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生活重点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生活重点知识范文1
关键词:复习 高效 针对性 思维 误区 盲区 方法 宏观 微观 中观 体系 构建 精讲 精练 优化 通式 通法
高考政治复习我们都习惯上把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积累由量变到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的方法科学,策略正确,学生经过这一阶段的复习,知识和能力会有突飞猛进的提高。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高考试题是源于教材,又远离教材, 源于课本的高考所考查的知识,远离课本的是高考考查的四种能力,这四种能力在单纯的知识中是没有的,但知识是能力和方法的载体,高考考查的能力总是基于课本知识之上。如果把学生通过新课学习和第一阶段的复习已经具备的能力比做一棵大树的话,那大树的根基就是课本知识,想要能力这棵大树枝繁叶茂,姹紫嫣红,就要大量从根基吸收养分,即回归教材。所以越临近高考我们越要回归教材,固本培元。 我后期复习的策略就是主要引导学生有效回归教材,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考政治的后期复习我是这样理解的:后期复体思路是以知识带热点,以能力带基础;以专题串系统,以综合突重点;以训练促规范,以规范提分数。复习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提高应后期复习的主要内容——专题复习(整合知识、构建网络、分析热点、提升能力。)
政治的四个模块在高考中占的比重是有差别的,从宁夏的三年高考试题统计和10年新课标卷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经济生活占总分值的30%,政治生活占24%,文化生活占16%,生活与哲学占30%。在后期复习中要把侧重点放在经济和哲学,其次是政治和文化。这样我们更能提高复课的针对性,有效性。
策略的具体实施是这样的:
一、有效构建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的构建以课本知识为依托,按照宏观---中观---微观,多角度多维度构建知识体系。我想现在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帮助学生把已经储备的知识由点串成线,由线结成面,由面织成网,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二是多角度构建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思维发散性和灵活性的锻炼,可能我们经常抱怨学生知识学得太死,迁移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差,我想一个重要原因是平时复习和练习的形式过于单一,角度过于单一,这样长此以往就容易形成定势思维,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和灵活性,当然知识迁移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深不透。
无论是学习阶段还是复习阶段,对学科知识的宏观把握都是必要的。这是基于人的认识特点而言的。只有从宏观上知道了所学学科知识的整体情况,才能够用宏观的认识统领微观的知识,更为理性地分解、认识每一个具体的知识要点,才能够找到每一个具体知识在学科中的位置及其相应的意义,也才能够在具体情境发生变化之后,准确运用具体知识。
如果前期复习注重知识的全面,是漫天撒网的话,那后期复习就要重点捕捞。捕捞的重点就是,高考考什么我们就复习什么,找准核心知识,精讲精练。
二、高效突破核心知识点和易混易错知识点
(一)对比高考成题明确复习方向
统计近三年新课标卷可以看出四个模块的高频考点。《经济生活》:价格决定与变动,汇率,企业经营与发展,收入分配,财政作用,科学发展,宏观调控,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等。《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生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监督,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政府职能和责任,国际关系与我国的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等等。《文化生活》:文化作用,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先进文化建设,等等。《生活与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规律,主观能动性,实践与认识,联系,创新意识,矛盾,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
(二)从学生思维的盲区入手,讲练结合,练就一双慧眼
我认为制约学生得分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学生存在的思维盲区,也就是一些知识掌握时的薄弱环节,如果能坚实地突破这个盲区,学生的得分能力也会大幅度提高。
我是用九个方法突破思维盲区的:(1)、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大跨度构建体系,多角度精练核心知识。(2)改造高考成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综合性 (3)帮助学生理清核心知识的脉络。(4)让学生了解哲学试题的特点即语言表述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强,增加了试题难度。(5)对于有些重难点知识要全程突破,滚动复习。(6)拓展知识,增加重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7)对于有些难点知识在比对中深化理解。(8)扩充重点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9)不断强化对重点知识的整合,拔高学生的能力。
(三)从学生的思维误区处入手,讲练结合,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易混易错知识是导致学生失分的关键因素,由于先入为主或者认知结构的缺陷,有些知识是一错再错,屡改屡错,这就是学生思维的误区。一般而言就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从认识水平上有很多共性,所以通常会犯集体性错误,这就是我们后期要着重强化矫正的易混易错知识点。
突破的方法:(1)对比相关找联系,打通思维障碍。(2)讲清理论,正本清源。(3)对比相似知识找差别,明察秋毫。(4)巧记易混知识(非此即彼)。(5)排除非智力因素干扰,养成良好习惯
三、后期复习的几个主旨思想
(一)注重实效高效,智取高考。
后期复习要做到“五优化”。(1)优化备课的环节——胸有成竹。(2)优化上课环节,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思考、讨论、练习等(牢记能力是练出来)。(3)优化训练。抓练习题材料的质量,所选试题必须具有针对性、目的性、有效性,切忌脱离学生实际的套题进课堂;练前抓选题。(4)优化试题讲评。我以为讲评要遵循这样的原则:有针对性及时性。讲评要有强化矫正。讲评要有深刻反思
(二)依纲为纲,以本为本,万变不离其宗
具体做法:1.坚持上课后上黑板默写主干知识,默写单元题目、课题、框题。2.上课做到书不离桌、不离手。3.分析高考成题的答案,特别是主观试题的答案。(哪些是课本的原语言,哪些是课本语言的变动,扭转学生的一些错误观念)。4.用课本的情境材料为背景命题,引导学生用课本的情境材料自行命题。
(三)善于总结通式通法,受学生以渔
1.教会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1)学会归纳、学会建构,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2)学会积累、学会变通,掌握灵活的答题方法。(3)学会甄别、学会删减,适当减轻学习负担。(4)学会读书、学会做题,形成良好习惯
2.教会学生答题
经济生活重点知识范文2
[关键词]主观题知识体系题型知识重组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069
近年来高考政治主观题考查的知识综合性强,对考生能力要求高,是广大学生特别担心的题型。学生解题时常会出现提问解读不够严谨,对信息把握不准确,抑或由于知识断层,无法围绕提问在第一时间建立有意义的知识连接等,导致分析思路不清,答案组织混乱,失分较多。笔者认为在高考复习中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应对主观题的能力。
一、“重点知识”与“知识体系”
高考主观题除了常以某一重点知识作为知识角度考查(如2014年高考海南卷中“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阐明……”),还频频出现以教材体系为知识限定的提问(如2014年高考浙江文综卷41题中“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文化与生活”就是以教材中的第一单元为标题)。假如我们不能够全面掌握教材知识体系,知识运用必然会全面错位。因此,学生在进行知识复习时不仅要突破重点知识,更要学会自主梳理归纳教材知识体系,从而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知识体系,防止审题偏题,开拓主观题的解题思路。
在归纳教材知识体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细化知识体系。因为在各地高考中除了以单元标题、课题、框题外,还涌现了以某一目标题为知识限定的题目。2.反复归纳,持之以恒。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不能幻想一步到位,而是要经过“归纳―修改―再归纳”多次反复。在一轮和二轮复习中、解题过程中、订正巩固试卷中均要有意识地关注教材结构的问题。3.深入理解,遵循逻辑。学生对教材知识体系的关注,不是强记教师印发的知识结构图,而是按照理论逻辑理顺,最终在自己的大脑中建立教材的知识结构。
二、 “常见题型”与“全新题型”
每年各地高考主观试题的提问设置虽然十分灵活,材料展示方式变化多样,但大部分题目依旧是我们常见的题型。因此,在复习中我们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对常见主观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熟练把握某一类型的解题技巧,进而做到触类旁通,另一方面,做好准备以适应新的题型出现。各地高考主观题的题型不断创新,如引入作图题、撰写小论文等全新题型,情景材料更是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自然等热点话题。如果学生考前不能充分准备、未雨绸缪,在考场上难免会手忙脚乱,影响考试正常发挥。
具体的复习建议有以下几点。1.熟练掌握一般解题方法。如2014年高考山东卷中“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应如何解决材料二所示问题”。学生可运用建议类题目的分析思路,即根据题目涉及的主体或根据材料暴露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即可以运用理论,围绕主体“政府”,针对材料二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2.学会对比,适当拓宽。主观题中常会出现背景相似,提问不同,或提问相似,但背景不同的情况,对此我们要尝试进行比较。此外,还要拓宽自己阅读的范围,积极思考当前的热点话题和新鲜事物。3.返璞归真,把握本质。各地题型虽多变,但只要抓住本质和规律,就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一般的解题过程为:依据提问、运用理论、针对材料、组织答案。提问一般都是围绕“是什么”“为什么”“影响”“怎么办”中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设问。答题时要求做到有理论、有材料、有顺序等。
三、 “教材结构”与“知识重组”
纵观近几年各地高考主观题出现最多的知识角度就是某一模块或几个模块综合。 如“综合运用经济、政治生活知识”“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一类的提问。这种提问形式的知识限定已经不是某一具体知识或教材的固有结构,而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提取某一模块、甚至综合几个模块的多个知识点去解题。因此,在复习中学生不仅要深刻把握教材原有体系结构,还要学会打乱原有体系,依据新的规则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重组。学生学会了对教材知识重组的方法,有利于解题时熟练地选用相关的知识,准确地论证观点和探究问题。
经济生活重点知识范文3
关键词: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247-02
一、指导思想
认真钻研和把握一轮复习的现状和期末考试所取得的成绩与不足,服从学校的整体统筹安排,在教学安排上进行调整,继续钻研考试说明,把握考点要求,紧扣教材,帮助学生熟悉知识结构体系,能够进行较强的知识迁移和知识库的灵活调用。同时,结合各地模拟试题,创编复习学案,加强热点提示和时政材料的导入,进行多角度命题与变式,讲练背相结合,提高学生能力。继续研究和实施轻负高效的课堂,强化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少讲精讲,优化教学过程,注重答题策略和技巧的培养以提高复习效率。提高复习效率,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良好成绩。
二、基本思路
1.对已经结束的第一轮复习进行查漏补缺,继续夯实基础,把握重点,过关考点,注重复习的质量与效率。
2.结合学生的实际与总体教学时间的分配与安排进行第二轮复习。二轮复习主要进行专题复习,以课本为主,以考试大纲为标准;打破教材的原有体系,将所有有本质联系的知识进行划分形成专题,将知识和理论热点进行结合;理论和实际进行联系,发现热点和理论的结合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训练学生规范答题和答题技巧,提高学生的答题效率和得分率。期间穿行各地期末试题、一模试题和二模试题的训练,从中把握各地高考命题的方向与走势。
3.积极参加校际的高三教学研究与交流,研究与吸收各方经验,及时调整和掌握最新高考资源、信息和教学策略。
4.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备考点、备知识网、备易混点、备设题角度、备思维和方法。精心上好每一节课,注重让学生参与,培养学生在新材料、新情景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强化能力提高的训练:(1)注重有针对性的训练,重视对解题思路的梳理,提高训练的效率。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即针对“增分点”和“弱点”进行训练。可采用多角度思考的方式对一些重点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梳理。在训练过程中,对评价和总结要及时关注,总结有关的内容思考以及对问题进行判断和解答的规律。(2)加强客观题和主观题训练,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3)重点训练“三多”。高考命题的主要特点是“一题多问,层层递进”。复习过程中,对“多问题”反复练,对“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分解训练进行加强,多做发散性总结的训练。(4)加强训练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三、复习策略
1.第一阶段:知识专题复习(2015年2月底―2015年3月底)。
本阶段的主要目标任务是整合知识、构建网络,同时兼顾查漏补缺、巩固知识。通过专项的整理复习,对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情况进行分析指正,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按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文化生活四大板块的理论知识,将其分为十二个专项,引导学生学会梳理基础知识的把握、对知识点归纳,将原理和知识重新整理,总结考点中类似、相近或相关的知识点,构建知识小板块,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科内部的交叉联系、考点与时政热点的联系,力求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所学知识,进而使其条理化、网络化、系统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具体做法:(1)每个专题安排两节课,课堂上老师讲5~10分钟,留下30~35分钟让学生思考。课上对规律、技巧、方法、思路进行讲解,达到高质量教学。教学并不是教材上的内容简单叙述,而是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一过程的解决。在学生自主把握的时间里要引导学生复习整理,对错误及时改正,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通过自己所写、自己所思、自己所做来对知识进行掌握,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2)建立主干网络,扎实基础知识。检验专题复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是知识是否过关。要重视课本知识,着重构建基础、主干、盲点知识结构,重点强调各学科的特点,注重知识的转化、迁移和运用,要注意总结近五年来高考的高频高点和冷点,让学生明白各课各单元高考主要考什么,自己应该记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另外,二轮复习中我们仍然要脚踏实地地抓好双基落实,指导学生对“主干知识网络”进行构建。因为对主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高考考核的重中之重,指导学生建成自己的主干知识网络就可以在学生心中建立一个“网”,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全方位地进行全面思考。(3)精选训练题目,提高训练效率。二轮复习的效果与考试训练题的质量以及训练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树立通过检测来强化课本知识的巩固和落实的理念,重视每周的午测、周考,这就要求教师切实抓好选题、组题、评讲的工作。各地来的高考模拟题一定要认真整合、精选,定时定量按照高考的考试要求和原则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适应高考对基础知识、解题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检验。
2.第二阶段:题型专题复习(2015年4月初―2015年4月中旬)。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学习方法加强指导,提高学生对信息进行有效选择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对不同题型进行归类整理并总结,专门对事例型、引文型、图表型、漫画寓意型、计算型选择题专项讲解和训练,同时更要加强对体现类、启示类、意义类、原因类、依据类、措施类等主观性题目的训练,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是问题要求的训练,要仔细审阅相关材料和问题的要求,对问题的规定性条件要更加注意。二是选择信息的训练,要找出准确的关键词,关键词是解题的重要依据和切入点。三是训练寻找和试题有关联的知识点,这是答题的基础。四是训练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要用合适的专业术语,有条理有逻辑地对自己对问题的知识进行表达。五是注重训练学生答题的速度,合理对时间进行安排。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训练,要达到下面的目的:1.有规律地答题,在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某一类型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时,要结合对训练的检验和评价。2.规范性地解题。对待练习题要像对待高考题一样,作答时要严格根据各种试题的标准,规范性地使用政治术语。3.训练的纠正性。有针对性地对某一方面进行训练,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缺点进行弥补和纠正。
3.第三阶段:时政专题复习(2015年4月中旬―2015年4月底)。
本阶段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是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从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从多方面、多层次地对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寻找,对社会上的热点话题进行分析评价,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热点事件的发生过程,集合有关联的教材理论知识,将热点事件与对知识点的复习过程进行融合,运用知识对热点进行分析,利用热点复习知识,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对热点的讲解不需要讲的太多太详细,可以通过多次的练习进行掌握。还要尽量把简明的热点专题资料发给学生,通过几个要点把主要问题准确地表达出来即可,这大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要积极落实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关键词语,并指导学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4.第四阶段:回归课本,查缺补漏,综合模拟训练(2015年5月初―2014年6月初)。
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知识进行检验补充,努力克服对难点知识的学习,对重点知识进行加强补充,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加强训练解题方法。要以2015年的《考试大纲》中所提到的考点为标准,对经常考的知识点进行明确,加强必考点的学习。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学习,并且有目的地对重点知识进行模拟练习。在这个阶段,有大量的考试和外来信息。所以,对复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仔细总结归纳,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精心选择模拟试题进行专项训练,但必须告诫学生不能毫无目标地做题,更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这一阶段的复习,注重的是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提高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
经济生活重点知识范文4
一、创新导入,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环节对整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怎样的导入有利于整堂课的开始呢?
1. 以相关视频导入
高中政治课的特点是与时俱进,课堂内容要与实例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视频的方式更加直接生动,用鲜活的实例激发学生,如《政治生活》中的《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一课,以一段“某地地方税务局乱收税”的视频为导入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以及怎样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这样的导入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整堂课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 以热点时事导入
高中的政治课教材,尤其是《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与时事政治联系紧密,应时常将新发生的重大事件、国内外新闻报道的材料引入课堂,或者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翻阅实事报纸或者书籍整理资料制作成幻灯片每节课讲解给大家,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3. 以课前提问导入
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以悬念开篇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识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并从中明辨是非、摆正观点。如讲《经济生活》价格变动的影响时,提出问题:“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的需求会减少吗?”通过引导、评议、学生争论、分组讨论,形成了自己的观点,然后老师归纳总结,学生会有参与感和成就感,对本堂课知识的掌握有很重要的启发作用。
二、创新授课方式,重点突出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往往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效率低,因此,教师应该创新授课的方式,重点突出,方法新颖,引人入胜。启发式、讨论式的授课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与能力。
1. 启发式教学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然后把所学知识表达出来,如果学生积极思考后表达不清楚,则要求教师加强引导,解释清楚。对教师来讲,应该通过自己的启发,调动起学生内在的积极性。
2. 讨论式教学
例如,在讲解《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一课时,设置情境:“空调市场需求大增,如果你们是拥有雄厚实力的财团,面对高利润的空调行业,你们的经营战略是什么?”学生们深入角色,展开充分的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阐述各自观点。此时情境转变:“现在进军空调行业人数剧增,空调行业饱和,空调价格开始下降,面对这样的市场行情,你们的财团又应该怎样做?”学生们再一次展开热烈的讨论,打开思路,畅所欲言,最后教师总结概括,并结合教材重点知识深入讲解。通过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重点突出,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的精神,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精心设计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步,一节好的政治课不能以“虎头蛇尾”结尾,教学效果要想事半功倍,就要打造精致的课堂结尾,使学生牢记教材知识。那么,如何精心设计课堂小结呢?
1. 归纳式小结
一堂课的知识点经过系统的总结,教师以图示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既系统又鲜明,提纲挈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或者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语言表述的方式归纳知识点。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教材知识用以指导实践,学以致用,因此,学生以自己掌握的知识加以抽象概括,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更可以让学生牢牢掌握教材知识,活跃课堂气氛。思路开阔的语言表达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整节课会非常圆满。
2. 练习式小结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只靠听讲是不够的。特别是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应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练习才能巩固当堂的知识,而且一堂课接近尾声,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难免有倦怠,此时适当的找些紧扣课堂知识又新颖的练习题给学生做,既能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又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经常采用抢答问题的方式,更能激起学生的兴奋点,活跃课堂气氛,培养能力。
经济生活重点知识范文5
我认为全国文综命题有如下特点:以知识的理解为基础,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察;试题以现实问题为立意,把能力考核与知识考核有机结合。结合我校教学实际,现将近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概括如下:
1 政治复习首先构建整体意识与框架
进入高三,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要尽快树立起高三意识。明确复习艰巨性、时间的紧迫性,克服松散、懈怠、麻痹大意的思想。因此,进入高三,要将复习计划整理完善之后向学生公布,甚至每一节课的复习内容。以形成对复习的整体把握。其次,要让学生明确基础知识的重要性。高考试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学科主干知识是不变的,正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高考考查中由于知识的跨度大、综合性高、能力要求高,如果没有知识作铺垫,根本不能应对。
2 三轮复习各有自己的侧重点,但都是为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 一轮复习:全面夯实基础,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从高考试题看,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其答案大部分就在教材课本基础知识中。而学生丢分的原因,也往往是基本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不熟练造成的。因此在复习中,首要的就是夯实基础,熟练掌握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核心概念、原理,做到“烂熟于心”。这就要在充分理解概念、原理的基础上去强化记忆,同遗忘作斗争;二要正确处理好看教材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同时必须不断提高看书学习的速度,;三要学会从宏观上去把握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去自己动手整理,切不可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否则就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使基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图表化。
在复习中,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概念,找出相似概念的相异点,从而做到准确把握理解基本关系,特别要注意其内在的联系,即教材文字背后的东西纵向,横向串联。再有便是掌握基本观点。另外还要注重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寻找贯穿知识点的各种线索,从而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改变满堂灌的复习思路,每节课要精讲、尽量少讲,重点、难点知识讲透讲精,检查、督促学生落实知识,特别是把知识落实在笔头上。要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听课方法、看书方法、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等这些都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醒、告知。同时复习时也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接受能力,稳打稳扎,为二轮复习打下的基础。
2.2 二轮复习:抓住重点,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理解领悟《考试大纲》。要全面把握有关政治课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及其范围,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和区别,逻辑联系。正确界定各个知识点,理解知识脉络,对于应对高考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大纲》中有关高考内容和要求毕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从近年高考来看,试题内容覆盖了《大纲》中绝大部分知识点,其中有些试题是明确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的,有些是明确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的。
围绕热点问题分析思考。二轮复习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以便对此热点事件分析说明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思路。因为政治学课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学科,高考试题必然会反映国家意志,重大时政热点必然是高考试题的重要对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说明评价重大时政热点,是对应考学生的必然要求。当然在选择重大时政热点时,应进行筛选例如中央在理论时间上的重大突破点,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新提法新思路;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时效性,即谁最近“热”,谁最“热”;发生在我们周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对重点知识进行攻关。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是复习的重点。这些知识是基础的基础,比如说物质概念就是哲学大厦的基础,如何正确全面地理解这一概念,对整个哲学的复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注高考新的动向。近年来,政治高考试题开始出现开放式研究性学习考核,考核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交流合作和创新能力考核学生思维过程合理性与否等,在此段时间内应多加训练、思考。
二轮复习要进行知识专题复习,要突破重点难点知识,学科主干知识。该轮知识的复习跨度大、综合性强。如果说一轮复习更侧重微观知识的掌握,那么二轮复习就要求学生从宏观上构建知识体系,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更为重要的是二轮复习是对学生进行学科强化训练的阶段。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评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应试技巧的指导。具体来说,客观题要审题干和题肢。审题干找“题眼”,即“关键词”;审题肢要判断正误;将题干与正确题肢相对应,正确做答。主观题要进行“二审”:第一要审材料,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明确题目立意。第二要审设问:设问类型和设问角度。
2.3 三轮复习:学生要回归课本,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 在最后的复习时间里,重新对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对重点知识、新增知识进一步熟练记忆,对错题进行反思、归纳。学无定法,殊途同归。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准与自身相符的学习方法。
经济生活重点知识范文6
<F:\高中生2015\学法指导\2015-5-高二0\Image\文综图标.tif> [ 图形题的特点]
图形题在新课标高考文综政治题选择题和非选题中都会出现,图形一般由“图形表题、图形、注释”三部分组成。图形题的论述题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合而成。
<F:\高中生2015\学法指导\2015-5-高二0\Image\文综图标.tif> [ 命题的趋势]
(1)材料是当年国内社会热点和考点重点知识的结合。因此我们要熟悉当年的热点问题,把它们和考点知识原理联系起来。
(2)它一般是通过图形内容的比较来说明一些考点知识道理。通过比较来反映事物的变化发展,也反映差距及问题的本质。
<F:\高中生2015\学法指导\2015-5-高二0\Image\文综图标.tif> [ 解题技巧]
(1)首先,审设问,注意设问中大的限制条件和小的限制条件,这是答题正确与否的关键,同学们拿到题目后必须高度重视。
其次,审图形。审图形的关键是:
①审标题:即审图形的标题名称。
②审数据:从纵横两个角度来阅读图形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对图形数据一定要进行纵向分析(说明自身的变化:增长或者减少)、横向分析(说明两者的差距)和综合分析关系间的联系;了解图形题的某些年份的特殊意义。
③审图形注解:
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形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的来源之一。仔细研究备注中说明在什么范围内(年份、国别)、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哪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等。
(2)解决图形一、图形二各(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类题的书写公式是:图形材料反映了……现象,说明了……问题。
(3)图形一、图形二有何内在联系?这类题的书写公式是:寻找表一和表二的因果联系。
(4)请你谈一谈对图形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看法、建议、提出措施等等,其思考的角度可以从国家、社会、企业等入手。
总之,解答图形题必须做到:审设问审标题审数据(横向、纵向、综合比较)联系注解找出办法。
例1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2013年末以来,浙江全面展开“五水共治”。
材料 表 2006~2012年浙江省生产总值(亿元)
[\&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生产
总值\&15718.47\&18753.73\&21462.69\&22990.35\&27722.31\&32318.85\&34665.33\&]
<F:\高中生2015\学法指导\2015-5-高二0\Image\image12.pdf>
2006~2012年浙江省废水排放情况
指出材料反映的经济信息。
解析 本题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属于图表类题目。解答本题要注意看图表的标题、内容及数据的变化。分析表格可以看出,浙江生产总值逐年增加,经济发展明显;分析图表可以看出,近年来浙江工业废水排放量有所下降,但非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水环境不容乐观。
答案 浙江生产总值逐年增加,经济发展明显。2009年后浙江工业废水排放量有所下降,占废水排放总量的比重下降明显。近三年,非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废水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水环境不容乐观,离绿色经济还有距离。
例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F:\高中生2015\学法指导\2015-5-高二0\Image\image2.png>
图1 2005~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F:\高中生2015\学法指导\2015-5-高二0\Image\image3.png>
图2 2005~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材料二 2000~2010年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人均GDP增长迅速,到2010年已经达到小康的要求,实现程度为100%。但是与江苏、山东等省份平均增长率来看,10年间广东的小康社会进程平均增长率为2.9%,低于江苏(4.0%)和山东(3.8%);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社会和谐指标的实现程度低于江苏和山东。其中广东居民的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比较低,城镇居民的比重为12.9%,农村居民的仅为5.9%。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图1、图2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解决材料二的问题应采取哪些经济措施?
(3)根据“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相关内容请你谈一谈广东省政府如何解决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
解析 同学们要注意设问的限制条件,(1)(2)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措施,(3)“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相关知识都要注意,具体分析如下:
图1说明2005~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不断增长,2008~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出现下降,后经过调整,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又出现了增长,说明广东经济发展总趋势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此图要抓图形拐弯和变化的地方。
答案 (1)2005~2007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平稳增长;2007~2009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出现下降趋势,其中2007~2008年下降幅度较大,2008~2009年下降幅度有所放缓;2009~2010年生产总值开始攀升,出现增幅,总体来说广东省经济发展趋势处于较高发展水平。居民的消费价格涨幅与生产总值基本处于相同的发展区间,稍稍显出滞后性,其中2008~2010年间的波动幅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