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范文1

关键词:专业;分类培养;模块化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100-02

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2013年列出了因就业难被亮红牌的全国十大专业名单,生命科学学院现有的4个本科专业中名列有3,即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因此,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瓶颈已势在必行。

一、专业现状

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是近年来新兴起来的学科专业,二者都包含着若干二级学科领域。其中,生物工程包括酶工程、蛋白质工程、糖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胚胎工程、组织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包括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微生物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组织培养、繁殖发育技术等。对应每个二级学科领域,都有一系列的专业课程设置。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有两个工科专业和两个理科专业,分别是生物工程和制药工程,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其中,生物工程和生物科学专业是生命科学学院最早设立的专业,属于一类本科专业。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是二类本科专业。目前我校的生物学一级学科挂靠生物科学专业。从2013年开始,我们实现了按类招生,从第三学期开始再进行专业选择。

二、生命科学类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生命科学类专业,尤其是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从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1)培养出的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差。这是一个全国性的普遍问题,不是个案。究其原因首先是这两个专业在高校的专业设置中发展过快,远远超过了生命科学行业发展的需求。现在全国高校中没有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的寥寥无几。其次生物科学专业涉及的领域太过广泛,涉及到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由于涉及领域宽导致专业不专,使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弱。(2)生命科学类专业在大学专业中实力不强。随着生物技术的普及,生命科学面临着与高校计算机专业外语专业等一样的困境,它不再是一门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掌握的技术,生物技术已经渗透到许许多多的领域当中了,例如农学、园艺、林学、兽医、人医、微生物等生命科学的范畴之中,而像内蒙古农业大学的专业设置中又有这些专业,这些专业又是非常接地气的专业。从研究领域来看,在植物领域,生命科学学院是不到20人的团队,而农学院光作物领域就是上百人的队伍。所以生命科学学院在高校中,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农业高校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三、解决方案

基于上述情况,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对生命科学类专业中尤其是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二个本科专业进行专业定位,通过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制定导向性专业课程教学模块,推动同一专业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研究目标、工作意向在专业内向不同技术领域倾斜,从而使本科教育向目标化、专业化教育发展,在保证学生宽口径教学的基础上,推动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从而提升专业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具体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

1.专业定位。专业培养方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以要解决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这两个专业所面临的困境,我们首先要进行这两个专业的重新定位。定位之前首先要做的工作是:(1)收集全国相关高校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结合各高校学术地位、专业优势、地理位置、经济环境等,比较分析其专业特点和专业定位情况;(2)比较分析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的特点、优势、不足和国内所处的位置,结合自治区发展目标和经济发展趋势,围绕自治区农牧林与生物产业需求,并结合自治区生产生活中的教育和科技需求,探讨我校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定位目标,制定出符合时展和社会需求的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专业培养方案。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的基础是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既是思想的启蒙者,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教学第一线的主力军,在教学、科研的工作中占有主导地位,拥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所以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加强建设的首要步骤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名师建设,加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建设,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在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中不能是一个口号的问题,需要各级部门下大力气,需要资金和配套设施的投入,需要师资培养部门务实事。强大的师资队伍配合以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构成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专业建设核心要素。

3.优化课程体系,推进模块化教学。首先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学校的关于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的倡议,把一些专业基础课程例如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动物生理学和植物生理学等课程整合到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中,由学校层面的平台来开出。另外针对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涉及范围过大,重点不突出,我们在强化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前提之下,通过制定导向性专业课程教学模块,推动同一专业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研究目标、工作意向在专业内向不同技术领域倾斜,从而使本科教育向目标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配合生命科学类专业分类培养模式,建立模块化教学。这个模块化不能撼动教育部关于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定义的根基,所以可以在学生的选修课程中加入模块化教学。例如加入马铃薯快速繁殖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开发与应用、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等模块,每一模块由2—3门课程组成。要求学生按照模块化课程进行课程选修。模块化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某一阶段所要学习的知识点,以一定的载体为依托,将相关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知识模块。它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虽然模块化教学盛行已久,但是其在高职教育中应用比较多,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中引入模块化教学的高校还比较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已经根据陕西地区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经济发展特点建立了模块化教学特点,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每年为太白酒业、天士力公司等相关的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实践证明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模块化教学的引入将推动这两个专业的建设,直接提高了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继续优化实践教学。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改革已取得很大成效。实践证明,强化实践教学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措施与保障,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与拓展知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校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分类培养体系改革中我们要继续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首先结合2016年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继续加强实践教学在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中所占的比例。另外我们在新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在选修模块中大量增加了与应用技术密切相关的一些课程,例如在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的选修模块中增加了环境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品学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增设把实践教学有目的有方向地引导到生物技术的实际应用环节中。这样在我们的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人才培养中进一步完善了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到实际应用的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次我们需要继续加强学校和学院两级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就学院而言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对原有实验教学平臺的建设,包括优化实验室资源的配置、对必要的老旧仪器设备升级、对实验教学人员进行培养。二是继续完善实验室的运行机制,保证实验课顺利地高质量地开出。三是加强对实验教学环节的考核,完善实验教学环节的监督机制。由于近些年高校扩招的原因,导致实验教学的压力远远大于其承载能力,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需要想出更多的办法来保障教学质量。这里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例如实验经费投入,实验室配套仪器设备的完善,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进一步合理化实验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完善实验教学的监督机制。四是完善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的开放机制。五是建设我维护好校外实习基地,充分为我们的实践教学服务。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范文2

关键词:校企合作;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培养方向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对于一些由专科院校升格或多所高职院校合并而成的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在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上就不能照搬国内重点大学的培养模式,而应该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强化实践性、职业性教育,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近年来,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变,主要培养面向现代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实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标。商洛学院作为陕西省省教育厅首批确定的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试点高校之一,大力探索和推进校企合作,突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仅是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促进改革、建设和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以“能力为中心”,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努力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适用面较宽、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1开展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生物技术专业是商洛学院升本以来开设的新专业,因此,对于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无论是理论基础、知识结构方面,还是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近几年,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但是,大多数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还达不到企业用人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只懂理论或只具备基本动手能力,却缺乏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倾向,学生实践创新意识淡薄等。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会和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第一感性知识,使理论密切联系实践,同时也训练学生各种操作方法和基本技能;与企业合作的实践教学有助于强化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加强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技能,不断拓展校企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可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为生物技术专业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提供有效途径。因此,开展校企合作的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合格应用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2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学校科学制定的培养目标和任务,着力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人才,而实践教学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中关键的教学环节。因此,校企合作下的实践教学既注重教学质量,同时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其具体的措施如下。2.1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是推行人才培养模式顺利运行的行动指南,贯穿于人才教育的各个环节,因此,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对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借鉴省内外同类高校经验的基础上,优化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邀请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有计划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基于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企业发展的需求,先后为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开设了《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动物学实验》《植物学实验》和《生物化学实验》等专业基础实验课程,还开设了《基因工程实验》《细胞工程实验》《蛋白质与酶工程实验》《发酵工程实验》和《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等专业主干实验课,并通过《专业认知实习》《毕业综合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2.2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为了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校通过与生物技术、生物医药等相关的企业合作,开展各种类型的学科竞赛,比如“森弗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动员全体本专业学生积极申报“挑战杯”、“互联网+”商业大赛及省级、国家级生物学科竞赛等。鼓励全体教师和学生,结合地方产业或相关企业科技需求,挖掘潜力项目,每年积极申报陕西省和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2.3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在强化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理论教学的同时,不断增加实践教学比例,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与陕西天士力植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生物医药企业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合作,与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等3家农药生产企业建立了实践教学和就业基地合作,还与陕西森弗制品有限公司、西安伊利泰普克饮品有限公司、西安顶益食品有限公司等8家生物制品企业建立参观与见习合作,每年安排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开展认知实习和综合实习等。2.4外引内培,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各个高校的核心资源,而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为了更好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加快学校转型发展,自2015年以来,商洛学院通过开展“百名博士工程计划”等途径,大力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补充到教学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中,并且还通过校企联合开展应用研究,利用企业现金生产设备和技术,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促进其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技术主管和资深工程师等参与本科生的培养方案修订和理论教学,担任本专业实践课程和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联合指导学生实践教学,完善整个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结构,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2.5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是应用技术型大学本科教育内涵的核心,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由教务处实践教学科专门负责制订合作教育的规划,协调资源配置,各二级学院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实践教学,并通过与企业建立协议、制订规范,不断加深校企合作,实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全程参与”。为此,学校先后颁布了《商洛学院实践教学管理规定》《商洛学院实践教学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商洛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的全过程。2.6完善过程管理和评价机制实践教学包括了课程实验、专业课程设计、专业认知实习、毕业综合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许多环节,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管理较为复杂,因此,学校成立教学评估中心和教学督导委员会,对各专业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质量监控,同时建立合作企业对实践教学进行督查评价和机制反馈。学生在参与企业实践实习过程中,不仅接受带队指导教师的管理,更要遵守企业的规章管理制度,接受企业技术人员和外聘教师的指导和管理,并在实习结束后对每个学生进行考核打分,并给出鉴定意见,同时企业和学生也对全体指导教师进行打分,实现多项评价,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不断提升。

3结束语

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既能发挥学校理论知识较强的优势,又能充分利用企业先进设备和技术等各优势,根据社会与企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实现实践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是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最优模式,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商洛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学校,深入贯彻落实陕西省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的实施意见,认真吸取国内外高等教育最新发展成果,以全面实施本科教育,着力构建“稳基提质增速,创新驱动发展”新常态,争创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主要任务,坚持走内涵发展和转型发展之路。对于生物技术专业发展而言,校企合作下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但是目前的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仅处在合作的初级阶段,只有与企业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根据社会和企业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实现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才是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凸显教学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增加就业机会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顾永安.转型发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马纯艳,卜宁,李学军,等.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的构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4).

[3]陈裕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分析及改革——以新余学院为例[J].新余学院学报,2015,20(2).

[4]吴业卿,丁先锋,舒建洪,等.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14,4(4).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范文3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地方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174-02

进入21世纪,生物产业迅猛发展,已成为增长最快的经济领域,涌现出大量生物产业成果,表明生物产业能够在环境、健康、能源和粮食等重大问题的解决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外都高度重视生物产业的发展,纷纷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大投入,试图占领生物技术领域的各块高地。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就把生物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将生物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期间制定了《“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全面推进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十二五”以来,我国生物产业复合增长率达15%以上,2015年产业规模超过3.5万亿元。最近,发改委印发《“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2016-2020)》,提出到2020年,我国生物产业规模达到8至10万亿元,生物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4%,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生物产业的迅猛发展,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年上升。

生物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新型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由于生物技术专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任何一个高校都不可能培养面面俱到、行行精通的生物技术人才,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师资力量、办学经验以及生源质量等方面的限制,其人才培养模式与那些“211”、“985”等高水平大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1]。地方型本科高校的生物技术专业在办学中一定要结合自身优势,办出特色,本文就地方型本科高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这些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一、认清学校办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划分,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有三种类型:重点大学培养的是以学术为主的研究型人才、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的是以开发性和应用性为主的应用型人才、高职类院校培养是以技能为主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地方型本科高校,其主要目的是为地方行业培养各类应用型、技术型和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毕业生大多到企业、公司等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工作。地方型本科高校在确定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首先应认清自身的办学定位,制定符合学校及地方经济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地方型本科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注意立足地方实际的原则,在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上也要避开与“211”、“985”等重点大学撞车,而是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2]。笔者认为,这个突破口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确定:一是办学实际,审视自身在多年办学中形成的特色是什么;二是要参考地方经济需求,因为地方型本科高校的生源大多都来源于学校驻地附近,学生的就业也大多会选择在学校驻地周边,因此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生物技术人才尤为重要。

二、基于全面发展和重点突出相结合的原则,优化理论教学内容

生物技术专业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诸多产业,如农业、能源、环保、化工、医药、卫生、食品等。生物技术专业包含的理论课程非常多,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专业课程(包括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以及专业选修的课程(如生物统计学、生物信息学、免疫学等)等。生物技术专业总共可以开设的课程达70余门,这些课程有些内容相互交叉融合,有些课程自成体系,这么多课程在开设与否及学时安排上不可能同等对待。所以,每个高校必须根据自己的师资现状及人才培养目标,对这些课程进行有重点的教学。对于内容有交叉的课程,需要统筹梳理,进行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精简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突出重点课程。

三、强化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践能力培养对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来说至关重要。实践能力主要是通过实验、专业实践及生产实习来进行培养的。生物技术专业的实验课程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验证性”实验,主要是一些基础课的实验。二是“理论+技能性”实验,这些实验课程既能够验证知识,又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主要是一些专业课的实验。三是“开放性”实验,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已学的实验方法、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开放实验室独立完成,自主分析实验数据并做出相应结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学生只进行宏观地指导监督。“开放性”实验可以让学生主动开拓知识面,灵活运用和归纳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限于经费、设备及师资力量,地方型本科院校中“开放性”实验开设较少。在生物技术人才培养中,应加大“开放性”实验的投入,改善开放实验室条件,强化“开放性”教学。同时,在实验项目的选择、教学模式等环节进行改革,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课程真正地领会知识,掌握实验技能。

四、保障实习环节,零距离接触企业生产

实习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地方型高校来说,实习环节尤其重要。虽然各个高校都建有一定数量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但学生的生产实习仍面临一系列的困难。首先,校内实习基地不健全,有些实习基地专业对口性较差,难以真正起到作用。其次,已建的校外实习基地多数流于形式,虽然签有实习协议,但并没有真正执行。甚至有些学校把实习环节全部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个人途径自行联系实习。第三,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实习考核机制,没有跟踪学生的实习过程,仅仅依靠学生的实习鉴定表就授予学分。因此,在地方型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的改革发展中,切实保障实习环节的真正施行是一个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入手:(1)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来促进实习基地建设。可以聘请企业人员给学生介绍企业生产问题,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技攻关、员工培训等,增强学校与企业的互动,建立良性合作关系。(2)强化实习过程管理,增强带队老师的责任感,督促学生自始至终完成实习过程。(3)建全实习考核机制,采用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全面真实地考核学生在企业所学到的技能。(4)有计划地培训或引进双师型教师,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严把论文选题,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教学计划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直接相关。毕业论文在选题类型上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科研型、生产型和综述型。科研型论文是指论文内容主要侧重于理论研究;生产型论文是指论文内容主要侧重于实际生产应用,包括在实验室中研发、小试,或者是学生参与到一些企业的科研项目中;而综述型论文是指学生利用网络、数据库等搜集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梳理概括,并对该领域的下一步发展提出一些展望或建议。从地方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及培养目标来看,生产型论文尤其是参与企业科研的类型是最适合学生的类型,而在实际中,这一类型的论文开设很少,相反,有很大比例的学生毕业论文是综述型的,这与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不相符合的[3]。因此,学校应在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上下大功夫,创造条件提高生产型论文的比例,这对于培养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应用性和实用性极其重要。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已提升到国家科技重点发展的战略高度,地方型本科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就是为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培养主力军和实际生产者的。地方型本科高校应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制定适合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教学上要以学生就业及学生自身的未来发展为导向,把握主要内容,取舍有度。通过实验教学、生产实习及毕业论文等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同时,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

参考文献:

[1]王彦杰,韩毅强,晏磊,等.生物技术专业“落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50-151.

[2]胡晓倩,张界,黄松.生物技术专业地方性应用型转型建设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3,(5):135-137.

[3]倪雯,沈露露,晶,等.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现状的调查分析[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15,(5):38-43.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范文4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生物技术 校企合作

目前国内一般高等学校基本都开设了生物技术专业,从近几年的招生情况可以看到,学生报考这个专业的比较多,我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生命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生物技术系统理论知识,毕业后可以胜任生物技术科学有关的研究、相关或相近专业的教学工作,企业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目前虽然国内高等院校基本都开设了生物技术专业,但是各高等院校的层次定位、相关学科的教学设计、师资力量水平和人才培养目标等都不同[1],因此如何制订每个学校适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很关键。笔者通过对潍坊科技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改革方案,已期为同类院校提供参考。潍坊科技学院位于寿光市的地方本科院校,近年来学院发展迅速,但是生物技术专业目前还是学院的薄弱专业,如何在现有的办学条件下,培养具有扎实的生物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技术型专业人才,是我院生物技术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2]。

一、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目前高校生物技术专业所设计的领域比较广泛,但不专业。比如有的院校把生物技术专业归于化工学院,有的院校把生物技术专业归属于农学院,我院生物技术专业归属于贾思勰农学院,这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着重强化生物开设课程体系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学生就业等问题相联系”,结合我学院生物专业师资力量和实验室的设置情况,生物技术专业目前的招生方向主要有三个,分别为生物信息技术、植物生物技术和生物微生物专业。这三个专业决定了我们的主干学科就是生物学,主干课程: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细胞工程等,选修课程:无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生药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等,在设置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过程中为了加强生物技术方向学生课程的学习,同时我院增加食品生物技术和微生物检验等课程,以拓展学生专业方向的学习,适应学生的个性培养[3],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目前我院对学生实行学分毕业制度,学生只有修满学分才可以申请毕业,应该对课程学分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大实践课、生物实验课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学分,对一些理论课的学分降低,比如一些纯记忆的课程可以通过加强实践的过程中积累,这种课程设计的培养模式,对于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很适合,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另外,除了课程学习外,学院每个月至少组织一次实习实践课,比如寿光作为中国的蔬菜之乡,每年都会举行菜博会,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出去锻炼,增长实践经验,为以后从事生物相关专业打下牢固的实习基础。

二、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随着生物化学理论及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简单地讲解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步骤,学生书写预习实验报告,根据预习实验报告做实验、学生做完实验后写报告、教师批改实验报告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应用型大学新教学体系的要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建立一种新型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我院新建了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建有微生物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植物生物技术实验室等,同时配备了微生物检测设备、红外、紫外、液相色谱等先进仪器,在以往单一的验证性实验中增加了创新性、研究性环节,从而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主动获取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三、完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要贴近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培养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把企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项目资助的形式让学生参与研究。例如我们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与美高斯麦生物工程研发中心、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红梅园艺、竹禾生物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这些公司每年资助一部分资金用于学生的科技活动经费,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几次到企业学习,让学生在企业实践。比如上学期组织的与美高斯麦化妆品公司合作的微生物检测,学生和企业领导反应都很好,实践过程中企业员工指导学生一起参与化妆品的微生物实验,这样既可以解决学校实验的一部分经费问题,又可以保证实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学生通过参与企业实验,掌握了很多实际操作的经验和要领,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及个人就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生物技术专业作为21世纪比较前沿热门的学科,本专业涉及的先进仪器设备比较多,这就对本专业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我院生物技术专业教师的学历水平均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部分博士生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大部分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这些教师不但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而且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2014年我院生物技术专业发表核心及SCE、EI论文30多篇,著作10多部,部分年轻教师就获得市级以上教学能手称号,同时我院特聘尹伟伦院士为名誉院长和特聘教授,定期聘请国内外生物专业方面的专家来我院讲座,同时组织教师进修学习,鼓励研究生教师考取博士,博士生教师攻读博士后等政策,切实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学术水平。鼓励年轻教师多出去学习,考取双师型教师,同时专业教师在开展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时[4],安排这些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指导、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查阅文献资料、设计生物实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实验教师要针对性解答,学院要多组织学生参加生物技术试验大赛,同时选拔优秀的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大赛,以赛促评,不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意识。

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潮流下,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术类专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课程设计、学分设计,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增加创新性、研究生环节,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对学生因材施教,多与企业合作,鼓励学生多去企业锻炼,争取做到学生人人都与企业挂靠,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的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铁军.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教学改革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10(9).

[2]胡长效.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与建议[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3).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范文5

关键词:独立学院;生物技术;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6.11.150

现代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从1953年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詹姆斯•沃森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开始,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技经过60年的发展把整个生物学带入了崭新的应用领域。生物技术的最大特点是涉及的技术种类多样且复杂,是一门跨领域特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可广泛应用于医学、农业、军事、工业、环境、能源等领域,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可以小至分子、细胞乃至纳米层次,也可大到组织、个体、群落甚至整个生态系统。如果没有生物技术的一个公认的定义,就很难区分什么不是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学科相对独立的学术体系,相对完整的理论框架将非常难于设置,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确立也无据可依。我国自1997年高校批准设立生物技术专业至今,普遍采用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对生物技术定义进行界定,在人才培养上主要以理为主,以工为辅。生物技术的定义决定了生物技术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依赖生物技术定义,并随着定义的发展而调整。

1关于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新的工程技术的出现,经常是在学科的边缘或交叉点上。由于一个专业要求多种学科的综合,而一个学科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1],在我国高校现行体制中,生物技术专业往往被等同于一个二级学科,以学科的定义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功能单位,对教师教学、科研及为社会服务进行了界定。在这种模式下,生物技术面对大量的学科交叉应用,在教学上却固步自封,本科专业方向设置狭隘,闭门造车,教育教学和产业应用脱节严重,在医学、农业、军事、工业、环境、能源等领域甘当配角,失去了生物技术专业在学科交叉领域的大好发展机遇。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方向课程体现的应该是专业在多种学科的综合后在某个领域的应用,是具体的人才培养应用方向。在生物技术强国美国[2],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专业包括生物物理、海洋生物、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态与进化生物学方向;哈佛大学直接将生命科学划成了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两个专业,生物学从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跨越到生态学和古生物学,而生物化学专业则主要关注的是分子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含有综合生物学与分子和细胞生物学两个专业,后者包括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向、细胞和发育生物学方向、遗传学和发育方向、免疫学方向以及神经生物学方向。美国一流高校在生物技术人才培养上的显著特点是:将生物学的二级学科作为本科人才培养的方向(又称为课程方案)。在我国只有“985”,“211”大学才具备将生命科学的专业分支建设为生物技术的专业培养方向的能力,其原因主要是生物技术为实验性科学、需要大量的高端生物技术相关设备以及相应的研究型学者师资。国内独立学院受师资、设备和资金的局限性,2013年办学较好的前十个独立院校中只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举办生物类专业,而且在传统意义上,独立学院生物技术学科布局非常不完善,不可能看齐国内外一流大学,将生物学的二级学科建设为多个人才专业方向。因此,将生物技术人才培养与产业应用相结合,跨学科建设专业方向,延展学科资源共享效益,建立特色课程体系并付诸实践是独立学院举办特色生物技术相关专业的关键步骤。珠海市食品、医药和医疗机械制造产业发达,社会对跨学科的生物技术专业体现出的能力要求表现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生物技术应用需求、制药领域的生物技术应用需求以及医疗器械领域对生物技术的应用需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在学科布局上对生物技术在专业方向设置上提供了很好的跨专业资源共享平台。我们结合泛珠三角经济发展需求、依据自身实际条件首先确立如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拥有扎实的现代生物技术基础理论,系统掌握生物技术的应用实践技能,富有利用生物技术研发生物制品的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可从事生物制造与生物制品安全以及食品检验检疫等领域中生物技术应用的相关研发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专门化应用型人才。同时,在未来5-10年内逐步规划制药领域、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服务珠海市生物技术跨学科应用型人才需求。

2关于课程模块的优化实践

生物技术课程模块式优化有利于适用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有利于课程设置的稳定性,容易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经过7年的改革实践,我校生物技术课程模块优化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精准勾勒专业知识模块。模块优化主要使学生清楚哪些是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哪些是自己必须了解的生物基础知识。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育种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发酵工程设备、酶工程等专业内容。受限于160学分的总限制,生物技术专业不可能将所有的内容都开设成单独的课程,而且各类课程中重复性内容较多,不利于学生综合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因此在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上,必须做到“有基础,有专业”。有基础,用12个学分构建生物技术的专业基础知识结构,共5门理论课程,知识点覆盖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人体结构与生理等上游生物技术基础知识;有专业,用20个学分构建五个核心专业课程,含基因工程与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原理及应用,酶学原理与酶工程。二是构筑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应用模块。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应用性、实用性为准则,必修和选修互补,模块上除设置食品安全检验检疫生物技术必修模块外,充分考虑学生就业、升学、留学需求,尽可能提供适应学生需求的选修课程模块,满足个性发展需求。专业方向必修模块包括:现代仪器分析、HACCP原理与应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控制技术、食品卫生毒理学、现代食品分析技术。专业方向选修模块包括: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免疫学、神经生物学、药物设计与药物研究、生物物理学、生物仪器分析、工程制图、电工电子学等。总之,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优化的方向是甩开传统学科分类包袱,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现实资源为依托,开展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三是夯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模块。人才培养要做到实效性,必须用实验课程来培养学生。我们逐步取消了一课一实验配套的办法,将所有实验课整合成独立规划的实践课程,综合后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在各专业实验课里完成,实行课堂化管理(分为四个技能训练课程,每周4-6学时),最后考察评价,夯实基本生物技术实验能力;第二阶段在专题研究课程内完成,教师单独辅导,以开题报告,研究报告作为评价标准,获得相应学分;第三阶段主要在国内外实践基地统一组织、自由安排时间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以大量的实践、见习、参观为主要手段,融入部分毕业实习内容,独立撰写实习报告;第四阶段主要在校内外实验室完成,根据毕业论文具体要求,在相应实验结果前提下,独立撰写毕业论文,并参加答辩。

3关于保障生物技术课程体系实施的实验条件

生物技术在学科划分上理工不分,即可以发理学学位,也可以发工学学位,实验科学的特性决定了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的高成本,高投入。独立学院自筹经费的特点决定了学校在举办生物类专业上与公办高校在人才、资金投入上相去甚远的现状。我校作为高等教育改革试验区,举办生物技术专业同样面临资金、人才匮乏局面。只有通过社会资源的整合,协同创新办学体制才能解决生物技术专业对高端设备的需求,同时实践基地的建设要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设备应符合现代生物技术人才培养以及特色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经过文献搜索和对珠海300家企业的调研发现:与用人单位共同培养食品安全领域的生物技术应用人才符合国家和珠海地区发展的需要。2007年我校与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珠海局正式签署协议协同培养生物技术专业人才。通过办学模式的创新,“平等自愿、产权不变、协同建设、资源共享”的方针使得双方能够大胆持续投入,共建共享实验室,至今我校已经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卫生检验检疫两个国家级实验室,部分生物实验室达到生物安全二级水平,实验条件满足生物技术课程体系的教学实践要求。另外,在实践课程经费投入方面,生均实验材料费为750元/人,学院预算仪器购置费为2857元/生,年度生均实践环节总投入为3607元/生,将教育部2004年2号文件“学费20%直接用于教学”的规定不打折扣落到实处。

4生物技术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效果

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是课程体系改革成功与否的试金石。首先,实验条件是实现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规划的重要保障,“检学”协同创建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实验室体系为执行生物技术课程体系,进行人才培养、创造了先进的实验室基础,学生实验训练得到有力的保障;其次,通过实验室共建、资源共享,协同管理,把直接为企业提供食品安全检测的国家级区域性中心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作为学生通过高层次技术服务学习的平台,对学生具有深远的“学有所用”的意义,学生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直接服务于社会,并作为切身利益方对课程体系设置的反馈能够直接基于社会的实际需求,这优于任何第三方去评价课程体系改革效果;最后,摸索出了适应特殊机制大学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取得了明显效果,学生升学率达20%,就业率高于地区平均水平,学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刘春惠.论“学科”与“专业”的关系[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6-71.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范文6

关键词:食品生物技术 专业建设 专业定位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1-163-02

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是一个集生物、化学、农业、营养、工程和管理等多学科交叉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培养人才层次有三:初级技术型人才,掌握生物发酵、安全检验、科学加工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术后,熟知食品或生物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及经营方式,懂得这个专业“能做什么”,能从专业角度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提出满足企业需求的方案,是第二层次技能型人才在社会立足并发展自我的关键:通晓生物或食品行业发展全局,具有前瞻性思维,熟知至少一种产品或一种模式的专业理论与应用,能够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其发展特点和趋势,为企业进行长远谋划是高层次战略型人才特点。

作为培养高职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主要面向“武汉1+8城市圈”,服务生-物发酵和食品加工行业,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食品生物技术、营养与检测基础的系统理论知识,能将生物技术和食品加工技术有机结合生产,具备产品简单开发、品质控制、安全检测动手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另外,通过基本素质的训练和拓展知识的学习,具有将专业知识转化或系统提升的意识与行为。

1 通过市场调研进行专业定位

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关系国计民生及农业、工业、流通等领域的大产业,它包括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制品业4个行业大类,涉及营养保健食品、酒类、乳制品、生鲜食品加工、饮料、糖果及巧克力、粮油加工、糕点、焙烤食品、调味品、食品机械、食品包装、水产品及水产品加工、食品添加剂等24个门类。

现代生物技术植根于早期的食品和饮料发酵生产。,以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生物分离技术)改造传统食品加工工艺、生产新的食品原料和功能保健食品、开展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将成为调整食品工业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点。

为保证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始终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向、行业发展的趋势相一致,从2005年起,我院邀请企业人士建立了由校外长期从事职业技术工作、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管理人员、技术专家以及校内骨干教师组成的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论证;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构建:毕业生从业岗位与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分析;课程设置与岗位训练项目确定;专业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等。同时,他们还为学生开设专题技术培训讲座,为学生参加勤工俭学、顶岗实习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根据武汉市大力发展营养食品、功能保健食品和工程化食品的政策以及食品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根据学院“围绕三圈、服务三业、重构三系、打造三型”总体办学思想,秉承“厚德尚能”的校训理念,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确立以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为主要培养方向的专业定位。

根据企业需求,我们还确定了生鲜管理为其特色专业方向。2005年,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与武汉中百仓储连锁超市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生鲜管理方向的食品生物技术订单班。两者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校内教学以理论课为主,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企业以顶岗实习为主,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学校根据企业需求编制了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要求的内容纳入正式课程体系之中,实现了学校教育与企业岗位需求“零距离”接触。学生在企业既可参加岗位实践,又可进行技能训练,实现了企业与学校共同实施教育,学生边工作、边训练、边实践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2 通过工作任务确定知识、能力及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