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保设计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保设计案例范文1
一、《环境保护法》案例库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案例库实践教学的系统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保护法案例库除了运用于课堂开展案例教学之外,还依托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社会实践基地、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等进行案例实践教学,训练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司法实务中的问题,成为深化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更好地发挥环境保护法案例实践教学的作用,应强调案例库实践教学的系统化,在这些不同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相互配合、综合性使用环境保护法案例库,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内部协调,实现学校法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和谐一体,才能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案例库实践教学的层次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保护法案例库的实践教学包括实习基地教学、模拟法庭教学、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教学、法律诊所教学等不同层次。“法学专业立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根据法学教育特点和目标,针对学生不同年级的差异,设计具有层次性、阶段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纵向实践教学体系与横向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的立体型教学模式。”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围绕着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挑选具有典型代表性、知名度较高、贴近社会生活的最新案例,环境保护法实践教学案例库内容的深度,应跟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不断增强难度与强度,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三)案例库实践教学的特色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一所以地球科学为特色,理、工、文、管、经、法、教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大学。法学专业依托本校地质、勘探、石油和环境等优势学科,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特色方面进行了探索。环境保护法案例库实践教学的展开,不但要加强学生环境保护法学基础理论学习和法律实务技能培训,尤其要体现出土壤污染防治与土地资源保护、矿区环境与矿产资源保护、地质环境保护等特色,真正培养学生处理和解决资源纠纷的能力。
二、《环境保护法》案例库建设的程序
(一)案例的选择
案例的选择对案例实践教学很重要,是案例实践教学的前提与关键。对案例的选取一般应考虑如下因素:专业性、时效性、疑难性、争议性、综合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保护法案例实践教学主要从如下渠道选取需用的案例:第一,与司法实务部门合作,实现案例档案的共享机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与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有着长期定点实习的合作关系,同时还与国土资源部共同搭建了法律实验室的合作平台,可以从中筛选,获得第一手的真实案例,进行分类整理并编辑成册,作为案例教学的参考案例。第二,参考国外环境法领域的经典案例。第三,借鉴国内权威的环境法案例教材。案例教材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环境法事件与案件为线索,从厘清法律事实与法律关系入手,以案例涉及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基础展开理性辨析,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的布置
进行案例教学都应当事先将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围绕这个案例查找资料,分原告组、被告组和法官组各自准备资料,各组选小组长一名,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召集组员做好分工和资料汇总,准备上课的发言。准备资料的要求是:第一,简要复述案情。第二,提出案例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第三,提炼案例的焦点问题和理由(证据)。第四,分析案例典型意义和借鉴。第五,完善案例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的对策。
(三)案例的讨论和分析
这是案例教学的核心阶段。实施环境保护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的主导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学生按照之前准备的案例资料,开展讨论,充分自己提出的见解,进行讨论或辩论,教师加以引导,准确掌控案例讨论和分析的节奏,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在案例教学中配合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必定会更加显著。
(四)案例的点评和总结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适时进行总结点评,不仅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而且要对案例本身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进而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基础原理和规则。
三、《环境保护法》案例库的具体实施
(一)环境保护法案例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为了培养法科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就需要强化实践性教学,案例教学在其中始终居于某种关键地位。在课堂教学案例的运用方面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教师在案例库中精选案例,选择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在课前予以布置,并提出案例思考要点和资料准备要求。加强学生对环境法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参与和互动的力度,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学生分为原告、被告和法官三组进行讨论,在案例分析的同时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针对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控或解决,在学生讨论完成后及时进行点评和总结,以保证课堂案例教学的效果。
(二)环境保护法案例库在模拟法庭教学中的运用
首先,要在案例庫中选好案例,应选择紧扣我国自然资源领域重要理论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如针对环境侵权中因果关系复杂不易证成的案例,或者农民出卖自家宅基地上自建房屋引发纠纷的案例。其次,模拟法庭的情景应真实,现场应与真实法庭相仿,审判场所、国徽、人员服装、多媒体投影的现场使用,让学生置身于真情实感中。学生依据案情分为原告组、被告组和法官组,围绕案例涉及的焦点问题进行讨论。在具体庭审的过程中,要应用到哪些法律法规和哪些具体的法律制度也要心中有数,案例在哪几个地方存在着争议焦点也应当清楚,注重运用证据和法学理论,依法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既巩固了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再次,教师的指导是关键,教师的指导一定要到位,要根据需要对准备阶段、预演阶段、庭审阶段给予充分的指导,要能从程序上实体上提出意见,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以保证模拟法庭较高的质量。教师如能邀请一些法官、检察官、资深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参与到课堂嵌入式教学,对模拟法庭进行点评,将更好地提升学生参与模拟的积极性,产生良好教学效果。
(三)环境保护法案例库在法律诊所教学中的运用
环境保护法案例库为法律诊所教学提供了案例基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法律诊所教育突出自然资源法学特色,充分利用学校优势、法律资源和师生力量,使学生既拥有一般法律实务的能力,又具有环境资源法律实务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咨询及讨论,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提高运作法律的技能,推进法律教育改革。具有自然资源法理论与实务特长的教师,创造条件引入诊所,为学生拓宽知识领域和具体参与实践工作提供基础。
(四)环境保护法案例库在法学实践基地教学中的运用
由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实践性,环境资源法学特色实践基地教学既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科发展的需要,也能满足社会需要。运用环境保护法案例库在法学社会实践基地教学,应结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科发展的规划和设计,围绕环境资源法制建设、环境资源纠纷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法律需求搭建实践平台。一方面,可以以地质资源、勘探、工程、资源型企事业单位为主,积极开拓实习基地,学生参与或见习企事业单位法律实务过程中结合案例库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带着问题进行实习,寻求解决方案。结合学校资源环境优势学科,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开展社会实践基地教学,实践基地主要包括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司法机关。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到公检法机关和律师事务所以及司法服务单位,接触实际案件、特别是自然资源法案例,参与或见习司法体系运作过程,在解决实际案例涉及问题时参照案例库中相关典型案例的做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环境保护法案例库在法学实验室教学中的运用
在法学实验室教学中,应遵循学生实践认识的一般规律,建立层次递进,目标分明的实验教学体系,最终完成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实验项目为核心的实验教学必须设计项目的具体形式,并加以强制性的实施。完成实验项目的相关实验教材和讲义时充分发挥环境保护法案例库的作用。例如,涉及国土资源法律纠纷性质;实践中国土资源法律纠纷的现状;国土资源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权限、程序和面临的问题;国土资源类违法现象的归类与原因解析;国土资源法律纠纷解决之法律选择与政策选择等方面的案例,要求实验室与地方法院共建法学教学基地的数量与运行效果,使学生能够在基地审理真实案件,到实验室进行庭审观摩,保障有稳定模拟实验的环境。学生成为实验项目的主角,通过自觉主动的实验过程,运用己知探究未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只起到实验项目组织者和协调者的作用。
參考文献:
\[1\]董邦俊,杨光庆.多元、立体性动态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及其实施手段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06):26.
环保设计案例范文2
1.让环保走进课堂。
环境问题的存在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我常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讨论性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讨论,让他们通过相互的冲突,进一步深入理解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人口时,我就这节知识点设计讨论“人多,就有利于一个地区的发展。”在讨论中同学们分为两派,有的同学认为“人多力量大。”但大部分同学意识到人多了会带来很多的社会问题,如住房的拥挤、交通的拥挤等,当然更重要的是自然界的压力和环境的污染问题。通过讨论和交流,同学们列举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实例,问题得到了解决,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让环保走进生活。
环保意识是否成熟,只有在学生生活中才能表现出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用理论联系实际来进一步深化环保教育,这样学生对自己亲力亲为的事情兴趣会更浓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并保护身边的环境。如在学习天气与气候时,通过与父辈交谈搜集甘肃省山丹县十年前天气与气候的相关资料,并与目前相对比,分析有没有变化?为什么?面对变化我们该怎么办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真正做到让环保走进生活。
二、地理课堂要形成正确的环保观
地理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通过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资源和空间,如果人类盲目地、掠夺性地发展,将导致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结果只会危害人类自身,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在学习中国的河流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为什么我国流河的含沙量不同?去过兰州的同学都应该知道,黄河水因含沙量大是黄色的,且常出现断流现象。我们的母亲河这是怎么了?”
三、地理课堂要拓展环保动态信息
环保设计案例范文3
[关键词]环保;低碳;设计理念
北印度拉达克白莲学校(The Druk White Lotus School)提倡以传统价值合文化为本,把现代设计教育理念灌输给孩子。它体现在学校的设计与建设很注重与自然并肩,它的出色之处在于传统以木和石为材料的建筑,采纳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和建筑技术。而且,学校外墙使用的是从当地或者临近地域开采的花岗岩,内墙则使用当地的泥石块,这种材料具有一流的耐用性和隔音效果。教室面朝早晨的太阳,可以从分利用自然的光和热,因此学校在能源供应方面实现了自给自足。这一设计理念向人们逐渐追求的绿色生活迈进了一大步。
如今,人类已经开始摆脱“依靠铁与火来征服自然”的瓶颈。于是,古老的木材再一次进入了设计师的视野。众所周知,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而且木材属于有机材料,生长周期短,不但能多次利用,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迅速分解,重量轻便易于运输,堪称低碳经济各个环节的楷模。
如何能让木材融入当代设计主流,成为了众多以环保为己任的设计师们的新课题,其中颇具环保理念的创意设计建筑作品是这个名为“WISA WOODEN DESIGN HOTEL”的全木质酒店,以它的全木质开放结构最具特色。它采用了天然松木条,经过塑型,拼接构成了建筑的主体。弯曲修长的松木条从中庭一路延伸到直至酒店的两端。木头既可以建筑基本的构架,也用作墙面、天花板、地板的公共区域装饰。本来分割清晰的建筑格局,在可塑性极强木条的连接下融为一体。由于采用木条的扭转作为基本结构,形成独立的隔断,整个建筑中留有许多缝隙,既颠覆了人们心目中的传统建筑造型,让人耳目一新。清新的空气与灿烂的阳光直入进来,让人们与自然没有一丝距离。除了在轮空上的突破,设计者的环保理念更引人关注。相比钢筋混凝土,木材是是十分轻便的材料,不但易于造型,也方便搭建组装。搭建木材之间的缝隙,让采风通光都自然完成,从最大限度上减小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垂直花园”的设计更加让人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独特相处的设计环保理念。它用柚木制成一个型隔的隔板,可用于室内外使用。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就是多个花架和层架,每个花架茂密的植物,赋予空间嫩绿无比,苍翠繁盛的感觉,让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更贴近大自然,给现代人独特的私人空间和片刻宁静的生活。
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最具饮食文化的国家之一,他们使用的餐具常常精挑细选,以便搭配食材和佳肴。日本人进餐时喜欢用手感受原始材料的舒适,仿拟经手工打造的质感。现如今人们追寻的优质生活已经日趋普遍,人们希望生活的细节都能更丰富,更健康,更环保,因此设计师们以人文美学为本,结合低碳环保理念,设计了优雅的环保型餐具,尽管提供的是一次性用品,但产品的取材都是不损害生态的非木材物料――原生芦苇、竹浆、甘蔗渣,加以设计制造,可以持续使用,容易进行生物分解,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在我国,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世博会的主题,这是自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首次设定主题以来,世博会第一次出现“城市”主题。这一主题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和研究人类文明进步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紧紧抓住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的最热点问题,提倡低碳环保的设计生活理念。这一反映人类永恒追求的主题,富有创意,体现了中国・上海的城市特点。其已经将节能环保作为重要的理念贯穿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在世博园区内大规模运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园区内主题馆、中国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等主要场馆设施以及部分国家的自建馆,在屋顶和玻璃幕墙上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总装机容量超过4.68兆瓦,每年能减排二氧化碳4 000吨。并且增加了太阳能的装机容量,让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成为世博会亮点。屋面最大的主题馆增加到了2.57兆瓦,世博中心装机达到1兆瓦。
主题馆建筑设计项目负责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曾群告说:“以往很多太阳能建筑,太阳能仅仅是摆设,而主题馆的太阳能是光伏建筑一体化,不单是从艺术的角度将黑乎乎的太阳能组件和建筑的设计合二为一,而且光伏发电站产生的电力将并入城市电网,年发电量达到280万千瓦时,能解决4 000多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问题。”此外,因为主题馆屋面大,达到6万平方米,能够使得太阳能组件安装成本控制下来,这是国内光伏建筑建设的一大突破。
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上海世博会的另一个亮点。全球多个国家的案例入选,而几乎所有案例都将节能环保低碳作为主题,典型如伦敦零碳馆。国内有四个案例入选,代表上海参加的“沪上生态家”便是其中之一。
沪上生态家的原型在闵行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内,是一栋四层楼高的生态示范办公楼。中空、天庭通风隔热,各办公室呈正方形围绕。。整个办公楼每一个房间都非常明亮,而且自然通风很好。地板下,还看得见太阳能热水循环系统盘绕,冬天用于地板取暖。屋顶,太阳能发电、小型风力发电设备一应俱全。
沪上生态家总设计师、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汪维解释说,这栋生态示范楼,利用了自然通风、智能控制、绿色建材、雨水收集等十大技术,是国内最早的示范生态建筑。中国每年大量的能耗中,40%是建筑能耗,要节约能源,就是要建造可持续建筑。低碳世博,其一是减少排放,其二就是节约能源。沪上生态家运用的新技术共达到30项,有30%是前瞻性技术,代表了未来二三十年生态住宅的发展趋势。
当今,产品与设计理念的出发点已经集结在――责任感和良知。每一位设计师都心怀着对大自然的美好愿望并努力工作,脚踏实地。低碳环保的理念才是幸福生活的关键所在。他们力图寻找、制造完美和谐的产品来服务,打造更加完善的人文自然环境,使我们的生存世界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美]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
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2]柳冠中. 工业设计学概论[M]. 黑龙江: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高楠. 别一种真实――艺术的生存体
环保设计案例范文4
“两型”技术可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提高各类要素利用率,集中体现了节约资源能源、改善环境质量、保护自然资源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特征。正是“两型”技术的这种特征,使其具有与一般技术完全不同的研发特征和制约因素。(一)“两型”技术的研发特征“两型”技术突出体现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特性,更多的强调公共利益和企业的社会责任。“两型”技术研发目标强调公共利益问题,面临更强的外部性问题;“两型”技术研发体系是涉及到多个层面主体的系统,研发主体除了研发企业外,还涉及到消费者、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和相关中介机构等,强调更好的研发协同性;“两型”技术研发强调研发过程中的多层次和多环节的协调,才能实现技术的市场价值,加剧了其技术研发的系统性和工艺的复杂性。1.研发目标必须与公共利益有机统一“两型”社会模式下的技术创新增加了环境和资源方面的目标指向,强调实现技术研发与公共利益的有机统一,导致“两型”技术创新具有更强的外部性,公共收益远高于企业的个体收益。从表现形式上看,“两型”技术的经济效益表现为能源的减耗、原材料的替代、废物的循环利用和清洁技术等,社会效益表现为污染物的防治与控制。传统技术创新通过开发新产品或提升质量满足市场需求,而进行“两型”技术研发需更加重视社会的整体效益,且企业进行“两型”技术研发的成本往往难以通过市场手段得到补偿,创新成本偏高。2.研发体系强调更多组织和主体的协作“两型”技术创新面向循环链上的各种技术,要求把所有能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各种技术作为系统化的考虑对象,要求相关的组织和主体,包括企业、政府、消费者、其他组织等必须实现密切的配合才能使技术顺利实现市场价值;重大和关键“两型”技术研发活动往往是跨工艺、跨流程、跨行业、跨部门甚至是跨区域的,涉及到更多的创新组织和主体,更加强调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同创新,形成了协同性更强的创新体系,导致其研发的难度更大。3.研发过程涉及更多层次和环节的协调“两型”技术研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创新的对象已扩展到社会生产的各个层面,研发过程涉及到更多的层次和环节。“两型”技术创新贯穿了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微观层次上的清洁生产、中观层次上的生态产业园区、宏观层次上的循环型社会;贯穿了整个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技术和服务的研究、开发、生产、消费、后处理过程,体现出更加复杂的创新过程,企业在创新中难以从整体上把握创新的过程和绩效,因此企业进行“两型”技术研发的风险偏高,实现的经济效益十分有限。(二)制约“两型”技术研发的因素构成需求市场、供给市场和政策支持三个因素是“两型”技术研发的主要制约因素,此外社会文化环境和其他的相关组织主体行为都会制约“两型”技术的研发行为。“两型”技术研发的独特性使得其研发的成本更高、难度更大、风险更高。所以,一方面使得消费者难以接受导致技术的需求动力不足,需要政府进行引导,甚至是利用法律进行强制使用;同时也更加剧了“两型”技术企业的研发困境,造成“两型”技术研发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扶持和补贴,1.市场需求因素市场需求是“两型”技术实现市场价值的根本要素,只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和支持,形成稳固的需求市场,才能保障“两型”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比较粗放,传统的社会文化环境使得消费者对于“两型”技术的重要性认识有限,加上“两型”技术的相关产品多数价格较高,也限制了消费市场的扩大;多数“两型”技术,特别是环保类技术,对于消费者来说完全属于成本支出,且运行过程中的支出数额也比较大,消费者缺乏采购和使用的动力。目前,“两型”技术的需求主要是在政府对节能产品的财政补贴,以及环保部门的强制要求下衍生出来的需求,“两型”技术研发的需求动力严重不足。2.研发企业因素研发企业是“两型”技术创新的核心主体,只有研发企业不断地创新,提供价廉质优的“两型”技术产品,才能保障“两型”技术的市场需求。传统技术创新的目的是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的要求以实现经济价值,而“两型”技术创新的目标体系还包括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要求,更加关注社会的整体效益。目前,通过降价和提质手段赢得市场仍然是“两型”技术研发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两型”技术的研发尚处于初始阶段,限于人才、资金和环境等条件,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限;由于各种制度性的安排尚不完善,“两型”技术的研发主体无法得到补偿,使得其投资和收益严重不对称,导致企业对“两型”技术的创新动力不足。3.政府政策因素对“两型”技术而言,政府的政策干预和支持是保障其实现市场价值的关键因素。“两型”技术的外部性导致市场调节失效,市场需求动力和企业研发动力不足,所以必须通过政府的有效介入,为“两型”技术发展提供环境保障。一方面,政府政策的实施力度会制约“两型”技术的市场需求,政府对消费者的软性政策宣传引导不足将制约其对“两型”技术认识,特别是法律强制手段执行不力将难以保障“两型”技术的市场需求,最终制约“两型”技术的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另一方面,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力度将会制约企业进行“两型”技术研发的积极性,如财政补贴不到位将会导致“两型”技术研发企业难以补偿研发的巨大成本和风险。鉴于“两型”技术类型繁多,整体分析难以体现不同技术类型的差异,进而影响到研究的准确性,因此,本文根据“两型”技术的内涵特征,将其分为“资源节约为主”和“环境友好为主”两种类型。资源节约为主的技术强调通过开发和使用新型可再生清洁能源、新产品和新工艺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如用于开发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能等新型可再生清洁能源的技术;环境友好为主的技术强调从生产到使用直至废弃、回收处理的各个环节都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最小,如用于监测和控制污染有害物质的排放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技术,用于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改善人类与自然的相处状态的技术等。由于“环境友好型技术”和“资源节约型技术”强调的重点不同,在研发过程中面临的环境也不一样,因此研发中的制约因素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将在案例分析中进行专门分析。
研究方法与设计
“两型”技术研发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要求其研发必须实现协同创新,其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需求动力不足、研发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和政府的扶持政策不完善等方面,不同技术类型在研发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也有差异。案例研究适合对现实中复杂而又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入且全面考察[24],可以对某些现象、事物进行描述和探索,也可对现存理论进行检验、发展和修改。考虑到本文主要研究“两型”技术研发的制约因素,属于“怎么样”和“为什么”类型的问题,比较符合案例研究的范式,因此本文将采用案例研究法进行分析。(一)研究方法案例研究包括探索性、描述性和解释性等类型,根据研究的主题,本文选取描述性案例研究法,在研究开始时已通过相关文献确定研究的理论框架,据此确定具体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并确定访谈提纲和调研问卷。相对于单一案例研究,通过多案例研究的复制逻辑得出的结论往往更加有效和稳定[25],能提高案例研究的有效性,选择3到6个多案例是最佳数量。为分析和比较不同类型“两型”技术制约因素的差异,增强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本文采用多案例分析方法,通过案例的反复验证比较得出研究结论。本文的案例研究包括确定研究问题、案例选择、初步调研、深入访谈、案例资料分析和提出相关结论等步骤,研究的各个环节都遵循了Yin(1994)、Patton(1987)等学者的建议,按三角测量法的要求来进行设计[26],研究基本符合资料三角形、研究者三角形和方法论三角形的要求[27]。(二)研究对象选择企业是“两型”技术研发的核心主体,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两型”技术的研发企业。“两型”技术研发企业的基本标准:企业以研发资源节约或环境友好型技术为主营业务,确保研究结论具有更好的可推广性。由于案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归纳理论要点,无需进行规范的实证数据分析,因此研究样本无需按照随机性原则选取,重点体现样本具有足够的典型性(Eisenhardt,1989)。因“两型”技术研发企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行业,为了保证所选案例具有足够的典型性,所选的案例对象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新型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企业。为分析不同类型“两型”技术的差异,在具体的样本选取中,重点选择可以单独体现资源节约技术或环境友好技术的典型企业。考虑到长株潭“两型”实验区是我国的“两型”示范区,所以本文的调研主要集中在长株潭“两型”实验区的国家级高新区。按照确定的案例选择标准,对长株潭“两型”实验区相关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在确定符合基本标准之后,通过联系企业的高层管理和技术人员;在对企业进行初步访谈基础上,选择直接研发资源节约或环境友好技术的企业作为进一步调研对象;结合案例选择的地理接近性与便利性原则,选择4家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两型”技术研发制约因素的研究案例,符合Yin(2003)所建议的“典型案例要使研究过程清晰可见”的特征要求,案例样本中资源节约技术研发为主的企业和环境友好技术研发为主的企业各两家。(三)方案设计按照案例研究的要求,本文首先围绕研究的内容,明确研究问题,确定研究对象标准,提出基本假设,确定访谈提纲。为了确保案例研究的信度与效度,采取团队研究的形式,确立了10人的案例研究小组,包括一名教授、二名讲师、三名博士生和四名硕士生。团队成员的不同视角和知识背景有利于减少研究者的偏见和主观性;团队成员进行了两周案例研究及相关方法的专题学习,保证小组成员对案例研究方法的掌握;每次访谈、现场观察和数据分析都由四人以上参加,各组在收集数据后交叉讨论,提出其观点和看法。所有的调研均在2011年10月到2011年12月间完成。考虑到资料的来源越多,其研究的效度就越高[28],案例研究中综合使用多种渠道的证据,形成三角检定(Triangualtion)可增强研究的信度和效度[29]。所以,本文将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访谈记录和调查问卷与其他文件资料,如直接从企业获得的领导演讲资料、内部刊物、内部网站、档案记录和企业其它文件,以及期刊文献和网络中关于企业的专题材料等结合起来,保证数据来源的多重性和案例信度。为了使访谈过程更有效率,访谈前调研小组会与相关人员进行电话沟通,简单介绍研究目的和相关概念,以帮助被访谈者更好地理解本研究的主题;为得到被访谈者真实的想法,访谈提纲主要是由开放性问题组成;访谈过程中并未局限访谈提纲,会根据受访者的回答情况进行追问以进行信息的深度挖掘[30]。访谈由研究者本人主持,其他成员进行补充提问,与受访者的访谈时间平均约为60分钟,个别访谈进行的时间更长。为确保访谈数据的准确性,每次访谈调研小组都安排专门人员做记录,并在允许的前提下对访谈进行录音,访谈结束立即进行访谈记录整理。为确认及获取更多信息,向被访者进行了访谈记录核实,并通过后续的电子邮件和电话等方式进行信息确认,保证资料整理过程的信度与效度。在访谈之余,还对案例公司的生产现场进行了参观,对调研的相关资料进行验证。
案例分析
环保设计案例范文5
一、绿色营销的内涵与五大关键词
当前流行的绿色营销的定义有四种类型:产品中心论、环境中心论、利益中心论、发展中心论。本报告借鉴了“利益中心论”的绿色营销的定义,所谓企业绿色营销,即企业遵循人类可持续发展规律,以绿色环保与人类健康为核心,以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消费者需求、环境利益的统一为目标而展开的营销行为。
绿色营销关键词
(一)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是指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
案例1:服装时尚已经发展到了“要美丽,更要健康和环境”的新时代。例如,和普通衬衫比较,由于“绿色衬衫”的面料采用纯天然织物而成,触感柔软细腻,穿着舒适透气而更受欢迎。据东北的一家大商场今年S月的统计,绿色衬衫的销量占当月衬衫总销售的80%。
(二)绿色产品
绿色产品就是在其生命周期全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资源利用率高,能源消耗低的产品。许多行业已纷纷出现绿色产品,例如,天然无污染原料生产的食品;省油,少排放的汽车;无辐射的CDMA手机;节能的家电等等。
案例:安利公司意识到人们对化妆品污染环境的问题越来越关注。于是,提出“给后代保留一个自然、洁净的地球”的口号,推行“绿色营销”策略。生产的每一项日化产品都具有生物降解性能,不污染土壤和水源。安利产品多采用浓缩包装,因而较其它同类产品减少50―70%的塑胶包装材料。安利公司自设种植园,专门为其生产的营养食品提供原料,在种植园里不使用农药和化学肥料。安利还全面停止利用动物进行实验10。
(三)绿色认证
国际上的环境标志制度又称绿色标志制度(Green Label)或生态标志制度(Eco―Label),以此来证明企业的绿色行动,为消费者提供放心消费的消费依据。我国政府部门和公共私人团体也设置了诸多针对各个行业的绿色认证标准,如:中华环保基金会、绿色食品标志、绿色环保标志认证,诸多企业都已加入到其中。
案例:伊利集团从2002年底即开始策划建立实施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并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聘请中国环境科学院承担咨询工作,并组织培训和现场指导。伊利集团对自己提出高的管理规范和要求,包括:减少三废排放总量、提高回收再利用率、持续改进环境绩效、生产天然绿色产品、创造纯美清新家园。
(四)绿色公关
绿色公关是企业公关活动的一种,强调企业和环境的和谐共处,是指企业依托环保事件或自主策划的环保主题事件,借助各种媒体进行绿色环保理念传播、协调社会关系的营销传播活动。为争取到政府、媒体、目标消费群体,内部员工等各方力量的支持,企业欣然参与绿色公关活动。
案例:壳牌(中国)有限公司以环保为主题,开展全方位企业形象公关,其举措包括“壳牌美境行动”、在北京密云县认养“壳牌林”、赞助出版全国第一本《儿童环保行为规范》、支持中国探险学会等。其中“壳牌美境行动”是其中的旗舰,实施两年来获得了各方面的好评
(五)绿色广告
绿色广告多指绿色主题的广告活动,以公益广告居多,成熟企业采用“细水长流”的模式投放绿色公益广告,持续不断的宣传企业的绿色形象。
案例:自费回收废旧电池名闻全国的河南新乡市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民间环保大使”田桂荣,日前成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形象代言人。2001年以来,田桂荣先后荣获美国格雷特曼环保奖、福特国际环保奖以及“首届中国十大年度环保人物”等多项荣誉称号,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该房地产公司聘请田桂荣出任形象大使,宣传企业的绿色形象”。
二、绿色营销,新的企业理念的彰显
绿色营销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到行动日程上来,源于企业经营理念发生了质变。即企业理念由“追逐营利型企业”向“优良公民型企业”的过渡(见下图)。企业绿色营销是企业理念变化后重要的行动表现。绿色产品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绿色营销将企业自身利益、消费者需求、环境利益融合。统一,成为企业实践新企业理念的一种行为而被普遍运用。
企业经营理念的变化
(资料来自:《新广告观》黄升民著中国物价出版社第294页)
案例1:“以天地为师,皇皇以天下为为公”蒙牛乳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牛根生语录。
案例2“鹤舞白沙、我心飞翔”――“和”文化的白沙集团,“从容,稳健与和谐共生”的白沙集团。
三、绿色营销带给企业的五大优势
(一)优先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近年来,相当数量的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遭遇不同程度的产品危机,危机产品对消费者的伤害、对环境的污染曝光引发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的信任危机;消费者对广告的信任度下降。企业加入绿色认证,进行绿色整体包装、宣传中凸现绿色内容,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给消费者新的感受,获得消费者对产品、品牌。企业的优先信任权。
案例1:据美国的调查显示,有79%的美国人表示一个公司的环境信誉会影响其购买决定;欧共体进行的调查表明,76%的荷兰人和82%的德国人在超市购物时会考虑环境污染的因素,英国的购物者大约有牛数会根据对环境和健康是否有利来选择商品;在日本对家庭主妇的调查时,91.6%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感兴趣,觉得有安全性的占88.5%。绿色、有机食品市场消费观念已基本形成”。
(二)开辟绿色市场,获得利益空间
绿色消费成为当前的消费浪潮,表现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如:2006年国际服装界流行简约风格,以质朴面料为主面料;国际上兴起绿建筑风尚;绿色旅游风行全球。对绿色消费趋势敏锐感知的企业会在第一时间掌握绿色消费趋势,制定市场开辟策略,赢得市场,获得丰厚的商业利润。
案例1: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流行大排量的豪华车,随着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人们开始意识到这种“大排量风”的危害性,开始自觉地学会如何在汽车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进入七十年代,世界汽车行业普遍受到石油危机的威胁,汽车购买者在购买汽车时,低油量消耗成为汽车购买的重要购买因素,丰田凭着耗油量少的经济型车一举占领了当时的美国市场”。
(三)打破绿色壁垒,拓展国际空间
绿色壁垒作为一种新兴的非关税壁垒,以其隐蔽性强、技术要求高、灵活多变等特点日益受贸易保护主义者青睐。21世纪我国本土企业迈向国际市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本土企业运用绿色营销向国际市场的绿色技术指标看齐,是破除绿色壁垒18,拓展国际市场空间的必由之路。
案例:海尔。海尔在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技术开发,在无氟节能冰箱研制上已达到国际最高水平,成果曾代表中国和亚洲先后参加了美国“世界地球日”,维也纳“氟利昂及哈龙替代国际学术交流会”,印度新德里“国际无氟成果研讨会”等多个国际学术交流会,引起世界的轰动,世界环保组织誉为“世界多一个海尔,地球多一份安全”。
(四)融入社会,赢得多方支持力量
公众对环保的关注和热情在与日俱增,企业的环保活动也激起了媒体关注的千层浪,带给企业巨大的美誉价值,赢得广泛政府支持、外部公众、内部员工的支持。
例如,环保专栏和栏目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纸、杂志和电视电台上。根据“自然之友”的统计,1997年,全国76种有代表性的报纸,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共发表22066条与环境相关的报道,平均每报为290.34条,亦即几乎是每天一条。
案例1:Esprit踊跃参与地球日的宣传活动,把印有“绿色环保”口号的服装发给职员,在店内张贴环保海报,并鼓励顾客在市区种植树木及进行清扫活动。Esprit的一大创举是把“大自然”引入店内。春天它在亚洲的各分店中都洋溢着花园的气息,店内放置着很多人工植物、盆景等。夏季,则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它在海报中说道:“每天一苹果,大夫远离我”
(五)绿色营销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绿色营销符合社会营销观念大趋势,绿色营销遵循企业的新经营理念。产品高标准,有助于企业建立与社会、消费者长期的互动关系,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绿色营销的策略组合
(一)绿色产品差异化突围策略
1、绿色产品在产品同质化市场的定位突围在目前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绿色产品抓住了消费者关注健康。关注未来的心理需求,以健康、无污染为诉求点,开辟新的差异化市场,从同质化的产品中突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构筑坚实的绿色壁垒。
据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2004年广告生态调查专项研究显示,广告主目前最为侧重使用的基本营销策略中,产品策略的选择排在首位。伴随如“苏丹红事件”、“油炸食品致癌”、“保鲜膜事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于食品存有戒心,绿色产品以绿衣使者的姿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逐步攀升和稳固。企业逐步加大绿色意识,加入绿色认证组织,提升产品标准,防患于未然。绿色潮流是不可逆转的,非绿色消费品势必受到冲击,企业不得不提前做好产品升级的准备,通过科技手段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数据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研究所
案例1:食品行业从原料着手,诉求“纯天然”产品兴起;日化行业用品提出“植物萃取”、“不伤手”、“草本更健康”等概念;通讯产品宣称“无辐射”;家电也从白家电、黑家电中脱颖出绿色家电“六基色,才健康”。
案例2:传统方便面通过汤料的独特来增加口感,利用绝对不含防腐剂的标志来取信于消费者,但是在每袋包装的最角落里,依然会看到“油炸类食品”和“图片仅供参考”的字样。“五谷道场”以其“拒绝油炸”的身份出现,以五谷原粮和水磨工艺为基础,开发了一系列的五谷原粮健康速食,避免了方便面因温油炸而导致营养损失和有害物质产生的缺陷。
2、绿色产品,高价格突围
据很多国家的抽样调查,绿色商品的售价一般比普通商品售价高出30%至20096。发达国家75%以上的消费者在购物时会考虑消费品的环境标准。英国对2450个样本的调查发现,90%的人将环境问题与消费联系起来,并愿意为产品环境标准的提高而致富额外的费用。我国消费者在价格相同时,愿意购买绿色产品的比重占50%以上,价格高一些仍愿意购买绿色产品的百分比也接近50%。消费对绿色产品的高价格定位接受度较高,绿色产品为企业的价格竞争开辟了新出路。
(二)投身环保等公益事业,赢得绿色口碑
根据中国传媒大学2004广告生态调查专项研究,被访企业比较经常使用的促销方式有赠品、服务促销、抽奖、现场演示和公益事业支持,在众多促销方式中名列前五位。与2003年相比,广告主对于公益事业支持方面热度上涨,由2003年的27.4g6上升至2004年的39.2%,并且有13.4%的被访广告主认为公益事业支持的效果较好。
2003年与2004年被访广告主经常使用和认为效果较好的促销方式(n=143)。
(附:2003年有效样本量:140,缺失样本量:1,总计样本量141;2004年有效样本量:143,缺失样本量:10,总计样本量153)
数据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研究所绿色环保成为社会全民意识,在社会大营销观念下,企业趋同于全民意识,以身作则,投入大量资金,宣传绿色环保理念;支持、赞助环保事业,赢得民心、赢得民意。
案例1:施乐公司。施乐的“无废物计划”回收了该公司工厂2002年产生的80%的无危害固体废料。它还把6万多吨的已填埋电子废料取出,重新回收利用。施乐公司的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受到环保团体的欢迎。壳牌、IBM这些世界知名大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清洁计划”。
(三)绿色传播策略组合
1、脉冲式绿色广告,保持绿色形象
企业在进行广告传播过程中,往往采取两种方式,公益广告形式和以绿色理念为诉求点和表现元素的形象广告,采用“细水长流”的方式进行投放,在消费者心目中构筑并长期保有绿色形象,实现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的传播效果。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2004年广告生态调查专项研究表明,被访企业偏重使用的广告种类以产品/服务广告,品牌广告居多,各占总样本量的61.9g6和60.5%。其次是促销广告、软性广告和企业形象广告,此外还有12,296的企业选择着重使用公益广告,与2003年相比上升了2.3%。
(附:多选题。2003年有效样本量:139,缺失样本量:2,总计样本量:141)
数据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
2、借助事件进行绿色公关,寻找绿色传播强力突破点
绿色公关是指企业依托环保事件或自主策划的环保主题事件,借助各种媒体进行绿色环保理念传播、协调社会关系的营销传播活动。绿色事件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众多媒体的相关报道,使其具有较高的关注率;绿色主题顺应社会发展潮流,迎合广大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受众的抵触情绪弱,能够增强企业亲和力,从而拉进企业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一旦事件成为热点,成为人们日常沟通的话题,实现二次人际传播,
增强传播广度和深度,因此将高效的传播能量集于一点进行释放,将给企业带来超值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绿色公关开展中,注重对时机、主题和形式的选择,实现真正强效宣传效果。
案例1:“让2008年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海尔空调启动绿色奥运工程”。借势2008年北京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海尔集团把无氟环保变频空调全面推向国内市场,同时,向全市居民发出十条倡议:人人争做环保市民,自觉遵守环保十条,让岛城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人更美。
案例2:由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华环保基金会主办的大型公益活动“中国城市绿色健康万里行”行经15个城市、数千公里,1月9日顺利抵沪。作为此次活动“唯一指定用车”企业,上海大众因其在环保领域的重大贡献,被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华环保基金会授予“爱心环保企业”称号。
3、进行绿色CI塑造企业形象
企业打造绿色CI,宣传企业与“环保、生态平衡、绿化”的世界性主题相统一,将企业品牌提升到爱人类、爱地球这种与人类生存处境息息相关的高度上,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形象。
案例:杉杉集团。通过市场调研,杉杉集团得知其在华北、东北市场的影响力和亲和力还不够大,如北京市场调研显示:只有40%的人知道杉杉西服,且绝大部分是通过广告得知,95%的人对杉杉集团的企业标志、企业经营理念知之甚少,曾经购买过或明确表示购买意向的不足5%。因此集团认为应在广告和公关上尽量突出企业的整体形象、自身文化意蕴、使企业性格、品牌性格、和产品性格得以统一、升华并广为人知,基于这种考虑制定一套完整的以“环保、绿色、生态平衡”为核心的绿色CI导入计划。现在的杉杉集团的标志色彩采用自然沉稳的青绿色与象征现代清新的水蓝色搭配组合,视觉冲击力强,获得社会公众的普遍好感。
五、企业绿色营销的困惑与挑战
(一)绿色营销名不符实,引起虚假效应
绿色营销作为一种新的市场行为,在初发阶段,各方面的立法和监管尚未成熟,市场秩序尚未建立,企业的自主行为大于第三方监督。当前,相当部分的企业“借壳”绿色营销,为自己树立绿色形象,然而其营销的本身运作仍未“绿化”,产品、服务并未给与消费者实际的绿色利益,对本企业的长远经营埋下隐患,也破坏了业界绿色营销整体的氛围。
案例1:现在有些国家已对“Green Claim”作种种规定,包括企业必须有实际行动,否则不能在公众面前鼓吹自己的绿色形象,在做绿色形象宣传时必须用具体的事例,而不能用“绿色”或“环保”或“生态”泛泛而指等等。
案例2:开发商乱打“生态”牌
据成都市内所谓的“生态”楼盘的有关调查,发现一些号称“生态”小区的绿化率不比一般小区的高,甚至还低。在成都太升北路,有一个刚开盘的楼盘打出了“环保楼盘”的大幅广告招牌,问该售楼部售楼小姐“什么是环保楼盘”时,售楼小姐除了说出“有垃圾处理站”外,就只能说他们的楼盘比普通楼盘环境优越。又如:成都交大路的锦西雅苑“环保楼盘”其绿色体现在每个楼顶上栽种绿色植物。住户冲着‘环保’而购买入住,但是却发现该楼盘和一般的楼盘没什么根本的区别,对于什么是环保楼盘,锦西雅苑的开发商四川聚仁房地产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现在楼已售完,在新楼盘开发之前,这类问题不予回答。
(二)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行为仍需企业引导
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是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环节,在一些行业,如:旅游饭店、礼品等行业.相当部分消费者依旧持过度地追求物质享受的消费观。企业需要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进行引导,传播绿色观念并进一步转化为绿色消费行为具体。企业引导消费者消费观主要表现在,引导消费者不要过分在产品的包装装潢上,求大、求精、求豪华,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
(三)企业绿色营销的实施缺乏系统性、持续性
环保设计案例范文6
【关键词】煤炭企业;绿色转型;经营绩效
1引言
中国政府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占河南省工业增加值12.5%的煤炭行业实施绿色化转型战略,对于河南省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和按期实现碳达峰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国知网、SpiScholar学术资源在线等中外数据库中可以查阅到的文献来看,以煤炭行业绿色转型为研究对象的成果尚不多见。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以河南省煤炭上市企业2010-2019年的相关数据为例,运用Stata14.0统计软件,实证分析环保设备投入、绿色技术投入对煤炭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探讨煤炭企业绿色转型的路径,同时为我国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2文献回顾
2.1环保设备投入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
支持企业环保设备投入与经营绩效负相关的观点:Erdiaw-Kwasie等(2016)认为,企业环保设备投入的增加会提高企业经营成本、减少企业利润等[1]。王鹏和张婕(2016)以2009-2013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回归检验方法得出,企业环保投资与财务绩效呈显著负相关[2]。持相反观点的Siegel(2010)认为,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行为能够加强绿色技术的应用,强化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使用,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3]。杨霞等(2017)以我国农业上市企业为样本,分析得出:所选取的上市企业环保投入对企业经营方面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
2.2绿色技术研发投入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企业绿色技术投入对经营绩效大多为正向影响:Ki-HoonLee和ByungMin(2015)用10年的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得出:绿色技术投入能带来绩效的提升,帮助企业提高市场价值[5]。姚西龙等(2015)使用了全国各省市的企业绿色转型程度数据,表明了企业增加绿色技术研发投入的转型行为,更能有效提高其经营绩效指标[6]。车亮亮等(2016)选取典型煤炭上市企业作为案例进行详细剖析。结果显示,该企业实施的措施中绿色技术投入能显著提升企业生产能力[7]。
3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主要包含4个方面:案例样本与数据来源、变量设置与测量、研究假设以及评价模型的构建。
3.1案例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河南省2010-2019年煤炭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选取的案例企业分别为郑州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选取环保设备投入和绿色技术创新数据来源于企业定期报告及环境报告,运用Excel进行手工整理;其他数据来源于巨潮资讯网和国泰安数据库。文中相关数据采用Stata14.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检验。
3.2变量设置与测量
本文的变量在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和可获得性、指标选取的综合性和客观性的前提下,分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3个部分。详细的变量介绍如下。
3.2.1被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主要是测度企业经营绩效。大多数文献关于企业经营绩效的衡量主要分为2种:一是财务指标,如资产净利润率、销售净利润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等;二是非财务指标,营运指标如人均销售收入、能源节能减排效率和原煤生产综合能耗等。本文主要选取营运指标下的人均销售收入来得出绿色投入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计算公式为:PCI=总销售收入/总职工人数。
3.2.2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包括企业环保设备投入和绿色技术研发投入。现有文献对于环保投资额的衡量主要来源于环境报告中列出的企业与环保投入相关支出明确的数据的总和数(李虹等,2016)[8]。另外一种主要取自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主要包括“在建工程”“管理费用”等相关科目的明细额(胡珺等,2017)[9]。本文选取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相关明细科目的数据作为环保投资额。以企业环保投入总额占年末总资产比例作为企业环保设备投入变量(EPI)。公式表示为:EPI=环保设备投入总额/年末总资产。相关明细科目主要选取“专项储备”中的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费用”中的排污费、绿化费等。绿色技术研发投入与企业营业收入息息相关。所以本文采用绿色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作为绿色技术研发投入变量(GTI)。公式表示为:GTI=绿色R&D支出/营业收入。
3.2.3控制变量
关于控制变量的选择,首先从企业特征角度考虑,本文在计量模型中引入了企业规模(Size)和企业性质(State)作为控制变量(黄涵悦,2016)[10]。其次,借鉴范宝学等(2019)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11],本文在经营状况方面控制了盈利能力(ROA)、现金持有水平(Cash)和企业成长性(Growth)等对企业解释变量的影响。其中,为控制企业性质(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对解释变量的影响和不同年份的可能差异,在控制变量中加入了企业性质(State)和年度变量(Year)。同时,为控制公司治理方面,本文还引入了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OC)和股权制衡度(Z)。所有变量定义如下:人均销售收入属于被解释变量,代码为PCI,度量方式为总销售收入/总职工人数;环保项目投入属于解释变量,代码为EPI,度量方式为环保设备投入总额/资本存量;绿色技术研发投入属于解释变量,代码为GTI,度量方式为绿色R&D支出/营业收入;企业规模属于控制变量,代码为Size,度量方式为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企业性质属于控制变量,代码为State,度量方式为虚拟变量,国有控股企业为1,其他企业为0;盈利能力属于控制变量,代码为ROA,度量方式为净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现金持有水平属于控制变量,代码为Cash,度量方式为货币资金/总资产;企业成长性属于控制变量,代码为Growth,度量方式为(当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股权集中度属于控制变量,代码为OC,度量方式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数量/企业总股本;股权制衡度属于控制变量,代码为Z,度量方式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数量/第二大股东持股数量;年度属于控制变量,代码为Year,度量方式为虚拟变量,10个年度,产生9个虚拟变量。
3.3研究假设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企业环保设备投入和绿色技术研发投入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目前还未得到一致的结论。传统观念认为,煤炭企业承担绿色化投入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从而影响经营绩效水平。但事实上,绿色化投入的承担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积极的影响,如赢得社会信誉、获得政府的支持等。对此,研究引入企业内部变化和外部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影响变量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煤炭企业绿色化转型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3.4评价模型构建
根据提出的假设1和2,构建如下2个回归模型。
4实证结果分析
4.1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根据整理后的样本数据的均值、中位数、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值和方差等信息,对样本数据呈现出的相关性与差异性进行分析,以更好地为回归部分作准备。
4.1.1环保设备投入规模(EPI)的描述性统计
如表1所示,从总体统计数据值与每年的数据值来看差距较小。全样本环保设备投入的均值为0.017,可以看出煤炭企业的环保设备投入处于较低水平。从每年子样本统计值来看,环保设备投入额最大值为6.25%与最小值0.13%差异较大,表明煤炭企业之间的环保设备投入(EPI)的差异较大。
4.1.2绿色技术研发投入(GTI)的描述性统计
如表2所示,从各个年份的数据值可以看出,煤炭企业的绿色技术研发投入平均水平较低。从总的数据值中可以得到绿色技术投入均值为1.10%,中位数为0.81%,表明部分样本煤炭企业的绿色技术投入(GTI)水平低于平均水平,而且绿色技术研发投入(GTI)最小值为0.0014%,最大值为4.13%,表明煤炭企业之间的绿色技术研发投入(GTI)存在较大差距。
4.1.3其他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如表3所示,对于控制变量,对数处理后的公司规模(Size)的均值为23.68,说明样本企业资产规模普遍较大;盈利能力(ROA)的均值为0.10,且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较大,说明所选上市企业盈利能力普遍较低,且盈利水平参差不齐;企业人均销售收入(PCI)的最大值为155.59,最小值为8.75,表明样本煤炭企业的经营绩效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第一大股东的平均持股比例为50.46%,股权制衡度(Z)为31.39,表明煤炭企业的股权相对集中。
4.2回归分析
本文将经营绩效作为被解释变量,以企业环保设备投入和绿色技术研发投入作为解释变量,分别研究环保设备投入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和绿色技术研发投入与经营绩效二者之间的关系。
4.2.1环保设备投入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回归分析
由表4可得,模型一的R2为0.7202,说明模型一整体拟合优度较好,回归方程显著。企业环保设备投入(EPI)的系数为4.6530,且在10%水平上显著,表明企业环保设备投入(EPI)对经营绩效(PCI)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假设1通过检验,证明假设1成立。
4.2.2绿色技术研发投入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回归分析
由表5可得,模型二的R2为0.7167,说明模型二整体拟合优度较好,回归方程显著。绿色技术研发投入(GTI)的系数为4.4233,且在10%水平上显著,表明企业绿色技术研发投入(GTI)对经营绩效(PCI)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假设2通过检验,证明假设2成立。在控制变量方面,企业规模(Size)与环保设备投入(EPI)和绿色技术研发投入(GTI)负相关但不显著,说明对大企业来说绿色投入受社会关系影响较大,会比较偏向于经济效益高的项目。学者胡海玲(2018)研究指出,行业的企业规模与研发投入存在负向调节作用,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R&D经费投入强度更强[12]。企业成长性(Growth)与环保设备投入(EPI)和绿色技术研发投入(GTI)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说明发展能力越强的公司,更倾向于进行绿色化投入,由于发展能力好的公司,其资产状况较好,良好的资产能力是进行绿色化投入的基础。
4.3稳健性检验
本文借鉴范宝学等(2019)的衡量方法,采用变换变量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用环保设备投入强度(EIS)代替环保设备投入规模(EPI)来表示企业的环保设备投入。公式表示为:EIS=企业环保设备投入总额/营业总成本。用绿色研发投入强度(GIS)来代替企业的绿色技术研发投入(GTI)。将变量EPI换为EIS、GTI换为GIS后,模型一中EIS的系数为1.7229,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表明环保设备投入对经营绩效呈正相关,与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一致。模型二中GIS的系数为6.4597,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表明绿色研发投入与企业经营绩效呈显著正向影响,与回归结论一致。综上,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与前文的结论一致,说明本研究的结论稳健性较强。由此可见,本文的假设H1和H2均成立。
5煤炭企业绿色转型优化路径分析
5.1加大研发力度,注重绿色技术投入
煤炭企业要在当今环境下找到符合自己发展的高效途径,必须向技术发展靠拢。从本文选取的案例企业中可以看出,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一方面,推动从煤炭生产环节、洗选加工环节到煤炭消费环节的变革,运用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措施,实现煤炭清洁化和低碳化。以煤为基础的产业链延伸,增加煤炭资源的附加值,发展循环经济。另一方面,建立生态矿山,大力推行绿色开采理念,创建开采方式的科学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5.2完善环境管理制度,优化环保设备投入结构
煤炭企业应客观看待由于前期环保设备与绿色技术投入占用企业资金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前期的环保投入会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企业会慢慢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应建立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环境管理制度,实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在优化环保投入结构方面,企业应积极进行环保设备投入和绿色技术研发。同时,将环保投入的重心放在前期预防上,可以减少后期处理污染物所发生的支出,从而降低企业整体环保成本。
5.3完善法律法规,重视环境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