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学生基本情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贫困学生基本情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贫困学生基本情况范文1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现将2015春季学期我校学生资助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5年春季学期我校实际在校学生29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  人(县内户籍建档立卡学生   人,外县户籍打有证明的建档立卡学生0人)。另三类贫困学生  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   人,低保学生  人,特困供养学生 人)。

二、资助资金下达情况:

本学期上级部门普教资【2015】9号下达的寄补费资助项目指标210个,金额为131250元。

三、学校落实的情况

贫困学生基本情况范文2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Dec.2005

Vol.8No.6JournalofXi’an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ocialSciencesEdition)

陕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

“两免一补”的现状与思考

杨文斌,郭 鹏

(陕西省软科学研究所,)

摘 要:。国务院决定,到2007年,争取

”,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我省,,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就我省贫困县(区)的义务教育和下一步全面开展“两免一补”。

关键词:陕西;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经济困难;对策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章编号:1008-777X(2005)06-0071-05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的义务教育越来越引起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再穷不能穷孩子”、“一个都不能少”是大家共同的心声。2003年9月,国务院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到2007年,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享受到“两

(免杂费、免一补”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国务院的这一决定,是减轻农民负担、保障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对于农村教育的发展,对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对于贫困地区摆脱贫困进而实现小康,对于促进未成年人的道德思想教育工作将产生深远影响。

我省是全国贫困面较大的省份,全国有592个

贫困县(区),我省有50个贫困县(区),占全国的8.4%;2003年我省贫困人口为656万,占全国总贫

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状以及“两免一补”落实情况,我们选择了咸阳市、铜川市、商洛市的旬邑、淳化、耀州、宜君、山阳、商南6个贫困县(区)的12所中小学,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调查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由此推算出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状,并就我省贫困县(区)的义务教育和下一步全面开展“两免一补”工作提出了意见和措施。

一、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由于家庭贫困导致的,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贫困的概念。

(一)贫困的基本概念

贫困是一个综合概念,涉及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心理、生理等多方面因素。我国学者普遍认为: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称,是由低收入造成的缺乏生活必需的基本物质和服务,以及没有发

困人口的21.8%,形势十分严峻,由此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问题更加突出。为了解我省农村义

收稿日期:2005-05-20

作者简介:杨文斌(1953-),男,陕西耀县人,陕西省软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71・

展机会和手段的一种生活状况。由此可看出,贫困不仅仅表现为物质的匮乏,收入低,而且表现为低水平的教育和健康,抵御风险能力脆弱,不能表达自身需求和缺乏影响力等。仅仅用物质的数量即经济收入多寡一项指标来判定是否贫困,显然是片面的、不科学的。根据上述贫困的定义,可以推论,经济贫困的家庭一定是贫困家庭,或者称弱势群体,贫困家庭的学生一定是贫困学生、也是弱势群体。

(二)我省贫困学生的现状

11我省农村贫困人口情况

省重点县汉中国家重点县省重点县渭南国家重点县省重点县咸阳国家重点县省重点县商洛安康

58.18297.74140.4283.42429.87126.88206.38355.16103.3836.7211.49250.6878

4.8133.88623.6356.67538.2716.0118.1138.7825.522.0528.220433.2471..5.384.96428.347.1917.5714.11

6.6645.684831.42888.52849.729418.9724.3349.1528.284.7138.338846.8779.65846.21956.986.55638.2311.4820.6517.6

11.4779.570855.063815.20387.999434.9842.4487.9353.86.7666.549280.12568.508111.616912.3611.52466.568518.664838.20631.71

我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贫困县多,贫困面大(见表1),有50个国定贫困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7个省定贫困县(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业人口2629万,2003656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入人口383万(625元),未解决温饱人口283625元以下),24%和10%。若按每户5人计算,折合贫困家庭131万户,折合未解决温饱

215.9578省重点县宝鸡国家重点县省重点县西安

34.42.38.4267.3934.15157.35326.09

的特困家庭56.6万户。其中,全省国定贫困县农村贫困人口425.65万,省定贫困县农村贫困人口112万,分别占农业总人口的16%和4%。各地区农村总贫困人口占本地农业人口的比例分别为:延安市33%,榆林市32%,汉中市26%,渭南市20%,咸阳

表2 调查样点县区贫困人口情况

单位:万人

地 区山阳县淳化县耀州区旬邑县宜君县商南县

农业人口38.9217.19.624.848.120.21

温饱线以下人口(625元以下)

6.455.261.9864.662.8822.15

低收入人口(865元以下)

9.336.022.5575.543.9022.49

总贫困人口15.7811.284.5410.26.7844.64

市24%,商洛市31%,安康市31%,铜川市29%,宝鸡市24%,西安市9%。除西安市外,各市贫困人口比例均在20%以上,10个市农村总贫困人口占本地农业人口的比例加权平均为30%。

从调查地区来看,各调查县(区)农村贫困人口占农业总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山阳县40%,淳化县65%,耀州区47%,旬邑县41%,宜君县83%,商南

县22%;六县区贫困人口占农业总人口比例加权平均为42%。从上述数据可看出,贫困县(区)贫困人口比例高出全省平均值17个百分点;六县(区)与本地区比较,除商南县低于本市外,其余5县(区)均高出本地区9到54个百分点。因此,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面大,贫困人口比例较高。

表1 全省各地区贫困人口情况

单位:万人

地 区延安国家重点县省重点县榆林国家重点县

农业人口151.976.6275.28286.42228.4

21调查地农村贫困学生情况

农村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很明显地反映在农村中小学生中,即农村贫困人口比例高的地区,其贫困学生比例也较高(见表3)。山阳县贫困学生2.5万人,占学生总人数的26%;宜君县贫困学生5006人,占学生总人数的27.32%;商南县贫困学生2.69万人,占学生总人数的52.7%;淳化县贫困学生1.125万人,占学生总人数的21.2%;旬邑县贫困学生2.81万人,占学生总人数的45.8%;耀州区贫困学生1.216万人,占学生总人数的28%;六县区贫困学生

温饱线以下人口(625元/人.年以下)

17.589612.38835.201334.7629.95

低收入人口(625-865元/人.年)

33.473323.129610.343757.7451.08

总贫困人口51.069335.518915.54592.581.03

占学生总人数的比例加权平均为34%。由于所调查的县(区)都属于国定贫困县,因而贫困学生比例较高,均在2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50%,类似这样的贫困县(区)是我们重点帮扶的地区,这里的贫困学生是我们实行“两免一补”的主要对象。

・72・

表3 调查样点县区农村学校人员情况

地 区中小学个数山阳县淳化县耀州区旬邑县宜君县商南县

[**************]

教职工数量

[***********]242300

学生数量[***********][1**********]5

寄宿学生数贫困学生[***********][1**********]

[***********][1**********]

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不解决贫困生的就学问

题,就不可能实现“普九”目标。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近两年累计投入资金4600多万元,各级政府特别是学校积极想办法,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帮助贫困学生入学。同时,社会团体、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家庭、个人等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通过“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结对子”等途径,救助了成千上万的失学儿童。例如,商南县在各中小学建立了贫困生救助基金会,县教育局每年向乡镇学校拨付救助金5万元,、中小学中1名困难学生。江41名,元。贫困学生不仅沐浴着,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

(二)我省实行“两免一补”的现状

通过调查认为,我省“两免一补”工作,总的说来,已经起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问题不少,贫困生多,需要资金量大,救助工作仍未纳入正轨,需要做大量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十分紧迫。11学校是实行“两免一补”的主体。根据对12所中小学调查数据统计(见表4),由学校减免的贫

(三)贫困学生的成因

我省的贫困学生主要是因家庭贫困而造成的。把农村作为一个独立系统来分析,造成家庭贫困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1经济贫困。即收入水平低下,不能维持基本

生活。地区,没有可利用资源,生产、,收入来源等,从而产生贫困21水平低下的程度,吸收和交流知识能力的匮乏或者途径的缺乏。因此,即使接受过较高教育、是聪明人,但因无法获得本应享有的获取、吸收和交流知识途径、机会和选择权,从而导致能力的缺乏,引起贫困。

31人类贫困。指缺乏基本的人类能力,如文

盲、营养不良、健康状况差、弱智或残疾等,丧失正常劳动能力使家庭失去经济来源。

41风险贫困。虽然已经脱贫,但抵御各种风险

困生为844人,占学生总人数的6.9%,占救助生总

人数的93%;学校以外渠道资助的贫困生为61人,占学生总人数的0.4%,占救助生总人数的6.7%。因此,救助贫困生最多的是学生所在学校。但是,贫困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大多数贫困生仍得不到学校以外的资助。

表4 调查样点学校“两免一补”和寄宿学生情况

学校旬邑太村中学

职田中学

职田小学淳化铁王中学

铁王小学耀洲石柱中学

孙塬中学

孙塬小学宜君第二中学

彭镇中学

学生人数减免人数全免人数减免金额(元)寄宿人数[***********][***********][1**********]

[***********][1**********]

------2461--[1**********]276

[***********][***********][1**********]440

760(校外租)200(校外租)

--[1**********]0--[***********]

能力很弱,遭受不利因素打击和任何天灾人祸都可使他们返贫。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病致贫。学生家庭成员长期患病或突发疾病,产生巨额医疗费用开支,造成了家庭生活贫困。

(2)失去父母或父母离异致贫。一是丧失双亲或单亲,造成家庭经济极度困难;二是父母离异,子女由一方或他人抚养,抚养费难以落实,形成贫困生。

(3)因自然灾害致贫。突发的各种自然灾害,毁掉农田、房屋,造成绝收,甚至伤及家庭成员生命,形成贫困。

上述几种情况是形成贫困生的主要原因,也是各学校界定贫困生的主要依据。从这次调查来看,享受“两免一补”的学生主要属于第三、四种情况。

二、陕西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

贫困学生救助现状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之一就是家庭经

商南湘河中学

湘河小学合

21“两免一补”范围小。根据抽样调查12所农村中小学,资助贫困生比例(贫困生占学生总人数比值)在5%以下的有6所,5%-10%的有3所,超

・73・

过10%的有3所。而这些学校的贫困生比例都在15%-20%,也就是说还有50%以上的贫困学生仍然得不到资助。根据我们了解,目前享受“两免一补”的学生实际上是家庭特别困难的特困生,他们占贫困生的比例大约在30%-50%之间。

31“两免一补”力度小。由于实行“一费制”后,学校公用经费紧张以及救助资金渠道单一,各地用于“两免一补”的资金十分有限,并且多数是减免一部分:免教科书(书费实际已由省财政支出)或免部分杂费或免住宿费,全免的很少。据调查,844名享受“两免一补”贫困生中,全免的有276人,占比例仅32%,其余68%的贫困生只是部分减免。上述减免的总金额为2.944万元,人均减免34.9元。因此,目前“两免一补”生无疑是杯水车薪,41:一是居住条件苦。“普九”,大改善,但是学生宿舍建设滞后,近1/4的寄宿生在外租房,有学生宿舍的部分学校居住条件仍然很差,一些学生宿舍还是几十年前盖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漏雨、黑暗、潮湿,有些已成危房。寄宿生宿舍不仅破旧,而且居住十分紧张、简陋,大通铺、多人同床随处可见。商南县湘河中学约12平方米的一间宿舍,摆放5张架子床,一张床(与普通单人床大小)上睡3人,居然住了30人。二是生活苦。寄宿生大多是贫困学生,伙食标准很低,咸菜、汤面条、干馒头是每天的主餐,干馒头就白开水并不鲜见。据调查,寄宿生副食消费多数在1.5-2元钱以下,有的还不到1元钱。伙食差、营养不良已经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两免一补”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思想认识不足。近几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工作,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教育经费逐年增加,在地方财政支出中也占了很大比重。于是,有的认为对教育的投入已经很大了,地方财政太紧张,没有必要再支持;有的抱着等、靠、要的思想,不愿再为“两免一补”提供必要的经费匹配。

21资金严重不足。目前,仅50%的贫困生能享

许多学校负债累累,加之实行“一费制”后公用经费严重不足,教学大纲规定的信息课、分组实验课等无法正常开出,即使少数配备了计算机的学校,也因电费开支大而只好望“机”兴叹;学生素质教育的教学活动得不到保证,致使我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学校来承担“两免一补”的资金费用,就不合情理了。因此,必须从机制上解决经费来源问题。

41贫困生的界定有待科学规范。贫困生的界

定各地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准,远,,。

。在学,其家庭经济变化是动态的,贫穷的可能脱贫,脱贫的也可能返贫。因此,必须进行跟踪,每年调查摸底,实行动态管理。

三、陕西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

学生实施“两免一补”的措施和建议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科学界定和管理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根据国际上贫困

的定义和类型,对贫困学生的界定应有以下方面:

首先,测算家庭人均纯收入以及家庭主要成员的经济状况。按照国家目前贫困线标准,年人均纯收入低于865元为贫困。根据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家庭主要成员经济收入等,测算年人均纯收入。

其次,看经济结构。有无稳定收入的产业,经济结构是否单一。

第三,家庭主要成员的素质。文化程度、获取技术、知识的途径和能力,有无技能、创收能力等。

第四,自然条件情况。土地、气候、资源、交通等。

第五,家庭主要成员的健康状况。有无残疾、弱智、长期患病。

第六,学生抚养情况。是否为孤儿、单亲等。第七,天灾人祸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家庭主要成员突发重病等。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确定程序。学生填写

受到“两免一补”,并且多数减免一部分,要减免所

有贫困生,资金缺口很大。

31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由于政府对“两免一补”无资金投入或投入甚少,学校承担“两免一补”的资金费用也是无奈的选择。据调查,“普九”后,・74・

“两免一补”申请表(申请表至少应有上述七项内

容),经村委会证明填写意见,班主任进行实际调查确定本班级贫困生,学校汇总后横向比较确定学校“两免一补”人员名单,学校公示,无异议后报上级教育、财政管理部门批准备案。

3.建立“两免一补”学生管理档案。各地教育、3.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经费投入机

财政管理部门,各学校都要建立“两免一补”学生管理档案,每年要调查核实,进行动态管理,需要救助的及时接收进来,脱贫的不再给予资助。

(二)措施和建议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两免一补”工作的制度建设。“两免一补”工作影响面宽,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事关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我们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两免一补”工作对推进扶贫开发、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各级党和政府要把做好贫困生的帮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赢民心、暖民心、聚民心的重要工作措施来抓。要把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委、政府、究、一同规划、。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的环境。

2.加快公共财政体制建设。财政应尽快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加大对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教育虽不是纯公共产品,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教育是一种优值品,纯粹的市场提供会造成巨大的效率牺牲。同时,教育又具有外溢性,使人觉醒、摆脱愚昧,是社会进步、民族素质提高的内在动力。九年义务教育的外溢性很大,反映了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从公平方面来看,每个适龄儿童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贫困学生不能就学,就是剥夺了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因此,义务教育的资金应全部由财政拨款提供,而不应由政府和家庭共同负担。

制。“两免一补”工作需要资金量大,省、市、县(区)要把需要的经费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予以安排。逐步建立并完善以政府保障为主体、社会帮扶为补充的贫困学生救助长效机制。要按照“三个增长”的标准来安排教育支出,即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要逐步增长。中央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富裕地区对贫困地区的横向扶持力度。

,,,,也把党政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作为教育税的纳,拓宽税基,增加收入的刚性。

4.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积极拓宽办学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投资办学,形成国有民营、国有民办公助、校际联合、中外合作办学、股份制学校等多元化办学局面。

[参考文献]

[1]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2003年教育统计年鉴[Z]1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1

[2]朱文镇,等.关于中国农村文化性贫困的若干思考[J].

农村经济.2004(1)1

[3]刘楚魁.中西部地区农村教育问题初探[J].天水师范学

院学报.2002(3)1

[4]王惠芬.农村教育贫困原因及对策分析[J].辽宁行政学

院学报.2002(3)1

[5]李秉中.西部义务教育呼唤发展机会均等[J].中国教育

学刊.2005(1)1

[责任编辑 赵喜桃]

CurrentSituationandConsiderationaboutthePolicyof“Two

ExemptandOneSubsidy”inRuralCompulsoryEducationinShaanxi

YANGWen-bin,GUOPeng

(ShaanxiScientificResearchInstituteofSoftware,Xi’an 710054,China)

Abstract:ThecompulsoryeducationinthepoorruralareashasarousedmoreattentionofPartyandgovernmentandpeopleofallwalksoflife.TheStateCouncildecidesthatby2007,alltheruralcompulsorystudentswhocomefromfinancialdifficultfamiliesbeentitledtoenjoythepolicyof“twoexemptandonesubsidy”i.e.exemptfrominci2dentalsandbooksfee,subsidizethelivingcost.Shaanxiisaprovincewithlargepoorareas.Sothebasicinvestiga2tionandcontrolofcurrentsituationofthepoorcompulsorystudentsinShaanxiwilldevelopsomenewideasandcor2respondingmeasurestothoroughlycarryoutthepolicylater.

贫困学生基本情况范文3

关键词: 民办学院贫困学生 解困助学工作 和谐社会理论 具体措施

高校贫困生主要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不能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以及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贫困生问题已成为高校和社会日益突出的问题,是一个让学生忧心、家长愁心、学校担心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在大学校园中,贫困学生这一群体属于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英文为social vulnerable groups。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学术界一般把弱势群体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前者沦为弱势群体,有着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年龄、疾病等;后者则基本上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如下岗、失业、受排斥等。在民办学院中,由于贫困学生所占比例低,这一群体尤为弱势。此外,由于学费及生活的压力和所处的环境,这一部分学生往往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民办学院的贫困生更应受到更多方面的关注。以紫金学院为例, 2009年低保及家庭无生活来源等贫困学生合计为250人,而2010年人数则迅速增长为341人,做好他们的解困助学工作已成为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

一、解困助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高等院校的解困助学工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党和政府在解困助学方面的投入也是逐年增加,“自2004年以来,全国已新增审批贷款学生65万多人,审批合同金额51.5亿元;连同以前几年办理的国家助学贷款,全国高校累计已审批贷款学生153万人,累计已审批合同金额122.5亿元。此外,其他各项措施用于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总金额约40亿元,共资助约420.3万人次。其中用于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各种奖学金发放金额为17亿元,资助学生约149万人次;校内学生贷款发放金额为3.7亿元,发放人数约10.7万人;勤工助学资助金额为8.9亿元,资助人数约138.7万人次;特殊困难补助发放金额为4.7亿元,发放人数约98.9万人次;学费减免金额为5.7亿元,减免人数约23万人”。①国家在解困助学上的财政投入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近一段时间面对物价上涨,国家更是重点关注在校的贫困大学生。江苏、浙江等省份先后出台对贫困大学生发放贫困补贴的政策,尽力帮助诸多在校贫困大学生,保证他们稳定的学习、生活。民办学院虽不是公办院校,无法享受国家的一些财政补贴,但近些年也加大了对解困助学工作的力度,以紫金学院为例,2009年学校提供勤工助学岗位110个,2010年勤工助学岗位141个,而到今年岗位为则增加到141个,同时学生工作处等相关部门还简化工作程序,积极配合好贫困学生的助学贷款工作等。应该讲国家在解困助学上逐步重视、加大投入,各院校也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关心和扶助,国家、地方和院校多级的解困助学体系正逐步构建。

但是由于多方面问题,目前这一体系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这些问题在民办学院的解困助学工作中更为突出。

(一)经济层面

首先,虽然每年国家对解困助学投入相当资金,但由于贫困生绝对人数过大,资金还是不足。另外,目前解困助学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这一单一形式,缺少民间组织募集等其他形式。而对民办学院而言,这一问题就更加突出,由于民办学院并不是国家解困助学资金投放的重点,因此学生在获取国家解困助学资金上就困难了。其次,勤工俭学岗位数量少,普通高校都有相当数量的勤工俭学岗位提供给贫困学生,这也是解困助学的一个常规方法。但目前,贫困生连年增加的数量已大大超过勤工俭学岗位的数量,与普通高校不同,由于民办学院特殊性质,更不可能有很多的勤工助学岗位提供给需要帮助的贫困生,这就使得民办学院中勤工助学的贫困同学数量很有限。

(二)社会层面

社会性排斥的存在,“社会排斥是指某些个人、家庭或社群缺乏机会参与一些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活动,被边缘化或隔离的系统性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多维特点,并表现为被排斥者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心理诸方面的长期匮乏”。②主要从关系层面、空间、个人、群体层面等微观视角体现。高校贫困学生群体在学校环境中遭受着严重的社会性排斥。从关系层面看,贫困群体由于受到社会接触、社会关系和群体身份的限定和限制而成为边缘性的和被打上耻辱烙印,在社会地位上被排斥出其他个人、群体。从空间层面来看,贫困群体在校园的活动环境也常常有别于其他群体,这种空间环境的限制包含双向的过程,即其他群体主动的排斥和贫困群体自我的排斥。从个体层面来看,排斥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交往中的语言轻蔑、有意回避、人格侮辱等行为中。而这种社会排斥现象在贫困生比例更低的民办学院学生中往往更容易发生。

(三)心理层面

帮助贫困学生解困助学,除在经济上进行资助外,还要对其心理进行关怀和指导。当前解困助学工作过分强调经济、物质层面的关怀,而忽视了贫困学生心理的现状和心理问题的疏导。导致贫困学生出现诸多问题:心理焦虑、交往障碍、违法犯罪等极端偏差行为等。

二、解困助学工作的理论依据:和谐社会理论

(一)和谐社会内涵

十六大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党和国家重大的战略任务。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表述,和谐社会就是“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从社会学的角度理解:所谓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各个部分,各种要素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二)和谐校园建设重要性

1.和谐校园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

高校是一个社区,而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所以和谐校园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组成部分。

2.和谐校园建设意义

社区是各种矛盾的汇集点,社区承担了重要的公共服务功能,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安全阀”。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区,承担着许多功能。贫困学生群体是高校工作不得忽视的一个问题,而解困助学工作直接关系到这一弱势群体在校园中的生活质量,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立足点之一。

三、解困助学具体措施

总结以往解困助学的不足就在于过分注重经济层面,忽视了社会、心理层面。所以要完善目前的解困助学的措施,尤其是在民办学院,在解困助学过程中,更应以经济层面解困助学为主体、兼顾贫困学生群体社会、精神方面和心理问题的解困,构建更加全面完善的综合解困助学体系。

(一)物质方面

第一,在依靠国家财政投入的同时,倡导社会互助,充分发挥民间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通过多种渠道,努力拓宽解困助学资金来源。第二,民办学院贫困学生的贷款应适当放宽。以紫金学院为例,按照江苏省相关政策,目前仅有江苏的学生可在当地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一家金融单位办理助学贷款。今后,应建立完善的国家资助、社会资助、学校资助和校友资助体系,给予大学生以较全面的物质资助。

(二)社会方面

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关爱,倡议企业、社会团体等积极主动地为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与学校建立贫困生“对口支援”关系,同时建立相关优抚措施,如搭乘交通工具享受优惠等,通过多种社会关心、关爱,让贫困学生主动融入社会,避免其社会边缘化。

(三)学校方面

1.成立专门解困助学机构

(1)成立贫困生救助中心。在校内成立贫困生救助中心,使其职责明确、机构健全,适时地对各种资助政策进行研究、调整和改进。为贫困生建档,将贫困生的生源地、个性特点、心理素质、个人爱好、家庭人口的基本情况、家人职业收入、经济状况、贫困证明和以前受资助的情况进行调查登记,对这些资料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区分贫困程度,建立相应的贫困生档案,给予相应的资助。构建起全校贫困生数据库,便于校方准确地了解本校贫困生的基本情况,为制定解决贫困生问题的决策提供相关依据,体现其工作的严密性、规范化、透明化。

(2)建立高校勤工助学中心。针对贫困生的勤工俭学,应建立专门机构。这样可以更有加有序地对解困助学工作进行管理,也可以提高解困助学工作的效率。

2.精神方面指导

物质帮助是有限的,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和形势的发展,正确认识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矛盾,走出金钱小圈子,正确处理眼前困难与人生发展的关系。

(1)扶贫先扶志。

(2)坚持资助的效益原则。

(3)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并使之积极运行。

(4)发挥同类的作用,进行典型模范的引导作用。

(5)为贫困生营造健康的氛围。

3.心理方面

贫困生是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也比较复杂,因此必须从多方面入手,保证既不对其造成进一步伤害,又取得良好的效果。

(1)开展心理卫生指导。心理卫生是解决心理疾患的良好方式。

(2)对贫困生进行及时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对贫困生进行敢于挑战贫困,自立、自强的教育。

(4)让贫困生正确认识自己。

(5)努力提高贫困生心理自助能力。

贫困生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是发展中的问题,是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而来的,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副产品。在民办学院中,解困助学这项工作比普通公办院校工作量要小,但我们绝不可以忽视它,要明白其意义重大。我们深信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国家政策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各种机构和有识之士的帮助,有学校一系列扶贫解困的措施,民办学院的解困助学体系一定会不断完善,让每一位贫困学生都能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

注释:

①2005年8月29日,教育部召开的介绍以国家助学贷款为重点的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新闻会。

②石彤.社会排斥:一个研究女性劣势群体的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王思斌主编.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编.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一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张长伟.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络:现状与对策.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2]刘华东.合作教育: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战略途径.现代教育科学,2004,3.

[3]甄翠敏.高校贫困生形成原因及救助对策.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2,2.

[4]张东海.高等教育大众化:谁来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利益.交通高教研究,2004,2.

[5]吴庆.中国城市贫困大学生救助政策研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3.

[6]李从松.我国大学生贫困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

贫困学生基本情况范文4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XX方向,东与XX村接壤,南与

XX村接界,西与XX村毗邻,北与XX县接界,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农户1020户,人口3557人,耕地面积3414. 02亩,山林面积11967亩,党员74人,在家党员36人.区域面积11平方公里。

2.有贫困户19户53人,其中因病致贫3户,因残致贫12户,因其他原因致贫4户。低保户有45户74人,分散供养五保户6户8人。2014年脱贫4户12 人;2016年脱贫2户7人;2017年脱贫5户12人,2018年脱贫2户7人,2019年脱贫5户14人,2020年计划脱贫1户2人.

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1.产业扶贫方面。瓜蒌种植是 村的主导产业,建设有150亩瓜蒌种植基地,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切实让普惠制政策全面到位。通过结对帮扶干部的努力,结合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村贫困户发展了水稻种植、油茶种植、瓜蒌种植、

生猪养殖等家庭式发展产业。

2.教育扶贫方面。村共有贫困学生18人,无辍学人员。

2019年享受“圆梦助学”奖学金19750元。

3.就业扶贫方面。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劳动力9人,

其中在本村担任保洁员2人,月平均工资约为1200元。

4.安居扶贫。建有安居房1栋. 2户危房改造,1户房屋维修,按照“十有”规定配齐设施,

5.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设情况。2019年完成7个自然村13个点新农村建设,村级卫生室改造工程等项目,投入项目资金约670万元。

6.农村环境整治情况。2019 年全村14个村小组均已完成村庄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1500亩,农田水利设施覆盖全村,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达98%以上,无辍学适龄学生。

7.驻村工作队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近年来,区森林公安局把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作为“一号工程”,主动服务、细致帮扶、措施到位,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 是局领导高度重视,他们率先垂范,经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扶贫工作,带头深入走访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认真倾听诉求,仔细记录“民情”,逐一排查落实;二是驻村小分队近年来共下拨帮扶资金25万元,其中:2016年至今下拨帮扶资金25万元,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十有”建设、水渠、水坝、桥梁的修缮、走访贫困群众困难党员、资助贫困学生、灾后建设等。

三、下一步打算

1.压实责任。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切实落实结对帮扶措施,明确脱贫攻坚工作主体责任,为每一户贫困户谋划具体脱贫方式,有针对性的落实脱贫措施,确保贫困户在2020年全部脱贫。

贫困学生基本情况范文5

一、基本情况

我按照个人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工作方案,以义务教育保障为核心,在改善办学条件、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加强控辍保学、建立健全资助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调研。先后深入到***等6乡镇6个贫困村进行实地调研,实地走访了75户贫困户,召开乡镇层次座谈会6次、教育局全体领导班子座谈会1次,村级座谈会6次。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共征求意见建议6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8个。通过调查研究,我县教育扶贫取得决定性进展,实现了贫困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

(一)控辍保学措施有序实施。一是强化行政控辍。多次召开教育保障指挥部、教育局党委会等相关会议对控辍保学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县政府制定下发了控辍保学工作方案,县教育局、各学校以及乡镇均成立了控辍保学工作领导组织。实施县、乡、村三级包保责任制,建立了辍学台账,按照“一生一案”的要求,实行周报告制度,随报随分析,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加强对控辍保学工作的督导检查,县教育局把派驻各学校的教育督导员作为控辍保学督导员不定期地对各乡镇、学校控辍保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二是强化依法控辍。开学前印发了《致家长一封信》,让每个家长知道送子女入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家长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督促家长主动送子女上学。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和《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法律法规宣传,提高群众,特别是义务教育儿童家长的思想认识和法制观念,使相关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对无正当理由未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父母或法定监护人,责令限期改正。同时,积极与公安、司法、人社、市监等部门密切配合,发挥各部门在控辍保学工作中的作用,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三是强化情感控辍。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学生乐于参加的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权利,防止弱势群体学生因入学权利受到侵害而辍学。通过家访、谈心交流、单独辅导等方式,积极开展心理激励和学业帮扶,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避免因丧失学习动力而辍学。耐心细致做好因基础差而厌学、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思想有问题、行为失范等特殊群体学生的感化、转化工作,切实将帮扶关爱工作落到实处。四是强化扶贫控辍。认真落实教育各项资助政策,确保资助到位。积极动员不愿到普通初中学校就读的学生到职业学校进行初中渗透职业教育,强化技能学习,让学生学到一技之长。紧紧抓住齐市技师学院对口帮扶我县的契机,为贫困学生争取了“六免一优先”的优惠政策,为贫困家庭学生寻求升学和就业提供了保障。为切实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实施了送教上门服务,对因身体原因不能到校上学的学生,各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制定了专门的课程表,安排相关教师进行送教上门。

(二)学生资助政策得到落实。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完善资助体系。成立教育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生教育资助工作,落实上级有关资助政策文件精神,各个学校也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的工作运行机制。制定了《拜泉县教育扶贫资助实施方案》和《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逐步建立从学前至大学各个学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二是加强政策宣传,提升知晓率。通过县电台、宣传手册、主题班会、宣讲团和大喇叭等多种方式,全方位精准宣传学生资助政策和资助申请办法,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生和家长知晓政策内容,明确申请方式,清楚申请时间和具体流程。三是规范资助程序,狠抓政策落实。严把个人申请关。要求各级学校申报贫困生一律由学生提出书面申请,并由扶贫部门和民政部门审核把关。严把资助条件关。严格按照省市文件执行,班级、年级、学校评议 ,年级组、学校审核,班级、学校公示。严把材料建档关。资助中心和各级学校都要规范建档。严把公示公告关。学校不仅要把资助政策在学校进行公告,而且要把享受资助的名单、对象及标准在学校进行公示,做到政策公开、条件公开、名单公开。严把信息录入关。把贫困生资助与学籍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按时将贫困学生基本情况和贫困生受助时间、金额、资金等情况录入到学生资助管理系统中。

(三)基本办学条件有效改善。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新建维修公立幼儿园20个;大力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有效地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标准化学校达到100%,义务教育实现了基本均衡,通过了全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第一中学、第四中学的校舍进行维修改造;逐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职教中心拟建的10800平方米的综合实训楼,完成前期图纸设计、地勘等工作,明年开工建设。

(四)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大力实施师资队伍优化工程,2015年以来招录特岗教师和安置90年代末师范生451名,交流中小学校长29名、教师229名,逐步实现了教师资源配置校际间相对均衡;大力实施优秀校长培养工程,组织中小学校长赴北京大学、上海宝钢中学、浙江绍兴鲁迅中学、重庆巴蜀小学等名校,学习先进教育思想和全新办学理念,建设了一支专家型、创新性、务实型校长队伍;大力实施教师成长摇篮工程,培养学科后备带头人33人、第三梯队成员52人、骨干教师300人,开展国培网络校本培训、专任教师培训、特岗教师培训、跟岗位实践研修和送教下乡培训等各类培训2564人次,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五)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活动由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形成长期合作协议的形式实施“一对二”的结对帮扶活动。农村学校根据地域和交通划分成6个片区,片区联合开展活动。片区学校共建教学资源库、共同探讨教学设计、学进度、同步实施学业监测等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整合;通过网络开展专题讲座、共办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等形式,为片区学校搭建教科研平台,加快各学校校园网的建立和完善。片区内教学进度统一,集体备课统一,教研活动相互观摩,教育质量统一评估;片区内定期集体备课,定期进行教学交流”,教育片区共同体的建立,有力的促进了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了贫困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贫困学生享受优质资源的需求。

二、存在问题及成因

群众要脱贫,教育要先行。虽然我县在教育扶贫中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教育面广、人多,在教育扶贫中也存在一定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留守儿童管理有待加强。我县中小学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12.4%,留守及单亲儿童基本由隔代监护,缺乏父母的保护和教育,学习成绩差,辅导跟不上去,对学习没有兴趣,进而产生了厌学心理,存在辍学风险。

(二)农村教师队伍有待加强。受特岗计划政策的影响特岗计划是我县补充教师唯一的渠道,近几年,由于特岗计划不断减少,达不到教师“退补想当”的要求。我县每年退休教师在150人左右,招录特岗教师在几十左右,造成了教师队伍年龄结构非常不合理,形成了年龄大、知识结构单一、教育理念老化的教师占绝大数,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占比较少。

(三)家长法律意识有待加强。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家长对《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基本上都没有概念,不了解学生辍学后,家长应该负有什么法律责任,加大了学生辍学风险。

(四)心理健康教育有待较强。受多种因素影响,留守学生、学困生、贫困生出现自卑、孤寂内向,甚至厌学心理。同时,政府、慈善机构及爱心人士层面在关爱这些学生时,多数注重进行物质资助,忽略了情感交流,导致一部分受过捐助的学生缺乏感恩和上进心。

(五)贫困代际传递有待破除。多数贫困家庭的学生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陈旧,对孩子的培养教育能力和意识不足,认为赚钱比上学有用,多数孩子完成义务教育就选择辍学,这种现象恶性循环、周而复始,加大了贫困家庭代际传递。

(六)企业用工管理有待加强。未满16周岁辍学的学生,由于刚刚步入社会,没有一技之长,大多数都从事餐饮、美容美发等服务行业,这些私营业主法律意识淡薄,没有严格执行《劳动法》有关规定,给辍学学生提供生生存空间,同时,缺乏对私营业主有效监管,加剧了辍学几率。

(七)寄宿制学校建设有待加强。我县共有义务教育学校29所,有贫困寄宿生的只有8所,因住宿条件差等原因,所以大部分住宿学生都在校外住宿,导致贫困寄宿生总数少、占比低。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贫困学生心理教育。在控辍保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物质上的贫困”,更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精神贫困”,要将物资资助与精神激励、情感交流和心理关怀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贫困学生自信心和发展动力。加强推行师生“一对一结对帮扶”措施,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加强“家校合作”,携起手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同时,组织受助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党员主题活动等方式,创造和拓宽贫困学生回报社会的途径,让他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价值观教育。

(二)持续加大教育事业投入。按照《关于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不断完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完善学校配套设备。继续推进职教中心建设,建立健全职业培训体系;谋划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学校食堂和宿舍建设;继续推进公立幼儿园建设,新建兴农镇幼儿园和丰产乡幼儿园,达到公立幼儿园覆盖每个乡镇。同时,实施学校燃煤锅炉改造计划,改善学校周边空气质量;继续推进职教中心建设。

(三)完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不断补充教师队伍,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达到教师“退补相当”。在整顿上保持高压态势。加大对教师进行教育和警示力度,坚持日常监督和集中整治相结合,重点抓好寒暑假期间教师有偿补课,严格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畅通举报渠道,开展“微腐败”专项整治,严厉查处违规行为。在制度建设上保持健全规范。按照市里关于师德师风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健全制度建设,规范师德师风,做到制度管人。在培训学习上保持经常持续。发挥进修学校作用,对教师培训达到制度化和经常化,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方式,学习更新先进教学理念,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四)强化法律知识普及层面。深入开展《劳动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保护法》等方面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搞好舆论引导,通过电视台、自媒体和召开主题班会等方式,普及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积极开展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将普法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争取每月上一节法制教育课。

贫困学生基本情况范文6

实施"雨露"计划是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加快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四年来,我县通过雨露计划,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促使1300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近5千人脱贫致富。为进一步搞好雨露计划工作,完善雨露计划实施方式,使贫困家庭子女更大限度的享受雨露计划,我办在春节期间走访了部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两后生",与培训基地的负责人以及分管的同志进行了广泛座谈,听取了部分乡镇分管扶贫领导及基层干部的意见,并对当前我县雨露计划政策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探讨。

一、关于竹溪县"两后生"基本情况及贫困户"两后生"接受雨露计划转移培训的现状。

根据省办要求,我办对全县"两后生"进行了调研,竹溪县20xx年夏季初中毕业后未升高中的、高中毕业后未上大学的农村家庭子女及农村贫困户子女总共有6873人(初中毕业5276人,高中毕业1697人),其中:20xx年秋季上中职就读的人数是2479人;20xx年度毕业的本地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后生"3289人,占总人数的48%,其中:20xx年秋季上中职的人数是2448人。20xx年度毕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后生"参加中职教育(雨露计划长训一年以上和短训3至6个月)享受补贴的项目都是学费,补贴标准分别是1000元和600元。部分贫困学生享受到了由教育部门牵头落实的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贴。

二、关于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后,雨露计划如何实施的问题。

1、雨露计划政策应该继续支持贫困家庭"两后生"参加中等职业教育。理由是国家虽然出台了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但是贫困家庭的孩子可能依然上不起学。因为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不仅是交不起学费,他们更承担不起的还有在学校期间的生活费、交通费等,如果让贫困家庭"两后生"顺利进入职高完成培训就业就必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和生活困难。

2、我们通过调研了解到,今后支持"两后生"主要是支持贫困学生的生活费用、交通费用以及办证、就业、创业方面他们无力承担的费用。主要是采取补贴生活费、交通费、办证补贴以及就业、创业贷款贴息补贴。对于贫困学生生活困难的可以直接补贴生活费,按月划拨到贫困学生个人账户上,对于贫困学生交通补贴及培训后需要办理相关证件的实际花费可以采取据实报销的办法,对于贫困生培训后愿意创业的应该提供创业担保或贷款贴息补贴。同时,我们应该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扶持雨露基地的硬件建设,让基地更加适应贫困学生的培训和就业,特别是要改变目前县级基地单一的培训科目内容与转移方式。生活补贴标准按照每月补贴200元,每年补贴20xx元的标准为宜,交通费用及办证费用可据实报销,同时可以为贫困生提供不少于1万元的创业担保基金,对于贫困生贷款创业的可以全额贴息,同时我们建议每年至少应该拿出雨露计划资金的30%来扶持基地建设,同时还应该安排不少于10%的项目管理费用,以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3、如果不继续支持雨露计划,我们建议把现有的雨露计划培训资金转化成贫困人口创业基金或创业专项贴息资金。雨露计划转移培训进一步明确定位已经是势在必行。培训对象只需锁定贫困人口,而年龄的限制也应该放宽到50岁,培训时间应该坚持长短结合,以长训为主,补助标准应该大幅度提高,长训至少达到2500-3000元,短训补助1000-1500元。要结合产业扶贫搞好短期实用技术培训,也可以针对中老年贫困劳动力开展一些实用性的短期技能培训,要通过雨露计划培训让所有想学技能的贫困人口得到满意的培训,并且能够通过培训实现创收脱贫。

三、关于如何充分利用贫困户建档立卡成果,按照"真扶贫、扶真贫"的要求,瞄准贫困人口,发挥雨露计划在扶贫到户中的作用,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工作机制、途径和方式,确保雨露计划培训到户、补贴政策到户、就业脱贫到户、提高能力到户,使贫困户真正受益的问题。

1、对象要瞄准,注重扶贫培训的针对性。

扶贫培训就是要直面贫困农民,直接扶持到户到人,因此必须坚持择贫而扶,让迫切需要培训转移的农民得到培训。在培训对象的确定上,由县乡(镇)扶贫办对贫困户进行了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并对贫困户需要参训的中青年劳动力逐一登记到人,分类排队,弄清培训人员家底和需求。在此基础上,突出重点,把培训对象牢牢地锁定为具备转移培训基本条件的急需培训转移的贫困农户。同时,也充分尊重贫困农民的意愿。对参训的贫困农民,为了让贫困户能真正受益,采取"户申请、村证明、乡(镇)审核、县审批"的阳光操作程序,由扶贫部门对照贫困农户建档立卡数据库及劳动 力名册审批。

2、扶持要分类,突出扶贫培训的扶贫性。

针对培训学员家庭贫困的实际,应该制定因人而异地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减轻了贫困农民的经济负担。对于贫困家庭参加培训的学员,学校免收一切费用,另由扶贫部门负责安排生活费、交通费。对于培训后愿意创业的扶贫部门可以提供创业担保基金或创业贷款贴息。同时,严把培训对象审核关,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杜绝扶富不扶贫和贫富不分平均扶持的现象。

3、培训要灵活,讲求扶贫培训的实效性。

根据学员学历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需求,扶贫培训确定为长、短期培训结合模式。对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和复员退伍军人进行一年制以上长期班学历教育培训;对农村其它符合培训条件人员,依据就业岗位和县级骨干企业及县域支柱产业、重大建设项目,采用3个月短期培训。雨露计划培训的教学工作由扶贫培训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