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运动营养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运动营养学范文1
关键词:心理学;营养学;健康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今天的我们不再需要担心温饱问题,而健康成了大家新的关注点。不仅如此,人们在关注生理健康的同时更加的关心起了心理健康。怎么吃更营养,吃什么能促进我们的心理健康,其实心理学和营养学这两门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营养跟心理的相互作用能够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在现代的医学、心理学和营养学等很多相关领域里面,研究者们已经发现了一些证据来证明个体的饮食习惯和性格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通俗的讲就是,人们偏好吃什么就很有可能养成什么样的性格成为什么样的人。美国心理学家通过一系列事实进一步分析了具体的关系,比如他们发现,喜欢吃面食的人言语表达能力会更好一些,更善于讲话,但是他们的意志力不够坚定。
营养学是研究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但是这两门学科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人的饮食习惯会影响人的性格,而人的心理因素反过来又会作用于个体的饮食习惯。同样的事物比如说榴莲、臭豆腐等,同样的事物同样的味道没有的人会觉得他们非常好吃,而有的人会觉得令人作呕,事物的味道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人却做出了不同的反应,这里除了事物本身的味道外,人的心理因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让个体做出了最终的判断。由此看见,营养学和心理学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作用的关系,两者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一个关系。除此之外,心理学和营养学之间还有着其他非常密切的联系。
例如人的趋甜习惯,人类喜欢吃甜的东西是因为甜食能够促使体内多巴胺的产生从而让人感到快乐。多巴胺的分泌不足会影响人的心境,人们会变得情绪低落感到生活没有意思。其实,多巴胺的产生不仅仅可以通过食物,也可以从心理角度来调节多巴胺分泌。多巴胺是“享乐主义”的大脑物质,通过改变自己的目标设定也可以让我们的大脑分泌多巴胺。比如说一开始我的目标是要考第一名,那么这个艰难的任务可能会让我苦恼,而如果我给自己的目标设定是认真完成今天的作业,那么只要完成作业我就会感到很开心,体内的多巴胺分泌就会增加。另一个方面来说,多巴胺的异常也是一些心理疾病的产生原因,多巴胺分泌过少可能会引起抑郁症发作,而精神分裂症常常和多巴胺分泌过多有关。由此可见,心理原因可以与食物等其他因素一起影响个体健康,而营养学上的饮食、内分泌等因素也会引起人们心理的变化。另外,爱吃甜食的人性格往往乐观外向,这也正是营养学能够影响人的性格人的心理的重要表现。
还有主要的供能物质葡萄糖,葡萄糖是重要的能源物质,它在氧化反应的过程中所释放出淼娜攘课我们的生命活动提供了重要的能量。葡萄糖不仅仅对我们的生理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它也影响着我们的心理供能。食物进入人体后形成血液中葡萄糖浓度上升的速率和程度就是我们所说的血糖指数。Gailliot 等人(2007)发现,我们人体内的血糖水平影响着一系列关于自我调控行为的表现。例如在实验中,对情绪的调节,克制优势反应以及本能反应能力的抑制控制能力,还有注意控制等相关的自我调控任务引起了被试自我损耗的发生,同时他的血糖水平也降低。随后的实验中给被试补充葡萄糖让其血糖水平恢复到正常状态,这个时候他的自我损耗也消失。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了营养学与心理学之间的密切联系,我们在考察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所能提供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它对于我们心理健康的影响,而且心理因素作为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也会影响我们的生理健康。例如很多心因性的疾病,患者在医院检查不出任何的器质性病变,但是就是会感到身体某个地方不舒服,这就是其心理因素影响到了生理健康。而一些与饮食习惯有关的,因为不良饮食习惯而导致的身心并发疾病不仅仅需要营养学上的治疗,在调整饮食习惯的同时心理干预有时可以帮助个体在治疗过程中事半功倍。利用心理学方法也可以帮助病人更好的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病人有时候知道自己的饮食习惯是有问题的,知道这么做有损自己的身体健康,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或对于某种事物的偏爱导致病人无法控制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此时,心理干预可以帮助病人摆脱不良习惯,例如行为疗法中的一些厌恶疗法等,让病人将成瘾物质与不好的刺激相联系以修正不当的饮食习惯。
心理学的干预可以对饮食习惯的调整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营养学的一些方法也能够对心理疾病起到积极作用。比如抑郁症和营养学上的一些联系。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药物对其的作用是有限的,一些辅助疗法的应用也在不断的探索中,而营养学的一些方法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也有促进作用。有证据表明,饮食营养对于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营养学与心理学除了相互作用的关系外它们还有一个重要共同点就是运动锻炼。运动锻炼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健美操等涉及到跳跃的运动影响人体的骨密度,让人体不容易骨质疏松。而某些家族性的非遗传疾病的唯一改善途径就是有氧运动,而药物调节会引起其他副作用的产生。当然,过度的运动锻炼同样不利于人体健康,马拉松等耐力训练项目会损害运动员的健康。
在心理学中运动锻炼同样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运动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长期坚持锻炼的人能够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并且气质类型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主要由遗传决定的心理特质,因材施教的长期运动锻炼却能够对其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与营养学上一样,运动并不是越多越好。目前,运动成瘾也开始慢慢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和网络成瘾一样也是一种成瘾行为,是一种有损身体健康的行为。
所以,适度的运动锻炼不仅有益于我们的生理健康,同时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也有积极意义。并且,心理因素也能够帮助我们养成和维持锻炼的习惯,如果我们总是将每天的运动锻炼固定在一个时间点,那么久而久之会习惯在那个时间去运动,每天到了运动的时间点心理因素也能够激励自己去运动。另外运动伙伴也能够促进个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有同伴共同运动更容易让自己坚持锻炼。
现代社会,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健康的定义也不再局限于身体健康没有生理疾病,心理健康成为影响个人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认为营养学与心理学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的,我们在探讨饮食等生活方式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影响的同时也可以将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为一个关注点。例如上文所提到的主要功能物质葡萄糖,它就不仅仅是生理功能的主要物质,也是心理功能的重要能源产物。葡萄糖对于我们的自我损耗、记忆等有重要影响。心理健康不仅仅可以作为健康的结果,并且也可以将心理因素作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原因,良好的心理状态本身也有助于我们抵抗疾病的侵袭。在考虑心理与营养健康的相互关系的同时也应该将运动锻炼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进行考虑,适量的体育运动能够影响我们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而心理因素也能够促进我们的锻炼行为。综上所述,营养学和心理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健康不能够忽略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并且两者的相互作用能够更有效的维持个体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郑智生.(2015)葡萄糖影响自我损耗的作用机制[D].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体育学院.
运动营养学范文2
【关键词】行动研究;翻译能力;大学英语教学
Abstract:Actionresearchisakindsystematicretrospectiveprobingactivity.Inthispaper,aseriesofstudieshavebeencarriedoutaimingatthepoorperformanceofEnglishtranslationbycollegestudents,aretrospectionontheinadequateeffectoftheactionresearchhasbeendoneandthedirectionforfutureeffortshasbeenpointedout.
Keywords:actionresearch;translationability;CollegeEnglishTeaching
现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必须“培养学生听、说、写、译的能力”。而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翻译能力培养重要性的问题,国内已有不少专家和学者已著文指出[1,2]。新四级考试题型的改革也增添了翻译题型,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对学完大学英语教材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翻译能力不容乐观。笔者所教班级的翻译能力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第一学期学生翻译的平均分只有6.019分(总分为15)。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学生翻译中存在的问题,终于从近年来非常受到重视的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教学模式中得到了启发。
一、教学行动研究的原理与过程
行动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反思性的探究活动[3]。它由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直接参与和开展调查与研究,目的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学行动研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分析、反思等环节。McNiff(1988)将这种教学行动研究分为五个具体的步骤:第一、发现教学中的一个问题;第二、设想一个解决的办法;第三、在教学中实施这个办法;第四、调查并收集数据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估;第五、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教学问题,以便进行下一轮研究[4]。其实行动研究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再一次兴起之后,开始应用于教学理论中。我们注意到尽管目前翻译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而学生的翻译能力也亟待提高,但未见将行动研究运用于培养学生翻译能力上的文献发表。
二、大学英语翻译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过程
(一)发现问题并明确问题存在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翻译水平非常低,在学完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之后的期末考试汉译英中(试题由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题库中抽调出来),学生的翻译题成绩平均分只有6.019分,及格率仅有16.7%,是所有题型中最差的一项。这种状况与新大纲提出的翻译能力相差甚远。针对此问题,笔者提出了导致学生翻译能力差的大致假设:1、学生在学习中对翻译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因而忽视翻译能力的培养;2、学生翻译技巧的贫乏;3、教师上课偏重语法词汇的讲解,缺乏翻译技能的指导;4、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翻译练习;5、课外翻译练习太少。为了验证以上假设并查明学生翻译能力差的真正原因,笔者于第二学期开学初对所教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广东药学院药事管理2005和人力资源2005班的同学,共131人,其中收回有效问卷115份。通过数据分析表明(文中所有数据由SPSS13.0处理),学生翻译能力存在问题并非是认为翻译不重要,问卷显示89.5%的同学认为翻译比较重要,但我们发现关于在课堂上认为能掌握一定翻译技能的同学却只占49.9%,能进行课外翻译练习的同学也只占28.7%。由此可见,造成翻译能力差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学生翻译技巧的贫乏,第二、教师在课堂上缺乏翻译技能的指导,第三、学生翻译练习太少。
(二)对策及行动研究计划
基于以上翻译能力的问题,笔者采取了如下对策:
第一、加强翻译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很多学生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可对翻译却无从下手,主要是不了解中英文语言结构的差异,缺乏翻译技巧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翻译方法和技巧的传授。第二、进行适当的翻译练习。翻译是一种实践,而技巧只有在课堂内外付诸实践,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大量的翻译练习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第三、推荐课外书目并进行课外翻译指导。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且目前大学英语并没有专门的翻译课程,因此必须让学生多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有效的翻译练习。
在制定对策之后,笔者依此制定了为期一个学期的行动研究计划。计划中就翻译练习和翻译技巧的讲解方面,从实验学期的第二周开始,每次精读课上对语言点的讲解时,先出示汉语例句,再对其进行翻译。这样既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翻译的练习,还可以适当地就出现的翻译问题进行相关的翻译方法和技巧的讲解。同时每周给学生留下适当的翻译练习,要求学生独立自觉地完成,老师将抽改部分作业,并在下次课上就易犯的错误进行讲解,其他学生的作业则分配给各个小组进行批改和讨论。在第五周结束时对学生进行访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对教学行动研究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同时从第四周开始ClassTranslation的活动,班上同学分成16组,除了批改和讨论翻译作业之外,每组同学分别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资料,将其翻译成英文,或翻译成中文,并可画上插图,形式自由多样。期间老师将对各组进行指导。在第8周各组交换作品,并提出修改意见。第9周各组修改自己的作品。第10周各组上交自己的作品,学生和老师一起选出比较好的作品作为ClassTranslation的成果。从11周开始以同样的安排开始进行第二轮ClassTranslation活动。研究结束时,即第18周再次对学生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以搜集反馈,此次收回有效问卷共122份。
三、行动研究后的反思
1.学生学习效果
在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翻译成绩明显提高(见表1),此次考试学生平均从先前的6.019分提到了9.373分,及格率也提到了67.9%。考试试卷依旧是从题库抽出,改卷也仍然采取流水作业,且教师不改自己所教班级。表1翻译成绩比较(略)
我们再从开学初和第18周对学生进行的同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也可以看出,此次行动研究对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们注意到在12个问题中,差异有显著性的问题共有8个(见表2)。表2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略)
(1)翻译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方面
翻译是外语综合能力的组成部分,是衡量外语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缺乏翻译方法和技巧往往让学生对翻译无从下手,即使勉强译出,也是让人看不懂的怪怪的单词堆砌,因为“过于直译”和“死译”正是缺乏翻译方法和技巧所导致的[5]。由此可见方法和技巧的把握对提高翻译能力非常重要。从问卷调查中“认为在课堂上掌握了一定翻译技巧”的平均分由2.74增长到3.48中可看出,在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的指导上,笔者在课堂上采取先出示汉语句子,再对其进行翻译,并以此渗透翻译方法和技巧的讲解的方法有一定的成效。而这种教学方法也与张美平在其论文中指出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减少讲解知识点的时间,腾出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技巧训练”[6]的主张是相一致的。我们在访谈中也了解到学生喜欢这种讲解语言点的方式,在访谈中学生说:“这种方法很好,一方面可以帮助记住文章中语言点,以前印象就没那么深刻;另一方面又可以知道怎么做翻译。”,“以前我从来没有注意到中文和英文有这么大的差别。”在关于是否喜欢“多点语言点传授”方面,第二次问卷学生明显意识到我们的精读课堂除了学习语言点之外,还应多一些技巧的训练。研究结束时的问卷调查显示(见表2),学生对翻译方法和技巧的使用情况有了较大的改善。学生在翻译时逐渐学会开始考虑中英文语言的差异,开始进行词汇转性的思考及面对长句翻译也有了一定的对策。
但通过访谈学生,笔者发现尽管学生对翻译方法和技巧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掌握,但基础较差的学生认为这些技巧对他们作用不大,因为词汇量是他们的主要问题。由此可见,翻译确实是包含接受技能和产出技能的综合能力,需要对两种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由于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够,即使掌握了翻译的方法和技巧,翻译能力的提高也并不显著。
(2)翻译练习方面
翻译是一种实践,只有经过大量的练习,将所学的方法和技巧付诸于实践,翻译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在精读课堂上,先出示汉语再一起翻译成英语的做法让大部分同学得到了翻译练习的机会,但由于一起上课的学生过多,再加上课堂时间有限,无法督促所有的学生均能思考、练习。因此适当的课外翻译练习自然必不可少。为了更好地做好课外练习,我们把全班分成16个小组,一方面可以一起批改和讨论其他组员的翻译错误;另外我们也在第四周开始了ClassTranslation的活动。
在实施计划时,最大的问题是对学生课外练习的检查和监督。由于活动都是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的投入很不均衡。很多小组的任务都是由个别或者几个学生单独完成。我们从问卷调查中也能看出,学生在课外的翻译练习很少。为此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访谈,有些同学认为“课堂上的例句难度太大,给予思考的时间也太少,只有一小部分基础好的同学能够翻译出来”。也有同学提出:“希望多举一些与实际、与我们专业更紧密相关的句子。”关于课外的ClassTranslation的活动,很多同学认为“时间不够”,“专业课太忙,选修课也多,加上还有学生社团活动等”。而且这又不是考试,不少同学都是随便对付一下。而对作业的批改和讨论,很多同学认为“讨论根本没法开展”,因为这么多人很难聚在一起,只能是各人分到作业独自帮看一下,也有很多同学根本就不知道错在哪儿。
当然由于每次课还是留下了课外练习,而且组织了课外翻译活动,学生在课外对翻译练习的投入还是有所增加。通过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关于“做课外练习”这一项选择“1从不”“2偶尔”的人明显从71.3%减少到29.6%。这说明课外练习的指导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2.教师自身收获
教学行动研究不仅使学生受到积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实施计划时增加了对教学过程的了解,增加了对学生的了解,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解决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这给我们带来自我的肯定。正如陈向明所说:“参与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从日常繁杂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在教学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7]。通过此次行动研究,笔者也注意到了一些方面的问题。
第一、大学英语教学需要与实际紧密结合,要尽可能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通过访谈学生提出希望能多举“与专业相关的例句”,体现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应尽可能与其专业相结合的需求。这一做法在法国里昂第二大学的医学和环保专业等早已存在[8]。这就对我们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药学院的英语教师必须对医药英语有所涉及。
第二、进行教学行动研究时,活动应尽可能有趣多样。比如此次在课外练习这一方面活动就过于单一,导致一些对此活动无兴趣的同学便放弃了练习的机会。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对简单电影对话的翻译、或现场翻译学生发言等的活动。
第三、行动研究的手段要尽可能丰富。此次研究,笔者使用了问卷、教学日志、访谈、观察、分析试卷等多种手段。虽然在数据整理方面增加了工作难度,但大量信息的收集,使我们对学生的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加强了对教学过程各个侧面的理解和思考。
第四、活动研究的计划设计要合理、实事求是。活动计划的设计是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计划方案必须为解决问题而置,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个体差异。
通过此次行动研究,可以说学生的翻译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而且还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和交流。教师的这种能够不断了解教学效果并进行改正的教学态度也给学生留下了积极的影响。
基金项目:2006年广东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J].中国翻译,2003,(1).
[2]文军.论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8).
[3]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8.
[4]McNiff,J.ActionResearch:PrinciplesandPractice[M].MacmillanEducation,1988.6-7.
[5]扈明丽.翻译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从一次翻译比赛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改进[J].中国翻译,2002,(6):52-52.
[6]张美平.翻译技能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中国科技翻译,2005,(2):32-35.
运动营养学范文3
在训练时,经常测定血乳酸可以了解体内乳酸生成和代谢变化的特点,作为训练中掌握运动强度的依据或评价运动员无氧和有氧代谢的能力。乳酸是在供氧不足时,从糖酵解途径生成的丙酮酸转变而来的,是一种羟基酸。正常时,血乳酸浓度保持在1~2mmol/L。运动过程中乳酸代谢的生物意义为:第一,乳酸在快收缩肌纤维内生成后,转移到邻近具有高细胞氧化能力的慢收缩肌纤维内氧化,或随血液转运到其他运动强度的骨骼肌和心肌内氧化,提供细胞氧化的底物。第二,乳酸在肝内糖异生成葡萄糖的过程中,重新吸收和利用乳酸解离下来的H+,具有改善体内酸碱平衡的作用。葡萄糖释放入血后,维持血糖正常水平和提供骨骼肌吸收和利用。运动后乳酸糖异生促进肌糖元和肝糖元储量的恢复。第三,运动时血乳酸的消除促进骨骼肌乳酸持续不断的释放人血,可以改善肌细胞的内环境和维持糖酵解的供能速率。在正常情况下,乳酸的生成和消除处于动态平衡中,运动员血乳酸安静值与常人无差异。浓度为1~2mmol/L。情绪紧张时,血乳酸浓度安静值可能升高到3mmol/L。在短时间剧烈运动时,血乳酸可达到15mmol/L;短时间间歇运动时最高可达32mmol/L。运动后血乳酸的恢复速率还可以反映机体有氧代谢能力,恢复快表示有氧代谢能力强。
糖是运动的动力。血乳酸是运动后的体现,那么两者在有氧运动中有什么关系呢?
为此我们进行了研究。
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10名体校男长跑运动员,从事专项训练1~2年,身体健康,身高、体重无显著性差异。
2、研究方法
实验前受试者进行12分钟竭力跑,12分钟后立刻采取20微升的指血加入到40微升溶血剂里,利用YSI~1500血乳酸分析仪进行分析。之后一个月内受试者每天补充300ml含糖饮料(含糖10%的糖水混合液体)。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相同的实验。然后利用EXCEL、SPSS软件对服用含糖饮料前后血乳酸值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3、统计结果与分析服用与未服用比较P<0.05
如表所示,同一受试者在未服用含糖饮料时与连续一个月服用含糖饮料12分钟竭力跑后的血乳酸浓度有着显著性差异,服用含糖饮料后血乳酸浓度显著低于之前未服用的值。
12分钟竭力跑作为有氧代谢运动的典型,是运动员体能测试中评价训练水平和有氧运动的重要指标。有氧运动时主要能量来自糖元的氧化分解,在供氧充足的情况下。糖元可完全分解。释放大量能量,而体内的糖元是有限的,如果不能补充适当的糖分,糖元就会消耗殆尽,肌肉失去能量来源。体内的糖元含量较多提供的能量就能坚持较长的时间,减少了ATP、CP分解供能及糖元的无氧酵解,而乳酸是无氧酵解的产物,因此12分钟竭力跑后即刻的血乳酸浓度降低。
运动营养学范文4
一、肥胖小学生对体质健康影响
近年来儿童肥胖以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关注问题,且儿童肥胖率正呈逐年增加趋势上升。小学生肥胖对体质健康有着多方面影响。
1.对心肺机能影响
肥胖小学生对心肺机能的完善有着较大影响,通常肥胖儿童都表现出肺活量指数较低、收缩压高以及运动后心率快且恢复慢等。如在2015年温州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中显示,如表1 。
通过上述数据显示,学生肺活量指数测量中不及格率达到29.53%,平均分只达到58分。且调查中可知肥胖小学生肺活量监测几乎没有通过的。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肥胖小学生的肺通气功能降低,且摄氧量不足,使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异常。肥胖小学生的体内脂肪堆积较多,而这种脂肪堆积直接给小学生带来超额负荷,使肥胖儿童心肺功能应用过程常出现疲劳,影响心肺机能完善。
2.对速度发挥的影响
肥胖小学生在体制健康监测中速度明显低于正常学生,以50米短跑为例,肥胖小学生的不及格率较高。肥胖小学生与正常小学生在短跑时间对比中发现,肥胖小学生的时间均有延长,且恢复过程较慢,就起原因主要是肥胖小学生皮下脂肪较多,造成肌肉收缩摩擦增加,影响速度。
3.对耐力影响
由于肥胖小学生的有氧能力发育低于正常小学生,心肺储备功能需提前动用,耐力整体水平不如非肥胖小学生。
二、趣味性有氧运动干预对肥胖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趣味有氧运动干预
针对肥胖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来看,采取有效的有氧运动干预十分必要。针对小学生特点,在选择有氧运动时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以提高小学生参与热情,促进小学生积极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达到体质增强的目的。例如:
1.开展课后文体2+1
结合小学生自身特征,积极开展课后文体“2+1”活动。项目的选择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运动的难易程度要准确把握,以适合肥胖小学生进行锻炼。课后文体“2+1”活动主要是在课后时间教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文艺+其他活动项目,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学生课后锻炼,另一方面也能够丰富学生课后生活,培养娱乐爱好,促进自身综合发展。
2.积极组织社团活动
对肥胖小学生的有氧运动干预还可以通过社团组织活动进行,教师积极进行组织配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运动空间。
3.注重早间搭配运动
趣味性有氧运动并非一定是课后或体育课上的锻炼,在早上也可以辅助相关运动进行体质锻炼干预,帮助肥胖学生达到体育运动目的,促进各项机能完善。
运动营养学范文5
关键词:学校体育 长跑运动 膳食营养
一、运动性贫血
长时间大强度运动训练容易导致运动性贫血,这是因为红细胞在运动中会受多种因素影响而遭到破坏,造成红细胞的数量减少,血色素存在于红细胞里,只有红细胞里的血色素才能发挥作用。同时,训练时大量出汗造成机体铁随汗丢失增多,用于生成血色素的铁源减少,从而易造成血色素合成能力下降。冬训期间应该每星期检查一次血红蛋白,当男队员血色素低于15g/dl,女队员低于13g/dl时,便形成运动性贫血。一旦出现血色素低下或贫血,要对运动员及时采取相应的营养补充来解决。可以采用综合营养措施来治疗运动员的低血红蛋白或运动性贫血。从膳食上可以选用瘦肉、肝或动物血制品来加强营养。另外可选择使用强化运动营养食品,更有针对性地解决运动性血色素低下的问题。
二、铁制剂――比特铁
铁是红细胞生成的必需原料,多数运动员的低血红蛋白或贫血与身体的铁储备不足有关,所以运动员要特别注重铁的补充。所有临床上使用的抗贫血的铁制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均可以使用,但是它们往往有吸收差和胃肠道刺激的副作用。比特铁以补铁为主,辅以促生血的多种营养素和中药活性成分,是专门为治疗运动员低血色素而设计的。比特铁采用的是EDTA络合铁,具有高效吸收、无铁锈味,无肠胃刺激、不影响其他矿物质元素吸收的优点。比特铁能为血色素的生成提供丰富的铁,一般在两周之内能矫正运动员贫血症状,起效迅速。
三、红细胞保护剂――活性糖、番茄红素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运动训练和运动中的缺氧会造成运动员红细胞的过氧化损伤,从而使红细胞过早衰老,寿命到不了120天。其衰老表现为变形、脆性增高甚至溶血。这就很容易造成运动员低血红蛋白或贫血。所以从事大运动量和高运动强度训练的运动员要特别注重红细胞保护剂的使用。活性糖的主要成分是1.6-二磷酸果糖,同时还配有帮助消除乳酸的柠檬酸等成分,其作用效果比单纯的1.6-二磷酸果糖更好。它可以促进红细胞内ATP、二磷酸甘油酸含量增加,对组织缺氧、缺血起保护作用,运动员服用后红细胞数目增加,红细胞膜韧性增加,酶活性明显提高。激烈运动中产生的自由基将造成红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损伤,使红细胞寿命缩短。抗氧化剂可以对红细胞起保护作用,从而防止运动引起的低血红蛋白或运动性贫血。番茄红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它是维生素E抗氧化能力的100倍。服用番茄红素能够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保护细胞膜,防止红细胞遭到破坏,从而起到维持红细胞浓度的作用。
四、运动性免疫力低下
中长距离项目的运动员在长时间大强度训练中容易出现运动性免疫力低下,表现出对疾病易感性增加,容易产生感冒、发烧等疾病,影响运动能力和比赛的发挥。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大强度训练期,机体消耗大量的谷氨酰胺,而谷氨酰胺是免疫系统的主要能源物质,谷氨酰胺的缺少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所以通过冬训调整期间合理补充谷氨酰胺就可以减少运动员的感染。另一个原因是大强度运动中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自由基这个物质对运动员来讲是非常有害的,它会对免疫系统的细胞造成破坏,从而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抗氧化剂可以消除自由基,因此为运动员补充较强的抗氧化剂,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大强度运动引起的免疫力低下问题。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和微量元素硒都是很好的抗氧化剂,运动员可以通过多摄入水果和蔬菜来得到足够的抗氧化剂。番茄红素是一种高效的抗氧化制剂,它的抗氧化和增强免疫能力的效用是维生素E的100倍。
五、运动性低血睾
睾酮(T)是人体内重要的合成类激素,睾酮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不仅能为机体提供一个良好的合成代谢环境,对于学生运动员的正常生长发育也是有益的。在长时间耐力项目的训练中,学生运动员容易出现运动性低血睾。如果不及时调整状态,在低血睾酮状态下继续进行训练的话,就容易造成过度训练,这对运动员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运动员进行睾酮指标的监测,如果发现问题,就要立即采取相应的营养措施来解决。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补充针对性的营养品能促使运动员机体自身生成和分泌内源性睾酮,且不会影响机体本身的正常功能。目前专业运动队常用的运动营养食品多数来源于天然植物的提取物。有些教练员和运动员一听到睾酮就紧张,其实促进自身分泌睾酮的营养食品与外源性睾酮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后者是激素,属于兴奋剂,也是我们坚决反对的。
在冬季训练中,中长跑项目产生的问题比较多,只有在冬训阶段解决经常会出现运动性贫血、运动性免疫力低下、运动性低血睾等问题,才是保证运动员下一阶段顺利完成训练任务的关键。营养是健康的根本,食物是营养的来源。对于中长跑运动员来说,在大强度耐力训练后要合理的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使其能量供应充足,各种营养达到平衡状态,才能保证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才有利于中长跑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参考文献:
[1]廖春海,李世成,熊静宇,等.择时营养补充对大学生中长跑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04.
运动营养学范文6
关键词:高山滑雪;饮食营养补充
1 前言
高山滑雪是充满挑战性的运动项目,近些年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并且已是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除了取决于科学的训练、良好的竞技状态、心理素质外,合理的饮食营养是提高比赛成绩促进体力迅速恢复的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高山竞技滑雪项目的介绍及此项运动供能系统的分析,针对比赛期高山滑雪运动员营养物质的补充提出若干建议,试图通过合理的营养有助于提高运动员训练效果和竞赛成绩。
2 高山滑雪项目供能系统的分析
根据高山滑雪项目比赛的高度和比赛时间,如滑降比赛线路长度的设计在冬奥会和世界锦标赛中应保证男子的最好成绩不少于2min,女子不少于1′40″。根据运动的时间及运动的强度分析高山滑雪项目以糖酵解系统供能为主,兼有磷酸原和少量的有氧代谢系统供能的运动项目。
3 高山滑雪运动员膳食营养的基本要求
饮食营养是运动员的主要营养来源,与各种营养素的特别强化补充同等重要,所以必须对运动员的膳食营养做出基本要求。
3.1 饮食营养补充的生物学基础
滑雪运动训练和比赛对运动员在体能和生理负荷等方面要求极高,运动员经常处于生理应激状态,并可达到生理的极限负荷,机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能量大量消耗、体内储备的糖原被耗竭、体液大量丢失、神经和精神活动紧张、氧化还原过程加强、肾上腺皮质和髓质等除胰岛素外的激素分泌均增加、酶和辅酶的活性加强、酸性代谢产物堆积等变化,会使体内的各种营养素代谢和需求发生变化。科学实验证实,各种营养物质的及时补充能够调节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功能,有利于运动时代谢过程和中间反应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人体运动的机能,并促进运动后的恢复。这其中能源物质――糖的补充最为重要。
3.2 饮食营养补充的热量标准
高山滑雪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主要是以糖的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消耗大,能量的消耗可达到1500~1800kcal/h,每日能量的摄入范围约5000~6000kcal。因此,高山滑雪运动员膳食应首先满足能量的消耗,否则运动能力会下降。在膳食成分方面应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摄取,应占总能量的60%~70%以上,并且在运动过程中注意糖的补充,维持血糖水平。耐力运动训练提高运动员血红蛋白的储量和有氧代谢酶的活性,同时在长时间运动训练时,肌糖原被大量消耗,脂肪动用和利用加速,同时部分蛋白质分解参与能量代谢。因此,高山滑雪运动员膳食蛋白质的供给量应丰富,使其占总能量的12%~14%,为促进肝内脂肪代谢,还应提供富含蛋氨酸的食物,如牛奶、奶酪及牛羊肉等蛋白质食物。
3.3 营养物质的比例
高山滑雪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能量代谢过程主要是以糖的有氧代谢供能为主,所以,高山滑雪运动员的热源物质以糖为主,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供热比例应为1:1:7,做到高糖、低脂肪、低蛋白膳食结构。由于高山滑雪运动员的代谢旺盛、激素分泌增加反应活跃、大量排汗,造成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消耗较多,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堆积,所以,越野滑雪运动员的膳食还必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加速运动后体力恢复,防止疲劳的过早出现。
3.4 比赛前期的饮食营养补充
运动员在比赛前增加碱贮备,减少蛋白质和脂肪等酸性食物(因为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产物是酸性的,会使体液偏酸,促使疲劳的提前发生),供能中的酸性代谢产物必能延缓疲劳的发生而提高运动成绩,这方面可以通过吃蔬菜和水果来调整。
赛前一餐在比赛开始的3h以前完成。赛前30min进餐,不论是固体或是液体均会产生胃肠部胀满感。且比赛当日不易换食新的食物或改变习惯饮食的时间,换食新食物有发生过敏、胃肠道不适或腹泻的可能,运动员食用适口的并且是富于营养的食品,勿强吃不爱吃的食物。赛前一般不易服用咖啡或浓茶以免引起赛中的利尿作用。赛前不可服用含酒精的饮料,因为酒精会延缓反应时间,产生乳酸盐而影响细微的协调功能。
3.5 比赛期间的饮食营养补充
比赛当天对运动员的能量需求较大,因此,运动员要摄取高能量(达到500~1100kcal)的物质,但要以食用适口并富于营养的、体积尽量小、质量相对轻的食物为主,以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同时,不易服用浓茶、咖啡和各种含酒精的饮料等,以减少机体细微协调功能的改变而对比赛带来的不良后果。
3.6 比赛后的饮食营养补充
运动员经过比赛之后,体内的糖被大量的消耗,因此及时补充糖非常重要。由于运动后6h以内,肌肉中糖原合成酶含量高,糖原恢复效果佳。因此,建议运动员运动后即刻补糖。如运动员错过最佳的补糖时间,可以在比赛结束后补充一些含糖丰富的饮料,以促进机体糖类贮备的迅速恢复。因此,高糖、低脂肪、适量蛋白质和容易消化的食物是赛后饮食的首选。同时,还要注意补充液体、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碱性食物,以促进机体各种物质的恢复。
运动员比赛后需要立即充分补充热量和水分。补糖效果最好的时刻是运动后,一般是大强度运动之后10h以内,比赛后即刻可补充100~150g的葡萄糖,这不仅能补充运动员的能量消耗,还能促进肝糖元储备的扩充。比赛后要连续3天补充以糖为主的高热量饮食以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主要热源是糖,其次蛋白质,水分以及无机盐也需连续补充,但饮食中脂肪要尽量减少。目的是加速机体糖原的填充、修复损伤的肌肉组织和消除比赛的疲劳,维持或提高运动能力。
4 结论与建议
决定高山滑雪运动员能否夺冠的因素很多,营养补充是重要因素之一,应贯穿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整个过程。只有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科学有效地实施各种营养素的补充,运动员才能更深地挖掘出自身的潜力,创造优异的成绩。另外,应特别注意的是在进行营养补充过程中要重视所使用产品的安全性,了解产品的成份和作用,最好有兴奋剂检测中心的检测合格报告。运动员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这里我们只对越野滑雪运动员如何在训练和比赛中进行合理的营养补充提出自己的建议,也希望在需要最佳营养补充方案时,能给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更多的建议和选择。
高山滑雪运动既是冬奥会的项目,又是广大群众爱好的体育运动。由于滑雪运动在室外进行,天气寒冷,因此,运动员要注意其营养的补充,尤其是糖类物质的补充是关键,能增加热量保持体能,在竞技运动员中补充肌酸也可作为一项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徐文东,朱志强.中国冰雪运动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269.
[2]邹吉玲,郭俊清.高校高山滑雪教学课中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J].冰雪运动,2007,29(5):6870.
[3]张才成.对影响高山滑雪滑行速度因素的分析[J].冰雪运动,2000(4):2526.
[4]教材编写组.运动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6.
[5]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7980.
[6]冯连世,李开刚.运动员机能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方法及应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69.
[7]迟岚岚,曲迎君,夏娇阳等.生理生化指标机能评定及在速度滑冰项目上的应用[J].冰雪运动,2006(4):1921.
[8]刘刚.关于冰球运动的生理学基础的研究[J].冰雪运动,2004(9):1718.
[9]杨明.越野滑雪训练过程的控制原则[J].冰雪运动,2003(2):444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