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视力原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护视力原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护视力原因

保护视力原因范文1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干扰原因;防护措施

引言

继电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保障系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随着微继电保护的出现与发展,全国电力系统的安全指数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传统的检验标准却早已跟不上微继电保护的发展,为了让继电系统能够更好的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找寻新的方式来进行继电检验势在必行。在找寻新的检验方式之初,笔者以为详细了解继电保护对电力系统化的作用要求也能更好的分析继电保护所受干扰的原因。

1继电保护对于电力系统化的作用的要求

1.1继电保护的具体组成与实际作用

继电保护是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有效的去除损坏的故障原件,从而保证其他部件的正常运行,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系统的整体损耗。在继电保护开启后,保护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找到相关电力故障并给予相应的反应以实现故障的解决,从而缩减电力系统故障导致的停电影响范围,进一步降低电力系统故障带来的经济损失。继电保护很早就已经出现,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智能化信息处理计算机继电技术将给继电保护技术带来更大的发挥空间。

1.2继电保护与电力系统化的几点要求

作为电力系统的安全屏障,继电保护必须满足一下继电要求:(1)可靠性,其保护动作应该在被保护范围内做到快速、及时、有效;(2)速冻性,及时切除已有故障,保证其他部件正常运行,降低经济损失;(3)选择性,动作敏捷并有选择性的切除故障,在保护其他元件正常工作的同时提高系统稳定性。

2影响继电保护的干扰原因

虽然继电保护的不断发展让其已经成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干扰,目前继电保护系统在对电力系统实行保护时还是会因为不同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导致自身功能发挥受影响。影响继电保护的干扰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1自然雷击导致设备失灵

若变电站的的地网是高阻型或者电力设备到地网的接地线是高阻抗时,当继电保护的接地部件或避雷装置遭受雷击时,很有可能会因为雷击产生的高频电流导致变电站电网系统因暂态电位升高而引起继电保护装置操纵失灵,更甚至者会导致电力设备直接损坏,此时没有继电保护下的电力系统会因为单个设备的损坏而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从而导致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2.2高频电流的影响

当电力系统在隔离开关处操作速度过于缓慢时,缓慢的操作速度会让隔离开关处两个触点间产生电弧闪络。从而导致操作过电压、设备中会流过高频电流,而高频电流产生后经母线时会出现强大的电场和磁场,这种非正常电场和磁场会带设备造成再次干扰。当电磁干扰超过继电系统的承载水平时,继电保护系统会直接短路,不会对电力系统有任何保护作用。此时不仅整个电力系统运行受到影响,高频电流在通过接地电筒设备流入地网后还会引起地电位增高。

2.3敷设对继电保护系统的干扰

随着可信技术的稳步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需求,现实生活中移动通信设备随处可见。这种常见的通信设备所散发出的辐射对继电保护系统也会产生一定的干扰作用。因为当垫子设备的磁场与附近弱电子设备耦合后,回路将产生高频电压,形成粗家信号源,导致继电保护做出错误的保护动作,部分正常部件会被判断成障碍部件而被强行切断,此时电力系统的运行将受到影响。

2.4静放电对继电保护系统的干扰

干燥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人员所穿的衣服,尤其是毛衣会因为干燥的环境产生静电,从而产生高电压。但是在工作中工作人员一般都穿着绝缘靴,此时无法将高电压导入大地的情况下,他们会一直将电荷带到任何他们正在工作的地方。当共组人员开始工作时,其所接触的电子设备就会因其所带静电而对其放电。严重者时,电力系统化的电子元件会因为这种这类不同程度的放电情况而烧毁,而继电系统保护的正常程序也随之被破坏。

2.5直流电源对继电保护的干扰

发生接地故障时,变电站的接地装置会流过接地故障的电流,电流通地网中的接地电阻后会导致接地故障后变电站地网电位高于大地电位。这种电位大小受地网中接地电阻大小和流过电流的影响。按照相关标准,电流最大值会达到10伏每千安故障电。当直流回路上出现故障或因其他原因导致短时电源中断时,接电源所受干扰主要是直流和恢复,因为抗干扰电筒和分布电容的原因,直流恢复所需时间或短或长。而直流电压恢复过程中,电子设备内部逻辑电路会产生畸变,此时造成的继电暂态电位差则会影响整个继电保护系统的运行。

3提高继电保护系统能力的措施

3.1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继电保护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调度、继保、运行、管理等多个工作人员的协调工作,因此所有人员在继电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过程中要做到步调一致,思想统一。每个牵涉到的工作人员都要充分了解不同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做到集体上的合作统一,个人的各司其职。

3.2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

目前,我国的继电保护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只有不断完善继电保护装置并建立相关支付,结合不同继电保护系统的运行特点及时进行调整,才能让继电保护系统工作在工作过程中避免外界干扰。另外还要认真建立继电保护系统台账、运行维护、事故分析处理、定期检验及缺陷处理等方面的档案并能够通过计算机跟踪管理促进继电保护工作的切实展开,还可以通过严格考核和奖惩制度让工作人员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更好的保证继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3.3对二次设备运行状况进行严格监测

电子技术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及继电保护系统的逐步完善让二次设备的监测成为现实。继电保护过程中运用现代设备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监测能够随时掌握其运行状况,并对故障及时做出反应。

3.4引进新技术

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扩展了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且目前很多继电保护领域也同样采取了人工智能技术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要想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还需要研究人员不断研究,进一步将新技术运用到继电保护系统中,从而提高系统对外界的抗干扰能力和遇到电力故障的反应能力,从而更好的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服务。

4结语

本文结合继电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对继电系统的运行以及影响其运行的原因进行了认识,并从多个当面对保证继电保护正常运行的保护措施进行了探讨,为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更深一层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景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干扰原因及其防护措施.民营科技,2011(12).

保护视力原因范文2

[关键词] 饮用水源 保护 划定 管理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基本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重要内容,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工作。当地的乡(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定和县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在省、市环保等部门的安排指导下,如期完成了划定方案编制、会审,并经省政府予以批准实施。

连城县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共划定水源点23处,其中水库水源点3处、水涧水水源点11处,溪水水源点3处、地下水水源点7处。此外,划定的备用水源点3处。如按乡、镇分,有建制镇7个共11处,建制乡10个12处。

从环境现状看,除部分水源点上游有村庄、农田外,多数水源点在山涧中,无工业污染源和其他污染水源的设施,水质现状良好,县城地下水源点周边多为农田,位于野外,也没有工业企业和其他污染水源的设施。但从眼前和长远的情况看,由于多数水源取水点,都选在山间小支流中,河道不长,水量不大,污染载荷能力小,部分水源点上游也有村庄、农田及其他人类活动因素,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水质污染,因此,必须加强后续管理。

1 要对各乡、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进行详细规划。保护区范围的划定经县政府批准实施后,由各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各自的实际,专门组织管理人员,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设置专门的保护界线标志牌、告示牌,说明保护的级别、范围和注意事项等,并以地方规章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告示。

2 从当地情况看,饮用水源取水点多选自小支流,如何保护好取水点上游的生态环境,进行封山育林将是保证取水点水质、水量的关键所在。但从实地调查中了解到,通过林业改制后,所划定的取水点一、二级保护区内的林权问题十分复杂,多为公司或个人所有,因此,涉及种养、保护与砍伐的矛盾问题很多。建议上级要制定一个统一可行的政策,将一、二级水源保护区的林权收归国有,以防止山林的无序破坏而造成水质、水量的影响。

3 加强取水点上游的环境整治和监管。要制定规章,明确在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禁止砍伐树木、禁止从事毁林、开荒、挖土、挖砂、采石、采矿等活动,禁止从事种、养业活动,防止高毒、高残留化肥、农药的投放等。同时,针对部分水源点水质大肠杆菌、细菌总数超标的现状,要查明原因,对症下药,如进行定期清库,清除保护区内污染设施,对上游村庄进行环境整治,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开展农村卫生整治和家庭、养殖业的“一池三改”。

保护视力原因范文3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246-01

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确保供电正常可靠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电网建设规模的逐年扩大和系统结构的日益复杂化,在满足广大用户电力需求的同时,也给继电保护系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其中不稳定和各类故障是继电保护常见事故,这给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安全运行造成了严重影响。分析其不稳定原因,对其事故采取恰当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是电力企业当前工作中的重点。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重要意义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既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基础,同时也是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的重要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通过功能性设备,将电力系统出现不正常工作的设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切除,达到控制电力异常的功用。电力系统有了继电保护装置后发生问题和故障的频率就能够得到控制,相应的经济效益就会有所提高,特别是电力系统具有继电保护设备后,对降低电力事故和电力损失的影响有较为明显的作用。在现代化电力系统的建设中,继电保护是重要的子系统,只有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效、灵敏工作的基础上,智能化的电力系统才能够有功能和安全的保证。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所产生的原因

2.1 硬件问题

在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中,数据模块、绝缘装置、通信设备、断路器等都属于硬件设备。如果继电保护系统中的数据模块发生问题,将会导致数据信息的输入输出出现错误,在错误数据信息的指示下,继电保护装置或做出错误动作或拒绝动作,从而导致不稳定现象发生。如果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的二次回路绝缘器件发生老化,继电保护装置的接地和绝缘性能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即失去了保护的作用。断路器作为电力系统中的一个核心元器件,若其发生老化或腐蚀,将会直接影响到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若电力系统通信设备存在结构异常等问题,也将会影响继电保护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2.2 软件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在电力产业中应用得越来越充分,使得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中基本上都嵌入有相应的程序设计。这些程序在继电保护系统的日常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对继电保护装置具有操控权。若继电保护软件在开发阶段或投入运行过程中出现编码错误或程序设计错误,就会导致继电保护系统运行不稳定,保护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目前,继电保护系统软件需求分析不准确、不全面,编码错误,软件机构设计不合理,定值输入错误等一系列软件问题,是能够影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运行不稳定的几个因素。

2.3 人为因素影响

现场工作人员如果没有根据正确的操作流程和程序进行接线,或者是在接线中的方法不正确,造成误接,这种情况在过去的电力工作中常有发生。据相关资料统计,人为操作失误上的因素所占的故障比例达到整个故障发生的总比例的38%.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事故的处理方法

3.1 正确利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故障信息提示现代电力系统有继电保护的故障信息提示系统,当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出现故障时应该通过检查故障记录和故障代码来确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的位置、时间、类型,根据有用信息作出正确的关于事故的判断,这是提高处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事故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3.2 正确运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故障检查方法一是逆序检查法,从事故发生的结果出发,一级一级往前查找,直到找到根源为止。二是顺序检查法,利用检验调试的手段按外部检查、绝缘检测、定值检查、电源性能测试、保护性能检查等顺序进行。

3.3 人为因素故障处理方法

在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原因中,人为操作是较为主要和常见的一个导致故障发生的原因。因此,针对人为因素采取有效的故障处理方法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利用计算机系统可以排除大部分简单的继电保护装置故障。虽然计算机系统在这一环节中发挥着主要作用,但其工作离不开具备丰富工作经验和娴熟专业技能人员的参与。从实际继电保护系统故障发生情况来看,很多时候继电保护装置发生了事故,但断路跳闸装置却没有给出任何提示或信号提示无法确定故障原因,使得事故种类难以得到及时准确的判断。面对此种情形,工作人员应运用正确的检查方法对继电保护系统及其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评估。如果确定为人为操作失误所致,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将实时在线监测系统与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协同工作,由监测系统向工作人员提供全面的故障记录信息,并与对应的信号提示等相配合,从而做出正确的故障判断和事故处理方法。

4 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措施

4.1 严把继电保护装置的质量关

提高继电保护装置质量管理,在制造和选购过程中要严格进行质量管理,把好质量关,提高装置中各元器件的质量。尽量选用故障率低、寿命长的元器件, 不让不合格的劣质元件混进其中。

4.2 提高继电保护的抗干扰能力

设置隔离变压器、加设接地电容、输入输出回路采取屏蔽电缆、装置中增设各种闭锁电路等。也可采用晶体管保护巡回监测装置进行监视。在设计中应考虑安装在与高压室隔离的房内,免遭高压大电流、断路故障以及切合闸操作电弧的影响。

5.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大量地运用到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当中, 随着继电保护又逐步向智能化的方向延伸和发展, 这为继电保护不稳定情况的解决和事故故障的减少发生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化支持。越来越多的新理论、新技术被应用到了继电的保护和电力系统运行的领域当中,因此,从事电力行业的工作者更需要扎实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加强实践的操作训练,不断进取,不断探索, 为维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稳定性贡献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保障电力系统和电力工作的安全稳定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宇驰.继电保护不稳定所产生的原因及事故处理方法分析及措施[J].通讯世界,2014,(01):144-145.

保护视力原因范文4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事故;继电保护装置;继电装置检修;继电装置维护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5-004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5.020

随着我国人均生活水平的提升,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有了更加直接和深切的影响,因此保障其安全性的任务也愈发艰巨。而继电保护装置作为电力系统中较为常用的一种保护设备,无论是在其程序软件方面亦或继电装置上均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关于其的事故却仍旧频发,为此必须要针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调查,以改进继电保护中所存在的不足,确保电力运行的安全与可靠。

1 继电保护中常见事故原因

就目前所收集到的事故案例来看,导致继电事故出现的原因并不是受单方面因素影响,而是多方面共同干扰下形成的,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是人为因素;二是设备因素。若要对其分析则应当从这两方面展开。

1.1 人为因素影响

1.1.1 经验盲从。在一些电力企业当中,当部分职员具备了较长的工作时间之后便会积累大量的经验,使得其电力技术有所提升,在工作时一些技术不错的员工往往会凭借其多年的经验对一些常见的故障进行直接准确的判断,因而具备了相应的事故判断与处理能力,久而久之便会出现轻视心理。当遇到故障时,一些员工片面地认为自己的判断便是准确的,而一旦其出现了异常的情况,便会导致判断错误。老员工在面对常见故障时往往会由于轻视心理而采取了一种错误的处理办法,因而导致其继电事故的发生使得无法在最有效的时间里进行处理,使得原本能够避免的小问题直接转化为大问题,而这种现象则一般出在比较年老的员工身上,主要是由于这类人虽然有着大量的实践经验但是在理论知识的深度上却有所不及。

1.1.2 技能欠缺。由于电力系统当中所涉及到的方面较多,并且人员也相对较多,这也使得其员工队伍中往往会存有一部分文化水平不够高的人员或者是刚从事这项工作的新人,他们对于继电保护装置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接触或者是较深的了解,因而在操作方面尚不熟练,缺乏独立操作的能力。但是实际上经常会因为人手的匮缺而导致将这些尚未熟练掌握职业技能的人员安排到工作岗位中,而这样一旦出现继电方面的问题则会导致员工束手无策,无法应对故障并进行应急处理,并且也无法判断出故障的根源,导致处理无效。在进行继电参数的记录时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漏记与错记也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

1.1.3 责任意识欠缺。现代化的继电保护设备出于人性化的考虑基本上都采用自动化继电保护系统,这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有利于员工的身体健康。但相应的却也容易导致一些弊端出现,比如员工对于自动化缺乏正确的理解,简单片面地认为所谓的自动化便是一切都依靠计算机进行控制,而对于人力的要求并不高,以至于忽视了其本身职责,渐渐地便会导致员工们滋生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这对于继电装置的检修以及调度而言有着极大的隐患,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1.1.4 一次检测与二次检测之间的不畅。在电力运行中,为了能够保障电气设备的运行安全,通常会进行二次检查以作保障,并且在工作期间二次的实时动态监测点由一次提供,也即是说一次检测与二次检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不过在实际运行中这两者却是呈分开的状态,在检测的方向上也会有着些许的不同。然而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却是一次检测时工作人员对于二次检查毫不了解,以至于经常会出现引线端子错压问题,使得二次系统发生短路,直到继电器出现跳闸的情况。而在进行二次检测时由于员工对于设备不是很了解、在安全距离选择上不够标准、引线出现错误等情况,正是由于一次与二次之间在配合上的不到位,使得其引发了事故。

1.2 设备因素所致

1.2.1 信息采集与处理。继电保护设备在其正常使用当中需要对一些运行中的物理参量进行统一收集,而这些参量的收集需要由采集程序完成,采集程序在采集到这些参量及其变化的情况时,便会把这些数据转化为数字信号以传递给接下来的微机系统,当微机系统收到这些信号的时候便会进行关于继电保护的判断处理。而这些对于数据采集而言具有非常高的依赖度,一旦其采集系统因某些原因而导致出现故障,使得参量在采集中出现了误差或者是在传递过程中无法将信息送达,便会使微机无法做出正常处理或者无处理反应,进而导致继电保护事故的出现。

1.2.2 设备电压问题。通常在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方面都会有检无压线路以及重合闸等装置,当主变电压在其一侧出现了双层分支的时候,便会对其进行检测,检查线路中主变电压低压端是否与其相邻线路中低变压有关,检查在小电源的另一端,检其同期以及大电源中有无电压存在。当对继电保护等设备进行充电的时候,一定要确保充电达到满状态,如果设备无法确定其是处于满状态的电量,则同样会导致出现继电事故。

2 继电保护预防与改进策略

电力企业若想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尽一切力量确保其线路运行的正常,确保电力系统稳定与可靠,将继电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而若想实现这一点则必须要将各项事故原因进行总结,剖析其根本性因素,做出针对性的预防以及改进措施,进而实现对系统的继电保护。

2.1 专业人员专业素养

无论任何设备,其运行与监管的安全可靠都离不开人为因素的影响,并且人为因素的影响占比也是相当高的。这就表明,如果想要确保继电保护的安全则必须要提高电力行业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通过对其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以提升其电力技术水平,使其能够正确处理各种继电故障,进而保证继电保护的运行不会因人为因素而受到影响,提高其安全性。通过对员工进行强化式培训可以使员工能够对继电设备的各个组成部分有所了解,对于各元件的结构构成也有一定的理解,在掌握继电保护原理的基础上实现对于继电设备的全方位掌握,以确保员工们可以熟练地操作各项元件以及其相应保护程序,对于遇到的突发性故障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紧急且有效的处理,将事故的影响降至最低。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可以在加强其技能水平的同时,加强其责任感,使员工在工作时能够更加地认真负责,可以有效避免因为员工在操作时的错误而导致的继电事故。即使继电设备出现了故障,拥有高素质的员工也能够凭借其专业素养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做好应急处理,以最大化降低事故影响。

2.2 加强继电装置检修与维护

任何设备一旦投入使用都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继电设备也同样不例外,其在电路中随着流经的电流量增多也会出现各种不同问题,为了避免因元器件的磨损而导致其出现故障则必须要加强其检修工作,确保其始终处于一种健康的运行状态。在检查时,对于部分存在老化问题的线路以及元器件要及时进行更换,以免影响继电装置的运行与处理。对于设备当中存在的电压异常、电流异常以及电源异常的情况,必须要及时进行逐段排查,直至确定其问题所在并予以解决。在对继电装置进行改进和检修时,必须要对一次和二次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做到一次与二次的协同配合,避免这两次检测出现参数以及引线上的问题。

3 结语

若要提升继电保护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必须要从人员与设备两方面着手,做到人员的专职专业,使其能够应对各种继电故障,并做好日常的检修,确保机器始终处于相对健康的运行状态。

参考文献

[1] 崔敏,邢政,杨雪.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事故原因分析

及改进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2,(20).

保护视力原因范文5

关键词 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299-02

饮用水水源地的生态保护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制定规划方案时,需要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但在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方面,往往存在大量无法用定量表示的定性因子,给规划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1]。编制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是保障居民饮水安全的首要任务,确定相关的环境保护工程规划的方向和重点则是水源地保护的重中之重。然而饮用水水源地的影响因素很多,涉及面广。为此,该文采用系统工程中的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将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层次清晰的结构模型。

1 饮用水水源地概况

大连市三面环海,地形狭窄,是一个水资源极为紧缺的城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40 m3,仅为全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16,约为全国人均占有量(2 700 m3)的1/4。2009年城镇总用水量7.23亿m3,其中城镇生活用水3.51亿m3,占总量的48.5%。随着大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加,饮水安全状况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目前,大连市城市及县级政府所在地共有集中式供水饮用水水源地26处,其中仅碧流河水库和英那河水库年供水量就占大连市市内四区用水量的90%左右。根据水源地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水源地流域内人口约35万人(2007年),没有污染型企业,对水质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以居民生活垃圾、农业面源及畜禽养殖污染为主。目前的水质状况较好,年均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要求,部分水期的COD、总氮、石油类一次值超标。

2 初步拟定的规划方案

为了保障饮用水安全工作顺利的开展,首先应将饮用水水源地视为一个动态的整体系统,对其污染物排放情况与水质变化进行动态分析,而后确定其主要影响因子,再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的方向和重点。笔者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构建了大连市饮用水源地污染物排放与水质响应系统模型,通过动态模拟结果,结合大连市实际管理工作现状及不足,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制定规划措施。

2.1 改革管理体制,强化管理机构

目前,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方式是多头领导,在深化改革的形势下,这种管理方式不仅存在权力分散、责任不清的弊端,而且不利于实现水源地的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和科学管理[2]。为此,从适应饮用水水源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必须建立饮用水源地管理机构,打破各行政部门和区域的界限,综合协调环保、水利、农业、林业、土地等部门,齐抓共管。

2.2 加强环境综合管理

一是强化流域内污染源监管。围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严格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中对不同级别保护区的相关规定,对各级保护区内现有的污染型工业企业提出清拆、整治和容量总量控制要求。二是加快城乡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加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加快大连城区和各区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特点,建设小型污水净化处理设施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减少降雨冲刷造成污染物的流失[3]。

2.3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强化农业面源污染和综合防治,禁止盲目使用农药、化肥,严格控制剧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量,搞好农业综合防治,合理、科学地处理人畜粪便,积极推广平衡配方施肥,不断提高土壤自身保肥、保水、净污能力,实施生态农业工程;有效转变区域农业生产方式,全面推行农业资源高效、循环、安全利用技术,促进农业清洁生产,消除农业面源污染对保护区内水质的影响;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长效机制,健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体系,全面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能力。

2.4 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

一是水库清淤疏浚措施。通过水库清淤,可以恢复至少2.5%以上的水库库容,提高调蓄能力,清除各种重金属、氮磷营养盐和大部分有机污染物,遏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内在条件,恢复水体正常的净化水质功能。二是周边河岸生态防护措施。通过营造绿色隔离带,维护河流良性生态系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同时兼顾沿岸景观的美化[4]。三是上游生态恢复措施。围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工作,逐步退耕还林,发展生态农业,尽量减少使用农药及化肥,为库区营造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2.5 强化环境应急能力

坚持体现以人为本,重在预防,充分考虑潜在突发性事故风险,并且充分考虑应急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制定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一旦水源地发生水污染事件,要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监控和救援,最大限度地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尽力把水污染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3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工作重点

3.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5],是分析复杂问题的一种简便方法,可以把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加以量化。它通过把所有要解决的问题或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其影响因素或采用的方法,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根据对客观现实的分析,对每一层次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表述,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层次分析法的主要内容:明确问题,建立归递层次结构评价指标体系;构造各层判断矩阵,计算单一准则下同层个元素单权重;计算各层元素的总权重(即组合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般将层次分为3种:①目标层用于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②中间层包括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也称为准则层。③最低层表示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一般称为方案层。

3.2 建立大连市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系统模型

从图1可知,以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规划的方向和重点的确定,作为层次分析的第1层(A层);在确定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规划的方向和重点时,考虑从污染防治工程、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工程、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工程、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工程5个方面工程进行,作为第2层次(B层);而对这5个方面工程具体又分为18个子工程,作为第3层次(C层)。在充分考虑18个子工程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近、中、远期效果的情况下,于2010年重点开展点源及面源污染控制工程,主要是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违章建筑整治、生态移民、农田径流控制工程、农村生态工程、农村能源建设工程、农村垃圾处理工程等项目,作为第4层次(D层)。

该文根据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主要思路,建立判断矩阵,请10位具有高工以上职称的相关专业专家对判断矩阵内各元素之间的权重进行评分,取平均值后计算,并进行一致性验证。在此主要介绍总权重排序的计算结果(表1)。由此可以认定该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4 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点确定

根据多层次权重分析,污染防治工程和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是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规划的重点,其中点源污染防治工程和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是污染防治的重点,周边生态恢复是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的重点。

点源污染防治工程以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场为重点,能够有效的削减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在短时间内缓解各水源地的水质问题。

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围绕总量控制,以输移路径控制和末端控制为主,及时减少面源污染负荷,主要工程包括农村污水分散处理,畜禽养殖沼气化工程等。远期深入推广生态农业、生态施肥等措施。

周边生态恢复工程以强调水土保持为重点,最大限度地保护水土资源,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扩大森林覆盖率。森林具有涵养水源,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保护水源水质、水量等功能,是库区的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5 参考文献

[1] 李如忠,张元禧.河流水污染控制系统区域最优化规划方案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3(3):376-379,384.

[2] 高英利.关于大同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地综合管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山西水利科技,2011(1):68-69.

[3] 张建永,朱党生,曾肇京,等.我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分区安全评价与措施[J].水资源保护,2011,27(1):1-5.

保护视力原因范文6

从小,我们就受到这样的教育:写字看书一段时间后,要看看远处的绿色植物来保护视力。这种做法确实有些效果。之后有商人依照这个“常识”推出绿色书写纸制作的作业本,号称可以预防近视。“豆沙绿保护视力”的流行可以看作是绿色作业本的现代版……那么这些做法到底有没有用呢?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RGB色彩模式,它是工业界的一种颜色标准,是通过对红(R)、绿(G)、蓝(B)3个颜色通道的变化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叠加来得到各式各样的颜色的,RGB即是代表红、绿、蓝3个通道的颜色,这个标准几乎包括了人类视力所能感知的所有颜色,是目前运用最广的颜色系统之一。RGB色彩模式使用RGB模型为图像中每一个像素的RGB分量分配一个0~255范围内的强度值。绿色是自然中常见的颜色,是三原色之一,绿色的光波长在520~570nm(纳米)之间。在RGB颜色模型中,纯绿色的RGB值是(0,255,0),任何RGB值中第二个值最大的色彩都属于绿色系。如本文开头那样设置出来的豆沙绿,RGB值为(199,237,204),近似于青瓷绿。

确实,绿色光处于可见光谱的中心位置,处于人眼最敏感的色彩频率范围内。另外色彩心理学认为,绿色能够让人感到舒适与平静。但是这些都不足以用来说明绿色能保护视力,也没有相关的研究支持这一点。从反差识别的角度来考虑,绿色纸张对视力也没有特别的积极影响。有文献显示,在颜色饱和度低的情况下,绿色纸张与白色纸张对近视力(指近距离人眼分辨力)的影响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如果纸张颜色饱和度过高反而会导致文字与背景反差降低,影响对文字的对比度,使文字的辨识度降低,反而会更容易让双眼疲劳。研究发现,没有可靠的文献或是实验支持长时间使用绿色纸张制作的书本能够保护视力。

看看远处的绿色植物放松紧张的双眼确实是有效的预防近视的手段,但并不是植物的绿色让双眼放松,而是植物与人眼的距离远远大于书本与人眼的距离,向远处对焦这一动作可使睫状肌处于松弛的状态,让处于紧张状态的睫状肌得到休息。

如前所述,绿色保护视力的能力并不可靠。将电脑设置成豆沙绿唯一可能做到的,只是让屏幕亮度变得不那么刺眼。对于由眨眼次数少使泪液蒸发过快造成的干眼,对坐姿、与屏幕距离等问题造成的视疲劳、上身疼痛,“豆沙绿”是起不到任何效果的。

长时间使用电脑确实可能造成视觉问题。美国视光学协会将其定义为计算机视觉征候群,也称为VDT综合症。其主要症状是视疲劳,视力模糊,眼干、眼涩,头部、颈部与肩周疼痛。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屏幕过亮或过暗,双眼与屏幕距离不合适,坐姿不恰当,使用电脑时眨眼次数减少,以及电脑使用者本身的视力问题。

长期使用电脑的你,如何保护双眼呢?这里给出一些小贴士:

1.设置屏幕亮度,使它不刺眼也不太暗。

2.调整坐姿,保证上身挺直,使颈部得到很好的支撑。

3.调整电脑屏幕、桌椅,达到最舒适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