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道疾病传播途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道疾病传播途径范文1
关键词 有效控制 医院感染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335
医院感染的内容及原因分析
医院感染的分类:外源性感染(又叫交叉感染)是指从病人到病人,从病人到医院职工和从医院职工到病人的直接感染,或者通过物品对人体的间接感染。内源性感染(又叫自身感染)是指病人抵抗力下降,对本身固有的细菌感受性增加而发生的疾病。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①接触传播:传染携带者通过直接接触而传播疾病。②空气传播:通过空气传播主要引起呼吸道疾病的传播。③媒介物传播:主要通过食品、水、血液、药物、生物媒介的传播引起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影响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如血液病、癌症病人的化疗等,均能造成机体免疫机能低下而引起医院感染;②侵袭性操作:各类导管、插管、各种呼吸治疗仪及内窥镜和血液透析等,在使用后难以清洗,缺少行之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③交叉感染:是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我国发生多起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均为交叉感染所致;④血液制品、药物被污染也是造成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⑤滥用抗生素及耐药菌株增加引起菌群失调,导致绿脓杆菌、真菌感染;⑥输血管理不严,导致输血感染。
主要控制措施
领导重视,组织落实:医院应建立三级监控网络,即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或专职人员)-各科监控小组。由业务院长亲自挂帅,各科主任、护士长着手抓,使医院感染管理条理化、规范化、制度化。
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监测、控制制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医院制定并完善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落实管理措施:①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医院感染工作的认识。②消毒灭菌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方法,专职监控人员严格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定期或随机对使用中的消毒液、紫外线等消毒灭菌器具进行抽样监测,认真做好监测记录,同时要对消毒灭菌工作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对消毒灭菌差的科室进行强化教育和技术指导。③隔离是防止医院感染传播最有效的措施,应当将呼吸道疾病与肠道疾病进行隔离、将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进行隔离。④医务人员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人选,当前医院内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和外科切口的感染,而医院内感染最主要也是最活跃的传播途径为医护人员的手、医疗设备、空气中的飞沫等。
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不当的抗菌药物使用使耐药菌株有更好的生存环境,使具有一定耐药水平的突变株优势生长,依据高水平耐药株的机理、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 特征及体内外抗菌活性,制定最佳给药方案,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
加强输血管理,统一使用中心血站的血液,不得自采、自供,严防输血感染。
总之,随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全院上下不断更新观念,提高了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长期性、系统性、紧迫性的认识,将控制医院感染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联系在一起,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联系在一起,实行规范化管理,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呼吸道疾病传播途径范文2
关键词:鸡,呼吸道疾病,诊断,防治
1.鸡慢性呼吸道病
冬春季节,温度与通风相互矛盾,环境不好控制,病原极易繁殖,鸡易感染呼吸道病。鸡的呼吸道病有很多种类,有的是由病毒引起的,有的是由细菌和支原体引起的,各种日龄的鸡均可感染,而且发病率高,还容易引起其他疾病的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论文参考。
1.1临床症状
本病的特点是发病急、传播慢、病程长。在没有其他疾病发生时,只是由于气温变化、饲养密度大、鸡舍通风不良时发生的单纯性感染,多数鸡精神、食欲变化不大,少数鸡呼吸音增强(只能在夜间听到),上述发病因素过强也可致多数鸡发病,这时采食量减少,在鸡群中可以看到有些鸡眼睛流泪,甩鼻,颜面肿胀。眼睛流泪多为一侧性,也有双眼流泪的。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转为慢性,鸡的食欲时强时弱,眼内有干酪样渗出物,有的如豆子大小,严重时可造成眼睛失明。少数鸡由于喉头阻塞窒息而死。如没有继发感染,死亡率低。死亡鸡解剖后主要的病理变化是气囊炎。成年鸡发病对产蛋的影响是呼吸道病中影响最小的。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本病发生后常继发大肠杆菌病,尤其是在肉鸡群更加明显,结果使病情复杂化,鸡群死淘率上升。在多数情况下本病出现在多种疾病发生的过程中,因此,死亡鸡解剖后的病理变化还可见到原发病的变化。
1.2 防治措施
对本病的防治应遵循以下原则:由于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诱因,因此预防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在预防工作中,首要任务是对各种病毒性疾病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其次是加强饲养管理,精心管好鸡群,夏天做好防暑降温,冬天做好防寒保暖。一年四季都要做好鸡舍的通风工作,给鸡创造一个较好的生存条件。本病一旦发生,重要的是尽最大努力去除发病诱因,改善环境。这样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如果有其他的病毒性疾病发生,则以控制病毒性疾病为主。为了防止本病的继发感染,可适当投药加以控制。治疗中的原则应考虑发病鸡的数量。病鸡少时以个别治疗为主;当发病鸡数量多,外界诱因无法立即去除时,可考虑大群给药与个别治疗相结合。治疗药物可这样来选择:个别鸡的治疗可用链霉素,成年鸡每只鸡每天用20万国际单位,或者用卡那霉素每天1万国际单位,分2次注射,连续注射2天~3天。全群给药可用消咳、呼咳奇效等。用饮水给药的方法,连用4天~5天。如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则以用治疗大肠杆菌病的药物为主。
2. 非典型新城疫
该病是鸡所有呼吸道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该病主要发生于已经进行了鸡新城疫免疫但抗体水平不高或不均衡的鸡群,有新城疫母源抗体的雏鸡群和常有本病发生而饲养管理水平较差的鸡场。从病例的实际情况来看,发生非典型新城疫的鸡群,日龄多在30日龄、80日龄和200日龄左右。
2.1临床症状
产蛋鸡常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发出“咕噜”声;有些病鸡排出黄绿色粪便,常有零星死亡;产蛋量和蛋的品质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有些病程长的鸡还表现出歪头、扭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
症状和病变差异很大,多数表现程度不同的呼吸啰音,打喷嚏,食欲减少或废绝,病程稍长者则出现歪头、扭头、转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病程持续时间长,患病期间鸡群中总有少数鸡不断的零星死亡,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极易被误诊为慢性呼吸道病或传染性支气管炎。
鸡群精神状况不佳、生长发育迟滞。多数病死鸡剖检时病理变化不明显,肉鸡常见喉头粘膜有散在性或弥漫性出血;部分病鸡腺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有出血点;也有部分病鸡肾脏有尿酸盐沉积,脑膜和脑组织充血。蛋鸡病变主要在喉头、气管充血、出血,粘液增多,少量病鸡的腺胃粘膜、有少量出血点以及肌胃角质膜下有出血斑。
2.2防治措施
2.2.1培育体重达标、均匀度好的鸡群是防止各种疾病发生的前提,只有合格的鸡群,才能确保抗体的均匀有效,保证各项免疫的顺利进行。
2.2.2确保雏鸡来自于健康的种鸡,因此必须选择信誉好、产品质量高、技术服务完善、经济实力强的供雏单位,保证顺利渡过育雏期。
2.2.3制定科学有效的免疫程序。确保抗体有效、高效,避免出现免疫空白。①重视1日龄的免疫工作。②使用正确的免疫方法。③定期做好免疫监测工作,发现抗体水平偏低或参差不齐时,应分析原因并对免疫程序作适当调整,及时加强免疫。
2.2.4加强生物安全措施。采取各种手段,防止病毒的传入和交*感染,阻断传播途径,认真做好环境的治理和消毒工作,消灭病毒。加强饲养管理,提供鸡群全价饲料日粮、舒适的环境条件(通风和温湿度),减少环境应激,以提高鸡群的综合抗病能力,提高机体对新城疫疫苗的免疫应答,减少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
3.传染性支气管炎
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生该病,但以雏鸡和育成鸡多发。该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其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
3.1临床症状
本病在临床上有三种类型,即呼吸型、肾型、腺胃型。
3.1.1呼吸型传支。雏鸡多发,发病后以呼吸困难为特征,有的呈张嘴呼吸,鼻腔有分泌物,常常甩头。病鸡精神、食欲很差。病后1~2天鸡只开始死亡,并且死亡呈直线上升,约1周后死亡率开始下降。成年鸡发病呼吸道症状不明显,但是产蛋明显下降,产出畸形蛋,蛋壳粗糙,蛋的质量差,蛋黄与蛋清分离,蛋清稀薄如水。10天后产蛋逐渐恢复。
3.1.2肾型传支。以20日龄左右的鸡多发,发病鸡精神、食欲差,呼吸道症状不明显,或呈一过性。拉灰白色稀便。死亡快且呈直线上升。死后变化以肾的变化最为明显,肾脏高度肿胀、苍白,由于尿酸盐的沉积,呈“花斑肾”样。
3.1.3腺胃型传支。40~80日龄的鸡多发。鸡群发病传播速度较上述两型要慢,病鸡精神食欲差,有呼吸道的症状,比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呼吸道症状明显且严重,下痢。死亡比较缓慢,但拖延的时间长,可达20天以上。死亡的鸡非常瘦是明显的特点。解剖后的变化以腺胃的变化最为特征,腺胃肿胀明显,有的可呈圆形;胃壁增厚,腺胃周围出血。论文参考。
3.2防治措施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病毒病,治疗上没有特效药物。在发病时给予抗生素主要是防止鸡白痢、大肠杆菌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继发感染。关键是搞好预防工作。呼吸型传支可用新城疫传支二联苗;肾传支和腺胃型传支可选择油乳剂灭活苗进行免疫。
4.低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以呼吸道和消化道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或疾病综合症。由于受毒株毒力、禽只敏感性、并发症及饲养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禽流感的症状、病变以及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很大差异。
4.1临床症状
病鸡眼睛红肿、流泪、分泌物增多,慢性感染的往往造成单侧眼睛失明,头和脸部水肿,冠和肉髯肿胀、边缘有紫黑色坏死点,咳嗽、打喷嚏等。
4.2防治措施
怀疑禽流感、新城疫混合感染时,要注意的是不能紧急接种新城疫Ⅰ系疫苗,因为禽流感感染时紧急接种新城疫Ⅰ系疫苗,往往会造成鸡群的大面积死亡。此时应接种Ⅳ系疫苗,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病毒感染的药物,同时接种禽流感灭活疫苗。论文参考。
做好对一般病毒性传染病的常规预防措施,尤其注意对进入鸡场的车辆及物品的彻底消毒工作,防止禽流感病毒进入鸡场内。坚持在鸡舍内进行定期的常规消毒,在疾病的流行季节,必须做到每天一次。切实做好对鸡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病的免疫工作,有助于提高鸡群对禽流感的抵抗力。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病毒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鸡群感染禽流感。
呼吸道疾病传播途径范文3
我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新型纳米抗H1N1流感病毒口罩,有明确的杀灭病毒作用,但是和N95口罩一样,它们主要用于医院等特定环境下,需要与病毒携带者密切接触时,且需要培训才能较好发挥作用。
2 不同环境:流感未流行阶段,处于相对密闭环境时可戴口罩,在露天环境下则没必要如果流感为散发,未到流行的程度,建议在机场、地铁、火车站、电影院等室内相对密闭的环境中,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应佩戴口罩以减少感冒病毒等病原体向周围环境播散。健康人群可在进入密闭环境时佩戴口罩,可防他人打喷嚏、咳嗽时排出的致病菌,并且避免受污染的手接触自己的口鼻引起疾病传播。脱离密闭环境后应及时摘除。
3 探病须知:探视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需戴口罩,探视后需洗手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肺结核、腮腺炎、水痘、SARS、麻疹等,都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合格的口罩能一定程度切断此类呼吸道疾病传播途径,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如果一定需要探视患以上疾病的患者,可以让患者和探视者均戴上口罩后见面。对于患者,口罩能大大减少其排出的致病菌进入空气:对于探视者,口罩能一定程度减少传染性。但是,仍然需要重视致病菌颗粒可能沉积在物体表面,手接触污染表面再接触口鼻就可能引起传染。所以,探视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间不宜过长,探视结束后要洗手。而且,上述疾病的急性期传染性较强,如肺结核痰菌阳性阶段,不建议在此时去医院病房直接探视患者。
4 夏季特点:若非必需,夏天不要用口罩防传染病
通常的季节性流感发作于冬、春季节,但此次甲型H1N1流感病毒似乎并不惧高温,如果进入盛夏后流感仍存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可能,则仍需提高警惕。
呼吸道疾病传播途径范文4
[关键词] 猪气喘病 临床诊断 防治措施
猪气喘病或猪喘气病,又称猪肺炎支原体性,是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和气喘,病理变化部位主要位于胸腔内。肺脏是病变的主要器官。急性病例以肺水肿和肺气肿为主;亚急性和慢性病例见肺部“虾肉”样实变。发病猪的生长速度缓慢,饲料利用率低,育肥饲养期延长。
一、发病情况
此病亦称为猪支原体肺炎及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所有养猪国家均有此病流行,本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乳猪的感染大都由接触患有本病之母猪所致。被感染的乳猪在断乳时再转播其他猪只。密集饲养可促进其传播。本病的潜伏期较长,因此有更多的猪群在不被发觉之下受感染,致使本病常存於猪群中。本病的感染率高,死亡率低,但能造成生长障碍及降低换肉率。换句话说,将延长猪只上市的饲养期。
猪肺炎气原体是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3种主要病原体之一(另两种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流感病毒),在猪患呼吸道疾病的病例中检出率约为19%。
猪肺炎支原体主要存在于感染猪的呼吸道、肺组织、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中,病猪和带菌猪是其主要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有:呼吸道传播、直接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病源菌只感染猪;感染初期猪肺炎支原体存在于气管和支气管表面,并损害黏膜-纤毛屏障,使支气管及血管周围淋巴样细胞增生(免疫反应明显参与病变发展致使肺脏发生实变);感染猪对猪肺炎支原体的免疫应答主要发生于疾病的后期(感染后15~20周),由此可见这种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
二、临床症状
猪气喘病的症状:该病潜伏期10天~16天,主要特征为咳嗽和气喘。一般体温、精神和食欲正常。病初为短声连咳,同时流少量清鼻液,病重时流灰白色黏性或脓性鼻液。在病的中期出现气喘症状,呼吸次数每分钟达60次~80次,呈明显的腹式呼吸(腹部起伏),此时咳嗽少而低沉。后期气喘加重,甚至张口喘气,同时精神不振,猪体消瘦。隐性病猪没有明显症状,有时会发生咳嗽,全身状况良好,但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这些症状可能随饲养管理和生活条件的好坏而减轻或加重,病程可拖延数月,病死率一般不高。病变局限于肺和胸腔内的淋巴结。病变由肺的心叶开始,逐渐扩展到尖叶、中间叶及膈叶的前下部。病变部与健康组织的界限明显,两侧肺叶病变分布对称,呈灰红色或灰黄色、灰白色,硬度增加,外观似肉样或胰样,切面组织致密,可从小支气管挤出灰白色、混浊、黏稠的液体,支气管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切面黄白色,淋巴组织呈弥漫性增生。急性病例,有明显的肺气肿病变。
三、诊断
本病临床症状及解剖病变,可供诊断上的参考。当一大群猪阵性干咳,喘气,生长阻滞或延缓却很低的死亡率等即可怀疑是本病。解剖病变为肺的病灶与正常肺组织之间分界清楚,两侧对称而病变区大都限於尖叶、心叶、中间叶及隔叶前下部。有胰样坚实的感觉。治疗与控制。
一般抗菌剂如磺胺,青霉素,链霉素及红霉素等皆无治疗作用。新一代喹诺酮类是对本病最优的治疗药。国内生产的猪喘气病弱素冻干苗可用于20-25日龄健康仔猪、免疫率可达80%以上。猪场必须自行繁殖种猪群,严格预防此病病原体侵入。
本病发病无品种、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全年均可以发生,在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时较为多见。饲料质量差,猪舍拥挤、潮湿、通风不良是其主要诱因。单独感染时死亡率不高,可猪群一旦传入后,如不采取严密措施则很难彻底清除。
在自然感染的情况下,易继发巴氏杆菌、肺炎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沙门氏杆菌及各种化脓性细菌、猪鼻支原体及粒状衣原体等等,从而引起病势加剧和死亡率升高。
四、防治
1.坚持自繁自养,严格杜绝外来发病猪只的引入。如需引入,一定要严把隔离检疫关(观察期至少为两个月),同时做好相应的消毒管理。
2.保证猪群各阶段的合理营养,避免饲料霉败变质:结合季节变换做好小环境的控制,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多种化学消毒剂定期交替消毒。
3.疫苗免疫:疫苗一定要注入胸腔内,肌肉注射无效;注意注射疫苗前15天及注射疫苗后两个月内不饲喂或注射土霉素、卡那霉素等对疫苗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呼吸道疾病传播途径范文5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致病机理;危害;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330-0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该病毒属多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1]。其在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猪只上均有发病,其中以仔猪和妊娠母猪发病最多,仔猪发病的主要特征是患呼吸道疾病,呼吸比较困难,母猪发病主要特征是流产和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该病最初由外国流行传染至我国,给我国生猪养殖业带来很大危害,现在尚未有特效的药物可以医治,因此只有做好防控工作,才能降低猪场的经济损失。
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致病机理
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后,该病毒首先侵入猪肺泡巨噬细胞,在入侵2 d后即可危害猪肺部,7 d即可将全部肺尖叶损伤至呈多中心病状,导致猪只出现严重的间质性肺炎。该病毒在细胞内可以不断增殖,导致巨噬细胞破裂、溶解最终崩溃,这样就减少了猪体内的巨噬细胞数量;同时还为其他细菌和病毒危害猪肺泡巨噬细胞提供便利。另外,该病毒的毒株还可以发生变异,从而减弱免疫细胞的识别能力,避开抗体作用,轻易和其他疾病并发或者继发,导致猪只的病情复杂,难以诊断,增加其死亡几率。
2 主要危害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传播途径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2种[2],其中,水平传播主要通过呼吸道、,垂直传播主要通过生殖道。其主要传染源是感染猪只以及康复猪只,由于其排毒时间比较长,因此病毒可以在猪群中反复地传播,很难根治。其危害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大量死亡,其中母猪繁殖障碍主要表现为流产和产死胎、弱胎以及滞产、不、假等,需延迟1个周期才能对其进行配种。该病还可以降低猪只的抵抗力,导致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不达标,容易与猪瘟混合感染,或者诱发喘气病、传染性胸膜炎、流行性感冒、萎缩性鼻炎、猪肺疫等呼吸道疾病,因此一旦感染该病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3 防控措施
3.1 加强管理
规模养殖场宜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原则,必须引进种猪或商品猪时,应慎重选择,严禁在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区引种[3]。引进后,首先要进行逾30 d的隔离,并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混入猪群中养殖。保持环境的安全卫生,及时清理猪的粪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适时进行带猪消毒,以每周4~6次为宜,场区每周至少消毒1次;注意保持猪舍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加强免疫,定期开展免疫抗体监测工作,按照免疫程序和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合理进行免疫,主要针对猪瘟、气喘病、伪狂犬病、口蹄疫、细小病毒等病。对于病死猪和患病母猪产的胎衣、胎盘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主要采取深埋、焚烧和消毒方式。为了防止疫情扩散,严禁病死猪流动,并保证运输工具的消毒工作及时到位。
3.2 加强检测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疑似发生时,应采取措施尽快确诊[4]。对全部猪群进行检疫,对病猪实行隔离饲养,在做好饲养管理的同时加强卫生消毒工作。在未发病的地区和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地区,母猪和公猪要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免疫,按照基础免疫程序采取肌注方式,免疫2次,每次份量为4 mL/头,间隔21 d,以后每隔5个月免疫1次即可;一般哺乳猪、育肥猪和保育猪无须免疫。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发生地区及其周围,母猪和公猪采用以上方法进行免疫;3~10周龄的仔猪可以接种弱毒疫苗1 mL/头;10~18周龄的仔猪可以肌注弱毒疫苗2 mL/头。
3.3 对症治疗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发生时,容易继发猪链球菌、猪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因此在治疗时,要对症诊治,以抗病毒、防继发、重保健为原则。针对比较常见的细菌病,要结合采取适当的措施,做好免疫和药物预防工作,并尽量采用中药制剂,添加电解多维,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机体健康。抗病毒方面,暂未发现特效药,目前主要使用干扰素或干扰素诱生剂,如干扰素、聚能核肽、转移因子、免疫球蛋白、黄芪多糖等抑制病毒的复制。防继发和退热方面,可以采用青霉素+柴胡+复合维生素B混合肌注;或头孢噻呋钠+复方氨基比林;或清宁(对乙酰氨基酚)+泰诺康(复方氟苯尼考)等配方,按照疗程进行用药。重保健方面,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疫病进一步蔓延;在饲喂上,可向饲料中加入瑞特奇1~2 kg/t+维多利0.5~1.0 kg/t,或热毒清(黄连+黄苓+黄柏)+电解多维;在饮水方面,可向猪只饮水中加入葡萄糖250 g/L+食盐5 g/L。
4 参考文献
[1] 查日华.安徽省芜湖地区猪瘟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混合感染情况的调查[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4):88-89.
[2] 马红艳,郝永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7,28(4):43-45.
呼吸道疾病传播途径范文6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特点;防控策略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095
当前我国的生猪饲养逐步迈向规模化,令生猪饲养密度与猪舍的利用率愈发提升,导致猪在猪舍中染病的几率较大,造成对饲养人员的经济效益大受影响。
1 规模化猪场疫病的流行特点
1.1 呼吸道疾病较为明显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由一种或几种细菌与病毒引发,并且由于环境应激因素与猪群抵抗力降低等原因相互作用造成混合感染。除却病原体之外,猪群饲养具有较大的密度,日龄不同的猪进行混养,通风不畅,环境卫生不佳,温度变化较大以及猪免疫功能降低等因素会造成成呼吸道疾病突然爆发。
1.2 继发感染尤为普遍
继发性感染状况在规模化养殖场较为普遍,尤其在猪群具有原发性感染的状况下,如果应激因素与饲养管理不当,就较易出现继发感染。比如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巴氏杆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
1.3 病原体多重感染严重
猪病发在临床中通常并非由单一病原体造成疾病,大多由超出2种的病原体相互协同而形成,体现为病原体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特别对于规模养猪场而言,通常会令猪群出现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多重感染,不仅仅是病毒的混合感染,还有细菌的混合感染,以及病毒及细菌的混合感染。比如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瘟病毒相互间的多重感染极为严重[1]。
1.4 繁殖障碍性疾病危害加大
猪繁殖障碍疾病通常分成非传染性与传染性两种。非传染性则为先天性繁殖障碍、子宫内膜炎、应激性繁殖障碍所致。传染性主要因为传染性因素造成的。传染性主要体现为猪生殖、猪瘟以及呼吸综合症等疾病。
1.5 免疫抑制性疾病依旧存在
在形成猪体免疫抑制疾病的因素当中,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与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危害较大。这两种病毒能够对猪的免疫器官与免疫细胞造成危害,抑制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令机体抗病能力降低,亩令健康水平显著降低。
2 规模化猪场疫病的防控策略
2.1 科学饲养管理,强化营养保健
疫苗预防为主,强化免疫检测。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饲养管理,成为猪疫病防控的重点所在。在强化饲养管理中,还需要将猪营养保健工作做好。养猪需做好防病工作,除了借助疫苗与药物,更需要提高猪本身的抵抗力,只有提高猪的营养,还能够显著提升其抗病力,只有饲料质量安全、营养完善,才能够满足猪在不同成长时期的营养所需。要根据不同季节气候、不同生理时期与疾病的流行状况,可以通过投放药物加强预防。
2.2 定期消毒,杀灭病原体
在养猪场门口设定消毒池,消毒室的地面设置消毒带及紫外线等,人、车、物进出猪场均需进行彻底消毒。定期全场消毒,把污染物与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消毒猪体表面,养猪场需要搭配不同消毒剂并更替运用,通过科学消毒、规范操作,获得良好的效果。
2.3 抓好进猪关,降低外源性疫病的穿入
掌握我国动物疫病的动态,把控进猪地的疫病状况。引进生猪时,需通过当地兽医部门检疫,不可将病猪引入进来。在运输途中谨防应激反应。生猪入场后需进行14d的隔离观察,检验合格后注射疫苗,进猪时尽可能降低外来人员与车辆入场,进出人员必须严格消毒。
2.4 做好健康检查,出现异常需及时进行隔离
养猪场每天需进行检查,通过喂料或饮水观察猪的各种状况,出现异常则需进行隔离与治疗。隔离治疗时需做好猪舍与饲养人员的消毒工作。在隔离时应当做好健康猪预防工作,对病死猪与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3 结束语
只有全面的做好防护措施,从根本上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做好免疫工作,才能保证生猪养殖的顺利进行,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