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艺术设计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艺术设计前景

环境艺术设计前景范文1

一、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当前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中,电脑走进了众多家庭和单位。90年代初期,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处于手动绘画的时期,要求设计者运用自身的绘画能力。90年代后期,电脑辅助设计技术开始应用。环境艺术设计,并不是起源于我国的,而是在早些年间,来源与日本的一种名称,在这之前,环境艺术设计的被称为室内设计,之后才得到更替。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深,我们的社会也在高速的发展之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地位逐渐提高,人们也开始对其逐渐重视和关注起来。尤其是到了1999年之后,电脑辅助的技术已经得到了成熟的发展。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了科技的发展,电脑的应用使人们的生活变得便利,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谓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是将个人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意图传达给他人,最终的成品则是以图像的形式,它能够促进他人充分明白设计的内容是什么,明白设计者的初衷,这算是一种明确的表达方式,通常又被人们称为电脑建筑效果图。随着我国电脑技术不断的发展,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提高,目前,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有了细致的分工。通过电脑中的三维软件,将建筑的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也出现多角度的转换,这种手法在当前社会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二、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现状

当前,随着电脑技术的逐渐成熟的发展,电脑辅助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在许多的投标、广告上都可以体现出来,并且在教学上,大量的电脑绘图课程得到了关注。电脑辅助设计作为视觉艺术的设计,需要具有真实性和审美性,也就是既要有真实的场景描述,又要使使用者达到审美的享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对新事物、新的技术的需要也越来越强烈,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能够满足人们不断追求完美的审美要求。

三、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前景

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是起步较晚的一种设计方式,它关乎人们生活的许多方面,并且拥有一种新型的设计理念,它与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形成自身的一种设计理念和运用方式,受到了众多建筑学者和设计师们的青睐。它极大地满足了环境艺术设计对高科技的需求,对电脑辅助的需要,也成为了艺术设计领域的热点讨论对象。在当今,电脑辅助的普及,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与创造中,设计师们更要适当的融入自身的情感,这样能够体现设计的意蕴和情志,拥有设计自身的特点,不受电脑程序的控制。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这就需要更多的有能力的设计者,当前不同类型的环境艺术设计对人才的要求各有不同,并且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各高校要培养不同类型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不仅要学习电脑、设计方面的内容,更要牢固的了解掌握历史、文学方面的内容,培养一个专业过硬的电脑辅助技术人才是很难得的这需要社会和高校的共同努力。未来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必将会变得更加多样化、合理化。就目前的经济可科技的发展状况来看,未来我国的电脑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人才优势也逐渐体现,这对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未来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将会带给环境艺术设计以新的面貌,并且给人们呈现出一个更加完美的世界。

环境艺术设计前景范文2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教学 知识结构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在这样的发展机遇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结构亟待适应行业和社会的需求。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者必须对本行业的工作性质深入分析和研究,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结构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本专业培养的环境艺术设计师既不是单纯的艺术家,也不是单纯的工程师。这是因为环境艺术设计是融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为一体,为人类创造新的、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一方面,设计师既要研究人在环境中的行为和需求,即人与物的关系,又要了解当代科学技术,还要熟悉施工工序,并且能判断市场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效果是以产品的形式展现给人们的,它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在教学中除了专业必备的知识体系外,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市场价值观念,这是当前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进行知识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要素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的产品以个性化、标准化的形式出现,但又必须体现出产品所具有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它是实用、美观、经济的三大要素的综合。因此教学中知识结构也必须是双重的、多元的。 

1、实用性要素的分析 

设计首先是满足人对物质的需求,它是第一性的。精神需求是建立在物质需求基础上的更上一个层次的需求,也就是感官的需求,它是第二性的。 

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可使学生掌握解决设计适用性的基本方法。基础知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制图知识,主要掌握设计施工语言;材料知识,掌握材料的性能、加工方法;加工工艺知识,各种机械的使用方法、加工工艺的程序和特点;人机工程学知识,研究人的生理特征,诸如人体尺度、动作分析、感觉分析等;计算机辅助设计知识,帮助分析、研究设计。除了要熟知上述的知识外,还需具备一定的数理化基础。 

当然,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人们的注意力向形式感方面倾斜。人们更习惯用个人在行为、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经验去衡量一件设计作品的优劣,从而加重了艺术设计的含量。这在客观上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师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学科常识和丰富的生活体验,并能把握一定的民族特点、经济、地域文化和社会意识,去更好的统一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从中获取创作灵感。 

2、文化性要素的分析 

任何设计在满足了物质功能基础上,还必须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才具有生命力。单纯追求物质功能的产品,只能是工作原理的物化而谈不上美。由于环境艺术设计受到当地文化和环境的制约,所服务的对象不同,各民族各地区的宗教文化信仰不同,还需要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历史知识和人文常识,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才能设计出符合特定环境要求的优秀作品。 

因此教学中相关的美学知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相关知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绘画基础知识,提高素描、速写、默写能力;色彩知识,色彩的构成和色彩的运用能力;构成设计基础,二维和三维空间构成的能力等。 

3、经济性要素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最终以产品的形式出现,它通过市场和经济规律体现其价值。因而要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设计前期针对诸如现状、需求、材质工艺等方面进行的市场调研,并研究产品价值和成本的关系,选择最合适的材料、结构和施工形式等。因此教学中还必须让学生具备市场营销学、设计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另外,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社会也要求设计与国际接轨,因此依法制定合同、依法设计和施工等是保障主雇双方合法利益的关键因素,这也要求学生必须了解合同、建设安全以及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 

环境艺术设计前景范文3

[关键词] 环境艺术教学;艺术教学体系;环境艺术;课程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大众的审美品位和对高质量的生活标准追求,都有了更为明确、直接的要求和体现,这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但与此同时,在这大好的发展机遇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亟待适应行业和社会的变化需求,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者必须对本行业的工作性质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根据现行的供求变化,制订一套与市场人才需要接口更为准确的知识结构培养体系和更契合市场供求需要的教学方式。

一、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既不是单纯的工程师,更不是单纯的艺术家。传统的人才培养定位,认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性质是融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为一体,其目的是研究人在室内外环境中的行为和需求,即人与物的关系。而笔者认为,随着群众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大众的审美、心理都较之以往有了更为明显、更为直接的变化,如:人们更加注重其居住环境对个性的追求,更希望设计师在常见的装饰工程中洋溢个人logo式的表达;另外,在装潢风格上的选择,也不再人云亦云。所以,当前的人才培养定位,应该逐渐引导学生能在立足基础设计知识之上,能够敏锐的判断市场的发展前景,为人类探索和创造更为新颖的生活方式和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一方面,设计师既要;又要了解当代科学技术,还要熟悉施工工序,另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效果是以产品的形式展现给人们的,它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状

自我国高等院校设立环艺设计专业以来,这个介于科学和艺术边缘的综合性学科在全国各高校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究其根源,其教学模式大多是模仿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历史时期确实对我们的环境艺术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客观来讲,以当今的市场需求现状来看,我们应该与时俱进。

三、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模式

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尤其是近年来,各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呈倍数增长,毕业的学生也就相应增多了,而就业问题也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通常都设置在大一、大二阶段,即在学生进校后,将一年级的课程都设置为素描、色彩,旨在加强学生的基础专业能力。这种类型的课程设置,理论上讲是加强本身专业素质不高的学生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方法依旧是“灌输式”教学,虽然在传统素描、色彩的基础上加入了设计的因素,但师生间、同学间仍旧缺少相互的研讨,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作品一昧的“求奇”、“求怪”,虽然在展览中能够赚足眼球,但大部分学生在养成了这种惯性后,三、四年级接触到造价、材料,受到诸多要素的制约,一旦发现自己的设计无法有效满足大众品味,而只是设计了一堆“华丽”的视觉符号后;一旦发现自己的设计很难利用现有技术手段进行实现,就容易转而形成一种挫败感,甚至怀疑学校的教育体系是否真的适合社会,怀疑我们的大学教育是否真的如传言所说“大学教育只是理论而非实际”……

四、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思考

1、合理安排基础课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

明确基础课程如三大构成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目的,不能沿袭传统的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练习中要增强学生对三大构成同后续专业设计课的理解,如平面构成之于以后的平面布局,色彩构成之于以后的色调搭配,立体构成之于以后的建筑造型……在对艺术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之余,设立一些相应的关于环境、建筑、空间设计理论课程的学习,使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和绘画专业有所区别。

2、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环境

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要更加注重实践过程的教学,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鼓励学生将在外实习的课题项目带到学校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从而在实践中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在设计中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课堂上老师在完成教学的过程后,要让学生自己组织讨论完成课堂学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结束语

环境艺术设计前景范文4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设计

空间是环境设计和建筑学的语言。空间艺术则是最具特色的部分,体现了设计师的智慧。随着时代的发展,空间的概念已经变得更加广泛,而居住环境设计中空间的合理规划却有待提高,以满足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需要。没有合理规划的空间毫无艺术感可言,注定是苍白的,让人望而生畏。

当前,现代人对居住环境的追求,特别是对居住的艺术性要求前所未有地强烈。如果说人类社会中,美的出现都是因为人类对理想的追求和生命的热爱,那么远古时代的巢穴就是居住功能与美的体现。从古至今,人类对居住环境非常重视,特别是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曾大兴土木,派精于造型的工匠绘草图,皇帝审视后再建造,所以,现今才有了一座座极具艺术价值的宫殿宝阁。

居住环境空间的功能是多样性的,如果要使各种功能都得到体现就必须对仅有的空间进行设计、规划。空间本身无所谓好与坏、美和丑,正是由于人参与到设计之中,才体现出其价值,人是构成设计标准的主要因素。空间的处理和众多设计一样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种就是视功能主义为第一性。居住环境中功能就是一切设计的出发点,但功能自身就存在着种种的矛盾,如空间小,显得拥挤,空间大,造价却增加;工作空间和休息空间之间孰多孰少等,或许等到各种功能通过精密的计算和反复争论后基本通过了,最后的方案却毫无艺术感可言,更别谈什么价值。其次就是设计师凭个人喜好,一味追求艺术性,造型大胆、诗情画意、细部装饰唯美……没有考虑实用性,完全看不到功能性。

我们居住的环境设计必须符合人类生理和审美的需要。设计是人类的一种造物活动,人类通过自身的主观活动和客观自然环境建立起一种居住环境的新次序,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人类居住环境的空间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的生理、心理、物质、精神等许多方面。由此可见,居住环境的空间设计至关重要。

空间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通常因使用方式的不同把空间分作几大类:共享空间、母子空间、私密空间、交错空间、动态空间、静态空间、悬浮空间、虚拟空间和不定空间等。空间类别如此之多,但对于设计师来说,如何才能恰如其分、因时因地地设计出不同的空间来满足人们生理、心理的需要才是当今最值得研究的问题。

居住环境空间设计经过数十年发展而日益进步。国内外各种思想潮流涌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居住环境。居住环境设计不再是简单的造景、装饰,也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化,它包括人的生理、心理、物质、精神等许多功能的综合性设计,其中人们对空间规划和功能利用的要求,不仅反映了人们的审美需要和真实感受,而且展现出空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公共环境都在短时间内出现巨变,对居住环境空间的处理在当今成了设计师的一大研究主题。在我国,“欧陆风”的狂吹,在影响建筑设计的同时,也深深影响到了空间设计。传统的建筑空间艺术在研究、保护和延续文化名城特性方面却出现了问题。

环境艺术设计前景范文5

]。各个层面、各种水平的艺术家都可以在此循环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持续发展自己的艺术才华,在艺术创新创造的道路上能够长足进步。其次,中国高等艺术校园艺术教育普及化的开展方式,非本专业学生积极参与,使创意更加多元。最后,创造人性校园空间和教学空间,低碳,生态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从周围的环境理解设计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解读。

关键词: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环境, 社会资源,

中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随着中国近十年来经济的发展,很多中过得城市环境,学校的硬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甚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如何把各种资源有效的结合服务于教学。合理优化教育环境不仅影响艺术设计的认知和感受,且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影响着他们的创造力,同时发挥学生的专业使命感,利用自己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是目前中国高校艺术设计需要突破的地方。

中国高校设计教育和社会资源的结合模式。社会资源主要包括城市环境,一些文化组织机构,美术馆、博物馆等,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如何将其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甚至与研究方相结合,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改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以教室为主体。美国社会资源和设计教学进行有效的互动模式的典范。如肯特尔艺术与设计学院周围环绕着剧院、画廊、咖啡屋、博物馆和娱乐中心,所在的大急流市,面积不大但很精致,处处能感受到艺术气息和文化氛围,源远流长的大急流成为城市的中心风景,也赋予设计师丰富的创作灵感。[ 曹盛盛 。“美国艺术设计教育环境的特点及启示――基于对美国三所高校的实地调研 ”大家:2011(23): 155]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博物馆,这是一个拥有8万多件藏品的艺术大学艺术博物馆,成为一部从远古时代一直追踪到21世纪的艺术发展史[ 陈可倩.中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6

]。学院的各个专业学生都可以到博物馆学习与研究,同时博物馆也通过各种专题展览、讲座、学习班而成为一个重要的开放式学习教育中心,博物馆常年有来自全世界的各种艺术与设计展览,是罗德岛设计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社会资源和教学相互渗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维,推动艺术的创新。其次,学生应该积极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社会活动,知道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在社会的那些方面,充分我们发挥专业学术力量,提高学生的专业使命感, 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同时也可以缩短学生适应社会的时间。

中国高等艺术校园艺术教育普及化的开展方式。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专业影响到学校的每个角落,让不同的学生都分享到艺术气息。比如,也推动美化大学校园、提升校园艺术氛围的活动。其次,如何集合把不同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在一起进行智慧与创意的碰撞,使创意更加多元,如艺术专业教育可以面向更多的人群,除了本专业,还可包括其他专业爱好艺术设计的学生。这样不仅能促进多学科学生的交流,增加设计创新的可能,同时艺术设计专业也为其他学科领域提供更多的研究方法和设计思维。

中国高校办公和教学环境舒适性和高效性的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目前的校园,办公和教学硬件非常优越,合理的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融洽性,教学的高效性,优质性。 首先,合理有效的使用硬件资源,在真正使用过程中是否得以有效的管理,最优化的分配,让广大的学生受益,而不仅局限于专业教学,使教学设备得以最大价值的体现。其次,合理的校园及其教学环境结构布局的有效性,人性化,如 美国北岭分校艺术设计学院在院子里设有中式的石凳石桌,西式的长凳,周围是茂密的植被,这为师生在课堂以外学术上的讨论或思想上的交流提供舒适的环境。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布局,为学生创造更多想像的空间,和舒适的环境。最后,是教学环境的低碳性,生态性。如校园的景观设计在原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加以创造,保留原有的自然生态的原貌;如对于旧教学楼的改造,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修饰,创造新的面貌; 堂课上提供使用的材料和学习用品,学生使用完将其放置固定的回收盒,供下次课的学生使用,既方便又防止材料的浪费.

参考书目:

1.曹盛盛 .“美国艺术设计教育环境的特点及启示――基于对美国三所高校的实地调研 ”大家:2011(23): 155

环境艺术设计前景范文6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原则

[作者简介]李 晴(1972—),女,南昌大学图书馆馆员;李丹妮(1975—),女,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电脑美术平面设计。(江西南昌 330008)

高校图书馆是重要的“第二课堂”,要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恬静幽雅的学习和阅读环境,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图书馆,必须把握实用兼具美观的设计原则,将人文理念融入图书馆环境的艺术设计,建设一个科学的、人性的、文化的、和谐优雅的图书馆。

一、美化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的意义

所谓环境,是指围绕着主体,并对主体的行为产生影响的外界事物。科学研究表明,美的环境会对人们的行为和心理产生潜在的影响并制约人的行为;人的审美活动主要来源于视觉感观,环境能对人的思想行为起到诱导作用,并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育人环境的艺术感染力对读者的精神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古代的书院、藏书阁,是大儒或名流学者修身养性、讲经论道之所,也是广大文人学士们的向往之地。今日的高校图书馆作为启迪智慧的知识宝库和神圣殿堂,是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其良好的环境不仅能激发读者对知识的渴望,而且能使读者在恬静优雅、舒适整洁、绿色生态的环境中产生愉悦的情绪,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效调节和消除疲劳,在美的享受中得到启迪,陶冶性情,美化心灵,增长知识,激发、培养读者的阅读心境。因此,最大限度地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使读者便于使用,乐于学习,甚至比建筑物的美丽外观更为重要。这种美好而富有特色的室内环境,有利于促进读者身心健康发展和对信息的利用,大大提高馆藏文献资源的使用效率。

图书馆是文化建筑,有人甚至把图书馆建筑物本身看作是文化艺术的象征,人们往往将图书馆建筑作为一种特殊门类的艺术品加以设计。作为高校信息资源传播和交流的中心,高校图书馆总是成为大学校园里的地标性建筑。图书馆中蕴藏的丰富文化遗产,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不断地吸引着一代代莘莘学子们来到这里。从传播知识信息和学生接受教育的角度上讲,高校图书馆内部环境的舒适美观要比外部造型更加重要,宁静、优美、舒适的图书馆环境,既是读者和工作人员的需要,也是现代化图书馆必备的条件。尽管已经建成的图书馆外观难以改变,但是室内环境却是可以尽力营造的。

图书馆室内环境的艺术设计是现代图书馆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协调了人与建筑及环境之间的关系,丰富了图书馆的空间内容,美的和谐环境必将留给读者永久的精神激励。在考虑其实用的使用功能之外,必须在内部环境的艺术设计上积极地体现美学风格,有目的、有意识地展现出高校图书馆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风采,为读者营造美的精神氛围,创造良好的审美环境,满足不同读者群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二、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的艺术设计原则

高校图书馆,除了它的使用功能吸引读者以外,内部环境设计的高雅大方及最大限度地创造宁静舒适的氛围,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各项功能。从实用和美观的角度,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的艺术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布局灵活,功能空间合理

图书馆平面布局要紧凑、合理,功能分区明确,整体大方高雅实用,最大程度地方便读者,充分体现高效性。

空间尺度的大小与形态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情感和行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过于狭窄的空间会使人感到不同程度的局促、压抑;反之,过于空旷的空间,又会使人感到紧张、不安。因此,环境美首先必须设计出符合人们活动尺度和心理尺度的空间,也就是美感空间,通过空间的美感特色,透视交叉、刚柔明暗、弧度间距等多种手段体现和达到平面和立体的流动变化;特别是在内墙、走廊、梁柱、地面等重要的环境位置进行别出心裁的设计,从而引导受众在阅读的空间里享受环境之美。同时要注意低碳环保,立足于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避免馆内光源不足和空气污浊。

合理划分不同的功能分区,进行独立的空间设计及家具摆放。我们会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一个大大的阅览室中,优先被选中的位置往往是具有良好视野的玻璃窗边,或是一个相对封闭独立的小空间,其他像对着门口的阅览座位,以及整个大空间里规规矩矩摆放着的众多阅览桌的阅览座位,才是陆续到来的读者们的第二选择。阅读活动的特殊性使人人都希望有较好的光线和视野,有个相对私密而且安静的阅读环境,使自己获得最好的精神状态,提高阅读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从馆内的光线、色彩、造型和布局等方面入手,以读者的需求为中心,处处体现对读者的尊重和关怀,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运用于图书馆室内设计,使外部环境与艺术装饰形成有机和谐的统一体,营造出具有浓郁文化气息与时代精神的图书馆内部环境,发挥图书馆环境育人的作用,为读者在视觉上和心理上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体现人文关怀,倾注人文情愫,弘扬人文精神。我们要做到考虑读者的不同需求,使环境适应阅读的需要,建立有益于读者身心健康的人文景观,达到提高环境质量的目的。

宽大的窗户设计使自然采光充足,光度适宜、布局合理的人工照明设计,以及随处可见的室内绿化设计、色彩设计等都能缓解读者的视觉疲劳,给读者以亲切温暖的呵护。因地制宜的绿化不仅有益于保护[睛,消除疲劳,提高工作、学习效率,还具有防尘、灭菌、降噪、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及美化环境的功能,怡情悦性,给人一种情绪上的安定感。图书馆内的诸多公共设施,必须考虑无障碍设计,以满足身体有残疾的读者需求,形成“无障碍风景”。另外,为减少噪音桌椅脚都使用橡皮垫等等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以杭州图书馆新馆为例,它被称之为“市民的大书房”,其馆内各类建筑严格遵守国家标准,融入绿色管理概念。书房式的布局风格,家具色调柔和稳重,随意摆放的休闲沙发,实木地板,羊毛地毯,欧式壁炉,西洋画及饰品的摆设,处处透露出幽雅宁静的温馨。阅览室天花板、书架、台灯的三重灯光设计更具人性化,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取书,书架灯光即刻感应点亮,细致又体贴。新馆内部的环境布置,体现了家具式的阅读风格,彰显了人文关怀。在开放、灵活、以大厅为主的敞开式连贯的大空间里,错落有致布置了一些相对独立的小空间,犹如沉稳庄重、幽静惬意的书房。每间大厅都实现了藏、借、阅及管理等多种功能一体化。除一部分靠墙而立高至大厅天花顶棚的密集书架之外,还大量采用较低矮的书架和期刊架,使得读者视野开阔、心情舒畅,有宾至如归的亲切感;书架和阅览桌椅采用不规则的小方块布局模式,如组合成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品字形等,显得方便、富于幻想和创意,并能使读者间的相互干扰大大减少,布置了适合不同读者群或个人的阅读空间。另外,在阅览区周围放置低矮的休闲沙发以及舒适桌椅,为读者提供休息场所,令人产生轻松、温馨、舒适的家居感觉。

(三)意境契合,营造艺术殿堂

“意”指的是对图书馆内部环境设计的主观构思,“境”指的是高校图书馆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良好而富有特色的室内设计,必须“意”与“境”达到完美的契合。这需要因地制宜,利用本馆特色和各种有利因素,综合功能、艺术、历史、文化等要素,分析读者心理,创造出亲切舒适、风格统一的内部环境景观。常用的艺术手法有:运用纪念性雕塑或图书馆主题雕塑制造文化景观;充分利用书画等艺术陈列品制造艺术景观;通过绿化设计在室内形成富有生机的园林景观。这样读者在读书之余,目力所及处满[青翠;在小憩的走廊,楼梯、转角等足迹所到之处,皆为生机盎然的绿色景观和文化艺术长廊,读者在这样的艺术殿堂里既可以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又可以得到美的滋养,受到艺术的,陶,置身于这样的环境艺术景观之中,其学习研究效率自然大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