目标的要求,“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5.高中物理教学应具有探究性
陶行知一贯反对死读书、死教书的旧教育,提倡活学活用的创造探究教育,认为“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也明确提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起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创设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情境
教学一般是指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进行的知识交流过程,教学情境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情境思维而创设的情感氛围,是课程教学系统的内在组成部分。生活化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现象和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使用在教学的开头部分,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高中物理教学应该是饱含物理生活情境的,通过生活化熟悉的物理情境把生活经验与书本知识进行整合,将物理教学赋予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使高中物理教学真正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
创设高中物理课程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目的在于将抽象的学科知识融于现实生活中,借助生活化教学情境使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之便于为学生所理解和应用。良好的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情境应该具备生活性、问题性和真实性特征。贴近现实生活,但不是日常生活情境的简单映射,而是经过加工和净化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有效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使学生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后,能应用于真实的现实生活。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教学情境能为学生在物理学习与现实生活中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使之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具体而言,创设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情境,发挥教学有效性,还需要遵循如下原则:
1.生活性原则
生活性原则说的是教学要从学生熟悉、倍感亲切的现实生活和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情境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物理知识。以生活性原则选取情境材料需要注意:创设的情境应能最真实地接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体验,只有现实的情境问题才最具有挑战性和针对性,才能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受力、知识和经验去分析、探索和尝试解决。其次是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应能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完成学习内容与已有认知结构
的有机结合,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2.问题性原则
指创设的生活化情境要围绕着一定的问题进行,是教学的出
发点,这些问题应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或者激发起学生的学习
兴趣,问题的设计应具有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如在进行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教参中的故事就可作为引入教学的问题情境:在刘、关、张兄弟三人饮酒后,张飞借着酒劲要与关羽比力气,他提出“谁能把自己提起来,谁的力气就大”,语毕,张飞抓紧自己的头发,使劲向上提,使出了最大的力气,连头发都抓掉了一大把,却依然未能使自己离开地面,最后气呼呼地坐在椅子上。关羽稍作思考,找来一根绳子,将绳子的一端绕过树杈,拽在手里,另一端拴在自己的腰上,双手使劲向下拉,结果身体慢慢离开地面了,关羽获胜。接着教师提问,关羽的力气确实比张飞大吗。学生摇头,教师接着问为什么关羽能提起自己而张飞不能
呢。在学生的茫然中教师乘机引入新课,提出在学习了这节课的内容以后,答案即可知晓,为学生解决问题设置悬念,吸引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3.科学性原则
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情境一般取材于日常生活,生活经验本就有许多假象,教师在选择这些材料时,要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科学提炼,确保情境材料的逻辑性、可靠性和严谨性。科学性原则要求创设的情境具有有序性,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有一定的梯度。同时还要注意科学性的把握度,避免出现学术性太强和超出学生知识能力范围的问题。
4.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性原则要求情境创设的问题是开放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是多元的,使学生的思维处在开放的时空中。情境本身能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能让学生在已有知识能力基础上延
伸、拓展。从而引申出新的问题,不断深化知识结构,提高和发展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生活中的伦理学范文2
关键词:地理;教学;生活
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学教育中不断深入发展,素质教育对各个学科的渗入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学地理也是需要改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适应现在的素质教育,这是中学地理生活化的原因之一。中学地理的应用性很强,它在教学中需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才能使相关知识点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另外,这种生活化的地理教学将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所提升,生活化的教学使学生接触更多的周边生活中的实例,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生活化教学将使学生在意识上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点,尊重环境,尊重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生物,形成一种人文主义精神。因此将中学地理融合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想、人文精神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针对生活化的具体教学方法进一步作以探讨。
一、以生活化的问题为手段,拓展地理教学的思路
目前中学地理的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向学生提出很多的提问,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提问是必要的,但是方式和对象都需要进一步转变,因为这种教师多提问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提升,只能使他们更加厌恶地理课,只要上课,学生就没有自由,完全沉浸在寻找教师问题之中。因此,这种提问教学的方式需要转变,首先,转变提问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需要不断解决学生的疑问,真正体现出答疑解惑的教学目的。例如,以社会化的问题为例,探讨相关的地理知识。因此,教师要以社会上、生活中的案例为主题,探讨相关的地理知识,加深他们的理解能力。
二、引入新方式,拓展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针对中学地理,进行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大的概念,需要有很多的具体措施和配套手段加以落实。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拓展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就是实现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条件。地理知识点相关比较枯燥、抽象,基于中学生的思维,他们有时很难理解相关知识点,因此,需要引入有利于生活化的教学方式。首先,情景教学法。这是一种通过课堂教学的环境营造,来实现教学氛围的烘托,从而实现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更加感兴趣。例如,地球仪的认识是地理学习的必备内容。教师可以运用计算机幻灯片的方式将地球的形状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对地球有一个整体的概念,然后再认识有几个大洲,地球仪是按照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在我们认识地球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经纬线的教学中,可以使用导学法,使这一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加具有生活气息,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之前,让学生在纸上画出教室的整体形状,然后将自己的座位在图中标注出来,这样可以为经纬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样的抽象、枯燥的知识。
三、利用生活化的案例加强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应用是现在地理学科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需要学生提高对地图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要求同学来家做客”为题,要求学生设计从学校到自己家的一张简易地图,从而认识地图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中学地理的知识结构相对比较枯燥、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实现生活化问题的解决,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生活中的伦理学范文3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方式;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1-0092-01
初中物理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正规的物理学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质量的物理教学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的理解能力很难满足学习的要求,因此教师有必要采用合适的方法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轻松、高效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物理教学生活化,能够比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一、初中物理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物理生活化对于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都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这是现代教育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不断探索和进步必须要做出的选择。
(1)利用生活化教学促进教育的发展。物理教学的生活化对于教育的发展能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僵硬和呆板,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有一种被束缚的感觉,这种感觉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物理教学的生活化则可以解决好这个问题。通过生活化的物理教学,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知识的实际运用形式,而且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自由地提问和发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探索,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能够有很大的帮助。
(2)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物理教学的生活化,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样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学生有机会将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完整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可以了解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找到自己知识体系的不足之处,然后及时地进行改进。而且教师需要明确认识到,学习的最终目的便是生活,生活和教育是离不开的。通过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质量会得到明显提升。
(3)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物理学习中去。物理教学的生活化,可以引导学生真正投入到生活中去。这是因为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物理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用更少的时间和精力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会更强,同时学生还会体验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的。这些,都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二、如何做好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
(1)以更加生活化的方式进行课程导入。为了更好地进行物理教学生活化,在进行课程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更加生活化的导入方式,这对加深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起到比较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有关电的内容的时候,进行课程导入的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中都有哪些活动是需要电的,通过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认识到电的重要性。其次,要通过科学的解释让学生了解到电以及电的主要作用,同时再给学生讲一些有关电的历史小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得到明显提升,在这样的情境下进行课程教学往往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2)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实现物理教学的生活化。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够对物理教学的生活化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地进行知识的讲解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和无聊。并且因为实际教学内容往往难度比较大,学生可能会因为听不懂教师的教学内容而放弃物理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辅助教学。比如在讲解摩擦力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站起来在教室里面走动,以此来真切地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因为这个过程中学生都很放松地参与到互动中来,课堂整体气氛会比较轻松和谐,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比较高,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效率也会比较高。
(3)通过生活化的作业促进物理教学生活化。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布置很多理论性很强的作业给学生,大量的作业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会发现理论化的作业往往会让学生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为了促进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教师可以尝试通过作业的生活化促进物理教学的生活化。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去阅读和所学内容有关的知识,并且要求学生在下一节课的时候分享给大家,或者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内容进行调查,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这样的物理教学方式会让学生觉得耳目一新,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具体地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的过程往往比教师强制性的理论教学更加有成效。
三、结束语
物理教学的生活化对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素质的提升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选择科学的方式推动物理教学的生活化,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真正地实现物理教学生活化。通过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师可以拉近学生和知识的距离,让学生学得更加轻松,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生活中的伦理学范文4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化教学情境
由于受到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的影响,我国传统的高中物理教育脱离实际生活,理论知识枯燥乏味,物理概念、原理应用抽象难懂,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生因此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不断改良,新推出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已经明确地提出了“要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进生活”的思想,以高中物理生活化教育理论为核心,重点强调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知道怎样合理地应用。
一、高中物理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性
生活化教育可以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真实化、生动化。老师在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交流中,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将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的例子有效联系在一起,可以使物理教学赋予生活的价值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出有创造性的、全面发展的适用型人才。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生活教育理论的应用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物理教学生活教育理论应用必须遵循的原则,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化情境时,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有序性原则。有序性是指在设立生活化教学情境,由易到难、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只有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地化减问题的难度性,学生才能够欣然接受这门物理课程,更深层次的了解物理知识,运用知识。
(三)完整性原则。完整性是指在生活教育理论知识应用时,要结合可信值比较高的生活实例,在学生能够遇到的而且比较熟悉的领域内,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整合物理知识与生活实例的关系,以确保所设立的情景是全面的、完整的。
(四)真实性。真实性是指在设置生活化教学情境时,不要弄虚作假,胡编乱造,从现实生活和实际出发,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中选择素材,要确保生活情境的严谨性和逻辑性,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力,使其积极主动地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三、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应用生活教育理论
(一)用生活的实例来引入课程。如在讲惯性知识的时候,可以联系到城市公路上交通车辆为什么要有一定的车速限制,交通车辆之间为什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汽车司机和副驾驶位上的乘客为什么要系安全带,在接力比赛中运动员为什么会采取跑起来接棒的方式等等这些现象。再比如,在讲液体压强和深度的关系时,可以问问学生为什么水坝的下部要比上部宽,医生给病人注射生理盐水时为何将抬高吊瓶的高度,来增快吊水的速度。物理知识是活的、有生命力的,用这些常见的生活实例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于老师有效地传授知识。
(二)增强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课是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亲自动手操作的最佳途径。树立学生主动参与的实践意识,基于此,老师在教授完知识时,可以适当安排具有实践性的活动。老师也可以适当鼓励学生用一些常用的生活用品(如易拉罐,饮料瓶,书纸,饮料吸管,硬币等等)做物理小实验,通过这种问题研究和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拉近物理学习和生活的距离,使学生不仅能够深层次理解知识真正含义,而且能够灵活运用,从而,切实体会到物理在生活和社会中的价值。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设立生活化教学情境。多媒体是创造生活化教学情境一个很好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生活情景真实、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在适当的时候提出情境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们展开讨论,大胆的、积极的研究问题,借助多媒体的力量,帮学生回忆生活场景,使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等器官同时并用,加深学生的完整印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渐入佳境。
(四)提高高中物理老师的生活教育理论的应用能力。生活教育理论应用对高中物理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比较单一的、陈旧的,只是老师单方面的传授理论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发展。据此,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对物理老师进行授课方式的更新培训,主要是针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培训。并且对各个物理老师进行比赛竞争,加强老师危机意识,优胜劣汰,选拔出优秀的物理老师,使所有物理老师能深刻意识到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性,使物理教育事业能拓宽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充分发挥生活教育理论的作用,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学习效率。
(五)将生活实例编入物理习题中。学生只在课堂上学会、记住所学知识是仅仅不够的,老师应该定期地帮助学生去巩固知识,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真正意义上的牢固在心。除此方法,老师应该不断考察学生的学生情况,将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编制到物理习题中来,比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汽车能够沿着斜坡上爬是因为地面给汽车轮胎一个摩擦力,汽车在这种情况下才会往上行走,如果生活没有了摩擦力,汽车也就无法爬上去了。这让学生们自始自终的感觉到物理知识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从没有和生活脱轨。
总的看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高中物理老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中要善于并灵活应用生活教育理论,尽量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出发,增加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新问题、新思路的学习内容,围绕周围世界经常发生的事情展开讨论式探究,将生活融入教育,使教育引导生活,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终生探索物理世界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S]
[2] 张文,高玉柏.《生活化教育的实施策略》[J]
生活中的伦理学范文5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素质教育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通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而建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在他所处的时代起过积极作用,就是对今天的教育和教学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陶行知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是生活教育培养人的根本目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两相对照,不难看出,生活教育培养的目标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不矛盾,是一致的。因此,我深刻地感觉到,如果运用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去指导我们的学科教育,必将把素质教育在学科教育中的实施引向深入。现就其思想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坚持“教学做合一”,在“做”字上下功夫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论思想,是他的教育理论的核心部分。陶行知认为:“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最坏的训练,要想它有效,也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最有效力的法子。”实践性是“教学做合一”的基本特点。生物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视观察与实验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实施“教学做合一”,努力在“做”字上下功夫,对于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大有裨益。具体做法是:
(1)以身示范,严格操作,通过在“做”上教和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不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实验不仅要求学生学做、模仿,教师也要通过“做”来示范。教师既讲又做,学生的学就有了根据,做起来也就不会感到太困难。例如,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放、对光和观察三个环节,共有十几个具体步骤,如果采取“教学做合一”的方法,按照实验的操作顺序,一步一步地讲述操作要领,进行示范,并组织学生操作,在分步骤练习的基础上,又让学生按“取放―对光―观察”的顺序完整地做一遍,以强化训练,加强记忆,就会使绝大部分学生较好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坚持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通过“劳力上劳心”,获得真知。陶行知在《教学做合一之教科书》一文中说:“‘做’是在劳力上劳心。”“一面行,一面想,必然产生新价值。”实验、观察,就是行动,就是做。但仅仅是实验、观察还不够,还必须思考、分析,才能够“产生新价值”,得出科学的结论。因此,在教学中应坚持在指导学生实验和观察的同时,给学生提出一些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3)坚持开展多种多样的生物课外活动,进一步实现“教学做合一”。在教学中,我觉得应该坚持开展多种多样的生物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向生活,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做去学去创造,去增长知识和才干。比如带领学生去考察附近的动植物。有的学生长期生活在城市里,对许多农作物很陌生,通过课外活动,学生不仅认识了这些常见的农田作物,还了解到了它们的生长过程、管理程序,明确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2.实行“小先生制”,即知即传,互教互学
在教学中,依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原理与方法,还应该注意开展多种教学形式,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例如:
(1)把学生请上讲台,让学生当“小先生”。我们知道,传统教育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讲台为教师所独有,把学生当作被动填鸭的“容器”。陶行知对此做了尖锐的批评,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在方法上提出了“教学做合一”。“以教人者教己”的主张认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即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受教育者。受陶行知这一教育思想的启发,我们在讲授某些内容时,可以试用“小先生”的方法,把学生请上讲台,让学生当回“小先生”,把自己在课外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拿到课堂上介绍给同学们听,以达到传播生物科学知识,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生物学兴趣的目的。
生活中的伦理学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育;理论;改善性建议
G623.5
数学教学生活化意识、生活化能力与生活化行为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实现的3点重要培养内容。为此,教师应该努力更新教育观念,正确理解数学生活教育理论,通过深层次的挖掘、改造与整合教材来寻找数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做到让学生更轻松理解数学知识,以达到改善他们数学学习体验的最终目标。
一、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的基本内涵及理论
(一)基本内涵
在我国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指出,应该分学段目标来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有关学生生活背景的相关素材,第一学段应该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简单应用;第二学段则要提供给他们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存在的现实意义,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某些简单问题;第三学段则要选择源于社会自然科学中的现象与实际问题,从数学学习中反映一定的数学价值。正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所提到的那样“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教育中人的活动轨迹,做到贴近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来与数学教学的有机联结,让数学与生活共同融入同一体系,以生活教育理论创设“情境教学”环境,让数学真正回归生活,受到师生更多的重视。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理论
现代教育对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拥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认为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让数学教学全面回归生活世界,这主要是因为数学知识应该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因此其教学过程也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来引出各类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学学习实践活动;第二种观点强调数学教学不仅仅在于回归生活,而是要超越生活,并且在每个数学分支中获取最初问题的起源与经验,形成全新的逻辑组合,实现一般化、特殊化、巧妙化的概念结合,并提出全新的逻辑成果。客观讲,并不是所有数学知识都能找到有针对性的生活背景,让数学回归生活并非最终目的,而是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是通过数学教学生活化来为教师积累教学经验,为学生形成数学意识及能力,这才是数学教学应用融入更多生活教育理论的最终目标[1]。
二、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小学数W教学应用的改善性建议
(一)融入生活化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教育理论,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小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且具有主动性与个性的过程。”这一段话指出了小学生在课堂数学学习之外,还应该参与更多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教材外活动,这些同样是当前小学数学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师需要做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通过拥有直观形象的视频、图片等等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比如说在《千克的认识》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制作大象与蚂蚁做扳手腕比赛的视频动画,比赛结果显而易见,蚂蚁败下阵来,此时引学生发笑,而教师则引导学生直接抛出问题问学生这样的比赛是否公平,然后顺理成章的引出千克的相关理论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育理论可以有多种形式,就以为学生布置作业环节为例,教师就可以借题发挥,将作业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中所存在的实用性与趣味性。比如说某班在学习平均数的意义与方法时,恰好当天全班同学要进行体验,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告诉学生体检中有哪些项目,让学生任选一项来计算班级中的平均体检水平(例如身高)。而在校园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估算自家到学校的距离,包括运用不同交通方式从家到学校所消耗的平均时间,顺便提醒学生上学不要迟到。这种生活化的数学作业布置对学生而言既轻松又有趣,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就提升了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数学解题思路及习惯[2]。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其目的也是为了导入场景、引导新知,丰富学生学习数学的途径,让数学与学生之间产生无限的亲近感,了解数学是源于生活的这一基本理念。例如在《认识三角形》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把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摇晃中的椅子,首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与好奇心,让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椅子会来回晃动。而教师则引导学生思考修理椅子的方法,然后马上顺接引出三角形特征这一数学理论,解释椅子处于不稳定状态原因。在《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外出旅游的情境,让学生准备春游出行要带的物品,引发学生兴趣,然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让学生平均分类物品,并在分类过程中理解除法的含义,看能够分出几种类型的旅游出行物品。这种情境引入也能让学生将除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更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内涵与使用技巧[3]。
三、总结:
总而言之,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这一学科启蒙教育阶段为学生引入更多亲切化的生活化教育理论内容与生活常识,让学生在自身可理解范围内学习数学,并学以致用,以期待达到超越常规教学方法所能够获取的教学效果,提高小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顾艳萍.生活教育理论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J].E动时尚(教育科研论坛),2013(1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