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遗传知识汇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遗传知识汇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遗传知识汇总

生物遗传知识汇总范文1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材;生物词汇;高词频;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3-0155-03

Abstract:The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plays the role of subgrade in biology study in the future. Teaching material,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ource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 based on course. The author obtain four copies of electronic Uyghur's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ical teaching materials' content by scanning and neatening. Then use statistical software statistics the words and its frequency in four copie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fter that, get the biological vocabularies from them by manual statistics, choose the biological vocabularies with high frequency, refer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 published in 2011, analysis the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xtbooks in line with the degree of knowledge points through the word frequency of professional vocabulary,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yghur language, giving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four copies in Uyghur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materials.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materials; Biological vocabularies; High frequency; Curriculum standard

生物学科是初中阶段重要的课程,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材中的专业词汇及应用状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有教材是否符合教育部课程标准要求。

笔者通过对纸质版的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进行扫描和整理,得到电子版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的文本,使用统计软件统计得到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词汇和词频,参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词书编纂办公室审定的生物词典,经过手工处理从中提取出生物词汇,对提取出的生物词汇进行词频统计,从中选取高词频的生物词汇,参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分析现有教材中的专业词汇是否符合教育部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中阶段重要知识点,然后结合维吾尔语言的特点,对现有教材提出了改进建议。

1 概念界定

本研究中的生物词汇是指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出现的生物学领域的专业词汇,是笔者参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词书编纂办公室审定的生物小词典(该生物词典中包含中学教学的生物专业词汇),从获得的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所有词汇中筛选得到的。

本研究中的词频是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中的词汇、生物词汇在教材中出现的次数,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生物词汇词频的高低反映着其在教材中的重要性,并且,其重要程度与它在教材中出现的次数成正比。因而,本研究通过选取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高词频的生物词汇进行统计,分析与之对应的教材中的知识点,与教育部的课程标准要求进行了比较,从而推断出现有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的符合程度。

2 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

在课程内容方面,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每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科学探究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细胞的知识,初步学习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的方法和技能;生物与环境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圈等概念和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生存需要的条件,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粮食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知识;生物圈中的人这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人体的器官,组织,结构,系统,各大系统之间的联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动物的运动和行为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动物的运动形式,动物的行为,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等知识;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人的生殖发育,动物的生殖发育,植物的生殖,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知识;生物的多样性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的分类,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等知识;生物技术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及其分类,发酵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等知识;健康地生活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有关青春期生理和保健,传染病和免疫,医学常识等知识。

3 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中生物词汇的词频统计与分析

本研究的语料来源于维吾尔文初中生物的四册教材。笔者首先对纸质版维吾尔文初中生物的四册教材扫描和整理,得到电子版初中生物四册教材的文本。由于OCR文字识别软件不完备等原因,使得获取的电子版教材文本中存在错误和缺失现象(扫描后的语句不完整,字母有遗漏、错写等),因而,需要对语料中的错误和缺失的信息进行手工处理。处理完成后,再使用统计软件统计四册电子版教材中所有的词汇及其词频,由于维吾尔文中存在词缀和时态等问题,还需要对同一词的不同时态、不同词干的表达方式进行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词汇及其词频的统计和汇总,最终得到了教材中所有词汇以及生物词汇和词频的统计结果。对于复合生物词汇,其词频是对已有的电子版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的文本语料进行手工统计得到的。统计时是将生物词汇的词干作为标准来进行的。

3.1 生物词汇统计

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对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词汇总量和生物词汇数量进行统计,得到生物词汇在所有词汇中所占的比例,统计结果如下:

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中生物词汇数量约占词汇总量的15.1%,其中七年级上册中生物词汇数量的比例在15.5%左右,七年级下册中生物词汇数量的比例在15.6%左右,八年级上册中生物词汇数量的比例在15.8%左右,八年级下册中生物词汇数量的比例在13.3%左右。从比例分布上来看,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生物词汇相对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四册教材中。

3.2 高词频生物词汇对应的知识点分析

笔者对维吾尔语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词汇进行了各种校对、筛选处理,得到维吾尔语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4000多个生物词汇,对所有的生物词汇进行分析比较耗时且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因而笔者从四册教材的生物词汇中分别选取了词频最高的20个生物词汇,共80个高词频的生物词汇作为样本,分析得到教材中与之相对应的知识点。

以下是选取的样本生物词汇和频次:

由以上高词频生物词汇分析得到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如下:

参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要求,由以上知识点分布图可以看出:

1)七年级上册教材所有生物词汇中词频最高的是细胞,对应的生物学科知识点主要是生物圈、生物、环境、生物的种类、生物体、细胞、绿色植物、绿色植物的组成部分以及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水、空气、光)等,对应课程标准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三部分内容。

2)七年级下册教材生物词汇中词频最高的是血,对应的生物学科知识点主要是人体器官、人类生存需要的环境(水、空气)、疾病等,对应课程标准中生物圈中的人这部分内容。

3)八年级上册教材生物词汇中词频最高的是动物,对应的生物学科知识点主要是生物的几大分类(人、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对应课程标准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这三部分内容。

4)八年级下册教材生物词汇中词频最高的是疾病,对应的生物学科知识点主要是人与动植物的繁殖、繁育以及人体健康(疾病,传染病),此外还包含基因、染色体等,对应课程标准中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健康地生活这两部分内容。

从总体来看,四册教材中的高词频生物词汇中都包含水、环境和人,充分说明了水这个概念在整个初中教材中的重要性,符合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水是万物之源,任何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这一概念的要求;生物的生存需要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万物。

由知识点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存在不完善之处:(1)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细胞这部分内容属于微观层面的知识。对于刚接触生物知识的七年级学生来讲,难以理解和接受。(2)七年级下册的主要内容是人体器官,八年级上册跳转到生物的几大分类等,到八年级下册又跳转回来,学习人体疾病和人体健康方面的知识,使得这两部分关联性较强的知识点没有很好地衔接。

4 结论及改进建议

4.1 结论

通过对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生物词汇进行词频统计,从中选取部分高词频生物词汇进行分析,得到教材中与之对应的知识点,参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要求,笔者得出如下结论:

1)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生物词汇相对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四册教材中,每个学期需要学习的生物词汇总量基本相同,有利于知识的分步掌握。

2)参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要求,根据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选取的高词频生物词汇分析得到的知识点分布图可以看出,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基本涵盖了课程标准中包含的课程内容。

3)从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来看,教材内容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

4.2 改进建议

通过对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生物词汇进行统计分析,参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结合维吾尔文语言学的特点以及维吾尔族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笔者针对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给出如下改进建议:

1) 从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方面考虑,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细胞这部分微观层面的知识,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建议向后续学期调整。

2)从维吾尔族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方面考虑,在教材内容设置上,应该增加一些维吾尔族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等作为示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从每一册教材内容的衔接方面考虑,应该将七年级下册中人体器官这部分内容调整至八年级上册,使其与八年级下册中人体健康方面的知识很好的衔接在一起;将八年级上册中生物的几大分类(动物、植物、细菌、真菌)调整至七年级下册,使其能够与七年级上册中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部分的内容衔接起来。这样调整以后,方便学生将知识点关联起来学习。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生物词汇进行统计,并从中选取部分高词频的生物词汇进行分析,通过统计结果证明了现有的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围绕着教育部的课程标准进行,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对知识点的学习要求;综合考虑维吾尔族学生生活学习的自然环境以及初中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理解能力,参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针对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能够通过对教材的改进和完善,提高维吾尔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维吾尔语初中生物教材,2011.6.

[2] 吐尔根・依布拉音,袁保社.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研究与应用[J].中文信息学报,2011(1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http:///link?url=-zWJlwUESJW0Fr34Ln7qnje62gyfFY4RPTQNlfIzUhqHWXal2BVAo3ry-b9ts6krHOzvOHDC-SKhdBR_TB_uAAYnEsklHghcoZmRmg5POca.

[4] 生物小词典[M].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

[5] 现代维吾尔语统计软件系统.新疆师范大学网络信息安全与舆情分析重点实验室.

[6] 汪京芳.学好初中生物的策略[J].生物技术世界,2013(11).

[7] 吴丽莹.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下的新课标教学理念[J].中国校外教育,2014(4).

[8] 陈坚,范新新.从初中生物课程标准(2011版)看概念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7).

[9] 王金刚,崔鸿,李娟.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科学探究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5月.

[10] 艾孜尔古丽,李晓,玉素甫・艾白都拉.中小学维吾尔语文教材用词数据分析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4(3).

[11] 谢元花.语料库与词汇研究[J].外语教学,2002(5).

[12] 李镗.中小学语文文本字词分布统计及应用价值[J].语言文字应用,2000(3).

[13] 常红.现代维吾尔语基本词汇研究概述[J].语言与翻译,2013(3).

[14] 宋矗马德元.现代维吾尔语词汇构成途径新探[D].新疆大学,2006.2.

[15] 郭锐.词频与词的功能的相关性[J].语文研究,2001(3).

生物遗传知识汇总范文2

关键词: 小高考 复习计划 复习目标 复习方法

2010年,我省将“对第一次参加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测试,六门科目成绩均达到A级且技术科目测试合格的考生,在画线前加10分计入统考成绩”的规定调整为:“对第一次参加必修科目测试且技术科目测试合格的考生,每1门必修科目成绩达到A级,在画线前加1分计入统考成绩;如4门必修科目成绩均达到A级,在画线前奖励1分,即加5分计入统考成绩。”这一政策的调整,让很大一部分学生看到了能拿到1分甚至几分的希望,各个学校为此调整了师资力量,增加课时量,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多拿A,我就结合本校的实际,谈谈对生物复习的几点建议。

一、吃透考试大纲,制订科学的复习计划

测试范围: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修2“遗传与进化”和“必修3“稳态和环境”共三个必修模块;试卷结构,题型比例: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占分值分别为7:3,试卷难度比例:由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组成,占分比例约为7:2:1;内容比例:必修1占分约为30%,必修2占分约为30%,必修3占分约为30%,实验占分约为10%。测试方式和时间:闭卷笔试,测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考点分布:共150个考点。其中A级要求:64个,B级要求:78个,C级要求:8个。

根据复习的总时间,按照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说明的要求,按照“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和“稳态与环境”三个模块十七个部分和实验进行复习。每个部分约2―3课时。复习期间进行三次模拟考试。

二、找准目标,理性面对

首先在心理状态上要摆正位置。从实际出发明确目标:我们在保C的基础上,力争得到更多A。对本来基础知识不是很好的学生,要求不能过高,不要施压,一定要他们“跳一跳,摘得到”,不然就会适得其反。其次在知识要求上要找准。这次考试的难度是7:2:1,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强调了试题的基础性。其中的10%是选拔A的考生,试题主要是来自应用部分。这部分要想在短时间内全部理解并掌握应用是很难的,这就要根据自身实际大胆割舍。特别是于保C争B的考生,在复习时切勿把知识点挖深,题目选得很难。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计算题,遗传规律中的相关计算等就要果断筛选。推荐用好教材后面的基础习题,力争全面掌握。

三、巧用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1.夯实基础,巩固双基。

一方面考试说明中明确基本题占70%,而且近两年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中大部分选择题与部分的非选择题都与课本的知识点扣得很紧,另一方面由于考点内容多、能力要求高、联系实际广,抓好基础,至关重要,因此要重视对各模块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复习。

2.归纳整理,形成网络。

根据生命活动的连续变化过程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使各模块的知识点牢牢刻在大脑沟回里,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和记忆体系。我们采取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由微观到宏观,最后汇总整个模块。概念图是人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也是近年在各类考试中出现的新题型,在复习时可将人教课后练习中的概念图让学生填写。

3.注重探究,联系实际。

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探究实验中重点要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作出假设、设计对照、设计实验步骤,最关键的是能预期实验结果,并学会对实验结果加以分析等能力。考纲考察的有(黑体实验结果分析为C级要求):

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3.探究影响酶活性素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5.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6.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7.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8.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9.制作生态瓶或生态缸

通过高中生物学习,记住一些原理结论和事实并不是根本的目的,能用生物学的原理分析、解释一些现实生产、生活现象,理解科学发展的新进展,并对特定条件下的事物发展趋势作出一定的预测、判断或假设更重要。

例如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呼吸作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生物的变异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人类的遗传病的调查及分析、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失调引起疾病等、艾滋病的机理、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等。让学生学会运用一些基本知识体系揭示问题的实质,解决实际问题。

4.加强训练,提高能力。

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的内容范围是有限的,但是考查这些知识的题目却在题海中,如何使练习有针对性?最重要的是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方法。同时,适当记忆是准确再现知识、正确描述问题的必要条件。对照水平测试考试说明的知识点和测试点,系统地完成各章节、各单元的练习,在全面复习结束时,选择1-2份综合练习,进行自我评价,使复习过程井然有序。如可参考如下思路:

第一阶段:时间6周,内容基础复习;目标是对考试范围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进行全面复习,能力以理解和记忆为主;方式以自主学习完成考点知识的填空,教师强化考点精讲为主,练习为辅。

第二阶段:时间2周,内容综合复习,目标是对各单元有联系的知识加以综合,训练学生对部分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方式是通过训练及师生共同查对相结合,尽量不留死角。

第三阶段:时间1~2周,内容应试训练;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考试各个环节的应试能力、技巧和心理素质;方式是模拟考。

在复习中,要对各种题型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不仅关注70%的单选题,30%的主观题也不能忽视。主观题型有填空、识图、分析、实验等,在复习时都要一一训练。

例如识图题可能包括图像题、图解题、表格题、图表综合题等类型。生物图表信息题在创新情境的基础上还起到考查能力的作用。

总之,在学业水平复习中老师一方面帮助学生尽快熟悉教科书的基础知识,强化知识点的记忆,同时进行归纳整理。另一方面精选一些过关题让学生及时巩固,但要注意不要做过难的试题,更不要把时间花在考试说明中已经明确不作要求的知识上。

参考文献:

生物遗传知识汇总范文3

关键词:创设情境;培养兴趣;吃透教材;讲究务实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216-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初中生物教师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也日新月异。所谓有效课堂,就是在教学过程按照新课程标准,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机互动,有效提高学生的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

一、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初中生物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注重激起学生的对所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教学过程始终在动态平衡中前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挑战自我的热情,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到生物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来。例如:我在讲授“人的性状和遗传”一课的导入中,先让学生留心观察,会发现子女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与父母有很多相似之处。调查在座的各位同学,你有哪些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与你父母相似的地方?在大家所列举的性状中有哪些性状可以遗传,哪些性状不可以遗传?汇总学生列举遗传性状和非遗传性状,这时学生自然而然地要问为什么有的性状可以遗传,而有的性状不可以遗传?学生根据己有的知识,通过交流、讨论,很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科特点,利用挂图、标本、模型、实物、投影、课件等,设置认知冲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参与意识。例如:我在讲授“植物的蒸腾作用”一课时,学生通过“叶的蒸腾作用”的实验观察,发现罩有叶片植物的塑料袋内有很多小水珠,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塑料袋内的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进一步提问:如果这些水蒸气是从植物体里出来的,那么植物体应有什么样的构造,才往外跑“气”?学生自然会想象出植物体表面应有水蒸气跑出的孔,这些孔一定很小,是肉眼看不见的。引导学生相互讨论质疑:叶片上是否有水分散失的“门户”?指导学生制作和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提问:植物蒸腾失水的主要器官的什么?它的什么结构与散失水分有关?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移栽植物时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森林附近经常下雨是怎么回事?学生经过实验、探究、讨论等方式去发现问题,然后由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就能对蒸腾作用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二、培养兴趣,为学生创造探究知识的情感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是应付了事的,有时连书本也不带进课堂的。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重视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乐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生物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生物世界的神奇。如:七年级开学的第一节生物课我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带学生到生物实验室,参观里面的各种生物标本和以前的学生自制的叶脉书签等。通过观察这些他们以前没有看到过的,从而达到激发他们对生物学感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三、吃透教材,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服务

初中生物新教材讲究科学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的,教师必须要掌握的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其实,教科书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我非常注重研究教材,不仅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而且还系统把握好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际中,首先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四、讲究务实,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条件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切实抓好基础知识的传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还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我在课堂讲授中,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不断总结、完善教学手段,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其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生物遗传知识汇总范文4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青年教师;教学现状;改进对策1

1.医学免疫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1)课程安排存在的问题分析。医学免疫学理论性强,内容覆盖面广,各章节联系紧密,学科中名词、缩写较多,存在教学内容多、学时少的现状。此外,医学免疫学与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但是在学校教学安排上,这些学科有时又被安排在医学免疫学之后或者同时授课,这样就经常使得教师在讲授医学免疫学时非常难教。而且,由于学生没有相关医学知识,难以理解免疫学相应的内容,导致上课后仍是似懂非懂。(2)学生在学习中的现状分析。医学免疫学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医学学科之间联系紧密,讲授的都是医学知识,只是侧重点不同。然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而将各学科分开,孤立地学习某一学科,这样就使学生听课越多越觉得模棱两可,很难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也就不能及时消化相关知识。更重要的一点,对于民汉合班的学生来讲,由于语言基础分化明显,使得他们在汉语课堂上听讲困难,导致学习积极性受挫。如果这种情况不能被及时发现并恰当地解决,就会导致学生最终放弃学习。(3)教师在教学中的现状分析。目前高校新进年轻教师基本具有硕士、博士学历,学历层次高,专业知识扎实,但是绝大多数并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生。而且医学免疫学教师大多毕业于生物专业而非医学专业,导致他们不仅缺乏系统的专业教学基本功,而且医学知识欠缺;使得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讲解理论知识,难以将免疫学知识与临床医学很好结合。尤其对于不具备医学背景的教师来说,很难将医学免疫学课程与医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遗传学、病理学等学科紧密联系,最终导致年轻教师掌控课堂教学能力不强,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

2.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探索

(1)增强医学免疫学学习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医学免疫学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难懂,学起来枯燥乏味,经常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无趣。所以要增强与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尽可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为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保持活跃状态,在每章开讲前,可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将案例和相应问题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汇总,并于课堂上进行汇报,然后通过教师引出这堂课程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这样的授课方式,使教学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增强,教学效果也随之提高。(2)加强教学基本功练习,强化教学效果。目前,很多课都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思考的能力。如果教学方式没有很大变化,就需要教师有扎实的教学功底。那么,对于非医学专业的教师来说,就要多听教学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教师讲课,这样不仅巩固了医学免疫学的专业知识,还能学到很好的教学方法、技巧和策略,反复多次,通过与自己的教学过程相比较和反思,就会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3)优化教学手段,利用网络资源,延伸课堂教学。在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要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将教师传授为主与问题导入(PBL)教学相结合。这样就能发挥各自教学方式的优势,提高教师讲课激情和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医学免疫学是医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生命科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也是公认难学的医学基础课之一,那么如何提高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效果就是授课教师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本文就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一些经验和感触做了简单介绍和总结: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张 荣 蒋香菊 王丁丁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克拉玛依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参考文献:

生物遗传知识汇总范文5

1.设置问题,启迪学生思维

案例选择的原则:示范性和适中性;现实性和应用性;科学性和综合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弄清楚案例涉及的问题会联想到与哪些生物学知识有关?哪些问题有探讨的价值?把学生提出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汇总,在集体商议后,设置问题。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及教学经验精心预设问题。此类问题不但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更好地诱发学生参与学习,进一步提出问题。预设性问题在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能动思考间起了纽带作用,它将教师要讲授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想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支架作用,体现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要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解决思维冲突。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教学中,设计了以下7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已有知识,思考、讨论、理解实验是如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①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本实验中科学家选用了什么材料?有何好处?②根据实验材料,你可以提出几种实验假设?③探究遗传物质的关键是什么?科学家用何种方法探究的?④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子最好用哪些元素?为什么?⑤搅拌离心后,上清液是什么?沉淀物是什么?为什么?⑥实验现象是什么?分析实验现象,如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⑦此实验能说明DNA具有哪些特征?

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学生同化、顺应新知识的过程,是整合建构知识的过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自行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启发、引导学生解决。

2.利用学生熟悉案例穿插在课堂中

例如教学案例“酶在代谢中的作用”一课时,可以采取利用学生熟悉案例穿插在课堂中。

(1)导入新课:用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工业上利用氮气合成氨,引出在生物体内也有同样的反应,但反应的条件不同。工业上合成氨需要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在细胞内合成氨是在常温、常压等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并且反应速度极快,这是因为细胞内有特殊的催化剂——酶。

(2)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验,其中大部分都可以在学校的生物实验室完成,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等等。又如选修l《生物技术实践》中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胡萝卜素的提取等实验也可以获得很好的实验效果。关键是教师要重视,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引导学生勇于探索,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还有一个新的教学亮点就是模型构建。物质物理模型包括各种结构示意图、结构模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等。模型构建的活动课如果安排在实验室中进行则比在教室中进行效果更好。一是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或完善作品;二是可以为学生的作品摆放提供空间;三是给学生的交流、展示提供空间,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挖掘和利用社区的课程资源

社区的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如科技馆、动植物标本馆、动植物园、少年宫、科技馆、科研机构、环保机构、卫生防疫站、园林绿化部门等,还有广阔的田野、山林、河流等,也为学生学习生物学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开展学习活动,是使生物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的延伸,这种学习活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的特点,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结合高中生物教材的相关内容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来开展学习活动的方式有多种。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可以请有关专家来校开讲座或座谈等,还可以发动学生走出教室,走出书本,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这是利用社区课程资源的最好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学生今后重视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例如开展人类遗传病的调查、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等的调查、探究种群密度、调查本地主要农作物的一种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和效果等。

4.结论

总之,高中生物案例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学会观察、反思,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长足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吉发,刘强,段联合等著.教学方法论:10余种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践[M]

生物遗传知识汇总范文6

关键词:活动前置;生物教学;预习反馈;互动解疑问;检测反馈;归纳巩固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075-02

传统的“课堂学、课后练”的教学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明显弊端,如教师对学生的起始状态把握难到位、教学有效性不高、教师的重复讲解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出现厌学情绪等。针对这些不足,结合茶馆式教学法、洋思教学法、东庐教学法、杜郎口模式等成功的教学模式的共同特点,我校提出了一种更适合高中教学的、相对灵活的课堂教学法——活动前置式教学法。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这一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活动前置式教学法的基本流程有四个环节:预习反馈—互动解疑问—检测反馈—归纳巩固。较其他教学模式而言,活动前置式教学法首先重点探索的是教师“教什么”,以避免学生“被听课”的现状,让学生学有准备,思有基础,从而突出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什么?一般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从课程目标、高考说明、教材内容、学段目标、学生学情出发。活动前置式教学法要求教师设定教学目标时除了体现课程目标、高考说明、教材内容、学段目标等这些共性目标外,更重要的是突显学生学情这一可变性因素;要求教师面对具体班级的具体学情,有的放矢,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要定位一个班级的学情就必须进行教学的第一个环节“预习反馈”。

下面列举几个本人在教学中的“预习反馈”的实例:

1.新授课前,教师以问题引领学生参与预习。让问题成为学生预习中感知和思维的对象,运用问题意识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前下发下列问题,要求学生预习书本相关内容并书面作答:

a.“物质循环”概念的要点:

(1)这里的“物质”是指 ;

(2)这里的“循环”是指在 与 之间往返出现;

(3)物质循环中的生态系统指 ,因此,物质循环又叫 。

(4)物质循环具有 特点。

b.“碳循环”的要点:

(1)写出碳循环的概念。

(2)碳在无机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3)碳在生物群落中存在的形式?

(4)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的形式循环的。

(5)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是以 的形式循环的。

(6)碳从无机环境进入到生物群落的途径:① ② 。

(7)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种生物成员之间的传递:通过 渠道。

(8)碳从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大气中CO2的来源):

①生产者、消费者的 (包括: 和 两种方式)

②分解者的

③化石燃料的 (思考:化石燃料的来源?)

课前教师批阅学生上交的预习问题,并对解答情况作好归类统计,课堂上侧重讲解多数学生无法回答的有关内容,并以上述基本问题为前提引导学生构建碳循环示意图,以突破本节内容的重难点。

让问题成为课前预习的动力和学习的起点,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中生成新问题,以便课堂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就可以自主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2.课前作业反馈,教师发现“小老师”,课堂“兵教兵”。洋思教学法、杜郎口模式成功的共同秘诀之一就是“兵教兵”战术。学生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贴近,“兵教兵”取得的教学效果是明显的,往往是“官教兵”远不能达到的。

复习遗传定律的第一天我把解题方法、规律都总结了一下。作业批下来发现部分学生掌握得还可以,于是我有了让学生相互教的想法。批改作业时特别留意一批优秀学生的错误题目。我先把几道题的解题思路写下来,然后根据优秀学生的错题,把题目分配给六位学生,让他们先自己弄明白,课堂上再讲解给大家听。我因为有事请了一天假,就把课堂交给了学生。第二天,班主任一看见我就跟我说昨天几位学生讲得不错。我很惊讶,可见效果应该不差。到教室询问了一些学生,都能把那几题弄明白了,反映还不错。这样一来,优秀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了,一般学生也都争取下次能轮到自己给全班学生讲解。

在“兵教兵”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感情变得更加密切,学生更容易突破思维的障碍,学困生弄懂了疑难知识,优秀生也提高了对知识理解的能力。“兵教兵”在一定程度上还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每一位学生,从而更好地利用学生这一教学资源。但“兵教兵”前,教师必须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如发现哪些题哪些学生掌握得深刻,哪些学生表达能力可以胜任“小老师”,哪些学生可以给他锻炼的机会等。

3.课前分组预习,教师组织“比、学、赶、帮、超”。苏霍姆里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分组教学的案例,效果极为明显。分组学习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细胞器”这一节尝试了小组讨论学习的教学方法。在上课前一天晚上布置了具体的预习思考题:

(1)有哪8种细胞器?

(2)自己选择3种细胞器进行研究,包括膜的有无、动植物中的存在情况、功能等。

要求学生整理在笔记本上。而这些问题基本概括了这节内容的主体知识。

上课时每组以圆桌形式坐着,便于讨论、交流;每组桌子上放有2个不同的细胞器模型,要求每组重点讨论3种细胞器:桌上的两种细胞器另加一种全班桌上都没有的细胞器。讨论后先进行小组汇总再进行全班汇报。黑板上先画出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依次让学生辨认,有模型的组竞争汇报描述,描述时按照预习提示问题进行(名称、膜的有无、动植物中的存在情况、功能等)。开展各组之间的竞争,学生课堂参与率很高,预习时能看懂的汇报时都能说出。

学生课前各自预习,课堂分组汇总,人人都参与学习过程,人人都有机会发言,再组织小组竞赛,人人都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争做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4.假期中,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发现问题。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必须把握差异,才能做到兼顾全体学生的发展。假期中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可以真切地反映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同层次,这样在平时的个别辅导中教师就有了抓手,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不掉队,学生就不容易滋生厌学情绪。

“遗传规律”是最能体现学生个体差异的内容之一,以前的教学中常会出现理解的学生早就会了,越听越有劲,不理解的学生越听越没劲,甚至一窍不通,这样,教师重点讲给不会做题的学生听的本意就不能实现,课堂达成率很低。新学过基因分离定律后的某个假期中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已知小麦的无芒和有芒是一对相对性状,由A和a基因控制,其中无芒是显性性状。

(1)写出与这对等位基因有关的基因型、对应的表现型、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

(2)写出与这对等位基因有关的6种亲本的杂交组合(基因型组合),并写出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表现型及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