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课程改革知识点汇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课程改革知识点汇总范文1
关键词:课程改革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高效课堂
当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潮头涌来时,我积极进取,努力探索,不断地学习新课改的理念,聆听上级专家指导,获得了学校同伴老师的帮助和鼓励。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在全县高中美术中心组活动中上示范课,多次的研讨课实践,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拓展的教学模式的雏形进一步地完善。初步形成了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汇总-交流拓展-反馈评价的六环节高中美术鉴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前预习
我在上每节课之前,给学生发下事先设计好的导学案。指导学生通过查资料、实地参观、访问、网络学习等方法,真正把课前预习落到实处。在这一个环节中,老师首先除了要对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作认真地研究外,还必须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生活环境等全方面有深入地了解与分析,给学生提出的预习任务要有效。真正有助于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课前预习的任务不必要提出很困难的问题,而是让学生通过轻松愉快的学习,找到在课堂上要用到的第一手资料。
二、自主学习
首先在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定了引导学生学习的导学案。在导学案中,把握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首先提炼出来,转化成为引领学生思考的问题,运用设问、填空、判断、表格等形式,把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的内容以这种形式展现在导学案中,学生通过自己在课堂上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方式完成教师给定的学习任务,把以往的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转变成为以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的方式。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没有教学,学生就已经对学习目标下的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已经有了初步进了解与掌握了。
三、合作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多问题学生自主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自己能够很容易学懂的问题,就没有必要一定要在课堂中合作探究,这样完全是浪费时间。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把学生自己难于解决的困难或者教学目标中重要的知识点才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地学习,在小组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去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真正合理利用集体的力量去办应该做的事,不必要动不动就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热闹形式。在合作探究中,为了让学生合作探究达到应有的效果,要进行有效地分工合作,这样小组的学习就让每一个同学都有了具体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积极探究之中去,知道自己应该做的事是什么,有了一定的学习目标与任务和要求。合作探究就不再是漫无目的了。
四、问题汇总
自主学习其实重要的除了自己能够学到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能够发现问题,我在课堂上总是这样要求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激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鼓励他们多提出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把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在下面的学习交流中,重点解决这些关键问题,对于一些学生能够理解,已经掌握了的知识点就不再进行讨论,以提高课堂效率,不浪费一点时间。
五、交流拓展
在合作学习落到实处之后,我相信交流展示一定是非常精彩的,在这一个环节中,同学们把自己学习的成果在班级交流,也把自己感觉到的困惑提出来全班同学共同探讨,让学生成为学生的老师,每一个学生都是其他同学的老师,每一个学生也把别的同学当作老师,这样形成一个热烈探讨的氛围,又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同学们进行分享的一个平台。
这一环节里,要允许学生有自己不同的观点,自己特别的理解或看法,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判断简单否定学生的发言。教师要营造一种这种争论的氛围,让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观点的机会。对一件美术作品的欣赏应该要求学生要有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鉴别,不再是被动地完全接受别人的观点。在交流过程中我尽可能抓住学生的一些思想理念,或者根据教学目标提出的值得探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拓展探究,让美术鉴赏真正要有学生自己的:“鉴别”。其实,学生拓展性的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也是一种学习成果的展示。通过这一个环节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面有一个升华,实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六、反馈评价
新课程改革知识点汇总范文2
关键词:高考化学;工业流程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50-0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工业流程题考查的主要能力为切入点,就教学中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一些实际可操作的教学案例设计,使教学跟上《课标》的步伐,便于学生更好的应考,就成了值得我们努力的课题。下面就贵州省高考化学工业流程题进行分析汇总,就其考查的重点和能力,结合教学实际谈谈高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
1.近几年贵州高考化学工业流程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及能力
工业流程题的试题结构包括三部分,分别是题头、题干和题尾。题头一般是简单介绍该工艺生产的原材料和工艺生产的目的(包括附产品);题干部分是将原料到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用框图形式表示出来;题尾则是根据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设置成四至五个问题,从而构成一道完整的化学试题。考查的特点是立意新颖、科学性强、范围广泛、难度较高。现将近几年贵州高考化学工业流程题考查的内容、知识点和能力进行分析汇总,如下表:
综观近几年贵州高考化学工业流程题,考查的内容多以元素化合物结合实际工业生产为主;问题设问形式主要有填空(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等的书写)和简答(工业过程中某些操作的措施、理由、评价等)两大类;考查的知识点则遍布整个高中化学的各个领域(除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外);考查能力方面主要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化学用语规范表达的能力。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课标》要求和更好的应考。
2.高考工业流程题考查能力启示下的化学教学及教学反思
工业流程题是以真实的工业生产过程为背景,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将已有知识灵活应用在生产实际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课标》对培养学生相关能力的要求的指导思想。但在现行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中均没有对工业流程题进行较详细和完整的说明和解释,多种新课程教材中也均无独立的模块和专题对其进行讲解。因此要跟上课改的步伐,我们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
2.1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力立意"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灵魂,考查的是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业流程题是通过设置生活化学新情境,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运用知识描述论证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能力。其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分析、运用知识"与"论证和探讨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前提。可见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都不能忽视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和检验。获取和解读信息过程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找出"已知什么"、"具备什么"、"要解决什么",在获取解读信息过程中,关键是把信息中的"关键词"、"关键信息"、"隐含信息"提取出来。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筛选、处理信息,达到问题的解决。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所以他们的兴致特别高,学得也特别认真,不但掌握了新知识,而且有效地训练了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一是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能一厥而就,而应该作为一种长期习惯养成来培养;二是我们在学生分析、整理有效信息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适时的评价,保证学生思路的正确和获得的信息有效。
2.2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课标》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工业流程题正是以真实的工业生产为情景,以化学实验为载体,结合化学知识设置问题,考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深刻领会课程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设计一些适合学生探究的教学过程,渗透工业流程题的思想和观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
[教学反思]试验证明,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究,对知识掌握的牢固度和深度都较打开书,老师满堂灌的效果更好。教育心理学也认为,中学生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需要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下用适当的方法才能得以实现。为此,我们要实现研究性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做到:一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二是明确探究最重要的目的不是结果,而是通过对问题的不断"追问",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三是老师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精神和创新意识,使他们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乐于形成探究的习惯。
工业流程题作为新高考中的新题型,由于其取材于真实的工业生产过程,在考查的重点上测重考查考生的各方面能力,它较好地体现了《课标》要求化学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探究的能力,也由于题型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也较好地承接了高考选拔的功能。因此无论是出于应试还是改进自我的教学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对工业流程题进行研究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汇总工业流程题考查的知识点的基础上,分析其考查的主要能力,据此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一些教学案例片断的设计并进行反思,期望以此改进自我的教学方式和为同行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新课程改革知识点汇总范文3
一、数学日记的引入
数学日记,这个名词也许大家都知道,早在20世纪90年代,数学日记就在美国风行,并成为美国数学文化体系中的新生力量.在我国,1977年后,数学日记才零星地出现,学科日记对于中国数学教育乃至其他除语文以外的课程价值还远没有被认识到.在新课程条件下,重视学科之间的整合、渗透,重视教师转变“单兵作战”式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以校为本,倡导让学生综合、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师共同体的真诚沟通,无私接纳,合作共事.基于以上的精神,是否可以让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增长数学才能,并从中锻炼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达到一石数鸟的作用?如果没有课程改革强调布置实践性作业,估计老师们不太可能“节外生枝”般地讲什么“数学日记”.正因为指挥棒变了,所以结果也就不同了.
二、数学日记的具体内容及如何引导学生写数学日记
要让学生写数学日记,首先要让学生清楚,数学日记可以写什么.我认为在内容这方面上,不能给学生过多的限制,数学日记的写作内容应该是广泛的,它可以是学生对自己的数学知识、经验带有感彩的回味,或者是对以往的知识、经验进行理解、领悟和内化,进而再发现,再加工,再创造;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思想情感,对数学的理解与看法,对数学教师的真情倾诉;可以是反思学习中的某些方面,发现某些问题,进而澄清有关问题,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特点,分析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也可写关于数学本质的理解与领悟,关于数学研究的过程与结果,或者写关于数学学习的体验,对数学教学的建议,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与展现,也可发挥想象,自由创作数学小品,数学故事……总之,只要能对实现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起作用,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联系,均可纳入数学日记写作内容的范畴.
在学生刚入手写数学日记时,肯定为不会写或者写什么而发愁,如果有必要我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建议,解决你在最初几天写日记的困惑,那么就请你简单回答以下问题:
1.今天的数学知识主题是什么?哪些知识点比较容易?哪些知识点难以掌握?现在掌握了没有?
2.今天,你有做错的数学习题吗?是怎样做错的?你这种做法为什么错了?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得到了什么经验教训?
3.今天,你在数学学习中走过哪些弯路?碰到哪些钉子?现在解决了没有?如果解决了,是怎样解决的?前面的误区在哪?
4.今天,你有最满意的一个关于数学学习或解题的事吗?满意之处在哪?
5.今天,你有对老师说的话吗?老师有做得不对或令你高兴的事吗?
6.你会在每个周末,作个日记汇总吗?你能够勾画出本周数学知识网络图吗?
即使对上面这些问题的回答中会有重叠或者你认为前面的问题中你已给出了答案,即使在今天的数学学习中没有什么让你惊喜,但并不表示你今天没有任何收获,请试着尽可能写下以上问题的答案,不要怕麻烦.
在学生刚入手写数学日记时,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首先应当运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梳理知识形成过程的思考脉络,然后叫学生写下这一共同发现的过程,也就是重视学生的反思能力的培养,包括对课堂知识学习的回忆,归纳,总结,提高,反思,创新.
三、数学日记的作用
1.数学日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2.数学日记是数学与各学科有机融合的一种理想媒介.
3.数学日记有利于改革数学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新课程改革知识点汇总范文4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程;高效课堂;有效构建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205-01
就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来说,不仅是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科目之一。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构建,不仅是课程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构建,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从历史角度出发,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比较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往往就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经过为主要的教学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作为历史之外的旁观者,对历史事件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和体会。一味的跟从教师的教学思路,对相关历史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新课程改革条件下,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点之外,更多强调的是对学生进行历史人文素质的教育,简言之就是"以史明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转变相应的教学理念,从历史的角度对学生加以引导,将历史进行还原,让学生在观察中得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比如就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第三单元活动课"秦始皇功过的辩论",在传统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节省课时,通常会直接为学生进行相关的总结,让学生进行记录即可,但历史课堂的有效构建,就应通过这些活动课程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在展开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将之前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并同时要求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为自己一方的辩论提供有力的依据。在辩论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发言,但要控制好秩序和时间,让学生在这种较为自由的学习空间中掌握并巩固相关历史知识点,学会站在现在的位置,从历史的角度去审视事件的来龙去脉,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2.多媒体资源的有效利用,丰富课堂呈现方式
除了上文中讲到的教学理念的转变之外,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构建还离不开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就历史课程本身而言,如果单从课程内容来看,有的历史事件与现在的时代相去甚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不到相应的学习热点,于是历史课程也就成为了学生眼中枯燥的代名词。针对这一现状,历史可侧很难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应充分利用相应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丰富立体的历史课堂。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不同的呈现。比如就八年级历史教材第一单元""这一章节的教学,教师可以提前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收集相关的资料或视频,开展正式的教学之前,可以播放一遍让学生进行观看。在播放之前,教师应准备2~3道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避免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毫无重点。
与此同时,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就一些较难的历史讨论题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最后进行小组意见的汇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同时从某种程度来说,还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对象。因此,除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组织之外,教师还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为初中教育体系的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月红;;"说书"--历史课堂的表达技巧[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9年04期
新课程改革知识点汇总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体制改革;小学语文;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改进方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新课程体制改革后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现状
这几年来,我国进行了课程体制改革,小学语文课程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根据现阶段的时代要求和发展形势,结合目前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对课程体制进行了相应的改变,使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应试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更加注重以小学生为中心,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小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培养,使整体教学大纲的内容和形式,变得更加完善,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符合时展的要求。所以,小学语文课程体制改革后,使课堂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观,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累累硕果。
二、新课程体制改革后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新课程体制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新课改前进的步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新课改的认识存在不足
新的课程体制改革推行后,有些小学语文老师,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发挥的作用,没有认真学习和灌输新课改的内容,始终认为自己曾经使用的成功教学思想和方法是正确的,并且一直沿用。但是正是由于这种“经验主义”错误,导致他们在语文教学中,不愿意接受新课改带来的改变,对新鲜、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不愿意去探索,造成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下降。
(二)对新课程改革理解错误
小学语文新课改以后,某些老师对新课改在理解上存在错误,将语文体制改革,简单当做只是对课本教学内容及大纲的更新,只要照本宣科就可以了,而没有真正去深挖和理解新课程体制改革的意义和目的,从而导致新课改只是落实于形式,而没有真正达到教学的目标。
(三)对新课改实施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的课程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很多小学语文老师为了能够将新课改的思想贯彻到位,都做到了认真学习,想方设法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改进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案。这一点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我们也发现某些老师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比如,某些老师虽然按照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但实际上知识落实在了形式上,为了避免填鸭式的讲座,在课堂上大幅度减少了讲座的内容,给学生留置大量课堂时间,任其在课堂上发挥主动性,该讲的知识点没讲到,使学生学习起来既茫然又吃力,逐渐失去了对语文的兴趣。
三、小学语文教学改进方案
根据以上问题,我觉得要想更好地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真正落实新课程体制改革的要求,需要教育工作者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改进方案,将以上问题逐一妥善解决。本人凭借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正确理解新课改的意义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汇总,我们可以看到,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思想和观念的转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首先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的内容,理解和掌握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审视自身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与新课改的差别,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来改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观念,大胆地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摒弃,避免出现“经验主义”教学。
(二)正确定位,做好教学的领路人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确定好自己的位置,改变原来以自身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展开教学,此外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尚处在思维发育不成熟时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尚不健全,因此老师在准备教学教案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这点。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当在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做好学生的领路人,在教学中调动起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地去探索语文知识。例如:在学习《第一场雪》课程时,老师可以先利用幻灯片,配合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介绍雪景的壮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向往,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为接下来介绍胶东半岛第一场雪景的内容做好铺垫。
(三)顺应新课改的要求,科学使用教学方法
新课改后,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也不断涌现出来,比如:引导教学法、兴趣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等等,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当认真体会新课改的具体要求,能够科学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比如在运用兴趣教学法时,老师在调动学生热情的同时,必须要注意课堂纪律,防止出现趁机聊天、走私的现象。在学习《张衡与他的地震仪》一课时,老师可以利用PPT,声形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一下近期世界各地发生地震的图片,在阵阵惊愕声中,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玲.新课改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09(08).
新课程改革知识点汇总范文6
关键词:浅析;高中;生物;教学;思考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不由对在新课程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困惑进行深深的反思:由于存在着教学内容面面俱到而又面面肤浅、知识很难形成体系、课时不够用和课后练习与教学进度脱节等来自教材和课程的困惑;存在着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导致惯性教学、学生活动影响教学进度、探究难以建构知识体系等来自教师的困惑;存在着实验室建设、教学资源、网络资源跟不上课改步伐等来自教学资源的困惑。只有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资源的运用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和改进,才能真正提高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生物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学习钻研新教材,提升教法理念理论
在新实验教材中,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资料多,信息量大,如何把每一节这么多的内容完成处理好呢?这些都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去分析每个知识点和目标要求,加以有层次有侧重点的教学;另外新教材是分模块进行编排的,有的内容概念可能要到后面的某章节中或选修模块中才能学到,这些都必修先吃透教材。理解钻研教材,必须要以新课标的四条基本理念加以落实,要深入领会每个模块的设计思路,准确把握每一节涉及到的各方面内容的拓展程度与知识体系的理解程度,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去学习现代教学理念理论,尝试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法,提升和拓展原有的专业知识范围,掌握更多的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及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才能真正做到在课堂上灵活自信的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将科学探究深入到课堂
新课程极力倡导探究式学习,在体验中学习。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学生阶段性发展目标,结合认知的具体状况及知识本身的属性设计课堂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应体现知识的属性,适合于探究式进行的学习内容应尽可能设计探究活动,不能因耗时费力而采用讲授法;不适合用探究方式进行的学习知识,也要多设计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学习知识,不断强化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和技能训练,获得技能和情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因材施教
新课程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这就意味着教学中要因材施教,以便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学生的需要。教师在保证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要注意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从而达到把群体的培养目标同每个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实施这一策略,最根本的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依照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采取不同的方法,探究和掌握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通过分层备课、分层要求、分层练习、分层矫正等手段,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各得其所,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
四、开展互动式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许多学校要求教学中增强互动式的教学,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中的沟通,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是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之间的交往沟通,把教学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并相互影响的教与学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是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所想和所知,教师充分发挥了教学的主导作用,而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也同样适用于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例如,有些高中生物老师在讲解“人与生物圈”的知识时,并不是像传统的教学方式,照本宣科的把所有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是先让学生组成小组根据要教授的内容先到网上、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先对总体内容作一个简单概述,然后让每组学生代表分别把查到的知识讲给大家听,老师对其提问,最后再由老师进行知识汇总,把由“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讲,老师问”的模式,加强了师生的互动。
五、转变教学理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
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因为预设与生成都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预设水平高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缺乏目标和计划,也不会有良好的生成效果。
六、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