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克隆技术的利与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克隆技术的利与弊范文1
一、先入为主第一课
记忆有先入为主的特点,所以当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学科、这个任课教师时,留下的第一印象往往很深也很难改变,从而也会因此导致对这一学科、这一教师有些喜欢或厌倦,这就要求我们为第一节课做好准备,做到“开门红”,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对这一学科产生兴趣,对以后的教学活动会有很大帮助。反之若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生对这一学科、这个教师就没有好感,那对以后的教学将有很大的阻力。因此,先入为主的第一节课,一定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要讲得生动,讲出特色。
二、用标本、模型把实验做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能遇到这样的情况,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乃至许多比较深奥的生物学知识,学生很难理解掌握。例如,介绍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时,学生很难理解什么是“双螺旋”。遇到类似这种情况,若是通过具体的标本模型或实验来揭示的话,对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化解难点等方面,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热点、焦点来捕捉
在课堂教学中,教者若能有意地引入生物学发展的最新成就以及大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树立远大的理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学习到“病毒”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艾滋病、“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的发病原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更应着重介绍其对人体及对社会的危害性。也可就克隆技术向学生介绍“克隆羊”是怎样诞生的,它是否真的是与原来那只羊完全一样?克隆技术的利与弊以及目前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对大熊猫的克隆情况等。
四、生产、生活和“纠错”
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着广泛的联系,生物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例如,学到水分代谢和矿质代谢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拔起的植株很容易被晒干,而正在生长的植物即使在烈日下也安然无恙?施肥过多为什么会“烧苗”?遇到“烧苗”情况后,又该如何去“解救”?学习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花卉品种由于源产地的不同,要求给予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才能生长良好;讲到水,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水的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我地区水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并要求写出调查报告,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报告在课上交流、讨论。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科学的重要性,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生活中人们常犯的一些“小错”运用生物学知识进行“纠正”,例如:花店卖的“红玫瑰”实际上是“红花月季”,而非真正的玫瑰;农民所种的玉米、小麦的“种子”其实是果实。人们用来骂人的脏话“杂种”一词,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杂种”。通过对生活中的这些小的细节的“纠正”,更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五、学科、知识要综合
生物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人们在生物领域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几乎都得益于其他学科的帮助。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使人们对生物体结构的认识进入到微观领域;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揭示出两个遗传的基本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现代的生物学的发展更加离不开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教师在辅助教学,对活化课堂教学、培养复合型的人才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例如,用古诗词或成语导入新课、佐证生物学中的原理;通过一系列典型习题的计算、比较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通过有关环境污染及生物资源灭绝的数据来说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此外,生物学科内的知识也可以综合。例如,学习种子的结构时提到“种脐”这一名称,学生不解其意,问为何称之为“脐”?我们可以联想到人的“肚脐”,脐带是人在胚胎时期从母体获得各种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废物的通道,出生后我们身体上残留的痕迹即为“脐”。种子幼小时从母体获得各种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废物的通道在种子成熟后残留的痕迹即为“种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