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范文1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师范专业学生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及评价,以实现教与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在系统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良好发展。相应地,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是师范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旨在使信息时代广大师生更好地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技能,帮助师生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对于高职院校师范专业学生来说,除了要掌握高技能外,还需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内容,达到高素质应用型师范生的基本要求。

1.师范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

1.1现代教育技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摇篮。

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在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对知识的发明、学习、理解、消化和掌握,还是对知识的传播、运用、分配和再生产,都必须依靠人的创新能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直接的、有效的契机,信息集约化、综合化、高智能化的特点,体现了信息社会对个体创新性学习能力的挑战与激发。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是一个在信息网络系统中以“开展创新活动”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知识创新工程。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科学化,另一方面,就学生来说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学生可以在特定的学习场景中,通过人机交互、信息反馈,提高学习能力。

1.2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要求之一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对于担负我国基础教育使命的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是否具备与时代相符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关系到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大问题。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天的教育已不只是传统的教与学的单向输入,而是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的开发与实施。现代教育活动更强调自主性、个性化、多元化,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资源的组织者、过程的设计者、行为的引导者。教育技术的发展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又对教育改革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师范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要求之一,只有在校学好这门课程,才能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胜任教师工作。

2.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当前,在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内容偏多、实践教学不够、实验设备缺乏等。下面详细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旨在完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并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

2.1改革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

就我校而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所有师范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而总课时只有36课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既要讲理论又要实践,基本上是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的。因此,可以采取“精讲,多练”的原则,在教学中不是面面俱到,而是主要讲清课程的要点和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将更多的具体内容留给学生自学。只讲一些基础理论,把大部分理论内容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去,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实践教学上。围绕重点、难点开展理论教学,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讲授内容,合理分配学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重点讲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通过多媒体和网络的运用,创设情境,展示过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原理。

2.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它符合学校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体制改革方向。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显然不够,还必须对现代教育技术具体操作技能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那么,教师要从哪些方面来提高自己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次课。教师要上好每一次课,离不开课前备课。首先要针对每次的实践内容,上机反复操作,达到熟练的程度;其次对操作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反复推敲,以便上课时用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再次,教师要定期接受培训或专业进修。在学院财力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应把相关教师送参加讲座或培训、进修,从而使教师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最后,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实践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第二,重视案例教学法在本课程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亲自实践,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等多种综合能力。

第三,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实施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高职院校的办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为目标。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课程,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中心来设计该课程内容。实施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设施的建设。主要是建立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实训室,并配备完善的设备。②强化实践性的模拟教学,选择或自编实用的教材。为了增强实训效果,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教学,教研室要组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实训指导教材。

2.3学校加强校园网资源的建设

首先要丰富校园网中的教学资源。我校的校园网建设处于初期,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网站中许多内容有待完善与补充。在保证校园网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学校要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构筑教与学环境,如:学习网站,网络教学平台等,丰富教学资源,使身处异地的教师和学生能够相互交流与学习。其次,学校应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教学资源库是指将各种不同的教学资源进行精选并汇总在共享资源库中。教师可通过校园网教学资源,师生实现资源共享,还可对教学资源进行集中管理,为教师选择合适的资源,为开发高质量的教学课件提供支持,使优秀的教学信息在全校共享,其主要形式有:教材教案库、素材库、案例库、试题库和课件库等。

总而言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掌握本课程的精髓,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提高信息时代师范生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技能,帮助其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钟义信.信息时代宣言,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理科CAI学术会议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11.

[2]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2版).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J].电化教育研究,1997,(04).

[4]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范文2

关键词: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策略;教师专业化中图分 类号 :G652 文献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673—9507 (2011)05--0074--04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之一 ,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将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为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04年 12月 国家教育 部颁布 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试行)》 (以下简称 《标准》),《标 准》对我 国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进行了明确规定 ,从应用教育技术意识与态度,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应用教育技术 的社会责任四个维度进行了详细阐述 ,《标准》的制定和颁布不仅对在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同时也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此我们对安顺学院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 ,并探索了有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 。

、调查 研究方 法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开展 研究 ,辅 与访谈、课堂观察法开展研究。问卷采用封 闭式设计 ,全为选择题 (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主要根据 《标准》第一部分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要求 ,从教育技术意识 与态度、教育技术 知识 与技能 、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来进行设计 ,考虑到 “社会责任”属于一种意识,将这一部分归人 “意识与态度”部分。

调查共发放问卷 170份,回收 154份 ,回收率90。69/6,有效 问卷 142份 ,有效率 92.29,6。采用无记名答卷 ,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二 、研 究 结果综 述与 分析

参与本次调查的师范生中,从性别上看 ,男生共 75人 ,占 52.8 ,女生共 67人,占 47.2 ,理科生共 74人 ,占 52.1 ,文科生共 68人 ,占47.9 。

1、师 范生教 育技 术意识 与 态度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指教师对教育技术重要性的认识 ,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意识与态度。

《标准》中意识与态度部分从教师对教育技术能力重要性认识 、应用意识、评价与反思 、终身学习四个方面作 了要求 。教育技术意识与态度是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与培养的动力 ,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前提 ,教师首先必须认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才会在教学设计 、教学应用 、教学管理等实际工作中自觉运用教育技术 。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也应首先意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部分 ,应知道一个合格 的中小学教师应具 备哪些教育技术 能安顺学 院学报 2011年第 5期就 “合作与交流”、“教学实施”方面进行。经调查大多数师范生在利用网络聊 天工 具 QQ、E—mail与他人进行交流学 习及与学生互动方面表现较好 ,但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反思评价方面较差,绝大多数师范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没有使用过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学。调查发现制约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使用教育技术的因素主要是教育技术能力差 ,其次是教学资源贫乏。调查结果表明在应用与创新模块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与 《标准》差距较大 ,师范生的 “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支持与管理”能力尚未形成 ,在今后的培养中要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促进师范生应用与创新的能力形成与提高 。

三、加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途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是每一个师范生面向信息化时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目前我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与 《标准》还有较大的差距 ,根据调查结果及我校实际,文章提出以下策略加强我校师范生教育技能的培养 。

l、利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进行针对性培养我校各系各专业均开设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 用基础 》课程虽然跟 《现代教育技术 》课程的性质 、内容差别较大 ,但有些内容是相互l沟通的条件 ,在师范专业的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可有针对性的在教学、案例的设计上和师范专业特点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利 用 Word备课能力 ,用 PowerPoint制作课件能力 ,用 Excel进行教学管理的能力 ,用 QQ、电子邮箱、博客等进行交流及教学反思能力 ,利用网络搜索教学资源、下载存储教学资源以及利用网络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的能力 。

2、开设 《现代 教 育技 术 》选修课在调查 中,有 92.8 的 同学认为就业取 向会影响 自已对教育技术的学习,在对 “你想通过什么方式学习教育技术”的调查中有绝大部分同学选择了通过开设 《现代教育技术 》选修课来进行学习。

由于我校大部分 师范专业没有开设 《现代教育 技术》课 ,所以开设 《现代教育技术》选修课是培养我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且 由于学生是主动的、有 目的来学习,并认识到教育技术的学习与能力培养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所必需的,在这种前提下的学习会更 自觉和主动 ,效果会更好。选修课时为 36,学习时 间 比较集 中,学 习·76 ·的内容更系统。由于选修课 的学生来 自不 同专业 ,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取长补短 。

3、利用校 园网为师范生学 习教育技术提供充足 的 资源随着我校校 园网的建设发 展,充分利 用校 园网,构建适合我校师范生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学习支持系统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平台是一个较好的学习培养方式 ,也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在以案例为中介、以资源为支持的网络学习系统中,不仅可提供 《现代教育技术 》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媒体素材 ,还可以提供中小学不 同学科及我校师范生 的优 秀教案 、优秀教学 录像 ,有比较提供同一教育 内容用传统方式和现代教育技术方式获得的不同教学效果的实例 ,让学生通过评价 ,感受到身边教育技术在教 学 中发挥 的作用 。且网络环境下,学生能 自主的安排时间、地点进行学习,可以自主的交流 ,根据 自已的特点、需要选择教学内容 ,同时这也是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一种应 用 。

4、通过专业课教学,培养学生教育技术能力现大多院校多媒体教室 、网络计算机机房、语言实验室等已初具规模 ,较多专业课都采用现代教育媒体和手段进行教学 ,这对师范生而言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教师通过 自身的言传身教,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效果,激发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兴趣 。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教师这种示范作用会更好 ,更有利于促进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学习、培养 。

5、充分利用课 外活动,促进师范生教 育技术能力 的培 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不能急功近利 ,也不能只通过一 、两门的学习来完成 ,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师范生缺少教学实践经历 ,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创设有利于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环境 ,提供教学实践的机会 ,比如举行现代教学技能大赛 、说课 比赛 、课件制作大赛 、优质课 比赛等一系列活动 ,有效促进师范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并在活动中发现不足 ,完善提高教育技术能力。

结语

为了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 ,使师范生在力 ,这样才能在职前教学活动中有 目的地学习相关知识 ,形成相应的教育技术 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对“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 的必要组成部分”的观点 32.1 的师范生表示极 为赞 同、64.3 的师范生表示赞同;93.7 同学认为教育技术能推进教育信息化 ,促进 教育改革 ,其 中有 32.1 的师范生认为作用极大,32.1 的师范生认为有较大作用 ;98.9 的师范生认为教育技术有效运用能有效优化教学效果 ,91.6 的师范生认为教育技术对从事教学工作有较大帮助 ,这说 明校师范生对教育技术能力和应用重要性有较好 的意识 。9O.2 的师范生认为教育技术的手段和方法对终身学习有较大帮助,99.2 的师范生在使用和选择教学资料时能考虑到安全负责的引用 ,99.4 的师范生同意教师应促进学生正确地利用学习资源,这说明大部分师范生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能认识到教育技术有助于终身学习。但师范生对 《标准》的了解程度较差 ,如图 1,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对一个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 哪些教育技术能力还不太 清楚 ,有待进一步加强了解 。

完全不 了解

49%图 1 师 范生对 《标准》 的 了解 程度2、知 识 与 技 能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基础 ,是师范生胜任信息 化时代教师职业 的必备条件 。教师仅仅有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仅仅意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将教育技术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只有掌握 了相应的教育技术能力,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概念 、基础理论才能利用理论指导实践 ,才能使教育技术为教育 、教学服务 。调查表明 目前师范生对于教育技术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这部分知识严重缺失,大部分学生对教育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还停 留在 “了解” 以下水平 ,如表 1,教育技术基本知识匮乏,应加强对教育技术基本知识的培训 。

表 1 教 育技术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教育技术技能方面,调查表明,目前我校师范生教育技术相关技能与 《标准》差距也较大 ,大部分师范生基本掌握了网络检索信息和下载保存信息的方法 ,基本掌握以文字处理为主 Word的办公软件,对 于 以 图 片、动 画、 网页 为 主 的 Author—Ware、PhotoShop、Flash、DreamWare等软 件的掌握不理想 ,大多数学生课件制作的能力较差,音视频信息采集加工能力欠缺 ,教学媒体选择能力也较差 ,如表 2,表 3,因此 ,加强师范生教育技术知识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 的。

表 2 常用软件掌握情况

表 3 教育技术基本技能掌握情况题项 非常熟悉 较熟悉 一般 不太熟悉完全不会3、应用与 创新 能力教育技术的最终 目的是教学应用与教学创新 ,《标准》从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支持 与管理、科研与发展、合作与交流四个方面对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作 了规定 ,由于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初次接触教学 ,缺乏教学设计与管理能力,所以这一模块的中较多的内容没有设项调查,调查主要·75 .从业前就具备相应的教育技术能力 ,在师范生接受职前教育期间,高校应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 的教育资源 ,多渠道、多层次 、多元化的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 。

参考文献 :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范文3

关键词:自考生;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7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6—072—04

小学教育专业是新疆自考热门专业之一,仅新疆某知名社会助学民办学校在2005年至2010年期间招收的小学教育专业自考生总数近800人,为新疆教育师资注入了大量新鲜血液。随着新疆对基础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新疆教育的迅猛发展,基础教育对合格教师的刚性需求呈增长趋势,客观上刺激了越来越多的自考生投入到基础教育师资队伍里来,关注和探索这些学生的专业成长是新疆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使命。自考小学教育专业考试科目加入师范生必修课之一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以来,对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的考核也经历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可以说,教育技术课程的开设对新疆小学教育专业自考生的师范生素养提高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随着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推进,教育技术课程因各种原因逐渐成为教师与学生感到较为困难、吃力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诸多自考科目中被许多学生认为是最难通过,且感觉有些失望的一门课程。笔者从自己的近7年自考生“现代教育技术”助学实践困惑出发,就新疆小学教育专业自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的途径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新疆小学教育专业自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教育技术课作为普通师范类院校的师范类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担负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合格教师的任务。自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在每年的4月进行,7月还有一次补报补考机会,这就意味着自考者每年至少有一次的考试。尽管如此,学生的考试效果并不如意,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屡遭尴尬,能力的培养效果并不理想,越来越呈现出许多不容小觑的问题。

(一)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脱离了既定的专业标准规划

目前,自考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所遵照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于1999年4月制定的《现代教育技术自学考试大纲》(以下简称“1999大纲”)。1999大纲详细规定了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未来教师需要系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观。目标是为了“培养考生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要使“考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相关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教学媒体的基本特性、教育应用,掌握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新要求”。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从制度上保证广大教师具有合格的应用教育技术的专业技能。标准,卜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考核,每个标准同时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创新、社会责任等四个维度对教学人员提出了要求。较之1999大纲,2004年的标准更能反映我国对教育技术课程的准确定位。1999年的教育技术课程在专科阶段的小教专业是选修课,并将其与微型计算机应用基础并列以供选择,很显然,教育技术在自考小教专科还不足以成为“当代教育的制高点”(陈至立),并不是小教专业的必要条件。同时,从1999大纲看出,教育技术能力目标维度主要采用布鲁姆的目标分类体系,而标准则采用与新课程标准一致的四维分类,在不同的分类下,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已迥然不同,继续使用1999大纲很显然脱离了教育部既定的专业标准规划。

(二)现行教材内容体例背离了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

现行的教材内容体例是根据1999大纲编撰而成的,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我国教育技术界对现行教育技术的研究成果。教材围绕“教育技术概念”体系、“教学媒体”和“教学设计”等三个部分展开。毋庸置疑,这三部分内容,至今依然是教育技术的最重要的研究内容,尤其是第三部分“教学设计”的教学普遍得到学生的喜欢和认可。然而概观整部教材的教学,作为自考生考本的教材却不能全部让学习者买账。例如,在助学过程中就有学习者说:“初听现代教育技术,眼前一亮,但随着学习的推进,不禁失望,现代教育技术并不现代”,“它和许多乏味的课程一样,很难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与笔者在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后学生说“时间好快,期望下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行教材内容体例安排大而全,仅第一和第二章就出现教育技术概念14个左右,使得教材囿于概念的界定与罗列。教材内容的陈旧,让课程总是活在枯燥而非鲜活的历史里,例如,在讲到“投影视觉媒体”时,学生们面对教材上的投影器直发呆,问其原因,答曰:“似乎在老电影里见过……”幻灯片、照相机的原理和使用更是纸上讲技能,学生会问:“我们将来会用到它们吗?”还有诸如电视系统的连接、电视机及录音机的原理、电视系统连接、软盘,window98操作系统以及每种媒体后大篇幅的优缺点等,都很难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应用的情景,脱离学生现在及未来工作的实际,在学生屈服于考试命题者对此类知识的乐此不疲时,学习者必然会产生厌恶的情绪,更别说带着兴趣和热情去学习探索及创新了。“知识是过时了,但是考试会考,所以你们得记”,这句话成为笔者在助学复习时被质疑时无奈的选择。因此,白考教育技术已不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背离了“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规范应用”的新人才培养要求。

(三)以应试为目标的助学偏离了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重心

教育部考试中心为了进一步规范教育技术的行业标准,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于2006年4月推出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考试大纲》,强调要“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规范应用为目的,构建全国统一规范的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认证体系,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最终实现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很显然,该大纲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为重要目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施需要有效而规范,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施不是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而是在于造就应用型的专门人才——教师。但是在“以一考定成绩”的培养格局不能创新的背景下,追求应试和成绩必然成为助学教师和学生的无奈选择。同时实践部分的考核也逐渐简化,降低并异化为计算机操作水平能力的考核。笔试和实践考试都偏离了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重心。笔者曾经试图在新课助学前期介绍引入新的课程内容及新技术培养,因为没有机会和条件动手,纸上谈技术,PPT上讲技能,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的能力上不去,从一开始的新鲜降回了原点,紧张的复习更加淡化了学生对教育技术重要性的重视及学习的积极性。

(四)贫乏的资源环境远离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现代属性

现代教育技术之所以现代,一方面是理论的现代,而另一方面是技术的现代。现代教育技术的现代属性告诉我们,教育技术的教学是有一定的资源环境要求的,如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然而,笔者在参观调研了新疆几所小学教育专业助考学校后看到:大部分学校或者助学机构的教学是在普通教室进行的。自考生所占有的最有利的资源就是大部分教师是正在就读的硕士研究生,即人力资源。教学所需的硬件环境,即使有,教育技术课程能够加以利用的机会和时间也是有限的,技术的习得只能让位于各式各样的讲座或者活动,生均资源是比较匮乏的。

二、原因剖析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和国际教育界的基本共识”。当滞后的大纲、教材、被扭曲了的助学及不对称的资源配置综合支撑着教育技术课程的实施时,小教专业自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堪忧,该课程逐渐走出我们当初设置该课程的初衷并落后于改革和发展的步伐。究其原因,既有历史的制度的原因,也有现实的人为的原因,只有准确地定位和分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为我们制定相应的对策找到依据。

(一)自考教育游离于高校教育之外,导致日标制定滞后

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分为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自学考试教育等三大内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对自学教育的定位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通过国家考试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助学活动,推进在职专业教育和大学后继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专科(基础课)、本科等学历层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历层次水平要求相一致”。小教自考在新疆采用的是主考院校负责、社会助学及自考中心相结合的方式,但高等学校在介入自考教育时,并没有将其当做正规学校教育看待,而是将其圈起来,设立诸如成教学院、网络学院之类的机构,实际上是将自学考试置于正规教育的体系之外,当高等教育在不断推进教育改革时,自考教育的改革往往被搁置起来。当高等教育中的教育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发生改变时,并不能引起自考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目标的主动变革,目标的滞后也就理所当然,这也导致教材内容更新的不及时。

(二)教材的更新缺乏良好的适应能力和机制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直接体现,教材更新是教育改革推进的必然结果。现行教材的内容陈旧落后,缺乏时代性、国际性和最新的教育思想和信息,理论缺乏应用的实际土壤,这正是因为教材的更新缺少长效运行机制和良好的适应能力造成的。教材,尤其是应用很强的现代教育技术类教程,不同于著作,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有其生命周期,适时地更新教材也是保持现代教育技术之现代性的重要保证。

(三)助学组织唯考试而教学,缺乏话语权和自我创新力

笔者通过助学实践发现,当社会助学组织将自考生集中进行助学教学时往往能让自学者找到学习的集体归属感,中途退学及完全自我学习的自学者普遍感觉学习困难,这说明助学机构在组织自学者学习方面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实质上,助学组织已承担起了正规高校教育的大部分角色,如教书育人、组织就业等。因缺乏政策制定的话语权和学历授予的资质,往往是助学机构处境尴尬,教学缺乏自。当教育技术的课程实施对助学机构提出环境诸如实验设备、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时、助学机构并不能自信创新、独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新路,只能在夹缝中生存,考试依然是其原点和终点。在“唯考试论成败”的现实面前,助学机构只能选择服从。以应试能力为核心,以高效通过考试为重点,以顺利毕业为目标的助学现状是必然的归宿。

(四)高校在改革中独享现代教育资源,缺乏社会服务及资源协调能力

正规高校一方面掌握着自学考试的生杀大权,同时又在教育改革中独享着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社会助学机构与自考者相对处于弱势。国家教育改革投入的大量现代教育资源,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施所需的资源,并不会因为哪一个机构在从事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的培养而自动流向该处。私营、民办的身份和属性使其发展缺乏了很多底气。与此同时,正规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也没有发掘和彰显其公共的属性,社会服务意识的狭隘,各自封闭的资源利用以及资源配置及协调能力的不足,使得在培养小教自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时无法形成合力,最终结果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需要“回笼教育”的“半成品教师”。

三、应对策略

现实的困境并不能影响小学教育专业的成长,尤其是当前新疆正处于全疆人民投入在跨越式发展的大好背景下。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为新疆描绘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蓝图,而跨越式发展和长治教育基础在教育,关键是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为新疆跨越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国家对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培训、教学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支持”,还提出要以人为本,“重点扶持和培养一批边疆民族地区紧缺教师人才”来提高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在这个过程中,现代教育课程、高效的教学、掌握先进技术的教师、优质的远程教育资源等都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教育技术学就是围绕这些问题来展开研究的。可见本课程对当前新疆教育的重要性。

新疆的基础教育领域正缺少大量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现代教育理念、懂得和善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双语人才,这对自考小教专业的发展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因此,笔者认为,自考小教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要立足于地方,抓住机遇,及时改革,具体需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一)积极构建适应新疆的小教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体系

小学教育专业的自考教育“无论是从其特点,还是从其定位看,它都不可能,也不宜把培养研究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才是它的发展方向”。职业标准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考核的基本依据,也是设计新型课程的首要环节。标准相对于教师而言是施教的依据,相对学生则是指南。民族地区教育因其复杂的背景,其评价体系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存在地方适应问题。目前,试行的2004《标准》可以作为构建性的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体系(以下简称“新标准”)的蓝本和依据。新标准应基于新疆特殊的发展时期和地域文化背景。在能力指标设计上,尽可能多地考虑新疆本地的教育信息化现状,因地制宜地增加一些符合新疆信息化教育的能力要求,如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的应用能力水平、双语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共享及使用等,力求新疆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既能与全国保持同步,又能突出特色,服务于本地的教育的发展。

(二)多元参与,采用更加灵活的教材编制途径更新教材

在教育部颁布了《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标准以后,有关部门根据其编写的《教学人员教育技术培训大纲初级》,组织专家出版了两套试用教材。自考教材由于其特殊性,目前还没能做到“一纲多本”,内容相对比较稳定和统一,这更加增加其编制的高要求和高质量。教材的编制可以多方参与,能够让专家、助学机构助学者、自考出生的小学教师、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专家共同提出新教材的编制意见。同样让教材既能反映标准的普遍要求,同时又能兼顾自考教育的特殊性及地方属性。同时,支持开发少数民族语言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资源。此外,建议良好的教材更新和适应的长效运行机制,使现代教育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现代属性永葆现代。

(三)创新考核形式,重视小学教育师范生能力的考核

在教材更新的同时,考试机构及主管院校还必须改变以往重知识记忆轻实践的考核形式。在考核内容上,既要突显理论的价值,又要重视实践的意义。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利用命题的导向作用,对自考生的自学和社会助学进行导向。命题应该明确考核目标,考什么,怎么考及考的价值是什么必须明确,不能让考试者感到繁难复杂,出现比记忆、抠字眼或玩文字游戏及无助于学习者能力提升的无效考试。其次,重视能力的考核,规范和扶持有能力的助学组织为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创设条件、协调好助学组织的“利”和自考者的“力”的平衡,让自考者获得真正的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范文4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时策;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教育技术能力己成为衡量教师专业水平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质,能够运用现代教学思想和教育技术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现代信息科技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给教育技术概念赋予了充实的内涵和无限的生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着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也改变着教师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从工韭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教育开始从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向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创造能力、竞争能力方向转变。伴随其中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即由单纯的“知识传播者”、“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辅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为适应角色的转变,教师就必须具备教育技术素质。能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用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部2000年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要求,到2005年全国所有初中,2010年所有小学都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004年l2月,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是我国颁布的有关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界定有了一个可依据的标准。

随后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并明确提出.在3年内组织全国中小学教师完成不低于5O学时的培,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显著提高,到2007年诖全国大多数教师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能力水平考试。为完成这一任务,全国自上而下已经普遍展开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

1.1对教育技术概念认识模糊。积极性不高

许多中小学教师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解为计算机培训(或者微机培训),虽然对教育技术概念有一定的认同,但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还有待提高,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和领会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还停留在教的层面上。没有转到为了帮助学生的学习层面上来。而在教学中,甚至还有学校把现代教育技术排斥在课堂之外,仍然坚持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教育模式,把大量的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成为一种迎接上级检查的摆设,导致很多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1.2计算机基础知识薄弱,水平偏低

各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同。网络条件不一样,学校教育技术硬件环境建设条件相差很大。很多学校即使有了电教设备,缺乏后续资金,电教设备也只是摆设,发挥不了作用。目前很多地区的培训师资水平本身就相对滞后。且存在培训时间短等因素,从而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1.3教育技术能力基础水平不平衡.且分属不同的学科

被培训的人员中有一些基本没有怎么接触过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而有一些已具备了较强的信息技术素养,能较熟练的使用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而有一部分则干脆就是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的。因此,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且又分属于不同专业,这些都加大了培训的难度。

1.4培训方式单一

目前培训方式主要有“核心培训”和“全员培训”两种。核心培训模式是首先培养一批学校的骨干教师.开展教育技术整合于教育的尝试,而后再“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全员培训模式指的是对全体教师实施教育技术的整体培训。目前.很多省份采用的培训组织形式是先“核心培训”再“全员培训”。因此.首先到高等教育机构中接受培训的骨于教师的培训效果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全员培训,部分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培训脱离了中小学教学实践,进而影响了整个“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实施效果。

1.5培训方式和内容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缺乏针对性

目前绝大多数地区主要有地方高校负责培训,部分主讲教师不太了解中小学课堂.所采用的培训形式严重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采用的培训形式严重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缺乏典型案例。受训教师所工作的学校软硬件环境有很大差异,个体能力层次差异也很大,培训中很多都没能针对学校和受训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析,仍然采用统一的教材和步调。在培训方式和内容上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发展时期受训者的需求.所以最终的培训效果并不理想。

2应对措施

要解决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应该从根本上提高认识。根据其实际需求,建立多样化的培训机制和完善保障体系,使其从思想上摆脱错误的观点和认识,从内心深处切身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给现代化教育教学带来的无穷魅力,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培训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2.1开展调查研究.分层培训

对中小学校受训教师发放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情况调查,通过调查研究,以便对当前中小学学校的资源配置情况以及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掌握情况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掌握。根据中小学校的区域差异、教师的年龄特点以及资源配置情况等进行灵活的、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通过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然后把问题汇总.再对那些教师迫切需要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2精选主讲教师.关注中小学课堂。注重案例学习中的知识建构,以学员的观点引领和发展课程

教育技术的价值在于教育实践。所以能力从实践中建设,并用于实践,这就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指导思想。为了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将技术有效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培训要从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出发,紧密联系新课程教学,强调主体参与,动手动脑。使受训教师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在体验过程中轻松学会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技能和方法,并感受到教育技术的特有魅力。

因此。主讲教师必须熟悉中小学课堂,注重受训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树立以培训促专业发展、以研究促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师教育理念.在培训实践过程中注重重构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消除目前大学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所出现的从理论到理论,被中小学教师戏称为“空对空”的培训现象。

针对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培训特点,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主讲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案例的利用,并将案例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在案例学习过程中,课程的发展是动态的、非线性的、复杂的、菲全部预先设计好的。它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主讲教师应能够通过对案例的解读、分析、评价、修订等活动,促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建构出相应的理论框架,实现由“例”到“理”的上升。

2.3以受训教师为中心,关注受训教师需求

学科教师参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要目的在于期望利用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改良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因此对教师的实际需求的细致把握,是决定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所以应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各种方式进行培训需要分析,包括收集培训需求信息和确定培训需求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找出目标期望值与教师现状之间的差距从而保证培训目标的合理性。培训内容应以教师如何进行深层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

2.4实施和建立保障机制.建立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为了对全体教师,尤其是不同地域中小学教师必须进行集中、分批、必要、实时的跟踪、培训、指导,建立教师的终身学习体系,应该建立相应的远程教育培训网站,利用好网络平台,加强各校间、各地区间的培训交流和协作,互相借鉴,互相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范文5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优势;存在问题;遵循原则

思想政治课应当是面向社会、关注现实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与现实连线,使学生在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加深对所学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等原理的理解;思想政治课又应当是与时俱进的,针对有些人认为政治学科教学就是摆大道理,是落后于时代的说教的现象,我们应当借助信息技术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活力、说服力,改变人们对这门学科的偏见。用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手段,打造与时俱进的人才。

鼠标轻点,天下知识皆汇于方寸荧屏,内容丰富而详实,真可谓教师“如虎添翼”,学生“如鱼得水”,作为政治学科教师,我们必须承认多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课堂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1、直观、生动的内容展示和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2、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把许多抽象的思想政治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把握;

3、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大大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气息,培养教师与学生的时代感;

4、多媒体教学烘托气氛,营造情境,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可信度,并以此行熏陶、浸染、教化之功;

5、运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并能大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6、利用多媒体便于延伸教师的基本技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助于学生课外政治学习的开展。

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优势固然有目共睹,但我们身为政治学科教师,也知事物均有其两面性,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时,还需对其进行一分为二地分析。如果运用不当,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堂容易出现如下问题:

1、不利于师生互动和情感的交流

尽管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生动的讲解、有效的板书、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还有通过这些行为折射出的人格魅力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作用是任何现代化手段都替代不了的。特别是政治课堂,尤其需要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更需要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2、易出现“重形式”“轻效果”的现象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为了教学,不是单纯吸引学生。我们在政治课堂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时,试图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视频、音乐、动画、网络、漫画等多管齐下,将各种手段尽可能地使用。特别是用于公开教学或优质课评比时,讲究内容丰富一点,演示形式多一些,令人目不暇接。虽然课堂形式轰轰烈烈,却极有可能使教学内容走形。根据本人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实践,加之与同事的交流切磋,在此试建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教师要培养自己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以技术的技巧服务于教学的技巧。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决不仅仅是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变革,与之并行的,还有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思想政治教师要修正自己的观念,逐步形成正确的认识,兼容并蓄,在思想上接受它,在实践中努力学习和领会,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运用这些教育教学理论,将教育技术运用到教学改革与发展之中,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拓展教育的空间,逐步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

2、教师不可忽视自身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无论教学手段如何变更,教师始终是教学的主宰。以课件为例,教师既是制作者,也是使用者。课件不能充分传达教师的理念,其对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已毋庸赘言;教师即使是在操作技术上不熟练,也足以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进程的全过程。教师对于自己将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以及自己打算采用的教学手段,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只是将他人的资料与设计进行机械叠加,既脱离了自己原有的教学思路、教学风格,也不能享受到自我设计创作的成就感,其结果,只能是造成观念上的混乱,并给我们的正常工作带来某种程度的干扰。

3、教师应明确技术只起辅助作用,课堂教学不能颠倒主次。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之后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依然是主导、是灵魂、是核心。计算机只能辅助教学,服务教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能放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忽略,标准和教材的规范性、示范性不能改变。

4、素材的选择要适量。教师应对素材的来源十分清楚,需要时可随时从网络、书籍、影音作品中找到合乎要求的素材,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如:新闻报纸、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等。不能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网络技术,只有网络资源才是唯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平时涉猎广泛,对与专业有关的媒体相当熟悉,同时还要有较敏锐的甄别能力。

5、思想政治课件应与学生心理感受相契合。

对于教材内容,教师也不必死板地追求内容与数量的循规蹈矩,可以发挥自身积极性,根据学生实际,打乱教材顺序,恰当选择内容与课堂容量,以实效为标准。毕竟,教学双方都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按照程序运转的机器。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叛逆的阶段,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注重授课的灵活性。我喜欢在讲课的过程中及时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近期播出的电视节目介绍给学生,说的比较多的就是新闻与法制事例,有时也会是学生感兴趣的电视剧、著名影星,巧妙选择角度与时机,对学生开展思想与品格教育,因为道德与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此过程中,可以用课件增加授课的生动性,用恰到好处的影像、调动感官的音画,使教学锦上添花。

综上所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当一种新的技术产生时,我们应积极采用,在授课内容上宜繁则繁,有多媒体设备的帮助,繁多而不会陷于零乱;宜简则简,有娴熟教学技巧与先进教学手段的完美结合,简单却不会显得空洞苍白,失去政治课堂应有的说服力。

参考文献:

[1]2007/2《宁夏教育科研》第90期《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作者:孟艳玲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范文6

【关键词】教育;信息技术;概念;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当功能各异的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教学过程,并成为现代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教学内容后。课堂教学有了一个崭新的面貌,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一场教育领域的革命正在悄然而至。现代信息技术的新鲜性、直观性、趣味性、多样性越来越适宜于现代课堂教学,它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然而信息技术在改变人们学习和思考的习惯,改变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改变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副作用,如何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以促进教学、减轻因信息过多、过杂而引发的不良教学反应,是教师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不仅需要基础设施即硬件建设,还需要软件建设,更要有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1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角度看,教师如果不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就有可能成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障碍;如果用旧的观念去指导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技术就有可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不良作用甚至反作用。2因此,教师要想在这场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能够游刃有余,必须正确认识教学观念与技术的关系,更新教育观念,并探索教育技术的应用问题。

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简称ET)包含教育中的技术和教育的技术两个方面的问题。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IT)是涉及信息收集、处理、存储等的电子技术、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的总称。教育信息技术是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所谓教育信息技术,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3

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一直习惯称为电化教育,与一般意义的教育技术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突出“现代”是为了要更多地探索那些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的课题,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思维方法,使教育技术更具有时代的特色。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和教学理论以及教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推进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又是以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主要媒介,通过多种媒体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快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从本质上说,教育信息技术是客观存在的。提出教育信息技术的概念是科学的、必然的。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该定义的内涵:①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必须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作指导,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原理,是人类的教育活动中所运用的一切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在教育系统和教育过程中凡是与教育信息密切关联、共同作用的技术都叫做教育信息技术。②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优化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为任务,这就要求不仅要研究教与学资源,还必须重视对教学模式的研究。③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包括设计(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软件、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开发(开发教学软件、硬件、课程和教学模式)、应用(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评价和管理五个环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的应用方式也在不断地发展。④现代教育技术跟广义的信息技术一样,是由多种技术组成的技术体系。具有数字化、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特征。4

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作用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是指在教育科学、信息科学等理论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教育原则和教育计划,运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要特别强调对教育信息的关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是当代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师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方式,拓展教育领域,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是促进信息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面向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以新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一)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提供全新的教学模式,构造了各种教学环境。

传统的教学手段、方法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的运用不断深化了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不得不重新进行设计,重新选择教育教学模式,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派万紫千红、生机盎然的景象,特别是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网络教育在各地蓬勃兴起,我国教育现代化又达到一个新高度、新水平,多媒体、交互式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信息表达方式,大大提高了探究式学习中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5

在教学中,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选择性的教育资源环境,把抽象的学习和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有利于调动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提高其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远程教学与虚拟学校,使教育超越时空并具有开放性。网络教学和远程教育的发展,使学校成为虚拟、开放、社会化的学校,同时也会使受教育者逐步树立了终身教育的观念。

(二)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教学主体关系的变化,优化了教育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是教学过程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教学过程的支柱和动力。在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决定着教学方向和内容,掌握着教学进程、方法和结果,尤为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学生更多地被摆在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因而教学过程就成了一个以“教”为主导的过程。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它要求教师的角色从讲授者变为指导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认知和信息加工的主体。教育技术不仅是教师的辅助教学工具,更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教师也不再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其知识垄断地位被打破,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关系,体现了现代教育观念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从而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6

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进行网上备课、授课、讨论、作业布置与批改。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选课、学习、提交作业、提问、资料查询、图书阅览、考试等。教务管理人员可以网上进行学生管理、课程管理、资料管理、教学质量分析等。此外还可以网上招生、网上无纸化办公等等。这些项目的应用将大大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效率。7

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的发展,对国民的生存素质、发展素质和创新素质的要求将不断提高。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缓解和减轻学生的负担,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够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非常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充分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很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强调创新,强调对受教育对象创新素质的培养,而创新意识正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从而达到促使学生素质不断提高的目的。通过多媒体课堂,同步辅导等形式的教学,既缩短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深、理解透。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可供师生共享的知识资源放在学生的身边,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突出发现、协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不仅仅领着学生一步步走向知识的海洋,更重要的是要引领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质疑,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高了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学技能。

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和数字地球时代,如果说以信息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将主导新世纪的世界经济,那么,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将主导新世纪的世界教育。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的高质量需要教师的高素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不仅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必须具备教学创新和应用高新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教师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也只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操作现代教育教学媒体的能力,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过程,是教学设计、教学创新的过程,也是观念更新、知识更新和开发自身潜能的过程。8随着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育软件的日趋成熟,教师可摒弃昔日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而卓有成效的自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和互动性学习过程。因此,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教师的必备技能和时代的要求。

三、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在我国社会改革过程中,教育改革明显滞后于经济改革,在教育发展中,观念更新又滞后于装备更新。正是教育观念的滞后,才引发了当前教育技术应用( 包括培训) 的误区。9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人们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更需要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观念层面的现代化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和内核。如果不更新观念,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不会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而且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所以,教师要彻底摒弃教育信息技术就是单纯多媒体的狭隘的教育信息技术观念。实际上教育信息技术是拥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方法的独立的学科,是一门运用系统论方法来诊断教育教学问题,设计、实施和解决方案的技术学层次的教育科学。教师要树立系统的教育信息技术设计思想,运用系统的方法考虑目标、内容、师生关系、媒体、策略、资源、环境等各个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重视经验技术的同时同样重视信息技术,确保信息技术在经验技术的约束下充分发挥作用。

(一)更新教师观念,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不改变。

一方面,教育发展不仅需要新技术,还需要新观念。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提高思想认识,更新观念,从心理上要消除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恐惧感;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和培养创新人才这一层面,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化;要从教育信息技术的文化层面上,了解并不断丰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文化内涵,领悟其中的文化价值。10

另一方面在信息时代,教师既不会被技术所替代,也不应该再作为传递知识的权威,教育技术的发展永远不会替代教育角色。教师之所以是教师,在于教师能在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全面培养和塑造学生。因此,尽管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有着强劲的优势,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人格魅力、富有情趣的讲解、有效的板书、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作用是任何现代化手段都替代不了的。课堂教学中如果失去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则其教学效果不仅不会好,还可能会产生负效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仍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传统教学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精心备课,准确地、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育形成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

(二)教师应自觉主动地学习掌握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得教学活动更加有效,教学手段更加丰富,自觉培养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

教育的根本特性是以人育人,信息技术是解决信息时代教育问题的基本工具。作为教育生产力中的教育工具要素,将会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生产力的水平,这对推进教育的整体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没有信息技术我们也可以进行整体教育改革,但信息技术为实现教育的整体改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了信息技术,教师将会从传播知识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有精力和时间真正进行以人育人的活动,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发。

(三)教师要正确认识先进的教学媒体。

当前,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加快进入学校,但是这些新技术只是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资源和环境,新技术本身不会孤立地在学校中发挥作用,它只有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指导下,体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时代精神,才能对教育教学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新技术作用的发挥需要新观念作指导,不能让教师成为新技术的奴隶,而要把新技术融合到新观念和新方法中,融合在师生的交互活动中,使之成为新的教学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近年来,为了应对教育信息现代化的挑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都加强了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这对提高教师素质和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但是,一些学校只把制作课件或网页设计作为教师培训的主要目的,忽视了对教师教育观念、思想和教学设计方面的学习和提高。实际上,对教师进行普及教育技术培训并不是为了使教师尽可能多地掌握计算机技术,而是指导和帮助教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日常的教学。教师真正需要的并不是现成的课件,而是课件的设计思想和基本技能,以及与课程有关的各种素材库、工具库等教学资源。有了这些资源并利用多媒体制作平台,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才能真正普及。比如多媒体课件内容应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多媒体课件是现代教育技术用于教学工作的灵魂之一,高质量的课件是教学的先导和前提。制作课件不易出现过分强调华丽外表中看不中用的一些形式上的东西,要注意课件的实用性,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得教学中重点突出与难点解决,真正做到困材施教。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部分学校先后建成了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建成了校园网并连上了因特网,因此,有的学校就认为是建成了“信息化环境”和“数字化校园”,已经实现了校园信息化。11其实,校园信息化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只有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建立起有利于教师和学生高效方便地获取、交换、处理、应用信息的教育教学资源及环境,才能创造校园信息化的基本条件。因此,目前校园信息化建设仅是起始阶段,教育信息化更是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必须有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总之,纵观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是影响教育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现代化带来了机遇,并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对培养面向未来人才的作用,是要在现代先进的教育价值观念、现代教育思想、现代的教学设备之下才能得以实现。当前蓬勃开展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引起了基础教育在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尽管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来说,信息技术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仍有很大的差距,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环境,为了争取在新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主动地位,我们必须必须紧跟时代的脉搏,将新科技手段与教学相结合,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使我国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立于国际之林。

注释:

阿涛:《教育部实施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中国电化教育,2001,(3)。

2 乌美娜:《新信息技术在国外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中国电化教育,1998,(6)。

3 陈宇锋:《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化》,计算机教育,2005,(4)。

4 丁友琴:《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内江科技,2011,(5)。

李 祺:《论教育信息技术》,电化教育研究,2003,(4)。

6 参见王悦、封昊:《教育信息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加速器》,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4)。

7 参见刘玉娟:《浅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创新教育》,高校理科研究。

8 参见丁友琴:《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内江科技,2011,(5)。

9 黄永来:《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

0 《教育观念更新与教育技术应用》,http: / / w w w . yny xw x . net ,2002,(4)。

1 参见丁又琴:《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内江科技,2005,(5)。

2 参见郑继兵,黄正杰:《教育观念的更新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参考文献:

[1] 张义兵:《教师信息素养的结构与形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周有光:《中国语文的时代演进》,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3] 高利明:《现代教育技术―通向未来教育之路》,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7.

[4] 祝智庭,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5]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6] 陈宇锋:《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化》,计算机教育,2005,4.

[7] 张剑平:《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参考消息,2000,9.

[8] 田亚文:《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催化剂》,中国电化教育,2002,9.

[9] 黄永来:《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

[10] 操基栋:《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池州师专学报,2000.

[11] 刘乃琦:《时代的变化与教师责任》,计算机教育,2008.

[12] 丁又琴:《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内江科技,2005,5.

[13] 郑继兵,黄正杰:《教育观念的更新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14] 黄永来:《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

[15] 刘玉娟:《浅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创新教育》,高校理科研究。

[16] 王悦,封昊:《教育信息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加速器》,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4.

[17] 李 祺:《论教育信息技术》,电化教育研究,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