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心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多媒体教学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多媒体教学心得

多媒体教学心得范文1

多媒体教学的实施无疑给课堂带来了活力。 优质的远程教育 资源为教师们加大课堂容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提 供了不竭的源泉和足以撬动"地球"的支点。但是,正如所有世间 的万物一样,每种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举一反三,事 半功倍。用的不好,就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近段时间在观摩 和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我有一下两点看法。

一、远程教育优质资源的应用只是辅助手段,而不能完全照 搬。当素质教育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一个新的名词"远程 教育"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刚刚听到这个代名词时,我的确感 到很兴奋,农村学校也可以运用计算机这样先进的媒体上课了, 而且还是把微机打开一放,学生通过看电视,听全国优秀教师讲 课,知识就学会了。我们教师只要在课堂上辅导一下就行了。当我在接受远程教育培训时,我对它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远程教 育资源包含的内容很多,一节课除了有优秀的课例外,还有很多 相关的动画课件、练习题、课外扩展知识。优秀课例也并不能完 全应用到课堂上,因为我们是农村学校,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别, 他们接受不了高频率的学习活动。如果一味地完全应用优秀课 例,学生学习跟不上,只会适得其反。那么,在我一开始想象中 的"拿来主义"是行不通的。恰当、合理的选择和使用远程教育资 源是我们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二、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是为提高效率而不是装点门面。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渲染气氛,可以简化课堂。许多传统课堂无法 达到的境界,多媒体可以帮助我们。但是我们要明白,这是语文 课而不是艺术课。音乐、画面、视频等需要起到的作用是:激发 兴趣,渲染气氛,而不是艺术欣赏。因此,一定要使它发挥应有 的作用。如果为多媒体运用而运用,大量堆叠远教素材,则有喧 宾夺主之嫌,并且也不能提高课堂效率。以上所讲,简而言之, 就是要让资源服务于学生,学生方便运用资源。这样才会起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运用远教资源要处理"多"与"少"的问题。"多"是指服务于学 生学习的方法要多, 或者说为学生搭建的通往知识彼岸的路桥要 多,而不是单纯地指知识要多。"少"是指远教素材少而精。多媒体是现代教学的路,是桥,是学习的磁场,它既五彩斑斓,又科 学高效。

学习多媒体教学的心得体会500字(二)

利用计算机既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达到资源共享。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此谈谈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心得体会。

第一、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深厚的兴趣,在教学中,老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如,在教学中遇到的很多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如小学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一文,利用多媒体可以直观的看到大榕树,降低教学的难度,省时高效。

第三、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助于加快教学速度,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巩固。在普通的教室里上课,老师要用粉笔板书教学内容、习题、解题过程等,这样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利用多媒体,预先制作好课件,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增加教学的密度;还可以即时反馈,体现反馈的广度。

多媒体教学心得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历史新课程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186-01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见,新课程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围绕学生的情况作出适度的调整。

1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1.1直观性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历史知识的特点是一度性即一去不复返,借助多媒体直观教学,努力再现过去历史的生动情景,为学生直接观察和认识过去塑造了有价值的形象,从而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历史知识。

1.2图文声像并茂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情境复现法是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历史教学中,采用各种手段,运用各种历史资料复现情境,或者创设情境,将学生置于某种特定的历史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教学效果。在这方面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势,多媒体功能齐全强大,采用某种多媒体软件把历史图片、照片、地图、文物、电影和录像等制成历史教学软件,可以复现或再现历史情境。

1.3大信息量、大容量性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多媒体容量大,可以存放大量的信息数据;兼容性强,它可以把照片、各种图片、动画、VCD、电影和录象带等转换为计算机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硬件里,特别是Windows软件能够同时执行多项任务。

2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历史记录的是过去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场景,远离现在,因而与现实有隔离感,使得传统的历史课堂无法摆脱抽象乏味的历史说教”,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积极性,给老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带来相当的困难。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手段,从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主动性等几个方面着手,都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2.1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兴趣能激发一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促进个性发展,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的不竭的动力、源泉。多媒体课件就是利用它的视听互动功能,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声音、影视资料等素材,“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的’或‘近似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因为这些素材以具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就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从而激发兴趣创设一种与课堂内容相适应的气氛,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上《》一课时,先给学生放映电影《我的一九一九》,通过影片的讲述,不仅把学生带进过去的时空,亲自感受那段内忧外患的历史,加深了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爆发的认识,同时还可以感受到以顾维均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在外交上的努力,由此改变了学生认为北洋政府的腐败的传统看法。通过历史现象的动态再现实现了学生对历史信息由知向情、意、行发展的认知效果。

2.2进行知识整合突出教学重难点由于历史学科固有的过去性、客观性、复杂性和意识性的特点,使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如果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如我在讲授《新航路的开辟》的内容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记清楚。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用flash效果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这样能给学生形成欧亚非的地理空间概念,从而加深学生对新航路开辟过程及意义的理解。

2.3把历史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历史就是历史,与社会现实没有多大的关系,与学生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相差很远,使学生感觉历史和他们的“生活情趣,生活经验以及关注点有很大距离”。但把多媒体运用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时,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上课时,可以把一些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与历史联系起来,“恰当地再现历史情景,创造历史氛围”,“让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历史”,这样使学生感觉历史不是那么远不可及。例如,我在讲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历史情境:假如你是生活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英国人,你想出门去旅游,你能选择哪些交通工具?(展示各种交通工具);沿途中你想和家人朋友联系,你会选择哪些方式?(展示各种联系方式);夜晚的时候,你怎样度过漫漫黑夜?(展示各种照明工具及娱乐方式)。学生马上进入激烈的讨论,大家众说纷纭,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我通过学生的回答,逐一进行判断,从而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再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有哪些新的发明,学生印象就非常深刻。

3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应用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确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方面,我们常常发现一个通病:将多媒体简单、生硬嵌入课堂教学,它的动画效果、声音效果没有目的地随处使用。这些处理方式带给教学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效应。要想真正发挥出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我们在历史课件制作和使用方面就应该重视以下的几个基本问题。

2.1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新课标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在教学过程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去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实际在使用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繁杂、教师只顾自己去讲解,而学生只顾紧张的抄笔记,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这实际是老师在讲台上一个劲地点击课件,甚至不离开讲台半步,成为课件的操作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导者。能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这样的课堂显然是不成功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喧宾夺主了。

3.2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便在网上下载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就是资源共享,大家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但这并等于照搬别人的课件和教案,更不是课前不备课,不写教案,临上课前在网上下载别人的劳动成果。下载别人的课件,不加任何修改,不作调整补充,教学内容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呢?学生能否接受、消化,教学效果又怎么样?我想这么做,不是“资源共享”,而是教学投机取巧,根本不可能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这对学生不利,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对教师本人也没有丝毫的好处,不钻研教材,不了解学生,更谈不上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和体会,教学水平当然也就无法提高。

3.3多媒体教学不宜过分地加大容量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确实可有效地解决教学内容繁多和课时不足的矛盾。通过短暂的影视片、简单的动画演示、宏观的缩小、微观的放大,给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氛围,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节约教师语言描述的时间。对于因提高了教学效率而多余的时间,我们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支配,一部分好的同学可在课堂所学内容上继续深入,而一些学困生则用这段时间来巩固消化,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可多设计一些反馈性练习,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练习。多媒体的各种特性的发挥,不应以花样翻新或计算机技术的难度来评定优劣,不能认为多媒体教材做的越复杂,技术难度越高就越好,应重在准确、简捷和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制作出简而优的多媒体课件。

3.4不根据学科内容特点,滥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可以承载丰富的教学内容,展示教学图片、视频等教学信息。但这并不是所有内容、任何时候使用多媒体都能达到好的的效果。因为有的内容更注重技巧和方法,着重强调讲解分析的过程,因此不可以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我在上《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课时,就考虑到这节课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接受,尤其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难点问题的处理。因此,我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着重讲解分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学生听得明白,记得清楚。所以在教学中,哪种教学手段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去灵活使用,没必要每节课非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心得范文3

关键词:美术欣赏;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9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8-035-001

在《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就“欣赏・评述”这个领域在低中高三个学段分别有这样三段文字的阐述:“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由此可见,“欣赏・评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每一册教材上都有欣赏的内容,种类甚多,内容丰富。从民间工艺到中外建筑;从优秀儿童作品到中外名家巨作。既有专题欣赏,又有课前欣赏。美术“欣赏・评述”课应该努力把握住学生对事物所产生的第一印象,进而再深入的挖掘其深层的美。

一、运用多媒体可以放大画面,还原作品

教材中供学生欣赏的作品画面,大多都是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呈现的。要让学生在那么小的画面上去体会作品的含义、风格等无疑有一定困难。虽然近年有配套的挂图可以借用,但毕竟在印刷、说明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为了更好地展现作品的效果,我选择一些精美的画册进行扫描,多媒体电脑保持了范图原有的效果,学生从电脑中看到的美术作品效果及学到的知识要点远远胜于教材中范图和教师手中的挂图。例如在苏教版第十二册的《素描》《油画》《中国画》等课中,我在互联网上从各大美术馆的网站上下载了与书上范图相同,或相近类型的画作及说明,并制作成了几个图文并茂,并配有解说的教学课件。清晰而精美的画作,条理清楚的解说,使学生对各画种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领悟了创作者的创作精神,提高了对美的理解能力,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定位局部,突出重点

运用多媒体进行欣赏教学时,教师只需用鼠标便可以定位局部,突出重点。呈现的界面清晰,操作方便,能对图像局部进行放大缩小等特殊处理,对图像作局部和细部的介绍。

世博会中国馆多媒体《清明上河图》百米长卷蔚为壮观、震撼人心,它展示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更展示了中国的现代科技成就,每个人都有看不够的遗憾。

根据教材内容,我制作了一套《清明上河图》的教学课件,努力使学生的视、听、思有机地结合,组成一个既能传授知识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又能获取审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的动态功能系统。

选用《清明上河图》长卷慢放一遍,听解说。再倒放一遍,比较各画段表现民俗风情的不同,重点欣赏“虹桥”一段,根据需要进行画面局部处理放大,最后全卷配乐以录像形式再次放映一遍,加深理解。

为启迪学生思维,理解“鸟瞰”,并了解清明上河图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在线播放一段库6网的视频――鸟瞰3D版《清明上河图》。

通过欣赏评述,让学生更清晰地观赏到《清明上河图》的特点,使之为工匠艺人巧夺天工的高超技术所折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美术的情感。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学生能从书本中走入广阔的艺术世界。

三、多媒体可以扩充欣赏,开拓视野

多媒体可以从网上下载较大量的欣赏素材,或扫描精美画册作为欣赏的素材,这样,可以大大扩充学生欣赏的信息量,开拓学生欣赏的视野。

如我通过多媒体把多幅作品同时放在一起,这样就为学生对美术作品比较、欣赏、评述提供了方便。例苏教版第十一册《园林》一课,在教学中,我为学生讲解南方园林与北方园林的区别,我将代表着南方园林的“苏州园林”和北方园林的代表“颐和园”的景观并列于显示屏两侧,学生通过欣赏两种园林的建筑构造:窗、廊、柱、门等各部分的比较,让学生感受江南园林的精雅、玲珑,身处其中可享受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体会到古代造园者的文化修养,正如“文人写意的山水园”。而北方园林的代表“颐和园”则为“皇家园林”的代表,处处体现出一派皇家风范,到处能体现出雄伟壮观,金碧辉煌,是统治阶级身份地位的体现。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进行比较与评述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多媒体可以配以音乐,加强效果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可以配以风格接近的音乐,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感受作品。比如欣赏达利的抽象雕塑作品,毕加索的一些立体画派的作品,可以选择爵士乐,一边放爵士乐,一边让学生去找寻画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并把感受表达出来。在欣赏中国画时,则选择优美的中国民乐,民乐民画,相得益彰。

多媒体教学心得范文4

关键词:多媒体;美术教学;认知心理

多媒体(multimedia)大约在1960年至1965年开始使用,其中“multi”是“许多”的意思。原意是指“通过计算机、电视、电话等散布和表现用图形、动画、音频、视频、文本等格式编码的信息”。21世纪,多媒体被广泛的应用于教育和教学中。从教学实践来看,课堂教学中学习材料的呈现模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文本、图像、声音或录像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合。所以,教学设计时选取什么媒体呈现教学材料、以什么作为选取的依据是发挥多媒体学习效果的关键。

1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可以用在美术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欣赏课程的教学中。[1]在该技术的影响下,美术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首先,多媒体应用于美术教学体现并增强了美术教学的原则之一,即直观性原则。其次,因为使用多种媒体呈现教学材料,使得教学不再囿于课本内容,增加了课堂信息容量。再次,创造了有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兴趣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也使学生在丰富的刺激中思考问题,发挥想象力,使自身的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得到启发与超越。最后,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层次、不同心理需求的学生传递不同的信息,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2 Mayer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Mayer于1997年最先提出针对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2]Mayer后来进一步完善了最初提出的理论,形成了包括信息选择、组织和整合过程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3]该理论是基于Paivio的双重编码理论[4]、Baddeley的工作记忆容量有限理论[5]及Wittrock的生成理论[6]。

多媒体认知理论认为学习者是积极的知识建构者,他们主动的选择视觉和言语知识,建立两者间的联系。Mayer等基于该理论提出以下多媒体学习原则[2][7]:

多媒体呈现原则:同时呈现言语材料和视觉材料的学习效果比只呈现言语材料时学生的学习效果好。言语材料包括书写的文本或解说,视觉材料包括静态的或动态的图片。从多媒体认知理论来看,当言语材料和视觉材料同时呈现时,学生可以同时进行言语和图像的加工与表征,建立二者间的联系,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空间接近原则:书页或屏幕上的文字和图片临近呈现比分开呈现时的学习效果好。这是因为当文字和图片相对接近时,学生不需要消耗认知资源在书页或屏幕上来回搜索以

整合分离的图片和文字信息。

时间接近原则:相关解说和动画同时呈现比相继呈现时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加工的过程,当图片和相应的文字同时呈现,学习者有机会同时组织文字和图片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建立联系进行整合。

通道原则:由动画和解说组成的多媒体呈现比由动画和屏幕文本组成的多媒体呈现的学习效果好。动画和文本都是视觉通道加工的信息,可能引起通道超负荷,妨碍学习者建构视觉信息和言语信息间的联系。而动画和解说分别属于视觉和听觉信息加工通道,降低了视觉通道的负荷,提高了学习者建立言语表征和视觉表征之间联系的可能性。

个体差异原则:多媒体学习设计效应对低知识学习者比对高知识学习者效果好;对高空间学习者比对低空间学习者效果好。低知识学习者因为本身缺乏先验知识,所以更能从言语和视觉接近的呈现中受益,形成心理印象。低空间学习者不能利用视觉材料和言语材料临近呈现的优势,较难保持并操纵记忆中的视觉表征,而这些视觉表征对于整合言语和视觉表征是必须的,所以他们很难建立文字和图片间的联系。高空间学习者则相反。

一致性原则:多媒体呈现排除额外词语、图片和声音时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多余的声效、文本或图片可能增加认知负荷。而且,根据注意的特点,意外的、新奇的刺激更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阻碍讯息处理或在工作记忆中竞争认知资源等。

冗余原则: 学生学习由动画和解说组成的多媒体呈现比学习由动画、解说和屏幕文本组成的多媒体呈现的学习效果好。大脑同时加工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解说和屏幕文本都是为了介绍动画,属于重复的信息,同时呈现时加重了认知负荷。另外,解说比文本可以减轻视觉通道的认知负荷。

信号原则:多媒体呈现的设计中,给动画的解说加入一些信号,帮助学习者判断重要的知识点及其组织方式,可以促进学习效果。比如,在解说中大声的强调关键词语等。加入信号没有增加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但却可以引导学习者注意重要的知识点。

交互性原则:当学习者能够控制带有解说的动画呈现速度时,其学习效果更好。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需求调节信息呈现的时间,减少认知负荷,在充足的时间内参与每一项认知加工过程,形成视觉图像,建立视觉和言语的联系。

个性化原则:在多媒体呈现中,把解说以对话的形式呈现比以阐述的风格呈现时,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更好。对话风格的呈现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使学习者更加积极主动的、平等的参与教学过程。

Mayer等人所提出的多媒体学习原则具有普适性。美术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技术时,教师应该灵活应用以上原则,这样有利于降低学习者的外在认知负荷。比如,教师经常利用不同的色彩确定整个课件的色彩基调、区分教学内容,或者在课件中加上声音或趣味性图片,这些手段可以美化课件或吸引学生注意力,但是没有考虑一致性原则,只能是适得其反。总之,结合认知心理学的多媒体美术教学突出了现代技术、认知心理和美术教育的密切关系,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可以促进美术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文轶.美术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05(4).

[2] Mayer, R.E. Multimedia learning: Are we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1997, 32(1), 1-19.

[3] Mayer, R. E. Multimedia learning [M].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4] Clark, J. M., & Paivio, A. Dual coding theory and education [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991, 3.

[5] Baddeley, A. Working memory [J]. Science, 1992,255,556-559.

多媒体教学心得范文5

一、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

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是具体――表象――概念,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因此要善于抓住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学一年级“9的认识”时,采用动画的方法,通过教师的演示配合学生动手摆实物,使数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表象。先显示一幅反映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图画,图中的9个学生拿着9朵鲜花、升起了9个汽球等画面一个接一个地慢慢出现,通过数画中的人和物提高了学生的数数能力。画面中的每一个图都是可以移动的,通过鼠标对物体的拖动,可把同类的物体分在一起,使学生对数的概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使学生对“9”的概念有了很清楚的认识,其它的数可用同样的方法来教学。

二、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建立运算的概念

除法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平均分的概念也不好理解。如第一种分法: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每盘几个?可在屏幕上先分别出现6个桃子和3个盘,点一下桃子,桃子就依次一个一个地飞到盘里,最后每个盘里有2个桃子,生动而又形象的演示,使学生懂得了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的道理。在教学第二种分法时,则让桃子两个两个地飞到每个盘里,使学生明白了每2个分一份,6可分成3份。在练习时,可出现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是不是平均分、是平均分的怎样列出除法算式,从而加深学生对除法的认识。

三、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知识

“形”的概念和“数”的概念一样,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一开始就显示学生熟悉的自行车轮子,当问及它们的形状时,学生说是圆形,从而引入了对图形的研究,进一步认识圆心、半径、直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分层演示,为“圆”的认识的形成架起了一座从感知到表象再到抽象的桥梁。计算机软件生动形象直观,演示方法灵活多变,易于显示几何图形的特征。因此,它在帮助学生认识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中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表象,启发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解答相遇应用题

多媒体教学心得范文6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模式;高校教育

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20世纪晚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在教育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中出现,并迅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课堂中的出现和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单一语言和文字单项输出的扁平式教学方式,形成声音、图像、影像语言、模型等立体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和授课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双向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目前,使用PPT幻灯片、教学影片等,借助电视和电脑屏幕、音响、投影仪等传统多媒体媒介,对学生开展教学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具有颠覆式影响。随着这一模式的广泛应用,近几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高校教育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弊端。

一、高校传统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弊端

1.刻板追求多媒体教学的覆盖,忽视高校多元化课程类型的教学需求。与中小学普及知识教育不同,高校教育作为专业理论教育,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对教师教学手段的要求是不同的,人文社科类课程、艺术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等对专业教学方式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对不同专业学生所设计的基础理论类课程和应用操作类课程所需要的教学方式也应有所不同。面对如此多元化的课程类型,统一要求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显得教条与欠缺合理。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辅助手段之一,只有与教师的黑板板书、语言描绘、手势比画、模型展示、实物演示等方式协调统一,才能达到授课效果。现在,存在部分学校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刻板追求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各个专业的使用,忽视学科专业特点和其他教学方式的综合使用,影响教学效果。2.单一倡导多媒体教学形式,忽视教学课件内容质量和学生接受情况。多媒体技术的使用门槛较高,要对专业技能有一定的掌握。虽然高等院校教师要求接受媒体技术培训,但由于培训时间短,内容浅,教师专业背景不同,大部分专业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只停留在初级入门阶段,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质量一般。有的教师甚至直接从网络上下载,或者将其他类似课程的课件拿来使用,极大地影响授课质量。在相关调查中发现,有的多媒体课件缺乏科学设计,忽视学生感受,加入过多的影音元素、动画效果,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影响大学课堂的严肃性。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仅仅将课本文字复制粘贴到幻灯片中,讲授过程中文字过多,翻页过快,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有的教师,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喧宾夺主,忽视教学内容。这严重影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3.狭隘定义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忽视多媒体技术在其他教学环节的应用。当前,很多高校教师的教学观念中,多媒体教学是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幻灯片和教学影片,这对多媒体教学的定义极端狭隘。仅仅是课堂上的“多媒体”,绝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技术现代化。一个专业的设计是多层次、多环节的,除了课堂教学,还有实践实习、课外讨论、作业论文、实验操作等环节,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授课中,更多地要延伸至课堂外,使得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4.片面要求教师对多媒体方式的使用,忽视对教师多媒体技术的培训。当前,部分高校将是否应用多媒体教学,作为考核教师的指标之一,鼓励教师尽可能地使用多媒体教学。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主要从事教学并成为骨干教学力量的教师年龄大多在40岁到55岁,多年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使他们形成一套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使用,骨干教师思想上有抵触意识,强行使用可能会影响授课教学,而普通高校整体教师队伍忙于专业的教学科研,很少统一组织定期教学技能培训,即使开展培训,往往只是一场简单的讲座或观看教学影片,对提升教师技能,效果极其有限,这也会影响课件制作质量,使多媒体教学效果流于表面和形式。5.多媒体技术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不同于传统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为保障多媒体教学的顺利实施,各高校需要一定的设备基础和技术支持,教学设备的维护和更新,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停电、计算机故障、网络速度,甚至教室光线都可能影响正常教学实施,有时甚至出现开课多时,教师仍在修复计算机系统或移动硬盘的情况,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传递的桥梁,往往模式统一,缺失情感,即使画面精美或效果优良,也无法取代教师人性的讲授、随性的课堂发挥和与学生的互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虽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它仍然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我们必须让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开辟新的思路,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高校多媒体教学模式发展的新思路

1.树立正确的教学新观念。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特色,设计教学方案。多媒体技术仅仅是大学课堂众多教学手段中的一种,课堂教学重点还是要以讲授为主,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理解讲授内容,切不可本末倒置,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正确地制作、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继承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为主的教学思路。课件制作要以教学内容为重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符合学生学习特点为基本要求。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特点,设计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聚焦教学目的,明确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工具角色,使其在教学环节实现作用最大化,效果最佳化,提升教学效果。2.加强教师队伍教学技术技能培训,熟练灵活地使用各类多媒体设备。大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非计算机专业教师要想制作水平较高的多媒体课件比较困难,有的教师只能使用“PPT”制作简单的提纲资料,多数教师的多媒体技术和理论水平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加强教师多媒体技术能力培训,是做好多媒体课程教学的关键。高等院校要重视和加强对教师多媒体制作技术的培训,从基本原理、课件制作基本知识、教学资源的检索收集、新媒体设备的使用等方面入手,加强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应用的培训,使教学方法和技能同强化专业知识同等重要,让多媒体课件内容符合课堂教学情境,让大学教师熟练制作较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操作课堂中的各种多媒体设备,在教学过程中一气呵成,有机统一。3.改善教学团队管理和教学资源建设,加强团队多媒体资料的统一规划、管理和共享。改革现有教学团队管理体制,改善高校教师中“各自为战”的现状,加强学科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形成教学科研梯队。在教研团队中,可由技术能力强的教师负责课件制作,学术水平高的教师负责理论把关,教学经验足的教师负责内容设计,团队合作,设计出适合本专业教学,让学生接受,能确实有助于教学实施的精品课件,并将这些课件在团队里共享,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有助于新进教师的成长和教研团队的形成。4.深层次、多方面地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校教学设施和教学方式的全面改革。在高校教师中革新多媒体教学观念,突破对多媒体教学即“PPT”加投影仪的狭隘理解,同时使“多媒体教学”这一观念走出课堂,让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以外的其他教学环节发挥作用,如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网上作业系统、线上学科讨论、专业报告会网络直播、客座教授远程授课系统、学生网上学习小组、网上师生资源库共享系统、精品课程专业学习网页等。随着移动媒体和互联网+概念的流行与应用,也可将新媒体应用到教学中去,制作相关课程APP,让学生可下载,并在课堂以外进行学习和互动。师生还可以建立课程公众平台,实现手机考勤和作业提交,通过教育网实现不同学校同专业之间的教学互动和学生交流等,让现代技术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使用,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趋势,是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最有利的方法和手段。面对计算机技术、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高等院校应更新观念,理性面对,合理设计,充分利用,让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提升效果,在高校教育中最大地发挥促进作用,更快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实现。

作者:张君霞 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尹敬齐.多媒体技术[M].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史育英.试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兼谈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6).

[3]王鲁梅.多媒体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教导刊,2012,(10).

[4]荣曼生.普通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