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作物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作物的重要性范文1

1.1 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制度建设作为一项核心因素加以对待,导致很多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较为严重的混乱问题。(1)财务管理制度的设计程序缺乏灵活性;(2)农村的财务管理制度难以完整的适应多种类制度的整合审查机制要求;(3)财务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对制度设计的重要性存在认识层面的不足;(4)财务管理工作在业务独立性方面无法得到足够的保障。 

1.2 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目前,一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无法在人力资源供应方面保证人才供给质量,很多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端人才,由于无法在农村的财务管理业务中获得更好的发展,主观上降低了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此外,一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士任免工作主要由行政机构指派,这就使得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在执行上级行政性命令方面具备较强的服从性,而在履行财务管理工作职责的过程中,无法按照现代法治精神对业务进行科学的定位处理,导致很多的业务处理活动只能按照单调的方式加以推进,难以保证在当前社会财务管理体制逐步丰富化的情况下,更好的适应财务管理业务的制度丰富化要求,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有效提高。 

2 提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主要对策 

2.1 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增强制度可行性 

首先,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对自身业务的局限性进行完整的分析,并且根据当前的农村地区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特点,对特殊的财务管理业务运行模式加以设计,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可以凭借合理的运行模式进行规范化处理。在财务管理工作实践经验的累计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需要清楚的认识到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最主要改进方案,以便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在制度设计工作执行的过程中,按照规范化制度建设的要求对财务管理制度加以完善,以便财务管理的具体业务可以在制度的引导下进行高质量的处理。制度的设计要从提升可行性方面寻找改革的突破口,对农村地区权力因素干扰财务管理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使财务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都可以完整的按照制度的要求进行推进。财务管理制度要在设计的初始阶段就对制度的可行性加以研究,并在实施具体财务管理业务的过程中,根据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对制度具备何种程度的可行性进行完整的分析,使全部的制度设计工作都能在制度的规范应用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处置,提升财务管理业务的制度改进质量。 

2.2 提升农村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的提升需要从思想观念革新和技术能力学习两方面加以推进,农村行政机构要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提供优越的业务交流环境,保证信息资源相对闭塞的农村地区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城市财务管理业务执行环境,使思想层面的传统意识可以得到更好的进化。此外,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执行的人员,必须对现有的业务培训体制进行完整的研究,根据现实要求制定适应财务管理工作具体要求的制度,并保证制度的设计具备足够的规范性,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创造有利条件。 

结束语 

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保证农村地区更好的适应社会市场经济体系运行要求的重要工作,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领域的具体问题加以研究,并结合农村社会对财务管理业务的具体需要,执行财务管理业务的优化措施,对提升财务管理业务的社会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农作物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问题;对策;云南芒市

中图分类号 F323.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259-02

1 芒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1.1 芒市农作物秸秆生产量

芒市现有耕地面积46 850.47 hm2,其中水田20 477.2 hm2,旱地26 373.27 hm2。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以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水稻、油料作物、甘蔗、烟叶、蔬菜、果用瓜类为主。据统计,2013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46 850.47 hm2,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 812.6 hm2,总产量5 166 t;玉米种植面积6 452.4 hm2,总产量28 087 t:豆类种植面积1 078.33 hm2,总产量1 540 t;水稻种植面积19 002.4 hm2,总产量125 907 t;薯类种植面积936.6 hm2,总产量2 458 t;烟叶种植面积4 570.27 hm2,总产量10 053 t;甘蔗种植面积10 962.27 hm2,总产量656 588 t;蔬菜种植面积3 560.13 hm2,总产量43 792 t;果用瓜类种植面积2 336.67 hm2,总产量41 141 t。按照常规谷草比计算,年产秸秆630 600 t。其中:小麦秸秆(1.0∶1.4)7 232.4 t,玉米秸秆(1.0∶2.0)56 174 t,豆类秸秆(1.0∶1.5)2 310 t,水稻秸秆(1.0∶1.3)163 679.1 t,薯类秸秆(1.0∶0.25)614.5 t,甘蔗秸秆(1.0∶0.34)223 234 t,烟秸秆(1.0∶0.66)6 621 t,其他作物秸秆170 735 t。

1.2 芒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

目前,芒市农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还处于简单粗放的低水平,远未满足新形势下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利用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用作饲料。当地农民大多是将秸秆直接或粉碎后饲喂牲畜,氨化、青贮处理后饲喂的较少,饲料适口性较差,利用率较低。二是田间焚烧。这种方式不仅浪费资源,造成安全隐患,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烟雾粉尘,造成环境污染。三是作肥料还田。芒市农作物秸秆作肥料还田的方式主要有直接还田、堆制堆肥2种。近年来,芒市农业局始终注重秸秆再利用,加大再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宣传力度,并成功争取到农业部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该项目通过施用秸秆腐熟剂来实现秸秆还田的目的,2012―2013年,全市累计实施有机质提升面积2万hm2,发放秸秆腐熟剂633.33 t,涉及全市11个乡镇,80个村委会,为芒市秸秆充分利用工作奠定了基础。四是燃烧、丢弃。虽然液化气、电饭锅等新型能源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但在芒市仍有部分农民将秸秆作为燃料使用。这2种利用方式不仅浪费秸秆中的养分,而且产生大量的烟雾粉尘,形成垃圾,不利于环境保护。五是秸秆的其他利用方式,主要用作食用菌栽培基质、沼气原料及生活用品、工艺品的加工原料等[1-2]。

2 存在的问题

2.1 市、乡2级政府部门对秸秆综合利用缺乏重视

市、乡2级政府部门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秸秆综合利用的生态意义和经济价值缺乏认识,认为秸秆是废物,忽视其资源性和利用不当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不够,突出表现在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不到位,致使秸秆综合利用重要性的宣传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加工处理技术的研究滞后,加工处理设备、设施严重不足。

2.2 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多年来,由于政府部门和基层单位对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秸秆焚烧带来的危害性的引导、宣传、监管力度不大,以及农民多年来形成的传统种植观念和生活习惯,导致农民对综合利用秸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再加上收获处理秸秆费时费力,使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缺乏积极性,为图省事、省钱,常将秸秆丢弃或焚烧。近年来,芒市农业持续高产稳产,农作物的秸秆产生量也在不断增加。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示范、宣传腐熟剂的操作规程和重要性,但部分农民的环保意识还是不强,认为施用秸秆腐熟剂操作起来繁琐,又没有尿素、复合肥等见效快,因此在领到腐熟剂后没有完全按照相关规程和要求施用,使得秸秆腐熟剂没收到应有的效果[3-4]。

2.3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水平较低

芒市现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是制约当地秸秆利用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是现有的秸秆利用技术不成熟,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如生产中缺乏秸秆收获、打捆、还田的配套机具。二是新技术推广应用的规模较小,大面积推广使用中遇到了耐用性、适用性、价格高、维修率高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推广利用。三是随着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农户将煤炭、液化气、电器等作为生活燃料,耕地大多施用化肥,秸秆作为燃料,而且全市沼气普及利用率普遍低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秸秆利用问题。

2.4 秸秆收集贮运设施设备不配套

秸秆分布分散,体积蓬松,易潮湿,收获季节性强,再加上田间道路网不配套、没有专门的运输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当前秸秆收集和贮运成为秸秆开发利用的重要制约因素[5]。

2.5 劳动力缺乏

秸秆综合利用时期常和农忙时间相冲突,而秸秆的收集处理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农民为图省事,焚烧或丢弃的现象十分普遍。随着芒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很多青壮年往城市转移,农业活动主要由留守在家的老人完成。当农作物收割后,缺乏足够的劳动力来搬运秸秆,因此为了方便,老人们采取现场焚烧的方式来处理秸秆。

3 对策

3.1 加强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组织领导

市、乡2级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秸秆综合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对于秸秆的综合利用,要逐渐形成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农民主体的秸秆综合利用形势。对秸秆利用过程中涉及的重大问题,应预先进行研究,提出具体对策,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充分发挥政府在秸秆综合利用中的组织领导作用。

3.2 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扶持力度

一是从政策上对秸秆综合利用倾斜。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优惠政策,为农民个人、相关企业利用秸秆创造条件。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如对秸秆利用的农户,按照其利用秸秆的方式和数量,给予适当的补贴。对综合利用秸秆的企业,减免相关费用。三是进行机具和设备补贴。将收获、打捆等小型秸秆利用机械和企业使用的大型秸秆利用机械都列入农业机具购置补贴的目录,加快秸秆利用机械化的进程。

3.3 部门联合,加大宣传

市、乡2级党委、政府要采取多种途径,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等知识的科普宣传。通过组织试点、重点项目实施和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典型农户、典型技术的示范带动效应,用实际效果引导、教育农民群众转变传统的生产观念,积极采用综合利用措施处理秸秆。市农业局与各相关部门相互协作,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社等新闻媒体,向全市尤其是芒市镇、风平镇、轩岗乡和遮放镇等坝区农村大力宣传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推广秸秆利用综合技术。引导广大农户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改变方法,使提高广大群众对焚烧秸秆危害的认识,减少焚烧秸秆[6]。

3.4 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

一是提高秸秆利用率,减少秸秆焚烧。二是提高机械作业水平,充分利用联合收割机、旋耕机等农业机械进行机械耕种和收割,严控收割茬口,提高秸秆还田率,从源头上杜绝秸秆焚烧行为。三是加大腐熟剂的推广力度,由市农业局牵头,以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和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部门为主体,灵活开展动员工作,确保95%以上的农户把腐熟剂施用到田;继续加大腐熟剂施用方法的技术培训,手把手教农户,确保100%村民小组都接受过培训。四是农户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来编织帽子、垫子、手工艺术品等。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产业,把玉米秸秆作为饲料充分利用,尽量减少秸秆焚烧。五是无法直接还田的秸秆,如西甜瓜、菜用瓜、油菜、甘蔗秸秆等,可采用堆肥技术制作有机肥,进行循环再利用。

3.5 多措并举,督促引导

芒市秸秆资源丰富,政府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向秸秆饲料化产业发展,鼓励有条件、技术成熟的企业新建秸秆饲料基地等,最大程度地消化辖区内作物秸秆,并向周边县市辐射,实现资源的再利用。积极鼓励农户新建沼气池,推广沼气照明、沼气做饭等,扩大沼气的使用范围。用多种手段,督促引导广大群众由焚烧秸秆向综合利用秸秆转变,切实降低因焚烧秸秆对空气造成的污染。

3.6 加强监测,实时跟踪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为确保芒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持续有效开展,全面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作物秸秆焚烧量,减少空气污染,要加强秸秆利用监测,实时进行跟踪和调查。

4 结语

目前,芒市的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还处于较低水平。结合芒市当地农业生产特点、秸秆资源状况,统筹规划,多措并举,大力推广秸秆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生态化种养结合等适合芒市现状的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对于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芒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参考文献

[1] 肖体琼,何春霞,凌秀军,等.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世界农业,2010(12):31-33.

[2] 叶宏,陈军辉.四川省秸秆综合利用困局及对策建议[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12):37-40.

[3] 胡兵.实例探讨秸秆综合利用效益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2(12):44-45.

[4] 王宁堂,王军利,李建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途径及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07(2):112-115.

农作物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 农作物 病虫害 防止体系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072-01

经济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的程度上必然就会增加了我国对于农业的需求,在农业上发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这对于农业的生产是起着一定的重要性的作用。开展农作物的专业化的防治,一般就是以预防为主,进行综合性的治理,进而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式。专业性防治是可以更好的适应农业的发展,这也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种创新。

1 制约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因

1.1 管理水平比较落后

在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体系过程中,一般都是由相关的农业部门来进行的,其实很多的病虫害防治队伍与人员都是临时构建的,这样防治工作人员其实是没有固定的收入,对他们也是没有严格的管理机制,在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时候缺少相关有效的系统。虽然在当前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是需要专业性的指导,但是很多的时候都是过于形式化,这样必然就会失去防治的意义。

1.2 防治设备少,覆盖率低

在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机械设备上看,一般的大型激动担架式的喷雾与背负式的喷雾数量都是比较少的,农药与病虫害的防治药物药效整体上也是比较低的在,防治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漏药与跑药的情况。

1.3 防治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高

就当前农业病虫害的防治人员队伍来看,很多的时候一般是由当地的农民或是临时工作人员进行组成的,这些工作人员对于农业病虫害的名称、特点、防治等都是缺少相关的专业性知识,对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经验也是不具备的,对于农具的维护与保护也是缺少相关专业性的指导。

1.4 防治工作不规范

在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形式上看,虽然相关的部门在业务上已经对外承包了。但是根据实际的调查分析,很多的农民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收费标准的体系上并不是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就必然会出现乱收费、多收费等情况的出现。另外,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承包过程中,有些农业部门对于承包服务的效果还是缺少统一的标准,在评价的机制上也是存在一定的分歧。

1.5 耕作自然条件的限制

有些农作物在耕作上是会受到自然条件等限制没有办法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有的时候在同一地点也是没有办法耕种同种品种的,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就会进一步的影响到农作物病虫害的专业化的防治工作与推广。

近几年来,我省在农业环境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构上已经进一步的完善,农业的生产方式也是有着一定的创新,农业的整体社会化服务也是有着一定的完善,使得农业病虫害的工作经验得到了一定的积累,整体的市场上运作机制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整体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条件已经成熟。

2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体系的构建

2.1 大力推动农业生产集约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推动了“城镇化” 的发展,农业在土地经营上已经成为我省农民心头的难题。所以,农业发展中是需要加大农业土地的流转速度,对于农业承包制度要加大宣传,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才十分有利于打消农民对于土地流转制度存在的疑惑,也会进一步的改善农业生产经营的整体情况,推动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对于一些农业大户,是需要有着一定的病虫害防治的补贴,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才能够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不断的完善农作物专业化防治工作体系

逐步的建立与完善病虫害的防治物质网络,在我省各个乡镇都是需要建立相关的农业病虫害防治点,对于病虫害潜在的风险进行一定的检测,对于农作物出现的一些情况或是一些不常见的症状也是需要及时的进行报告。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是需要严格的控制收费标准,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标准是需要张贴在各个乡镇中,让老百姓是可以清清楚楚看到。另外,还是需要加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专项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引进防治技术、培训方法等。引进相关的病虫害防治专业化的人才,将社会资本、人才等有秩序的推进到专业化的防治市场工作中,这样是可以形成良性的竞争,不断的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专业化水平。

2.3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队伍的建设

农作物病虫害人员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实现的有效途径。因此,相关的部门在对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一般都是加大力度对防治人员的培训,来提高防治人员对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认识,提高自身对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了解与治理的能力。逐渐的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进行一定的规范,尽可能的实现在一个村都是有着一个专业性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的来对病虫害的防治。

3 总结

在农业基础地位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农作物的生产也是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病虫害。我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是需要积极的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意识,加大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的治理与宣传的力度,进而有效的遏制农作物病虫害的爆发。

参考文献

[1]高静静、王双龙,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农民致富之友,2015年11月。

[2]黎奇林,r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体系构建研究,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12月。

[3]郭跃华,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思考,山东农药信息,2012年04月。

农作物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农业;自然灾害;粮食生产;影响

伴随着全球变暖气候的加剧,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比如旱涝、冰雹、暴风雨等。这些极端气候对国际粮食生产都表现出十分显著的影响,导致粮食价格上涨,对粮食安全体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我国作为国际上的农业大国,不仅担负着国内人民的粮食供给,每年还要为国外输送大量的粮食,但是我国的农业保障体系相对脆弱,粮食生产极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每年都有很多地方的耕地因为自然灾害而导致粮食生产量降低。国家在对农民发放粮食补贴的同时,还要开发适合国内农业现状的自然灾害应对措施,保证国家粮食生产的稳定,进而提升国民经济。

1 保证粮食产量的重要性

粮食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因此每个国家都将粮食生产放在重要的位置,以保障国家发展的平稳性。在当前经济激烈的国际社会中,粮食储备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地位。国家在粮食充足的情况下,人民才可以更加安心地进行生产,为国家创造经济。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同时还是人口大国,因此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应当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幅员辽阔,耕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但是国家依然存在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地区。粮食产量不仅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还深刻影响国家的整个经济体系,在粮食储备充足的情况下,粮食价格相对较平稳,但是一旦粮食产量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粮食价格就会提升,对国家的经济体制造成冲击,最终影响国家的经济体系。

目前,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的粮食生产量不能满足国内人民的生活要求,依然存在温饱问题。并且近几年来全球温室效应带来很多极端天气,对国际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全球有8亿人面临着食不果腹的问题,在南非地区,每天因饥饿而死去的人们不计其数,有些地区还会因粮食问题而影响社会安全。粮食危机已经成为威胁国际平稳的重要因素,我国只有在保证国内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将粮食输送给其他的国家,为实现世界安全作出贡献。

2 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全球变暖所带来的气候变化对国际社会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而表现的最为明显的便是农业生产方面。冰雹、暴风雨、旱涝、强降雪等极端天气近几年间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对我国的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粮食产量关系着国民经济,伴随着我国粮食产量的降低,国民经济总量也随之减少,国家的粮食安全遭到威胁。粮食生产过程中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而自然灾害是对粮食产量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预测和不可控性,对只能做到预防而不能从根本上避免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2.1 自然灾害影响粮食种植面积

自然灾害不仅能够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还能够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生长,造成粮食种植面积减少。低温冷冻和旱涝等极端天气在对当季度农作物造成影响后,还能对种植地的土壤造成毁灭性的危害。我国有很广阔的耕地面积,但是每年有很多耕地因自然灾害而丧失种植能力,土壤在经过冷冻和旱涝之后会影响本身的盐碱度,使肥沃的土壤变成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盐碱地,最终造成耕地面积的减少。

2.2 自然灾害影响农作物单产量

我国农作物生长的时期主要是夏季,夏季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农作物可以在夏季得到充分的生长。但是夏季也是自然灾害的多发时期,经常会发生大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大风会导致农作物的倒伏,进而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洪水也对农作物有同样的作用效果,经过洪水浸泡的农作物直接从根部坏死,导致农作物颗粒无收。冬季也是一样,低温冻害对于农作物也是十分致命的。自然灾害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作物的产量。

2.3 自然灾害影响国民经济

粮食收入是我国重要的国民经济来源,自然灾害能够破坏大面积的农作物,使农作物产量降低,最终影响国民经济。粮食产量不仅仅是由种植品种决定的,更重要的是气候因素,气候的不稳定性对粮食产量有更加明显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不受人为因素的控制,人们只能做预防措施,将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降到最低。但是有很多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十分严重,比如说干旱,粮食产量就会因此而降低,同时带来粮食价格体系的波动,最终影响国内整个经济体系,国民经济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3 如何降低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3.1 以预防为主,做好农业灾害预警工作

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目前,人们不能准确地预测出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区,也不能控制灾害。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和当地政府必须做好灾害预警工作,建立起自然气候监控小组,通过对往年相应时间内天气数据分析,得到较为准确的气候走向示意图,用来指导人民的农业生产。良好的预警工作能够让人们在灾害发生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说干旱之前储备足够的灌溉用水,将干旱对农作物生长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进而保证粮食产量。

3.2 发挥政府导向功能,做好灾害应对工作

自然灾害已经发生之后,政府要做好快速地应对措施。自然灾害有很强的破坏性,一旦发生,时间则成为解决灾害问题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当发挥其导向功能,及时做出可行的灾害应对预案,控制灾区局势,指导人们有序地进行抗灾工作。灾害发生地的政府要到基层,收集受灾信息,将受灾的地区、范围、灾情现状以加急报告的形式通知到上层机关,还要通过电视、网络等平台向人们宣传应急防灾措施,组织应急小组到受灾地区指导人们抗灾,形成完善的抗灾系统,降低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3.3 建立政府农业保险政策,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农民往往是以当季粮食生产作为生活资金来源,但是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强大的破坏性往往会使粮食减产,从而导致人们生活得不到保障。因此政府应当做好完善的农业保险政策,将农业风险降到最低。政府应当在灾后为受灾人们发放补贴基金,用来促进灾后重建工作,及时地处理掉受灾的农作物,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下季度作物种植,尽量降低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总的来说,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国家必须做好灾害预警和应对工作,在灾害发生的时候,指导人们进行有序地抗灾,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长久以来,自然灾害是影响粮食产量的首要原因,而粮食产量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如何实现将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带来的危害,已经成为保证国民经济收入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宁.中国农业防减灾投入效应及对策研究――基于粮食安全的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10(7).

农作物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绿色农业技术;现代农业;推广使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是现今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除了规模化、机械化的生产之外,绿色的、无公害的农业技术的使用更是其关键。现代农业的种植大体上包括粮食和蔬菜2个方向,所以提高绿色生产种植技术在这2个部分中的应用是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1绿色农业推广技术使用的必要性分析

绿色农业推广技术的推广使用是适应现今市场经济发展对农业的新要求,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要求加强对农业发展质量的提高,这样才能够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走出国门奠定重要的基础;传统农业发展对土地、环境形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这不符合现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推广使用现代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是保护环境,保护土地资源的必要做法。

2绿色农业技术推广使用的途径分析

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主要在粮食生产和蔬菜生产2个方面进行落实使用的。具体如下:

2.1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推广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的种植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面对种植面积较多的农作物,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主要指的是无公害栽培技术在农作物中的推广使用。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应该选择专门为培育无公害农作物的培植场地,场地的选择要远离居民区与污染区,同时培植场地也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等不利影响;选择优良的种植品种,优良品种的选择能够提高其抗病虫害的能力,这样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而且优良品种的生长能力也是较强的,这样避免了化肥的使用过多,总体而言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非常符合无公害农作物的种植;农作物的无公害栽培主要指的是治疗病虫害中的对土地和环境影响较大的可溶解的、高浓度的农药,使用科学治理病虫害的措施。

2.2无公害蔬菜病虫防治技术推广分析

蔬菜作为人民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主要针对的是蔬菜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农业种植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难题,绿色农业推广技术的使用是尽量避免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对土地和周围环境形成的不利影响。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中无公害蔬菜的病虫害防治同样注意避免使用高浓度、能够分解的农药,尽量使用现代市场上新出的科技含量较高,危害性较小的农药。必要情况下可以进行人工抓捕防治工作,可以通过温度计水分的合理控制对蔬菜进行无公害的栽培种植。

3强化绿色农业推广技术的建议分析

3.1加强宣传,提高社会群众对绿色农业技术存在的重要性认识

我国现今意识到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使用的农户还是比较少的,所以为了提高绿色农业技术的使用范围及使用程度,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群众的绿色农业技术使用的必要性认识。宣传可以通过报纸、书刊及网络的方式进行;可以在部分地区首先进行绿色农业技术使用的试点工作,然后让具体体验的农户将经验、好处向当地人民群众介绍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加强人民群众对绿色农业推广技术使用的重要性认识。

3.2建立科学的绿色农业生产结构

绿色农业技术的高水平与高效率的推广使用必然要在科学的农业生产结构内进行的,这是为其提供制度保障。所以,建立科学的绿色农业生产结构是非常必要的,绿色农业生产机构要从农作物的种植栽培方面来讲,建立合理的绿色农业生产种植体系和评价标准,在精准的数字分析的基础上提高农作物生产种植的绿色化;在农业培育过程中,农业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专家专门现场指导绿色农业技术的使用过程,并且建立农户、商家、科研单位等多方面合作交流的平台,为构建科学的绿色农业生产培育结构共同努力;利用市场化的发展效果向农户提供绿色农业技术使用的标准,通过最终的商业利益激发人民群众对绿色农业技术使用的兴趣与信心,以此方便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

3.3结合实际农作物的生产,促进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

绿色农业技术的最终推广使用还是要深入到具体的农作物生产中进行的,所以相关农业管理部门可以定时的组建专业团队深入都农户种植的实际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农作物种植过程、种类、面积等进行专业的指导,在具体的农作物生产的过程中,加强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使用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让农户切实体会到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使用的重要意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在建立科学的适合绿色农业技术推广使用农业结构的基础上,深入到农作物种植的具体过程中,在无公害农作物及蔬菜的种植栽培中促进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

作者:韩科 单位:成武县农业局

农作物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沼肥;植保生态;有机肥;无机肥

一、沼肥在农业植保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农村发展沼气有利于统筹解决并协调燃料、饲料、肥料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大量的作物秸秆、人畜粪便和杂草落叶等原料经过沼气发酵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它不仅能生产出廉价的沼气,发酵后的残留物还是一种无菌、无污染的有机肥料。实践证明,发展沼气既开辟了有机能源,促进了农作物生长发育和氮素的保存,又防止了环境污染及肥料的流失。反过来,沼气肥的增加又可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沼气肥能为农作物提供氮、磷、钾、钙、镁、硫及微量元素,其丰富的有机质既能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又能起到改良土壤、提高植物保护的作用。土壤中80%~90%的氮素是以有机形态存在并保存在土壤中,土壤有机胶体与矿质胶体复合形成稳定的团粒结构,改善a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和耕作性能,所以土壤有机质含量常作为衡量土壤肥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可见施用有机质肥料,经常补充土壤中有机质和养分的消耗,对改良土壤和提高肥力、增强植物保护、夺取丰收都起到重要作用。通过3年来“生态农业”试点证明:用沼肥作基肥的地块,小麦白穗率为1.97%,减产1.3%,不用沼肥作基肥的地块,小麦白穗率为6.5%,减产5.5%。由此可知,沼肥既是优质肥料,又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还是植物的保护神。若连续使用,可使土壤疏松、结构改良、色泽加深、保水、肥力增强,提高农作物抗病害能力,可见农业要上新台阶必须注重培肥地力,发展沼气,开辟有机肥源,走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道路。

二、沼肥在培肥地力和植保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1供给作物有机和无机营养,增强作物抗病能力

一是给农作物提供有机营养。农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某些有机质,如玉米可以吸收各种氨基酸、酰酸以及核糖核酸等,小麦能吸收赖氨酸及各种磷酸己糖和磷酸甘油酸。沼气肥中都含有此种养分可供给作物吸收利用。此外,施用沼肥后由于促进了微生物活动,产生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维生素B和沼酸、叶酸以及生长素等,可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健壮、增强作物抗病能力,减轻病虫害。二是给农作物提供无机营养。沼气肥中含植物所需的各种大量微量营养元素。沼肥中的无机养分,有的是呈游离状态可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如秸秆中的钾即可被农作物直接吸收,其有效性约相当于氯化钾的85%;有的则需经过微生物分解释放出来后,才能被农作物所利用。

2.2提高土壤养分积累及供肥能力

一是沼肥养分在土壤中的积储,使土壤形成“养分库”。沼肥施入土壤后矿化速度较慢,可供当季作物利用的养分较低、残留在土壤中的养分较多,据“生态农业”试点可知,农作物的有机氮可为当季作物利用的只有30%,其中60%则残留在土壤中。二是沼肥降低化肥的损失率。施用沼肥能使化肥氮很快转成有机氮,这是因为施用沼气肥后为微生物捉供了丰富的能源,促进微生物对无机游离态氮的同化,从而减少了化肥氮的损失。在红壤田上的试验表明:化肥配合沼肥施用,虽然化肥氮的当季利用率下降,但在土壤中的残留量显著提高,化肥氮净损失率降低。三是沼肥促进土壤中生物固氮活性。施用沼肥可以促进细菌固氮活性,从而增加生物氮源。沼肥中的某些成分及降解产物也可以通过间接途径,促进蓝藻及其他光合固氮细菌的固氮活动。在试验中表明,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施用沼气肥,一季小麦的固氮效应分别比对照增加80%和70%,土壤生物固氮能力几乎与沼气肥施用成正比。

2.3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更新土壤腐殖质组成

施用沼肥可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改善有机质组成。沼肥施入土壤后提高了真菌的活性,而真菌同化碳的能力(同化率60%~80%)显著大于细菌(同化率仅20%~40%),因而提高了有机质在土壤中的滞留量。施用沼肥还能更新土壤有机质组成,提高土壤有机质的质量。据试验,施用沼肥土壤中活性有机质提高25%,总腐殖质含量提高11.1%,有机复合度提高60.1%,病虫害减少60%以上,长期施用沼肥的红壤土,不仅有机质总量提高,其易氧化有机碳也比对照高30%~90%,而氧化稳定系数则比对照降低10%~14%,易氧化有机碳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氧化稳定系数则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2.4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长期施用沼肥对土壤理化性状有良好影响,如增加团聚体的稳定性。沼肥施入土壤后在腐解过程中能产生羧基一类的配位体与土壤粒状表面或氢氧聚合物表面的多价金属离子相结合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通过其表面的有机胶膜使土粒相互结合而形成团聚体,经脱水后逐渐稳定。在沼肥参与下的土粒团聚作用,可以形成疏松多孔的水稳性团聚体。用沼肥培肥红壤土,其中0.5~2.0mm的微团聚体分别比对照增加8.5%~20.5%。

2.5改良被污染土壤及植保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

施用沼肥可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土壤中的腐殖质与金属离子可形成水溶性或水溶性的络合物及螯合物,从而控制金属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及毒害,更重要的是秸秆、家畜人粪尿经过充分的厌氧发酵后变成了无毒、无菌、无污染的优质速效肥料,适宜的pH值有效充分地抑制了各种细菌的繁殖,还直接影响和控制了农药在土壤中的持留、降解、生物有效性、流失、挥发等。因此,作物秸秆和人畜粪便填入沼气池,通过发酵产出沼气用于生活,沼气肥施入土壤增加了有机含量及各种微量元素,防止了环境污染,提高了作物产量。据生态点证明:小麦施沼肥22.5t/hm2,病虫害减少60%,小麦增产1500kg/hm2,玉米增产904.5kg/hm2。

三、沼肥发展的前景

3.1通过沼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增强植保观念

沼肥虽然具有养分齐全、稳肥性好、后效长等优点,但养分浓度低、肥效慢,单独施用不能满足作物迅速生长和当季作物夺高产的需要。而化肥虽具有养分浓度高、肥效快的优点,但稳定性差,易流失,难于满足作物持续需肥的特点。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则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在以低品位有机肥为主的地方,施用有机肥的目的应以培肥地力为主,以化肥促当季高产。应大力发展养分较高的沼气肥,使沼肥能部分代替化肥及农药施用,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农业高产稳产,优质低耗的目的。

3.2开辟沼气肥源,培肥地力,增强植保,提高经济效益

农村种植业中生产的秸秆、绿肥等有机物质,虽然可以经堆沤处理直接还田,但效益较低、病菌严重,还浪费了大量宝贵有机肥料使环境恶化。通过沼气厌氧发酵,既解决了生活用能,又增加大量有机质肥源,施入土壤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