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生物学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生物学知识点总结范文1
开展案例教学最为关键的是案例的选择。将健康体检作为教学案例,其优势在于:其一,常见。健康体检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越来越普及,因此将健康体检作为教学案例,能降低生物化学的神秘感,拉近其与学生的距离。其二,涵盖面广。健康体检项目涵盖生物化学中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三大物质代谢、肝胆生化等重要内容,还可以通过探究体检新项目和新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而了解一些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基础。其三,精要。现代生物化学对临床检验医学现状与未来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可以说临床检验医学(尤其是生物化学检验方面)是生物化学理论得以具体应用的学科之一。健康体检是临床检验医学的一部分,将一份简单的健康体检报告作为案例导入,并将生物化学相应知识点融入其中,在教师的指引下由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案例情境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轻松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因此,以健康体检为案例开展生物化学教学,不仅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形象化,便于理解,还可以将繁杂的基础知识串联起来,便于记忆。
2体检案例应用示例
2.1在静态生物化学中应用
同一个知识点可能有一个到数个体检指标与之联系,而同一项目的不同方面也可对应不同的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学工作者在使用案例时有所选择,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就静态生物化学(即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章节而言,重点需要关注的是“检测方法与原理”。应该指出的是:现阶段很多临床检验已被自动化、一体化分析仪器所替代,如血常规和尿常规分别用血细胞分析计数仪和尿液分析检测仪检测分析。仪器检测分析具有快速、精准的优势,但就具体的生物化学教学而言,不应局限于对现有手段的简单陈述,而应关注其检测方法和原理,也可拓展到对多种替代方法的探究。体检项目中很多都涉及蛋白质、酶、核酸等的检测。在实践中总结出两条筛选案例的原则:其一,简要,即检测方法简单典型,若能配合开展学生实验就更佳。静态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学习的开端,唯有遵循简要原则,才能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如:蛋白质化学是生物化学中的开篇章节,同时也是极为重要的章节,其中蛋白质理化性质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尿蛋白定性实验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中有3种实验方法:加热乙酸法、磺基水杨酸法、试带法。这些方法涉及蛋白质酸碱性、两性解离和等电点等内容。可通过问题设置来引导学生自行分析实验原理,主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分析“何种情况会致假阴性或假阳性?“”操作时应注意些什么?”等问题,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印象。尿蛋白定性实验简单易行,可配合开展实验教学。另外,血清蛋白可用双缩脲法和电泳法两种方法测定,也可同时引入该检测项目进行讲解。其二,所含知识点丰富、可重复使用。如酶学章节是动态生物化学和静态生物化学之间的桥梁,酶促反应的基本原理、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以及酶活性测定方法都是本章重点和难点,而大量的临床检验是依托酶促反应来测定的,如何从众多案例中选择出典型案例?就酶学部分而言,我们选择的是ALT的测定。ALT测定方法简单,有比色法和连续监测法两种,通过对其测定方法和原理的探究,可掌握酶学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ALT指标的临床意义涉及肝胆生化、氨基酸代谢,甚至维生素(ALT辅酶是维生素B6,若ALT偏低可能是磷酸吡哆醛缺乏症)章节内容,因此ALT案例可串联多个知识点,方便学生记忆,且该项目可配合实验教学。
2.2在动态生物化学中应用
动态生物化学即物质代谢,是生物化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构建整体的知识框架是学好本部分的两个必要前提。体检案例在此部分应用较广,与静态生物化学联系时,往往对应单个或数个知识点,而到了代谢部分,体检案例可作为主线,整个部分教学可围绕这个主线展开。应用案例教学时,一般分为导入案例、问题驱动、学习应用、拓展延伸4个环节。例如在代谢开篇之前,先让学生看数份血糖血脂偏高的体检报告单;接着由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数量、该类疾病死亡率等数据导出“什么是三高?”这一问题;然后从“三高指标是什么、什么是血糖、什么是血脂”开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血糖和血脂要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由此引出糖代谢是调节血糖平衡、脂代谢是调节血脂平衡的概念,随后循序渐进地进行代谢各章节的学习。以脂类代谢教学为例,让学生阅读血脂偏高报告单中的健康建议项目,并让其带着“为什么提出这些健康建议?”的问题来学习。在讲具体代谢途径时,结合预防高脂血症的措施以及调血脂药物的作用机制来讨论;讲血浆脂蛋白代谢时,结合血脂相关的4项指标来分析;讲脂类代谢紊乱部分时,从高脂血症的预防、疾病分型及特征、症状、治疗措施等方面加以总结,这样学生就能梳理出整个脂类代谢的要点。
2.3在分子生物学中应用
体检案例不可能涵盖生物化学所有的知识要点,但稍加拓展引申,就可扩大应用范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生物化学中的分子生物学部分主要围绕中心法则来讲遗传信息的流转以及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相关的一些基本技术。然而体检项目中并没有涉及此部分内容,但如果我们对某些体检项目加以拓展,就可建立起它们之间的联系。如:我们从血常规入手,如果白细胞数偏高,很可能预示细菌感染,那么现代临床检验中就细菌鉴定可引入多种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核酸探针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指纹分析等,从而弥补了此部分内容缺失的不足。又如,健康体检备选项目中有癌症标志物的检查,癌症的早期诊断是现今的研究热点,新项目指标、新检测方法不断涌现,可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展开讨论,学习相关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3结语
化学生物学知识点总结范文2
一、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现代素质教育观下的课堂教学主张“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双边活动,尤其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使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四个变量形成最佳组合,发挥学生自学潜能,是让课堂教学焕发生机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自学能力是作用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是学生继续学习和深造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如何在有限的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从训练学生的阅读做起。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和技巧。例如: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一节的教学,教材可读性强,但知识点略显零散。此时,可指导学生设计表格,对比阅读,将关键知识点记入表格,这样不仅使知识体系一目了然,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训练阅读还能体现在概念教学中,帮助学生抓住概念中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例:“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教学,就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再让学生分析其实质,前者是“抵抗干扰,保持稳定”,后者是“遭到破坏,恢复稳定”。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成功感,调动了学生认知的内驱力。而帮助他们如何读,则是使其终身受益的。其次,借题导学:让学生从设置的题目出发,进行知识的纵横比较,形成知识网络,拓宽思路。如讲能量代谢时,以过程图设置综合题,最后总结出:主要、直接、最终能量来源;ATP产生途径;能量利用与ATP、ADP循环等,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第三,让学生尝试做课堂小结:既可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又可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在生物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完成知识迁移,形成跨学科知识体系。高中生物学与其他学科密不可分。①与物理相渗透:物理学中的光、波、辐射、示踪原子与生物学知识紧密联系,即光合作用中色素吸收有效光与吸收光谱;基因突变与辐射;示踪原子追踪代谢过程等等。②与化学相渗透:酶与无机催化剂;呼吸作用的电子传递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得失;化能合成作用本质与氧化释能等等。生物与文理学科均有交叉渗透,但联系最为密切的是化学,如何让学生用化学的观点、方法研究生物学问题,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1、 用化学知识认识生物学过程和实质
对于水分渗透吸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营养物质的化学消化、DNA的复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等诸多过程的教学,设置生物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化学思维,科学客观的认识、分析、评价、表述,能够让学生从较高的层次接纳知识。例如在渗透失水一节的教学中,讨论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可设置植物细胞于四种情况中:清水;30%的蔗糖溶液;甘油溶液;KNO3溶液。分别讨论渗透吸水和渗透失水的情况。讨论:①三种溶液中溶质微粒的属性。②植物细胞膜内外渗透压高低的比较及变化。③溶质微粒大小的比较及进入细胞膜的方式。④植物细胞形态的变化。在师生共同探讨中,许多化学知识与生物学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透彻地分析了渗透作用原理,很好地解释了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在完成教学目标过程的同时,使学生获得了综合各学科知识研究、探讨问题的能力。
2 、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处理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学生积累了知识,但往往在运用上感到困难。寻找共性,归纳方法,有助于解题思路的形成。在生物学与化学综合性问题的分析思路中,一般是:确定生物学内容,应用化学原理,分析因果关系,得出正确答案。
例如:酵母菌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将酵母菌放在含有培养液的密闭的锥形瓶中,测得CO2的释放量比氧的吸收量大1倍,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为:() 。
化学生物学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改革的主阵地,而当前老师们感到困惑的是课堂教学该怎样进行?怎样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呢?现将在实践中几点认识和体会介绍如下。
一、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聚焦教学改革与创新,首先必须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观念,接着运用教育的新定义、新内涵来指导生物课堂教学,才能使生物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落到实处。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变革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彻底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生物教师要以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
二、改进教学方式
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法教学方法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长期而单一的采用死记硬背、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授- 受”模式的教学会使学生思想僵化、能力低下,所以在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中应该教学方式多样化。
(一)语言的诱导法与多媒体设境法融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首先讲一段与生物课堂教学有关的故事,引导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通过录像、录音等多媒体的手段来创设图、文、声、像并茂的生物教学情境,设计教学疑问,让学生自己思考、归纳。如将细胞有丝分裂的时候,首先提出人和动物组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让学生接着让学生观看细胞有丝分裂多媒体课件,然后介绍各个时期的变化,让学生对照多媒体课件归纳个时期的变化特点,并完成课堂练习。这样学生在对照课本图例时可以很快回忆出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归纳出各时期的特点,为应用做好铺垫。
(二)实物模型和网络技术匹配教学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把实物模型带入教室进行对比教学,也产生了很好地课堂教学效果。而网络技术教学是一个新时代的产物,如何把网络技术和实物、模型匹配教学,也是一个新问题。我认为网络、实物、模型匹配教学,也就是运用模型、实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思维意识的教学。
三、加强综合教学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3 十综合”高考模式中,理科综合( 含生物) 试卷的命题思路是“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核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深化知识联系,加强综合教学。
(一)加强学科间知识联系,培养学生学科间综合能力生物学与化学、物理等学科知识互相渗透,联系密切。在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与化学相关的知识点有30 处,与物理相关的知识点有15 处,与地理相关的知识点有16 处。首先,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开拓思路,全面掌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点,拓展不同学科知识点之间的渗透和延伸,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其次,教师应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去解决其它学科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实验综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更应加强生物、化学和物理三科知识的综合渗透。生物实验本身就是运用化学、物理方法验证、研究生命活动现象和原理的过程,如新教材中“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坚定实验”,其实验原理就是依据三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设计的。
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更应注重理、化、生三科知识的结合点,搞好实验综合教学。
(三)联系实际,关注热点,加强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的培养从近年来高考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可以看出,命题突破了围绕课本取材的命题思路,加强了知识的应用,强调了与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高新技术、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课本,要走出课本,及时向学生介绍最新生物学科研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及时穿插讲述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疾病与健康等生物热点知识。
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普及化
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发展是生物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而班级教学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容易在教学搞一刀切,个别教学难以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落空。
而分层教学对教师讲师因人施教,对学生讲师异步学习。师生双方努力,最终是指向每个学生个体的“最近发展区”,给每个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
化学生物学知识点总结范文4
关键词: 比较学习法 实验法 高中生物教学
高中生物课本主要是探索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和生物本身的奥秘,所以大多数知识点是比较抽象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枯燥地讲解知识点,划重点,强迫地要求学生记忆,难以实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根据每节课的重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在使课堂氛围轻松活跃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比较学习法。高中生物中有很多有关生命活动的知识点,是极其容易混淆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对比、理解和记忆。如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学习中就需要学生进行对比,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不同点。可以从两者进行的场所、进行的条件、原料、产物、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化学反应式这几个方面来对比。呼吸作用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而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光合作用只有在有光的时候才能进行,而呼吸作用在有光无光的时候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而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氧气和有机物,产物是有机物……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对比,就能找到彼此的特点,使学生能够进行针对性的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对比方法在学习中的使用极其普遍,又如将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这两大知识点进行比较。大致可从这几个方面来比较学习。首先从运输方向上,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而被动运输则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从是否需要载体角度进行对比,主动运输需要载体的参与,而被动运输则通过简单扩散的方式,不需要载体。还有主动运输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而被动运输则不需要。另外,主动运输创造与周围环境的差别而被动运输则减少了与周围环境的差别。引导学生细致地从不同方面进行比较,可以更加清晰、条理化,不至于在脑中乱作一团。有些比较简单的知识点也是需要对比记忆的,例如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有的还有液泡,而动物细胞则没有这些结构。对比学习法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学习法,在教学中应该被广泛运用。
作为理科门类的学科,除了采用对比的学习方法外,在生物的教学过程中离不开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实验法。高中生物主要是对一些大分子和细胞的研究和探索,如果不能借助一些仪器就难以进行观察,学生也就不能对这些抽象的概念有个全面的认识。因此有些课时的学习离不开实验,这也是高中课程中要求学生必备的技能。如在探究生物组织的种种物质时必须通过实验法,利用某些化学药剂在实验中的反应来判断生物组织是否存在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通过糖类能与裴林试剂发生反应是否产生砖红色沉淀来判断是否有糖类的存在,通过加碘液来判断是否有淀粉的存在。根据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会产生紫色的反应可以确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存在蛋白质。又如探究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也用到实验法。使用显微镜这种仪器,同时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这两种试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的差异来判断核酸在细胞核中具体分布的位置。这样能让学生直接清晰明了地观察,加深印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使用实验法帮助学生学习生物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他们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得到想要的实验效果,还能增强他们学习生物的自信。另外,通过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而且在实验中获得的知识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长久的印象,不像单纯灌输的知识转瞬即逝,是一种可行的学习生物的方法。
高中生物的知识点一般比较零碎,有很多小的知识点。如果不能形成知识体系就难以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这点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在高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归纳的知识点很多。如在生物系统的能量流动这一节中,需要对能量流动的过程进行一定的归纳,从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总结归纳出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能够得到能量流动的规律。这样学生在进行知识点记忆时就能轻而易举地掌握。归纳总结法不仅适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时候适用考前复习中。教师要在复习阶段带领学生将每节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对一些规律性、概念性的知识进行整合归纳,从而提高复习效率,使生物学习变得轻松简单。
高中生物教学不应是死板僵硬的,也不是单纯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找到更多、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增强动手、合作、探究各种课本以外知识的各种能力,实现全面发展,从而在生物学习中达到节节高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亮.生物的结构分析.1999.9.
化学生物学知识点总结范文5
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阅读中质疑、解惑和重构
课堂教学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体验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的主渠道。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要发挥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有阅读的兴趣,有“读”书的习惯,重视阅读的感受和体验,提倡多角度和有创意的阅读,注重专业术语的积累等。
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要从每一节课出发,针对课堂教学的特点,指导学生阅读高中生物教材。
1.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在阅读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在学生阅读前,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从教材中寻找答案。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在阅读教材后,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听课就有更强的目的性,并能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学习。在课堂上阅读教材,可以保证学生有时间阅读。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阅读课本,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反复精读教材的概念,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区别相关的概念
在生物学教材中,有些概念比较接近,容易混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将教材多读几遍,再对比分析概念的关键词,总结概念间的相同点,区分不同点。学生在阅读中,可以认真体会概念的实质。当学生参与到概念的区分和构建概念的活动中时,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深刻的。
反复精读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简单回顾,而且要分析教材中隐含的信息,找出相关的概念,进行对比和区分。
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概念,找出概念的关键点,并作上相应的记号,简化知识的结构,增加知识的容量。同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反复精读教材的概念,准确地构建完整的概念图,使生物学零散的知识有效地整合起来,便于今后的复习。
3.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小资料和课外读的内容,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教材中的小资料和课外读的内容往往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与拓展。例如,遗传学中的第三大定律——连锁和互换定律,就是以课外读的形式呈现。这个定律很重要,但由于该定律不容易被理解,因此不作为高中生要求掌握的内容。但是,只有学习了这个定律才能完整地理解遗传学的三大定律。又如,青霉素可以杀菌,但为什么可以杀菌呢?在教材的小资料中明确指出了它的作用原理——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
对于这两部分内容,教师可有选择地挑选比较难的材料,指导学生课堂重点阅读。如遗传学中的连锁和互换定律,在学生阅读后,教师可让学生尝试着画出遗传图解,学生阅读和画的过程就是理解这个规律的实质的过程。而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可以留给学生课后阅读,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材中的小资料和课外读的内容,不属于教学大纲的内容,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只要求简单了解,并不要求理解。但是,通过阅读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使生物学的体系更加完善,进一步掌握生物学规律,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4.课后通读教材,使所学的知识具有连贯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着重介绍教学重点和难点,而对于一些简单易懂的知识点往往一带而过,但这些小的知识点极有可能成为考点。因此,学生不能忽略这些内容。由于课堂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学习,所以学生要在课后仔细地阅读教材,进行自主学习,方能掌握这些内容。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提纲,在学生通读教材后,让学生完善提纲的内容,使知识点丰富起来。在提纲的完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挖掘教材的知识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把握住教材的主要思路。
二、以科学的、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阅读高中生物学课本
1.教师指导学生用与时俱进的观点来理解生物学的发展史
教材中的生物学史,呈现了生物科学的发展。在科学的发展史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错误的结论。一些曾经被认为是正确的观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实验的进一步分析验证,现在被认为是错误的。因此,学生在阅读该类内容时,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说明。如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认为酶的本质都是蛋白质。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家又发现了少数特殊的酶是RNA,因而酶的概念被重新定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疑问:RNA为什么可以成为酶呢?这时,教师补充该部分的内容背景知识,让学生深刻理解酶的本质——酶是一种活细胞产生的生物催化剂,其化学成分是蛋白质或RNA。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形成完整的概念。因此,用与时俱进的观点学习教材中的科学史,让学生认识到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当自己的观点与现有的概念发生冲突时,学生可以设计实验来验证现有的观点是否正确。让学生带着怀疑的态度学习生物学知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进行研究性学习。
2.通过阅读高中生物学课本中的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和总结科学的研究方法
化学生物学知识点总结范文6
关键词: 高中生物 高效课堂 有效性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动下,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现代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如何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是每位生物教师都必须认真探索的问题。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见解。
一、高中生物学科特点
高中必修内容分为六个模块。高中生物知识的编排按两条主线:从现象到本质,从微观到宏观,重视知识的探究过程和对生命现象本质的认知。学生感觉高中生物很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逻辑关系没有数学、物理等学科强,数学、物理这些学科只要在演绎推理的过程中,逻辑关系不错,推导得出的最后结果也应该不会错。但在生物学科中,不仅要分清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组织、器官、个体等有哪些特点,更重要的是分清特殊情况下个别少数组织、器官、个体等有哪些特点。再加上生物学科包含的范围很广,知识点比较零散,所以学生学起来感觉比较困难。对高中生物特点的掌握可以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学情,从而做出相应的改善。
二、良好的习惯培育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因为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不是靠一次听讲就能做到的,而要通过多次强化。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首先通过阅读教材,若是生物学基本概念,抓住关键字。看好后掩卷而思,看哪些内容已基本清楚,哪些内容不甚了解,哪些是重点等;若是生理生化知识,应以化学组成―结构特点―生理功能为主线,对这部分内容有大概的了解,注意分析、归纳,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若认为已基本了解,可尝试着做课本后的习题。练习中的疑难之处要及时记录下来,备作课堂之用。这样可以很好地为正式上课做好准备。
2.养成及时复习和巩固的习惯。
课后复习就是把课堂上所讲内容加以整理、归纳,是一个知识再现的过程,也是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高中生物教学目标重在生物学素养的培养。课后复习就是要整理思绪,复习越及时,遗忘越少。通过整理、归纳,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在复习整理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自己的观点,这是主动思维的开始,应给予表扬。鼓励他们把自己的观点暂时记上,查阅参考书,最后找老师商讨,使知识得到进一步澄清、强化和巩固。
3.养成及时总结经验的习惯。
课后及时复习,一方面要经过一定量的习题加以巩固,另一方面要在练习后及时总结、反思。解题之后对题目的归纳整理是练习巩固很重要的一步。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只有少数学生会自觉做到这一步,所以教师应该在解题后指导学生思考,这道题涉及哪些知识点的应用,是如何解答的,还有没有更佳的解题途径。在以后解此类题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并注意一题多变,即将已知和求解多角度转化,进行分析和归纳,训练思维的灵活性。通过一题多变,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趣味化教学增强课堂魅力
趣味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应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兴趣。
如在讲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可以这样引入:英国近代有一大文豪名叫:名叫萧伯纳,有一位美丽的女演员读了他的作品后萌生爱慕之情,向萧翁写信求爱。信中写道:你是如此的聪明,我是这般的美貌,倘若我与你结婚,生下的孩子既有你的聪慧,同时又具我的美貌,岂不是很好吗?萧翁幽默地回信说:也可能生下的孩子具有你的智慧和我的容貌,那岂不是糟透了吗?然后我提问:如果他们果真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学生几乎同声回答:有可能的。为什么呢?学生议论纷纷。虽答不全面,但对此都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奇闻逸事引起学生的好奇,学生开动脑筋思索,积极发言,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突破难点、巩固重点、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联想记忆,学会总结。
生物学知识相对比较庞杂,不少内容要记忆,学生学习时记起来比较头疼。如果讲究一些记忆方法,不仅记忆起来轻松容易,而且能给学习带来一些乐趣。
比如:在上“必修一,讲解DNA与RNA的区别时,我们根据两者的特点,将其知识点总结为“258理论”,2是指两种核酸、5是指五种碱基、8是指8八种核苷酸,这样很快将DNA和RNA的区别和联系掌握了。
3.夸张的“演绎”,助于理解。
在做“进化”这个知识点的习题时,学生总是把:“进化的结果――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这一现象理解为“是生物进化理论中自然选择将有利变异选择下来的结果,属于生物进化的过程”。于是,可以做个大胆的演绎推理:夏天人类穿单衣,冬天人类知道穿棉袄,这就是长期自然选择下人类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如果这个现象属于进化的过程,即:自然选择使得有利变异积累下来,不利变异被淘汰,那么,我们应该看到: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都有人穿单衣、有人穿棉袄、有人光着身子;只是在夏天,穿单衣的人活下来了,穿棉袄的人热死了;冬天,穿棉袄的人活下来了,穿单衣及光着身子的人冻死了。学生听到我的这番演绎推理都笑了,从此无论遇到什么例子,这个知识点没有再错的。
课堂教学是一个庞大又复杂的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的一般规律,制作合适自己也适应孩子们的一套教育方法,这套方法不仅具有传统教育的优点更需要高效实用,使之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最后无论是教学还是生活,一定要动脑,善于思考,善于感悟,更要勤奋,只有这样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我们都能有所收获,尤其会让我们的课堂越来越高效、管理越来越轻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