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图书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图书管理

高校图书管理范文1

关键词:图书借阅;图书管理;违规超期

随着RFID技术被引入图书馆,图书馆向读者全面开放,读者可以便捷轻松地借阅图书。但是,随着读者人数和图书借阅率不断上升,图书的超期现象经常发生,严重影响了图书资料的共享和利用,且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针对图书超期现象,本文对当前图书馆中存在的超期还书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提高高校图书文献资料的利用率提供思路。

一、图书超期现状

目前,大部分学生读者和教师读者都有过图书超期返还行为。每个学期开始和结束时,图书馆一线工作者最为忙碌,因为这段时间图书超期现象最为严重,需要处理的图书超期问题最多。根据笔者统计调查问卷的结果可知,每100位读者中就有76位读者承认自己有过图书超期返还行为,超期还书的读者接近80%。此外,在笔者每天接待的读者中,也有近85%的读者超期还书,超期收缴的滞纳金从几角、十几元、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这样广泛的图书超期现实严重影响了图书资源的共享及读者的权益。

二、图书超期原因

(一)读者原因

1.读者公共资源共享意识不强图书是高校教学科研中不可或缺的一类公共共享资源,加强其流通速度是发挥其功能的重要手段。然而,一部分读者公共资源共享意识不强,不了解图书资源的共享功能,往往超出正常的借阅时间,导致图书超期;再加上自身读书技巧不够、阅读效率不高等,影响了还书时间。2.读者粗心大意导致还书超期很大一部分读者超期还书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因为粗心大意,即时间观念不强,觉得多一天少一天还书无所谓,对还书这件事情不够重视。在图书借阅过程中,还会发生图书丢失的事件,而要买到同样版本特别是一些经典的图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也会导致图书超期。此外,在大学校园中,图书的吸引力远远低于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很多学生借书可能是为了完成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图书被束之高阁就成为一种正常现象,其同样也会导致图书超期。3.读者对图书借阅规则不了解现代图书借阅系统的智能化大大提高了图书管理效率,其在给读者和管理者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图书超期问题。一部分读者在借书过程中,对新的图书借阅系统使用不熟练,很容易忽略借阅规则,这也是导致图书超期的一个原因。例如,有的读者不知道图书超期收取滞纳金是一项违规惩罚制度,甚至一些读者想多充一些金额当成存款留着下一次图书超期时用,这种图书借阅违规行为直接影响了图书的流通。

(二)图书馆原因

1.开放时间限制图书馆书库开放时间一般从9-21点,基本上不与读者借还图书时间发生冲突,但如果遇到法定节假日,书库闭馆,读者便不能及时还书。此外,还有个别书库的开放时间是行政班时间制,这与大部分读者上课时间冲突,如果有些学生选择晚上或者中午还书,便不能满足这部分读者的借还需求,这种情况也会导致图书超期。2.借阅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不够图书馆将重点工作放在图书管理上,而对读者借还图书的规则制度宣传力度不够,导致读者不清楚借阅规则,从而出现图书超期现象。3.借书卡管理制度不完善借书卡是借阅图书的唯一凭证,图书馆规定,进出图书馆必须使用借书卡且严禁外借。然而,有的读者不遵守规定,私自将自己的借书卡借给同学,甚至借给外校学生进出图书馆借书,借书时部分工作人员没有仔细核对是否为本人使用。对于这种现象,系统无法及时地识别,结果导致图书超期甚至丢失。4.图书馆管理系统出现故障图书管理系统网络或机器故障,错误地显示图书借阅完成;扫描仪故障,读错或无法读出图书上磨损的条形码等。这些情况较易误导读者认为借阅完成或没有超期,最终导致图书超期。5.工作人员疏忽大意图书管理工作枯燥乏味,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耐心。每到假期结束和期末临近是借还图书的高峰时期,也是图书一线工作者最繁忙的阶段,有时因追求高效率、尽快为读者还书,可能会出现漏扫图书条形码的情形,导致图书超期。6.借还制度不完善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针对图书超期现象采取的措施是缴纳滞纳金,一般额度较小,普遍采用超期一天缴纳1角的处罚制度。很多读者并不在乎这样小额度的经济处罚,其不足以达到警示读者及时归还图书的作用。

(三)对特定群体缺乏个性化服务

1.大一新生每年新生入学时,笔者所在图书馆都会选派专人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但是,在课堂上真正认真听讲的读者并不多,受训者玩手机现象严重,且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新生超期现象普遍。可见,仅开展入馆教育是不够的。2.大四毕业生大四学生的实习是本科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然而,实习单位与学校往往不在同一个城市,学生容易将借阅的图书带出学校阅读,这就可能导致图书不能及时归还甚至有可能丢失,使图书超期。而有的学生面临考研,需要借阅较多的图书资料复习,并延长借阅期限,不能及时还书,导致图书超期。3.教师读者图书馆对教师读者的借阅限制比较宽泛,没有严格的要求,教师读者借阅时间长,借阅册数多,这导致个别教师读者对某些适合他们科研教学的图书占用很长时间,影响了文献资料的流通利用。有的教师由于进修、出差、考试等原因,无法及时归还图书,必然会导致图书超期。

三、控制图书超期现象的措施

(一)加大对读者的宣传教育

1.选派专人定期进行入馆培训宣传大一新生是图书馆的重要读者来源之一,未来四年的学习生活都可能利用到图书馆,对这部分读者,要切实做好入馆前的培训工作,引导他们正确利用图书馆,使其了解图书馆的基本格局、开闭馆时间、馆藏情况,以及图书借阅规则等。此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邀请所有入馆读者参加定期举行的相关讲座,分节、分点详细介绍图书馆及借还图书的规章制度,用简洁清晰、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读者理解这些规则,并现场为读者答疑,使读者正确使用图书馆。2.创建宣传栏,多样宣传在入馆门口、各个楼层门口或者走廊的醒目位置设立宣传栏,宣传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图书借还规则等。同时,宣传图书超期返还行为的影响,宣传图书超期后给图书管理者、其他读者及自身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根据其超期天数及图书数量的多少在宣传栏中以适当的方式公示,给那些有超期还书行为的读者施加一定的舆论压力,同时也可以起到警示其他读者的作用。

(二)完善图书借阅规章制度

高校图书馆的规章制度要充分体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对于借阅规则,内容要细化,语言要简洁易懂,形式要直观,如可以制成丰富有趣的宣传单、小册子等,免费为读者发放。对于超期收取滞纳金这一敏感的规定,要特别注明细则及缴纳滞纳金的原因及目的,以让读者充分认识到这一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收取滞纳金,不是为了针对某位读者,而是为了保护所有读者的阅读权利,同时要公开超期滞纳金所收金额的去向。

(三)定期做好图书到期提醒和催还通知

图书超期是目前大部分图书馆面临的主要难题,其严重影响了图书的流通利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可以利用手机微信、短信、QQ邮箱等通讯设备定期向读者发送图书到期通知,告知读者即将到期的图书,提醒读者按时还书,以避免图书超期现象的产生。此外,在借阅窗口、图书馆主页、APP、自助借还机上制作醒目的超期提醒通知、超期违规制度等,以起到提醒和催还的效果。

(四)让读者参与管理,建立预防机制

对于严重违规的读者,仅靠收取滞纳金是不够的,应该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自身的违规行为。可让读者参与到图书管理过程中,使他们体会到图书超期及其他违规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使其在平时的借阅过程中提高归还意识。同时,吸收优秀读者参与图书管理,还可以在读者之间相互宣传,进而形成良好的借还氛围。

(五)积极与读者沟通,增加热门图书复本数

在实际工作中,超期的图书大多是较热门的图书,主要有考试类图书、考研类图书及其他专业类图书。在图书管理过程中,要对每个月的超期图书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超期图书的类型。除此之外,要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与读者沟通,了解其阅读倾向、阅读需求,研究读者的阅读规律,并针对供不应求的图书制定弹性借阅制度,如缩短借阅时间、逐渐增加复本数量等。

(六)建立诚信奖励制度

图书超期现象严重影响了图书的共享,损害了其他读者的利益。对于那些有图书超期行为的读者,要给予相应的惩罚以示警示。例如,可根据超期行为的严重与否(图书册数、超期时间、文献类型等),建立图书借还诚信档案,对于严重超期行为的读者,缩短其借还时间、借还册数、借阅类型等。相反,对于那些没有超期行为的读者,应当给予奖励,将其按时还书的诚信行为记入图书借还诚信档案,可延长其借还时间、增加借还册数、放宽其借阅文献的类型等,同时也可以发放小礼品,以激励读者及时还书。

四、结语

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提出了“图书馆学五定律”,其中,第一定律——书是为了用的,指明了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使图书得到充分利用。而当前图书馆的图书超期现象严重影响了图书的利用效率,降低了图书的共享率。为了有效解决图书管理中这一不良现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图书借阅政策,加强对读者的宣传教育工作,并及时做好图书催还工作等。笔者相信,通过图书管理者及全体读者的共同努力,图书超期现象一定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黎炜.过期罚金及其应对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09,(5):76-79.

[2]邓莉.图书馆还书逾期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1):99-101.

[3]朱远春.高校图书馆“超期罚款”的困境及改进方法[J].图书馆建设,2010,(2):63-65.

高校图书管理范文2

[关键词]图书管理 管理体制 创新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作为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起着倡导读书、组织读书、服务读书的重要作用。所谓图书管理,就是指应用现代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行动,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资源,发挥其最佳效率,达到预定目标和完成图书馆任务的过程。

一、高校图书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伴随着自身管理的进步,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思想、制度和方式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但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使人们的信息交流、处理、存贮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面临着一系列内外环境的制约和阻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制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体制上,是处于集中式管理和多元等级结构。各校的图书馆基本由各自的院校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人事、经费等方面的管理,服务对象也只限于本校,尚未形成统一的最高层次高校图书馆的管理部门。因而,导致了各自为政的孤立发展模式,呈现出封闭半封闭的分散状态。无论规模大小都各自热衷于追求本校的“小而全”,从而造成了资源的重复浪费。又由于缺乏宏观调控,各馆间还未进行统一的分工协调,在自动化和数据库建设方面,更是缺乏统一组织和标准。因而规范化、网络化和资源共享难以快速进行。

2.图书管理职能存在缺陷

自古以来,图书管理最基本的职能就是搜集、储存和传播文献信息。在人类已跨入21世纪的今天,图书管理的这些最基本的职能已经发生了变化。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尤其是最近30年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综合运用,将人类社会快速推进到后工业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这种信息环境下,图书管理等传统的文献信息生产与流通机构管理使文献信息的垄断地位日益受到冲击,这是文献信息走向平民化的表现,是图书管理大众化的表现,是社会的进步。高校的图书管理要在这种全新的信息环境下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加强图书管理的职能,优化图书管理的职能。

3.组织结构生硬僵化

高校图书馆的内部各组织以文献管理的主线来展开,分为横向的业务系统如采编、流通、技术等和纵向管理程序如计划、控制等。这种以分工为基础,形成了分割式的方法管理业务。由于结构单一、沟通较差,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难以提高。尤其在网络环境下显得力不从心,反映迟缓。因此,必须对文献为基础的层次结构进行重组,从功能上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时代竞争需要。

4.管理激励机制缺乏

高校图书馆是社会公益性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是靠“吃皇粮”维持日常的运转,未形成完整意义上的社会服务机构。在人事管理中,实行的是终生制。馆长是由上面委派,馆员是统一分配,一经录用无论优劣,稳端“铁饭碗”。职称评定论资排辈。图书馆不承担经营风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在这种缺乏竞争的机制下,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调动和发挥。特别是有些管理者缺乏现代管理和业务知识,习惯于应付日常琐碎事务,不太重视形成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从而使队伍总体素质不高,缺乏敬业和创新精神。

二、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的内涵及必要性

管理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中,为实现组织的预期目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工作,以人为中心,对各种物质和非物质因素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的过程。而管理创新则是为了实现上述管理内容所进行的整体或细节的改进与提高的创新活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及其创新具有更深刻的含义。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管理创新意味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新的信息环境,不仅只是计划、组织和指挥,而更要协调馆员与读者、馆员与设备、部门与部门以及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发现和重组各种资源和结构,进一步激发馆内外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实现图书馆事业的总体目标而协同努力。管理创新是高校图书馆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办馆思想和方式方法的更新。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不断产生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的时代。国内外管理理论的研究表明,决定社会发展竞争优势的是人才和科学技术的优势,而决定人才、科学技术优势的是创新,所以强调创新已成为现代管理的时代趋势。管理创新是深化高校图书馆改革的内在需求。新世纪是蕴育着巨大变革的时代,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形态向市场经济形态的转变时期。随着我国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朝纵深的发展,高校图书馆运行的外部环境已发生并将还要发生巨大的变化。与此相适应,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内涵要求、发展目标、工作方法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三、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的途径

1.图书管理理念的创新

图书馆能否适应21世纪发展的需要,关键在于管理思想、观念的创新。实现资源共享、共建应成为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理念,管理思想必须实现以下转变。首先,从一般化建设向特色化建设转变。网络时代的图书馆站在一个宏观角度来考虑资源建设问题,把资源建设建立在合作和共建的基础之上。各个图书馆在分工的基础上,应加强自己的特色化建设。其次,在图书馆的发展途径上创新。图书馆必须转变发展观,树立竞争与协作的思路,克服传统图书馆独立、封闭的办馆模式,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协作,建立图书馆联盟,加强合作,走共同发展之路。再次,在图书馆的职能与功能认识上创新。在图书馆管理活动中有许多新问题需要以创造性的思路来解决,管理者只有主动探求新的管理方式方法,图书馆的发展才有新的活力。

2.高校图书管理制度的创新

首先要创新制度资源。应根据制度的构建原则和运作机理创新制度资源。从管理体制等变革创新入手,实现人事、财务、分配等制度的全面创新,科学制定、合理配置制度资源,宏观和微观创新并重,采用纵向继承、横向移植和综合创新的方法,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其次要构建创新的制度体系。创新制度体系可以从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综合性制度,主要包括管理机构和业务部门的设置、工作内容、职责范围的制定、管理权限及编制、管理者的职责及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职责等。二是行政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对各类人员的要求标准及考核、晋升、奖惩的方法,还有人、财、物的管理原则等。三是业务工作制度,是为业务部门和专业人员就具体的业务工作制定的操作规范,主要涵盖文献工作的采、编、藏、阅、咨询等相关制度,以及信息技术服务等相关规则,四是读者服务规范,主要明确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图书馆服务至上的原则和主客体的相互依赖关系。

3.高校图书管理服务学科建设创新

现在各高校比较注重学科建设,一所大学的重点学科的多少和水平高低是衡量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反映学校社会地位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各高校均有自己办学的历史和特点,学科建设也千差万别,重点学科的侧重点不同。即使是综合性的重点大学,也不能将所有学科均等建设,往往会选择部分优势学科或特色学科进行重点建设。很多情况下,学科建设注重于实验设备、人才培养和引进、科研项目的支撑以及学生培养等方面,往往忽略了重点学科的图书资料建设。

在学校的一些重点学科或重点项目的立项、评估过程中引入“学科馆员”制度。主要选择部分素质较高的馆员为特定学科专业服务人员——重点学科馆员,学科馆员除了关注和从事一般的图书管理工作外,对特定学科的文献情报资料加以特别关注,并向院系专家联系人进行经常性的专业学习与交流。学科馆员充分利用图书管理中的文献信息资源检索、组织及综合利用的优势,跟踪学科动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学科组,为学科建立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4.图书管理人员管理创新

对图书馆人员的管理要做好:一是做好人才的培养稳定和吸引工作。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规划必须围绕业务建设进行,高层次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学术带头人,可以带动图书馆整个馆员队伍素质的提高,形成人才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二是实现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要解决“管”和“理”两个方面的问题。“管”是指怎样对馆员进行激励、协调、督察和控制;“理”是设法对馆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馆员的素质,加速馆员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三是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应根据个人的能力特长、兴趣,“知人善任”,这样才能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对具有奉献精神的员工,积极进取,取得较大成绩的,给予荣誉或经济上的奖励。

管理创新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创新促发展,这是公共图书馆生存价值的重要体现。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按照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读者阅读多样化的要求不断调整和开创多元化的服务的新模式,使公共图书馆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陈万梅:浅谈高校图书管理创新[J].科学之友,2010(11):102.

[2]刘旭 于瑞云:新世纪图书馆发展战略探讨[J].图书馆建设,2001(2):12-15.

高校图书管理范文3

主管图书工作的校领导和工作部门,要切实向学校负责,向师生负责,严把图书进口关,保证馆藏图书质量,确保精神食粮安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意人通过各种关系,把市场行销书翻印成书塞进购书部门,导致图书质量低下,差错连篇。学校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之所,一定要坚持治学严谨、品学兼优。切不能因蝇头小利而损人误国。对于图书馆新添置书册,一定要从正规出版部门进货,严格验收、确保质量,让优秀图书进入高校。严禁走后门,推销熟人、朋友、自己出版的图书或质量低下的图书进入高标图书馆。确保读者读好书、读正书、读有品位的书、用好书,健康受益。

2讲求明了、便捷,打造图书管理升级版

图书管理工作纷繁复杂,读者需求众口难调。传统管理模式更难以适应现代图书管理的需要,为读者多快好省提供服务是高校图书管理现实的需要。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想法,提升图书管理科学化水平。

2.1引进超市理念,合理布局图书架位

佳惠、沃尔玛、步步高等现代商场,人们所需商品成千上万。当消费者步入商场,展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既有商品路线图,又有采购员指引。“管事”和“不管事”的人都能在超市找到所需商品。前来图书馆的读者,亦如进超市的消费者,都希望找到自己要读的图书。因此,工作人员在图书摆设上要借鉴超市经验[1],按不同人群、不同业务、不同层次分门别类、整齐有序摆放图书,并醒目标明图书所在架位,让读者及时准确地找到所需读物。

2.2增加科技含量,提高读者图书检索速度和准确率

要借鉴政务大厅经验,添置电子屏台,将图书种类、方位编成目录,输入电脑,让读者鼠标轻轻一点[2],需要什么书,在什么地方,一目了然。同时,还可将阅读难度大的图书制作图书故事,引经据典,形象生动地展现给读者,让读者愿读乐记。要利用互联网,开展馆际交流[3],互通有无。借鉴国内外图书管理的先进理念和做法,提高图书管理水平。

2.3优化管理人才、提升业务水平

要按现代图书管理工作的要求,采取内引、外学、自培的方式,招聘引进图书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图书管理工作人员队伍,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采取总结交流,不断改善提高图书管理水平。有效组织、指导读者利用信息资源,加宽读者专业面,扩大知识领域。

2.4以活动促阅读,提高读者阅读热情

图书馆要争取教研部门支持,组织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开展阅读心得、图书评论等撰写活动,定期开展评比。并设置专栏窗口,将优秀研评作品予以展览。利用学报阵地,刊登有建树的书评稿件。图书馆内,有意识规划图书,形成“教研园地”、“娱乐天下”、“实用窗口”等版块,使读者阅读有的放矢。

3讲求轻松快乐,打造阅读环境舒适版

高校图书馆既同与商业书店、新华书店,又不同与它们,相同的是知识读物,不同的是阅读主体是师生,是承担教学活动的场所。从这个角度出发,高校图书馆管理应从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高度,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投入、改善设施、为学校教职员工创造轻松快乐、温馨高雅的阅读环境。

3.1建设场馆设施硬环境

要舍得投入,扩大馆藏面积容量,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读者的阅读量,往往代表这所学校办学水平和荣誉度。现今的馆场,大都狭小拥挤,采光、通风都注意不够。因此,各级政府和学校要坚持“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观点,加大投入,改造馆场,包括书架、椅座、电脑、空调、卫生间、灯光等。

3.2营造文明礼貌的人际环境

高校图书馆,既是知识库,也是社交场。读者大都是学校师生。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行为修养,接人待物要笑脸相迎,“您好,欢迎来这里读书!”、“再见,请走好,下次再来!”等用语,要成为迎来送往习惯。要引导读者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在阅读时不得大声喧哗,不与人争吵,不乱丢垃圾,不糟蹋图书,不损坏设施。与人交道,谦恭礼让,说话和气,微笑服务。对于读者的救助,做到有求必应,百问不烦。同时,应播放健康高雅的轻音乐,让读者在阅读时享受音乐的幸福。

3.3保持健康舒适的卫生环境

高校图书管理范文4

1.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够重视

现在,很多图书馆力道和管理人员不重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而且工作人员也表示对此工作不感兴趣,原因是他们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认识不够。他们认为图书管理信息化仅仅是多安装一些图书管理软件、多放置几台电脑,图书管理人员的认知错误,导致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出现相关人员意识和技能欠缺,甚至服务态度差等现象。严重阻碍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2.高校图书管理信息管理体制出现问题

当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达到一定的水平时,信息化管理体制也要相应的提升。很多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表现出很多不足之处:缺乏数字化加工;图书库构建缺少系统性、规范性、标准化特征。这些问题都是图书信息管理体制欠缺造成的。在自身建设过程中,不同图书馆都相互独立,信息资源难以共享,不能结合成一个整体,导致资源浪费,在各自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难以协调。

3.相关人员学历与知识结构分布不合理

搞笑图书挂人才调动体系不完善,高层次技术型人才严重缺失。管理人员未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信息化管理知识与技能欠缺。管理体制落后,员工面临工资低、待遇差的问题,使员工觉得在岗位上难以实现自我价值。虽然有现金的信息技术设备,但是缺乏相应的技术型人才,不能发挥出信息技术设备的作用。

4.著作权问题出现矛盾

信息化资源是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问题。构建信息化资源受限就要解决版权问题。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要将一些资料文献和音像文件转变为信息化文献,其中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我们需要加强保护知识产权观念,而且要加强自身信息道德素质修养,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避免出现知识产权问题。

2 高校图书信息化建设策略

1.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只是与技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阻碍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提高图书管理人员技能水平和专业理论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高校可以每年组织图书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参观,或派遣骨干人员参加各地的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培训,学习其他图书馆的管理经验和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提高高校图书管理的服务水平,推动员工素质与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协调发展。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效进行,离不开图书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2.培养图书管理人员信息化建设的意识

图书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片面理解,导致他们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严重阻碍了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进行。图书管理人员越重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那么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水平就越高。有与高校图书馆的人才选拔机制不完善,员工技能水平较差,致使图书管理人员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应当重点培训和提高图书管理人员信息化建设的意识,让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得到重视。

3.加大投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图书馆是每个高校必备的场所,是高校学生和老师获取重要资料和知识的重要场所,已经成为高校老师和学生学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信息化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影响老师和学生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在信息化建设道路中,不能只关注计算机硬件的先进水平以及软件等资源配置,不容忽视的图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管理技术和操作技术的配备。对此,高校应该加大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加大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这样才能做好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让人们能更好的利用图书馆。

4.优化图书馆网络管理体制

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中发现,为了实现图书馆网络资源共享,西方的图书馆总是优先发展建设图书馆,完善图书馆网络建设。我国的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总是 缺乏完善的网络支持,原因是我国高校图书馆总是先展开信息化建设,然后再发展图书馆网络资源共享。因此,我们必须对高校图书馆的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网络资源共享,以实现优势互补。确定整体标准和规范,按专业和阶段划分,确定好目标,使图书馆网络资源发挥最大的效应,提高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网络管理体制。

5.扩大图书馆管理服务领域,加大资源利用率

高校图书管理范文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管理 创新 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256-01

21世纪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引发了“第三次浪潮”,信息技术引起的变革浪潮正在撞击的图书管理的海岸线。在20世纪70年代,它彻底冲击了世纪工业界,80年代它有荡涤了服务业,而如今高校图书管理将接受它的洗礼。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信息中心,在师生的科研学习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要求高校采用现在化的管理技术对图书馆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从而使图书馆能够更加高效便捷的为在校师生提供服务,更好的发挥其文献信息中心的的作用。

1 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学校对图书馆管理的重视,图书馆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其管理理念、制度和方式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但是最近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图书馆管理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1.1 管理体制的落后

目前各大高校都拥有自己独立的图书馆,但这些图书馆一般都是采用集中式管理和多元等级结构的方式,由各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图书馆的人事和经费管理。几乎所有高校的图书馆只为本校的师生开放,导致每个高校的图书馆都是一个种类多而数量不大的小而全的独立体。所有高校的图书馆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这无形中造成个高校资源的重复浪费。

1.2 图书管理系统的混乱

在我国很多高校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虽然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但是很多高校的管理系统还是相当混乱的。诸如借书期间的计算混乱,书被借后在系统中还能检索到书在馆,书已还但是在系统中却检索书不在馆。这些现象可以说都体现出了现在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混乱。

1.3 图书馆管理缺乏激励机制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一个公益事业部门,管理人员像端着“铁饭碗“一样来维持图书馆的日常运行,感觉反正管理的好坏又不会业绩挂钩,只要在这熬得年份多了就会升职,所以对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就带着消极怠慢的态度。这无疑导致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团队素质低,管理效率、模式和方法止步不前,缺乏创新和优质模式的引进。

2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内涵和必要性

2.1 管理及管理创新

所谓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中,为实现组织的预期目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工作,以人为中心,对各种物质和非物质因素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的过程。

管理创新就是在新的信息科技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采用通用管理手段针对图书馆的的具体组织结构实施协调管理。管理创新作为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体系的重要成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2 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科技的进步信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让我们进入的以知识为主导的经济时代,在这一环境中新观点、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涌现出来。这也使得创新管理成为现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变革的内在必要。21世纪是一个变革的时期,是一个经济转型的时期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这也使得高校的图书馆的外部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也要根据管理的理念、制度和人员等进行应有的创新。

3 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的途径

3.1 图书管理理念的创新

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期,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理念能否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关键在于高校图书馆能否实现信息西园的共享,和同一地区的高校联盟合作减少图书和信息资源冗余的理念。图书馆首先要从整体层面上考虑资源共享的构建问题,利用发达的网络实现同一区域内各高校图书馆宏观层面的合作共享。并且各个图书馆要在负责和本馆职责的情况下,在自己的整体层面上实现特色化的管理创新建设。其次,图书馆要在其发展途径上进行创新,图书馆转变传统的运作模式,建立竞争和合作的运作理念。改变传统的独立封闭的运馆模式,实现开放的跨部门同区域的强强联合。

3.2 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创新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制度是把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一个行政管理部门下的组织,在这种制度下管理的效率低下没有做到合理的分工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在新的信息技术导引下的环境中,高校对于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应该进行改革。首先,应该从整体上进行图书馆的制度制定,在馆内设置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合理界定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范围,提高整个图书馆的效率。

其次,做好各部门员工的考核制度,采用绩效管理制度使员工的收入和付出成比例。

3.3 图书馆管理人员管理创新

首先,要做好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转变,试图让管理人员能够把自己放在主人的地位来经营它。其次,加强图书馆管理员的文化素养的提升,选用高层次的专业人员尤其是在学术界颇有学术成就的人担任高管,带领管理员们不断的深入学习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人生最大的乐趣。纵观全文我们发现图书馆的管理创新是新时期的内在需要。

参考文献

[1] 陈万梅.浅谈高校图书管理创新[J].科学之友,2010(11):102.

[2] 刘旭,于瑞云.新世纪图书馆发展战略探讨[J].图书馆建设,2001(2):12-15.

高校图书管理范文6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为学校提供广博文献信息的基础,在学校组织读数、倡导读数、服务读书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管理进入了科技时代。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管理路径,分析现阶段高校图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措施,为促进高校图书管理、改变现状、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要求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现代图书管理 路径创新 研究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塑造师生健康人格的重要场所,同时它也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另外,高校图书馆在创新、科研、设计等方面同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文献信息也在不断增加,数量浩如烟海。同时,在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基础上,以及迅速发展的信息服务业,使得图书馆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更好的发展图书馆,并使其生存在一个良好的、持续进步的环境,就要求图书管理方法和理念跟上时展的步伐,在传统管理基础上,去其糟粕、存其精华。通过改革和创新现代图书管理,从而建立一套崭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1.现代图书管理存在馆员技能和知识结构发展滞后的问题及管理路径创新

图书管理人员不能适应技术化、信息化的要求,对图书管理的互联共享和信息化进程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就目前高校的整体情况而言,图书馆员的技能和知识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要,特别是深入开展信息化图书管理以来,馆员队伍中缺少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馆员缺乏工作积极性、缺少工作热情、队伍年龄老化等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针对馆员技能和知识结构发展滞后的问题,应该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进行创新,首先要做好人才的培养稳定和吸引工作。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规划一定要围绕业务建设进行,高层次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学术带头人,对整个图书馆馆员队伍的素质可以起到带动提高的作用,从而形成人才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其次,对馆员的管理要实现人性化。在管理中要做到以人为本,既要照顾到“管”,又要考虑到“理”。管是指对图书馆馆员进行督察、激励、协调和控制;理是指对馆员进行教育培训、促进馆员个性的发展和完善、提高馆员的素质。第三,管理中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对馆员个人的能力、特长、兴趣要有全面的掌握,然后根据不同馆员的个性,安排与之相适应的工作,从而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热情。同时,对于积极进取的员工,要及时地奖励他们取得的成绩,以给予一定荣誉或适当经济的方法,实现激励目标。

2.现代图书管理存在图书质量不高的问题及管理路径创新

现阶段,人们对高校图书馆图书的态度是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对于图书是否能够反映某一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有些高校的图书馆由于规模不大,因此图书资源相当分散,再加上有限的图书馆资金,更加使得图书严重不足。甚至有的高校为了保证图书的数量,将那些不符合时代要求、几乎没有任何使用价值、年代久远的图书资料仍然保留在图书馆中,仅仅满足了表面数量上的要求,完全没有任何质量可言。

针对图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创新图书馆的服务,管理中除了仍然保留传统的服务方式、内容和方法,还需要对服务进行创新。首先要对综合服务体系进行全面网络化。凭借网络平台的强大优势,可以实现联机共享编目和网上采购,同时,馆与馆之间的文献信息资源还可以实现互补和共享,不仅增加了图书的数量,还可以有效保证图书的质量。其次是深入开展网上信息导航。用户在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如果没有有效的导航服务,要想准确找到某一个文献资料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图书馆员应该有针对性的提供详尽的网络导航,同时通过开展学科导航,提供学科咨询服务给用户。第三是对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进行拓展。给教研人员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保证他们完成科研和教学任务是图书馆的主要职责。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文献信息传递的手段和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图书馆除了给读者提供传统的外借服务、阅览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信息检索服务、馆际互借服务外,还应该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专业化。

3.现代图书管理存在信用与安全问题及管理路径创新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数字图书馆也逐渐发展起来了。全球范围内,以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环境为依托,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实现了信息传播和信息共享。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丰富校园网络信息资源、规划和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及加快建设信息化的步伐。但是,在信息资源建设给我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信用与安全的问题。

针对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信用与安全问题,要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首先,应该创新制度资源。从管理体制变革创新入手,实现财务、人事、分配制度的全面创新。对制度资源进行科学制定、合理配置,结合宏观和微观创新,采用纵向继承和横向移植综合创新方法,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其次要构建创新制度体系。一是综合性制度的构建创新,主要指制定工作内容、设置业务部门、管理权限及编制、职责范围、部门责任制及管理者的职责、岗位职责等。二是行政管理制度的构建创新,主要指对各类人员的考核、要求标准、奖惩和晋升方法,以及财、人、物的管理原则等。三是业务工作制度的构建创新,主要指就具体的业务工作为专业人员和业务部门制定的操作规范,涵盖了文献工作的编、阅、采、藏、咨询等相关制度。四是读者服务规范的构建创新,明确读者利用图书馆的义务和权力,体现图书馆主客体的相互依赖关系和服务至上的原则。

4.结语

总之,高校现代图书管理路径创新,要结合时展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资源,整合各方面资源,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路径创新。在新时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是对高校图书管理的一个挑战,同时也为高校现代图书管理带来了生机。要抓住历史机遇,从自身出发,开拓进取,努力创新。在管理创新中要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强化,将图书馆的作用更加明显的发挥出来,使其更加有效地完成传播先进文化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王玉兰.高校现代图书管理路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0(16):141~143.

[2]王英.关于高校图书管理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31):297.

[3]蒋兴丽.高校现代图书管理路径探讨[J].大家.2010(11):87~88.

[4]廖建珍.探析高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重要性及措施[J].农业网络信息.2010(11):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