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环境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范文1

关键词:民族文化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高校;改革

截至2016年,全国开设环境设计专业的高校超过300所。近年来,虽然人才市场对环境设计人才需求量很大,但在就业问题上,环境设计毕业生就业难度较大。从地方高校来看,为了满足地方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环境设计人才培养就需要突出地方特色,更好地支持地方发展建设。在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中引入民族文化设计理念,从培养专业基础能力、突出专业培养特点的角度重新思考熟知的环境设计专业,明确人才培养的特色方向。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人才培养,以拥有民族文化设计能力的环境设计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将会成为必然趋势。

一、目前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

通过对地方环境设计一线用人需求的调查,设计企业需要的是真正拥有实践性设计能力的技术人才。实践性设计能力包括基础设计能力与满足甲方特殊需求的特色性设计能力。目前,地方高校培养的环境设计专业的部分毕业生仅仅能完成基础性环境设计,而不能完成特色性方案设计,这导致其进入工作单位后只能成为设计辅助人员,而不能成为独当一面的设计师。这凸显出现有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设计人才培养专业特色不突出地方高校在环境设计教学中突出艺术理论基础和基础创意启发,缺乏民族文化设计意识培养。目前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偏重基础设计能力培养、忽视民族特色性设计能力的问题。由于环境设计是应用型、综合型学科,人才培养需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人才的培养需要贴合当地的具体需求,培养出具有民族特色设计能力的人才。2.环境设计教学模式雷同目前,一些院校的环境专业课程结构设置雷同,缺乏自己的专业特色。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艺术性、工程技术性、多学科交叉的学科,这要求教育者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要打破固有的艺术类教育方式。环境设计类学科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素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尝试。在完成基本设计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导入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教学模块,在环境设计教学中突出设计基础、融入民族文化,突出环境设计的教学特点,破除雷同的教学模式。3.环境设计与民族文化设计之间缺乏衔接环境设计专业与其他学科之间缺乏联系,难以激发学生与民族文化相融合的设计创造力。环境设计是涉及建筑、规划、景观空间、室内空间设计的复合型专业,但现有的课程体系缺乏与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学生掌握的是孤立、片面、零散的知识,没有突出的设计主题将这些知识贯穿起来。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未能形成特色鲜明的体系。4.环境设计教学内容与地方人才需求脱节环境设计专业以往的教学模式相对死板,教学内容与地方实践性设计项目要求脱节,使其成为高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如果仅仅调整局部教学模式和方案,没有从具体的教学内容改革出发,环境设计人才培养很难满足广西地区环境设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二、民族文化设计理念下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法

为了满足地方性环境设计人才需求,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育需要积极探索民族文化设计理念下的特色型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有效保障教学质量。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可以通过民族文化设计教学理念研讨、民族特色内容挖掘、教学方式探索、项目引导、教学内容服务地方、本科与硕士培养体系衔接、课程评价主体转换等方面展开。1.在环境设计教学上融合民族文化、地域特色设计理念在环境设计教学理念中融合民族文化设计的教学理念,引导师生拓宽视角,从更高的设计层面看待环境设计专业,从观念上打破以往课堂上仅关注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设计能力的弊端,而是将民族文化全面引入环境设计的整体教学,力求从过去强调课堂基础设计能力的教学,转变为将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统一,引导学生在不同民族性、地域性特点的设计项目中,学习与了解项目文化背景和地方用人单位的针对性实际需求,并运用到环境设计教学。2.在环境设计教学中修订与之对应的特色教学方案环境设计专业要调整和修订原有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案,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在原有的教学课程中适当增加民族学、社会学等类型的教学课程,同时,在传统环境设计课程中增加融合性专业设计内容(如,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室内设计与广西传统民居室内装饰的关系、景观设计与特色城市风貌的关系等衔接内容),让环境设计教学内容层次分明,教学内容覆盖面更广阔。在具体的设计教学模块中,如园林设计、道路景观设计、小型空间设计等,以民族文化设计作为教学体系建立的核心,教学内容围绕如何将地域性、民族性文化特色与环境设计相融合来安排。教学方案的修订,从内容优化与结构优化两方面同时入手,让学生从单一基础能力人才向民族文化设计特色型人才转化。3.采用科教协同的教学方式与手段,课堂传授教学与民族文化设计类科研项目相结合地方高校教师的科研项目大多与民族文化研究相关,横向设计项目亦是如此。环境设计教学采用科教协同教学模式,本身就有贴合地方文化特色或者民族特色的先天优势。在教学上,教师要突破以往单一课堂讲授教学方式的束缚,探究如何利用民族文化设计类科研项目为引导,指导学生参与地方实际项目的具体设计工作,通过具体项目的民族文化背景分析、讲解、分工、项目小组合作设计等步骤,理解民族文化设计在项目中的意义,主动适应地方设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效达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建设的目的。4.课程教学形式上结合传带教学模式,民族文化设计理念贯穿教学过程环境设计教学本身具备模块化教学的特点,课堂教学一般采用教师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课题研究的方式,教师常选用虚拟课题,要求学生完成相应作业。课程虚拟课题设置会出现课题设计细节不够完善、项目设计场所环境背景信息不足、学生设计成果细节不够、完成度不高等问题。在学生学习方面,学生研究精神与学习兴致也有所不足,尤其是民族文化设计特点无法在设计中体现出来。目前,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无法一对一地对学生进行设计指导。此时,可以将高年级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引入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高年级学生选取毕业设计课题,依据其具有的民族文化特点,结合模块化课程,引导低年级学生有目的地学习。5.以民族文化设计教育为核心,增强本科教育与硕士教育培养体系的衔接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涉及内容极其丰富的专业,其包含环境规划、城市区域规划、建筑学、民俗学等内容。单纯四年的本科教育不足以涵盖所有的学习内容。在本科教育中,教师要以民族文化设计教育为核心,将其融入专业课题模块教学,为学生将来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提前指明研究与学习方向,做好特色体系培养的衔接工作。6.以民族文化设计教育为引导,建立以学生为主的新型实践教学环节与教学评价机制以民族文化设计为导向,将其作为课程评价标准与评价基础。课程成绩评定由原来单纯的教师评价转变为学生评价为主体,结合传带型教学形式,教师与学生对设计成果共同完成评分,达到评分更客观、更公正的目的,从而提高专业教学改革的效果。如,具体评分构成为:高年级学生作为项目组长评分占40%,小组公开答辩成绩占30%,教师评分占30%。

三、民族文化设计理念下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意义

基于民族文化设计理念下的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其价值在于改变以往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仅关注本专业基础设计能力的培养、忽视民族文化设计能力教育、人才缺乏特点、专业缺乏特色等问题。在人才培养层面,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与地方人才需求脱节的问题。以往环境设计教学仅仅从基本设计能力的浅层入手,无民族文化设计思维的设计教育理念。建立民族文化设计特色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增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效果,突出地方院校专业特点,能够促进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具体而言,培养具有民族文化设计能力的特色型环境设计人才有利于环境设计专业适应当前地方环境设计企业的人才需求,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具有现实意义;有利于激发学生在学习和设计上加强民族文化与设计融合的设计探究意识;有利于明确学科特点和建立地方高校特色专业。推动教学内容与民族文化设计能力的特色型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改革,为高校服务地方提供了明确的人才培养方向。

结语

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在教学内容中,强调地域与民族文化特点,将民族文化设计理念贯穿教育内容体系的始终。运用融合民族文化设计的教育创新理论,探索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指导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增强环境设计专业相关课程教学的效果,最终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民族文化设计能力特色型环境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体系,为环境设计专业与地方建设融合发展、树立地方高校专业特色的目标做出积极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吴红梅,陈若茜.民族文化元素与包装结构设计融合的教学探讨.中国包装工业,2014(18).

[2]于超.论民族元素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渗透.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环境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范文2

无论是哪一种设计,其主要目的都是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也就是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因此,带着实际问题开展设计教育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该文从以问题为导向的环境设计教育模式入手,阐述当前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

问题导向;环境设计;教育教学

一、以问题为导向的环境设计教育的基本模式

环境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实际问题,因此,无论是环境设计还是环境设计教育,都应注重问题的解决,即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的环境设计教育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二、当前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重自我感官而轻实践应用

随着环境设计专业的不断发展,选择这一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环境设计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也相对增加,对于学生的定期习作难免有所疏忽,无法提出有针对性的批改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从自身感官出发,过于注重图面效果,作业看上去十分美观,但内容比较空虚,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学生把设计与艺术的概念、应用混淆了,过分注重艺术的美观,却忽视了设计讲求的内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设计对象的实际需求。事实上,在环境设计中,设计与艺术之间的平衡是比较难以把握的,当我们无法掌握这一平衡点时,应当更为注重设计的本质目的,也就是设计的内容、设计的意义,而非以自我感官为中心,随心所欲地进行图面形式的设计。

2.重书面表达能力而轻语言表达能力

当一份设计完成之后,还需要把设计概念、设计理念与设计内容表达出来,此时就需要设计者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书面表达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需要强调的是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某些好的设计理念无法通过图画或文字在纸面上表达出来时,就需要设计者运用精简的语言、缜密的逻辑思维将这些设计理念表达出来。但目前部分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缺少这种语言表达的能力,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对自身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不了解自身设计能够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平日的练习中只重视书面表达能力,忽视了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

三、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能力

明确以问题为导向的环境设计教育模式,就可以对学生开展这一方面能力的专项培养。

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发现问题这一步,应当对学生捕捉问题的能力进行专项培养。对于设计者而言,创意、灵感大多来自发现问题的瞬间,特别是对于未被发现的问题的捕捉,然后设计者以捕捉到的问题作为设计基础,建立设计的基本思路。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教学现场存在的潜在问题,引领学生发现和感受因设计不合理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从而提升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

2.借助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提出问题这一步,应当对学生概念延伸的能力进行专项培养。大部分问题都有很多解决方法,也涉及诸多领域,甚至大部分是与环境设计专业看似无关的领域。因此,培养设计者的概念延伸能力,能够有效拓展设计者的知识储量与视野。同时,教师可以借助角色扮演,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站在需求方的位置上分析和了解其实际需求,然后进行设计工作,改变在设计过程中从自我感官出发、以自我为中心的状况。

3.学习成功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在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应当对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进行专项培养。环境设计重在解决实际需求问题,对实际需求问题的分析建立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和整理能够为设计提供强力的支撑。有条件的学校应当加强与优秀设计公司的合作,利用设计公司的成功案例让学生学习如何分析、研究实际问题,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这一步,应当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专项培养。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总结,最终选择一个优秀的解决方案,这就是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应用与实践中应当形成问题导向意识,深度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这里的“以人为本”并不是从学生个人出发,而是以人们的实际需求为环境设计的出发点和切入点。

5.明确逻辑语言,全面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

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从实际需求的反方向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逆向思考,以全面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还应当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只会画设计图,无法将设计概念全面表达出来,是难以真正解决实际需求问题的。

结语

当前,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忽视设计对象实际需求的问题。因此,高校教师在开展针对性教育教学时,可以采用创设教学情境、借助角色扮演、与知名设计公司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能力。

作者:石永婷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环境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范文3

关键词:城市规划 景观环境 设计

前言:城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在人类生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不仅应向人类提供物质资源,也应向人类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等更多层面的其他形式的资源。虽然由于经济形式的改变,决定了城市扩张和相关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已是必然趋势,但随着不合理的城市规划的相关做法,对城市自然系统造成了巨大破坏,直接影响了我国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正确解决城市规划中出现问题,营造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城市环境已经成为被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而景观环境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还并未被准确的把握和认识,作者针对对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对相关的应对措施进行了介绍。

1、现阶段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目前,在城市规划尤其是环境规划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说来,就是规划内容对绿化环境的功能性和艺术性不能充分发挥,总的来说,城市规划在对城市环境中做出合理的规划,甚至破坏了居民居住环境。一个设计究竟是一般意义上的建筑外部空间设计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设计,有无一个相对明确的城市设计大纲的引导是一个关键环节,我国的城市规划仍未摆脱物质规划的束缚,在实践中,规划和设计往往融合在一起,在大多数的详细规划中,或多或少地包含了城市设计的某些内容,在大规模建设过程中,传统规划轻三维形态的工作方法显现出弊端,城市设计因三维整体形态的模型或图纸展示易使人产生直观感和新鲜感而受到推崇,规划管理如何实施等核心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环境设计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树种引进单一,片面追求艺术效果

目前,许多城市的城市规划绿化建设主要采用的树种主要是法国梧桐以及香樟,还有部分城市为达到加强本地环境艺术效果,片面引进山区已经长成的大树和老树。由于植物物种群落的竞争和依存关系,植物种类单一毕会造成生长不良和虫害高发的危害,同时,山区的大树在运输途中,由于水分散失气候不适,将会造成活率低,死亡率高的现象。也会出现生长缓慢的现象,绿化的生态服务功能难以展现,城市绿化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1.2盲目引进外来物种,片面夸大艺术效果

由于城市规划的传统观念严重,片面追求环境设计的艺术效果成为城市规划中环境设计的弊病。很多的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人员不熟悉植物特性,片面夸大环境艺术效果,在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中,很少采用本地植物,大局采用外来花草,这样,不仅加重了城市景观后期管理中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任务量,同时也很难彰显地方特色,破坏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初衷,城市景观设计的效果也十分遭到破坏。

1.3绿化部件的频繁设置和过度使用

现阶段,经常出现的城市规划的景观设计出现的问题就是花坛草坪等绿化部件的频繁设置和过度使用,要维护这些绿化功能部件的正常运作,不仅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侵占人居环境,压缩正常的休闲生活空间,还要在养护期间喷撒化学药剂,造成环境产生污染。反观产生的规划的艺术效果,从环境艺术设计角度来看,这样的频繁设计不符合环境美观的原则,对环境的艺术设计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具有华而不实的特点。

2、城市规划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应对

环境艺术设计应作为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最为重要的设计理念,切实的贯彻到城市规划的景观设计中,不仅满足城市规划的景观的功能性,同时也应体现城市环境景观的环境艺术效果。

2.1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特点

首先,从设计的行为特征来看,环境艺术设计强调环境整体效果,在这种设计中,对各种实体要素的创造是重要的,但不是首要的,因为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对整体的环境的创造。居住区环境是由各种室外建筑的构件、材料及周围的绿化,景观小品等各种要素整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境设计,不仅可以充分体现构成环境的各种物质的性质,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统一而完美的整体效果。没有对整体效果的控制与把握,再美的形体或形式都只能是一些支离破碎或自相矛盾的局部。

其次,环境设计的人文性特征表现在室外空间的环境应与使用者的文化层次、地区文化的特征相适应,并满足人们物质的、精神的各种需求。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一个充满文化氛围和人性情趣的环境空间。中国从南到北自然气候迥异,各民族生活方式各具特色,居住环境千差万别,因此,居住区空间环境的人文性特性非常明显,它是极其丰富的环境设计资源。

最后,艺术性是环境设计的主要之一,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所有内容,都以满足功能为基本要求。这里的“功能”包括“使用功能”和“观赏功能”,二者缺一不可。室外空间包含有形空间与无形空间两部分内容。有形空间的艺术特征包含形体、材质、色彩、景观等,它的艺术特征一般表现为建筑环境中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统一、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而无形空间的艺术特征是指室外空间给人带来的流畅、自然、舒适、协调的感受与各种精神需求的满足。二者的全面体现才是环境设计中的完美境界。

2.2城市规划的常用方法

首先,应充分体现地域特点,此类设计方法主要特点,就是要保留当地的环境特点和文化特点,尽可能采用相关当地资源进行设计,对场地中需要的材料进行循环利用,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施工中的材料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达到节省环境资源的目的。

其次,要进行合理配置,作为反映环境中艺术效果的稳定性、丰富度和均匀度的重要表现,建筑景观设计的必要性也体现出来。由此,在城市建筑景观的设计中,合理的增加多物种组成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可以使建筑景观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经济文化资源,对保持景观的地域特性,文化特质多样性和环境艺术多样性具有极为重要的环境意义。

环境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范文4

关键词:城市 居住区 环境设计

一、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愈来愈受房地产发展商和居民的重视。作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居住是最主要的一项生活构成,现代社会,居住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设规模越来越向大型化社区发展,居住区的环境和景观建设已经成为开发者和消费者最关注的因素之一,对促进住宅建设的经济活动和居住者的生活质量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越来越重视居住区的环境设计,是因为美的环境景观不仅可以美化住区环境,还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创造出和谐融洽的邻里交往气氛。一个居住区的成功的景观设计,可以给住户提供一个优美舒适,有亲密归宿感的情感场所,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是设计场、空间及其内容,而应是体验,即住户乐于其所、情融其中的真实感受,因此,现代居住区环境设计在强调功能分区、软硬地面处理、植物配置和环境小品设置的同时,更要注重景观的立意和主题的表达,以意立景,以景生情,激发住户的“审美”。

  二、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元素

城市居住区景观的构成元素主要有两种:

1、精神元素

所谓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中的精神元素就是指人们心理上的需求。一个居住区环境景观的精神元素具有地域性、历史性和社会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职业、地位、文化观念的居民,对居住区景观环境的要求都各不相同,环境景观在人们心中的感受、在心理上产生的共鸣也不同。居住区景观环境的主题、立意、居住区环境的历史积淀、人文精神都属于精神元素的范畴,但是遮羞都需要通过景观构成的物质元素来体现,

2、物质元素

物质元素是真实的,可见的、可触摸的存在,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空间中的。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中的物质元素包括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两个部分:

(1)自然元素,是指居住区基地内原有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包括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大树、古树、山坡地形,河湖水体,原有道路及地下管线等。

(2)人工元素,使指根据居住区基地的具体条件,通过人工的手法,创造出的令人舒适又赏心悦目的环境景观。这其中植物景观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的占地面积通常在70%以上,而且其对居住区环境保护也是最有效果的:绿色植物可以净化空气,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并呼出氧气;可以隔离和减少噪音;可以调节气温,改善居住区环境的小气候等,一个居住区的绿色植物景观的质量直接影响居住区景观环境的生态性、舒适性、观赏性及市民对居住区环境的认同感。另外,人工元素还包括除植物景观以外的环境景观元素,比如道路景观、休闲活动场所、景观建筑(亭、廊等)、景观小品(花坛、雕塑、标志等)、水景、假山石景、景观照明等。

因此一个成功的居住区环境设计需要运用一定的设计手法,将环境景观的构成元素按一定的规律、形式及设计理念组合成一个综合的环境景观系统,使整个居住区环境景观系统具有生态、功能和观赏的效应,并与城市大环境相协调。

三、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探析

为了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丰富美学内涵的居住区景观,在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要注意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

1、居住区环境设计应与整个居住区整体风格相协调

居住区的设计风格是居住区环境设计的主要依据,居住区环境设计一定要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景思路和手法,只有二者相协调,才能设计出令人满意的成果。另外,居住区环境设计在考虑住区地理位置和所处历史文化背景的同时,其立意与主题要紧扣住区的主人,重视他们真实的本性和需求,尽量满足他们身体、思想和精神的需要, 了解他们的职业构成、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和价值观念等,以至于其设计风格可以引起居民的情感共鸣。

2、注重艺术空间创造的多样性

居住区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感到安全、方便、舒适,其设计应通过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环境绿色活动空间的创造,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年龄层次及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体的需要,满足居民进行各项户外活动的需要。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通过对地下、半地下车库的地形处理、架空层的利用等,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艺术景观活动空间;也可以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城市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掩映在一片绿树丛中。通过设计者的尽心设计,是居住区环境设计在形式、内容、性质、景观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

3、注意点线面三者的完美结合

点线面结合是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基本手段: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集的。在现代的居住区环境设计中,还应将人与景观有机融合,由此构建出新的空间网络,将点线面完美结合,达到用一样基础物质元素传递出不一样的精神风格的效果。

结语: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项较新的专业领域,居住区规划设计方面需要探索的问题还很多,在居住区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环境景观的设计也愈受重视,其设计原则、理念、手法等,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研究,建筑、景观设计师要关注生活、不断创新,积极拓宽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创造出富有当地特色又符合时代要求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环境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范文5

关键词:可持续设计;低技术;环境设计;语境

在制造领域,低技术(Low-technology,也称Low-tech)相对于高技术(High-technology)、中高技术(Medium-high-technology)和中低技术(Medium-low-technology)而言。从技术强度区分,属于低技术的产业主要有皮革、纸张、香烟、饮料和纺织品等的加工产业;相比之下,汽车、飞机和通讯设备则属于高技术产业。低技术并不意味着低功效或低舒适性。相反,低技术不仅也意味着低污染和地能耗。低技术至少反映了这样现象:其首先不是出于一种政治、经济或科学研究的目的,而主要是因为经济和对环境影响较小的考虑。在环境设计中采用低技术手段不仅体现了对以往技术至上的一种反思和新的尝试,也表达出了一种新的设计理念甚至是生活的态度。在1987年世界发展与环境委员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是为了满足目前的需求且不以损害后代利益为代价。在先进科学技术被广泛用于环境设计的今天,探讨低技术的作用与意义不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符合人们在环境中贴近自然和对低技术之于人居环境价值的关注。本文针对低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及意义进行专门的分析,试图推动对此问题的讨论。

一 低技术与低影响

在建筑学研究中,“低技术”一词具有技术复杂性不高、采用传统材料和传统建造工艺等含意。虽然通过高技术手段在现当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及其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比较普遍,并且成为了标志科技、经济和(商业)文化发展的一种象征,但低技术同样也在部分以展示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博物馆、展览馆、旅游区等的环境设计中得以应用。也就是说,采用高低技术的语境实际上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仍然存在,甚至二者的发展是并行不悖的。

关注低技术在环境设计中的作用,首先一点就是要明确认识低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较低的。采用低技术的目的不是为了显示其低成本、本土性或本地性,而是为了追求“低影响发展”(low-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这种低影响,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表现为对环境尽可能的减少破坏、尽可能地采用取自自然的元素或材料(如在室内外的设计中充分利用植物绿化、自然光源、通风替代空调系统、太阳能照明替代电力等)。在高技术不断得到应用的今天,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也越来越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与其认为是技术造成了人生产和生活状况(对技术)的依赖性,不如说是技术至上所导致的无度地追求舒适性和便捷性的结果。从这个意义来讲,人对于自然环境的依赖与关注也逐渐转变为对技术的依赖和关注――人走出自然,并已经成为与各种技术进行交流并被技术所包围的“操作者”,而非能够与自然交流和体验的行为主体。正是由于高技术所带来的高度技术依赖性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性(比如受突发事件的影响,反而使人更加处于危险之中),低技术在环境设计中所具有的优势已不仅仅是低成本和低能耗,更是对环境低影响下的低技术依赖性的一种体现――甚至就某种程度而言,低技术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往往关注于对本地区可用的资源,从而能够更好地彰显地区特色和文化认同感。

实际上,对于高技术不断地投入并应用于(建筑与环境)设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引起了设计界的关注――这其中不乏忧虑甚至呼吁适度有节制地应用技术。如美国设计师维克多・帕帕奈克就在其《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人类生态与社会变迁》一书中,就提出要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此外,德国建筑设计师托马斯・赫尔佐格(Thomas Herzog)也同样认为人类必须学会克制自己(对高技术)的需求。由于他本人在建筑设计中强调生态观念,力图将人造自然(物)与自然结合为有机的整体,也被称为“生态建筑设计师”。低技术的实践的一个案例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NO99稻草剧院(2011年)。该剧院是用稻草为材料建筑而成(确切地说是堆砌而成)临时性建筑,其地面和外部低矮的墙体采用了砖或石块砌成。使得该建筑及其整体环境均减少了对高技术的利用,传达出静谧而质朴的气息。尽管黑色的运用显得略有突兀之感,但在材料的使用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性。(图1)

在国内,一些研究者同样对低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就行了有益的尝试。如2010年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研究小组(由张绮曼教授策划)就对西北生土窑洞的环境进行了设计改造。该项目在除了对不同功能区域的布局予以了“设计”之外,尊重了该地区生土建筑及其庭院材料的基本构成关系(如生土、砖和石磨等的传统组合形式等)。(图2)

此外,在这项西北生土窑洞庭院的设计中,设计者们注重并实现了一个目的,就是该方案的实施不但是以低成本和本地区熟悉的建造手段为主,而且还为当地住宅的建设提供了新形式和思路,从而真实起到了既尊重了当地历史、地域与风俗特点,又为国内对农村住宅在保留原有文化(多样性)条件下走向创新之路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从中不难发现,低技术条件下的低影响同时还伴随着生态设计和地域性的探索。因此,可以认为低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构建起的实则是一种基于传统文脉的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密切联系。需要指出的是,低技术的应用基于传统文脉而非刻意地出于单一(或局部)的“审美”需求,而脱离了传统文脉和对地域性忽视的低技术实际上不但是空洞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表现。

二 低技术与可持续性

可持续设计发展的趋势为低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探索提供了机遇。要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就意味着没有废弃物(既要放弃存在废弃物这一概念,既“从摇篮到摇篮”的设计观念),因此对于废弃物的利用也成为常采用的一种低技术手段。一般来讲,对于废弃物的再利用有几个基本的原则:其一,是利用与功能相一致的原则;其二,是与环境相适应的原则――尽可能避免废品(二次)污染的原则;其三,不能以低成本、低影响牺牲安全性和舒适性。

图3 低技术与可持续性关系示意图

以上三原则,虽然不能包括全部的要点,但是总体上体现了对废弃物低技术利用的要点:如利用与功能性原则强调了废弃物作为新材料的(新)功能,而不是作为废物失去了全部的利用价值。在低技术条件下,社会系统、生产系统和生态系统相互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大系统――即基于低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系统。(图3)上述三原则在环境设计实践中所体现出的可持续性也得到了有效印证。如将废旧轮胎用于公园卡丁车娱乐区域,不但能达到较好的防护作用,而且还便于更新和调整(替换)。在滨海(或湖)的休闲区域的环境设计中,废旧轮胎也可以通过填充泥沙且相连堆砌的方式构筑起防水浪侵蚀的作用,并且在有效阻止泥沙流失的同时还能规划为绿色草坪或植物。其实,这种方式在处理黄河下游的金堤河防风浪的项目中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正是因为废旧轮胎构筑起的草地河堤具有良好的抗风浪侵蚀能力,才使得该区域长期以来困扰的堤岸坍塌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同样,将耐水侵蚀的废旧木质(酒)桶设计为花盆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既起到了装饰环境的作用,也实现了低污染和再利用的效果。

新疆泽普县胡杨林宾馆的环境设计,是采用低技术手段的一次有效尝试。建筑师在利用当地传统的生土建筑形式设计宾馆主体建筑的同时,根据当地以胡杨林为旅游特色这一背景,采用了树形的木质葡萄架为宾馆建筑的延伸体,从而将建筑与周边环境进一步联系在一起,形成一处介于室内和室外之间的开放式空间,这样即展现了该地区资源的亮点并符合了新疆民居的普遍特点,又较好地契合了该项目设计的主题。(图4)此外,该宾馆室内休闲区也同样采用了相同形式(指胡杨树形)的设计,以起到整体风格一致的目的。

从上面的项目设计中,可以看出低技术的应用有着显著的语境需求。这一点,不仅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需要重视,其实早在建筑设计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成效。如哥伦比亚建筑师西蒙・维莱斯(Simón Vélez,1949-)对竹子的运用,就符合了就地(或就近)取材以达到符合当地特色和居住者认同的原则。他之所以采用竹子为其设计(建造)元素,与当地生产竹木资源以及建造传统密不可分。另一位采用低技术手段的是瑞士建筑师彼得・祖索尔(Peter Zumthor),他设计的木结构建筑及其内外装饰就采用了非常规的材料――取材于当地的树枝或木瓦等材料。如于1988年在瑞士某乡村建成的St. Benedict 教堂外部,就采用了当地建筑中常见的的木瓦,这样既符合了当地民居的建造传统,也在材料的可替换和其他维护方面传造了便利。我们看到,竹、木、石和瓦等传统建造材料被赋予了新的设计语言和形式,与环境中的植被等形成有机的整体,并仍反映了本地区特有的文化符号。不难理解,了解地域特点、历史与文化传统、风俗与信仰等,是采用低技术手段不可忽视的内容。

三 结语

从以上论述和设计案例中可知,低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和前景不但值得进一步地探讨,而且符合国内当前城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在高技术得到普遍重视的背景下,低技术手段及其优势依然不能被忽视甚至是摒弃。尤其是在对环境的低影响以及地成本方面仍有许多值得探索的内容。现将低技术在环境设计中应用的特点总结如下:1、尽可能采用本地原材料并减少对环境影响;2、低技术需要其立足的文化语境――尊重当地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重视不同地域的差异性和文化多样性;3、低技术往往取得了高度的认同感,能够拉近了人与(自然)环境、人与人以及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距离;4、低技术与高技术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界限,二者往往能够适度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经济、环保、舒适和安全的作用。

参考文献

环境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范文6

一、环境设计中图形元素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环境的需求也有了极大的提升。环境设计就是通过对生活环境的改造和设计,来满足人们的需要。环境设计所涉及的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居住环境、室外环境以及城市景观设计等内容。目的是让周围的环境更具艺术表现力,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环境设计的重点就在于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表达,并需要自然且形象的表现出来,能够让大众所接受。在环境设计当中,图形元素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一定会根据相应的需要融入一定的主题,而图形元素就是将其中蕴含的主题思想更加形象具体的表达出来。道路的安全指示牌、公共场所的文明标识以及广告牌等,都是利用图形元素应用在环境设计当中,更加准确和形象的将环境信息传达给人们,是具有代表性的环境设计[1]。随着环境设计越来越贴近生活,其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也在日益地丰富,图形元素的重要性日益地凸显出来,在环境设计领域有了极大的拓展,图形元素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建筑装修装饰还是城市景观设计,图形元素都与之密切相关,并已成为环境设计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图形元素也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图形图案,而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环境设计的艺术表现力,形成规模化的艺术设计,对环境设计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图形元素在环境设计当中的应用

(一)信息表达

在环境设计当中,图形元素是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除了能够增加艺术表现力之外,还能够对环境的内容和主题进行形象地表达。各地的民俗建筑,都是利用独特的色彩图案来彰显当地的风土人情,比如新疆和地区的民俗建筑,在图案、色彩上就可以清晰的表现出各自的民族特色以及宗教气息。其他地区的民俗建筑同样具有当地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而民俗建筑的特点都是通过建筑设计当中的图形元素来表达出来的。图形元素在环境设计当中有着信息表达的重要作用,能够将建筑、景观等环境中所蕴含的内容和情感形象的表达出来,使环境设计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对环境有着更加深刻和直观的体会。图形元素在环境设计当中的应用实例还有很多。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环境设计当中的图形元素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通过篆体的“京”字图案,充分表达便北京奥运会的精神,“祥云”图案的应用也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和气质展现给世界。另外,各大奥运体育场馆的设计,都加入了“中国红”这一代表性的元素,将中国特色表达得淋漓尽致。将其中蕴含的信息形象准确的传递给人们。图形元素的信息表达功能在环境设计当中得到了更加清晰的体现[2]。

(二)丰富设计

图形元素由于其信息和情感的表达能力,拓展了环境设计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也丰富了环境设计的艺术表现力。图形元素本身具有着其鲜明的特征,而通过图形元素而直接展开的环境设计,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建立在图形元素基础之上的环境设计,所表达的信息和情感更加直接,所流露的情感也最为真挚。这样的环境设计更容易被大众认可和接受。基于图形元素之上的环境设计,能够对图形元素当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行有效的把握。由于信息、情感的内容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环境设计的形式,极大的提高了环境设计的艺术感染力,渗透着环境独特的氛围和气质。

三、图形元素在环境设计当中的渗透

图形元素是环境设计的一部分,已经渗透到环境设计的多个领域,包括建筑设计、公共环境标识设计以及室内空间装饰等方面。

(一)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环境设计当中最为普通的一种设计形式。它通过对建筑结构、外观以及装饰进行合理的设计,将图形元素作为重要的载体,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建筑装饰设计。根据建筑的功能以及环境确定其建筑主题。在进行建筑设计当中,将主题融入建筑设计中,通过图形元素来表达出来。体育场馆的设计就需要加入体育的图形元素,将运动气息充分展现出来。大型商场则需要通过图形元素来表现商品,来体现出商业的元素。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则需要将历史文化底蕴充分地表达出来,需要设计适合的图形图案。在建筑环境设计当中,要将建筑的功能与主题充分地加以考虑,提高表达、宣传的效果。基于图形元素的建筑设计,能够更加直观的将建筑的功能和主题表达出来,可以更好的满足大众的需求[3]。

(二)公共环境标识

公共环境标识对规范人们的文明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图形元素应用效果的良好体现。公共环境大多都设有相应的安全、文明标识。这些标识大多都是通过图形和文字来表达和呼吁文明行为。这是图形元素在环境设计当中的重要应用。公共环境标识是通过图形元素,形象的表达出对于文明主题的传达。在公共环境的标识设计当中,还需要对色彩的搭配进行合理的设计,要做到简约形象引人注意。设计与表达内容相符图案,可适当加以简单的中英文双语描述,这样能够更好的向人们传达文明的主题内容。除了文明标识以外,其他的指示标识也要简单明确、形象,比如最为常见的厕所、ATM机以及餐厅等指示标识。需要注意的,公共环境下的广告牌的设计也需要可续合理,在向人们有效传达信息的同时,还不会引起反感的情绪,这就需要进行合理的图形设计,适当的选用色彩,在吸引眼球的同时,还能够将广告所要表达的主题准确的传达给人们。因此,公共环境标识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图形元素设计,其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三)室内空间装饰

室内空间装饰,要以居民的实际需要作为设计标准,根据居民的实际需要,选用合理的装饰材料。图形元素的应用,则是室内装饰设计创新的体现。首先在空间设计方面,合理规划室内空间结构,尽可能地节约空间资源。根据居住者的审美品位,设计符合其要求的图形元素,并创造出良好的视觉感受,提升室内空间的艺术氛围,增加室内空间的美感,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居民具有舒适感。除了装饰材料的色彩以及图案设计之外,光的利用也是室内装饰设计的重点。室内装饰在提升室内环境艺术氛围的同时,还要更好地满足居住者的需求。室内空间装饰设计,是最贴近生活的图形元素应用形式,对环境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