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范文1
关键词 数学教育 数学概念 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是数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生认知的基础,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核心,在数学学习与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什么是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呢?一般地说,一个特定的数学对象,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变的性质,就是该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而可变的性质则是“非本质属性”。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客观事物的颜色、材料、气味等方面的属性都被看作非本质属性而被舍弃,只保留它们在形状、大小、位置及数量关系等方面的共同属性。把握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至关重要,由于一个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是交织在一起的,形式多变的非本质属性往往掩盖了本质属性,干扰了对本质属性的把握,因而要真正认识数学对象的本质特征,不在心理上经历一番周折,不经过深层次的智力参与是不可能的。在数学科学中,数学概念的含义都给出了精确的规定,因而数学概念比一般概念更准确。
一、数学概念的特点
(一)数学概念具有抽象和具体的双重性
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事物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有些数学概念可以直接从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得来,而大多数概念排除对象具体的物质内容,抽象出内在的、本质的属性,甚至在已有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经过多极的抽象过程才产生和发展而成,因此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数学概念的“具体”是数学概念往往以抽象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在现实世界和其他自然科学中的应用体现出来。
(二)数学概念具有符号化和形式化的特点
符号是逻辑推理的需要,数学符号是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具体表示,是数量关系的无声名称,是逻辑推理的物质承担者,是数学形式简化的最佳途径。
(三)数学概念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所谓系统化,就是人脑把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相同的事物,分类并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过程。概括是使知识系统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分析的基础上,人可以对事物进行再分析,这就是事物进行归纳和分类,使其系统化的过程。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处在一定的知识系统中,要掌握概念,必须弄清概念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要在整体上、全局上把握概念的全貌,通过对所学的概念进行归纳,把新学的概念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一方面,有利于对新概念的理解,也有利于旧知识的巩固和充实,并牢牢的记住;另一方面,有助于对原有概念的修正,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由于有些种属关系的概念在教材中常常是分散出现的(例如椭圆与圆锥曲线),故应适时把它们联系起来,归纳、概括于一个系统中。只有通过把概念系统化的过程,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概念的使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数学概念具有确定性和灵活性
概念的内容是确定的,又随着数学的发展而发展。所谓概念的“确定性”指的是在一个时期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言的,不是指整个概念发展的历史而言,因此它不排斥概念的发展。数学概念由于数学知识的逐渐复杂与深化,原有的数学概念就引起了其含义的变化发展。例如整除的概念在数的范围内与代数式的范围内就有所变化;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随着数的概念的扩充而发生变化等等。因此,我们必须掌握好概念,才能增强解题的灵活性。
二、数学教育中概念教学的地位
数学概念是通过对特定数学事物的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而形成的固定的对事物本质的一种揭示。理解、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概念的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数学概念的理解,并不是对孤立的单一概念的简单分析,往往涉及与之有着逻辑联系的相关概念和有着非逻辑联系的概念。每个概念都是认知网络结构中的一员,对它的理解的深刻与否,除了取决于对内部图式结构的认识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和相关知识的联系的多少与强弱。在数学教育中发展学生的能力,历来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甚至是核心问题。数学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若忽视了数学概念这一基础知识的教学,那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其它一切教学要求和目的都将是一句空话。
许多学生的数学成绩差,追溯其原因,往往要归结到对数学概念学习的不重视或不理解造成的,概念不明确必然会影响到法则、性质、定理、证明、运算等一系列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有的学生在求a为何值时,不等式ax2+4ax+3≥0恒成立,认为只要Δ≤0即可,而忽略对a=0、a>0、a
数学概念教学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现代教育家们认为:只有既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又具有最优化的知识和智力结构的人,才能成为创造性的人才。理想的新人必须有自信,必须有应变能力及迎接挑战的冲动与勇气,必须具有承受挫折和战胜危机的顽强意志。数学学习是一项艰苦复杂、受意识支配的脑力活动,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意志坚强的学生会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意志薄弱的学生常缺乏信心,半途而废。如果学生有了正确的动机和良好的情感,就能迎难而上,百折不挠,视学习为内部的需要,把解决难题作为一种享受。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可以通过概念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毅力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具有严格的科学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能坚持真理、尊重科学的良好品格。
参考文献:
[1]刘华祥.中学数学教学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8.
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范文2
一、障碍表现
1、缺乏必要的感性知识。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以事实为根据的科学,它源于客观现实,又高于客观现实。对于物理规律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现象及其联系鲜明展示出来的实验,或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曾经亲自感受过的事例做基础,学生就很难理解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物理意义、实用条件等,从而影响对物理规律的掌握和应用。
2、缺乏正确的思维方法。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不仅要通过观察实验,而且要通过物理思维进行加工处理,当今在倡导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素质教育进程中,科学思维方法备加重要,它能为学生的成功创造更多的机会和途径。
3、产生消极思维定势。学生应用掌握的知识,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分析问题的推理方法,变成学生的一种能力及一定的思维模式的现象叫思维定势,但这种现象具有双重性,是一把双刃剑,具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影响。从正面说,思维定势的形成表明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从反面说,这种思维定势对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也有一定的障碍作用。
4、出现相关知识的干扰。物理概念和规律反映物质运动变化的的本质属性及本质联系,学生形成物理概念与掌握物理规律之间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辨证关系,从积极方面看,相得益彰;从消极方面看,相互干扰。
5、远离物理事物的动态图景。事物过程的变化是极其复杂的,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往往不注意物理过程的变化,不善于对物理过程进行动态的思维,不能抓住问题的根本,建立起物理事物的动态图景,往往用静止的、僵化的思想,割裂的、支离破碎的方法分析物理过程,常常只考察一个状态,就直接分析得出数学方程或答案,顾此失彼。
二、形成原因
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遇到了各种困难,产生的各种思维障碍,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下面我们从学生、教师等方面加以分析:
1、学生的认知水平较差、学习方法不当。刚进高中的学生只有16岁左右,未能在初中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知识缺乏系统化,由于初中物理知识点不密,难点不多,要求不高,不少学生特别是部分女生通过记忆,背诵而非理解,就能考得不错,趾高气扬,沾沾自喜,但升入高中一接触到高中物理完全不灵,暴露出了前面罗列的种种思维障碍。
2、缺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高中物理是在初中物理基础上的大跨越,一些学生思维还停留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用静止的、主观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缺乏质疑心理,不能批判地对待自己原有的日常概念和经验,不去用系统、全面、变化的观点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结果十分荒谬。
3、远离自然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第一线。现在的学生大多数远离自然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第一线,他们无缘观察各种自然物理现象和机械电气设备的运动规律,无法体会生活,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思维空间的狭窄,一些学生性格有缺陷,同伴交往少,相互交流讨论合作的机会少,对问题不能明辨是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理思维的发展。
4、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其人格、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等对学生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都会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受影响的不只是一个学生,很可能是一批学生。
三、解决对策
1、以实验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增强感性认识是引导学生进行物理思维的前提。在进行概念和规律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或分析生活中熟知的典型事例,或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便于抽象概念,探索规律的良好物理情境,提供探索事物本质属性和物理规律的必要的感性材料,在此基础上,根据建立物理概念、规律的思维过程和学生认知特点,选择适当的途径,认清物理现象间本质必然的联系,抽象出物理概念,概括出物理规律。
2、透过物理现象和过程,抽象建立物理概念,是启迪学生进行物理思维的关键。教师在向学生提供形成概念材料的基础上,要启发学生参与思维加工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提炼,从感性认识上升到更理性认识,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
3、正确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突出其本质属性是发展学生物理思维的根本。物理概念的内涵是指物理概念所反映的物理对象、现象、物理过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而外延是指具有物理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全体对象,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引导学生分清量的度量式和它的决定条件,了解它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这是掌握物理概念的根本,也是灵活运用物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
4、正确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及范围,是深化学生物理思维的核心。物理规律反映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多因素间的本质联系,一般都用文字表述,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规律时,一定要在学生对有关物理现象和过程做深入的研究,并对它的本质有相当认识的基础上,对关键的、难理解的,包含深刻物理意义的字、词做深入透彻的分析,使学生真正理解它的含义。
每个物理规律都有一定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只有真正明确了这一点才能运用规律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否则就会乱用规律,导致错误的结果,如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在解决某些复杂的力学问题时,比用牛顿定律、运动学知识简单得多,但如果不注意成立条件,一味追求捷径,往往适得其反。
5、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落实学生物理创新思维的归宿。学生学习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后,必须加以应用,一方面可以巩固新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检查学习效果,暴露自己对概念规律理解和掌握的缺陷,进行反馈纠偏,以便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切忌搞题海,强调教师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就是这个道理。
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范文3
一、深刻领会各专业的需求,合理地处理教材
计算机类专业对计算机电路基础的要求各有不同。传统的教材偏难,相互之间的界限也较模糊。如果照本宣科,始终围绕着教材转,就肯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老师来讲,深刻领会大纲的实质,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材内容增添删减,使之更贴近于实际,更适合于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教好这门课的基础。
二、转变教学观念,强化实践教学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学生创造力与实践能力的前提。教学观念就是指教育理论、教育思想体系的变革,首先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且要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知的过程。面对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中专学生,计算机教师应该从传统的偏向传授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向注重提高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方向转变,以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技能和岗位工作技能为重点,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
1.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创新的“新”就在于强调和他人的不同。因此,尊重学生个性对培养创造力是非常关键的。学生的个性需要老师的细心观察和挖掘,并加以鼓励。譬如,有的学生偏好程序编写,有的偏好动画制作,有的偏好硬件,还有些偏好游戏,这些都没有好坏之分,而恰恰是多样性的体现。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加强正确引导,让他们在相关的领域得到充足的发挥。哪怕是玩游戏(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游戏制作和测评人才也都是非常受欢迎的)。有的学生个性内向,不太喜欢在课堂上发言,对于这一类型的学生不必刻意对他们有太多的要求,可以课后多和他们沟通,这样效果会更好;有的学生却有较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他们喜欢钻研一些小难题和小技巧(例如,通过修改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注册表以实现某些特定功能),以便在同学面前适时“卖弄”。针对这一类型的学生,笔者通常会故意留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给他们完成,这样做不但可以让他们更加投入,而且可以引起其他同学的学习欲望,并以此营造互帮互学、相互赶超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2.“教”与“学”相结合,增强互动性。
计算机教学的互动性比较强。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有一个相辅相成的教与学的过程,教师要在教授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协助学生完成计算机的实操内容。对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要一一做好耐心讲解与指导,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教师应该通过学生的上机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剖析,找出更好的教学方式。学生对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进行整理并系统讲解,形成一个很好的互动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一次提高,有了缜密、活跃的思维,其他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小菜一碟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日后进入社会的处事能力、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都会起很大的作用。
为适应社会的需求,计算机教学必须加强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在中专的计算机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设计能力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益处。这对以后即将进入社会并对广告设计、平面设计等方面有兴趣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1.运用分析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分析的实质是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通过对整体的解剖,分离、分析各组成部分,阐明各部分所处的地位、作用及与其他部门相互联系的规律。综合是把事物的各个方面在思维中结合成一个统一整体进行考查、研究。分析与综合在认识过程中总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分析就不可能有综合;通过对事物的分析,人的认识才能深入,离开了分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就会肤浅空洞;分析的材料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因此,只有分析,没有综合,就不可能形成对事物完整和全面的认识。
2.运用抽象、概括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是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把这些本质属性、特征与其他属性、特征分离开来的思维过程。概括是把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特征推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紧密联系着的。如果没有从事物中抽取出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就不能进行思维的概括。而在抽取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时,这些属性与特征是以概括的形式加以思考的,抽象和概括是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更高级的分析与综合。
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活创新意识
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1.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针对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创设教学内容要力求角度新颖,富有启发性,使学生易于接受,着眼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将技能性、趣味性、理论性相融合,从而使学生带着一种学习兴趣来获取知识。同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既要有认知目标,又要有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这样,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乐趣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创造力,更好地接受更多丰富的知识。
2.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创新的课堂氛围,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能够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进行教学的互动,进一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有效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去,发挥其能动性,敢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展现自己的能力,激励学生进行自我批评和完善,诱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3.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造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独立学习的意识,加强创造力的培养。例如:对计算机课程中PhotoShop图像处理一节内容的课程讲授,教师可以将一些贴近生活的素材放到课堂上展示,激活同学们的求知欲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图像处理充满好奇心,这种状态下,学生就会很认真地学习每一个操作步骤,同时教师就会抓住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总结本章节知识要点,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不懂的问题及时解决、补充。可以利用其他不同的图像场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去发挥创造力,创作个性图片。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一举两得。
五、激励评价,鼓励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也就是说: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自我发展、自我显示的需要。计算机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很强的上机实践性,它是一门操作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那么,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标新立异”的现象,要满腔热情地评价,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做得真好”、“你是个能手”、“你很有潜力,将来会成为一个发明家”、“想法真好,继续下去,你将会取得成功”等加以激励。对出现的简捷的算式,可写上“优,有创造性”的评语或另外加分,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求异的价值,产生更强烈的创新意向。
六、提供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是一个实践性,动手能力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学习实践活动,锻炼职业技能,提高创造力水平。对于中专学生来说,实践活动能够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要组织一些专业技术实践小组,开展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
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范文4
一、索质与警察素质的含义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人就警察的素质发表各种各样的观点,有好的、表扬的,更多的是批评的、提意见的或无奈的。类似的意见一般是从个案出发提出来的,这种意见很大的成分是情绪。所以要研究警察素质问题,就必须定义这个概念。我们认为,界定复合词的警察素质,首先要清楚警察和素质这两个概念。事实上,警察素质的概念目前在国内外的教育领域或警察学界”还没有一致的意见。现在所有的论述主要是一些提高素质的方法建议。由于这些方法建议是在没有科学界定概念的前提下提出的,只是纯实践性、经验性的对策。这就是一种理论研究的缺陷。在此,我们试图去克服这种缺陷。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对警察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警察素质。而警察素质的基础范畴是素质一定要定义素质。
关于素质概念的定义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说法从基础心理学的角度看,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的生理特点。包括心理学教科书在内的大量的研究资料显示人的素质一般是指人类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种解剖和生理的特性,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显然,素质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不易改变性但是,素质概念与教育相结合,其含义就广泛得多如果从教育学角度定义素质就是以人的先天生理特点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稳定而巩固的属性即一个人在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教育之后在思想品德上、人文知识修养上、心理上及体质上听达到的水平的总和因此,人的素质,除了身体素质之外,还应包括文化素质、思想品行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三个方面二再从字面上来看,“素”有“浅”、“白”、“本(原本)”之意,如“素色”素、’等;“素”也有“经常”、“一向”之意,如“素来如此”等因此,素质既有“本质”之意,也有“恒定”之意人的素质就是指一个人的稳定的本质特征。从分类学和生物学角度来看,久属灵长目人科动物二人既然是一种动物,就应具有生物属性遵循遗传规律人作为生物体也必然遵循自然法则除了生物属性决定于遗传外,有些心理行为属性也极大地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的物质基础也决定了我们人类具有人类的行为特胜对于遗传的生物属性,人们往往很容易理解同时,生物的遗传性应该是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或者说是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于是从长远看,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尊重人的遗传特性,增强人的体质这包括少、日遗传基因质量的提高,减少遗传性疾病,提高医疗保健的水平和质量要为包括警察在内的全民广泛提供体育运动场听和设施等同时,人之听以被称为万物之灵而不同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人具有高级的心理活动。作为具有心理的个人.久的意识水平、精神状态、心理能力应该是人的另一个基本属性,称之为心理属性二人的心理素质应包括:感觉、知觉、意识、注意、记忆、思维和情感等二心理素质一般划分为听谓的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等因此,人的素质即人的本质属性l可以分为生物、心理两个基本属性。每个属性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紧密联系的生物属性与心理属性的联系靠神经系统来完成。神经系统本身是生物体的一部分,但其活动的结果产生心理活动,即其功能具有心理属性。总之,警察的素质是在警察先大生理基础上,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不光是职业活动)、知识(不光是警察职业知识)的内化和身心潜能的发展,形成内在的品质和素养。
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范文5
关键词:素质教育;实践操作;知识迁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5-007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5.045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获取知识
实践出真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时时都牵着学生的鼻子来教,使学生处于“接受”的被动地位,而要敢于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主动地获取知识。如有很多学生都认为任意三根小棒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但是如果让学生自己去摆一摆就可以知道:任意三根小棒不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知道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长度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的规律。又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要求学生在课前都用硬纸板自制一个圆柱体,通过自己的制作来完成上课时的“分”和“展”(“分”:把圆柱体表面分成上、下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展”:把侧面展开后就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学生自己操作后,就知道了:两个底面是两个大小相等的圆,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正好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正好与圆柱的高相等。通过具体操作,学生很快掌握了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又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与底高不等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通过分组量沙或量水的实验操作,使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掌握了圆锥体与圆柱体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了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就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在教学时教师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让学生做到人人动脑、动手、动口去学习,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能力,从而不断地获取新知识。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学得愉快、轻松,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能。
二、运用知识的迁移性来获取新知识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阶段性,学生每学习一个新知识,都是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从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中,运用知识的迁移性,让学生获得新知识。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先复习通分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然后出示课本例题1/2+1/3,提出1/2与1/3是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该怎么办?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再请学生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把异分母的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找出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又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先让学生说除法、分数、比三者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说出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后让学生讨论,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这样,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出发,通过进一步的思考、讨论、分析、比较,就掌握了应用旧知识来探索新知识的规律,这样既能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又能培养其分析、比较归纳和推理能力,从而沟通新旧知识,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根据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足饱一日之饥;授人以渔,足食终身之鱼。”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要使学生能独立地获取知识,就要把学法指导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一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享用终身,甚至能无师自通。
(一)指导学生认真读
学会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然而读数学书有别于读小说,要做到粗读知大意,细读明数理,精读能整理。
(二)指导学生认真看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序且缜密的观察。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根据某些数学知识的特点,借助实物、图形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之形成感性认识。
(三)指导学生认真想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思考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知识的本质属性指导学生抓住关键有理有据地想,我的主要做法是:
1.用“转化”的思想指导学生想。如对较复杂的数学问题,通过分析转化成简单的基本数学问题。
2. 用“类推”的方法指导学生想。对于知识的本质属性不变,而数的范围起变化的问题,可通过类推的方法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如分数的乘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和解答方法可类推到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去。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毅力
要使学生能独立地获取知识,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四项工作。
(一)课前自学预习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自学能力,在每上一节课之前,教师都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出示自学预习提纲,让学生预习。
(二)课中议论
教师应围绕着预习提纲组织学生议论新知识是以哪些旧知识作基础的,旧知识是在什么条件下发展成新知识等问题,谈思考方法和解题思路,从中取得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反馈信息,并进行关键性的点拨讲解。
(三)课中归纳、总结和应用
通过对新知识的练习和应用,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把所学的新知识纳入某一知识系统网络之中。以上所述就是培养学生寻根问底,归纳、梳理和训练应用的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有了这样的习惯,便能使学生逐步积累独立思考的经验,掌握独立思考的方法。
(四)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毅力
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范文6
一、改革教法,诱导成功
在课堂教学的教法改革上,我们主张一法为主,兼用多法。关键是教师在教法的选择和组合上,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讲与练的时间比例及练习的设计上,要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在板书及提问的设计上,要新颖和富于启发性,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和记忆新知,有助于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我们教师要善于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每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都要力求全面理解抓住本质,掌握要领;通过试验,取得成效,然后组织推广。例如低年段语文的支架式直呼音节的新教法就是一个例子,我们用了两年多时间,先派教师到市教师进修学校学习新教法的要领,然后回校同科组的10位语文教师反复揣摩直呼音节的教学要领、步骤,并采用循序渐进、分步过渡直呼及教顺口溜、儿歌、趣味拼读、看图摆音节等多种形式强化训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再其次,是讲究科学,坚持精讲巧导。没有艺术的教学是低质乏味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而不讲科学的教学更是盲目粗劣的教学,是肯定要失败的。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体现艺术性,又要体现科学性,力求做到科学与艺术性的统一。如六(3)班的叶老师在教学《七律。》中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时,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绘画了“五岭”和“乌蒙山”的山势,巧导学生理解“逶迤”、“磅礴”,再通过填比喻句:()的五岭在的眼里像();()的乌蒙山在的看来像(),加深学生对上述两诗句的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总是竭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如果学生愿意学习而不会学习,就应当帮助他,哪怕前进很小的一步,而迈出一步将会成为他们思维的情绪刺激的源泉。”这里的帮助指的是启发点拨,使学生于疑惑处豁然开朗。例如四(5)的欧阳老师在指导学生写《有趣的小实验》一文时,教师先指导学生做实验:先将纸片放进水杯中粘在杯侧,然后将水杯垂直放入盛满水的器皿中,然后取出,再斜着放入水中,让学生仔细观察两次水杯中的纸片和内壁有什么不同,原因何在。经过学生的讨论及教师的启发点拨,让学生明白空气的存在。
二、改革活动课程,培养综合能力
语文活动课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操作为特征,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全面、和谐、主动发展为目的的课程。从这一理念出发,当前对语文活动课的内容与形式的选择,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革。
其一,要克服活动课“非语文化”现象。
自从我国新的课程计划改变了原来单一的学科课程结构,将“活动”纳入课程体系以来,由于对这一新型课程的本质尚未了解,把“语文活动课”上成班队活动或竞赛活动,从计划、教学设计到活动实施都缺乏语文训练意识,严重偏离了语文活动课的轨道。为此,要通过学习对语文活动课的本质属性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抓住语文中“言语交际性”这一重点,力求活动课具有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等基本特征。我们要求各年级的语文科组组织设计符合语文活动课这一本质属性的活动课例,进行交流观察,探讨语文活动课型的教学设计规律。如一(2)班的《字词游戏》、四(3)班的《巧用标点符号》、六(2)班的《写成语,说成语》都深受学生欢迎。随后,我们还组织人力以五年级的语文教材内容为依据,根据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及知识基础的实际而设计编写了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的第九、十册的活动教材。每册各有活动课设计十六个,每单元两个,综合性活动两个。每个活动课包括:活动目的、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几个部分,并附有部分活动的具体内容,答案供老师们实施时参考、选用。
其二,加大语文活动的课外延伸。
形式有如下四种:一是吸收性语文活动。以听、读为主要形式,如听广播、看电影、电视,读书报和摘抄、剪辑等。二是输出性言语活动。如普通话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书法、日记展览、演讲、语文学法经验交流、小记者采访、编抄报、作文比赛。三是综合性的大型活动──举办读书节。我校每年举办一届,已经持续十年了。内容有:书签制作、书面设计、小报设计、书法、日记、周记、警句、格言、剪辑以及明信片设计展览;也有读书、诵书、演书、讲演、复述、讲故事、快速作文、钢笔、毛笔字的即席挥毫。四是鼓励课外写作,出版学生习作选。如我校通过“鲁迅写作组”及“小记者站”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的采访与写作活动,学校为了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分别出版了介绍学生学法的《钥匙集》,学生作文的优秀习作选《小花集》,并将出版学生所写的各类日记选《童心集》。
三、改革考评方法,激励创新精神
如何改革语文学科的考评方法,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落实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为此,我校在原有的口试与笔试并举,开卷与闭卷结合的考评方法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性、层次性、等级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进一步加以改革、调整,全面实行“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取代传统单一的“成绩+评语”的评价方式。我校语文科的考评有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平时考评。
方法灵活多样,原则是重评不重考。内容包括堂上练习、课外作业、单元目标测评、阅读延伸、实际操作展示,加上教师的作业评语、学科评语和即时评语等内容组成。如阅读延伸,我们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两周或一月)内读多少课外书报,摘抄多少优美词、句、段;剪辑多少语文或其他的资料;中、高年级还加上能写多少读书日记等以展览、交流形式让学生互评。又如语文实际能力的考评,我们以同桌或4人小组为单位每月自编一份手抄小报作为平时语文考评内容之一,从小报看学生的选材、写作、排版、书写、装饰、绘画等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及创新能力。教师除了参与学生的评议外,侧重在对学生平时的作业、单元目标测试及课外延伸的习作进行必要的评语加以点拨、鼓励。
二是阶段考评。
原则是考评并重,内容是一学期语文科学习的听、说、读、写知识,加上教师等级评定及阶段性评语。
笔试,考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命题一般分三大部分:拼音与课文内容;阅读与应用;作文练笔。并注意逐步加大阅读能力的考查比重,可占全卷的40-50%.题型多复合型,以便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采用闭卷考查,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
口试,是口头语言能力的考查。我们以朗诵、复述、自编自演课本剧、讲小故事、高年级设专题讲演等,考查学生口头创造能力,采用开卷形式,在总复习期间考查。
三是评定等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