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习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探究学习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探究学习教案

探究学习教案范文1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案教学; 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203-01

“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探究学习”是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纵观近几年中考试题,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考察,试题往往不是课本内容的简单模仿,也不易通过发复演练就能完成,需要更多的创造性,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构建充满活力的自主探究学习课堂,丰富和优化学案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新问题。“学案教学与探究学习优质融合”的研究,试图找到“学案教学与探究学习优质融合”的切入点,提高探究的有效性,为初三甚至中考做好铺垫,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长获取知识的技能,使他们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组建者”, 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探究性学案

探究性学案对于教师来说,主要的任务就在于让学生事先明确本节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要探究解决的问题和应该掌握的知识点,通过设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因此,问题探究是探究性学案的关键。教师应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生情况,精心设计问题——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为学生设置探究情境,建立探究氛围,把握探究的方向和深度,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

探究性学案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学在教前”, 学生既能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学习的兴趣点,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学会看书,学会自主探究,又能在质疑、释疑的同时自己发现问题,并对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思考、讨论、辩析等方式进行探究,获得自己的探究结果。这样,学生在尝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思维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二、探究性学案学习对师生教学行为的要求

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要不断发展和提高自身的创造性和探究能力;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树立“学生主体意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创造融洽的探究氛围来激发求知欲望,鼓励自主质疑。

“探究的效果视不同的学生而定”学生对探究性学习所持的态度和适应能力是影响探究性学案顺利实施的主要因素。首先,要适应新的角色,转变观念。只有学生具有了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的情感意识,才能使学习方式得到根本的改变。其次,要主动学习,树立责任感。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特征之一。学生要有学习的主人意识,要带着问题主动去探索。兴趣和责任感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动力,只有如此,才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才能促进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使自身的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进而促进自身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三、初中数学探究式学案的设计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激发学习的兴趣,推动教学过程的互动、对话,培养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案设计有四部分组成:

1、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带着问题进行下一步的自我探究。

2、独立探究,自学自悟。将学习目标中的问题细分成几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学案导学的功能。

3、巩固训练,自评自纠。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进行达标训练。

4、课后作业,分层提高。一般是分为两组,题组一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题组二重在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的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学案是分课时处理学习内容,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探究学习在学案教学课堂中的实施

先有教师导入新课或出示学习目标,根据不同的目的,导入形式可多种多样,如问题导入或回忆知识导入或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目的是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这样学生才能愿学、想学,学习中才能有享受和愉悦的感觉,学生才会想方设法地去学,自觉主动地去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师集体备课,精心准备的,要具体,要让学生读得懂。

活动一:结合学案,自主探究

开始预习前教师对预习提出具体要求(明确任务,明确时间,明确评价),方法上予以指导。开始时,特别关照他们重视自学,培养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本环节需注意的问题:①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由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局面一下子转变为学生的全面全部自学,老师和学生恐怕都不能适应,也不易出现好的学习效果。可以由局部某一个小问题的学生自学和手把手的自学辅导开始,逐步扩大战果,直至学生适应了、习惯了、会学了,再全面铺开。②心中有数,未雨绸缪。在此环节进行之前,要让学生先知道下面的环节要干什么,要求是什么。要引导学生在此就要为接下来的合作和展示环节做一些准备。比如在自学的同时考虑提问和解答的问题,考虑组织语言和表达交流的问题。③清除障碍,顺利前行。对于教材中表达不当、表达不到位的,或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所需要的而教材上没有的内容和其他各种构成学生自学障碍的因素,要予以考虑并及时地进行调整、补充或清除,以保证学生自学的顺利进行。

活动二:小组互助,合作探究

相信学生,注重“兵教兵”“兵练兵”,培养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质疑-评价-建议-研讨-补充,从而达到合作、互助、改进和进一步理解把握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直活动在学生中间,对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或小组给予援手,提示或指导帮助,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整理、归类。

活动三:巩固总结,反思领悟(重在建构,形成规律)

学生梳理自己本课所得,对自己在“展示”时没理解的、没掌握的、没想到的进行查漏补缺,对自己理解偏差的、做错的进行反思。根据梳理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也可组内同学自由结伴相互提出问题。教师重点是关注学困生。

活动四:练习巩固、补救达标

紧扣本节内容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小题,进一步着重训练。达标的方式可以每个组,每个人课上小测,也可以将本节课表现不好的两个组留下抽测,视情况而定。目的是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对在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补救。共性的问题,统一由教师安排讲解,个别学生的问题个别解决,小组内同学互相帮助解决。

参考文献

[1] 雷志凯.新课程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J].新课程研究,2009, 9(8):19-21.

[2] 刘丽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3, 11(7):7-9.

探究学习教案范文2

关键词:探究性;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1

一、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要研究探究性学习,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探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探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本文试图通过例子,展示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

例题:已知ABC中,AB=AC,D为直线BC边上任一点,DE AB于E,DF AC于F。试求DE与DF满足的关系。

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自己来参与数学发现呢?为此,进行以下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明确探究目标

在《几何画板》中用鼠标拖动相关关键点结合“计算工具" 演示:等腰三角形中,DE与DF的和始终是一个固定的值。激起学生疑问:点D、E、F的位置在不断变化,为什么它们的和却始终不变呢?这个固定的值是多少呢?与什么有关呢?如何来证明呢?

(二)动手操作,深入探究

1.引导学生正确分类。

(1)你认为点D的位置可能有几种情况?(三种:点D在B、C之间或与B、C之一重合或在BC的延长线上)。(2)等腰有几种类型?(锐角、直角、钝角)哪种情形最特殊?(等腰直角三角形)。

2.从特例入手,逐类考查。

在等腰Rt中:

(1)当点D与B、C之一重合时,DE与DF应满足什么关系?请合理猜想。(等于腰长,易验证)。(2)当D在B、C之间时,上述猜想还成立吗?你能就此种情形验证你的猜想吗?

3.从特殊向一般转化,探究普遍规律。

(1)从特殊到一般地推广,若将等腰Rt改为锐角或钝角等腰三角形,上述猜想是否仍旧成立?若不成立,是否有类似的结论?请作出合理猜想。(DE与DF之和等于腰上的高线长)。(2)如何验证(1)中的猜想?(用截短法、加长法或面积法)。(3)当点D在BC的延长线上,DE与DF将满足什么样的关系?如何证明?

三、群体参与、合作交流

1.四人一组,充分发表己见,形成小组集体意见。

2.组际交流,交流猜想结论、交流验证方法等。

3.学生概括题中DE与DF在不同情况下满足的不同关系。

说明:由浅人深的问题引起学生深入的思考,并且能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思考,猜想,验证”等探究性活动,并教给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这样设计探究学习活动,更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四、反思小结、提炼数学思想

1.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我们是怎样入手的?为什么要这样分类?(根据点D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位置和三角形的形状分类;在无确定图形的几何问题中往往需分情形分类讨论)

2.在证明过程中我们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方法?哪一种更优越?(面积法较简捷)

3.本题可以概括出怎样的结论?(等腰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之差)等于腰上的高线长)

4.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整体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等。)

五、类比迁移、引申拓广

应用本题的解题方法和结论,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问题1:正的边长为2,AD是BC边的高,点P为AD上任意一点,求PD+PE+PF的值。

本题很容易求出PD十PE+PF的值啊是高线AD的长。

以此题为背景,引导学生猜想并验证下列结论:

1.当点P为正内任意一点时,求PD十PE十PF的值。

2.当点P为正外任意一点时,求PD、PE、PF三者满足的关系。

问题2:根据上面结论任意ABC内任意一点P,PA・BC+PB・AC+PC・AB=2SABC

在空间几何中有没有相关的论断。

分析:

1.应分成以下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1)当点P在一边和另两边的反向延长线所围成的区域内时,连结AP、BP、CP,则;(2)当点P在一边的延长线上时,同法可推出PD+PE-PF=h(此时PD=0);(3)当点P在某两边延长线所夹角的内部时,同法可得PE-PD-PF=h。2.面积在空间类比为体积,三角形类比为四面体,在空间四面体ABCD中任意一点P,若h1h2 h3h4分别为到四个面S1S2S3S4的距离,结论为h1S1 +h2S2 +h3S3 +h4S4=3V四面体。

六、一点感想

探究学习教案范文3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互联网超过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入到寻常百姓家。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为人们更宽广的获得各种信息资源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当代大学生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交流和学习,这个全新的信息交流渠道已经成为大学生们的时尚,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在广泛应用的网络背景下,一些网络安全问题也频频出现,网络带来的负面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已经成为相关研究人员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分析;探究

前言:

互联网在21世纪的今天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然而网络在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课题。网络包含的信息量大、功能多样、传播速度较快,为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交流平台,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有些甚至引发命案,这些事件已经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如何进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利用互联网的习惯,是高校教育工作人员面临的重要任务。

1.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含义及必要性

1.1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含义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是完善高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大学生个人亟需正视和重视的问题。高校通过对学生自身情况的了解,采取各项措施来增强其网络安全知识和网络安全意识,通过各项网络安全教育内容的开展,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

1.2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高校更多关注的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策略,忽略了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正是因为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生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产生的途径缺乏清晰的认识。大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世界,有的离家出走、有的精神失常,甚至有些会引发命案。网络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造成的危害在不断增加,在当今形势下,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责任感,提醒他们要安全使用网络,时刻注意规范自身的网络行为。通过网络安全教育的开展,能够为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将网络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促进大学生地身心健康发展。

2.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开展内容

2.1网络伦理道德教育

网络安全问题的存在绝大多数取决于人为因素,由于用户缺乏基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其网络道德行为严重失范,从而引发安全问题。目前,我国关于网络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善,单纯地依赖法律来维护网络安全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在大范围内影响到大学生的用网习惯。又由于网络活动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虚拟性,很多用户在使用网络使不自觉得就会弱化道德观念和法律观念,从而引发网络安全问题。因此,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应当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增强网络用户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质。近几年来,相关研究人员已经将如何从道德教育入手来处理网络安全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高校对大学生实施网络安全教育时,尤其要重视对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增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其自觉地规范网络行为,减少网络安全问题。

2.2计算机法律、法规教育

互联网最大的特性是不受约束性和相对自由性,但是互联网与现实世界一样,它的自由性是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的自由,是有限度的自由。我国的相关法律条例已经为维护网络安全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和保障。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要重视对其基本法律知识的普及,让大学生了解基本的计算机法律,加强大学生对各种计算机网络法规、安全管理通知、保密管理规定等相应法律条文的学习,完善大学生自身的计算机法律知识,使其自觉地遵守规定,规范自身的网络行为,合理合法地利用网络。

2.3网络安全自律教育

许多网络安全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自身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安全用网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安全自律教育,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增强其网络安全意识。通过自律教育,让大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通过网络安全技术防卫知识的普及,增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正是由于大学生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才给不法分子留有空隙,造成网络安全隐患的存在。

2.4改善教育方法,采取疏导方式

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当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校和家庭应当反思教育方式,改善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疏导交流的方式使其通过正常渠道来宣泄自身经历中的困苦,帮助他们建立自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问题,对于网络时代中的文化侵略问题,要教育并引导大学生正确吸收外来意识形态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之间的关系。教育者要及时发现学生在用网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的人际交往问题,教育并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与网络虚拟交往的关系,采取灵活的教育和疏导策略,充分实施网络安全教育。

2.5国家安全意识和保密观念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国家安全意识已经从单纯的军事安全扩展到涵盖政治、经济及社会安全等的综合性安全,尤其是国际互联网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国家科技、政治及等的安全都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维护我国的社会安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在信息化和网络化背景下,高校对于确保国家安全有着重要的责任,大学生应当担负其维护国家安全的重任。因此,高校应当教育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保密观念,自觉地担任起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责任。

2.6身心健康教育

互联网的广泛发展,已经深深地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很多大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到网络游戏和虚拟社会中,对现实生活的热切度越来越小,沉迷于网络世界的大学生已经渐渐脱离现实生活,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和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一些不良的网络信息和不健康的文化在逐渐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时,应当重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文明上网的意识,改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使其合理、适度的运用网络资源。

3.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施对策

3.1增强师生防范能力, 营造校园安全环境

增强师生防范能力,营造效益安全环境是确保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稳定实施的重要保障。高校管理者应当在师生中普及网络防范知识,使其树立自觉、主动的安全态度,增强安全意识。另外还要加强对网吧的监督和管理,规范网吧的规章制度,对网络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教育,以确保校园网络环境的安全性,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安全网络行为。

3.2坚持完善制度和严格管理相结合

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施不仅需要营造校园的安全环境,也需要建立健全各项网络安全制度,通过网络安全制度的完善,在制度的制约下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更加有效地落实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用网习惯。高校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不断改进并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高校应当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网络信息进入到学生的视野,对各种网络信息层层筛选,设置防火墙等,有效组织不良信息的进入,确保大学生网络环境的健康性。高校应当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素质教育,通过网络法制、网络伦理的教育,使他们具备网络法制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抵制不良信息,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将完善的网络制度和严格的管理机制结合在一起,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3.3坚持提高认识和健全队伍相结合

高校管理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是学校开展各项教育工作的基本责任,学校要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肩负起对当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任务,通过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发展。此外,高校还应当健全网络安全教育的工作团队,高校教师应当充分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增强大局意识,提高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教师、学生中培养一批思想觉悟高、政治素质好同时又懂得信息网络技术思想教育工作的队伍,确保队伍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有针对性地实施网络安全教育工作。

3.4坚持课程教学与日常宣传相结合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垃圾不断增加,西方国家的一些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开设了相关课程。我国大部分院校虽然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是课程教授的内容大部分只是技术理论知识,并没有涉及到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学校缺乏教育,将使校园网络安全隐患不断增加,因此高校不仅要加强日常宣传工作,让学生知道安全用网的常识,并且将网络伦理道德问题融入到教育系统中,将课程教学与日常宣传有效结合在一起,为网络安全构筑一道坚实的屏障。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应当认识到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健全师生队伍,将课程教学与日常宣传结合在一起,不断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增强其网络素养,维护高校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伟.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03):117-119.

[2] 张成军.校园网络行为道德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高师理科学刊,2010 (02):123-125.

[3] 刘新华,巢传宣.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及教育现状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1 (14):211-213.

探究学习教案范文4

    一、医学的病例研究

    案例研究发源于医学,其基本出发点是医学理论研究往往是片面的、局限于某一领域的,而临床实践却是复杂的,需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

    可以通过两个途径:一是长期的亲身实践,二是通过学习他人的典型案例。长期的亲身实践,一是浪费医生本身的时间,二也是浪费病人的生命。替代亲身实践,但又能够取得实践经验的,就是典型病例研究。在医学里,典型病例是一种稀缺物品,它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来撰写、分析,同时也需要有得特定病的病人。如果某种病在医学上非常有研究价值,那么该病人甚至可以得到免费的治疗。案例分析在医学里得以大量应用,其原因在于医学理论在运用于实践时,需要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通道,只懂得医学理论,很难保证医疗质量;有大量的临床实践,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医疗质量;典型案例分析可以节约大量临床实践所需要费用。更为重要的是医生本人就能够直接接触到大量的病例;病人对医疗质量具有几乎是百分之百的需求,并且愿意为此付出平时难以想象的费用。医生在病人的强烈有效需求(有资金支撑的需求,非空想的无资金支撑的需求)的驱动下,也有积极性去攻克一个又一个的疑难病症,甚至是一个又一个的绝症。

    二、法学的判例研究

    法学也是一个案例研究得以广泛运用的地方。它的基本出发点是法学理论要运用实践,需要在系统的法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通过典型案例的学习,律师可以提高辩护的质量,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利益;法官也可以提高判决的质量,更好地维护公道;法学家也可以提高法学研究的质量,针对实践中发生的问题,修正法学的理论;立法者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来进一步明确法律的基本含义。案例分析在法学界得以流行,其原因在于:典型案例分析可以提高法律实践的质量,尤其是提高辩护的质量,而只是法学理论,只能保证一定的质量。而更重要的是律师、法官、法学家等都可以直接接触到大量的案例;在司法实践中,尤其在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实践中,判例本身甚至起着法律的作用;诉讼当事人对保护自己的利益有着百分之百的强烈需求,并且愿意为此付出相当的费用。

探究学习教案范文5

关键词:“环保教育”;探究性学习;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27-02

目前从小学到中学这一阶段的教育中仍没有环保教育这门课,在中等职业学校农学专业基础课《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材中也只是提到了保护环境,对于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效果不理想。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我设计了这一专题的活动。

一、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调查统计,了解本校——民勤——甘肃——中国——世界的环保情况,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初步掌握一般调查方法,并学会小论文的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教材,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利用信息的能力;通过调查统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写调查报告、小论文、环保标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能力。

二、活动指导

1.讲授3课时:小论文的写作方法1课时,小报的构思1课时,调查报告的写作、调查的注意事项等1课时。

2.提供查找资料的途径。到环保部门了解我县的环保情况,查阅地方志等文献资料,网上搜集信息,还可参考有关的报纸、杂志、电视等。

3.教师经常深入各班解决学生的疑问。不仅师生之间要多交流沟通,也要鼓励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教师们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但不是一味地替学生们去做,可根据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某些情况提供建议和指导;密切关注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感知、思维走向以及情感动态。

三、活动步骤

以小组为单位,2~5人一组,也可以个人的形式进行,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活动。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全体参与,每人选2~3个课题来研究。具体步骤如下:

1.自主学习。为了获得有关的环保知识,学生须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课外资料,进行自学,从而懂得有关环保知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收集有关的信息,或查询写小论文的资料,学会设计、布局小报的版面。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可相互交流、讨论、提供信息源。

2.调查研究。刚开始要求学生进行一些较简单的调查活动,如调查教室内、宿舍内、盥洗间、食堂内、校园内环境的情况,并记录数据,然后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调查自己所在乡(街道)、整个县城的环境情况,并记录数据。

3.汇总整理。每个学生将调查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并写成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并设计环保标语,后在小组内讨论、研究,力求达到小组内每个学生的调查报告真实、建议有价值,论文有理有据,标语有创意、新颖、易理解、易记忆、有创新。

4.讨论交流。各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上台朗读调查报告、小论文,实物投影自己的小报等作品,并讨论如何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做好环保?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小组长汇总环保建议,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

5.写倡议书。班长汇集各组环保建议,汇合成班级的环保共同目标,并向全校师生写一份“拣起身边的每一片垃圾”的倡议书,号召全校师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来共同爱惜我们生存的环境,爱护我们的校园,使校园的水更清、天更蓝。

四、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是整个活动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重视评价考核这一环节,才能真正提高活动质量,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为了做好评价活动,我认真写好每个学生每个阶段的指导方法、调查阶段小结,认真安排并记录好每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此次活动结束以后,有大部分学生感触颇深:“这种开放式的学习很有新意,既能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和兴趣选取自己喜欢的题材,又能鼓励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去找寻相关信息和资料,这样学生们既获得了知识,又增加了历练,能深刻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这是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与体验。”

五、活动体会

1.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帮助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符合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尝试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喜欢尝试、喜欢动手实践是中学生的一大特点。探究性教学通过一些贴近生活的简单易行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身实践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更深刻地记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采用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符合中学生团体意识增强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喜欢在团体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是中学生的另一大心理特点。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让学生互相启发、讨论,密切配合,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体会成功的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这样的学习方式也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减轻了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极大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情境问题的设置,抓住了学生求知欲旺盛的心理特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中学生的另一个心理特点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周围的新事物非常好奇,有非常强的探究欲望。探究式教学通过设置情景问题,在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可以补充很多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探究学习教案范文6

关键词:迁移学习模式;陈述性知识;积累经验技能;无效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674-9324(2012)10-0208-02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求教师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促使学生做到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去学习。”新一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点就是彻底改变过去传统教学过程中“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接受学习和机械训练”的学习状况,倡导“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模式,促使学生的学习模式由此产生实质性变化。因此,广大教师把“探究性”学习模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教师却因此出现了偏差,导致课堂教学“探究学习”活动的失败。下面,我就几种常见的无效探究学习活动做出具体分析和反思,以防止我们的探究活动走弯路,便于以后我们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探索活动一:“迁移学习模式”的无效探索

案例:在教完“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基础上,一名教师想由此得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事先并没有布置预习作业)

教师问:大家想想看,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生①答:个位上是3、6、9的数。教师问:大家都同意他的答案吗?生②:我不同意!例如:13、16、19这几个数,它们的个位上虽然是3、6、9,但却不能被3整除。教师问:大家再考虑考虑,能被3整除的数究竟有什么特征呢?

……(没有同学举手回答)

教师再说: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能被3整除的数究竟有什么样的特征?(同学们讨论了好久,但最终得不出正确的答案。没有一个学生能从中总结出:各位上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一定能被3整除)

案例分析与教学反思:

教师在探究活动中应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活动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数学结论并不是要求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掌握,只要我们通过“推理、证明或事实验证”就能感受这一数学结论的确切性。

在上边的案例中,教师要求学生探究“能被3整除的数究竟有什么特征”,一般情况下,学生就会由之前讲的“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与该数的个位有关,这就会对探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有明显的“负迁移”作用。大多数同学会猜想其个位是3、6、9,很难能从中“悟”出“各位上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一定能被3整除”。因此,我们可以对案例后半部分的内容做如下处理:教师问:能被3整除的数究竟有怎样的特征呢?请同学们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教师接着说:同学甲,请你任意举一个能被3整除的数,看看有没有这样的特点。教师继续说:同学乙,请你任意举一个有这种特征的数,看看能不能被3整除。最后,通过学生的举例,使他们在事实验证的基础上亲自感受这一结论的确切性。

探索活动二:“积累经验技能”的无效探究

案例: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片段:

第一种探究操作。教师问:请同学们选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学生开始拼)教师接着说:请同学们把自己拼的图形到实物投影上给大家展示一下看看。(不同拼法的同学都进行了展示。几乎所有的拼法都是学生顺手拿起,随便拼摆而成)教师继续问:观察这些图形,哪些是我们所学过的?学生答:平行四边行。

第二种探究操作。教师问:请同学们选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或钝角三角形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学生拼后,把拼成的各种图形展示出来)教师问:观察这些图形,哪些是我们所学过的?学生答: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教师小结:由此可见,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第三种探究操作。教师:请你任意选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刚才的两次操作,生丙选了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他满怀信心地上展示台拼摆,第一次拼摆发现不是平行四边形,马上又改拼还不是,这时脸已憋得通红。再观察其他同学的拼摆,他们大都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案例分析与教学反思:我们进行探究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其目的为了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以上案例中,第一种探究操作:教师通过让学生用已有的经验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成图形,虽然通过学生观察得到“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结论,但教师并未引导他们探究掌握其他的拼摆技能;接下来的第二种探究操作过程,虽然学生一直在进行探究操作活动,但学生仍以之前的经验积累拼摆图形,实质上是第一种探究操作拼摆的重复,学生并未积累拼摆的经验。因而在第三种探究操作中,学生就出现了上面所说的失败结果。

所以,在第一种探究操作中,既要让学生展示运用已有经验拼摆出的各种图形,也要引导学生掌握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旋转和平移),再通过第二种探究操作,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促使其形成技能。这样,在第三种探究操作中学生就能灵活拼摆了。

探索活动三:“陈述性知识”的无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