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理财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理财的概念

理财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财务治理;财务管理学;财权配置;财务文化

一、界定内涵: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概念约定

近年来,我国的财务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目的出发,对财务治理的内涵的界定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程宏伟(2002)认为,财务治理是财务治理主体对企业财力的统治和支配,即关于企业财权的安排,它决定财务运营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所采取的财务政策;杨淑娥(2002)则把财务治理理解为通过财权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从而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饶晓秋(2003)提出,财务治理的实质是一种财务权限划分,从而形成相互制衡关系的财务管理体制;林钟高(2003)指出,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其根本目的在于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以达到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均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以上这些有关财务治理的定义,虽然都从不同角度对财务治理的内涵进行了阐述,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认识偏差。他们要么从制度安排的角度将“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等同,要么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混为一谈,或者只强调财权配置的重要地位而忽视其他方面,因而无法全面准确地理解财务治理的内涵。

综上所述,对于财务治理内涵的理解,笔者比较倾向于衣龙新(2005)的概括,即财务治理就是基于财务资本结构等制度安排,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配置,在强调以股东为主导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前提下,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等机制,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的一系列制度、机制、行为的安排、设计和规范。这一概念的主要特征就是既肯定了财务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又强调了财务治理是对财权的合理配置,同时还突出了财务治理是为了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机制。

我国绝大多数财务管理学教材都认为,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的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这一概念的主要特征就是表明财务管理是一项管理活动,其直接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和企业的价值。

从以上对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概念约定可以看出,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区别主要在于,财务治理是一种制衡机制,其目标是协调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而财务管理则是一种运行机制,其目标在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说,财务治理规定了整个企业财务运作的基本网络框架,财务管理则是在这个既定的框架下驾驭企业财务奔向目标。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共同点,那就是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具有同源性(都以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为基础);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对象具有同质性(都涉及到财权问题);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具有体系上的统一性(同属财务范畴且都是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因素);财务治理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框架和轨道,财务治理的模式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务管理的模式特征。

二、财务管理学目前存在的缺憾:基于财务治理的考量

“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这一概念特征决定了财务管理学的研究应从财务的二重性:经济属性(财务活动)与社会属性(财务关系)相结合来进行考察。但现实情况是,传统财务管理学仅从数量层面来对财务的经济属性进行分析和论述,而对财务的社会属性——财务关系的处理这一财务管理的本质问题却一带而过。而财务管理作为一种综合管理,企业内部各种权利的制衡、责任的分担以及利益的划分,最终将以财务的形式体现。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光靠加强日常财务管理是不够的,应注重公司各利益相关者财务权利和责任的明晰界定和有效行使,以及在公司治理中的财务行为规范等财务治理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当人们过于注重研究财务管理学的具体内容时,却忽视了一个对推进公司财务理论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就是从财务治理的角度把握财务管理学的特征。

从财务治理的角度来观察,笔者认为,传统财务管理学存在以下的缺憾:第一,把企业财务行为视为一种把非经济动机排除在外的纯经济行为,较少关注制度与财务文化等社会因素对财务行为和财务效率的影响,而是把影响财务行为的制度看作是一既定的前提而加以认同,致使制度无法纳入财务行为的解析框架,对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也缺乏深入的分析,从而使财务管理学的构建日趋保守乃至封闭。第二,没有进行相关财务治理影响分析,因而产生对“财权配置”问题的轻视及与此相关的“内部人控制财务”,导致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监控的弱化及其财务利益的受损,致使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第三,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作为理论前提,必然形成对经济属性(财务活动)的过度关注而轻视其社会属性(财务关系),从而加剧财务冲突和财务道德的失落。

三、财务管理学再造:基于财务治理的创新

公司财务理论构建于特定的企业假设基础之上,企业的不同界定和企业特征的现实变迁都会对公司财务理论产生决定性影响。现有的公司财务理论构建于传统的企业特性之上,从总体上属于价值管理理论。诚然,企业作为系列契约的联结现象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我们同样不能忽视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即企业的本质特征并不在于这种联结以及实现这种联结的契约本身,而是在于形成这种联结之后的企业财务活动以及在活动中产生的财务关系。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出现和现代企业理论对成本、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研究,由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带来的公司治理问题便成为当前公司财务理论的主要议题。现实表明,单纯从各自的学科出发独立研究财务管理或财务治理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学科发展和现实经济的需要。因此,财务管理学需要拓宽研究视野和丰富理论内涵,就必须与财务治理进行交叉性融合研究。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重新界定与企业财权的有效配置

合理界定和选择财务目标,建立和完善财务的导向机制,是保证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高效运行并实施有效对接的前提。近年来,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经过了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发展阶段。但就我国目前的企业组织形式主流为非上市公司、资本市场的弱势有效、法治建设处于起步期、商业伦理有所缺失、公司治理结构不太完善等现实背景下,新《企业财务通则》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界定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既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其资源供给者创造财富的受托经济责任,也是当代财务管理学教材普遍接受的观点,具有较强的理论逻辑性和实践有用性。但也应清醒地看到,这些过分强调股东或企业价值的财务管理目标,势必会将非价值性的社会责任排除在财务管理目标之外。结合我国公司法改革局限于“股东至上”的逻辑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权被弱化的现状,以及企业是在复杂的、充满竞争的关系网络中开展经营活动的现实,笔者认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应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不仅有利于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矛盾,而且还使企业的经济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得以有机结合,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经济性目标就是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是由企业的本质所决定的,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并不总是与宏观社会的要求保持绝对的一致性。于是,国家往往利用法律手段来强制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但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许多场合无法完全进行硬性规定。这就需要企业的社会性目标,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追求社会效益的最优化,这是由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的。任何企业都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若过分强调企业的经济性目标而忽视社会性目标,将会失去社会的支持,从而使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举步维艰。特别是随着SA8000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和实施,企业重视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责任以及落实社会责任便有了最佳保证。这一坚持多边主义的理财目标,是与公司财务治理的思想和目标相适应的。按照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企业财权配置不能只考虑股东和经理层的利益,每个利益相关者在企业财权配置中都有权享有相应的财务权利,有不同的财务利益诉求。此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相机财务治理,也应在财务管理学再造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重视制度因素在财务管理学中的地位

内生于公司财务行为的制度因素可按财务活动的关系分为财务本体性制度和财务关联性制度。但目前在我国的财务管理学中,只是企业财务通则、公司法、税法等财务本体性制度散见于筹资、投资、收益分配和资产重组及清算等财务活动中,而对在性质上并不是财务性的却会对公司财务行为及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网络起约束和限制作用的财务关联性制度(如产权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伦理道德等)闭口不谈,这不仅背离现实而且还会把财务管理学引入歧途。财务管理学的再造,除继续重视和完善财务本体性制度对公司财务行为的规范约束,还应当重视财务关联性制度与企业财务行为之间关联性研究,这是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引入财务关联性制度的研究,将有利于摆脱现有财务管理学“就财务论财务”的思维偏差,使财务管理学再造更具动态调整性和环境适应性。超级秘书网

(三)注重激励和监督机制构建的研究

财务管理学如果只关注具体的资金运动而忽视在这一过程中的激励与监督问题,势必会导致资本运营的效率低下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受损。因此,财务管理学再造就必须注重激励和监督机制构建的研究。目前的财务管理学中在阐述企业财务活动时,本能地运用了诸如企业财务通则、公司法、会计法等财务本体性制度来约束与制衡管理者,而对于内部控制这一影响企业命运的制度安排却没有片言只语,这与企业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本质要求极不相称。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融入财务管理学再造提供了绝好的契机。公司的成本问题,仅仅靠制衡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恰当的激励机制能够通过委托人设计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促使人采取适当的行为,最大限度增加委托人的效用。近年来,以财务治理的观点考察薪酬对公司财务业绩的敏感性渐成潮流。因此,许多学者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应采用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但股票期权的应用是有条件的,需要有比较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比较健全的资本市场和透明度高的公司信息披露及相关的法律框架等,而这些条件我国目前并不完全具备。我们在财务管理学的再造中,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关注中国特殊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不能掉进“国际大厨房陷阱”而食洋不化。

(四)关注财务文化对解决财务冲突和财务败德行为的作用

目前的财务管理学较为强调和崇尚“工具理性”,致使社会责任和道德品质等人类的一些基本价值在现代企业理财中倍受蹂躏而变得支离破碎,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也日趋恶化,使企业无法实现全面、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学关注资本、成本、利润等本是应有之义,但影响和决定这些物化因素的人及其行为也不应该忽视,因为这有利于解决财务冲突和财务败德行为。企业财务文化是一种“内隐文化”,是企业为了实现财务目标而一贯倡导、逐步形成、不断充实并为全体成员所自觉遵循的理财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观念,以及由这些因素融会、凝聚而形成的整体财务管理精神风貌。财务准则有形而财务文化无形,但财务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却无处不在。鉴于财务文化对企业竞争力所具有的原生性决定作用以及它所蕴涵的更为深刻的企业本质特征,要求人们在财务管理学再造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这一问题。财务管理学再造关于企业财务文化研究,其最终成果是要拿出具有中国企业特色、与中国企业协调发展的财务文化发展战略模式,从而更好地指导企业财务管理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

[1]申书海,李连清.试论公司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关系与对接.会计研究,2006,(10).

[2]伍中信.现代公司财务治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会计研究,2005,(10).

[3]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新制度主义与财务学的互动和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衣龙新.公司财务治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林钟高,王锴,章铁生.财务治理——结构、机制与行为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理财的概念范文2

一、边际资本成本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不论是计划创建一个新企业,还是维持现有企业的正常运转;或者开发新产品、进行技术改造都必须预先筹集一定数额的资金。但是企业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无法以某一固定的资本成本来筹措无限的资金,当其筹集的资金超过一定限度时,原有的资本成本就会增加。当面对筹资额存在不确定的变动区间或者追加筹资时,企业需要知道筹资额在不同的区间变动,在什么数额上变化会引起资本成本怎样的变化。这就需要使用边际资本成本的概念。

边际资本成本是指在各个投资量水平上,每多获得一元投资需要支出多少成本,是企业追加筹资时的成本。通过边际资本成本的计算,能对追加筹资量就单一筹资或组合筹资方式的资本成本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追加筹资的方案,并进一步考虑投资的方案。

在分析边际资本成本时,必须权衡个别资本成本,综合资本成本。这是因为边际资本成本实际上也是综合资本成本,而综合资本成本又以个别资本成本为基础计算得到的。个别资本成本是比较各种筹集资金方式优劣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资本成本则是企业进行资本结构决策的基本依据。分析综合资本成本的目的是确定最佳资本结构,从而降低平均资本成本,获得收益,实现企业税后收益最大化,达到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筹资是为了满足投资的需要,企业在筹集资金进行投资项目时应主要考虑资本成本,也就是考虑边际资本成本。只有当投资项目的预期报酬率高于资本成本率时,投资者才有利可图。所以边际资本成本经常用于确定投资规模和筛选投资机会,通常的做法是将投资项目按照投资报酬率的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按照经济原理,当投资报酬率与资本成本率相等时的投资规模为最优投资规模。

二、边际贡献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企业即使其产销量为零,其成本总额也不一定为零,因为每个企业总存在着为保持其生产能力而必须发生的、最低限度经营能力成本,如折旧费、管理人员工资等。也就是说,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所取得的收入除了弥补生产和销售产品而发生的成本外,还要弥补这些最低限度的经营能力成本。由此而引入“边际贡献”概念。

边际贡献也称边际利润、临界收益或创利额,它是销售额减去变动成本后的差额,由固定成本和利润构成,它体现企业销售产品的初步创利能力。销售单价减去单位变动成本的差额称单位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占销售额的百分比或单位边际贡献占销售单价的百分比称为边际贡献率。

边际贡献与边际贡献率不仅是本—量—利分析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而且由于两者可分别从绝对数或相对数角度反映产品的创利水平,因此在企业决策中也常常被用做方案选优的依据。此外,若将边际贡献的概念引入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方程式,可以揭示边际贡献与目标利润和固定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依据本—量—利的基本方程式,有:目标利润=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总额。从上式可以看出,企业实现的边际贡献首先需要用于补偿固定成本。当边际贡献总额大于固定成本总额时,企业就会形成利润;反之,就会发生亏损。同理,若边际贡献总额等于固定成本总额,则企业将进入不盈不亏的临界状态。

除了可进行盈亏临界点和本—量—利分析,预测和规划目标成本与目标利润外,边际贡献在企业管理与决策中的作用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测算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一般地,经营杠杆=息税前收益变动率/销售变动率=基期边际贡献总额/(基期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总额);财务杠杆=每股收益变动率/息税前收益变动率=息税前收益/(息税前收益-利息)=(基期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基期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利息)。

由此可见,企业经营的特有风险取决于产品边际贡献、固定成本总额、利息总额,后两者在相关范围内是常量,故产品边际贡献直接决定公司特有风险。它为企业管理提供了事前规划风险和分解风险的最优途径--尽可能地提高产品的边际贡献。

(二)分析生产能力的利用与开发

利用边际贡献测算生产能力利用程度。边际贡献以销售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使其在企业利润预算编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以100%生产能力利用水平时的边际贡献为基础既易于编制又可满足多品种条件下编制预算的要求,较适合大企业的情况。

另外可利用边际贡献测算剩余生产能力的利用情况。它主要解决在期间成本总额保持不变条件下生产决策问题,例如:非特殊条件下追加订货决策,直接以单位贡献边际与订价之差为判断标准;增产对象的选择,以贡献边际总额的大小为判断标准;特殊条件下追加订货问题在考虑了机会成本后依然以边际贡献为判断标准;亏损产品应否继续经营,视其提供边际贡献的大小。

(三)考核部门经理职责

当经济规模化、社会化、股份化后,产业组织形式的重要作用就会凸现出来。产业组织形式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对部门及其负责人的准确考核。边际贡献用于共同性成本的分解比较科学,可应用于部门预算的编制;在一个既可控制收入又可控制成本的预算单位,用两者的差额来考核业绩才能说明问题,在边际贡献基础上衍生出分部经理边际(边际贡献总额-部门经理可控制的可追溯固定成本)和分部边际(分部经理边际-部门经理不可控而高层部门可控的可追溯固定成本)合理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四)边际收益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边际收益法通常应用于流动资金管理中,可以用来分析最佳的现金持有量、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的确定以及存货的管理。我们可以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为例来加以说明。企业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是扩大销售,增强竞争力,那么其管理的目标就是求得利润。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资金投放,是为了扩大销售和收益而进行的投资,而投资肯定要发生成本如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等,这就需要在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所增加的收益和这种政策的成本之间作出权衡。只有当应收账款所增加的收益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也就是当边际收益大于零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企业可能面临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改变,只有当改变信用政策时企业仍有良好的收益前景,也就是边际收益大于零时,才应改变现有的信用政策。

理财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 材料力学 应用能力 CDIO理念 三级项目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51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DIO Engineering Education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nd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DIO is the basic train of thought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echanics of materials, and from the contents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implementation effect, and several other aspects of mechanics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Education are explored.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reform has achieved good teaching effect, cultivate students'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quality, teamwork spirit, but also accumulated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form.

Key words material mechanics; application ability; CDIO concept; three-level project

0 引言

材料力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从近几届学生的毕业设计及学生工作后反馈的情况看,学生虽然较好地掌握了力学相关概念、理论知识,但是遇到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则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解决,即学生的应用能力还有较大的欠缺。一方面是因为教学中例题、习题多为抽象的计算简图,相对简单,而工程实际问题,首先需要建立力学模型,然后才能进一步分析计算,而力学模型如何建立一般教材很少提及;另一方面,学生缺少综合性的、基于任务的交叉训练,因此学生的综合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基于CDIO理念对材料力学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如下:

1 课程改革思路

CDIO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几所世界著名大学,历经四年时间构建的一种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CDIO(Conceive- Design-Implement- Implement)表示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四个阶段,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目标,是“做中学”的具体应用。

从2009 年起,沈阳工程学院机械学院开始学习、探讨CDIO 工程教育模式。CDIO项目一般分为三级:一级项目是指包含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和能力的项目;二级项目是指由若干相关课程组成的项目;三级项目是针对单门课程设置的项目,用来增强和培养相关能力。

CDIO教育理念与材料力学的教学目标相吻合。CDIO 工程教育模式的核心思想是项目教学法,非常重视在实践中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和提高,然后将学习到的内容进行升华转变为理论知识,最后通过完成一个项目和具体的产品来实现教学目标。

材料力学课程改革具体设想是在课程中设立一个三级项目。借助项目来实现这样几个目的:第一,项目内容提前安排给学生,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效率更高,对相关概念、理论的理解更加透彻;第二,每一个项目都是生活或工程实际问题,首先需要将研究问题抽象成力学模型,然后进一步分析,研究、设计方案,最后进行计算,写报告。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三级项目都是综合性非常强的问题,一般涉及到多个章节的很多知识点,有学过的,也会遇到没有学过的新知识,学生需要查阅资料或自学一些内容,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能力与自学能力。

2 课程改革内容

2.1 项目内容

在选择项目之前应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及对力学知识、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分析相关后续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构建力学课程职业能力培养方向。所选项目基本是生活中或工程中实际问题,一般综合性较强,涉及知识点较多,重点培养学生的力学建模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表1是部分项目名称及教学目标。

2.2 项目安排与要求

项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个项目小组由4~5人组成,设组长1人。项目题目在学完第一章(轴向拉伸压缩)就下发,因为学生已初步了解材料力学的学习目的及设计方法。提前下达任务使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更能有针对性地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项目安排两学时课堂辅导,两学时答辩,

主要工作学生需要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各小组应根据项目题目及课程的进度,按时进行资料的查阅、制定项目计划、设计项目方案、项目设计与计算、撰写项目报告。每组要定期汇报项目进展情况,每次由组内成员轮流汇报,这样增加每一个同学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最后组织学生答辩,答辩结束后,学生需及时上交项目研究报告和个人总结。

2.3 项目实施

首先提出项目要求,即构思阶段,学生需要弄清楚已知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涉及哪些知识点,哪些内容是学过的,还需要学习哪些内容。为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本项目,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相关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进行,然后讲授与项目相关的理论。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效果非常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还要留一些内容让学生自己研究。在这过程中学生互相讨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大调动了积极性。第二,设计阶段,学生充分研究讨论,根据目标制定具体计划,包括人员分工计划、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等。然后进入设计阶段,包括建立力学模型、计算、绘图、反复校对等等。第三,实现阶段,即学生整理项目报告,作答辩PPT。学生需要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最后,运作阶段,即老师检查,进行答辩,评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互相提问题,互相评价,指出不足。整个项目由组长全权负责,依据组员的特点进行分工及项目工作进度安排。

2.4 项目评价

项目成绩主要依据每一名学生在项目执行期间的工作表现进行评定,由平时成绩、撰写研究报告、答辩情况、组内互评四部分组成,由于最后答辩环节最能反映学生的研究水平、参与情况、工作态度,因而答辩环节占成绩比重较大,为40%。组内互评包括小组成员之间的成绩互评和组员与组长间的成绩互评,在项目研究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应给予一定奖励。成绩评定标准和具体内容见表2。

项目成绩评定是整个项目实施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成绩评定一方面要考察每个项目小组的整体表现情况,同时还要对每个小组成员的贡献情况有所掌握,这样既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又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避免个别同学总想依赖他人的惰性思想。

3 课程改革效果

从项目的实施结果来看,三级项目的内容合理,每个小组都按时完成全部内容。多数学生反映,经过这次三级项目的锻炼,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设计中,充分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相结合,增强了感性认识。例如机制11级两组同学的题目是“箱包斜拉杆的强度计算”。这种工程实际问题有一定难度,计算量也较大。学生需要参阅资料,了解设计方法。首先将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力学建模,然后分析变形方式,绘制内力图,找出危险点,进行计算。两组同学经过反复研究、校验,很好地完成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同时在具体的项目实施中发现自己知识的欠缺,主动学习,进行弥补,完善知识结构。另外,项目小组的工作方式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利用PPT进行项目汇报和答辩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取得一些效果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例如由于学生过多,工程实际题目相对较少。每组4~5人,因而有少数同学出工不出力,缺乏参与意识。个别学生的任务量偏少,没有得到锻炼和发挥。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锻炼。

4 结语

通过这次三级项目的实施,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式。从原来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的学习转变为利用项目做引导,学生在完成一个具体项目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不仅体会到了“做中学”的乐趣,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工程实践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这种“做中学”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从被动学习到积极自学的转变,学生们普遍表示,这种基于项目的学习真正体现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通过具体的项目锻炼,增强了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学生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同时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启发、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带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不断探索与实践,发现不足,加以改进,不断完善,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春林,朱张青.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学科教育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现代化,2010.3(1):31-33.

[2] 王伟,王殿君等.基于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0.33(2):136-138.

[3] 唐静静,范钦珊.基础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方法的探索[J].力学与实践,2008.30(4):88-89.

[4] 孙雅珍,侯祥林.理论力学课程考试改革探索[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8.10(4):501-503.

理财的概念范文4

行为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具体教学任务的需要,制定相应的环节和评价机制的教学活动,又称行动导向或实践导向。行为导向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达到教与学的有机互动,让学生自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行为导向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行为导向教学理念源于德国,主要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行为的指导者;教学方法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双向互动;效果控制不是分数激励,而是成就体验。借鉴行为导向教学理念,对水彩教学改革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行为导向教学理念在水彩教学中的运用

水彩是色彩造型的基础课程,是训练学生色彩造型语言的组织与表现的重要手段。水彩课程集色彩理论与表现技能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既要学好色彩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水彩的表现技巧。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采用应试教学法,即教师理论教授与示范,学生被动模仿练习。如果采用以职业行动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本位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将教学设计成职业活动中的项目或任务,指导学生主动探究,将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

1.明确任务

不同的课程,教学目标不同,任务也不同;同一门课程,教学内容不同,教学任务也不同。如水彩临摹教学,引导学生分析优秀作品,掌握表现技巧,提高审美素养;水彩写生教学培养学生的色彩观察、分析和表现能力;水彩创作教学培养学生收集素材、概括分析与综合表达能力。在传统的水彩教学中,一般课程的总体目标都比较清晰,而阶段性目标与任务都很模糊或不受重视,教学的机动性比较大。只有认真区分不同的教学内容,明确阶段性教学目标,才能合理安排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水彩课程的行为导向教学中,要在课前将班级划分几个小组,每组4―5人,每组确定一名组长,再向每组布置教学任务,由组长组织完成。如在水彩静物写生教学中,要求每组先探讨写生主题,根据主题选择相关静物,然后设计静物的布局与摆放,再进行写生。通过这种明确任务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每组静物写生都主题明确,色彩丰富,静物的摆放也很科学,克服了传统教学中静物由教师布置,学生不假思索地机械写生的状况。

2.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自主性的学习态度和探究式的创新精神,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发挥自身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实现自主性发展。

水彩以水为媒介,绘画方法较简单,但要想画好一幅作品却很难,因为水彩材料具有清透性,没有水粉和油画材料的覆盖能力,所以一旦画错很难修改。在绘画过程中使用水量的多少、色彩之间的衔接时机等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所以,画好水彩既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掌握一般的表现方法,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探究意识,才能将水彩的艺术特征表现出来。

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方法组织教学,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情境。如在水彩基本技法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技法实验,通过干湿不同的纸张,运用不同浓淡的笔法进行练习,还可运用留白、喷水、撒盐等多种特殊技法进行试验,给学生以新奇的感觉,让每组学生尝试运用不同材料与方法进行练习,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在写生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写生对象,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如作品中物体的远近、虚实、主次等关系,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表现出来,为自主探究创造条件,鼓励每组学生积极讨论、试验完成,有效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示范、学生机械临摹的弊端。

3.展示交流

水彩教学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需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交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活动的组织与安排、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过程的体验与感受等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反思,通过交流深化活动体验,取得经验共享,增强小组合作能力,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水彩是一种造型艺术,又是视觉艺术,学生通过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学习成果最终体现在作品中,只有展示出来,才能体现出最终的艺术效果。因此,展示与交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

水彩课程展示交流的方式很多,如课程随机性展示交流、课程结业展示交流等。水彩在作画过程中具有很多偶然性,水在纸面上的流动性很难控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水与色碰撞出现特殊肌理,增强了水彩的艺术特色。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提供交流机会,让学生将成功的方法或经验与其他同学共享,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能。课程结业展示交流可以采用组内交流和分组交流,针对学生结业作品取得的成绩,交流创作心得或作画体验,针对作品的不足,提出问题,找出缺点,以利于进一步发展。

4.评价考核

传统的水彩课程考核只根据画面的最终效果评定学生成绩,如重庆文理学院美术学院水彩作业评分标准为:构图合理(10分)、造型准确生动(20分)、色彩关系协调(20分)、综合运用水彩的基本技法(30分)、整体效果能够体现水彩的特性(20分)。这种评价考核方式只注重测试结果,具有片面性,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认知程度等缺乏系统的反映。另外考试范围狭窄,只注重作业成绩,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没有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来。

以行为导向教学法组织水彩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是按项目或任务进行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多元互动的。传统的以最终作业为主的评价考核方式已不适应人才培养需要,随着实践项目的流程与进展的不同,每一阶段都要有客观评价,实现立体综合的考核转变。水彩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部分:(1)过程评价。内容包括学习表现、项目进展程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2)结果评价。内容包括作业完成数量与质量、作品的最终展示效果等;(3)合作评价。内容包括小组的团队分工与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组内探究意识等。

结语

将行为导向教学理念应用于水彩教学之中,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情境,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水彩教学的质量。

理财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IPR-CDIO;计算机图形学;做中学;教材建设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即构思、设计、实现、运行)是国外高等工科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它以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存在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1]。CDIO因其具有与社会需要一致性、国际先进性、实践可操作性、全面系统性和普遍适应性等特点而被国际上多所院校所采纳,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已被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界所接受,有近40所高校正在中国化试点,浙江万里学院是其中之一。我们学习CDIO教育理念,结合多年的改革实践,创新地提出了IPR-CDIO(Interest、Perseverance、Responsibility,即兴趣、毅力、责任)教育思路,即将学生的探索热情与兴趣、持之以恒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融入到不同级别项目研发过程[2]。通过项目构思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通过项目的实现和测试运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借助项目团队式组织形式、角色化任务分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锻炼其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其责任感。IPR-CDIO教育宗旨与国家教育方针一致,与“十二五”高等教育重点工作、卓越人才培养目的是完全吻合。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IPR-CDIO教育理念必须通过各门课程来实施,因此课程设计非常关键。根据课程地位和性质整合知识点,我们设计出能培养学生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成长于一体的小项目,设计为完成项目、训练IPR素质而采用的教学方法,并使课程知识内容、项目实施、教学方法、教材选择有机融合,形成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下面以计算机图形学为例,说明如何基于IPR-CDIO理念进行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及教材建设。

1基于IPR-CDIO理念的课程设计

IPR-CDIO强调以兴趣为先,社会责任与工程能力训练为本。计算机图形学作为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应用性课程,因其算法较为繁杂、学科交叉性强、编程技术需求高而成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难点课程,加上后续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等因素影响,教与学都难以实施。但是课程本身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比较强,如果设计与引导好,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对后续的实习、设计或就业产生积极推进作用。

课程前端基础是具有“程序设计基本能力”,目标是“图形算法原理理解、编程实现及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体系以实现目标为主线,借助知识框架构建知识体系,通过项目实施过程完成能力培养途径,使得知识学习、项目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其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基于IPR-CDIO理念的计算机图形学教学体系

其中,课程教学内容抽取了核心知识框架:课程概述(地位、性质、用途、目标)、二维图形核心知识、三维图形设计核心知识、真实感图形处理原理等。这些知识的理解是支撑CDIO项目实施的基础。同时,课程设计了两个综合性项目:一是“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研究与综述”,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文献资料,对图形技术在某一领域的应用发展情况进行综述,撰写提交综述报告。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某领域的研究兴趣,同时锻炼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力,为毕业设计中的文献综述奠定基础;二是“基于图形技术的作品设计”,要求每组完成一个完整的CDIO项目过程,即从需求分析(C)、方案设计(D)、代码编写(I),到作品测试(O)、答辩验收。目的是训练学生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经受一次项目研发历程,并体会过程中的合作精神、责任意识及成就感。

课程项目设计是IPR-CDIO教学实施的核心,针对不同性质和级别的课程,项目内涵不一样,前沿领域的研究、核心算法的分析与实现、模拟小项目实施、综合课程知识的作品等,均可成为项目;课程级项目也要有研究的内涵,具有启发引导的目的和意义,而且要大小适中,太大了难以完成,会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太小了又起不到训练的作用。科学合理的项目设计一定是经过课程组精心研究、多轮实践而逐渐形成。

2教学实施

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源泉。CDIO倡导“做中学”教学法,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指出:“从做中学是比从听中学更好的学习方法”,“学与做相结合的教育将会取代传授他人学问的被动的教育[3]”。CDIO项目设计的目的就是将学生分成小组置于“做项目”的情景之中,为了完成课程学习任务,他们必须去做,去学习探索,去讨论解决问题,在坚持完成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过程中,达到项目实施能力和IPR素养的锻炼与提高。

在第一次课堂教学中要讲述课程教学目标、布置项目任务、公布评价指标、设计学生分组等环节,充分展示课程学习蓝图,激发学生想“做”的愿望和兴趣,抓住兴奋点。该课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设有几次大讨论:应用综述、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作品预演、结果汇报等,使所有学生都有展示、表达的机会,特别是最后的作品汇报中,完全模拟毕业设计答辩过程,全体课程组教师和部分学生代表作为评委,目的是锻炼学生对问题的描述水平,口头表达及应变能力。

CDIO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目标和尺度[2]。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表现与效果作为评价与奖励的标准,这种机制可以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促使小组内部的合作,增强成员的责任感。

计算机图形学设计了如表1所示的多元评价指标,即评价内容、主体及方法都是多元化的。从表中看出项目合作过程的成绩占总成绩的70%,有50%的成绩是对整个小组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意识。

这种多元评价方式,杜绝了部分学生靠投机取巧获取高分的现象,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觉地参与小组项目合作过程,脚踏实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小组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反思不足、认识差距,不断进步与发展。

教师(或工程师)在课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起引导或指导作用。针对项目实现中涉及的数学知识、编程技巧、艺术修养等,教师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或与相关专业同学协作等方式去解决问题,通过做中学、在讨论中成长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要给予评价、总结与后续提升的引导,促进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3教材建设

课程教学改革的最好成果是教材,良好的教材又能唤起学习欲望、提示探究课题、引导学习方法、促进个性发展、巩固知识掌握等。教材内容必须具备“易用、时新、精炼、适用”的特点。即教材内容能反映本学科基本原理、思想、技术和方法在相关现实领域的典型应用,展示具体环境、条件、方法和效果,培养学生根据现实问题选择合适的科学理论、概念、思想、技术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4];教材内容要及时反映本学科的最新发展、最新技术成就及其最新应用,保证学生“学以致用”;教材内容要精炼,紧密结合人才培养及课程教学目标的需求,精选有益于学生后续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知识和技能要点,优化整合、去粗取精、详略得当;教材内容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改革思路以及教学对象相适宜,例子要具体实用,而且具有引导启发性,使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且能促进学生“深下去、见成效”。

多年来,老师对计算机图形学教材的选择一直比较困难。最早是从国外引进原版教材,然后是由孙家广教授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计算机图形学》一版、二版、三版、新版,几乎统领了国内该课程的教材,直至现在还是考研的参考书,后有潘云鹤院士的《计算机图形学――原理、方法及应用》经典教材等等,这些教材普遍特点是内容非常系统、内容描述全面,页码较多。其主要思想是以理论原理、算法分析为重点,较少的算法实现例子也是伪码说明,使得数学基础较差、编程能力不强的普通高校学生望而生畏,不适合作为他们的教材使用。后来有一些薄本教材面市,但大多以算法实现为主,书内大多是程序代码,相当于程序设计类教材,也不适用。

课程组编写的讲义经过几年使用后,于2008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书名为《计算机图形学基础及实用教程》,被多所院校所选用。目前,借助于宁波市特色教材项目资助,我们正在对这本教材进行改编,知识点更加优化,将前期不太系统的案例进行集成等。该书特点是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设计一个完整的案例――图形学算法实现系统,该系统以分散的形式贯穿于整个章节,串起课程的核心理论知识点及算法实现的技术要点;学生通过实验训练,又可将分散的系统进行集成。每章的知识与算法实现自成一体,目的是使学生借助于教材的引导进行“学中做”,将主要章节的实验都完成时,系统的完整性就体现出来了,使得学生体会到“做中学”所带来的成就感。而且在每章之后都有带提示和引导的“超越与提高”,目的是启发学生深入探究下去,锻炼其自主学习意识与创新能力。

该教材有效推进了以CDIO教育理念指导的课程教学改革,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验项目、知识学习与项目研发、自主学习与小组研讨有机结合。对基于项目的一体化教学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学生从简单的模仿、模拟入手,由少及多地对原系统进行改进,最后达到自主设计,完成一个独立的系统研发作品,并作为课程学习考核的主要依据,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创作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4结语

CDIO式项目化训练在计算机专业已经实施五年,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项目研发与设计能力等都得到加强,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毕业生就业质量普遍提高。就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而言,我们将IPR-CDIO

项目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已经4届,在毕业设计中有40余人次选择与图形学相关的课题,做出了30余件毕业设计作品,有的作品成为教学案例,有的作品成为学生就业的敲门砖,有作品获得了省、市级学科竞赛奖,有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表了论文等。大多数毕业生在上海、杭州等大型软件公司做游戏开发、动画设计工作,有些已经成为项目经理、部门负责人,还有已远涉日本从事外包软件设计等工作。

计算机图形学教学改革,不仅挖掘了课程本身的效力,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而且也促进了该课程的有效建设。课程性质从选修到必修,再到核心;课程立项为校级精品建设;课程组成员职称与学历不断提升,科研和教研能力较强,主持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和市级3项,主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该课程改革大力推进了计算机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在学校创新实验区的基础上,我院计算机专业被立为教育部CDIO课题组的试点专业、浙江省软件服务外包试点专业。

总之,IPR-CDIO教学思想已经深入到多门课程教学,计算机图形学只是其中的一例,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基于能力和素质培养为目标的IPR-CDIO教学理念必将体现出其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与推广性,我们将坚持不懈,为探索培养社会必需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查建中. 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工程教育改革战略[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21-27.

[2] 李继芳,奚李峰,董晨. IPR-CDIO环境的计算机工程教育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9(18):45-47.

[3] 查建中. 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1-9.

[4] 周广声,严晓舟,焦金生. 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专业教材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10(5):108-111.

Reform of Curriculum and Textbooks Based on IPR-CDIO

――An Example of Computer Graphics

WANG Renfang, LI Jifang, CHAI Bencheng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Ningbo 315100, China)

Abstract: Computer Graphics teaching is difficult. According to IPR-CDIO education concept, the methods have been maked a detailed analysis by this article in teaching system design, teaching process implemened and corresponding textbooks construction. This teaching pattern has achieved good teaching effect .

理财的概念范文6

(石家庄经济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摘要】结合土木工程专业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出发,把CDIO教学理念引入到材料力学教学体系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来了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建立了基于CDIO理念的材料力学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有积极意义,是解决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在力学教学中遇到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借鉴途径。

关键词 CDIO教育理念;材料力学;教学改革;课程考核体系

基金项目:石家庄经济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2J28)。

作者简介:贾磊(1978—)男,硕士,主要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

0引言

材料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是研究各类工程结构中普遍存在的受力和变形现象的学科,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一直以来,我国大学中所讲授的力学课程内容大多由前苏联引进的内容,内容陈旧、枯燥、抽象、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多采用灌输式教学,造成课堂气氛死板,有时甚至枯燥无味,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问题不但加剧了学生的学习惰性,也影响到其它课程的学习状况。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为实际工程提供合格的力学人才;如何在材料力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目前有限的课时下,如何对旧有材料力学课程体系进行合并、筛选等工作已经成为教学改革工作不可回避的事实。CDIO工程教育理念提倡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这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思路。

1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模式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模式强调与社会大环境相协调的综合的创新能力,同时更关注工程实践,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加强学生参与交流与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2基于CDIO模式的材料力学教学大纲设计

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材料力学课程既包括专业知识学习,又强调应用能力的提升,根据这一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大纲如表1所示。

3改革方案设计

3.1教学内容的改革

对于传统教学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和运用力学知识建模的能力,我们又应该对教学内容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理论、新的学科、新的计算工具和计算方法、新的试验方法不断涌现,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这方面的介绍和练习,可以拓宽和增强学生系统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此外,学生普遍对繁琐的理论推导缺乏热情,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加入实习环节或模型演示环节,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力学课程的兴趣。

3.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思考,如何加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实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显然单纯的课堂教学很难实现这些目的。首先,材料力学应把课堂教学与案例教学或现场教学结合起来,并配合一定形式的课堂讨论。这样学生就能比较生动地、直观地去学习基本理论,并且可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例如:弯曲问题可以在施工现场结合梁的配筋布设讲解;组合变形可以在实验室用模具演示教学等等。

另一方面,CDIO教育理念重视个人能力及技能的同时,强调团队协作与交流,因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分组专项研讨。专项研讨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每组3~5人,让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调研,结合工程实际确定材料力学研讨主题,然后针对工程实际问题建立力学模型,通过小组探讨解决工程问题,从而锻炼学生收集信息、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再一方面,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自主实验设计,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也应结合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在传统的板书基础上,融入PPT、flash动画、仿真数值模拟等教学手段。一方面加强学生对传统力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新的教学手段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贴近工程实践,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PPT相对于板书,可以发挥信息量大的优点,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更多的课上练习;Flash动画可以在课堂上展现一些实验现象或者工程实际现象,这有助于学生对抽象力学概念的理解等等。

4课程评价体系改革

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法主导着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方向,其改革必须匹配材料力学课程的CDIO教学大纲,起到引导学生有意识开展专业能力锻炼的目的。材料力学课程成绩包括三部分:书面理论考试、汇报答辩、实验报告,权重为0.4、0.4、0.2。书面理论考试主要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主。汇报答辩要求学生对小组研讨专项做成PPT,图文并茂的在讲台上向老师和同学做报告,并回答老师和同学对改组项目提出的问题,考核重点在:调研的充分性、CDIO综合能力的展现性、技术和理论的结合度、团队的协作能力等方面。实验报告要体现自主实验设计的选题调研、方案设计、实物开发和交流评比等环节。

5结束语

基于CDIO的材料力学教学模式着手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整教学考核体系,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思考动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加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参考文献

[1]李为虎.一种工科理论力学教学模式的构思与实践[J].力学与实践,2010(3):126-127.

[2]李庚英,赵晓华,熊光晶.土木工程材料CDIO模式的设计与实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

[3]林建.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

[4]胡志刚,任胜兵,吴斌.构建基于CDIO理念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