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管理智能化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管理智能化概念范文1
云计算技术具有低成本、个性化、透明化等优势,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会计领域可以较好地解决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时高复杂度、投人大等问题。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形成了云会计;实证调查证实企业对云会计的大量需求与云会计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在云会计环境中,服务提供商通过管理、整合各种资源向用户提供服务,而用户则按需使用各种形式的服务;服务的提供和使用成为核心和关键问题。
云会计可以定义为构建于互联网上,向组织或个人提供会计核算、管理和决策服务的虚拟会计信息系统。云会计提出后,已有研究探讨了云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与收益、基于云会计的集成和实时会计、将云会计服务提供学生或其他用户学习会计知识、云会计对自身和其他相关领域的影响、与审计的关系、在高校等事业单位的应用、在线财务管理新视角、在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平台中的应用、云会计安全、云产品可靠性、在线会计、云会计资源管理、云会计服务建模等问题。为了使研究具体化,考虑到当前智慧教育的背景,本文尝试探讨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云会计实施方法问题。
二、智慧教育的产生、发展与内涵
1.智慧教育的产生源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在智慧城市开始崭露头角的今天,智慧教育也逐渐进人我们的视野。智慧教育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打造的集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于一体的教育信息系统,是当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境界和教育现代化追求的重要目标。高校的人才素质、技术发展水平和应用创新能力等为智慧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使得高校成为智慧教育的先行者、倡导者、不范者和引领者。要推行智慧教育就要实现智慧环境、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评价、智慧服务等核心要素中信息技术与教育业务的深度融合,进而提高教育利益相关者(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会公众等)的满意度。智慧教育和云会计有着共同的技术基础(如云计算等)和相同的目标(提升教学效果和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智慧教育服务实施方法可以为高校云会计实施提供借鉴。高校云会计作为智慧教育的一部分,可以从已有智慧教育中调用服务以实施高校云会计。
2.智慧校园的建设是智慧教育发展的基础。智慧校园包括融合的网络与技术环境、智能的管理与决策支持、灵活配置的教学资源平台等九大特征。智慧校园是把感应器等设备眠人到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各种实物、场地、设备中,并且将其连接成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教学、生活与校园资源和系统的整合。在智慧校园的基础上,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教育,并对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就形成了智慧教育。智慧教育的目标在于实现各类应用、数据及、业务流程的有效整合。物联网等技术为发展智慧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3.智慧教育的内涵。最早提出智慧教育概念的I13M公司指出智慧教育的内涵是:①以学生为中心;②多样化的互动式体验;③实时统计与分析:对教学、教育资源的科学分配、集中管理、实时监测;支持利益相关者等多视角多层次的统计分析;④集成管理:对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的集成化操作和处理,对教学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对个人和群体教育信息的完整性记录和管理;⑤高度集成的资源共享,随时随地可得的优质资源。
三、智慧教育服务的实施思路
智慧教育的实施是当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智慧教育是通过智慧教育云平台系统,对外界需求进行智能处理,为教育管理提供资源配置、数据集成、信息管理、运行状态监控、教育质量监测等业务支持,实现教育智能决策、可视化管控、安全预警和远程督导,提升教育管理智慧化水平的过程。
1.智慧教育服务的基础智慧教育服务的基础是智慧教育百平台系统;智慧教育百平台系统是基于教育资源基础数据库(数据从智慧校园中采集或其他渠道获取)的应用系统平台,它可以成为教育数据存储、数据运算、网络管理服务、应用服务等服务的中心和枢纽。我国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就提出了“形成百基础平台、百资源平台和百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的层级架构”。在智慧教育百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实现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数据智能服务。例如,查看教育资源配置状况,查看学校的实时运行状况(教学、管理、安全等),查看所有设备及资产的运行状况,科学评估教育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更加直观地查看学校的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应用与共享状况。从技术视角来看,要实现智慧教育服务还要实现功能智能服务。功能智能服务体现在:①智能控制。②智能诊断。③智能调节。④智能分析:智能分析关注微观层面数据处理方法,例如通过数据统i}一、横向对比、趋势分析等技术方法将数据转化为知识,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数据智能服务关注宏观层面数据结果报告,例如教育资源管理的可视化。⑤智能调度:基于智能诊断、智能分析的结果,科学调度教育资源、分配教育经费等。
2.智慧教育服务的技术支撑和环境支持如图1智慧教育服务不意图所不,物联网、百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智慧教育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服务提供商利用它们构建、提供相关的服务。其中,物联网通过二维码、全球定位等技术,将各种教育实物、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百计算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统一采集与集中存储,实现业务流程的统一运行与监控,提升管理效率。另外,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与处理,可以为教育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实现管理智能化。近年来,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应用大数据技术辅助教育管理工作。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利用预警系统跟踪学生餐饮消费数据,发现低于警戒值就发出短信慰问,询问学生是否需要经济上的帮助。再如,浙江大学通过对资产归纳、整理,最终}}i成权威、全面的资产数据,少十基于资产数据提供分析服务。
如图1所不,除支撑技术之外,智慧校园还提供了其他服务支持,其中,智慧校园是教育的实时统11一与分析、集成管理、高度集成资源共享的基础。数据智能服务既可以作为提供给用户的独立服务,也可以作为功能智能服务的基础。而功能智能服务既可以是建立在智慧教育百基础上的服务,也可以是建立在数据智能服基础上的智能服务。软件即服务(智能服务)可用于实现教育的智能决策、可视化管控、安全预见和远程督导。要想实现图1所不的智慧教育服务,参考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需要进行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等工作。
四、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云会计的实施思路
财务管理智能化概念范文2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财务管理;服务;应用;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5-0048-0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财务活动等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加强公司各项管理工作成为必然。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工作的变革与创新也显得非常重要。在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创新的过程中,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经济效益作出了很大贡献。
1 财务管理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面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以及应对市场竞争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采取了以财务管理为重点的企业管理工作的变革,同时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使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财务管理变革及变革后的正常管理工作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中地位更为突出,以财务管理推动企业管理取得了很大成效,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否步入现代化水平其标志就是电子信息技术是否在财务管理中得以运用;企业决策者、管理者的综合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具备高能力的管理人才还是很缺乏,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现代化财务管理理念、管理实践等多个方面全面发展的战略型管理人才,因此,在财务管理中广泛的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显得非常有必要。
2 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给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社会不同领域的普及与应用,它在企业生产和管理工作的不同环节中也逐渐渗透,作为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内容,财务管理也受到了电子信息技术运用的影响。
2.1 对财务信息需求的影响
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解决了很多传统技术无法解决的财务问题,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这使得信息的使用者对财务信息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财务信息满足及时性、可靠性的同时,还对财务信息提出了信息资源共享化、反映形式多样化、存储形式数据库化等要求。
2.2 对财务管理系统的影响
在个人计算机系统中,财务管理系统主要承担财务管理中的特定工作。但在信息化、网络化办公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系统,它与企业的生产、营销等多个系统相互联系,如何在企业的生产劳动中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提升利润,已成为财务管理系统的重要工作内容。
2.3 对财务资料的影响
传统的财务报告、报表受到信息资源、技术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报告、报表等财务资料格式大同小异,对使用者的不同使用需求并未作充分的考虑。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财务资料的不同使用者及不同的使用目的给财务资料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财务资料等要采用不同的格式、不同的反映形式,为资料的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4 对财务管理对象的影响
财务管理对象是指资金和它的流通,资金在流通过程中,在流通环节中的起点、终点都以现金的形式存在,并在流通的过程中形成其他资产。在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下,财务管理对象虽没有本质上的变化,但财务管理对象的范畴扩大了。网上银行、电子货币等的出现使资金发展成更为广义的概念;网络上无形资产和虚拟资产的出现,增加了资金流通过程中的存在形式;在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下,资金高速流通,安全隐患增大。
2.5 对财务管理工具的影响
电子信息技术使财务管理工具更具多样化,各种工具软件可以快速实现数据的运算、统计、分析,甚至是辅助决策,提高了财务数据的处理能力;电子信息技术使得财务管理手段多样化,财务信息的集中控制和实时控制已经可以利用网络来实现;分布式计算机技术也为财务决策带来了更为优化的解决方案。
2.6 对企业会计语言和会计文化的影响
在信息化的企业管理背景下,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衍生的会计语言和会计文化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传统会计语言中的一些词汇,有的词汇的概念得到了一定的延伸扩大,也有些词汇的作用被逐渐淡化;会计信息的来源和信息的呈现方式也在由传统一元化方式向多元化方式转化。记账凭证作为会计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其凭证上信息的来源将利用业务管理软件从业务的流程中直接获取,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中,记账凭证是手工操作中重要的财务实体资料,这一作用将因为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而逐渐淡化;由于网络共享技术和数据库存储技术的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以及企业外部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对企业网站的访问,查询获取财务管理系统链接放在企业网站上的共享信息,管理者、投资者想要看到的信息已变成原始财务信息、操作处理信息以及分析决策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已不再需要通过查询分析烦琐的记账凭证、财务报表来获取有效信息;利用ERP等系统软件实现财务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打印的电子化操作,代替传统的手工记账、结账、填写报表等。
3 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创新财务管理与服务
3.1 加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
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研发的财务管理系统和软件,是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思想、模式、方法的有机载体,是实现资金集中管理、有效控制的手段。在财务管理中加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指财务管理系统和软件的使用,还要加大与企业生产、仓储、销售、采购等活动相适用的管理系统的研发和使用,以管理系统的有效利用带动企业管理水平的现代化程度。
3.2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将电子信息技术运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要求财会人员就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创新转化,在掌握丰富的财务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能够熟练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和系统数据库实现财务报告的编制,使软件、系统提供的财务信息更好的服务于企业重大财务决策,在电子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高效开展,使企业无论是在面对企业内部员工还是外界财政单位,财务管理都呈现出高质量、高标准、高服务水准。
3.3 企业不同成本计算方式的合理选择
目前的会计制度针对不同的行业提供了更具多样性的成本计算方式,有些成本计算方式很好地体现了账实相符这一记账原则,但这种成本计算方式中,计算方法比较烦琐,并不适用于大多数财务材料。中小型企业财务资料相对较少,可以有效规避这种弊端。企业可利用计算机的检索功能,对每种材料进行个别计价,实行个别计价法的成本核算,在实现库存材料强化管理的同时,也使投资、利润等会计数据更准确,为管理者更好地作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4 推进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管理工作
在现代财务管理的相关研究理论中,业务与财务的高效结合是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中的最高层次,即实现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管理。因此,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电子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采用的财务管理软件、产品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等多个企业管理软件,在运行和使用中要实现兼容匹配,实现财务信息、业务流程、企业管理流程的一体化;依托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国际先进ERP系统软件在财务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将会成为企业内部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企业应结合实际状况和现实需求,积极引入或自行研发实现企业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管理的软件,并组织财会人员加强对管理软件的学习和使用,以一体化管理软件的高效运用,推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财务信息变化过程、资金流转过程、产品流通过程的实时性的监控,实现多种信息的有效集成和数据共享,提高企业在财务管理的预算、监控和结算等多个工作环节中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规范性。
4 结 论
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企业财务管理方式的变革,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财会人员在做好财务管理的同时,更好地参与企业决策,促进了现代化技术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作为新时期的财会人员,在熟练掌握财会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要全面提高自身计算机等电子信息技术,以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的岗位需求,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彭江平,李赛娟.信息集成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的自动处理技术[J].财会月刊,2008(14).
[2]张庆波,杨信利,王和平,等.军队医院经费预算控制与账务管理系统[J].医院管理杂志,2010(5).
[3]李杰,刘淼,刘郁舒.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创新财务管理与服务[J].中国卫生经济,2011(4).
[4]江小琴.信息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财务管理智能化概念范文3
关键词:施工总承包企业 信息化管理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5-0038-02
一、施工总承包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程管理理论与实践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些较为完善的工程管理模式。随着建筑市场运作模式与国际接轨进程的深入,中国承发包模式也逐渐呈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施工总承包外,还包括设计采购施工/交钥匙模式(EPC/turnkey)、设计―建造总承包模式(Design―build,DB)、建造―运营―移交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BOT)、代建制等。
尽管中国建设主管部门在积极推行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总承包、设计―施工总承包(DB)等工程总承包模式。但是工程总承包在中国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施工总承包模式依然是国内建筑市场主要的承发包模式。施工总承包,国际上称为“设计―招标―建造”(Design―Bid―Build)方式,在国际工程项目中最为常用。世行、亚行贷款项目和采用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的项目均采用这种传统模式,中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施工总承包模式基本上参照的是世行、亚行和FIDIC的这种传统模式。
二、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一)需求现状
马斯洛(Maslow)“需求层次论” 指出人类的需求遵循某种特定的金字塔层级。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级: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受人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只有在层级中处于低级的需求全部或大体得到满足之后,高一层级的需求才会得到关注。企业对于信息的需求也遵循着由低到高的层级递进。有的研究人员将企业信息需求分为五个层级:通讯需求、运营需求、分析需求、知识需求和简化需求的金字塔层级。从中国施工总承包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基础设施、人员IT技能水平、企业管理模式和水平等企业现状因素差异,存在不同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层次。如:数据处理电子化、信息共享网络化、业务监督信息化、信息处理智能化等需求。
(二)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软硬件情况。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十五”期间对中国全部二级及其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调查,根据其结果,中国二级及其以上资质施工企业一人一机占40%,二人一机以上占60%;二级及其以上资质企业尚未连通任何网络的占17%,已经联网的占83%。其中具有局域网的占79.5%,广域网占13.6%,因特网占46.6%,企业间联网的只占6.8%。从调查结果来看,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已经具备了开展信息化的硬件基础环境。另外,在中国互联网应用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施工企业的互联网应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应用系统建设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2003年调查表明,89.3%的企业建立了财务管理数据库,各类企业都重视财务系统的建设,数值的离差不大;建筑业中53.1%企业已经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但是建筑业的企业在具体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上远低于平均水平,已经建立业务应用系统的仅为12.5%,为各行业最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调查样本显示二级及其以上资质企业中67%拥有办公自动化系统,93.2%拥有专业软件,21.6%拥有管理信息系统,30.7%拥有项目管理系统,4.5%拥有决策支持系统,6.8%拥有企业资源规划系统,2.3%拥有知识管理系统,6.8%拥有大型数据库系统。尽管由于机构不同,调查样本及问卷的设置等有所不同,使得两家调查结果不太一致。但可以肯定的是,施工总承包企业中,都在使用专业工具类软件。
3.现状总结。在建设主管部门、学术界、软件开发商等的大力推动和宣传下,中国施工总承包企业认识到了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在信息化软硬件、信息化组织机构、信息化培训等内容上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在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己经具备了良好的企业软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业务系统建设落后于其他行业,建成业务应用系统比例很小,构成了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瓶颈。
三、施工总承包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难点分析
1.工程建设行业本身特点。工程建设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施工总承包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生产周期长的一次性的复杂工程项目,各种计划的准确性差,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低,突发临时性事件较多,不适应信息化管理的独特特点较多。所以许多其他行业适用的信息化思想和技术不能直接应用到施工总承包企业,需要研究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的特殊需求,突破其他行业不存在的应用难题。与国际工程行业相比,中国工程建设行业还具有许多中国特色,如,监理制、概预算与工程量清单计价共存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独特的分部分项概念、形形的地方标准等。所以,许多国际上通行的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产品也不能直接应用到中国施工总承包企业,还必须适应这些中国特色。
2.各企业具有不同的需求层次。每一个具体的企业对于信息化的需求状况存在很大差异性,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的需求现状又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1)需要实现企业业务部门和下属项目的办公自动化,满足信息共享和数据传递网络化、自动化的需要;通过集成到办公自动化平台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定期填报成本、资金、物资、进度、质量安全等业务报表,取代人工纸质报表,满足企业对项目/分公司业务结果进行网络化监管的需要。(2)需要把企业项目管理业务如招投标、合同、物资、机械设备、成本、分包、劳务、质量技术安全等关键业务的管理过程纳入信息化系统进行监督处理,建立企业项目信息管理系统。(3)需要实现原始基础数据自动汇总处理,完成对公司数据的上报;公司领导决策层随时能查看系统自动对项目部原始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分析形成的各类报表、图表,进行决策支持,纠偏纠错,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对业务处理过程需要设置自动控制,如物资采购进行量价控制、物资出库限额领料、成本核算对比分析控制等,能实现事前、事中控制;实现完整的项目成本管理系统,实现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的闭环管理等。至2007年底,中国共有34 071家施工总承包企业,其信息化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其信息化需求也是参差不齐。
3.不同类型项目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类型项目从投资主体、承发包模式、规模、工期、施工技术特点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不同工程类型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企业项目管理模式也有不同的特点。项目自身的管理模式差异也决定着信息化的模式差异,从事不同类型项目施工的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也就存在着不同,所以进行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研究和开发建设要重视这种差异,提供个性化信息化解决方案。而且,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往往具备多项施工资质,从事多种类型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内就存在不同项目管理模式需求,这进一步要求即使是同一家企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也要能适应不同类型项目的管理模式,满足多样化的信息化需求。
4.各种各样的行业和地方标准。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往往在全国各地都承揽施工项目,必须面对中国各行业各地方都有各自施工标准的现状。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需要建立不同行业的各省市的众多版本的企业定额数据库、材料编码库、市场价格库、工程技术资料数据库等,以适应各种各样的行业和地方标准。
四、施工总承包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需解决的问题
1.建立业务模型、信息化模型。建立施工总承包企业的业务模型和信息化模型,是开发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和前提。由于缺少现成的业务模型和信息化模型可供中国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建设参考,目前实践中一般采用实地需求调研,为每家施工总承包企业建立业务模型的方法。由于中国施工总承包企业存在多种企业施工项目管理模式共存、不同类型项目特点及管理模式迥异、各地存在多样的地方标准和存在不同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层次等特点,同时中国工程建设行业存在许多与国际惯例不同的独特行业特点,施工总承包企业业务复杂多样。而且系统开发人员往往不熟悉施工企业业务,而施工企业业务人员不了解系统开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业务建模的工作量大、周期长,而且难以保证质量。这就急需建立可供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建设参考的关键业务模型及其信息化系统参考模型。
2.开发实践性强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研究和开发能满足施工总承包企业实际需求的、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业务应用系统是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国内外有大量的施工企业信息化理论研究成果,但真正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的相对较少。为检验和进一步完善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理论,同时为其他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需要进行示范性实践应用。
所以,应根据实践构建出能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项目需求的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集成化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从而为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最终走上管理信息化正规道路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申月红.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副司长王早生访谈录[J].建筑经济,2003,(3).
[2]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J].建筑经济,2003,(3).
[3]周长标.大型施工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服务的技术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4.
[4]李政.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模式的优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5]李建伟,徐伟.土木工程项目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