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海洋经济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海洋经济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海洋经济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一、引言
21世纪是海洋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海洋已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主要领域。但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渐突出,不断影响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效解决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成为当前海洋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国内外关于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研究成果较多。2007年,Martinez等研究沿海区域的生态和经济重要性,提出应继续评估海洋生态经济,以确保沿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Kildow探讨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贡献的重要性,指出以现有资料衡量与海洋有关的经济活动价值仍较困难。2005年,楼东等应用灰色系统法对海洋产业进行关联分析和预测,认为海洋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现象是制约我国海洋生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2009年,刘伟玲等利用生态足迹法,指出2003-2005年辽宁省及其沿海6市的生态足迹均超过了生态承载力,且生态赤字有逐年增加趋势。然而,舟山作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强市,现有研究较少涉及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本文通过构建舟山海洋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协调发展模型,测算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进而,获得舟山海洋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及变化趋势,从而揭示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
二、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
1.构建指标体系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由海洋经济和生态环境两个子系统组成。因此,本文首先构建包括上述两个子系统的指标体系。
海洋经济子系统由海洋产业总产值(亿元)、海洋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海洋经济产值的增长率(%)、海洋二三产业产值比重(%)、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和科技计划项目(个)构成。生态环境子系统由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亿立方米)、烟尘排放量(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万吨)和赤潮发生的次数(次)构成。
对于本文采用的指标体系,需将逆向指标通过取倒数转化为正向指标。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
2.测算综合评价值
本文选取2002-2011年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其中相关数据主要来自于《2011舟山统计年鉴》和中国舟山政府门户网站。首先,对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进行因子分析,可知两个子系统的KMO值分别为0.571和0.668,明显大于0.5,故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然后,按照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可得两个子系统只需取第一公因子和第二公因子。最后,根据两个子系统提取的公因子,计算它们的综合评价值(见表1),并给出其折线图(见图1)。
由图1,可知2002-2011年舟山海洋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基本呈上升趋势,并在2011年达到十年中的最大值。从2007年开始,海洋经济的综合评价值达到零值以上,表明海洋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超过了平均发展水平。然而,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变化趋势与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相反。2002-2011年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基本呈下降趋势。2007年之前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值大于海洋经济的综合评价值,表明海洋经济的发展潜力较大,这与近几年舟山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相互验证。2007年之后海洋经济的综合评价值大于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值,表明生态环境的改善不能满足舟山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表明海洋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较大。
3.测算协调发展度
根据海洋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值,模拟出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与海洋经济的回归方程,其结果分别为
(2.1)
(2.2)
由(2.1)和(2.2),可得两个子系统的协调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获得两个子系统的状态协调度。其计算公式为
(2.3)
其中,为系统对系统的状态协调度,为系统对系统的实际值,为系统对系统要求的协调值,为系统的实际方差。
由(2.3),可得两个子系统的状态协调度。进而,计算两系统间的协调系数,其公式为
(2.4)
其中,为两个系统的协调度指数,为系统对系统的状态协调度,为系统对系统的状态协调度。
由(2.4),可知整个系统的协调发展度(C),并进行等级划分(见表2),然后给出其折线图(见图2)。
由图2,可见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系数呈“U”型曲线。具体结果为2002-2004年协调发展度呈下降趋势,2004-2006年协调发展度呈平滑趋势,并在2006年达到最小值,这表明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处于极度失调的状态。2006-2010年协调发展度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并在2010年达到十年中的最优水平。2011年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虽然是优质协调的状态,但与2010年相比是下降的,这表明2011年生态环境的质量开始下降。
三、结论
本文以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两个子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协调发展模型,测算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系数呈现“U”型曲线,这表明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因此,对舟山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刘伟玲,朱京海,胡远满.辽宁省及其沿海区域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J].生态学杂志,2008,27(6):968-973.
[2]楼东,谷树忠,钟赛香.中国海洋资源现状及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资源科学,2005,27(5):20-26.
[3]M.L.Martínez,A. Intralawan, G. Vázquez,et al. The coasts of our world: Ecological,economic and social importance[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7, 63: 254-272.
[4]J.T. Kildow, A. McIlgorm. The importance of estima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oceans to national economies[J]. Marine Policy. 2010, 34(3): 367-374.
海洋经济的重要性范文2
海洋经济是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所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工作,“三会”过后马上就召开这次高规格的全市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我相信,这次会议对推动我市海洋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海洋是地球之母,是生命的摇篮,生命起源于海洋。没有海洋就没有我们人类,没有生物,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发展。我市是海洋大市,地理优势得天独厚。*的发展能有今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有大亚湾这个天然的金色港湾。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海洋、爱护海洋、保护海洋,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海洋资源。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经济的世纪。随着地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人类必然要不断地向海洋进军,向海洋要资源,依靠海洋去谋取更大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海洋工作,多年来我市的海洋经济取得了显著成绩,去年在全省第五次海洋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但目前全市上下对加大海洋开发力度,加快海洋经济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还很不足,海洋经济的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如目前我市海洋经济规模不大、质量和效益不高,近海资源衰竭、污染严重,渔民转产转业难、增收难等等。因此对海洋的认识必须进一步深化,海洋开发和保护必须进一步加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争取主动。所以我和业斌同志早就商定,要召开这次全市海洋工作会议,再一次吹响向海洋进军的号角。
*是海洋大市,拥有海岸线223.6公里,海域面积4519平方公里,分列全省第五和第六位,海域面积相当于陆域面积的40%。大小岛屿140个,大小海湾28处,其中大亚湾是广东省最深入内陆的优良海湾。全市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浮水鱼类渔场和鲷科鱼类的繁殖场所,也是南海各渔场的部分经济鱼类幼体的索饵场所。全市港口岸线近30公里,滨海旅游岸线有20多公里,渔港岸线8公里,水产养殖岸线50多公里,临海工业岸线26公里,浅海滩涂面积有近200万亩,相当于全市耕地面积的80%,可见我市的海洋资源是多么丰富!但我们现在还不是海洋经济强市,海洋经济的发展还停留在低层次阶段。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的海洋渔业没有远洋捕捞,海水养殖远没有形成规模和产业,水产品加工停留在原始阶段,海洋运输业规模小,港口地位离省级枢纽港差距尚远,海洋旅游业属低水平开发和运作,缺乏品牌效应。这些问题,既是我们海洋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同时也说明我们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还大有潜力可挖,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
开发海洋,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首先,有利于扩大我市的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沿海地区历来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港口就是“窗口”,出口贸易的货物运输,绝大部分是靠海运。这是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市既有很长的黄金海岸,又有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所以必须加大海洋开发力度,抢占新世纪发展的制高点。第二,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和区域竞争力。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建设成为现代石化数码名城,就是要充分发挥滨海城市的优势,舞起大亚湾这个“龙头”,把临海工业培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新的增长点。第三,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市海岸线长,区位优势明显,发展现代临港工业大有可为。因此必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港口优势,大力发展石化、钢铁和机械制造工业和海洋旅游等二三产业,做大海水养殖业,带动水产加工业。第四,有利于协调惠东和大亚湾沿海的发展。目前,两地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惠东抓好了海洋经济就大有希望。第五,有利于加快沿海渔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我们必须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上下齐心,加大力度,推动我市海洋经济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二、统筹发展,突出重点,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关系到全市发展大局。当前我市发展海洋经济机遇难得,势头良好。我们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统筹与协调海陆经济发展,抢抓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新路子,形成海陆经济双龙共舞,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根据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当前我们要突出抓好“五大体系”建设:一是海洋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二是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三是海洋资源环境保护体系建设;四是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建设;五是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要坚持“五个结合”:一是近海捕捞和远洋捕捞、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海水产品初级加工和精深加工相结合;二是发展海洋渔业和发展海洋二三产业、传统产业和现代新兴产业相结合;三是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和促进沿海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全面提高渔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相结合;四是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和加强依法治海相结合;五是加快海洋综合开发和加强海洋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相结合。发展海洋经济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涉及多个产业、多个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上下联动,抓好规划,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营造有利于海洋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市及沿海县(区)要抓紧成立海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做好海洋经济工作的规划、领导、协调和服务,尽快制定适应新形势下的海洋经济发展新规划。
当前,我市海洋工作要突出重点,着力做好四篇文章。
一是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渔业是广大渔民赖以生存的主产业,直接影响到沿海数万渔业人口能否脱贫、能否增收致富,直接影响到沿海县(区)乃至全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发展海洋渔业要注重产业化。我们的海洋渔业有一定特色,但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产业链条。产业化可以让更多经营者和渔民从产业链条上获取更多的利益。海洋渔业的产业化必将带动旅游、度假、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拓宽渔民乃至近海居民的就业门路和收入渠道。同时,要认真负责地做好渔民转产转业工作。我市沿海有渔业人口三万多人,随着海洋捕捞资源的日益衰退,大批渔民需要转产转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渔民将面临严峻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发展好了海洋渔业,解决了产业化问题,就是解决了这部分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这是民生民本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各有关部门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抓紧抓好。
二是大力发展临海工业。要以中海壳牌石化项目为龙头,吸引更多的重化工业项目来我市沿海落户。目前,大亚湾石化工业区的建设和招商引资进展顺利,惠东稔平半岛也逐渐热起来了。只要我们科学布局、有序开发、可持续利用,大亚湾临海工业带将是我市海洋经济的最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大力发展海上运输业。要加快港区、铁路等陆上交通运输网络的配套建设,完善港口功能,把*港建成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大港口、综合性枢纽港、重要出海口、货物集散地和商贸中心,既成为我市临港工业的依托,又能承接周边港口的货物流通转移。
四是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大亚湾风平浪静,海滩沙质优良,岛屿众多,有“海上小桂林”之称。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策划开展海滩游、出海游、上岛游、海钓游和出海捕鱼游等众多旅游项目。惠东港口还有亚洲大陆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要加强规划与管理,力争尽快形成我市旅游拳头品牌。
我市的海洋资源是丰富的,但也是有限的。海岛、岸线、海域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做到科学、有序。在保证龙头大项目顺利进展的前提下,兼顾中、小项目的发展空间。目前,陆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对近海的污染比较严重。今后几年,随着众多项目的开工投产,大亚湾海洋资源环境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污水处理、污染治理绝对不能滞后,不能松懈。我们大力推进碧海行动计划,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蓝天碧水、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的大亚湾。渔政监督、海洋监察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强,依法治海工作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为海洋经济的加快发展保驾护航。
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海洋与渔业工作新局面
海洋经济的重要性范文3
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浙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是全省区域创新体系的子系统。是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基于海洋产业、海洋开发的集政、社、产、学、研等创新执行机构于一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其实质是一个创新的组合,包括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及其组合。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对于推动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关键性、基础性、战略性的作用。
1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顺应海洋经济发展潮流的客观需要。从海洋经济的特性来看,由于海洋环境比陆地环境复杂、恶劣并且多变,人在海洋环境中从事生产劳动,必须借助于专用的技术装备,从而加大了海洋经济活动的技术含量和技术要求,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洋技术的发展。海洋经济的竞争,往往取决于科学技术力量的竞争。从海洋资源开发到生产过程的展开,从海洋经济运行到海洋开发管理,都依赖于整个知识系统和高新技术的支持。海洋经济的这种高技术特性,使得海洋科技成为发达国家竞争的新领域。世界上一些经济强国近年来分别制定了海洋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优先发展海洋高技术的战略决策,一个世界性的依靠高科技争夺海洋资源的浪潮正在兴起。面对新形势、新特点,我省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海洋自主创新,大力提升海洋科技竞争力。
2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推动浙江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开发蓝色国土”和“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两个阶段,应该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海洋资源开发粗放、集约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至今仍然比较突出,致使可开发利用的海域、岸线等资源急骤减少。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较大。当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进入了产值增长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开发方式由资源消耗型向集约利用型转变、环境保护由污染防治型向生态建设型转变的重要时期,加强海洋自主创新,加快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实现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海洋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海洋经济的必由之路。
3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增强浙江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迫切要求。这些年来,通过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浙江海洋科技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省海洋科技创新现状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一是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重大海洋科技成果不多,海洋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不高,海洋科技无法引领海洋产业实现结构升级。二是海洋开发专业人才缺乏。据国家海洋局统计资料,2004年我省从事海洋研究的专业人员仅721人。而山东有1939人,上海有1503人,广东有1037人,分别为我省的2.7倍、2.1倍和1.4倍。三是创新机制还不健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如船舶制造配套设备自给率不足30%。四是海洋科技经费不足,海洋开发投融资机制有待完善,海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尚未形成。要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提升浙江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必须加快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二、浙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
培育和构建浙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坚持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整合科技资源,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各类人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切实增强海洋科技的创新能力,为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升海洋经济的综合实力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今后一个时期,浙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应该紧紧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1 以突破海洋经济共性关键技术为抓手。加强海洋重大项目攻关。现代海洋技术是一个包括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工程技术和生产技术等在内的庞大的综合体,是一个知识和资金高度密集的技术体系,它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加大对海洋经济一些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攻克一批在海洋产业发展中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科研项目,是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的重中之重。要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和集思广益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整体设计、专家咨询论证,确定一批对海洋经济发展具有突破带动作用的重大共性关键项目,组织精干力量开展研发。要围绕海洋工程技术、海洋医药与生物技术、海洋化工技术、海水产品精深加工、船舶设计与修造技术、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海洋安全技术、海洋旅游、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技术等重点领域,安排一批任务明确、有可能在近期获得技术突破的优先主题。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合作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手段,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和示范项目。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产品,加快实现海洋技术跨越。全面提升浙江的海洋科技综合实力和区域创新能力。
2 以培育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经过多年的努力,浙江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仅“十五”期间全省就培育了海洋高新技术企业30余家。并实施了一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就全省来讲,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在海洋产业中的比重仍然偏低。加快推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任务还十分繁重。随着海洋科技的不断创新,海洋高新技术将更为迅速地催生新兴海洋产业,并衍生出不断壮大的海洋产业群。为此,要把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放在优先位置,通过大力发展省级海洋高科技园区、科技兴海示范区(基地)以及海洋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壮大一批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海洋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要加快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临港先进装备制造、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此开发一批海洋高新技术产品。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海洋特色产业。要多形式、多渠道地发展民营海洋科技企业,加强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海洋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作用,抢占海洋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3 以提升海洋经济产业层次为目标,用新技术改造海洋传统产业。海洋传统产业由低层次向高级化转变,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浙江的海洋产业结构从总体上尚处于较低层次,传统产业比重较高,海洋渔业弱质局面尚未有效扭转,临港工业大规模的开发才刚刚起步。海洋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滞缓,一方面,造成对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的压力增大:另一方面,也严重削弱了海洋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必须用新技术加速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高,推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海洋经济产业层次。如在海洋渔业方面,要重点开发远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保鲜、运输、贮藏等全程控制技术和装备,提升海洋渔业的产品品质和效益:海水产品加工方面,加强海洋功能食品、超市海洋食品和海洋药物的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促进海洋生物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提升海水产品精深加工业的规模和水平;临港工业方面,重点开发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用信息化提升水产加工、船舶修造、海洋化工等产业层次,建设临港型先进制造业基地。要注重海洋研究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的集成创新,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跨越式发展。
三、浙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对策思路
当前,浙江海洋经济已经进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结构升级的重要历史阶段,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我们要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总体要求。从浙江海洋资源、海洋产业和海洋科技的基础、优势、特色出发,整合科技资源,集聚创新要素,改革投入机制,加强人才培养,打造全国一流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1 整合科技资源,建设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平台是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增强海洋自主创新能力的条件保障。要根据系统集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机制创新的原则,组织协调省内海洋科技资源,整合浙江大学、浙江海洋学院、国家海洋局二所、浙江海洋研究所等相关力量,并积极引进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等省外海洋领域的大院名校,同时吸收有关企业共同参与,采取组建理事会、股份制、会员制等形式,在我省海洋开发基地舟山市,建设浙江海洋经济研究院,以便为科研开发和产业化提供基础条件和公共服务,成为引领全省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浙江海洋经济研究院下设一批海洋科技开发的专业研究所、公共实验室和科技孵化器,形成若干海洋专业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区域创新集群,加强海洋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攻关、国内外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以及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服务和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增强全省海洋产业自主创新的综合实力,为我省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 改革投入机制,建立多元化的海洋科技创新投入体系。海洋科技创新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事业,稳定的科技投入是保证海洋科技不断创新的重要先决条件。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以政府为引导,社会、企业、民间及外资等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海洋科技创新投入体系。一是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海洋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财政性海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省财政应安排海洋科技创新专项经费,用于海洋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以及对经济社会带动面广的重大海洋科技项目攻关。二是构建海洋科技创新机制,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特别是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海洋科技创新投资。与科研部门、高等院校联合共建海洋科技孵化器、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海洋工程实验室。三是针对海洋科技创新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特点,建立政府海洋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以分散海洋科技创新风险,形成海洋科技创新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投入支持机制。
海洋经济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海洋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1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且已经对人类的发展和生存构成威胁,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被融入到海洋经济发展中。它强调的是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做到海洋环境的友好不污染,海洋资源的节约不浪费。其理念是强调海洋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以及不会对后人的生存发展环境造成危害。其具体内容主要表现如下:
1.1海洋经济与环境保护统筹发展。传统的海洋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味的粗放式超高速发展,会造成海洋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而海洋资源的枯竭与环境的污染会阻碍海洋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环境没有污染之前,就要做好海洋经济和环境保护统筹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与其他发展不同的是,只有在环境和资源做到了有效的保护的情况下,才能够有效的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改变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传统的海洋经济发展由于科技的不发达而严重依赖于海洋资源的高消耗以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种发展模式造成资源大量浪费且污染环境,已经不符合时展的绿色要求。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一流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来优化生产作业,从而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发展的新趋势。只有做到低消耗高产出才能够减轻环境与海洋资源的负担。
2 实施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实施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目的就是要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节约海洋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海洋环境保护要基于海洋经济发展能够持续进行为前提,不能因为一味的强调海洋环境保护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同样经济的发展也要以环境所能承受的净化范围之内为原则,最大化的减少环境污染。做到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的统一而不是对立。两者在发展的过程中相辅相成。以经济发展促进环境保护,同样,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又服务于经济的发展。只有做到统筹兼顾海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权衡好短期和长期的利益,才能解决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环境的矛盾。这对于促进我国成为海洋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大国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也是解决我国人口众多带来的海洋食品供需矛盾的重要举措。
3 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海洋环境随着国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日益恶化,海洋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发展和生存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参照《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数据,我国2005年的海水未达标面积为13.9万平方公里左右。这些区域包括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以及锦州湾等,其中部分靠近大中小城市的水域也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些环境污染不仅导致了海产品数量减少而且深受污染。这种受污染的海产品又被运到厨房上了餐桌,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此外,污染水域的海滩遭到废弃,相应的旅游业发展也受到了阻碍。面对日益污染的海洋环境所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传统的靠牺牲环境还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现实,依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人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二选择。因此,实施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成为当前全球各国迫在眉睫的任务。
4 行政干预等海洋环境管理手段对企业的好处
4.1 消除企业在海洋贸易中的壁垒。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各个国家敏感和高度重视的问题。各国的海洋环境管理也从以往的内部管理向外部管理发展。很多国家为了控制海洋环境的污染,制定了相关限制进口的措施。因此,未来的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从过去的非关税壁垒发展为绿色壁垒。因此,只有强化海洋环境管理,才可以让企业在海洋经济贸易中争夺话语权,消除相应的绿色壁垒。
4.2 促进企业实施绿色清洁生产。通过行政干预等海洋环境管理手段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实施绿色清洁生产,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改变以往的末端治理污染模式,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绿色清洁生产已经成为海洋环境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的手段,能够有效的解决涉海工程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4.3 促进涉海工程企业治理环境污染水平的提高。治理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涉海工程企业自身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企业在环境管理时,要自觉的通过方案设计、工艺流程检查以及评审等管理手段将海洋环境保护当作企业内部的一个管理目标。企业应从海洋环境保护的角度进行自我约束,通过管理评审等企业内部管理办法来提高企业治理环境污染的能力。
5运用法律等海洋环境管理手段来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1 优化对海洋资源和环境功能的划分。兼顾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发展,统筹并协调好各个方面的主导功能,从功能上对海洋区域进行划分。从海洋环境保护的角度去可持续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综合考虑勘探海洋资源的分布量以及海洋当前的环境状况和今后的发展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海洋区域进行功能上的划分,有效并恰当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5.2 减少企业排污量,对违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相关的行政管理单位要对污染源直接排入海洋中的企业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调查。研究控制近海区域的环境净化能力以及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使得污染物的排放在海洋环境承受的能力范围之内。坚决抵制“先污染后治理”的想法,做到排污负责制,谁污染谁就要负责治理等。督促企业研发利用高新技术进行海上作业,引进一流技术专家及知名管理人才对生产线进行优化,做到资源循环再利用,最大化的减少的污染物的排放,对那些偷偷排放污染物或污染物治理不达标的企业坚决查封,做到一旦触碰底线和违反规定的要零容忍,从而在源头上控制污染源,实现海洋环境的保护。
5.3 全方位检测海洋环境,建立相应的海洋自净区。我国海洋面积大,孕育着大量的生命,其在自然变化中,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对海洋中的废弃物可以进行稀释、氧化还原以及降解等自净活动,这是海洋自我保护的一种形式。因此,可以建立相应的海洋自净区域用于控制污染物的乱排放和总排放量,实现定点监测。此外,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海洋环境监测力度,全方位多角度的跟踪,对污染区域要及时发现并快速处理。做到在海洋自净能力范围内,有效的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4 倡导科学海上作业,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发海洋资源。传统的海洋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海洋资源的粗放式利用,一方面导致了大量的海洋资源被浪费从而污染了海洋环境。另一方面导致了海洋资源的过渡消耗从而出现资源枯竭活减少不能支撑海洋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因此,要改变传统的资源开发利用意识,积极倡导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到海洋资源循环再利用,最大化的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的发展。
5.5 建立健全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细化各个现有法律中的执法内容。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让行政执法部门在海洋环境保护中做到有法可依以及执法必严等。只有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健全和细化,才可以有效的进一步规范涉海企业作业管理,减轻海洋生态负担,确保海洋的生态环境处于平衡状态。
6 结论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海洋环境保护的同时不能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同样,海洋经济的发展也不能以环境污染为前提。要统筹兼顾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发展,从整体规划海洋长远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协调规划好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的统一发展。让海洋环境在得到保护和有效的改善后,能够有力的支撑起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样,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又可以促进环境保护的发展。从传统的对立状态转变为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的局面,促进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成为海洋大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纪明,程娜.可持续发展技术观下的中国海洋生态环境保
护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13,3:110-114.
[2]陈祖军,谭显英,韦鹤平.论我国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
发展[J].水资源保护,2001,1:7-10
海洋经济的重要性范文5
(浙江海洋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2)
摘 要:海洋经济作为未来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海洋经济的开发同样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在对当前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洋经济
中图分类号:F0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189-03
推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经济背景:我国是海洋大国,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海洋开发经验.2013年全国海洋生产占国内生产总值总额的9.7%,其中,海洋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327亿元、21835亿元、21408亿元,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5∶48∶47;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19062亿元,全年涉海就业人员比上年增加70万人.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1.1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与保护
海洋本身对危害自身生态环境的有害物质具有一定的自洁功能,因此,尽管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对海洋资源在开发和利用,但是海洋的环境还没有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但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更深层次的利用,各种不正当利用海洋资源以及人类生活导致排污活动,不利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海洋生态环境日趋严重和复杂,不仅包括自然因素造成的,如海啸、风暴潮等海洋灾害,更多的是由各种人类活动造成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
1.2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困境
当前我国突出的海洋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海洋污染和海洋环境破坏这两个领域.根据1970年联合国对海洋污染的定义,海洋污染主要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将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包括海洋),从而导致生物资源的损害,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海洋活动,对环境质量产生影响,人类对于海洋资源的经济开发必然会对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四海海洋污染形势不容乐观,需要合理有效的治理.目前,我国的海洋污染主要集中在黄海海岸的北部地区,辽东湾、渤海湾、江苏沿海、长江口、杭州湾、北部浙江沿海、珠江口等海域.全国海域的污染水质以第二类(较清洁)水质的海域面积为最大,达47840平方公里,而劣于第四类(严重污染)水质次之,达43800平方公里.
1.3 渤海海域的污染程度最高,污染情况不容小视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加大了对海洋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导致海洋环境不容乐观,海洋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不不完善.对海水的污染分析可以发现,一直以来,渤海海域的污染最为突出,且污染的面积略有增加,东海的污染程度相对较低,但由于其海域面积基数较大,东海海域的污染海域面积却居四大海域之首,达62670平方公里.自2004年以来其污染海域的面积占全海域面积的平均比例为8.96%,水质总污染比例目前基本与黄海相当,海域面积最大的南海海域的平均污染面积比例为0.62%,是四大海域中污染程度最小的区域.
1.4 各大海域海洋灾难频发,海洋生态环境风险严峻
当前由于我国不注重对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海域的赤潮、风暴潮等海洋污染的事件时有发生,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海洋环境造成了破坏,这也不利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3年,我国的近岸海域污染尤为严重,主要表现在陆源排污压力巨大、近岸海域污染严重、赤潮灾害多发、局部区域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等灾害严重、海洋溢油等突发性事件的环境风险加剧等.这些危害显然不利于生态经济的发展.
2 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也在不断的加深且速度之快.目前,全球海洋经济的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
2.1 海洋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枯竭,海洋资源成为了各个国家争抢的对象,意欲从丰富的海洋资源中寻求更大的生存机会,因此海洋资源突显得越来越重要.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无论是大洋还是海岸带,无论是海水表面还是海底世界,海洋中到处遍布着丰富的海洋矿产资源和化学资源.目前世界上95%的钻石、90%的金刚石、75%的锡石均来自滨海砂矿,而且在世界海洋3500-6000米的洋底处还储藏着约有3万亿吨的多金属结核,其中锰的产量可供世界用18000年、镍可用25000年.世界关于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主要在于海水的淡化和海水溶解物的利用.当前海洋资源的利用不够完善,开发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导致了海洋资源越来越少.目前我国存在许多不科学、不合理的海洋开发活动,主要体现在渔业捕捞和海水养殖等方面,这对海洋生态结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海上石油、化学品运输的泄漏事故,以及因对沿海港口和码头的废水、废物的处理不当,致使海洋倾废量增加;许多不科学的海岸工程建设改变了局部水文的动力条件;沿海滩涂的盲目围垦致使海岸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入海流域的断流对沿岸海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一定破坏;某些外来物种的盲目引进,严重危害着本地物种的安全.
2.2 陆域污染源造成海洋污染现象严重
我国海域的陆域污染源约占入海污染物的90%以上,其中以陆地企业向大海中排放油类、酸液、碱液、剧毒废液以及具有放射性的废水等污染物的工业污染源为主.其余陆域污染主要包括以生活废水、生活垃圾为主的生活污染源,过量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农业污染源,以及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的陆上养殖污染源.目前全国陆源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现象严重,仅27%入海排污口全年四次监测基本达标.近岸局部海域受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等影响,约4.4万平方公里海域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约2.2万平方公里近岸海域水体呈重度富营养化状态.
2.3 海洋科研机构人才稀缺
目前我国海洋科技人才的教育仍以大学本科为主.但其实对于理论功底和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的海洋科研机构,尤其是海洋基础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研究机构来说,对高层次的博士人才需求量相对更大,而我国目前的人才构成状况却远不能满足这方面的要求.目前海洋技术服务研究中本科成员的构成占51%,四类研究机构中本科生比例最高,而博士学位科研人员的比例仅占4%;海洋信息服务技术研究机构中本科生的比例也高达48%,居第二位,博士学位科研人员的比例仅占6%;海洋工程技术服务业和海洋基础科学研究业研究人员中本科生的比例分别占总量的37%和31%,博士比例分别为13%和25%.因此,在发展海洋科技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培养或引进“高精尖”类的海洋科技人才,这是提升海洋科技水平的基本前提,不可小视.
3 推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海洋开发和海洋保护都需要有可持续的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都在纷纷抢夺海洋资源,在陆地的资源变得枯竭的背景下,海洋资源已逐渐成为主要战场.因此,在全球越来越严重的资源危机的情况下,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只有遵循海洋自身的发展规律,不破坏和牺牲海洋资源,才能争取在生态经济的背景下的海洋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1 重视海洋资源的可持续性
对于地球来说,任何资源都不能毫不顾忌永无止境的开发和利用的,尤其是不注重对海洋的保护.在海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重视海洋资源的可持续性,努力保持海洋的生态的平衡,而不是过度的采捞.尤其是像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土地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这些海洋的非再生资源,需要保持一定的存储量,实现海洋资源的再利用.不仅可以采取技术手段作为着手点,提高海洋资源开发的技术创新的水平,同时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效率,促使海洋资源向生产力的方向转化.当然,也应该注意海洋资源利用的集约性,改善海洋资源的周边环境,提高海洋资源的内在价值.
3.2 海洋资源开发战略需要合理规划,推动绿色能源的利用
海洋资源的多样性,应用范围的广度决定了在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选择颇多.然而,陆地的资源的开发经验告诉我们,粗放型的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是不可行的,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海洋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以及开发和利用,才能实现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循环发展.当前我国对绿色海洋资源的利用的程度仍然不高,主要原由是目前的海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水平还不能满足一些绿色海洋资源开发的需要,对于绿色海洋资源的开发力度远远不够,缺乏对海洋能源开发的科学合理规划和利用.此外,对海洋绿色资源的研究可以发现,如海洋热能、潮汐能、波浪能、盐差能和海流能等海洋能资源和海洋海水的资源等绿色海洋能源,大多用于代表着海洋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海洋新兴产业.因此,我们必须对海洋的绿色能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同时与海洋产业相结合,有规划的对海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从而推动绿色海洋能源能被充分有效的利用.
3.3 健全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全社会海洋保护意识
切实保护海洋环境,一方面是海洋法律法规和严格的执法监督管理相关制度的完善,另一方面还在于全球的积极参与.但受长期的历史观念的影响,我国人民的海洋保护意识却相对薄弱,没有从根本上形成保护海洋环境的观念.此外,我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明显滞后且不够健全,严重制约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有效的规范化管理.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完善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改善和提高大众的海洋保护意识.
3.4 推进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科技含量
人类社会使用土地资源的经验告诉我们,海洋产业不能再走陆地的产业发展的道路,而应该是集约重质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海洋产业高投入、高科技这些特点也决定了技术创新对提高整个海洋产业的科技增加值和效率水平的重要性,这必将对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海洋产业的技术水平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入手.一方面,对于涉海企业,应着力提高企业创新管理能力,加强研发投入,引进海洋高科技管理人才;一方面要着眼于体制支持,加大对于海洋的科技和资金的投入的支持的力度.尤其是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相关航运的配套的金融环境和法律等基础设施还远远不完善,只有不断地完善相关的配套的金融产业体系以及政策环境,才可以使得海洋经济的发展朝着可持续的发展的道路前进.
3.5 完善开发海洋的航运金融工具
目前我国的航运金融体系较为简单化,银行一直都承担了主要的融资的功能,航运的融资体系极为不完善.从发达国家的国际航运金融市场的发展特点来看,以投资基金模式运营的私人股权资本正逐渐成为航运金融市场的一个发展主力,所以我国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的形式,利用我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完善航运的金融工具.
4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当前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迅猛,但在当前生态经济的背景下,海洋经济的开费问题相对严重,不符合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全球越来越严重的资源危机情况下,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只有遵循海洋自身的发展规律,不破坏和牺牲海洋资源,才能争取在生态经济的背景下的海洋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对策主要可以如下:重视海洋资源的可持续性;海洋资源开发战略需要合理规划,推动绿色能源的利用;健全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全社会海洋保护意识;推进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完善开发海洋的航运金融工具.
参考文献:
〔1〕朱炳元.关于《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J].研究,2009(1):46-55.
〔2〕马彩华,等.海域承载力与海洋生态补偿的关系研究[J].我国渔业经济,2013(3):106-110.
〔3〕姜旭朝,张继华,林强.蓝色经济研究动态[J].山东社会科学,20120(1):105-114.
〔4〕刘涛,曹广忠,等.区域产业布局模式识别:指标体系与实证验证[J].地理科学,2013(2):190-196.
〔5〕崔力拓.河北省海域承载力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J].我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26-31.
海洋经济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蓝色经济区 海洋文化 对策 建议
2011年1月4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确立,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目标是要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因此文化建设是重要一环。①蓝色经济区的发展中,海洋文化左右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方向,在海洋综合实力的竞争中发挥着关键的支撑作用、保障作用、导向控制作用。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相辅相成,在大力推动海洋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着力融入海洋文化的内涵,提升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文化竞争力”。
海洋经济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当前海洋产业的重要性可以与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相提并论,同时发展海洋经济也成为我国以及世界其他强国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文化大国之一。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其中不乏优秀的传统海洋文化,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独具特色的发展历史和模式,所形成的海洋文化核心凸显了中华民族胸怀宽广、坚忍不拔的优良传统。
一、蓝色经济区文化的特征分析
1.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丰富
蓝色经济区内农村区域比重大,在新的历史时期,以农村文化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产业一体化,对于推动蓝色经济区城乡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蓝色经济区内的六市两县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民间文化艺术源远流长。首先农村手工艺文化丰富多彩,潍坊风筝扎、糊、绘、放俱佳,驰名中外;杨家埠木版年画为全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高密扑灰年画、剪纸、泥塑独树一帜,并称“三绝”;红木嵌银漆器、仿古铜、核雕技艺精湛,巧夺天工;布玩具题材广泛,情趣盎然;传统的刺绣、蓝印花布、草编、花边等也各具风采。就戏曲艺术形式来说,有产生于清代中期的即墨西部的柳腔、被誉为“胶东之花”的活跃在山东东部的青岛、烟台、日照、潍坊等地区的茂腔,传于淄博、滨州、潍坊等地的五音戏等。就农村旅游资源来说,有青岛胶南大珠山、琅琊台、平度茶山、即墨鹤山以及石老人等观光风景区,威海的刘公岛、成山头、石岛赤山等风景区。
2.蓝色文化为中心
蓝色经济区的地域范围主要包括青岛、烟台、威海、东营、日照以及滨州沿海两县,同时山东省全部海域也在蓝色经济区的范围之内,海域面积达到15.95万平方公里。山东省海洋资源丰富,并且在悠久的发展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这些文化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在力量,为海洋产业建设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促进海洋经济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海洋文化是人类社会源于海洋环境这种生存和发展条件而创造的精神的、制度的、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世界不同沿海国家、民族、区域的海洋文化,都既具有其作为海洋文化的共性,又具有其本国、本民族、本区域的海洋文化个性。蓝色经济区内各地市悠久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区内的蓝色海洋文化与众不同。
3.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蓝色经济区文化资源丰富,经过近几年文化强省的建设,在文化发展上的确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尤其是海洋文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与蓝色经济区内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指标相比,文化发展相对落后,文化体制也亟待进一步改革。同时蓝色经济区内各地市文化发展的步伐也不尽相同,青岛、烟台的文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早,基础也比较好,因此文化建设方面要好于区内其他地市,这也与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蓝色经济区内多数地区的对外经济都较为发达,而文化的对外交流却相对缺乏,同时文化产业利用外资的程度也不高。
二、发展蓝色经济区文化的建议
1.加大农村资源的开发力度,传承农村传统文化
加大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扶持力度,促进城乡文化融合,延长文化产业链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形势下,运用现代化的产业组织形式,推动农村参与文化建构并不断融入知识经济体系,是新时期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举措。一方面,农村文化发展中要密切关注农村文化产业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的关系,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经济合作组织,促进农村文化向经济效益转化,同时对农村文化人才进行教育和培训,培养农民手艺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手艺技能素质和生产组织素质,激发生产创造力,促进农村手工艺产业的科学发展及民族文化遗产代代传承;另一方面要鼓励城乡帮扶,促进城乡文化融合,延长文化产业链。
2.加强文化艺术宣传,打造蓝色文化品牌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进行宣传,文化演艺方面,要多组织特色文艺演出,在国内推广宣传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各种国外的演出机会,将这些文艺形式带出国门;在旅游文化的宣传上,要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发挥现有的品牌旅游资源的联动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文化产品上要突出特色,在旅游胜地及各种国内国际展会派发免费的宣传纪念品和宣传册,大力宣传齐鲁文化和蓝色文化,将蓝色经济区文化推广到世界各地。
3.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建设
充分利用蓝色经济区内的优势条件,加快文化产业建设,促进文化经济的发展。首先发挥蓝色经济区内高校云集的优势,与高校合作做好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积蓄人才。其次对蓝色经济区内各地市按照经济文化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类规整,区别对待,因势利导,引导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不能搞一刀切、一个步骤。此外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解决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问题,为蓝色经济区文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保障。
[注:本文为2011年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1CJJJ29),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J11WF67)和2011年山东省文化厅艺术科学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1299)的阶段研究
成果]
注释:
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