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化学实验教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化学实验教程范文1
关键词: 运动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改革 教学探究
在学习社会化和终身化大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应只满足于对课本知识的简单记忆和掌握层次,应有更高需求,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服务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即要活学活用,而不靠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这样才会提高综合能力,体现新时代下大学生的风采。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实验教学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联系作用,是实现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桥梁。2007年教育部1号文件别强调“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因为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因其是高校体育院系的主干课程,在运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重大。因此,要想提高体育院系学生综合素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突破现有实验教学模式的桎梏,对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摸索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1.当前主要问题
1.1实验教学内容陈旧
当前,在许多高校体育院系中,很多教师参考和选用的实验教学内容还是十多年前或更久远的实验内容,如尿酮体的检验等,实验内容和课程设计已不能跟上现在体育科研的发展和训练实践需要,使理论与实践间的联系显得松散,实验教学流于形式,使学生学习起来兴趣不浓厚,严重影响运动生物化学学科发展。
1.2教师实验教学观念陈旧
实验教师的实验教学观念以传统为主,如在运动生化实验内容安排上,将验证性实验设为主要类型实验,如血红蛋白和血尿素的测定等,三性实验比例很少或几乎没有,这种教学观念对学生的培养造成不全面。引起此种教学观念的原因很多,可能与教师在教学中省心省事有关,也有可能与高校体育院系的实验仪器设备更新跟不上有关。验证性实验方法比较死板,学生每次做实验时,基本按教师的指导开展,处于应付状态,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2.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2.1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演示性实验,主要让学生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二是基础性实验,主要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三是提高性实验,主要让学生灵活自主运用知识,这体现在三性实验中。因此,更新实验教学内容首先体现在三性实验(综合、设计和创新性实验)比例增加上,对传统验证性实验应缩小规模,使实验教学结构合理化,尽可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并参与创新和设计,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强化创新意识。另外需推陈出新,淘汰旧的、过时的实验内容,吸收国内外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最新成果,并将其安排在平常实验教学中,使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日趋完善,以增强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效果。
2.2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教师是实验教学中的主要引导者、指路人,若教师教学观念不能跟上时代步伐,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将大打折扣。因此,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师要更新传统教学观念,尤其有些教师存在看重术科训练而轻视理论和实验教学的不良观念,这种观念在高校体育院系中可能比较普遍。因此,学校应营造一定的改革氛围,引领教师转变观念。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要依据不同学生能力,对不同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强调,保证在实验开展过程中使每名学生认识到提高实验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2.3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单独授课
将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授课独立,是提高实验教学地位的重要体现,实行独立授课,可改变实验教学属于理论课的局面,便于对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实行科学管理,有利于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对外开放;而独立授课的派生好处之一就是进行单独实验考试,这样可引起学生对生化实验的重视,改变其轻实验的思想。此外,还可使实验教学课时得到保证,避免因学时不足不能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保证实验教学的完整和连贯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4优化实验教学队伍
首先应选好作为带头雁的实验室主任,保证实验教学正常有序的发展方向。其次引进优秀硕士或博士进入实验教学队伍,为实验教学队伍增添活力,为实验室长远发展提供后备力量。再次要求理论课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学校应鼓励理论课教师参加实验教学,因为理论与实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完全分离,理论教师应亲身参与实验教学,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尤其在当前运动生物化学瘦身的趋势下,为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可将重要实验内容放在理论课中详细讲解,而在实验课中对重要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可突破教学难点、突出重点,对运动生物化学学习有利。受实验教学内容多样化和创新性的影响,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会异军突起,实验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会增多、难度会加大,不但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理论和专业知识,而且对老师的随机应变能力也是一种考验。另外,随着仪器设备使用率增加,出现故障的几率也会增大,因此,实验教师应对常见仪器设备具有一定的维修能力,保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伍淑凤,翁锡全,林文|.浅谈体育院校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7):236-239.
生物化学实验教程范文2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054-02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1]。大量调查研究表明,随着高等院校学生人数的扩招,大部分高校,特别是高师院校,还是遵循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这样只能培养出记忆力好、善于考试和只会模仿的学生,学生的创新和实验动手能力令人担忧[2]。
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大分子物质结构与功能、物质的代谢与调节、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调控等诸多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生物学科相关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化学实验》是围绕理论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生物化学专业实验技能,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重理论、轻实验”;验证性实验多,综合、设计性实验少;采用教师灌注式教学,学生机械性操作等。在充分分析衡阳师范学院生物化学等实验课程的现状及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的背景下,笔者从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放性实验室建设、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一、从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
一直以来,《生物化学实验》都是生物化学理论的一部分,成绩比例仅占理论课的20%,实验课教学处于从属地位,教师和学生对实验都不重视,觉得只要通过理论课考试就行,有些学生根本不愿意动手做实验,只抄袭其他同学的实验报告[3]。由于实验课教学被认为是辅的,所以对实验课上课的老师也不够重视,通常由教辅人员或者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来承担,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进行改革后,重新修订培养方案,将《生物化学实验》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列出来,并且要求考试,这就使得《生物化学实验》的地位明显提高,学生也把它当做一门课程来认真对待。
二、改革实验内容——增设设计、综合性实验
以前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所开实验大部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是用实验来验证结论,是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但是由于验证性实验太多,学生的学习和操作兴趣不能激发,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也就达不到素质教学的目的。实验室建设完善后,将实验内容进行了改革,适当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比如,加入综合性实验“动物肝脏中DNA的提取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将糖的浓度测定、蛋白质浓度测定的方法分别综合,如“糖含量测定实验”中,将蒽酮比色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法综合,“蛋白质浓度测定实验”中,将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考马斯亮蓝法综合,并让学生对这两种不同的浓度测定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学生经过这样的综合性实验,不仅可以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所需实验器材和试剂由实验室技术人员配制好,教师讲解整个实验的目的、原理,甚至具体的实验操作,学生按照教师所说的内容机械性操作,实验中若出现问题,学生不想自己思考,依赖教师解决,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本得不到锻炼[4]。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整个实验过程,在试剂配制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了解这些实验试剂在实验中的用途,为什么要用这种浓度和这种PH的溶液,是否可以用其他试剂来代替,这些问题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且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前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只有认真预习实验,才能顺利进行实验,才能获得预期的实验结果。在预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每一步操作的原理,第一步和下一步为何如此安排,是否能够改变操作顺序,哪些步骤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以及如何避免操作上的失误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参透实验原理,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不能直接给予答案,可以通过引导,启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验完成后,学生应对实验做出小结,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进行开放性实验室建设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中,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到实验室,在教师的详细讲解下,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这种安排缺少灵活性,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难以起到积极作用。开放性实验室可以克服这种弊端,开放性实验室时间向学生开放,使学生有更多时间来完成自己的实验,毫无疑问,这种时间上的灵活性给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很方便的条件。因为学生时间的开放性,使实验室的工作难度加大,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耐心,每次开放实验室前,实验室管理员必须检查试剂用量及仪器完好情况,关闭实验室前必须整理试剂,检查仪器使用状况。并要求实验室药品分类整齐摆放,药品房钥匙有专人保管,大型精密实验仪器必须放置在温度、湿度合适的洁净房间,由专人操作;其他简单的实验仪器可由学生自己操作,使用后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学生在开放性实验室做实验之前必需要跟实验管理人员预约。有了这些充分的准备,就能很好地保障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开放的实验室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性进行各种实验,在实验中,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具体的实验步骤,自己控制实验时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五、科学考核
合理科学的考核评价是顺利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保证,对实验教学效果影响很大。如果考核评价环节不严格,容易引起学生的放任自流,造成教学前功尽弃,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
目前,大部分实验课以实验报告的方式来确定学生的成绩,学生缺少自己动手做实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以实验报告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不仅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动手能力,也不利于督促学生掌握实验技能。为此,我们对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在平时动手做实验为平均成绩的基础上,增加实验理论考核和实验操作考核。在考核方法中,实验报告成绩占30%,实验理论考核占40%,实验操作考核占30%。实验报告撰写过程中应避免学生之间的相互抄袭,对于抄袭的学生,应该重做实验和写实验报告,注重实验讨论部分,要求学生能对实验中不合理的步骤和方法提出改进意见;实验理论考核主要针对学生对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步骤以及实验仪器的使用、掌握情况;实验操作考核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改革后的实验课考核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对实验的重视度大大提高,保证了成绩评定的公正性,提高了实验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华絮,赖小玲.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4):89-91.
[2]李园嫒,王发春.生物化学实验的优化教学[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71-73.
[3]叶淑红,张春枝,金朝霞,等.生物化学实验课立体化教学改革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08,(3):102-104.
生物化学实验教程范文3
关键词: 生物专业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 教学方法
《有机化学实验》作为一门实验性课程在大学有机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即实践能力的唯一途径。在此过程中学生更易于发现问题,并锻炼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正是由于实验是有机化学理论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因此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化学专业教学体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2]。然而考虑到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而适当做一些改变。
生物专业与化学有较为紧密的联系,而其专业的学生必须经过有机化学的理论学习及实验技能的锻炼才能够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做到游刃有余。生物专业的学生所掌握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有限,而有机化学理论教学一般采用灌输式教学,学生很难接受、消化这些知识。针对生物专业及其学生的特点,我们在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时应当及时去发现问题,尽力解决学生的问题。对于长期从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师来说应该认识到其重要性。下面将主要探讨近年来我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及在教学方法上做出的若干实验性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选取合适的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首先要认识到生物专业的学生与化学专业的学生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于理论课程的难度。一些年轻的教师为了方便,在教学过程中直接把化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模式照搬照抄,结果生物专业的学生反应较为吃力,这足以说明实验内容选择不当,难度偏大。因此,我们应当把重新调整实验教学内容作为生物专业实验教学的重中之重。首先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沿着由易到难,逐渐由简单基本操作向以合成、制备实验为主的思路进行转变。稍微具体一些就是将实验大纲中所要求的基本操作拿过来让学生反复练习,详细讲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比如:实验成功的关键点、操作有无危险等。在学生逐渐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之后可以进行一些典型的性质实验。将基本操作与性质实验相融合,即从有趣的试验现象中提出疑问,动手再去解决这些问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适当增加设计性的综合实验
前面我们采取的教学思路即是由基本实验操作到性质实验,然后进行合制备实验。经过这一过程的强化训练,学生应该从整体上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而设计性的实验却具有更大的难度。这是因为设计性实验是一门综合性实验。它不仅包含大量的基本实验知识和基本操作,还提供学生发挥个人想象能力的机会。从另一角度去想,设计性实验是教师给出一个实验题目由学生去想方设法去完成的。因此,为了完成给定的任务,学生便独立动脑,查阅相关合成路线,在众多的合成路线中还要有所考虑和取舍。然后,学生才能动手尝试合成。总之,这种设计性实验需要灵活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相结合。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完全处于主动的地位,借此设计性实验又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技能。进一步来说,设计性的实验既加强了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又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这对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总之,《有机化学实验》属于应用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及其所学专业的特点改进,即要紧紧围绕强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应用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针对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进行设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能够达到“教、学、做”的有机融合。不但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而且能够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团队意识和科学精神。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非常关键。但有一点我们必须谨记,教师的角色必须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实验教程范文4
关键词: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生物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生物学基础学科,生物化学实验既是对理论课程的有效补充,又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其科学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1]。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日益彰显,但受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各大高校实验项目的设置依然偏重于传统的实验,各实验项目衔接脱节,实验缺乏设计性和综合性,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严重制约教学效果[2-3]。近几年,涌现出一些针对综合性实验的改革方案,主要集中在碱性磷酸酶、血红蛋白等的分离纯化上[4-5]。当前的改革仍然以知识传授为主体,以教师的教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6]。近4年来,随着学院学科的发展、实验室平台的建设更加完善,我们对生物技术专业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增加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效果显著,开启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新模式[7]。
1实验材料的改进
生物化学实验不像动物学、微生物学实验那样生动,而是实验周期长、过程乏味,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实验一般会选择碱性磷酸酶或血红蛋白等,整个流程中蛋白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进行染色才能寻到蛋白质的踪迹,学生方能知道自己的整个流程成功与否。若将血红蛋白作为实验材料,则需采集实验动物的血液,背离了如今倡导的动物保护主义。鉴于此,实验室构建重组质粒,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并给其加上His标签和MBP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8kDa。绿色荧光蛋白从菌株的培养到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过程,均显现出绿色荧光,在实验课运行期间,学生对荧光表现出了很强的好奇心,且在实验的过程中随时可以观察到蛋白质的去向,及时发现错误操作。另一方面,构建过程添加的His标签利于开展镍离子金属亲和层析,紧跟科学发展的潮流。
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设计
通过参考国内外相关实验教程,并结合教师的科研实践,以及当前的学术前沿技术,精心设计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见表1)。表1列出的实验项目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具有很强的连贯性。
2.1综合性大实验
蛋白质的电泳技术是一项基本操作,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同时在项目2—6中均要利用电泳来检测结果,因此首先安排的即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学生既要掌握制胶、电泳的技术,又要学会从电泳图谱上分析得到蛋白质的一系列的信息,这既是一个独立的实验,又为之后的实验打下基础。细胞破碎方法溶菌酶法、反复冻融法以及超声破碎法的比较,均为科研最为常用的细胞破碎手段。这一项目的设立为其后的纯化实验提供材料。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是层层递进的,学生从这3个纯化方法可以看到蛋白质的纯度是逐渐提高的,使学生对内容有了前因后果式的总结与提高,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如结构生物学研究等打下很好的基础,同时这些实验技能也是进入现在的生物制药行业后必备的技能。经过对4届学生的观察,发现贯穿在整个实验进程中的电泳技术,学生经过数次的练习,在学期结束时对垂直电泳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远比传统的教学产生的教学效果好得多。
2.2设计性实验
项目6设计性实验同时也是开放性实验,是考核的重点内容。给定选题范围为“选取一种能够从土壤或环境中分离得到的天然蛋白酶,要求学生查阅蛋白质分离纯化的相关资料,分离纯化得到该种酶,并设计实验测定酶的活力”。由学生自行选择项目主题,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总结,拟订实验方案、选定仪器设备,经过小组汇报、讨论方案的不足,教师在这个过程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最后完善方案并予以实施。考虑到综合性大实验项目操作完成的连续性及时间的持久性,实验室全天候开放,学生随时可以进入到实验室进行实验,自由安排时间,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论文即可。设计性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对该实验课程的学习不仅局限于教材和课堂上,引导学生经常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拓宽知识面,不断更新知识、了解研究前沿,把最新研究进展及时纳入实验项目。在这个模式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选题、方案设计到实验方案的实施和结果的分析论证,加深了理论学习、培养了创新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资料处理以及论文撰写等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3成绩考核方式的改革
成绩考核弹性化,分为2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基础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考核,考核指标常规化,包括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的书写,重点是对结果部分的描述与分析;第二部分为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以及论文的撰写,这是考核的重中之重,具体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既锻炼了科学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也使学生的协作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而最后通过撰写论文,又锻炼了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从最后的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均能按照要求完成,而部分学生甚至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平,为以后的课程的开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4建立有效的实习基地
教师积极地与本地医药企业联系,建立合作关系,定期安排学生去相关医药企业参观,进行实地见习,让学生了解生物化学技术这门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心中对自己所学知识有明确的定向,同时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喜爱。
5教学效果
学生经过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部分对基础操作的训练、思维方式的引导、写作能力的强化,在设计性实验中展现出了较高的素质,其中代表性的选题如表3所示,学生不仅综合运用了生物化学实验的手段,同时也与微生物学结合起来,不仅夯实了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养成了大学科意识,形成了独立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该改革方案的有效实施,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知识的掌握,有效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了知识的接受效果,在实验过程中,既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复习,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将生物化学实验项目的顺序进行合理的排布有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系统的掌握,建立由浅入深的知识网络,并且最后进行的设计性综合大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锻炼了学生的多种学习能力,使学生再一次对知识进行了强化,不至于在课程结束后将生物化学技术的理论知识遗忘[8-9]。并且,设置的开放性实验室,让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上,而是延伸到课外,也可以满足对实验有兴趣的学生的教学需求[10]。在实习基地见习时,由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一个定性的认识,便于学生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领域[11]。
6结语
生物化学实验教程范文5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 生化检验技术 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32-02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以下简称《生化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直接为临床一线服务的应用性学科。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各种自动化检验仪器设备的推陈出新和广泛应用,使临床检验进入了仪器检验时代[1]。这就要求生化检验技术教师必须及时了解临床生化检验发展的现状,使生化检验技术的教学服务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技能训练,校内实训与实习训练、检验岗位工作任务对接。因此,本课题组与来自临床一线的兼职教师,共同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生化检验技术》实训教学体系。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教学体系的理论依据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产教结合,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和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2]。高职教育较之普教,更应突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更应强调为社会提供“零距离”服务,输送针对性强的各类急需人才[3]。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教学模式提出:学习领域开发的基础是职业工作过程,它由专业相关职业活动体系中全部职业行动领域导出学习领域并通过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使其具体化[4]。
在此理论指导下,本课题组充分调研了江苏省67家医院生化检验科,对生化检验岗位技能要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调查发现:在自动化仪器操作逐渐取代原有手工操作的趋势下,生化检验工作岗位技能需求已有传统的如何检验逐渐过渡到现代的为什么要检测以及如何才能使检测更为准确。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检测结果的审核分析等等都是现代生化检验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课题组认为,这些内容也应渗透至《生化检验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教学内容设计
通过调研医院生化检验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技术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本课题组分析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将生化检验科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型工作任务,确定《生化检验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课题组从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意义的七大检测项目作为实训教学项目,分别为:体液蛋白质检测项目;血糖检测项目;血脂检测项目;电解质检测项目;肝脏生化检测项目;肾脏生化检测项目;内分泌生化检测项目。在生化检验实际工作引导下,让学生掌握临床生化检验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有关临床生化检验课程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及专业实践的能力,实现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任务的高度统一,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进人检验科及生化室的工作角色 。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教学过程设计
临床生化检验工作流程包括:样本的处理、试剂盒的选择、仪器分析工作状态的判断、仪器分析参数的设置、定标、质控、样品的检测、检测结果的审核分析、仪器的保养维护等。因此,本课题组根据临床生化检验工作过程组合并序化实训教学内容,并以工作过程行动导向实施教学过程。在传统的“如何检测”的基础上,融合了仪器分析、质量控制、生物安全、临床医学等专业知识。实训教学以临床生化检测项目为载体,教学流程基于临床真实的工作流程,既让学生熟悉临床工作的流程,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实训教学实施流程如下:
1.组建实验准备小组并进行岗前安全知识培训 实验指导老师在学生初次进入实验室就面对全体学生学生参与实验准备的有关信息,遵循自主自愿的操作原则,组成实验准备小组,每组6-8人。
2.按临床生化检验的项目分类作为任务发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检测方法的比较 在实训之前,要求学生查阅具体项目检验的各种方法、每种方法的测定基本原理、优缺点等等。通过该比较,让学生对各种方法的技术性能有一定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奠定的基础。
3.辅实验准备及预实验 利用开放实验室的机会,由老师引导学生完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熟悉现代化医学仪器的操作流程。
4.样品的检测 教师精讲目前常用的方法和实验技能之后,学生独立完成样品的检测。
5.检测结果的审核分析 质量控制作为临床医学检验的关键点,当然也是教学的关键点[5]。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参考质量控制的相关理论来对实训检测结果进行审核分析,分析的重点在于学生手工操作的误差以及仪器的使用情况。
6.仪器的保养维护 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仪器的定期检查、保养。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考核体系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考核实施“过程性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是对学生进行实训基本技能考核,如检测方法的选择、样品的正确检测、结果计算等,评价学生对各项基本技能掌握的准确程度。结果考核实在检测结束后,参考质量控制的相关理论来对实训检测结果进行审核。例如:有30位学生同时对同一样品进行同一实验项目检测,通过假设30位学生的结果代表着连续30天该医院生化检验科室的结果,这样就可以做一个类似于室内质控的结果的比较,计算出靶值并找出失控和警告的结果,然后根据质控分析结果进行实训考核。
五、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在明确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将所学的各项操作技能串联成线,真正体现检验工作的整体性。整个实训教学的过程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根据临床生化检验工作过程组合并序化实训教学内容,并以工作过程行动导向实施教学过程。在该实训教学模式中涵盖了检测前、中、后的内容,更多地融入分析前、后的标本质量控制及结果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逐步改变传统的以具体项目的操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另外,本课程授课对象为高职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需要对临床环境有感性的认识和一定的心理准备,在此阶段开设以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课程正是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到核心、从片面到整体”的认知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熊立凡,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
[2]张启富.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06,28(6):23-26.
[3]周济.高等职业教育要把就业导向作为主要办学方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4,6(2):2-4.
[4]Hong Juan Yu,Hua Dan Xu,et al.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and Virtual Resources Support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1, 271-273:1929-1934.
[5]张吉生,张晓丽,等.实验质量管理意识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6(32):68.
生物化学实验教程范文6
杨庆伟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300350
《食品微生物应用技术》 是高职院校食品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学习专业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学生学习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发酵技术等食品相关专业课程以及从事食品检验工、食品发酵工岗位奠定基础。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 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国家高等职业骨干校建设过程中, 通过深入课程改革研究,开展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造食品微生物应用技术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
1 课程设计的背景与整体思路
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是在学习了《无机与分析化学基础》、《有机化学基础》、《生物化学技术》等前导课程后开设的,学生掌握了各种化学物质的基本性质及相关知识,能够灵活使用各种生物仪器进行物质分析,为以真实检验任务的《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课程奠定基础,通过以上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课程《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等的学习铺平道路,也为将来的顶岗实习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2 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本课程以分析检测技术为主线,工作过程为参照,针对工作过程的环节来设计学习情境,将相关知识穿插在每个学习单元中,重新融合成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任务化课程。课程内容框架由实践情境构成,以工作过程为中心,以产品检测任务为驱动,充分体现了食品生物技术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要求,实现学习、工作的行为融合;学生、员工的身份融合;教学、生产的过程融合,保证“现在学”和“未来用” 的零距离对接。
本课程将选取的典型检测项目与常见的食品种类进行一一对应的有机融合, 以检测难度作为学习情境,并将典型检测项目与其相对应食品种类组合成具体的工作任务。
按照国家《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课程任务是培养学生:
(1)能力目标
掌握微生物检验的灭菌和消毒、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分离、纯化与保藏等基本操作技能。
能完成常规食品微生物检验项目。
能设计微生物检验方案。
(2)知识目标
认识微生物的类群与形态。
理解微生物营养与生长。
了解微生物对食品、食品工业及人体健康的影响。
了解相关国家标准,理解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础知识。
(3)素质目标
增强食品质量与安全观念。
形成严禁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保持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3 信息化教学任务实施案例
选取本课程中一个项目《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及镜下观察技术》作为案例。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平面素材、教师讲解为主,抽象知识理解相对困难, 且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于初次接触细菌实验、从未进过实验室的学生较难掌握知识要点。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课程利用课程网站、显微成像系统、动画、视频、电子题库、电子标本库等多种信息资源进行教学设计。
3.1 教学目标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检验员的职业要求,从知识、技能、素质三个方面确定本实验项目的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为革兰染色的标准操作和镜下细菌的准确观察。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确定教学难点为革兰染色的原理和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3.2 教学策略
采用分段实施、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将135 分钟的教学活动设计为5 个环节,每个教学环节均使用了多种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使得教学手段由单一变多元,教学内容由抽象变具体。
3.3 教学过程
3.3.1 分析任务
采用课前讨论、课上分享的教学方法。课前,将每6 ~ 8 名学生分为一组,以小组形式利用课程网站中的相关资源,如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实验用表、专业链接网站等,按照食品检验工岗位的工作任务,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的预填写,使学生提前了解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课上,请每组派代表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对本教学任务进行分析。课上、课下的有机结合,能够使学生提前了解岗位任务,既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也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3.3.2 明确任务
根据课前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和课上的分析汇报,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明确本实验的教学任务。然后,请学生观看科教视频,让学生在享受视听体验的同时, 能够更生动的掌握教学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3.3.3 实施任务
根据食品检验工岗位的工作任务,将实施环节分为4 个阶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种信息资源,分段实施任务,逐步达成教学目标。
3.3.4 考核评价
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过程性考核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填写课前从课程网站中下载的电子评价表完成对各组实验项目的分析、操作及结果的互评和自评;另一方面利用显微成像系统实时完成镜下细菌形态的绘制。结果性考核主要在课后进行,有实验报告的网上提交,以及完成电子题库中本单元试题的在线测试。学生以考核模式进行试题操作,试题类型有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格式,系统实时评分,将错误试题重现并给出正确答案。同时,教师进入日志管理界面,随时查看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个人或班级的整体成绩。考核评价环节的设计,有效提升了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和时效性。
3.3.5 拓展提高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电子标本库,通过点击的形式查看包括细菌种类、细菌的镜下形态。电子标本库以动态形象的方式展现静态抽象的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课后,学生打开课程网站中的拓展学习专区,利用影音资料、案例导学、模拟试卷、参考资料等,拓展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利用互动专区,随时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学生还可主动上传优秀资源, 供师生分享。拓展提高环节的设计,把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4 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