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多媒体教学原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多媒体教学原则范文1
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色彩鲜明的动态视觉,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构成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鲜明特征。但是与其他教学仪器和教具一样,“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就是“辅助”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辅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破用其它教具或仪器难以突破的难点的一种手段。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是各种教具和教学仪器在课堂教学中的补充和提高。
一、多媒体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把现代教学技术引入课堂,这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强大的诱惑,而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透镜”一节,课本的插图变成多媒体计算机上的动画片(可以运用Power-Point的制作幻灯片功能),集图像、文字、声音、色彩等多种信息形式于一体,通过“透镜”,大胖子“变成”小孩,而小孩也能“变成”大个子,这些过程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时,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都处于最佳状态,如进一步引导他们去追根求源,有关“透镜”的特点就深刻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
2.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改善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
从心理和思维来分析,对于初中生来说往往是习惯于静态分析,而对于许多“瞬变”的物理现象,一些需要通过抽象思维来解决的概念感到比较困惑。因此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则能模拟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从而变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直观,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比如:“透镜”中透镜成像作图是难点,它的焦点在哪里,透镜有多大,平常在黑板上的画图,以及在实验装置上比划,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然而,笔者用AUTHORWARE事先画好相应的光路图,燃后再分成若干块,并排列好先后顺序。播放时,根据需要可以进行一块或几块地播放,而且块与块之间时间可以随意控制。因此我们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把物体上反射光线通过透镜的这个瞬变的物理过程,以慢镜头的形式,用静态形式进行阶段性分析、观察和研究,学生就容易理解了,这种既可表现宏观又可表现微观的方式,非常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物理现象和规律。
3.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容量大,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实现图、文、声、色并茂,形象鲜明,再现迅速,感染力强,打破时空限制,进一步提高学生多种感官的最大潜能,从而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收和记忆过程。所以尽管课堂上老师提供的信息容量较大,学生也能充分愉快地接受。比如在“透镜”一节中,用粗细适当的红线表示物体的反射光线,用激光声伴随着光线延伸,图画上或者附近加上必要的文字说明。学生经过图、文、声、色的共同刺激,各种感官都处于最佳状态。另外也节省了平常课堂上仪器搬来搬去的麻烦,免去下课之后沾一身粉沫的尴尬。从而使教学结构更合理,使学生在娱乐中“消化”了关于“透镜”的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
基于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所以现在学习和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老师越来越多,但是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我们不能为了多媒体课件而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多媒体服务于教学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教学性原则
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利于学生的学。所以首先关心的是利用某个课件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
(1)选取那些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
(2)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
(3)能通过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媒体信息,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情景)、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
2.可操作性原则
课件的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按钮和图标,最先支持鼠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避免层次太多的交互操作。
为便于教学,尽量设置好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转移控制,可以方便地前翻、后翻、跳跃;对于以学生课堂练习为主的课件,要能对后输入的内容做即时应答,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训练次数,训练难度;对于演示课件,最好要可以根据现场教学情况改变演示进程。
3.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无疑是课件评价的重要指明之一,尤其是演示模拟实验,更符合科学性。课件中显示的文字、符号、公式、图表及概念、规律的表述式力求准确无误,语言配音也要准确。但在科学性的评判上宣粗不宜细,要做具体分析。如果片面强调科学性,就会束缚人的手脚,不利于多媒体课件应用发展。
所以,演示模拟原理要正确,要反映主要的机制,细节可以淡化,要尊重事实,允许必要的夸张。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4.简约性原则
课件的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画面的布局要突出重点,同一画面对象不易多,避免或减少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信息干扰。注意动物与静物的色彩对比,前景与背景的色彩对比,线条的粗细,字符的大小,以保证学生都能充分感知对象。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文字显示数量(有可能,尽量用语言声音表达),过多的文字阅读不但容易使人疲劳,而且干扰学生的感知。
5.艺术性原则
一个课件的展示不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使人赏心悦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美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优质的课件应是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展示的对象结构对称,色彩柔和,搭配合理,有审美性(这是比较难做到的,但是我们所追求的)。
6.适度运用原则
适度运用原则就是利用认知学习和教学设计理论,根据教学设计,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理解,让他们思考,让他们交流,让他们质疑(不要满堂电灌)。
7.适度信息量原则
演示型多媒体教学课信息量太大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一种看法认为多媒体课的信息量就是要大,只有大信息量,才能体现多媒体的优势。信息量太大使学生囫囵吞枣,这就是“电灌效应”,要避免教师学生被课件牵着鼻子走。
适度信息原则就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度的信息量,在解决教学难点重点扩大视野的同时,能让教师自主地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加工。
8.有机结合原则
多媒体教学原则范文2
1 利用多媒体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热情
传统数学教学过于强调结果,传授知识只要学生能记住公式、定理、规律,能运用它们就可以了,基本不管推理、发现过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没有积极主动性。而新课程改革教学是为了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不单纯是知识的灌输。由于小学生好奇心强,易分神,一块橡皮、一把尺子都能在桌洞里玩得不亦乐乎,教师讲些什么也就听不见了,自然影响了课堂学习效果。多媒体有图像生动、颜色鲜艳、变化多样,易吸引学生,使他们全神贯注且能保持较长时间不分散,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学习新知识。多媒体能创设问题情境,甚至故事情境,激发学生自觉地跟随教师的安排,一步一步地学习新知识。
如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根据例题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课件,将应用题的内容以动画的形式慢动作展现给学生。伴着悦耳动听的卡通乐曲,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虚拟的情境中。然后引导学生把题目叙述的内容转化为线段图,这样,小学生本来难以理解的应用题转化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培养了学生对应用题学习的兴趣。
2 充分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帮助学生掌握新知
利用多媒体把知识点由静变动,把知识形成的过程以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能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如在学习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时,第一步,应用多媒体课件把两个同样大小的圆都平均分成五个扇形,把其中一个圆的一个扇形涂成红色,把另一个圆的两个扇形涂成蓝色,观察并比较五分之一与五分之二的大小;第二步,把其中一个圆的三个扇形涂成红色,把另一个圆的四个扇形涂成蓝色,观察并比较五分之三与五分之四的大小;第三步,通过类别,学生自己获得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分子大的分数大。
立体几何知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各种木制(或纸制)教具来做现场演示。而这种模式有很多局限性:教材不断变化,木制模型往往与教材脱节;可供选用的模型有限,教师自己制作又太费时费力,部分教师干脆不用教具,不利于学生全面了解空间型体的结构;另外,木制教具的体积较小,部分学生不能观察清楚。对于大型的物件,教师不方便把它搬到课堂上演示,即使在车间中参观实物也只能看到外型,无法窥其内部。教师为了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在课堂中绘制各种模型的视图。而画图不仅费时间,而且不一定画准确。这样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讲不了多少知识,但教师付出许多精力。同时,由于黑板的限制,教师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要不断地更新板书。此外,教师在绘图的过程中,无法同时和学生进行交流,很不利于组织教学。
利用电子三维立体模型来演示,以上矛盾就可迎刃而解。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制作出教材中的各种三维立体模型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因为电子三维立体的真实感完全与现实中的物体一样,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其点、线、面、体等不同要素设置不同的颜色来加强对所讲内容的表达。另外,教师可以随意旋转、剖切、组合、放大电子三维立体,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各种物体空间结构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抽象的空间立体图型与平面图形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感性认识。
如在教学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时,多媒体展示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问学生它的体积是多少;再用1000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并且让学生看清摆放过程。提出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求出它的体积,你能想出几种方法?一般的,学生就会发现它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也是1000立方厘米。如果学生未能发现它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可提示学生观察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几分米,体积是几立方分米,学生会轻松地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让学生自己研究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数量关系。
3 应用多媒体,精心设计练习题,用所学数学知识解
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减缓课堂练习题的坡度,增
加题量,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知识点的记忆建立在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的基础上,小学生机械记忆能力较强,但容易遗忘,理解记忆还在逐步发展过程中,这要求教师恰当处理例题以后,还要设计有较强针对性的练习题,加以巩固,使学生记住要学的知识点并转化为自己的解题能力。如果课堂练习题、课后练习题的设计都依靠小黑板、卷子、课本等原始工具呈现,学生会厌倦,甚至厌学。这时多媒体发挥其优势,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习题,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做习题,逐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使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
如学习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可设计如下情境:两位十几年没见面的老朋友在相距50米处同时发现对方,惊喜之余,同时向对方快步走去,李平的速度是4米/秒,刘飞的速度是6米/秒,几秒后两位老朋友可以握手?题目有情节,并且数不大,易算,学生会非常乐意做这样的题目。此外,多媒体还能把不能直接解答的题目改编成两个、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解题思路。把网络语言运用到数学题目中,使学生在同课堂上能接收到更多更有趣的练习题。
4 利用多媒体,发展学生思维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象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应用题中用文字表述的抽象数量关系转化为可视图形,如线段图或扇形图,创设按题意配制的活动景物。通过变色、闪烁、移动等手段来突出数量的变化,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和问题、单位“1”与几分之几的量的相互关系,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
5 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有助于减轻教
师的教学工作量
多媒体教学原则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 物理 辅助教学 原则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现代教育技术革命势在必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应运而生,这有力地推动了教学的变革,并且一开始,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无论是教学过程的优化,知识量的扩大,还是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潜能的挖掘,乃至整个课堂的效率的提高,都使得多媒体课堂倍受青睐。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它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规律和教学特点。现就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使用为例,谈一谈自己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肤浅的认识,与诸位教育同仁共享。
1.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三性”统一
思想性和科学性是对所有教材的共同要求。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相统一的原则,要求教师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必须强调正确的思想性和严密的科学性。
2.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确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应看到,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模式。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着眼于课堂内容。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前,充分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而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力求运用恰当,应时而生。
3.多媒体教学的趣味性原则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兴趣的秘密何在》中写道:“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类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教师课上得有趣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要使学生对上课的学习内容有兴趣则往往要困难些。在课堂上,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堂上不能演示或不便演示的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通过逼真的动画形象和动听的声音传递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浓厚的兴趣伴随着整个学习过程,使他们不再有新知识难以接受的感觉,而且从接受到掌握这些知识的全过程都是在兴趣的激发之中进行的,让学生逐渐体验成功,体悟知识的内在美。这样,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对知识本身的学习才有持久的兴趣,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4.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应体现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的原则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地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注意的是学生升学深造打基础,存在着培养的学生考分不低,能力不强,素质不全面,即所谓“高分低能”现象(这一点在“应试教育”中尤为突出)。而利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学生动手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自学能力,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能力均得到发展。
5.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教育改革的原则
教育革命是极大地变革传统教育模式,以明显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过程,教育革命往往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后,已经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评价等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世世代代被压抑的教育生产力奇迹般地被解放出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凡是亲身参加了这一实践的人,都能深切感受到多媒体进课堂引起的革命性变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好机遇,致力改革,努力提高驾驭多媒体的能力,以顺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潮流。
6.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其它课堂要素要密切配合的原则
多媒体教学原则范文4
关键词:多媒体;物理;课堂设计;原则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了多媒体的辅助手段。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物质媒介。特别是在表现一些抽象的概念和不易观察的物理现象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得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总结近几年课堂教学经验我认为应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一、坚持信息的真实性原则
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切入,应以不影响物理过程的真实性、完整性并且符合学生的思维特性为原则。课件中所列的数据、概念、原理都应准确,绝不能因为制作不方便而改变客观规律和事实。不能用计算机模拟代替学生的自主实验。如果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那么在漂亮美丽的画面、在高超的技术,对于物理教学也没有真实的价值。在物理教学中有些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就不要放在多媒体上做演示。不容易解决问题的课件就不要花太多的精力研究,用传统媒体可能会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坚持信息适量原则
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许多传统的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但这并不等于说,计算机多媒体可替代其他一切教学媒体。一些教师在尝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的甜头后,便节节课用。还有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一堂课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媒体。他们认为,媒体越多,表述越清楚,越易于学生理解。教学中提供的多媒体信息量要适度,要有助于学生对信息的识别或获取。过多的不必要信息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使学生无法辨别主次轻重。突破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是运用多媒体的根本目的。因此,使用多媒体应以能突破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为原则,只有在用平常手法不能很好地解决教学难点时,才考虑使用多媒体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而对于那些用平常手法就可以很清晰、完整地在课堂上演示或展示出来的,就应该直接用平常手法,便于学生观察,让学生直接感受真实的物理现象,这样教学效果更好,没有使用多媒体的必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用一两种媒体解决问题,就尽量不要使用多种媒体,也就是说,使用教学媒体不是越多越好。
三、坚持信息的呈现顺应学生学习节奏原则
物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教学资料,而且也省去了写黑板和擦黑板的时间,演示实验也可以多次重复。这样教学内容可以大大增加,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容量太大使学生很难消化,教学效益反而下降了,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由于用多媒体展示板书,切换的时间也短了,节奏加快了,也使学生来不及思考和消化。因此我认为在设计时,首先要控制好容量,不要过多,难度的选择要注意由简单到难的梯度上升,同时注意控制上课节奏,语速放慢,多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在课件播放中减慢切换的速度,让学生对整堂课能够较好的吸收和消化。在用PPT作为媒介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思维时间。多媒体信息的呈现和学生的接受过程以及思维过程紧密的结合起来。教学时通过有意识地放慢语速节奏、PPT上文字的逐字或逐行呈现方式来匹配学生的思考节奏,并注意通过手势、激光笔等指示学生关注焦点。将教和学、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形象学习和抽象学习有效融合起来。
四、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管用什么方法手段。课堂教学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质,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应用也应注意这个问题,课堂上要不要使用,何时使用,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来选择,并反复推敲,确实有利于教学,才可应用,不能一味地追求整堂课用录像,课件等手段机械地教学,而忽略传统教学中教师“言传身教”的情感教学优点,只有它们之间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才能使课堂教学取得优化效果。
多媒体教学原则范文5
一、适合对象的原则
这里的“对象”,就是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学生)和教学主导者(教师)。
1.教学内容
使用多媒体要切合上课内容和文体特点。有些形象性强的课文如《春》,在引导学生想象之后,结合课文语言进行画图比赛,然后可以用多媒体投影四幅春天的画,评出最优秀的画,最后欣赏名家画的图画,结合文本文字品味效果好。而有些逻辑性强的议论文,在指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作者论证的方法,领会作者的语言特点后,可以多媒体进行直观展示,加深学生印象。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设计,结合课文学习重难点,选用合适的媒体,才能事半功倍。在具体分析课文时,多媒体呈现要切合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不可脱离课文情境,否则华而不实,有哗众取宠之嫌,会适得其反。
2.教学对象
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具体直观展示的媒体适合低年级低层次的学生,因为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集中注意力相对较弱。而高年级高层次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一些启发性的媒体展示。如教学《谈骨气》时,可以先播放三个有骨气的人的视频,让低层次的学生讲诉,投影孟子的“大丈夫”三句话,让高层次的学生讲两者的联系,从议论文的三要素方面切入,进行有效指导。当然根据教学对象,既要有现代化媒体的呈现,也不能忽视传统媒体的呈现,将传统的和现代的完美组合,达到最佳效果。
3.教师本人
教师应当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媒体。比如教授《海燕》时,可以发挥自己朗诵水平,通过多媒体音乐的伴奏,声情并茂地朗读给学生听,达到征服学生的目的。如果自己的语言描述能力有所欠缺,那就适当地选择一些直观形象的媒体。如果自己的多媒体技能不错,便可以选择一些视听动画媒体。但不可为媒体而媒体,将教学内容边缘化。要提醒的是,语文教师有自己的教学个性风格,也有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如果过分依赖现成的多媒体内容而不多加思考,就会变成多媒体的奴隶,最终湮没自己。
二、适合时机的原则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媒体教学相比,虽有优势,但并不可以漫无目的的滥用。优势的发挥也有它的时机。
1.上课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课文导入时,老师常会切入名人名言、有趣的故事或者感人的情景描述等。而多媒体在视听方面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上课的浓厚兴趣。比如在《精卫填海》导入时,教师就可以播放《精卫填海》的视频片断。当教室里的屏幕上出现一只勤劳的精卫鸟时,那展翅飞翔的特写画面,那优美动听的轻音乐,不但会让课堂有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而且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再如进行“感动”作文指导时,教师可以先播放精选的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片段,镜头式剪接生活中的感人的画面,可以激发学生心灵感动情愫,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情感,为下面的具体作文指导作好了铺垫。
2.上课中巧用多媒体,缓解学生的审美疲劳,维持学生注意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产生审美疲劳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改变一下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由文字向图画转变或由无声向有声转变等,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教学中,当讲授到三味书屋的枯燥的生活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古代书塾学子读书片段,让学生直接感受那时候的上课内容和方式,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书塾先生的特写镜头,感受人物形象,理解书塾先生的可爱之处。再如讲授《“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中间可穿插播放“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的太空授课画面,既可以激发学生对太空物理知识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明白从杨利伟到王亚平中国航天事业走了怎样的路,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3.课堂结束时进行课时总结,使所学内容清晰明了
传统语文课堂总结,一般是靠老师口头叙述,效果往往不佳,有些老师干脆省略这一环节。有了多媒体,一方面可以较为轻松地清晰呈现上课所讲的内容,梳理重点,总结本课;另一方面可以将这堂课重要的知识、方法、规律,以多媒体板书的方式呈现,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可以呈现启发性的作业布置和预习新课要求。
三、使用适度的原则
多媒体教学原则范文6
【关键词】表现力;交互性;因材施教;辅;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 TP316.5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不仅迅速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信念,也在迅速改变着我们的教育以及千百年来习为常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集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电视、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计算机等多种媒体实施教育,为教育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
一、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1.1 教学中课件的教学功能
①图文声像并茂,优化学习环境
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多彩,能够更好地构建学生的学习环境,方便学生学习。
②友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多媒体课件由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所以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③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知识面
多媒体课件提供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创设了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而且大大地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
④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提供多种学习路径
超文本是按照人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由于超文本结构信息组织的联想性和非线性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所以便于学生进行联想思维。
1.2 教学中课件的使用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近60%的学生认为学校现阶段多媒体教学没有达到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多媒体技术应用中出现简单化现象和轻视教学内容整体设计的情况,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的熟练程度也有待提高[3]。
二、多媒体课件的优缺点
2.1 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一、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记忆效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方便、快捷、高效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课件,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内容可重复学习,可以进行远程教育,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教育经费,降低教育成本。
三、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而应用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甚至无法讲清楚的知识重点、难点,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直观而形象[4]。
四、 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因此,课件的知识表达能力更强,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
五、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2.2 多媒体课件的缺点
多媒体教学也有其先天不足,有着许多的负面影响
一、过多依赖于多媒体课件,会使教师学生之间失去互动性,难以发挥教师
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难度增加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节奏快,难免重点不突出,信息过多过滥还会使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缺乏思维的过程。
三、劣质多媒体课件的产生及一哄而上的多媒体教学必然会导致许多劣质多媒体课件的产生。文字总结,难以发挥多媒体教学在教育中的优势。
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3.1 多媒体课件制作应遵循的原则
课件的设计有着一定的原则:
1、从选材立意入手。采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
2、从课件的灵活性、可控性、 易用性上入手:⑴课件的安装、运行要方便。⑵课件要运行稳定。⑶课件要有良好的交互性。⑷课件要方便修改和扩充。
3、从课件的艺术性入手,这就要求课件的制作者要有一定的美学观念和审美情趣,具体表现在:⑴界面的布局要简洁明快、突出主题;⑵颜色的搭配要合理,避免过于强烈的色彩反差,要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⑶对象的逼真程度、科学性要高,条件允许也可以使用一些三维图片[4]。
3.2 多媒体课件制作时存在的问题
在课件的制作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件选材立意不当,开发价值不高。2、课件的灵活性、可控性和易用性不强。3、课件缺乏艺术性。4、课件的兼容性和稳定性不高。只有解决了上述问题,才能住做出完美的课件,才能被同学们所接受,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3.3 课件制作过程
3.3.1 教学分析
例如,《微机原理 》课程一直是广大师生认为很抽象、很复杂的一门课程,但它却是计算机类和控制类专业一门比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学生接触得较早,而且可为以后的计算机应用、维护 、编程、开发等提供一种理论的指导。
3.3.2 编制脚本
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身份更象是一名导演,并且要非常熟悉课堂教学,熟知学生在不同时间段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剧情发生,什么角色应该出场。除此之外 还应该设置场景、音乐、界面风格、交互功能和手段等等,然后再逐个实现它们在此过程中千万别忘了我们前面讨论的课件特点及规律[5]。
3.3.3 课件编制
依据脚本编制课件。由于脚本是由教学内容而来,在课件中需交待的问题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即为每个知识点、每个组件、每种功能等设置相应的方式人场,应尽量做到不随便更改模型这对脚本的制定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在不断的实践中、过程相互影响使脚本更易实现。
3.3.4 评价完善
整个课件完成后,确定其是否能满足本知识点的教学要求,能否讲清楚教师想表达的意思,是否符合脚本的原意。对不足之处返回到课件编辑阶段加以修正完善[7]。如条件允许,我们会利用教研活动的机会,由教研室的所有教师一起进行评价交流。
3.3.5 试用
使用中应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专业 、各种不同的反应,使课件具有最大的实用性,或者把课件的某个部分做成可以选择的模块,在使用中对课件进一步进行维护和改进。如对某些动画我们引人了 :建模技术、贴图技术、动画技术等,使其更具真实性。
经过这些制作过程,一个完整的课件才算完成,接下来就会应用在教学中,评价教学效果,然后再进一步的改进,逐渐达到完美。
结论
虽然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使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愿望有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它在教学中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应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作好最充分的课前准备,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D.Burger, E. Beltrando and J.Sagot 9 Sound Synthesis and Bar-code Technology to Develop Learning Environments for Blind Children.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and Blindness, 84, p.565-569 (1990) .
[2] 宋成栋.《现代教育技术全书》.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668-669.
[3] Y.Bellik & D.Burger:Multimodal interfaces:new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of computer accessibility for the blind.In:Proceedings of CHI'94, Boston (1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