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资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量化投资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量化投资方案

量化投资方案范文1

关键词:效用理论;投资决策;风险

1、风险效用理论

在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中有多种评价模式,这些评价方法所选择的指标多为期望值。但以期望值作为评价指标的主要缺点是没有充分考虑到项目决策者的决策偏好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效用理论作为一种投资项目的一种评价方式,其主要的决策依据和标准是效用最大化原则,并且将决策者的主观决策偏好引入决策中。这一决策方法的理论依据是现代效用理论。在这一理论体系中,把某个具有不确定的建议或决策的效用定义为在偶然事件中获得标准价值的概率相等。同时引入平衡点的概念,即期望得到某种预期值和接受偶然事件的态度无差异的某个数值,并把预期值和平衡点之间的差异定义为风险费用。效用值具有无量纲的特点,一般将决策者最满意的方案效用值定义1,最不满意的方案效用值定义0。即以[0,1]区间来描述和量化对各类待决策方案的效用值。

2、风险效率

由于外界环境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因此项目的投资决策会不可避免的面临一定程度风险。为便于研究,一般都把这类风险转化为实际成本的增加来进行量化,即认为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都可以用追加成本的方式来加以克服。在这种思路下,可将项目的投资风险定义为发生超出能接受的预期成本超支的可能性,与之对应的概率即为项目投资的风险水平。

因此在考虑项目投资的风险评价时,就需要从降低预期成本和降低风险水平这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显然,在预期投入成本为定值的前提下,应当使得该项目的风险水平最低;反之,在风险水平确定后,可确定最优的投资计划所需的预期成本。在这二者之间就存在一个最优组合的问题,实现风险和投资成本同时得到控制,即体现项目投资的效率。这个效率将其定义为风险效率。

3、项目效用的确定

根据前文对于效用的定义,显然效用可绘制成0-1之间变化的曲线的形式,简称为效用曲线。确定效用曲线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提问法和对比提问法。直接提问法是通过让决策者回答和项目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做出主观性的量化,由决策者绘制出让自己满意的效用曲线。对比提问法则是通过让决策者对不同方案间的两两比较来确定在何种情况之下这两类方案具有等效性。当存在多个待考虑因素时,则是固定其他因素,只考虑一个可变因素,以提问的方式来确定该可变因素的效用曲线。在实际应用中,直接提问法因主观性太强而回答的结果往往比较模糊,因此采用较少,更多的是利用对比提问法。

4、0-1规划模型

从本质上看,0-1规划属于整数规划的范畴。在实际应用中,0-1规划既可用于单指标的项目投资决策,也可用于多指标的项目投资决策。这一决策模型的基本步骤和必要的假定为:

(1)同时存在个待决策的投资项目,相应的决策向量为。(2)各待决策的投资项目的效益向量为,其中 为第 个方案的效益。(3)确定各投资项目在资源使用方面的约束条件向量。(4)确定各待决策项目所消耗的资源向量,以矩阵表示。(5)在需要同时进行考虑的 个指标中,有 个属于越大越优型,其他为越小越优型。(6)令第 个待决策项目的第 个指标的效益为,并将各个待决策方案指标进行归一化后再带入模型进行计算。(7)设定各参考指标的权重向量。(8)决策模型:

如在上式中加入约束条件,即可实现从多指标决策模型切换到单指标决策模型。

5、风险与效益综合平衡模型

上一节的模型中考虑的因素为经济利益,而在实际操作中还面临着众多不可确知的随机因素,并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在制定投资决策时还需要将风险因素纳入到决策环节中,同时兼顾到投资项目所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与之伴随的风险,力求在二者之间达到一种最佳的平衡。先假定以项目的预期投入成本和伴随的风险的度量作为投资决策的控制性因素。依据风险效率曲线,在追加预期投入成本的前提下,投资项目的风险水平会有所降低。这样就可能存在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投资方案,即预期投入最低,但风险很高方案和预期成本最高但风险水平很低的方案。投资者必然会依据企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选择在这两个方案之间的某种折中投资方案,从而出于一种本能在风险和效益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从理论上讲,当风险效率曲线是可靠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理论求解的方法以精确的方式寻找到一种最优的风险效率组合投资方案。而实际上,由于受到投资者承受风险的能力的限制,只能选择一种最接近最优解的投资方案。因此投资项目未来的净收益和风险效用是紧密联系的,投资者在风险和效益之间做出的选择实质上反应的是在同等条件下决策者对风险的认知和承受能力。若将风险效用作为正向指标,则可把它作为投资项目利益最大化的一个控制因素。具体讲,可建立如下数学模型:

(1)设投资者拥有的资金总量为 ,各待决策的可行投资方案和利润分别为和。(2)以各可行决策方案中成本最低者作为基准成本,其他投资方案超出该基准成本的部分和风险成本之和为,其下限为,总成,可计算各投资项目的回报率。(3)令风险效用函数和各投资项目的预期效用分别为和,在此基础上以投资回报率和风险效率均取得最优作为优化目标,建立如下模型:

6算例

本例中有三个可供决策的投资项目,各项目的控制参数分别如下。1项目A 基本成本100万元,风险概率0.2,风险结果50万元,预期总利润138万元。2项目B 基本成本105万元,风险概率0.2,风险结果30万元,预期总利润130万元。3项目C 基本成本110万元,风险概率0.2,风险结果10万元,预期总利润135万元。效用函数为,此处 为投资者为降低成本而投入的费用,表示风险容忍度,此处取为25万元。

依据效用理论并结合决策树法,可得到如图1的决策结果:

由图1可见,项目C的预期效用最大。再利用效用函数可计算项目C成本与风险的平衡点为12.35万元,也优于其他投资方案(项目A的平衡点为20.58万元,项目B的平衡点为14.53万元)。因此应当选择项目C作为投资方案。

再用风险与效益综合平衡模型来求解该问题。可得,,。将以上数据带入模型,可解得如下结果:

7、结语

项目投资决策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受到很多实际因素的影响。在决策中引入风险因素是让投资决策更加合理的必然手段。本文引入效用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0-1规划模型和考虑风险与效益的综合平衡模型,给出的实例概要说明了该方法的使用。

参考文献

量化投资方案范文2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证券投资决策方法

投资是企业重要的财务活动之一,它通常是指企业将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对象上,以期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活动可以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按投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又称为实物投资,是指直接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投资,直接形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直接投资往往数额大,回收期长、与生产经营联系紧密。

间接投资一般也称为证券投资,是指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购买或取得其他单位的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等)。

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先进程度、证券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投资对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潜力,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由于它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一经决策和实施就难以改变,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成败与否后果深远。实务中,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一般都要提出几种投资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后从中选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这就需要运用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投资回收期法、平均报酬率法等投资决策方法,但现行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采用净现值(简称NPV)法。所谓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的未来现金流人量的现值和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的差额。用公式可表达为:

NPV=∑CIt/(1+i)t—∑COt/(1+i)t

其中:CI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CO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i表示预定的折现率。

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净现值为正者则采纳,净现值为负者不采纳;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不难发现,净现值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净现值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能够反映各种投资方案的净收益,即以各种投资方案收益的大小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因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净现值法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就是该方案能够给企业增加的价值,因此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净现值最大且不小于零的投资方案。

因此,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净现值法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

二、证券投资决策

1.证券投资决策方法。证券投资决策的目标就是将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风险联系起来,对二者进行权衡后选择最为合理的证券进行投资。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主要是讨论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证券投资收益,这就是著名的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最初由马考维茨(HMarkowitz)于20世纪50

年代创立,后经威廉•夏普(WSharpe)等人发展,主要运用证券投资回报率的期望值E和系统风险系数β两个指标表示一个证券(或证券组合)的投资价值,以此为基础的分析被称为“E—β”分析。

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风险,即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是由于一些会影响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的风险。这些因素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非系统风险又称为可分散风险或公是指发生于个别公司的因素如新产品开发失败、失去一项重要合同、重大项目投标的失败、竞争对手的出现、生产工艺技术的老化等所造成的风险,此类风险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分散或消除。

2.对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证券的回报率和系统风险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相关性,即风险与收益对等,高风险可以用高回报来补偿,而低风险则伴随着低回报。在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反映其价值,证券的价格在任何时刻都应与其价值相符,因此购买或出售证券只能获得与该证券的系统风险相一致的回报率。也就是说,证券投资的净现值等于零。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不能用净现值作为评价指标,而应采用“E—β”分析法。

综上所述,对固定资产投资与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差异归纳为以下几点:

(1)现行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主要采用净现值(NPV)法,而对证券投资决策则采用回报率与风险(E—β)分析法。

(2)只有当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不小于零时,才有可能接受该方案,而证券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一般为零。

(3)由于证券市场的竞争性远远高于产品市场,使得证券市场能够迅速达到竞争性均衡状态,因此,证券投资的平均租金高于零;而产品市场或者因为存在垄断和寡头,或者因为某个或某些企业的创新而使得该行业调整到竞争性均衡状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赚取经济租金。

三、原因分析

1.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角度来看。上面的分析似乎表明固定资产决策和证券投资决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决策类型,其实并非如此,两者实际上都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量化风险。

威廉•夏普1964年开创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简称CAPM)被认为是财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现第一次使人们能够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这一模型为:

Kj=Rf+βj(Km—Rf)。

式中:K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必要报酬率;Rf代表无风险报酬率;β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β系数;Km表示所有股票或所有证券的平均报酬率。

可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单、直观地揭示了证券的期望报酬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例:当前的无风险报酬率为6%,市场平均报酬率为12%,A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大,其值β为1.5;B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小,其β值为0.75,则:

A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1.5×(12%—4%)=18%

B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0.75×(12%—4%)=12%

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直接工具,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直接预测证券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而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同样发挥作用,即可以用于估计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风险越大,资金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如果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零,就说明该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期望报酬率大于资金的机会成本。

因此,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还是证券投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都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在证券投资决策中,资金的机会成本就是该证券投资的期望报酬率;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用估计的资金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对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其净现值,并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投资方案作出取舍。

2.从经济租金和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角度来看。

量化投资方案范文3

间接投资一般也称为证券投资,是指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购买或取得其他单位的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等)。

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先进程度、证券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投资对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潜力,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由于它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一经决策和实施就难以改变,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成败与否后果深远。实务中,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一般都要提出几种投资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后从中选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这就需要运用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投资回收期法、平均报酬率法等投资决策方法,但现行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采用净现值(简称NPV)法。所谓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的未来现金流人量的现值和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的差额。用公式可表达为:

NPV=∑CIt/(1+i)t—∑COt/(1+i)t

其中:CI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CO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i表示预定的折现率。

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净现值为正者则采纳,净现值为负者不采纳;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不难发现,净现值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净现值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能够反映各种投资方案的净收益,即以各种投资方案收益的大小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因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净现值法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就是该方案能够给企业增加的价值,因此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净现值最大且不小于零的投资方案。

因此,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净现值法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

二、证券投资决策

1.证券投资决策方法。证券投资决策的目标就是将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风险联系起来,对二者进行权衡后选择最为合理的证券进行投资。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主要是讨论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证券投资收益,这就是著名的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最初由马考维茨(HMarkowitz)于20世纪50

年代创立,后经威廉•夏普(WSharpe)等人发展,主要运用证券投资回报率的期望值E和系统风险系数β两个指标表示一个证券(或证券组合)的投资价值,以此为基础的分析被称为“E—β”分析。

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风险,即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是由于一些会影响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的风险。这些因素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非系统风险又称为可分散风险或公是指发生于个别公司的因素如新产品开发失败、失去一项重要合同、重大项目投标的失败、竞争对手的出现、生产工艺技术的老化等所造成的风险,此类风险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分散或消除。

2.对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证券的回报率和系统风险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相关性,即风险与收益对等,高风险可以用高回报来补偿,而低风险则伴随着低回报。在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反映其价值,证券的价格在任何时刻都应与其价值相符,因此购买或出售证券只能获得与该证券的系统风险相一致的回报率。也就是说,证券投资的净现值等于零。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不能用净现值作为评价指标,而应采用“E—β”分析法。

综上所述,对固定资产投资与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差异归纳为以下几点:

(1)现行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主要采用净现值(NPV)法,而对证券投资决策则采用回报率与风险(E—β)分析法。

(2)只有当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不小于零时,才有可能接受该方案,而证券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一般为零。

(3)由于证券市场的竞争性远远高于产品市场,使得证券市场能够迅速达到竞争性均衡状态,因此,证券投资的平均租金高于零;而产品市场或者因为存在垄断和寡头,或者因为某个或某些企业的创新而使得该行业调整到竞争性均衡状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赚取经济租金。

三、原因分析

1.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角度来看。上面的分析似乎表明固定资产决策和证券投资决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决策类型,其实并非如此,两者实际上都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量化风险。

威廉•夏普1964年开创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简称CAPM)被认为是财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现第一次使人们能够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这一模型为:

Kj=Rf+βj(Km—Rf)。

式中:K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必要报酬率;Rf代表无风险报酬率;β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β系数;Km表示所有股票或所有证券的平均报酬率。

可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单、直观地揭示了证券的期望报酬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例:当前的无风险报酬率为6%,市场平均报酬率为12%,A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大,其值β为1.5;B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小,其β值为0.75,则:

A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1.5×(12%—4%)=18%

B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0.75×(12%—4%)=12%

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直接工具,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直接预测证券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而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同样发挥作用,即可以用于估计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风险越大,资金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如果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零,就说明该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期望报酬率大于资金的机会成本。

因此,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还是证券投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都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在证券投资决策中,资金的机会成本就是该证券投资的期望报酬率;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用估计的资金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对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其净现值,并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投资方案作出取舍。

2.从经济租金和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角度来看。

经济租金是扣除全部成本后的净额,这些成本不仅包括生产成本、储藏成本等,而且包括资金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说,经济租金是扣除了资金的机会成本之后的利润。根据微观经济学的价格理论,竞争促使经济租金趋于零。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也认为,如果资本市场是高度竞争性的,并且有众多掌握充分市场信息的参与者,各方行为精明、谨慎行事,符合公开市场条件,那么资本市场就会迅速调整到均衡状态,这时,证券投资者只能按资金的机会成本获得回报。也就是说,在有效资本市场上,如果不考虑交易费用,对证券买卖双方来说,一方所得正是另一方所失,因此证券投资的净现值很难大于零,尽管资本市场可以细分为许多子市场,但资金在这些市场之间的流动非常迅速,证券的买者和卖者会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有利因素,形成激烈的竞争。也正是这种竞争力量促使证券市场迅速达到均衡,并使证券投资的净现值为零甚至为负数。因此,用净现值法来评价证券投资方案的优劣就毫无意义。

量化投资方案范文4

【关键词】房地产业;项目开发;投资决策

近年来,房地产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起来,在人们消费理念转变的情况下,房地产业进入微利时代,因此,加强成本控制,成为房地产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项目投资决策是在分析房地产业利润和风险比值的基础上,对房地产企业投资方向、投资方式、投资数量做出的回应。在现代动态化市场经济环境下,必须对房地产业开发项目进行全面而科学的分析,以促使房地产业获得市场竞争中的一席之位。

一、项目投资决策的原则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房地产业的生存环境面临冲击,要获得生存之地,房地产业必须合理规划企业发展方向,充分利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性的经济利益分析和风险价值评估。房地产业在项目投资决策中,必须遵守这么几个原则:

其一,目标原则。经济效益是任何企业发展的基础,房地产业投资决策必须以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以一定的目标为指导,规范项目投资决策行为。投资决策目标必须适应于企业发展要求和企业实际,依据企业基础制定确定目标方向;投资决策的目标必须具有精确性,即为,投资项目内部的各项信息必须在目标之内,且每项经济目标都必须量化,以此实现对投资决策项目的指导作用。

其二,动态原则。房地产业的市场变化较为频繁,企业间的竞争格外激烈,这就要求投资决策以市场动态变化为基础,根据市场发展走向和人们的消费需求,来制定自身的投资决策,同时,根据市场变更因素,积极调整投资决策。

其三,可行原则。房地产市场将风险性和利润性紧紧凝结在一起。房地产开发的周期较长,投资较大,且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投资决策中,必须利用经济分析法,对投资项目的经济利益和风险程度进行计算分析,确保能够进行项目施工,并获得投资效益。

二、项目投资决策的过程性

投资决策主要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性和风险性进行分析,通过利益比较,决定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具体来看,投资决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1、分析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

影响投资决算的因素众多,尤其在现代消费市场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制约投资决策的方向,而就经济因素来看,主要表现在资金来源、筹资方式以及一些影响房地产业项目投资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决策过程中,必须确定房地产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通过比较各种筹资效益,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并以适当的方式,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处理。

2、进行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对项目决策以及投资成败起到重要作用,是衡量投资决策可行性的重要标准。编制房地产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时,要依据相关性的标准,依据编制期内的价格,进行编制,并将市场价格、利率、汇率等变化性的因素考虑到其中,为后期投资建设提供有效支持。

3、进行经济分析

经济分析即为对影响投资决策的各个因素以量化形式进行分析,其包括决策变量、目标约束、方案约束、资源约束等内容,通过对各项内容的综合分析,做出房地产投资是否可行的决策。由于影响房地产业经济利益的因素众多,在进行经济分析中,主要面向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以及风险性,并通过对投资来源、融资方式、方案选择、资源因素等的分析,来确定投资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三、工程实例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具有多个开发项目:豪华住宅、普通住宅、商业楼、写字楼、厂房,在建设区具有不同的地段,假设为5个。投资决策,必须以房地产业经济效益为前提,对各个项目的风险性和利益性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开发方向。

1、变量选择

案例中,房地产类型以及地段都是影响房地产业投资决策的变量因素,假设房地产类型为m,可选地段为n,则有m×n中选择方式,具体到案例中,则有25种选择方式,这就要求根据变量对其进行分析,当变量值为0时,则不选择此方案,当为1时,则采用此方案。

2、项目投资来源分析

项目投资来源众多,本房地产业通过经济分析后,采用公司筹资、银行贷款和预售收入三种方式。在项目投资中,计划总投资为3000×104元,三项资金进而分别为800万元以1380万元及620万元,根据计划投资目标,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目标分析,并以此决定采用何种方案。

3、方案选择

由于在一个地段只能投资建设一个项目,且一个项目职能对应一个地段,因此,因此5个项目和5个地段存在对应关系,由此可建立约束方案。

净产值、收益率、投资回收期是房地产项目开发中经常用的经济评价指标,无论三者如何作用,在经济评价中,主要考虑标准差和期望值两个因素。标准差即为我们常说的风险,期望值是理想状态的估计均值。现行的投资决策目标体系由三个指标的期望值和风险组成,如净现值期望——净现值风险。在选择投资方案时,要求对每种关系进行分析,具体到本案例,则为:保证所选方案的净现值期望值大于0,平均净现值要不大于3千万;平均内部收益率期望不小于42%,其风险要小于5%;平均投资回收期限要控制在5年之内,且平均投资回收期风险要在两年内。

在投资决策中,往往对三个指标优劣性进行分析,并划分出优先等级,这就要求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各种指标期望和风险进行衡量,以此确定出具体方案。具体到本案例,则在每个方案中,要求净现值期望不小于零,其风险不大于4千万;内部收益期望要大于23%,其风险不大于6%;投资回报期期望在7年以上,其风险控制在两年半,由此,该房地产企业将三个等级顺序为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报期。

4、资源分析

在方案选择中,必定涉及到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投入,这些因素也影响着投资决策的开展。每一个房地产业的人员和财力都是有限的,在方案开发过程中,必须将现存的资源充分利用,全方位考虑方案所需的资金、人力与公司人力限制和资金限制,通过比较两者差值,确定选择哪种方案。在本案例中,房地产业融资3000×104元,提供100人,将其分散到各个项目与地段中,通过比较获得指标值和资源利用情况比值为1,这说明此方案可行。

在5个地段和五种开发项目中,通过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以及资源投入比较,发现本企业进行此项目开发,满足了房地产业发展的各项指标,进而说明了投资决策方法的可行性。

结语: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房地产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市场动态发展中的经济因素,如消费者需求、资源因素、人力投入成本、市场价格等,制约着房地产业项目开发的方向,这就要求房地产业把握住市场发展规律,坚持目标原则、动态原则和可行原则,充分运用投资决策方法,分析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性,进而在确定经济收益的前提下,选择良好的投资方案。

参考文献:

[1]彭庆生.浅谈房地产企业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1(08)

[2]王振江.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投资与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0)

量化投资方案范文5

关键词:内含报酬率 净现值年金净流量 现值指数

在会计行业资格证书考试以及财会专业学生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过程中,项目投资决策难点主要体现为:投资类型繁多导致的决策指标选择困扰、现金流分析高度个性化且缺少清晰的主线导致的分析错漏、计算复杂导致的计算错误等。为此,本文拟在提出项目投资决策一般化流程的基础上,分别讨论不同类型投资项目的决策指标选择与项目投资周期不同时点现金流分析的要点,然后通过案例详细展示前述的流程、指标选择和现金流分析在典型案例中的具体应用。

一、项目投资决策流程

项目投资方案量化比选与决策常常依赖一些关键指标,这实际上指向了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根据项目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二是如何计算出指标值?此外,我们还注意到,指标计算的前提是准确分析项目周期各时点现金流的大小、现金流分布形态,并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影响。基于此,项目投资决策分析有以下的流程:(1)分析项目类型,确定投资决策指标;(2)准确分析项目周期各节点的现金流;(3)考虑资金时间价值,计算决策指标;(4)根据指标值,做出方案选择。

二、决策指标选择

如果多个方案间,选择方案A不影响选择方案B,称A、B为独立方案。反之,选择了方案A必须放弃另一备选方案B,称A、B为互斥方案。对于独立方案,我们关注每个方案自身的相对投资回报能力即内含报酬率(IRR),然后依该能力的大小将多个方案进行排序比选。对于互斥方案,我们关注同等时长下的绝对获利能力。比如:收入相同,成本低的方案获胜;收入、成本不同,年化后净利高的方案获胜,详见表1。

三、现金流分析

作为指标计算核心的前提,准确分析项目现金流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为了避免错漏,我们围绕项目周期的投资期、营运期和终结点这一时间线索展开分析,同时还将新增投资与更新设备投资进行对比。见下页表2。

四、案例及分析

(一)案例描述

甲公司的机会成本率为10%,所得税税率为25%,为了与现有的生产作业配套,有两个备选的投资方案可实现同等产能。方案一:购置单价为64 000元的A型设备一台,可使用 4年,预计无残值。方案二:购置单价为50 000元的B型设备一台,可用3年,预计残值为5 000元。A、B两种设备的税法规定寿命均为3年,残值率为10%。

要求:请分析比选后作出投资方案决策。

(二)案例分析

甲公司实现相同产能要么选A型设备,要么选B型设备,故A和B是互斥方案;因为A和B的项目寿命期不等,故选ANCF指标;A和B相同产能将带来相同的现金流入,计算时只需比较成本面,成本低的方案获胜,这时的ANCF算出的是年金成本。为便于比较,对A和B分别借用上述的现金流分析框架分析如下:

1.方案一分析(见表3,单位:元,下同)。

根据上面的分析,方案一指标计算如下:

NCF0=-64 000

NCF1-3=4 800

NCF4=1 600

NPV=-64 000+4 800×(P/A,10%,3)+1 600×(P/F,10%,3)=-50 865.6

ANCF=-50 865.6/(P/A,10%,4)=-16 050.99

2.方案二分析(见表4)。

根据上面的分析,方案二指标计算如下:

NCF0=-50 000

NCF1-3=3 750

NCF3=5 000(将NCF3=8 750组合3 750到NCF1-2中)

NPV=-50 000+3 750×(P/A,10%,3)+5 000×(P/F,10%,3)=-36 922.5

ANCF=-36 922.5/(P/A,10%,3)=-14 852.17

在上述分析^程中,需注意的是:以流入为正,流出为负,算出的成本现值是负数就表示是流出;年金成本ANCF折算到整个项目寿命期,而不是营业期。

通过方案一和方案二最终计算的ANCF指标值,在保持相同现金流入的前提下,方案二年化的成本较低(正负号仅表示流入流出,成本大小需考察绝对值),故选择方案二。J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量化投资方案范文6

智力资产和相应的智力资本的确认、计量及其效益的评价与分配等,将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在知识经济体系中,智力资本(Intellectualcapital)及与其相对应的智力资产(Intellectualassets)作为人类超常智慧的结晶,是企业创造超常效益的最基本的源泉。它们的确认、计量及其效益的评价与分配等,将在管理会计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因为,在知识经济中,智力资产与传统的作为管理会计师所熟悉的物质资产(Physicalasset)与财务资产(Financialasset)有所不同,它们作为人类超常智慧的结晶,是生产价值很高的知识产品的基本生产要素。而与智力资产相对应的智力资本,则是智力资产创造者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这两个范畴所反映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会计上表现为“借方”与“贷方”的关系。在这里必须着重指出,为了正确反映智力资产在知识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必须把它同通常所说的无形资产区别开来。如前所述,智力资产是指具有非凡的创造性思维的人才,而无形资产则是他们的超常智慧已经物化了的部分,在现有文献中,对无形资产的相关问题论述较多,而对本文所说的智力资产则极少涉及。因而我认为,对知识经济中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智力资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并通过周密的确认、计量与评价程序,将它们的价值同现有其他资产一样,以“智力资产”项目列记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同时以相同的金额列于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项下,并同对企业投入现金或其他资产而形成的“资本”一样,参与收益的分配,以实现价值的创造与分配的统一。这样做,也体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精神。至于已入帐的智力资产的金额,则应视其寿命周期内不同阶段的增值或减值情况,相应地进行调整或逐次摊销。由于这是知识经济条件下管理会计内容上的一个新发展,目前的认识还是初步的。因而必须把它当作一个新的专门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地进行开拓性的研究。

投资方案效益的评价要从财务效益向全方位效益转变。现行管理会计对投资方案的效益评价,主要考虑财务效益,而且把重点放在寻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节约上。这种做法是导源于劳动密集型或低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条件,从知识经济的要求来看,无异于舍本逐末。知识经济既是以知识为核心生产要素的经济,自应以智力投资作为基本的投资取向。与此相适应,投资方案的效益评价,就应站在时代的高度,面向国际大市场体系,从整体观和长期观来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尽可能超前地在人才开发、科技开发和产品开发等方面投入足够资金,力争在这些领域超前地取得创造性成果。因为在知识经济体系中,人才的知识优势和创新精神,是企业的生命。依靠深厚的人才、科技积累,谁能最先推出具有独创性的产品(因为它享有专利权),谁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占领世界市场,从而为企业全面、长期地提高其竞争、发展能力奠定牢固的基础。由此而取得投资效益,是属于高屋建瓴式的全方位效益,它是传统的、狭隘的财务效益根本无法比拟的。因此在知识经济体系中,投资方案的评价与选优,应以方案可能产生的全方位效益作为基本的出发点。

具体地说,在知识经济体系中,投资于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生产经营的电脑化、自动化水平,可能产生的全方位效益可进一步区分为直接效益(如直接人工成本的减少、能源成本的节约、废料的减少、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存货的减少等)、间接效益(如减少占地面积、保障劳动安全、改善生产条件等)和无形效益(如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的弹性、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改善企业的社会形象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等)三大类。利用这三大类指标对先进技术设备的投资决策进行效益评价,如何量化它们,据以得出较具体的数据,是传统上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但对以上三类指标进行较具体的分析,可以看到,有些指标易于进行量化,并可直接采用货币计量的方式;有些指标只可从它的某一个侧面进行量化,据以得出的数据具有较大的不完全性;有些指标则难以用具体的数据来较确切地反映其可提供的效益。以下举例说明。

一般地说,上述第一类反映直接效益的指标易于进行量化,且可用货币计量其效益的大小。如存货减少,一方面可以减少存货的仓储费用,并且可以相应减少在存货上占用资金所需支付的代价(利息费用)。

上述第二类反映间接效益的指标,有的可以量化,有的只可从它的某一侧面进行量化。例如占地面积的减少,可以用由此而少支付的租金反映其效益,在经济发达地区房地产租金极为昂贵的情况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但从保障生产安全、避免工伤事故这一因素看,其效益可以部分地用减少保险费的支付来反映。但人的生命是无价的,由此而避免了人员的死亡,其效益就无法用货币来计量了。再如,改善生产条件,使劳动者的健康不致受到伤害,虽可用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来反映,但劳动者在比较舒适的条件下进行工作,由此而导致劳动热情、工作效率和敬业、乐业精神的提高,其可能产生的效益就难于进行量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