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绿色消费的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绿色消费的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绿色消费的内容

关于绿色消费的内容范文1

关键词:绿色化消费;节约;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化消费的内涵

绿色化消费,也被称为绿色消费,它是一种消费行为,这种行为产生于消费者日常的交易生活并且具有动态性的特点。1962年,蕾切尔的《Silent Spring》的出版,人类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急迫性,人们开始反思着过去惯有的消费模式,积极探索未来环境与物质消费如何共赢的路径,这就是绿化色消费理念的渊源。英国1987年出版的《绿色消费指南》一书中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消费无污染的物品;消费过程中不污染环境;对造成资源浪费和使用后造成污染的商品的消极消费。

二、贵州省绿色化消费法律制度现状

贵州省先后出台了多部地方性法规、条例,形成了贵州省较为齐全的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其中以《贵州省生态文明促进条例》为总纲,随着该总纲的出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上的无法可依的窘状。《贵州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于2006年颁布实施,该条例第1条在1997年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内容;第2条明确规定其效力范围只针对贵州省境内的消费者;另外,《贵州省价格条例》于2003年颁布实施,该条例应当是作为《贵州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的辅助条例,是贵州省境内消费者进行消费的消费指南。

三、贵州省绿色消费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贵州省绿色化消费法律制度

贵州省的绿色化消费的法制化基础较为薄弱,如上述分析,要么是规定过于笼统并缺乏系统的绿色消费的规定和相应的实施细则,要么是立法时间久长,观念落伍。这些问题使得贵州省绿色化消费法律制度体系表现出不健全的样态,使得贵州省绿色化消费法律制度的促进其应有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如2006年实施的《贵州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并没有引入绿色化消费这种新型消费模式的理论,因此,条例中没有涉及对“绿色化消费”的权利义务性规定;2003年出台《贵州省价格条例》应当成为贵州省境内消费者进行绿色化消费的指南,而以13年前贵州省的消费水平与较现今的消费水平相比,应当是具有层次性的差距。

(二)缺乏健全的贵州省绿色认证法律制度

贵州省还没有形成体系化的绿色化税收法律制度,在《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贵州省节约能源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有一些关于税收的规定,但都只是片面的对水污染的环境税的征收进行了规定。而对那些会造成环境污染产品,有必要征收环境税的,贵州省在这方面的规定缺失。

四、完善贵州消费绿色化的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完善贵州省绿色产品认证法律制度

绿色化消费需要的不是个提醒消费者的自觉选择,只有在消费群众达成绿色化消费共识,才能有效地促进绿色化消费的发展。本文提出对贵州省绿色产品认证制度的完善正是基于对西方发达怎么完善贵州省绿色产品认证制度,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应当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细化绿色产品认定标准。在绿色产品认定中,贵州省各级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应当结合贵州省的实际情况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参数,对没有条件获取参数的,可以通过购买知识产权的方式引进发达国家同类产品参数,以此制定出符合贵州省绿色产品认证标准;二是适当扩大绿色产品认证范围。如前述绿色产品的定义应当是无害或者较小危害的产品,相对一般产品,绿色产品能够让消费者放心地消费和使用。由此,更多种类的绿色产品投入了绿色化消费市场,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选择面也逐渐广泛,而贵州省政府对绿色产品认定制度的完善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适当地扩大企业意图向市场输送的并且被境内消费者普遍认同的绿色产品认定范围。

(二)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以促进绿色消费

目前,《贵州省生态文明促进条例》对消费者的绿色化消费进行了笼统性的规定建议贵州省对《贵州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进行修订,增加消费者进行绿化消费活动的权益救济规定,同时明确消费者进行绿色化消费活动应当自觉承担的义务。因为从绿色化消费的内涵可以来看,绿色化消费更多的强调消费者对义务的自觉承担,所以,对消费者进行绿色化消费活动的规定并不能只局限于对权益的保护,更应当对消费者就其进行绿色化消费的环保义务进行规定。需要说明的是,《贵州省生态文明促进条例》作为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总纲,没有对绿色化消费做出具体化、细化规定是必然的,因为总纲涉及面广,需要规定的内容多、繁、杂,因此,如无必要,不宜过多地增加总纲的条文篇幅,而修订《贵州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这部针对消费者消费活动的专项地方性法规,也能有效地对总纲进行配套补充。

五、结语

对于普通的消费者而言,在平常的消费行为作出时应考虑这种行为是否对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尤其是一些小事,往往在不经意间就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积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不做一些对生活环境产生危害的行为,改变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树立起绿色消费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这才是健康发展的生活方式。(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秦书生,X永娟,王宽.生态文明要求推动消费模式绿色化转向[J].环境保护.2013(07)

[2]杨春平,罗峻.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国民经济绿色化进程[J].环境保护.2015(11)

关于绿色消费的内容范文2

【关键词】绿色消费;绿色产品;环保

2012年“6·5”世界环境日主题是“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中国结合自身状况,将本届环境日的主体定位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由此可见。绿色消费既是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一种时代潮流。人类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严重对立促使绿色消费的兴起,绿色消费倡导的是节能、环保、健康和可持续的消费。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心理偏好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我国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势在必行。

一、绿色消费的涵义

1987年英国出版的“绿色消费者指南”中将绿色消费定义为避免使用六类商品的一种消费,如:危害到消费者和他人健康的商品;在生产使用和丢弃时,造成大量资源消耗的商品等等。199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报告指出,绿色消费是指“提供服务以及相关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减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中国消费者协会对绿色消费的定义是:在消费内容上,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食品;在消费过程中,要注重对垃圾的处置,尽量减少环境的污染;在消费观念上,引导人们在追求生活方便、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虽然目前没有统一的绿色消费的涵义,但是国内外学者或机构对绿色消费的基本认识是相同的,绿色消费不仅包括购买绿色产品或享受绿色服务,也包括对“环境不友好”产品的抵制,及在消费过程中处处体现的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环保意识,涵盖了与绿色消费相关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理论和实践。

绿色消费有利于弘扬消费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我国绿色消费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绿色消费发展现状

我国的绿色消费起步较晚,“九五”期间,国家制定并开始实施《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1999 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6个部门启动了以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十五”计划也提出“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2001年,中国消费者协会适时地将“绿色消费”确定为该年的消费主题,有力地促进了绿色消费观念的普及;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并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强调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努力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程度。

自2009年12月的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气候变化”、“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概念已经家喻户晓,人们从低温、干旱、洪水等极端气候现象的频繁发生中的切身感受增强了对绿色消费理念的认识,并一定程度落实到了行动中。国内众多学者致力于发展绿色消费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关于绿色消费理念的清晰认识随消费者的文化程度以及年龄有关,文化程度越高者对绿色消费的内涵更加注重,20-35岁间的年青人对绿色消费认知程度更高。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上的虚假营销宣传及假冒伪劣产品已经在公众舆论层面造成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认识和行动的障碍。

(二)我国绿色消费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绿色消费在政府、企业及消费者层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从政府层面看,我国政府的引导作用不够,各省市对绿色产业的扶持力度还不大,绿色补贴还没有完全到位,政府也缺乏鼓励绿色消费的相关政策;我国绿色消费的宣传力度还不够,绿色教育形式也比较单一,使很多消费者认识不到绿色消费的重要性;在生产企业和消费者两个层面都缺乏宏观调控,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积极性都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绿色消费税制还不完善等。

在企业层面,绿色产品的研发投入不足,提供的绿色产品较少;绿色产品价格偏高,制约了消费;绿色产品的宣传、营销手段相对落后,不利于消费者选择绿色产品。

从消费者层面看,绿色消费观念还未深入人心;我国消费者收入水平较低,制约了价格偏高的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不成熟,消费仍然比较盲目。

三、发展绿色消费的对策

鉴于我国绿色消费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亟需形成一个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位一体的绿色消费促进体系。

(一)政府的作用

1.积极引导绿色消费

政府首先应当将大力扶持绿色产业,增加对绿色产业的投资;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绿色产业;增加对绿色产品生产企业的补贴;完善绿色奖励政策;制定绿色采购政策,引导企业对环境的保护。

其次,政府应该大力宣传绿色消费,大力开展绿色教育。通过多种载体广泛深入的宣传绿色消费,培育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共同建设节约型社会;同时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绿色教育,推广简约环保的生活方式。

最后,政府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绿色标志制度。绿色标志又称环境标志,当前发达国家都在制定绿色标志制度,如德国的“蓝色天使标志”、美国的“再生标志”等。我国应积极推行ISO14000绿色标志认证,这既有助于消费者的甄别绿色产品,又有助于我国商品跨越绿色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

2.加强绿色消费的调控力度,完善绿色消费的法律法规

政府要规范绿色产品市场秩序,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重点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建立健全绿色消费的法律法规,在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形成强制性的法律约束机制,规范政府、企业、居民的绿色消费行为。尤其是要加强对消费者约束,明确消费者在垃圾分类处理、废旧商品回收、高耗能产品消费等方面应当承担的义务,形成绿色消费的责任约束机制。

3.完善绿色消费税制

我国的消费税具有节能环保的绿色功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继续扩大征税范围,优化税率结构,改革计税价格模式和征税环节,适度运用税收优惠,引导社会公众的绿色消费。

(二)企业的责任

1.增加研发投入,大力开发绿色产品

绿色产品是指生产过程及其本身节能、节水、低污染、低毒、可再生、可回收的一类产品。绿色产品是绿色消费的前提。绿色产品的生产企业应该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多开发一些节能环保的绿色产品,以更好的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

2.逐步降低绿色产品价格

由于绿色产品在原料采购、生产以及废弃物的处理过程中都要考虑环境保护,相应的就增加了研发费用,使其生产成本和价格偏高。由于绿色产品价格偏高,而我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总体还不高,使得相当多的消费者只能消费普通产品。想要扩大绿色产品市场,使更多得消费者有能力消费绿色产品,生产厂家应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的降低绿色产品的价格。

3.完善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为经营指导思想,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的营销观念、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绿色产品的生产企业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营销观念;设计绿色产品;制定绿色产品的价格;建立稳定的绿色营销渠道;做好绿色营销的促销活动。

(三)消费者的响应

消费者要不断学习绿色产品和绿色消费的相关知识,提高绿色消费意识,主动选择绿色消费,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消费者要自觉遵守国家的节能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积极响应号召,在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过程中,从自身做起,实现绿色消费。

参考文献:

[1]刘伯雅.我国发展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绿色消费模型的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2009(1).

[2]李实.低碳经济时代绿色消费观的构建[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4).

[3]朱顺贤,邱成梁.关于完善绿色消费税制的探讨[J].经济纵横,2010(11).

[4]王渊博.发展绿色消费的现状及对策——以北京市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0).

[5]季剑军.发展我国绿色消费的对策探讨[J].消费经济,2012(3).

[6]袁志彬.中国绿色消费的主要领域和对策探索[J].消费经济,2012(3)

[7]王硕.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N].人民政协报,2012-6-7.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1JK010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关于绿色消费的内容范文3

关键词:房地产;绿色营销;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2-0171-02

绿色营销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身心健康为第一宗旨,是社会营销观念的具体化,系统化。房地产企业绿色营销观念的诞生正是基于绿色营销观念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以及建筑业对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和对房地产企业价值的提升。房地产企业能否在营销活动中充分体现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能否向消费者提供有科学依据的利于节约环保的产品和服务,能否引导并满足广大消费者进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这些都是绿色营销策略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通过一系列的绿色营销组合手段才能实现社会效益、消费者效益和企业效益的协调统一。

一、房地产绿色营销概述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为其营销哲学思想基础,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相统一的营销策略。绿色营销观主要是指以保护环境和回归自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绿色营销理念。它充分关注自然生态平衡,重点是按照节能环保与低碳、生态原则来选择和确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房地产绿色营销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以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稳定为目的,通过一系列的绿色营销组合手段来满足绿色消费者对绿色住宅的绿色需求,以实现社会效益、消费者效益和企业效益的三者协调统一,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全过程。

房地产绿色营销的核心,是按照环保与生态稳定原则来选择和确定营销组合的策略,是建立在环保技术、绿色营销市场和绿色经济基础上的一种经营方式。房地产绿色营销不是一种诱导顾客消费的手段,也不是房地产企业塑造公众形象的“美容法”,它是一个企业在与外部环境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实现持续发展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在实现房地产企业利润和消费者满意的同时,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房地产绿色营销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房地产绿色营销策略融入绿色环保观念。房地产企业以生产绿色住宅、实行绿色管理、制定绿色价格等手段,将产品推向市场。第二,四维的营销视角。传统的房地产营销仅限于房地产商与买房消费者的二维视角,而绿色营销将生态环境与社会公众利益也纳入营销范围,营销视角扩大,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与社会公众的利益。第三,强化了房地产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传统的房地产业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弱化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造成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冲突的局面,绿色营销重新使得企业重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二、中国房地产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国房地产业起步较晚与发展速度过快的原因,导致目前中国房地产业市场发展很不完善,而作为营销策略的绿色营销更是近几年的事情,所以发展不充分,尚存在诸多问题。

1.关于房地产业绿色营销的法律体系不完善。因为起步晚、发展迅猛的原因,导致了目前中国关于房地产业绿色营销的法规、法制建设不完善,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存在缺陷,关于房产的绿色开发技术、绿色房地产品的评估认证等制度不健全,政府对绿色环保的宣传力度不够,尤其在发展如火如荼、却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破坏的房地产业中宣传绿色环保的意识淡薄,部分房地产企业利用有关环保法律的空子进行欺骗消费者的不法行为。

2.房地产绿色营销没有充分发挥其外部性作用。房地产绿色营销是一种外部经济,房地产业在对其产品进行绿色营销的同时,也会给其他企业和居民带来额外收益,共同分享绿色营销创造的美好环境。而当前中国的房地产业在进行绿色营销的同时还是囿于传统营销思维,过于重视产品带来的直接收益,而忽视绿色营销所带来的无形的或潜在收益。

3.房地产绿色营销处于重量不重质。当前追求房产品的销售数量仍是实施了绿色营销策略的房产企业的重任,导致房产企业开发的绿色产品不能完全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与企业可持续的发展的需要,反而通过炒作“绿色”来扩大其销售量重视短期收益,实质则损害了企业的长期利益。

4.房地产绿色开发技术发展缓慢。因为中国房地产行业起步晚,而绿色营销更是近几年才进入中国,所以绿色技术发展程度有限,开发产品品种量少质差,而且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很少,研发费用不足,面临资金瓶颈。

三、加强房地产绿色营销具体措施

1.政府应适当给予绿色房地产企业补贴,鼓励房地产企业绿色技术能力的提升。为鼓励房地产企业积极实施绿色营销,政府可考虑对实施绿色营销的房地产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或税收、信贷优惠,以鼓励其开展绿色营销。例如中央或地方的财政资金,可以用于鼓励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各级政府也可以建立各种形式的环保基金,用于支持当地房地产企业开展绿色营销。

2.以绿色需求为导向,实施绿色开发设计、施工和物业管理,形成房地产企业良好的绿色品牌。 “绿色住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绿化较好的住宅。较高的绿化率只是“绿色住宅”内容的一个方面。“绿色住宅”是全方位、立体的环保工程,是与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和平衡、多功能、环境好、科技含量高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因此,绿色住宅以“以人为本”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旨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的和谐统一,创造一个有利于居民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绿色房产品是房地产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基础。一般来讲,绿色房产品应达到建材与能耗的节约化、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无害化、使用功能的人性化、建筑垃圾的无污染化等基本要求。

3.重视绿色宣传,传播绿色文化,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刺激绿色消费。绿色建筑整体设计科学,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等绿色配置以及智能控制、新能源利用和绿色建材等高新技术于一身,具有规划合理、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废物排放减量无害、节能环保、健康舒适等优点。绿色建筑不仅为居民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居住和活动空间,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经济合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政府要重视对房地产绿色营销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传播绿色文化,增强消费者和开发商的环保意识。政府可以通过电视等媒体,广泛利用公益广告以及环保组织等方式,把绿色住宅的优点传达给消费者,让他们意识到绿色消费的好处,带动和促使房地产的绿色开发和绿色营销,刺激绿色消费,让绿色建筑真正走进家庭,走入社会。

4.制定和完善有关房地产企业绿色营销的法规。由于中国的绿色住宅建设才刚刚开始起步,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还没有建立,有些已经建立的也还很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房地产绿色营销的广泛实施。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通过加强立法,建立健全有关绿色营销的法规和制度,制定一些硬性规则和绿色房地产的验收标准,为房地产企业实施绿色营销营造良好的环境,从根本上促进房地产绿色营销的推广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二是进一步建立完善与环保法律法规和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相配套的经济、社会法规,规范绿色营销行为;三是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使环保法规和绿色标准得到认真实施;最后,政府要加强市场监管,把好绿色产品的质量关、价格关,保护绿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而形成绿色生产—绿色销售—绿色消费的良性循环。

中国房地产企业绿色营销尚处在起步阶段,但是发展较快。房地产企业绿色营销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未来房地产发展中,绿色将成为基础条件,成为营销的必然条件,低碳也将成为制约经济的硬约束条件,绿色低碳将成为房地产产生价值和效益的一个重要环节。在21世纪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方向应是节能、环保的建筑产品,从建筑材料的研发、设计、生产到运输、销售,从建筑产品到环境配套等各个方面全面实现绿色化,即生产环境绿色化、生产过程绿色化、产品本身绿色化,倡导不使用有害化学物质、节约能源和资源。建筑节能、环保关乎民众的生活,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生态节能、无污染的新产品,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异军突起。开展绿色营销是企业新的经营理念,是21世纪全球营销的主流。房地产营销企业应当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实施一套全面而系统的绿色营销战略。

参考文献:

[1] 柯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绿色营销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2] 马芳芳.中国房地产企业绿色营销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8.

关于绿色消费的内容范文4

关键词: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采购;环境保护

随着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公共财政改革趋势的不断增强,政府采购制度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在政府采购快速发展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趋势不容忽视,就是政府采购日益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不断朝着与环境、人类更友好、更和谐的方向发展。政府绿色采购就是指政府在依法采购规定的产品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将环境标准、评估方法和实施程序纳入并贯穿于整个政府采购体系之中,优先选择符合国家绿色认证标准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确保采购到环境友好型产品,以推动社会与人类的可持续及和谐发展。

由于环境问题所具有的社会共同特征,决定了其必将成为人类购买活动所涉及与影响的一个重要领域,合理利用政府采购行为可以有效地调节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明确提出“有关国家和地方政府应推动政府采购政策改革,积极开发、采用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2004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一次世界性国际绿色采购会议签署了《sendai绿色采购宣言》,强调了利用采购的影响力为低污染产品和供应商创建市场的重要性,鼓励各国政府机构积极实施绿色采购计划,提出要建设国际绿色采购网络,以便加强国际交流。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在积极推行政府绿色采购,联合国、世界银行等一些国际组织也相继成立了绿色采购联合会,一些著名的非政府组织和国际大公司也自愿实施绿色采购活动。政府绿色采购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政府采购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已开始成为世界性趋势。

1. 政府绿色采购的必要性分析

政府采购目标是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内容,可分为财政性目标、政治性目标、市场性目标和政策性目标。其中政策性目标主要包括保护民族产业、促进就业、保护环境、稳定物价、扶持落后地区发展等。1969年美国行政会议指出,政府采购是政府调节经济和社会的基本手段,是政府解决贫困、种族歧视、浪费资源、环境破坏、经济危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重要方法。政府绿色采购在深刻诠释了政府采购社会政策性目标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政府采购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三位一体”。

1.1 政府绿色采购可以有效调控宏观经济——经济效益

现阶段各国政府采购规模不断增长,对社会经济领域产生的影响日益加深。据统计,欧盟各国政府每年采购额约1万亿欧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4%左右;日本中央政府每年采购额已达到14万亿日元[①]。我国自实施《政府采购法》以来,平均每年以近500亿的采购规模递增。政府采购制度作为国家管理直接支出的基本手段和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其采购产品的数量、品种、频率等指标,可以有效地反映出公共财政政策的变化趋势,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从而在宏观上达到调节国民经济的目的。 政府绿色采购的内涵非常丰富,范围几乎覆盖了政府办公的所有领域。政府招标文件中已明确规定某些产品必须达到最低环保和节能标准,而对某些产品的标准规定则只体现了政府鼓励的倾向性意图。政府根据环保产业政策和经济技术政策,认为需要给予一定扶持的新兴产业或项目,在政府采购招标方案中会倾向多考虑它们的产品,这样既可注入财力,又可在社会上产生示范效应,鼓励、刺激环保企业发展,而且通过制定适应政府需求的弹性采购计划,可以调节部分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可见,政府绿色采购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和宏观调控的作用,其采购行为既会影响消费者乃至全社会的消费取向,也会影响商品生产企业和销售行业的发展取向。政府只要将环境准则纳入其采购模式,增加绿色产品的购买力度,必然会对市场中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供给产生重大影响,这也正是许多国家将政府绿色采购作为调控宏观经济发展重要手段的原因。

1.2 政府绿色采购可以积极发挥环境保护的导向作用——环境效益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世界各国也都非常重视环境问题,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以期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其中就包括政府采购领域。政府采购一项重要的政策性目标就是保护环境,政府可以利用采购的规模优势和采购结构的调整,充分发挥绿色消费的导向作用,落实政府保护环境的政策意图,积极引导改变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污染环境的传统发展模式,推行以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绿色增长模式,合理配置、利用环境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首先,政府绿色采购可以积极影响供应商,供应商为了赢得政府这个市场上最大的客户,肯定会采取积极措施增强其产品的绿色度,提高企业的绿色管理和技术创新水平,尽可能地节约资源能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负面影响。其次,政府绿色采购因其量大面广,可以培养扶植一大批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有效地促进绿色产业和清洁技术的发展,进而形成国民经济的可持续生产体系。再次,政府绿色采购对普通消费者有着强烈的示范作用,可以引导人们改变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倡导合理的消费模式和适度的消费规模,减少因不合理消费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进而有效地促进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据联合国统计署调查,84%的荷兰人、89%的美国人、90%的德国人在购物时会考虑选择环境友好型产品[②]。尽管这些国家的公众绿色消费行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政府绿色采购在其中无疑发挥了重要的表率和引领作用。最后,政府绿色采购可以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化政府采购程序,如运用电子技术,包括电子邮件、电子信息交换等,采购信息并在网上完成部分或整个采购过程。这样不但解决了传统采购方式中难以克服的时间和空间问题,使得采购活动更加灵活、高效,更为重要的是大幅度降低了采购成本,尽量减少了资源浪费。

1.3 政府绿色采购可以充分体现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效益

政府采购具有非盈利性,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通过政府采购行为以实现其政府职能或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提供某种使用或服务。同时,社会公共利益原则是政府采购合同订立和履行的特殊原则之一,政府采购活动必须服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就是其重要体现。首先,采购人应当在某些产品的招标信息时,明确提出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目标要求。其次,采购人应对供应商的业绩、信誉、技术等多方面情况进行资格审查,选择满足其确定条件的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审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供应商的活动必须有利于环境保护,不能造成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再次,决标评审委员会有权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把破坏环境资源、不利于环境资源保护的供应商淘汰出局,有权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有利于环境资源保护、履行社会责任和尊重社会政策的企业作为中标人。最后,采购人有权在与中标企业签订的采购合同中,要求中标企业承担保护环境资源的社会责任,并且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采购合同有违社会公共利益时,政府采购双方当事人应当变更、中止或者终止政府采购合同,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此外,环境保护还是保护民族工业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一。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都以保护本国环境资源为由,积极设置绿色采购非关税壁垒,禁止或限制外国供应商进入本国政府采购市场。为了更好地体现政府采购的公平性、公正性和规范性,1994年达成的wto《政府采购协议》(gpa)明确界定了一个关于政府采购法律、规则、程序和措施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多边框架,希望缔约方能够实现世界贸易的扩大和更大程度的自由化,改善并协调世界贸易再造的环境,同时希望随着政府采购竞争的扩大,加强透明度和客观性,促进政府采购程序的经济性和高效率。

2. 构建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我国《政府采购法》第9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等。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16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优先采购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以上两条是我国政府绿色采购最直接、最明确的法律依据。此外,一些地方政府的采购管理办法也有相关规定。如《上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第18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采购中心和采购人应当优先采购低耗能、低污染的货物和工程。2004年,财政部与国家发改委出台了《节能环保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制定了我国首份政府节能采购清单,并列举了汽车、电脑等8类100多种政府优先采购的节能产品,成为我国第一个政府采购促进节能与环保的具体政策规定。可见,我国一些法律法规和政策已经涉及到政府绿色采购的有关内容,但只是散见于若干规定中,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未形成完整的框架体系和政策计划,也就是说在目前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法律体系中还缺少对绿色采购的明确规定,导致了在绿色采购执行过程中缺乏强制力和可操作性,造成了很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为进一步适应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需要,本文认为,我国已具备了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条件,应在借鉴国外政府绿色采购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积极构建自己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2.1 我国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条件

第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可持续消费模式,为建立政府绿色采购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环境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瓶颈,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挑战。鉴于以上形势,国家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要求必须改变原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技术方式,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转型的关键阶段,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越来越关注商品和服务对环境和自身健康的影响。而可持续消费既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国内外的实践和发展趋势看,政府绿色采购是我国建立可持续消费体系的四个切入点之一,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构筑绿色消费模式,促进绿色消费的重要措施和突破口。

第二,我国部分法律法规对政府绿色采购已有规定,政府采购实施细则和制度也在逐步完善中,为完善绿色采购法律体系创造了有利时机。我国《政府采购法》第9条明确规定了政府采购的环境保护目标,一些单行法和地方性法规已涉及到政府绿色采购的内容,实际运作也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作法。再有,我国《政府采购法》已实施四年多,有关实施细则和制度正在酝酿完善过程中,这对我国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是个难得的机遇,可以此为契机,抓紧制定政府绿色采购实施条例,或者从长远讲,制定《政府绿色采购法》,为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保障。

第三,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的广泛实施,绿色采购产品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培育了良好的市场条件。1993年,为响应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全球“生态标志”运动,我国开始实施环境标志计划和认证制度。环境标志计划较好地配合与支持了环境保护事业,在产品绿色标准制定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方面紧跟国际同类标准发展趋势,积极完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确保了我国环境标志标准技术逐渐成熟。我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包括了环境保护国际履约类、可再生回收利用类、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类、改善居室环境质量类、保护人体健康类和节约能源资源等六大类,基本涵盖了政府采购的产品内容,既培育了绿色消费市场,促进了绿色技术和清洁技术发展,又扩大了绿色采购产品的市场规模。迄今,我国已批准颁布环境标志标准56项,1000多家企业,18000多种产品获得了环境标志认证,形成了700亿产值的环境标志产品群体[③]。

2.2 构建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几点建议

2.2.1 建立政府绿色采购法律制度,明确政府采购环境政策目标

美国《联邦政府采购法》对政府绿色采购做了详细规定,还以联邦法令与总统行政命令作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法律基础;加拿大《环境责任采购法案》要求政府使用环境标志产品;日本和韩国则分别制定了《绿色采购法》和《鼓励采购环境友好产品法》;德国、奥地利等国家也都在有关法律中对政府绿色采购作了明确规定。可见,通过立法强制推行或鼓励政府绿色采购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可为实施绿色采购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此外,各国确定政府采购保护环境资源的政策目标的方式有所不同,有的是在政府采购法中,有的是在环境保护法中,还有的是通过专门的行政法规进行明确;有些国家的环境政策目标是强制性的,有些国家只是指导或鼓励性的;有些国家对实现环境政策目标已经确立了具体的实施机制,有些国家仍停留在倡议阶段。目前我国部分法律法规对政府绿色采购的规定只是原则性的,且这些规定仅反映了政府采购的环境政策目标,没有具体的实质内容,作为支持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法律依据远远不够。因此,现阶段可考虑在已有的政府采购大框架下,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绿色采购实施条例或办法,进一步明确绿色采购的环境政策目标,完善和细化目前的政府采购法。当然,从长远来讲,还是要制定专门的《政府绿色采购法》,对政府实行绿色采购的主体、责任、绿色采购标准和绿色采购清单的制定和等做出明确规定,为推行政府绿色采购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2.2 制定绿色采购标准和清单,公开绿色采购的环境信息

制定绿色采购标准、绿色采购清单是实施政府绿色采购的核心。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则是制定绿色采购产品标准和清单的重要基础。许多国家为了方便核查和审计,将环境标志产品作为制定绿色采购产品标准和指南的基础依据,要求选择政府采购涉及的优先领域,分行业、分产品制定并绿色采购标准和清单,如德国“蓝色天使标志”、日本“生态标志”等。环境信息是制定政府绿色采购指南、产品清单的重要依据,公开绿色采购信息可以增加政府绿色采购的透明度,便于相关部门监督和管理。日本绿色采购产品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较为完善,其绿色采购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注重环境信息的获取、利用和,即积极获取有关产品生产和出售企业的环境信息,并按照一定的规范。我国可根据已实施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合理选择政府采购所涉及的优先领域,制定合理、完善的绿色采购标准和清单,便于采购者科学、有效采购。同时,可建立绿色采购产品的环境信息系统网络和公开制度,及时公布政府绿色采购的实际执行情况,方便采购人和供应商了解和掌握相关绿色信息,进一步拓宽和畅通绿色采购的信息渠道。

2.2.3 完善政府绿色采购配套制度,健全绿色采购评估和监督机制

政府绿色采购必须有完善的配套制度和监督机制,才能实现政府采购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关于改善公共采购的环境表现的议会倡议》中建议各国政府:①以符合成员国的竞争和其他相关国内政策,以及他们的国际义务和承诺的方式确定自己的绿色公共采购政策。②采取具体步骤以确保将环境准则纳入到产品和服务的公共采购当中:③提供合适的政策框架将环境要求和价格、性能等要求以其纳入产品和服务的公共采购中;④引入财政、预算和审计等手段来确保公共采购的政策和实践考虑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成本;⑤为参与公共采购和使用的政府人员,包括那些指定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的人员、负责采购的人员以及使用产品和服务的人员提供信息、培训和技术支持;⑥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工具,以帮助各级政府可以实行绿色公共采购;⑦传播相关的信息,以促进和鼓励绿色公共采购的决定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和利益;⑧建立相应的程序来确认符合绿色公共采购要求的产品和服务;⑨鼓励建立测量和追踪绿色公共采购进展和结果的指引;⑩评估绿色公共采购政策,以确定它们具有经济效益和环境效果。可见,在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体系中,除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采购信息的获取和公开制度外,合适的政策框架、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成本评估、环保产品的界定等也非常重要。比如,为了实现政府绿色采购,采购人在做出采购决定前,必须考虑产品、服务或工程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环境影响,比较不同产品、服务或工程在环保性能上的不同,评估产品、服务或工程的环境成本等环境因素等。我国《政府采购法》目前就缺乏对产品、服务或工程的环境性能和环境影响进行鉴定及评价的制度,更未建立起产品和服务周期的环境影响的档案和资料库。因此,完善我国政府绿色采购配套制度的重点应该放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成本评估、环保产品的界定以及绿色采购的监督、报告和追踪系统上,并探索建立对政府绿色采购的绩效考评制度,通过制订强化购买政策来推动绿色采购发展,进一步明确各自的法律责任和评价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进展和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①③陈燕平.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引领可持续消费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2005年循环经济与绿色营销战略研讨会材料.

② 赵英民.建立政府采购制度,促进循环经济发展[j].环境保护,2005.8.

参考文献:

[1] 李挚萍.经济法的生态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92-200.

[2] 何红锋.政府采购法详解[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26-186.

[3] 王小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初探[j].法学研究,2000,(1):80-94.

[4] 陈兆霞.政府采购法律问题研究[j].现代法学,2003,(2):56-62.

关于绿色消费的内容范文5

Abstract: Facing the inflict betwee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 humans have been looking for the path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from the point of ecology, and advoca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he following paper firstly illustrates the production and the content of a few related concepts, inculding, eco-tourism, green tourism, low-carbon tourism and sustainable tourism, and then analyzes the different and relations of them.

关键词: 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低碳旅游;可持续旅游

Key words: eco-tourism;green tourism;low-carbon tourism;sustainable tourism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308-02

0 引言

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者对高质量旅游环境的追求日益明显,“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低碳旅游”“可持续旅游”应运而生。但对这几个概念的定义以及内涵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界定,概念上的争论在促进学术发展的同时,也给现实的旅游活动带来了一些混乱。一些旅游企业在进行旅游推广时任意冠以“生态”“绿色”“低碳”等词汇以假乱真,误导旅游者,造成损害旅游者的利益的许多问题。我们不得不反过头来,重新从理论上研讨这个问题,对这几个概念加以辨析。

1 几个概念的产生和内涵

1.1 可持续旅游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995年,可持续旅游世界发展大会签署了两个重要文件:《可持续旅游》和《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了关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论述:①旅游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上,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道德规范。②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③可持续旅游的目标就是在满足当代旅游需求的同时,又不破坏后代人满足其旅游需求的能力。

1.2 生态旅游 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

大多数观点认为“生态旅游”一词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在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提出的。而直到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的召开,在世界范围内提出并推广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之后,生态旅游才作为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形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的研究和实践。然而,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认可的定义,对生态旅游的内涵也众说纷纭。

不过,关于生态旅游的目标却得到了基本的认同:生态旅游应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生态旅游应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生态旅游还应该突出对旅游者的环境教育意义,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者也更应该重视和保护自然。

与国外相比,我国对生态旅游的认识更强调了生态旅游产品的高品位性和类型的多样性,并且认为生态旅游不是一种普通的旅游产品,而是一项专项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一种方式,一个包括自然、经济和社会的系统。

1.3 绿色旅游 “绿色”往往用来比喻“环境保护”、“回归自然”、“生命”等内涵,它应该是一种比喻的说法,然而其定义却众说纷纭。但总的来说绿色旅游应该属于旅游活动或旅游方式的范畴,绿色旅游是指在旅游消费、生产建设、经营服务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所倡导和实行的一种保护生态环境、求得生态平衡的原则和方式。有以下几点特征:

1.3.1 以自然环境为资源基础。绿色旅游是一种旅游活动,旅游活动依托自然资源环境,绿色旅游当然以自然环境为资源基础。

1.3.2 运用绿色理念,坚持绿色管理。旅游开发商以及经营商必须为社会提供舒适、安全、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产品的同时,以一种对社会、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1.3.3 倡导绿色消费。旅游者要求具有强烈环保意识与较高的环境道德水平,在旅游过程中,保证自身的安全,也不伤害动植物,严格遵守旅游点的规章制度,不带走旅游点原生态的任何东西,使环境得到保护。

1.3.4 强调“三大和谐”。绿色旅游不仅像生态旅游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就像郭因先生强调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基础,人与人的和谐是保证,人自身的和谐是动力。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4 低碳旅游 顾名思义,即是一种降低“碳”的旅游,也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是绿色旅游的深层次表现。其中包含了政府与旅行机构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旅游线路、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自行车与徒步等方面。日前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信号,而旅游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

2 几个概念的比较分析

2.1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 既不能将生态旅游简单地等同于是一种绿色或自然旅游产品,也不能将生态旅游概念完全等同于可持续旅游。

生态旅游包涵两个基本内容:首先,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资源基础的旅游活动;第二,生态旅游是具有强烈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旅游开发方式。可持续旅游是基于旅游业发展中产生的日益突出的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提出的。两者的区别和联系表现在:

2.1.1 生态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产品,还是一种旅游活动方式,甚至说是一种旅游开发方式;而可持续旅游更确切的说是旅游业发展的一种原则和方向,是产业发展的目标。两者的概念属性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但是本质一致。

2.1.2 生态旅游是在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达到可持续旅游发展目标的有效手段。也就是说,两者的最终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而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实现途径。

2.1.3 生态旅游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强调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和对社会的贡献,也突出了对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环境教育功能;而可持续旅游在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人类和谐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代际公平,强调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两个概念的产生原因一致,然而侧重点却又不同。

2.2 生态旅游与绿色旅游 生态旅游与绿色旅游本质相同,都是为了实现旅游环境的“绿色性”,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却在以下方面有所不同。

2.2.1 产生基础不同。就产生的基础而言,前者是传统大众旅游,后者是一般的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在人们意识到传统大众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之后提出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绿色旅游是建立在一般生态旅游即在生态理念指导下大众可以参与的旅游基础之上的,对于旅游者来讲,是一次经历、一种消费方式、一种旅游形式(绿色消费);对于开发商来讲,是一种开发方式、一种产品形态(绿色产品);对于旅游景区管理商来讲,是一种管理方法(绿色营销与管理)。

2.2.2 主题内容不同。生态旅游只局限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绿色旅游则上升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人自身的三大和谐。

2.2.3 出发点不同。生态旅游大多是从旅游者的视角去认识、以旅游者生态意识的高低为标准来划分的,如把旅游者划分为严格的生态旅游者和一般的生态旅游者。绿色旅游则不仅对旅游者提出要求进行绿色消费,同时对相关的饭店业、交通业、邮电业、公共设施等都做要求。如绿色消费包括绿色交通、绿色宾馆、绿色娱乐、绿色商品等等,为了能满足旅游者绿色消费,必须要求相关的行业部门或企业绿色开发、绿色营销与经营。

由以上的分析来看,从概念、内容方面看,绿色旅游应该是生态旅游的发展,它完全超越了传统旅游,并丰富、发展、深化和完善了生态旅游,从这个角度上说,“绿色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高级形态。

2.3 绿色旅游与可持续旅游 所谓绿色旅游是指包括旅游者、饭店、景点管理者、旅行社和导游在内的旅游参与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绿色旅游是指一种旅游活动,它是在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道路中,对生态旅游概念的一种升华的基础上,是重视在旅游开发、旅游经营管理、旅游消费、旅游从业人员意识等多层面进行环保的一种旅游方式。

因此,两者的区别在于,绿色旅游只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可持续旅游则是旅游业发展的一种原则和方向,偏重于产业发展,绿色旅游是可持续旅游这种原则方向的具体应用。

2.4 低碳旅游与绿色旅游 中国政府向世界承诺的减排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方式变革的重要背景和机遇。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是指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消耗、低污染为基础的旅游。它要求通过旅游要素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与降低污染,以实际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文明社会和节约社会的建设。低碳旅游把人类对旅游所寄予的低碳环保的希望全部融入食、住、行、游、购、娱的各个旅游要素当中,低碳饮食、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游览、低碳购物等。

因此,可以说,低碳旅游是绿色旅游的一个方面,是实现绿色旅游的一种形式,它是在绿色旅游的目标下,偏重于旅游过程和旅游活动中节能减排的目标。相比于绿色旅游,实现目标更具体,实现方式更容易量化,实现途径更直接,是绿色旅游的一个侧面。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持续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终极目标,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和低碳旅游都是其实现的途径或手段,四个概念本质相同,侧重点不同。生态旅游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旅游产品、旅游方式以及旅游开发形式。绿色旅游时生态旅游的高级形态,不仅强调自然的和谐,还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三大和谐。低碳旅游是绿色旅游的一个侧面,是实现绿色旅游的一个直接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志稳.对生态旅游概念内涵的系统认识[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

[2]张林博,张俐俐.浅析绿色旅游及在中国的发展[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1):265-281.

关于绿色消费的内容范文6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营销;关系;战略选择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革命蓬勃兴起,绿色产业将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当今一个全球性发展新概念,引起了包括企业在内整个社会的重视,企业营销过程中的绿色营销概念的形成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密切相关,通过绿色营销可以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穿于企业营销活动中。

1、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可持续发展旨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在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以保证维持最多人数的生存。它的核心是发展,但是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应予摒弃。

2、绿色营销的内涵、特征及主要内容

2.1绿色营销的内涵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时,应该有环境意识同时兼顾社会利益,整合产品设计制造、流通的流程,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实现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利益的统一,市场主体根据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原则,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及同其他市场主体交换产品价值来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管理过程。

因此,企业无论在战略管理还是在战术管理中,都必须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个基本原则出发,在创造及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时候,注重按生态环境的要求,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2.2绿色营销的特征

一是绿色营销改变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绿色营销要求在可持续消费的前提下实施营销活动,即营销的目标应在追求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提高消费的质量,减少物质消费的数量,减低人类资源的耗费程度,使消费达到可持续增长的要求。

二是促使人们彻底的树立绿色文化观念的价值观。面对日趋严重的雾霾大气污染等环境危机,人们已认识到在盲目追求工业发展和GDP后遗症等表象后面隐藏着文化价值观问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然环境的不同文化态度将在宏观上影响其生态状况。

三是绿色营销是企业进行产供销流程的坚强后盾。整体营销管理在企业营销过程中应实现顾客满足为出发点,创新生产工艺和流程,以绿色技术和绿色营销占据整个企业。企业必须考虑企业整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而采取相关的经营行为。

3.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从绿色营销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不难看出,它们之间存在本质的一致性。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具有广泛性和一般性,绿色营销是可持续发展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反映,具有特殊性;持续发展是绿色营销的理论基础,绿色营销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3.1绿色营销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企业营销新观念的绿色营销,不仅与作为社会发展新观念的可持续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相同,而且企业的绿色营销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营销的目标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营销是通过强调企业在营销中要保持地球的生态环境,反对污染,充分利用资源,实现企业的营销目的;绿色营销的内容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方面。绿色营销的主要目的在于理顺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体是政府和国家,但企业是社会经济最基本的细胞,因而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企业要发展其保护环境生力军的作用,参与政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其手段则是实施绿色营销。企业的绿色营销实际上是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以其独有的方式为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其特殊的作用。

3.2 可持续发展是绿色营销的理论基础

绿色营销是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人类生存环境却不断恶化,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各国政府几各种社会组织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发展思路,寻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其实人的消费本是基于人的生存需求,以商品生产为形式的物质生产本该跟从人类生存的内在需求。没有绿色消费,就没有绿色营销;绿色营销的发展有待于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建立。绿色营销的发展要求消费者和企业有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意识。国家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在宏观上、观念上倡导全社会的绿色意识,使之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并引导企业顺应潮流,开展绿色营销活动。

3.3 绿色营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

可持续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核心是经济持续增长。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是要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经济单位,是人类与自然交换的主要组织,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绿色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实施主体。企业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来实现的。绿色营销则成为企业维持经济增长和生态平衡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绿色营销对资源节约性特点为经济可持续增长创造了基本条件。绿色营销通过给生态持续提供保证,最终达到社会持续的目的

4.绿色营销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现在企业将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首先是宏观环境的压力,诸如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和保护生态平衡运动的压力,以及政府规范化立法的压力,从而驱使企业必须树立环保观念,开展绿色营销;其次是广大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需求剧增,企业必须顺应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开展绿色营销,才能赢得顾客;最后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规律的作用,迫使企业改变经营观念,开展绿色营销,才能有力地对付竞争对手,不断地提高市场占有率。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原则是可持续性。这种可持续性不单指经济的持续增长,而是人类社会全面持久的发展。它包括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它要求企业顺应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潮流,选择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战略,在其经营活动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采用新的经营模式,不仅承担促进经济发展的责任,而且担负起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发展的责任,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因此,绿色营销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无疑已成为现代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作者单位: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华:《浅论绿色营销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12期

[2] 韩 雪,由莉颖:《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金融理论与教学,2010年第4期

[3] 王磊:《论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商业时代,2007年第21期

[4] 王强:《浅论绿色营销与企业可持续发展》,2010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