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教育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教育的概念范文1
客户关系管理(以下简称CRM,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这一概念最初由美国Gartner Group公司于1997年正式提出。进入21世纪后,电子商务迅速崛起,世界经济呈现扁平化发展趋势。企业的管理的重心从企业内部的生产、销售及成本逐渐转移到了对外部客户的经营与维系上,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意识到了实施CRM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与企业需求下,各大高校的《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应运而生。笔者所在的成都东软学院也开设了《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作为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等专业的必修课,计48学时,3学分。但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客户关系管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也呈现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特点与问题。具体表为:
(1)教学重心呈现两极化。当前,对于CRM的研究有着较大分歧。一种认为CRM是一套管理软件和技术,主要功能在于客户信息的管理与挖掘;另一种则认为CRM是市场营销发展到当前的一种必然产物,是一种商业策略与理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市场营销理论的讲授与实践。
(2)由于《客户关系管理》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所以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
(3)《客户关系管理》中所涉及到的专业概念较多,且有一部分与市场营销学重合,学生容易混淆。
基于上述问题,笔者结合自我院TOPCARES-CDIO教学理念与现代企业对CRM人才的需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与改革,并将具体的实践体会写于本文中,以期与同行交流。
2、基于T-C模式下的教改思路
《客户关系管理》作为我院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特征。但在具体实践之前仍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作为铺垫。所以在教改过程中,必须兼顾理论教学与应用教学。通过以项目为驱动的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首先在实施《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工作前,应积极听取用人单位相关的人才需求和岗位需求,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优化课程结构与内容。其次,笔者认为应该从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对所教授的班级进行评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第三,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应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驱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等,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与创新机会。
3、T-C模式下的CRM课程实施
为了实现理论教学与应用实践的结合统一,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效果,最终实现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笔者基于TOPCARES-CDIO教学理念对《客户关系管理》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实施,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评估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3.1课程设置。在CDIO构思(Conceive)理念的影响下,笔者认为课程教学不必拘泥于教科书的顺序和内容,而应该与相关课程,如《市场营销》、《服务营销》等进行知识的打碎重组。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笔者将本门课程的内容设置为1+4,“1”是客户关系管理的概述,主要介绍CRM的基本概念、发展背景及应用现状,让学生对课程有一个大概的认识,“4”是CRM的IDIC模型,即:I-identify(客户识别)、D-differentiate(客户区分)、I-interactive(客户互动)、C-customize(客户定制服务)四个方面,让学生对CRM有更系统的整体化认识。
3.2教学方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主要使用了“合作学习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本课程拟在学期初的第一周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在之后的每堂课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的相对集中,便于团队成员的沟通与相互督促。
3.3考核评估。传统高校的课程考核多以学生期末的卷面考试成绩来进行评分,缺乏全面性。因此,笔者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对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小组参与程度、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考虑,既有对学生的定量分析,也有定性分析。具体比例为:平时考核(考勤、课堂表现)占20%,实践考核(案例分析报告1次、情景模拟小组答辩2次、个人作业1次)占40%,期末论文(《某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现状分析与改进方案》)占40%。
护理教育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 政治认同 多维互动性 核心素养
在2016年苹果秋季新品会上,苹果公司宣布了一项“教育+iWork”计划。苹果将和全世界共计114所学校合作,南京外国语学校正是全球114所合作学校之一,成了唯一一座大中华区的公办学校加入了这个项目。在目前试点的高一政治课ipad教学状况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加入了“即时课堂反馈”和“课堂问卷调查及分析报告”等互动形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治课堂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但对于提高新课标理念下中学政治课的多维互动性仍需要进一步探索,教学工作者需要更加准确地理解政治课的内涵和意义。
一、紧扣“主旋律”:引领政治认同
(一)政治认同来源于学生与生活的互动。
政治课从根本上讲,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有两个维度需要教学工作者思考,一个维度就是“谁的生活”,首选是学生的生活,第二个维度就是“什么样的生活”。首选是真实的生活。在高一政治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堂课上,教学采取“用ipad分析在班学生的消费心理”方式进行课堂调查,调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心理,实现课堂上对这样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这就是从真实的生活出发。把政治课内容结合学生自身生活和心理的教学才能够增强政治课的理论说服力,这样的政治课更有利于培养和引领学生的政治认同。
(二)政治认同来源于学生与自身实践体验的互动。
没有实践活动就没有体验,没有学生真正地参与,就无法体验,实际上学生真正的体验应该到生活中,政治课程标准也是制订了活动性课程,并且要求三个必修模块,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参与,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但有的时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课时不够,交通不便,组织困难等一系列困难,但是教学工作者可以把生活搬进课堂。要把生活搬进课堂,需要课堂有一定的生活情境的展示,此时教学工作者更应该根据环境、条件、能力进行选择,最后在适时生活情境中,学生才能在实践和体验的基础上生成政治认同。
二、紧抓“核心素养”:使学生有所学更有所思
(一)学有所思,源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把握新课改理念下的政治课培养目标就是将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贯穿每节课,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感悟来源于思考。学生只有思考,才会有感悟,激发思考,就需要有观点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政治课堂需要有讨论、辩论,甚至有争论,否则很难引发学生的思考,更不要说深刻的思考,即所谓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指有自己的感知、感受、感悟。这样的学习从学习过程的角度来分析,可解释为:内化,内化为学生的什么呢?内化为素养,这种素养称之为学科核心素养。
(二)立德树人,源于学生所学的各门学科素养之间的互动。
在新课标中有一个重要的词,一个是立德树人,政治课的目的是立德树人。在南京外国语学校政治课ipad教学课上,在高一政治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中,法治精神其实可以体现在消费心理和消费观的引导中,这里的法治精神既涉及政治,又涉及经济和文化。从这个角度讲,深度学习就是使学生实现学科知识的内化,实现立德树人。
三、紧握“指南针”:源于一切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的有机互动
南京外国语学校的高一政治课ipad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堂课中,教师最终的教学目的就是试图通过一定的现代数字化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存在什么样的消费心理,让学生认识到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消费观。现实生活中存在什么样的消费观是源于生活,学生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消费观是服务于生活。回到政治课的目的层面,这一节政治课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并提升自己参与公共生活,过幸福生活的能力,否则这节政治课的意义和价值就没有实现。所以教师在定义核心素养时除了关键素质和必备品质这两个方面之外,还要谨记一个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一个是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
四、对未来中学政治课的思考:教育者与教育技术的互动
在政治课上,既然用现代手段,就必须思考这个互动的问题,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是及时互动,深层开放。教师能够保证让技术服务于教育,技术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调节课堂氛围。未来的中学政治课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要求包括课程理念、学科素质、教学能力、信息技术素养等方面。
五、结语
政治课程标准会根据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不断完善,中学政治课会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提高和形式的丰富对教学工作者提出更高的专业素养要求和综合能力要求,教学工作者需要在教学实践和专业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以适应最新的国情、社情、学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2.
[2]谢树平.思想政治课程及其资源开发研究[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10.
护理教育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护理教育;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真实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18-03
护理教育是一种为社会培养各层次护理人才的专业教育活动[1],是一种职业教育。美国护理联盟于2004、2005年呼吁美国护理教育改革要具创新性, 要进行一场范式转变, 并提出“胜任力本位教育(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 CBE)”可能成为护理教育的第四代范式[2-3]。CBE是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高等教育改革的思想和方针相一致的、符合我国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理念和模式[4]。
文章阐释了胜任力本位教育的相关概念、内涵、实施过程及在护理本科教育中的应用状况,分析国内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对策,旨在深化对胜任力本位教育的认识,促进此模式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推动护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1相关概念和内涵
1.1 胜任力、核心胜任力及护理核心胜任力
1973年哈佛大学McClelland[5]教授指出胜任力是与工作绩效相关的知识、技术、能力或动机,主张用胜任力评估代替传统绩效测试,开创了胜任力研究的新时代。至此,西方国家掀起“胜任力运动”(Competency Movement)革命,90年代后“胜任力”概念引入我国并逐渐成为各领域研究热点。
胜任力(Competency)又译为胜任特征、能力、素质等,吴瑛[4]详细阐释了几者的关系,认为胜任力能更好表达competency的内涵和外延。胜任力概念基于不同领域而不同,但具备共同特征[4]:与工作绩效和岗位任务相关,包含动机、个性、态度、价值观、技能、知识等内涵,据此能区分优秀和一般员工。
核心胜任力(Core competency)是某专业从业人员必备的胜任力,代表本专业最核心特点和要求,具有普遍性、可迁移性、工具性的特点[4]。
护理核心胜任力(Nursing core competency)是新入职者成为一名优秀护士必备的最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是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发展和有效工作的基础[4],是护理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护理专业整体胜任力可持续发展的能量源泉[6]。
1.2 胜任力本位教育和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
胜任力本位教育(CBE)是伴随对胜任力认识深化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模式,可理解为“基于胜任力的教育”、“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将CBE理念用于护理专业即形成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 nursing education,CBNE),因其主要针对基础护理教育关注的核心胜任力的培养,所以又称为护理核心胜任力本位教育,吴瑛指出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以护理核心胜任力为基础、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整体化护理教育理念和模式[4]。
2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的实施过程
实施CBNE的基本步骤[7]包括: (1)核心胜任力的界定(2)设计胜任力本位课程和教学模式(3)胜任力的评价。
2.1 核心胜任力的界定
由于各国国情和护理发展水平不同,尚未形成国际统一的护理核心胜任力标准。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学会于1986年制定了“护理专业高等教育标准”,经过反复修订确定批判性思维、评估、沟通、技术操作和临床决策是护理本科生的应具备的核心胜任力[8] 。国外学者研究确定了8项护士核心胜任力:评估和干预、沟通、批判性思维、人际交往、管理、领导、教学和知识综合能力[9],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吴瑛[10]等研究确定北京地区护士所需6个维度的核心胜任力:专业建设与发展、临床护理、支持和人际沟通、医学和护理知识应用、良好的个人特质、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2 设计胜任力本位课程和教学模式
用CBNE理念指导课程研究即形成护理胜任力本位课程。美国科罗拉多护理学院应用Lenburg[9]的C0PA模型(Competency Outcomes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odel)研发的胜任力本位课程,被认为是系统的、全面的、富有潜力的教育体系[11]。吴瑛[4]认为在课程和教学设计上应遵循经验原则、有用原则、反思原则、举一反三原则、及时反馈和灵活原则。
2.2.1 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设定
设计胜任力本位课程首先需将界定的核心胜任力转变成专业培养目标,继而指导课程目标和具体教学目标的编制。核心胜任力课程目标书写形式一般为:“本课程结束之后,学习者应达到……”;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1)目标要以学习者为中心(2)语言表达简洁、精确、具可测量性(3)目标要与所界定的核心胜任力标准相一致[7]。
2.2.2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探索
在课程教材基础上结合具体岗位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12],专业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和教学大纲的编写要突出护理、实用和循证特色,教学方法选择上既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也要使用适用于胜任力培养新教学方法[4]。护理学者们探索了如互动学习、合作教学、个案教学、实践反思教学[13],模拟情景角色扮演、任务驱动、体验式教学、问题-讨论-指导式教学[12],高仿真情景模拟教学[14],项目驱动教学法[15],等教学方法用于胜任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
2.3 胜任力的评价
关于胜任力的评价,COPA模型归纳了两种评估体系:胜任力表现评估体系 (CPAs, competency performance assessments) 和胜任力表现测验体系(CPEs, competency performance examinations),前者用于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后者用于评价临床教学效果[9]。国外学者认为基于胜任力的医学教育(Competency-based medical education,CBME)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多层面的评价和反馈体系,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考核学生成绩、能力的差异,而是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胜任力的培养;评价是持续和发展的过程,可同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多种评价方法,其中尤其强调建立评价标准、在真实性临床任务场景中评价、应用档案袋评价方法等的重要性[16-17]。
3胜任力本位教育在国内护理本科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3.1 应用现状
首都医科大护理学院于2005年开展了CBE研究,并在国内首次采用了此种教育模式进行课程改革[4] [7][10];第二军医大护理学院从教育系统观、整体护理观以及护理程序角度研究和构建了“蛛网式”整体胜任力标准框架模型[6],用于指导该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实施“以核心胜任力目标为本位,构建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护理本科实验教学改革[18],其他护理学院教育学者[12-15]也先后应用CBE进行护理课程教学改革。
3.2 存在问题
3.2.1 理论研究处于发展阶段
业内对CBNE的相关概念、内涵和实施未达成共识,如对Core-competency翻译术语是核心胜任力还是核心能力尚未统一,对核心胜任力的界定尚无统一标准,少有关于CBNE课程开发的深入研究等,理论研究处于发展阶段,待进一步深入。
3.2.2 实践研究和应用处于探索阶段
碍于传统知识本位教育影响,CBNE的实践和应用多局限于教学方法改进[15],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及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应用等方面改革涉及很少,特别是尚未建立系统、科学的CBNE评价体系,仅提到在传统考核方法上,还可采用包括档案袋评价和真实性评价方法在内的多元评价[4]。
档案袋评价作为CBE评价体系的一种工具,为医学生胜任力培养提供了记录和依据[16]。真实性评价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提出的,既是评价方法又是评价理念[19]。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个真实性的任务,考察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能力、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20]。它是针对学生的高级思维、反思、探究、信息搜集、互动协作和创造性思维等综合能力的考核,同时评价任务也是学习任务,实现了“教与评”更好的耦合[21]。真实性评价运用于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未来工作所需的各项能力[22]。档案袋和真实性评价用于CBNE课程的考核评价,国内尚无相关深入报道。
3.3 探讨解决对策
以核心胜任力为基础,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是与我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改革思想和方针相一致的,符合我国护理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和模式[4]。各护理院校要进一步重视对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的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以理论创新推动护理教育教学改革,以教学实践深化理论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各护理院校要充分考虑我国护理专业发展和护理教育特点,加强业内沟通交流和合作,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发展该模式。同时,国家卫生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宏观引导和调控,如适时规范定义、统一思想、给予政策性支持、采取措施进行CBE师资培训等以推动该模式的应用推广,最终促进护理本科生核心胜任力的培养,使其成为为21世纪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护理教育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
[2]Anonymous. Innov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 a call to reform[J] . Nursing education perspectives 2004, 25(1):47~49.
[3]Pardue Karen T, Tagliareni M Elaine, Valiga Terry, Davison-Price Molly,Orehowsky Susan;Task Grouop on Innov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 Substantive innov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 : shifting the emphasis from content coverage to student learning [J] . Nursing education perspectives,2005 , 26 (1) : 55 ~57.
[4]吴瑛.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概念及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09,6(10):435~439.
护理教育的概念范文4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水平日益受到重视,而护理人员素质的培养质量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我国护理教育界对于新思潮的高度敏感与接纳的态度使得自主学习很快被引入护理教育领域。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频繁出现在各种教学、会议、期刊以及护理继续教育课程中,渐渐成为护理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亮点[1]。因此,加强对自主学习的研究,培养适应时展、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护理专业学生,对当前护理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1 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界定
1.1 自主学习的概念 国内外研究者分别从各自研究角度对自主学习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国外研究者普遍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监视、调控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而我国研究者则更多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或学习方式。结合本研究的目标,将自主学习界定为学习者愿意主动承担学习责任的自觉、能动的学习过程。
1.2 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 目前研究者对自主学习能力概念的界定有如下三种观点:(1)自主学习能力等同于自主学习[2,3];(2)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系列的学习能力[4,5];(3)自主学习能力是确定学习目标并根据该目标主动寻求与利用客观资源的能力[6]。
上述观点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理解不同,为了保证概念的严密性,笔者将《辞海》中对能力的界定—通常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作为依据引申至自主学习,结合研究目标将自主学习能力界定为:学习者具备较好的学习动机、态度等意识特征,能主动寻求与利用客观资源进行学习的本领。
1.3 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界定 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界定必须反映护理专业的特殊性。首先,护理专业学生作为学习者,应具有学习的意识特征,即学习动机等内在心理机制;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学习的计划、管理、评价等是自我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管理能力占有主导性;同时,护理工作属于团队工作的性质,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合作能力都起到巨大作用;最后,随着大量医护专业以及相关学科信息不断更新,信息量巨大,因此,信息素质也是护理人员不可缺少的能力。
综上所述,将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界定为:护理专业学生在具备较好的学习动机、态度等意识特征的基础上,能主动寻求与利用客观资源,有效地掌握和获取护理专业学习中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的本领。
2 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构的理论分析研究
2.1 自主学习能力结构的相关研究 研究者一般用自主学习模型来解释自主学习的构成成分。齐莫曼作为当今美国最著名的自主学习研究者之一,将自主学习分成计划阶段、行为或意志控制阶段和自我反思阶段。在每个阶段又包含若干个过程或成分[2](图1)。
图1 齐莫曼提出的自主学习过程(模型)
2.2 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构要素的确定及修正
2.2.1 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构要素的确定 基于以上理论及文献分析,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要由以下4项一级结构要素组成,即: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及信息素质。同时,对每一项一级结构要素进一步进行了细化,初步构建了以10项二级结构要素组成的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结构模型见图2。
图2 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始结构模型
2.2.2 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构要素的修正 通过专家咨询对结构要素进行修正。
咨询方法:将初步拟定的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4项一级结构要素及10项二级结构要素合编成专家咨询问卷,采用信函或面交的方式进行了两轮专家咨询。两轮咨询问卷形式一致,列出“一级构成要素”、“二级构成要素”及“各构成要素涵义说明”,请专家判定项目是否合适,并提出修改意见。
咨询结果:两轮咨询共发放问卷10份,全部回收,有效率100%。在第一轮咨询中,五位专家均赞同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四项一级结构要素,对10项二级结构要素及其内涵,五位专家均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参照意见对护理专业大学生的构成要素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和调整。在第二轮咨询中,五位专家对修订后的二级结构要素及其内涵除在句子措辞方面有所建议外均表示赞同,根据专家建议做以修改,调整后的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构模型见图3。
图3 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构模型
2.2.3 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级结构要素的内涵 (1)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2)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学习者为实现学习目标,有效调动自身能动性,规划和控制自己的行动,训练和发展自己的思维,完善和调解自己心理活动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开发、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的完整活动的过程。(3)学习合作能力:是学生利用有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性资源,来自己克服学习困难的本领。(4)信息素质:指能清楚地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
3 结语
当前,护理教育尽管在世界范围内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但是在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护理专业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明确了护理专业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结构要素及其内涵,对于完善护理教学、培养符合时展、在学科各实践领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Lisa A Ruth-Sahd Reflective practice: A critical analysis of data-based stud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nursing education[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6,42 (11): 488
[2]Zimmerman BJ .Becoming a self-regulated learner:An overview[J].Theory into Practice,2002,41(2):67.
[3]刘岳雄.关于学习素质的体系结构研究[J].江西教育研究,2000 ,10 : 627.
[4]温卫宁.谈谈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其培养[J].柳州师专学报,1994 ,3 : 45249.
护理教育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行动研究法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197-01
行动研究是近年来在国际教育改革运动中蓬勃发展的一种研究方法,初起于社会心理学领域,90年代广泛应用于护理研究中,其将行引入到护理专业领域,将对我国的护理专业产生深远影响。
1行动研究的概念、特征及操作步骤
1.1概念。关于行动研究的概念,尚无统一定论。Kurt Lewin[1]提出行动研究是将研究者与实践者的智慧与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某一事实的方法。Elliott[2]认为行动研究是从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质量的角度进行的研究。也就是说行动研究是将研究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密切结合的一种研究方法,是对“现实世界活动的一种小规模的介入,并对这种介入产生的影响进行仔细考察。”
1.2特征。虽然行动研究的概念表述多样,但其具备一些共同特征[3]:①实践性:行动研究把解决实践问题放在第一位,而不侧重理论建构。研究者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将它作为研究课题,解决方法作为变量,在行动过程中逐一检验。②合作性:传统教育研究中,研究者与实践者处于分离状态,研究者关注发展理论,追求科学理想;实践者关注发展实践,追求职业理想,这种分离状态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而行动研究将两者结合,倡导研究者深入实践第一线,而实践者则成为自己实践情境的研究者,通过行动研究把职业理想和科学理想统一起来。③动态循环性:行动研究由计划、行动、观察、反思4步骤组成,并形成螺旋式动态循环。其发展的原因是在总目标下,实践中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及时调整,真正体现边行动边研究。④反思性:反思是行动研究的核心,研究始于行动者对实践的批判性思考,发展与前进的动力来自对行动与研究过程持续不断的反思,行动的质量则在反思中得以改进提高。⑤创新方法,发展理论:通过动态研究,可以创新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并通过理性思考对以往理论进行修改或产生新的理论指导具体实践。
1.3步骤。不同的行动研究模式其步骤不尽相同,但螺旋式扩展结构在不同模式皆得到公认,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动态环节[4]。①计划:是构建将来行动的过程,研究者有解决问题的设想,然后收集相关资料,建立总计划与具体步骤计划及评价指标。②行动:研究者与行动者按计划行动并不断重新评估现实环境,及时调整。③考察:是监测和记录行动中关键效应的过程,是下一步反思的基础,包括考察计划实施情况、行动效应、背景再评估等。④反思:是对以上3个环节及其结果批判性地整理、评价并探求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办法,反思的内容将进入下一个螺旋发展圈的“计划”环节,由此循环往复,直到问题解决。
2行动研究对护理专业的意义
2.1行动研究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传统研究方法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大门类。行动研究的产生和发展基于对两者局限性的分析。定量研究源于自然科学研究,强调客观性,对研究情形和条件进行严格控制,并通过测量数据和统计方法验证假设,作出结论。但研究人员的个人特质会影响研究的信、效度。定性研究可深入探讨事物内在本质,但其局限性在于研究的主观性和研究范畴的狭窄性,同时结论与研究情景直接相关,推广性较差,且不实施任何干预。行动研究则是建立在沟通基础上,由实践中的一线专业人员直接参与研究,且具有多元性,即收集资料可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既可干预又可深入情景对具体问题进行诠释、反思。
2.2行动研究促进护理临床实践的发展。尽管护理实践应该让护理对象积极参与,但实际并非总是如此,很多研究侧重于结果的测量,而不是和护理对象一起合作创造最佳的效果。行动研究则是由研究者和护理对象一起工作以探索最佳的护理方式。白娇娇[5]等运用行动研究法对糖尿病患者足部健康行为进行干预,即确定、评估问题后按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修正计划实施干预,螺旋式循环3个阶段后评价两组足病知识、自我效能及自护能力。结果干预组自我效能、自护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
2.3行动研究促进护理教育的发展。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立足于护理实践,护理教育的研究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护理实践的复杂性、合作性、变化性,决定了护理教育及其研究应该是多元的、合作的、多样化的,而行动研究蕴涵的“关注实践、注重合作、开放多样”的思想正契合护理教育实践性的特点与发展要求。另一方面,行动研究促使护理教师在“行动研究化、反思化,研究行动化”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是我国护理师资培养的有效路径。同时,可有效的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护理教育质量。
3小结
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可有效地运用于临床护理、护理教育及研究中。对于发展包含实践性和人文性的护理学科而言,行动研究有积极意义,值得护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 Lewin K. Action research and minority problems[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946,2(4):34-46
[2]Elliott J. 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 Change[M]. Milton Keynes: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1
[3]Holter I, Schwartz-Barcott D. Action research: what is it How has it been used and how can it be used in nursing[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993,(18):298-304
护理教育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护理教育 现状 问题 改革发展
由于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护理教育逐渐从护理学和护理专业中分离,形成受到研究者日益重视的独立发展门类。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人们医疗观念的转变,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储备的专业知识更完善,而且对现代医疗技术也要有所了解,可以使用先进的器械抢救病人,同时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应急、沟通能力。如何培养出符合时展需求的护理人员是护理教育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之一。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护理教育的现状以及问题,然后深入研究了改革发展思路,以期进一步促进国内护理教育的发展,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一、护理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师资队伍质量不高,数量缺乏
国内护理教育编配的师资普遍较少,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实际的科研需求明显不足,师资力量的缺失导致培养的人才和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教师中不仅学历结构不合理,而且缺少专家型的人才,教师学历虽高但教学经验严重缺乏。教师队伍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还需要承担国家的科研任务,本就不足的师资更加匮乏。当前严重制约护理教育进一步发展以及教学质量提高的就是师资力量不足和师资质量不高。
(二)教学体系先进性不够,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等院校承担的护理教育层次较多,但是反观护理专业,没有明显的教学目标区分度,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接受的教育水平大同小异。和学科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相比,高等院校构建的知识库不足,无法满足上述要求。传统教育中还存在严重的“脱节”情况:实践和理论脱节;临床和课堂教学脱节;社会需求和学校培养目标脱节。设置的课程不能全面地培养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学科的影响力不大,社会的重视和认同程度较弱
其一,学科自身没有较高的水平,提供的服务和人们满意的技术以及人文服务有一定差距;其二,和市场需求相比,国内高等护理教育质量和规模有较大差距;其三,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国内护理类学科的影响力有待提升。
二、护理教育的改革发展思路
(一)明确学科发展的思路和定位
以学科的特点为基础,深入进行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其他国家相比,国内护理学科起步较晚,同时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发展也较缓慢,这就要求必须明确学科的发展思路和定位,科学地建设人才和布局,教学和科研并重,努力开展特色教育。
(二)完善学科布局,整合学科实力
因为护理学科具有社会、自然和人文学科的性质,其中不仅具有艺术性,更具有科学性,并且其对人文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所以,国际上在强化该学科的人文性质教育,增加了譬如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国内要积极地吸收国际上的做法,大力发展学科的人文性和科学性,凸显护理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大力提升高层次的护理教育
高等教育的最高形式是研究生教育,不仅培养护理人员的专家素质,更在其管理、教育、研究等能力的教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也表明,在学科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研究生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内要大力发展更高层次的护理教育。
(四)改革护理教育模式,完善课程体系
进入新世纪后,国内致力于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这就要求护理教育要深入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努力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勇于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更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以及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学生这一教育的中心,凸显护理的特色,合理地设置教育教学目标以及培养人才的模式。以新的框架概念为指导,整合现阶段的临床医学、临床护理学的课程,突出整体性。护理学具有较强的以人为本特性,因此就需要我们突出该教学单元,设置一些教育学、美术学等课程强化其社会性,始终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五)强化建设学科队伍,加快速度培养人才
合理地结合外出培训和自身培养,完善培养人才的机制和竞争措施,积极对外合作,选送优秀的教职人员到国内甚至国外教学质量较高的院校学习、进修;有效地提升教职人员的学历,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升教职人员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多方引进人才,优化教职人员的结构和水平。
(六)以市场和未来为导向,突出办学层次和特色
以社会需求为基础,明确本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层次,把护理岗位的不同任职待遇和条件有效地区分开来,学习国外护理高等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有区别地对待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教育,把护理教育办得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国内要进一步强化护理学科的影响力,转变人们对护理学科的认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护理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对其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解决的措施和方法,保障护理教育协调社会经济的发展,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
【参考文献】
[1]郝燕萍,张广清,伦朝霞,等.我国护理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9(3A).
[2]吴蓓雯,曹伟新.从中美护理教育现状分析中国护理本科教育面临的挑战[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6(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