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能力提升工作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岗位能力提升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岗位能力提升工作计划

岗位能力提升工作计划范文1

20__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发展、加速辽宁全面振兴的关键之年。团省委决定,20__年继续贯彻实施《关于开展“促增长青年岗位建功”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深入开展青年岗位建功活动,具体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团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省各级青年和青年集体围绕“谋发展、促振兴”主题,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增强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立足本岗位,通过实践、培训、竞赛、服务等多种形式,在不同的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为我省争创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优势、更具影响力的创新优势、更具吸引力的环境优势,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跨越贡献青春力量。

二、活动内容

1.继续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以发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提升服务大局的职业技能,养成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树立岗位成才的职业追求为主要目标,引导各领域青年立足岗位创造业绩。

2.组织机关事业单位青年继续开展服务软环境活动。着力提高机关青年的学习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实现机关青年的服务水平、办事效率进一步提升

3.组织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青年立足岗位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高校、科研院所营造“提倡创新、鼓励创业”的文化氛围,培养和发现高校、科研院所中的科技创新人才,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做好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撑。

4.组织企业青年开展“振兴杯”职业技能竞赛,激发青年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通过岗位技能提升,培养高素质的青年管理和技工队伍,推动传统产业的复苏,新兴产业的成长,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5.组织农村青年开展建设家园、致富成才活动。围绕保护母亲河行动,开展植树造林、青少年生态环保教育实践等活动,带领广大农村青年投身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培养以青年为主导的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致富带头人。为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和城镇化建设贡献力量。

6.引导参与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青年,开展安全生产示范岗和青年突击队活动。发挥青年人锐意进取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实现我省基础设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目标努力拼搏。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__年2月—3月):启动阶段。各团市委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20__年”青年岗位建功”活动工作计划,明确任务,为活动启动营造良好氛围。团省委将依托重大项目或者重点领域的青年文明号集体,举办省本级示范活动。

第二阶段(20__年3月—4月):深入实施阶段。分类引导重点领域的青年和青年集体,围绕“谋发展、促振兴”主题开展特色活动。团省委将在6类集体中选树活动示范单位,并委托团省委宣传教育中心对各单位开展系列活动进行跟踪报道。通过示范单位带动全省“青年岗位建功”活动的深入实施。

第三阶段(20__年5月):成果展示阶段。五四期间,团省委将协调团内外宣传媒体,在全省将掀起“青年岗位建功”活动的宣传,通过新媒体展示活动成果,通过《辽宁青年·团员读本》引导青年,营造出各级青年发挥生力军作用,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良好态势。

岗位能力提升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建构主义,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社会能力,岗位能力

引言: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方向应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实行产教结合尽快提升职业能力,努力满足岗位实际需要。那么在课堂教学应积极的体现这样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岗位能力,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课程设计者和引导者,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机会;通过岗位训练的几个过程“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来模拟完整的工作过程,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岗位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目的。项目教学法与岗位训练的过程不谋而合,它提供了三个阶段的学习――示范项目、练习项目、实训项目,让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构建一个开放性、研究性的学习环境,并可使学生以足够的空间、按自己的方式去研究学习,培养一种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一、我校OFFICE课程中的教学现状

OFFICE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必修的基础专业课,以word、powerpoint、excel、access为主,这是文员必备的技能,学生很容易就能听懂学会。在目前的 office教学中大多采用基础知识的讲解――实例讲解――学生练习为主,教师呈现单一知识点的实例,然后按步骤演示制作制作出最终效果,通过这样的强化操练下,学生基本上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某一独立实例的效果制作,然而当给学生一个主题如一则小报的制作,学生往往却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于是我感到学生对OFFICE课程的学习还停留在机械化的模拟操作,没有在这个软件的应用中加入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因此,OFFICE技能的课程教学需要加入感情(道德的或文化的)、模块式(完整的工程项目)的教学内容。在这样的前提下, OFFICE技能提高阶段的教学中,在课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法就显得有彰可寻了。项目教学法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实现学生原有的知识培养实践能力为最高成就目标。

二、OFFICE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设计思路

1.1前提:教学知识面含概了WORD和POWERPOINT的所有基础操作,是WORD和POWERPOINT两种软件的综合应用。

1.2教学思路:以环境保护为主题,通过小报的制作、演讲(演讲稿、相配合的演示文稿)在校范围内宣传我们的环境现在面临的严重问题,并号召大家在平时生活点滴的文明行为来为我们的地球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1.3教学的几个环节:

1.3.1教学前的准备:教学资料的收集(中央电视台关于《我们的地球》的视频、图片),学生关于收集文字资料、图片、简单视频编辑的软件学习,学生的分组,项目要求,项目目标,项目完成的评价标准等)

1.3.2情景设置给出项目:通过截取的视频素材的播放将学生引入情景――我们的地球需要保护,并给出项目――每小组设计出具体的方案在全校范围宣传我们的地球需要保护,要真挚感人、以情动人。

1.3.3教师提供帮助和引导:确定所使用的知识范围;要求以小报的制作宣传加上小组演讲(演讲稿和演示文稿)为要求;并告之学生“教师随时可以提供资料和必要的帮助”。

1.3.4小组协作开展项目: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项目。

1.3.5总结与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

三.OFFICE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有三个中心的转变与其他的教学方法不同,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

第一部分:(示范项目)教师阐述本次项目的目的和要求。并向学生示范小报的制作方法、要点与步骤以及演示文稿的制作步骤和要点,然后播放演示文稿边演讲――全球变暖,最后向学生展示小报――全球变暖,呼吁爱护环境。最后分析小报、演讲稿的精彩之处、演示文稿的精美之处(评价)。最后给每小组提出项目的主题,完成方式方法和评价目标。

第二部分:(练习项目巩固提高)是分组协作学习,各组在项目经理(组长)的组织下,研究确定本组的练习项目,在教师对示范项目各模块开发过程的演示下,针对本组练习项目开展研究讨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项目的系统分析、过程设计,并个成员在任务安排之后开始初稿的制定。

第三部分:(实训项目综合应用)通过全体学员共同完成实训项目――我们的地球(动物篇、植物篇、环境篇、气候篇等等),通过小组共同完成其中的某一主题的阐述、演示和小报的展示,最后号召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中的那些是保护环境的行为和做法。

结束语:通过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相互讨论应该如何排版更为规范、如何搭配颜色和演示更为适合观众的心理、数据统计的使用有什么作用;另外,学生通过资料的查找和整理培养了归纳有用信息的意识、通过文字的编排和文稿的演示增强了环保意识、提高了平时的文明意识以及相互协作的相互理解取长补短的沟通意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学生反映积极良好。另外,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并不因为教师作为指导者任务而变轻了,教师必须时时观察学生,及时给予帮助;项目教学从展开到结束中间的时间跨度较长,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学生作到有始有终,并创造条件将时间缩短。

参考文献:

岗位能力提升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专业课;职业情境;模拟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3-148-02

课堂教学依旧是当今高职教育教学组织的普遍形式,但其形态却日益丰富起来,不在是黑板加粉笔让老师滔滔不绝四十五分钟。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成了当今高职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话题,围绕这一主题以“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去展开教学行动。将真实的企业环境搬进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建立对企业和企业工作世界的初步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按照获取信息、制定工作计划、作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 “完整的行动活动模式”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成为高职教学模式的理想目标。

怎样把真实的职业情境搬进课堂?按照真正的企业环境建教室固然是好,但教学成本太高,虽实用但不经济。要将现有的教学资源用到极致,在经济、实效、管理三者关系中寻找到最优化点,不妨在仿真企业的软体上做文章。如根据某些专业特点,按照企业典型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让老师和学生扮演其中相关角色,利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去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去获得相关知识与技能,也建立起对职业的整体认识等。故此,以角色扮演法为主线贯穿教学的课堂教学形式是一种经济、实效、且具有“真实的企业环境”的教学模式。角色扮演法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教学组织,现以《建筑制图》课程为例对其进行说明。

一、在现有教室里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

按照企业的办公环境建教室,要投入大量经费,增加了过多教学成本,且真实的企业环境未必能带来理想的教学实效。根据装饰专业的特点,在教室里模拟企业工作环境是很简单的事情,将桌椅分拼成几组团,模拟成企业的不同工作部门,或者是不同企业,如装饰设计公司或工作室等,仿真简单的企业工作环境来组织教学。

《建筑制图》课程不需要投入繁多的实验实训设备,如各组摆放各自的“标识”等,尽可能制造出真实的企业工作氛围,重点把企业工作内容和过程的典型性仿真出来,如方案图及其施工图绘制等。将全班学生均分成几组扮演不同企业人员,并选出领导来负责本部门的管理与绩效考核,并在老师指导下模拟企业制定出“游戏规则”。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认识企业工作特点,培养学生其团队配合精神和共同生活的能力,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处理矛盾等专业之外的能力。

二、课堂上模拟企业典型工作内容与过程来组织教学

在教学组织上模拟生产单个订单产品为载体,让学生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亲历完整的生产和经营过程。如以完成一个真实的装饰设计项目去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再通过角色分工和扮演共同完成生产任务。这样除了学习知识和技能外,还可以体验企业的业务流程、生产流程和管理实践,感受企业的信息与管理,并对自己的职业角色进行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展开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将多门课程融合在一起,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与任务的课程体系与内容,把教、学、做结合来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身份可以多变,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等。以角色扮演为主,穿插分组讨论、启发引导、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职业、对工作、对企业有一个清晰认识;树立正确职业心态,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了解企业组织架构、岗位职责等日常工作的基本常识;学会运用科学方法、手段和流程来工作;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形成初次岗位能力;培养职业发展能力,建立全局观,提升知识与技能。从而达到由一个学生到职业者的思想转变,为学生基本职业素质的养成到逐步提高作储备。学生通过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获得基本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过程知识。 如《建筑制图》课程可用列下形式来组织教学:

1.老师对课程内容及知识点根据认知规律和专业特点进行设计,并概括成若干个任务来组织和编排教学内容。

在讲授一些相关设计类课程的时候,往往总是先把原理部分讲完后再进行课程设计训练,这样容易出现知识与技能训练前后脱节现象。不妨把一个项目分解成几个任务,且这些任务能体现原理部分的知识体系。讲授完一个知识重点后紧跟着进行相应的任务训练,这样既及时把知识融入训练中,同时还能把其它科目的相关内容带进来。如讲完《建筑制图》课程的立面图部分,其训练任务就需要制图、建筑表现、装饰构造、设计原理等相关知识的支撑。这样便在技能训练中进一步综合理解、掌握了相应知识,体现出教学内容的“企业仿真性”。

2.老师在讲授完相关知识后,模拟公司负责人等不同角色以多种形式下达相应的设计任务,及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能力训练。对各组下达同一任务来进行组相互之间的竞赛;也可用一个项目中的不同任务来培养各组相互之间的协调能力和共同完成任务的团队合作精神。

岗位能力提升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文件化 目标绩效 激励机制

N企业一个年产240万吨棒型材企业,主要产品有圆钢、螺纹钢、槽钢。近几年来,该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结合生产经营实际,通过文件化管理和管理流程再造,推动了企业持续升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依据科学管理理念,推行文件化管理

近年来,以“管理流程再造”为出发点,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出发,全面构建文件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平台,努力提升管理质量和档次,融合ISO9000:2000版先进管理模式,吸取管理精髓,运用系统原理、动力原理、人本原理等现代管理理念,系统设计管理体系文件,全面创新和升华各模块的管理内涵,制定了包括安全、生产、工艺、质量、技术、设备、行政、政工、劳动人事、财务、基础管理共11个模块,219个管理文件,30万余字的管理制度,构筑了一个覆盖面广、系统性强,科学严谨、先进适用的文件化管理体系。

二、实施目标绩效管理,形成强势目标拉动机制

在管理考核中,往往重终端结果,轻过程指标考核现象;注重量化指标考核,而忽略质化指标的考核,按照卓越绩效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目标绩效保障体系。

1.明确的目标导向性。运用目标绩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全面剖析指标和管理的基础上,对照行业标杆水平,瞄准历史先进水平,以实施“目标-认同-评价-考核-强化”五段式管理为主线,制定了《三年绩效目标规划》。

2.超前的工作计划性。按照“两个基于做三定”管理要求:即单位和职工“基于对上级工作目标的理解和基于自身对企业发展目标的理解,自己定目标,自己定任务,自己定计划”。

3.严密的过程管理性。在目标绩效推进实施过程中,厂部按月组织目标绩效管理督查,检测目标进度完成情况,利用中层干部会平台进行总结讲评,对未达目标项组织攻关,对履职不力者实行管理问责。各专业依据自身绩效目标,健全完善“日检查、周总结、月分析、季评审”管理机制;各车间、科室以班前会、日晨会、周例会为载体,布置、落实、检查、讲评环环相扣,各项工作“日事日结”,目标管理“月清月高”。

4.显著的激励约束性。围绕绩效目标,厂部、车间、科室规范建立起科学、先进的责任考核体系,采用“四维”立体考核,全面追求“企业价值、社会贡献、指标创优、管理进步”的效益最大化。激励约束的力度让受奖者心动,使受罚者心痛。

三、采用平衡计分法考核模式,实行四维立体考核

为适应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提高全员生产率,坚持推进管理创新,从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出发,实施“管理流程再造”,本着“职责清晰、权责对称、激励强效、约束有力”的指导思想,按照管理目标“三定”原则,即:“针对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差距定赶超目标,针对自身存在不足、管理缺陷定改进目标,针对工作质量、运行质量定创新目标”,从“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运营层面和学习成长层面”四个维度,系统设计考核体系,优化整合考核要素。全面构筑起绩效目标相互关联,过程终端因果对应,保障措施逐级支撑的考核体系。与此同时,以细化、量化科级干部管理责任为手段,根据职责管理差异,规范建立一人一策、绩效测量、痕迹验证的管理责任制。

四、建立管理评审工作机制,增强层级管理执行力

坚持对车间、科室实施半年、年度管理评审。重点对各单位依照计划目标分解、创新实施状况、检查考核落实、总结评价反馈程序进行多角度、多要素、全过程的综合评价,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管理的升级上档,呈现出“四大效应”。

1.自主管理,激发动力。管理评审以绩效考核为目标,过程追溯为手段,激励约束为动力,主动纠错和预防管理为标志,有效激发了各参评单位的自我反思、查找不足、持续改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主管理能力不断增强。

2.螺旋上升,持续改进。从管理评审前的“工作好坏少评价,质量高低少考核,业绩大小无差别,薄弱环节难改进”的管理弊端,到实施评审后“管理工作系统化,规章制度标准化,检查落实程序化,考核奖惩绩效化”的转变,管理基础不断厚积,质量稳步抬升。

3.规范管理,助推升级。以“工作有计划、实施有方案、落实有评价、改进有验证”为主要标志的管理评审核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有”管理工作法,企业各项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各管理主体在各项工作中能够系统思考,准确定位,沟通协调,整体提升组织绩效。

4.自我提升,追求卓越。“严、高、细、实、恒”的管理标准,重点突出、兼顾整体的评审内容,追求卓越、不断提升的工作质量,追求最大、最优、最好的企业目标,促进了各单位立足现状,瞄准先进,对标挖潜,不断实施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创新创效能力持续提高。

五、依托企业文化建设,拓展企业核心竞争力

岗位能力提升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技工学校 模具制造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171-02

1 模具制造专业设置新背景

模具是工业生产中极其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特殊基础工艺装备,其生产过程集精密制造、计算机技术、智能控制和绿色制造为一体,既是高新技术载体,又是高新技术产品。据国际生产技术协会的预测,21世纪机械制造工业零件粗加工的75%,精加工的50%都需要通过模具来完成,模具业的高速发展给予制造业强有力的支撑。模具可带动其相关产业的比例大约是1∶100,即模具发展1亿元,可带动相关产业100亿元,模具是推进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发展和升级的关键支撑;同时,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又促进了模具工业的发展。“工业要发展,模具须先行”。

1.1 义乌行业发展现状

义乌是浙江经济非常活跃的一个快速发展中城市,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又名中国小商品城),创建于1982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专业市场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现拥有营业面积260多万平方米,商位50000余个,从业人员20万,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连续15年位居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榜首,是国际小商品的流通、研发、展示中心,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模具产业是生产企业的“金工车间”,更是小商品制造的“工业之母”。众多的小商品离不开模具,由此可见,义乌是模具产业最具规模和市场潜力的区域之一,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光明的前景。

1.2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

为使我校模具制造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我们对行业企业需求进行了深入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访谈、数据分析等方法,发放企业56份问卷,回收47份,有效问卷47份,并对16家企业进行深度访谈。

1.2.1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现状分析

(1)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调研表明,模具制造企业现有设备主要有普通车床、铣床、平面磨床、外圆磨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数控车、铣加工中心,机床都达到了半自动化,并且测量设备基本上光谱化。模具制造企业设备的发展趋势是电加工设备和数控机床进一步增多,数控机床向多轴、柔性加工自动生产线发展。通过统计发现,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中,中职占35%、高职22%、其他占43%,职业学校毕业生在义乌模具从业人员中占有很高比例,我校实施的“3+2”培养计划是依据人才市场用人需求制定的科学的计划。

1.2.2 从业人员岗位分析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主要有模具制造车工中级、模具制造铣中级、模具制造高级工、钳工中级等。在走访企业过程中,大部分企业主管负责人,认为更看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不是获得证书,这一点在企业的问卷统计得到了证明。

(1)模具的制造普通设备和数控设备并用。企业中既有大量的普通车床、铣床、平面磨、外圆磨,先进的电火花、线切割,数控车、数控铣、数控加工中心以及数控柔性加工。

(2)在模具的制造中,除需要大量的数控技能人才外,还有大量的制造岗位需要模具专业技能人才来完成,即铣床工、车床工、磨床工,先进的电火花操作工、线切割操作工。

(3)普通机床虽然听起来好像传统,但是模具制造设备发展之快,普通机床现在已经均较为先进,基本上全数显化,因此,中职模具专业应注意先进设备的学习和训练。

(4)先进的电火花、线切割在模具制造中发展很快,在模具生产线中电火花、线切割设备多,应用广,需要的技能人才多,因此,中职模具制造专业应注意该岗位技能人才的培养。

调研中还发现,模具制造的设计开发中,需要较多的设计制图技能人才,他们除掌握模具制造专业的基本知识外,主要是要掌握CAD、Pro/E、UG的制图技能。经过调研和分析,中职模具制造专业在模具制造企业的岗位群有:中、低端机械设计职位,包括机械零件图纸绘制、小型模具设计、普通车铣刨磨等机床操作、机械工艺与管理等。中、低端数控加工技术职位,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数控电火花等工种的编程与加工操作。中、低职位模具制造职位,包括各种塑料模、压铸模、冲压模等多种模具的开发与制造等。

2 专业建设目标与思路

2.1 专业建设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为先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紧跟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探索应现代模具制造所需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从事模具设计、制造、调试、安装、管理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2 专业建设的思路

(1)建设具有技师学院特色的教学体系。

(2)建设与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相配套的实训中心。

(3)探索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突出专业岗位能力培养,构建本专业“一个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一个突出(突出专业岗位能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4)构建以项目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式课程体系,以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维修、模具检测为四大模块的创新型课程体系。

(5)建设一支的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队伍。

3 模具制造专业的发展及其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3.1 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随着义乌的产业转型升级,对模具制造专业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在这一愿景下,学校为了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和就业岗位的客观需求相一致,不断的对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理论教学注重理论经验与企业经验相结合,构架较宽的理论知识面,实践教学以企业的岗位任务的具体案例为主,再进行知识的扩展,难易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

(2)先进的CAD/CAM软件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模具设计及加工中,学生应当具备此类软件的应用能力。

(3)针对企业对人才一专多能的需要,在专业教学中,应加强模具结构分析、模具拆装、加工及调试等实训环节,提高学生设计、加工、调试、安装等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

(4)具备管理与经营的基础知识,结合模具制造要追求最佳寿命及最低费用,模具材料应最有效地利用,模具价格估算,开展各种项目与活动训练,为今后从事技术管理岗位和创业奠定基础。

(5)建立产教结合“双赢”机制,与企业更紧密地合作,研究双方合作事宜如校方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实习实训、毕业设计、毕业分配、师资培养等;厂方的市场分析、发展规划、产品开发、人员培训、技术难题等。

(6)推动就业准入制度,实行多证制:学历文凭+职业资格证书。

(7)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锻炼,团队协作能力的养成,除了技能要求外,企业对这几项的软实力也很看重。

3.2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以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技能水平、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核心指标,以用人单位评价、社会评价及毕业生自我评价为依据,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突出专业岗位能力培养,通过与义乌模具行业协会、义乌易开盖实业公司等模具行业企业的合作,构建本专业“一个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一个突出(突出专业岗位能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义乌加工制造业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技能型人才。

(1)一个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通过对专业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了解模具专业人才需求,企业岗位设置,针对调研结果和企业情况,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2)一个突出(突出专业岗位能力)。

模具专业岗位能力主要分:模具设计能力、模具制造能力、模具安装及调试能力、模具维修维护能力,对于当前企业模具紧缺人才及岗位需求,把主要四个能力做为人才培养的重点。

(3)工学结合。

形成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人才培养规格、共同参与理论教学和技能培养,依托学校产业处和学校实训中心为载体,构筑“校厂一体”的能力培养平台和“工学结合”的能力培养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推行项目工作任务为导向、教学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逐步实现实训“作品”与“产品”对接,使教学实习在校内生产基地进行,让学生在车间学习相关技能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减轻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负担。

(4)改革人才培养评价方法。

强调以社会监控为手段,采取社会参与评价的方式监控人才培养质量。遵循教育主体多元化、培养目标和模式多样化、人才质量评价社会化等原则。建立由工学结合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及行业团体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监控评价体系。

4 模具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4.1 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明确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是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维修及模具安装调试等工作岗位。确定以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维修、模具检测四大模块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项目为载体的核心课程,构建以“项目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式”专业课程体系。

4.2 教学资源库建设

多媒体课件库:多媒体课件库主要包括核心项目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资料等。

教学资料库:主要包括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案等各种教学资料。

试题库:包括模具制造中级工、高级工技能鉴定试题,以及各类与专业相关比赛试题。

典型模具制造实例库:包括各种典型结构,涵盖模具钳工、机加工、数控加工、电加工各种典型模具零件及其图纸,达到 10 个典型模具实例。力争用两年时间开发《模具数字化学习工厂》教学资源库,开创“自主探索、虚实结合”的新型教学实训模式。

5 师资队伍的现状和建设

坚持“校企合作、专兼结合、重点培养、加强引进”的原则,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引进或在学校现有青年教师中培养5名高水平的双师型骨干教师。其中专业课教师中具有中高级职业等级证书的教师达到8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聘请8名能工巧匠担任实训指导教师。

6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本专业特点,结合义乌小商品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结合义乌模具产业的特点,与义乌模具行业协会充分合作,建设高水平、高质量、贴近生产实际的校内实训基地。以创造真实的生产实践环境为原则,按照高水平、高效益、有特色、现代化的要求,不断更新模具加工制造设备,提高模具制造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重点建设模具应用技术实训车间,模具设计工作室。

7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成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小组。学校成立校企合作运行工作小组,统筹、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工作。工作小组由主管部门、学校、企业等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督促,确保校企合作正常运行。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施全方位工学结合,走校企合作之路,加快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步伐,形成“专业、产业、教学”良性循环的职业教育环境。实现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互惠互利,实现双赢,企业为人才培养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条件和物质支持,学校为企业提供所需人才、培训企业上岗员工,同时为企业新产品研发、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服务。在现有5个基地基础上,重点新建3个新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人才技术紧密合作型的基地稳定在8个左右,每年可接纳顶岗实习毕业生240人左右。

(3)建立校企合作的约束、激励和情感沟通机制。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吸引企业参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积极性,学校对于积极实施校企合作、努力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制定校企走访联谊制度,组织开展人员走访、互访,加强校企信息交流和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校企合作相关人员的座谈会、研讨会,通过不同形式沟通感情,解决问题,确保校企合作有效、持续运行。

岗位能力提升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生物制药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 暑期调研 职业岗位与能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学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建设的改革发展提供依据,我们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团队通过暑期社会调研,把握黄冈及周边地区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状况和趋势,实现为区域经济服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对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次专业调研指导思想是:以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湖北省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湖北省生物制药支柱产业为依托,以武汉、黄冈市制药行业企业对高职人才需求以及就业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为内容,对武汉、黄冈市制药行业、企业,及我们的毕业生、实习生进行调查,搜集具有实用性、指导性、前瞻性的客观资料,以期能够推动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发展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顺利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二、调研内容、范围及方法

1.调研内容

主要调研生物制药行业企业发展现状、生物制药行业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生物制药专业的职业岗位与岗位能力要求、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合理性、毕业生的工作表现等内容。

2.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黄冈、武汉地区的制药企业,选择了有合作经历和合作意向的企业约20家。在了解毕业生情况的时候,因为针对前一期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我们主要选择了有一定工作经历,但毕业时间不长的10级制药班的学生,同时兼顾其他毕业生,共调查了超过60名毕业生。主要调研企业见表1。

3.调研方法

(1)邮寄问卷调查法。笔者与同事准备了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学生版)、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用人单位版)、专业调查表(学生版)、专业对口企业情况调查表,通过快递的方式邮寄给合作单位,再电话联络确认,收回调查表。

表1 主要调研企业

序号 企业名称 主要业务

1 武汉人禾医药有限公司 药品销售

2 武汉启瑞药业有限公司 药品生产、研发、销售

3 武汉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兽药研发、生产、销售

4 湖北人民制药有限公司 研发、制剂生产、销售

5 武汉大安制药有限公司 研发、制剂生产、销售

6 湖北启达药业有限公司 药品研发、生产

7 黄冈卫尔康药业有限公司 中药加工、药品销售

8 国药控股黄冈有限公司 药品销售

9 上药科园信海医药黄冈有限公司 药品销售

10 湖北凤凰白云山药业有限公司 药品研发、生产、销售

11 湖北黄冈赛康药业有限公司 药品研发、生产、销售

12 李时珍现代生物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药品研发、生产、销售

13 湖北广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药品研发、生产、销售

(2)面谈法。通过面对面交谈的方式,直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听取企业的负责人对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看法,请他们对我们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毕业生的质量做出评价。

(3)QQ群访谈法。我们加入了2010、2011级制药班的QQ群,利用校企合作理事会QQ群,在群里与学生、企业人员进行交流,掌握学生的就业情况,发放专业调查表,收集生物制药的职业岗位、岗位能力要求和各岗位的薪资待遇情况等一手材料,听取企业、学生对本专业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意见。

(4)上网查询法。通过查询医药英才网、中国制药行业协会、中国制药产业链等知名网站,了解行业发展情况、人才需求信息、生物制药职业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

三、调研结论及分析

1.生物制药专业就业岗位分析

经过调研得知,近几年生物制药毕业生就业的初始单位在制药企业、药品流通企业、药店等单位,主要的就业岗位有生产操作工、质管员(QA)、质检员(QC)、药品营销等,表2中列出了这些岗位的职责和能力要求,但不同企业由于所生产的药品不同,工艺不同,具体岗位的设置和要求也有不同。

表2 制药行业职业岗位分析

职业岗位 岗位职责 能力要求

生产操作工 1.根据公司下达的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

2.严格按生产工艺要求进行生产操作;

3.熟练掌握相关生产操作方法;

4.保持生产设备整洁及生产设备周围的卫生,及时报告在生产和清洁过程中发现的任何异常情况;

5.自觉遵守公司安全、品质、卫生等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服从工作安排;

6.坚守工作岗位,遵守劳动纪律; 1.吃苦耐劳,勤奋踏实;

2.了解GMP法规要求;

3.对生产设备有一定的了解和实际操作经验;

质管员(QA) 1.负责生产线巡回日常监督和检查;

2.监督检查各工序质量控制点、工艺控制点、清场情况及相关SOP执行情况;

3.完成样品的取样送检;

4.及时完成产品质量统计和质量分析等工作;

5.组织开展不合格、缺陷与趋势等的调查评估并根据评估建立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监督跟踪纠正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审核纠正预防措施报告,评估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组织开展偏差调查、评估,监督跟踪纠正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审核偏差报告,评估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6.参与质量风险评估,监督跟踪措施的落实情况,评估措施的有效性;

7.协助公司做好GMP的认证工作; 1.具有药学及相关知识;具有制药工艺、分析、设备工程等相关知识;

2.熟悉GMP,具有独立编制验证总计划,验证方案与验证报告的能力;

3.熟悉各项验证要求及验证流程;

4.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有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

质检员(QC) 1.实验室管理:负责实验室日常清洁整理,实验室水电安全管理,实验室试剂耗材申购等;

2.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每次使用需填写使用记录、定期对仪器设备按相关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并填写记录、定期按验证方案要求进行验证;

3.检验工作:根据GMP及《中国药典》的要求进行各种操作实验;能遵守岗位SOP的要求,对原料、中间体及成品等进行化验,并做好相关记录;

4.文件工作:拟定日常工作计划,起草试验相关标准操作规程、记录、报告,完成所做检验工作的记录和报告的填报核对; 1.细心、责任心强,有较强的相关理论知识,能熟练操作液相、红外、气相等检验仪器,熟悉微生物限度检查;

2.熟悉GMP及药品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

3.工作态度稳定;

药品营销员 1.销售渠道拓展;

2.建立完善的客户档案,负责客户的日常拜访与客情维护;

3.组织各种专业推广活动、产品促销活动;

4.完成销量指标;

5.收集并及时反馈市场营销的信息; 1.具有相关药剂的知识及营销知识;

2.善于学习,有较强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判断力及执行力;

3.工作稳重踏实,能在压力下完成工作,适应外地出差;

4.良好的电脑操作能力;

2.学生能力及素质要求分析

由于各企业经营方向不同,学生就业岗位不同,而学生能力及素质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从事生产、检验岗位的对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要求较高,从事销售工作的,对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要求较高。但共同的特点是,企业普遍希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对企业的忠诚度等能够进一步提高。

3.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反馈

评价主要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知识更新能力、计算机应用水平、外语水平、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工作稳定度等方面进行。从整体上来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较好,认为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强,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但也有一些企业表示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知识更新能力、外语水平和工作稳定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4.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意见反馈

我们将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作为调研重点内容,广泛征求了行业企业专家、毕业生的意见,主要结论有:一是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企业用人要求,能够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现有的课程体系包含了大部分所需专业课程,但课程内容要根据行业企业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适时更新。二是要加强拓展课程,增加专业拓展课程及思维拓展课程,以加强对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三是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学生工作的稳定性。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议

1.提高教师职教能力

通过到企业锻炼、培训等方式,更新职业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了教学组织与教学设计能力,确保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的一致性,以学生为主体,贯彻和落实“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实训条件建设

在现有校内外实训实习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共享资源提升教育教学条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培养学生,建议具体改进如下。

(1)提高现有设施设备的利用率。我们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同时入手。硬件即加大实训设施的投入,软件即加强实训中心管理,推行“8S”管理。

(2)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建设厂中校和校中厂,充分发挥企业设备的优势和学校师资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

(3)扩大学生实习范围的选择,不局限于内地和受制于常规的教学时间。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学校的常规教学可以为企业生产“让路”。

3.改革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