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篮球训练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花式篮球训练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花式篮球训练计划

花式篮球训练计划范文1

PUMA推出全新evoPOWER足球鞋

全球首屈一指的运动品牌PUMA在1月17日于巴塞罗那举办的新品会上,隆重推出革命性的新款足球鞋evoPOWER,同时也宣告PUMA公司2014年的全新品牌理念,Nature of Believing,正式启动。在会现场,三位PUMA签约的球星法布雷加斯、罗伊斯与刚加入PUMA家族的巴洛特利,在活动搭建的evoPOWER墙上展示了其高超球技。evoPOWER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赤足踢球时带来的自在感受。顶级球星法布雷加斯、罗伊斯和巴洛特利等人通过四个交互挑战环节展示了他们的精湛球技,也凸显了evoPOWER战靴的出色性能。

New Balance 574棒球联盟系列上市

New Balance于2013-2014跨年冬季推出新品574明星型号――棒球联盟系列复古鞋。这款鞋以经典的校园夹克为设计基础,映衬出队服潮流是上世纪90年代的流行趋势,包括棒球、篮球在内的团队服装成为当时的流行装扮,亦是时下复古风潮的代表之一。New Balance 574棒球联盟系列复古鞋采用ENCAP技术,这一避震中底在有效避震的同时,更增加了鞋子的稳定性与耐磨性,满足了对鞋子性能有追求的跑鞋收藏者的需求。

UA携手终极斗士解读MMA

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周末,《终极斗士》之中华力量总教练张铁泉,携4名终极斗士张立鹏、杨建平、宁广友和姚志奎,前往Under Armour训练营,同健身爱好者们分享MMA训练经验,并于下午在Under Armour西单大悦城店举行粉丝见面会,现场吸引了大批MMA爱好者。在教练张铁泉的带领下,张立鹏、杨建平、宁广友和姚志奎,分别向参加Under Armour训练营的健身爱好者们传授了在MMA训练中核心力量、体能、肌肉训练都秘诀。下午的粉丝见面会中,四名选手向大家分享了在长达6周的《终极斗士》之中华力量训练营造,他们遇到的趣事及训练经验,并且大方透露了自己的训练及备战计划

美津浓Wave Creation 15跑鞋

Wave Creation系列产品作为美津浓一款次顶级的跑步产品,产品已经延续了15代,此次推出的这款产品仍然延续了奢华、舒适的产品风格、是款能够带来更好舒适度和柔韧性的跑鞋。这款产品的Infinity Wave波浪片同样进行了全新的改良,配合SR touch吸震橡胶连接柱,产品的柔韧性和舒适性有了进一步的增强。这双跑鞋在外观上,采用了传统东方艺术的配色,创造出了水墨晕染的效果。使这双集众多优秀科技于一身的跑鞋,更显灵秀雅致。

安踏携手中国体育代表团冬征索契

1月7日,距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开幕1个月之际,以“冠军的心,永不止步”为主题的2014年索契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服―“冠军龙服”仪式在北京北海九龙壁前隆重举行。作为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的安踏公司精心设计打造的冬奥“冠军龙服”终于揭开神秘面纱,与公众见面。安踏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世忠先生,国际奥委会委员、冬奥会冠军、冠军基金发起人杨扬女士,中国第一位冬季奥运会奖牌得主、前速滑名将叶乔波女士,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代表庞清、佟健,彭程、张昊,于静等共同出席见证了“冠军龙服”的仪式。“冠军的心,永不止步”,安踏公司一直将“持续助力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将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作为安踏的企业使命。在安踏与中国运动健儿以及广大的中国体育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体育将继续荣耀前行。

花式篮球训练计划范文2

关键词:高中生;体育课活动;有效组织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

体育课活动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之内,对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类体育活动。它既能让学生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还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发展智力,锻炼才干,发挥特长,并得到全面发展。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构建操作性强、适合中学生体育活动的项目,组织有效的模式和方法

2.深入阳光体育的实施,使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深刻理解体育精神内涵,促进学生体质的全面提高

3.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4.为我校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展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我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现状和中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倡导的精神,以及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彻底改变学生体育锻炼形式的单一性等问题,本课题主要研究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中学生体育课内活动项目组织有效性的原则研究

2.体育课活动项目与阳光体育相结合的研究

3.中学生“体育周”活动开展有效性校本研究

四、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体育课活动项目分析法

五、课题研究步骤

1.研究对象

以阎良区六三中学学生为实验研究对象

七年级(1班 2班 3班 4班)244人

高 二(1班 2班 3班 4班)234人

2.研究周期

研究周期1年

六、课题研究过程与分析

1.课题研究过程

2011年5月,正式开始着手本课题的研究。整理现有资料,因为我校对新生都有各种问卷调查,通过前阶段对本课题的研究,我收获颇多,初次尝试小课题研究《六三中学体育调查问卷》,并对原始资料进行数据分析,指导我的课题研究。

6月中旬在前段做好充分理论准备的基础上,按照计划开展各种探究活动。针对七年级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开展了阳光体育活动,趣味体育竞赛,跳绳比赛,广播操比赛。高二年级开展了阳光体育活动,高一高二体育友谊赛,高二跳绳比赛,广播操比赛等。每次探究活动都能做到有计划有记录。学生在这学期体育课活动中,充分利用各种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活动项目的兴趣,在此前提下,扩大活动面,重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让学生懂得身体锻炼的方法,并能主动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7~8月份我利用假期陆续整理了2~7月份学生探究活动和学生兴趣小组记录,并整理了相关课题的论文、学生活动录像等。

9~11月份完成篮球队活动记录,排球记录,体育课活动项目、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分析,进行结题准备。

2.体育课活动项目、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分析

(1)体育课活动的情感态度

在进行课题研究前,很喜欢和比较喜欢体育课活动的同学分别为25%和52%,不喜欢和不太喜欢的同学分别为12%和11%,反映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较一般。在进行课题研究后,很喜欢和比较喜欢体育课活动的同学分别为37%和61%,有所提高,不喜欢和不太喜欢的同学分别为1%和1%,急剧下降,反映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采取的办法是非常有效的。

(2)体育课活动的频度

在进行课题研究前,每周锻炼4~5次以上的学生比例很少,每周锻炼1~2次的学生比较多,几乎没有的占21.1%,说明了我校学生参加体育课活动的行为较差,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他们参加体育锻炼,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进行课题研究后,每周锻炼4~5次以上的学生比例明显增加,几乎没有的为0%,说明了体育课活动项目、组织管理开展的办法确实有效。我校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明显增加。

(3)影响参加体育课活动的因素

影响我校学生参加体育课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学业紧张,其次活动项目的管理不科学,这两点严重制约了我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3.体育课活动项目、组织管理采取的方法

(1)从学校出发,重视体育课活动,强化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我校不仅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和有计划开展体育活动,同时还在学校内大力提倡开展大课间活动和创办快乐体育园地,给学生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和兴趣,让学生的锻炼“活”起来,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在两个年级开展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各类竞赛活动,例如,七年级每天1小时开展毽球、两人三足、大绳、小绳、呼啦圈、吹泡泡等活动;高二年级开展篮球、足球、排球、毽球、花式大绳、花式小绳等活动,使学生在竞赛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以增强他们的体质和发展他们的自我锻炼能力。

(3)提高体育课活动的目的性和有效性。通过有计划地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体育课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课活动对其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体育课活动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并且我与学校政教处联系,将参加体育课活动列入班级考核的项目,效果很好。

(4)保证体育课活动的落实。我在这两个年级开展了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的体育活动,如,七年级趣味体育竞赛;高二年级短距离接力赛、班级女排赛、班级男篮赛等。充分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把体育活动落到实处。

(5)利用学生会,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让学生会来协助组织工作,每天1小时,都是由学生管理学生,挑选体育特长生或体育骨干担当体育活动指导。

(6)完善制度。完善学校体育课活动的组织管理和比赛制度,组建各种体育兴趣小组,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资源,积极开展各种比赛活动。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进行“快乐体育”教学。在快乐体育教学中,我们能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身心健康地成长。科学合理地让学生参加有计划有系统的体育训练活动,对锻炼学生意志、健全学生人格、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进取及团结合作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花式篮球训练计划范文3

关键词 三人制篮球 特征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On How to Better Carry out Vocational College

"Three-person Basketball " Movement

CHEN Jinrui

(Liuzhou Railwa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Liuzhou, Guangxi 545000)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people began to focus on living a healthy body and mind, and actively looking for leisure, financial fitness and entertainment for the whole project more spectator-sports loved by everyone , and basketball, as the trio made popular around the world of basketball, naturally become one of the favorite leisure three-person basketball sports.

Key words three-person basketball; features; status; countermeasures

1 三人制篮球的起源及特征

1891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三人制篮球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了篮球运动,并在其后的篮球运动中,逐渐出现了街头篮球、花式篮球等。最初的篮球运动都很简单,一块宽阔的空地,一个简陋的篮球架,一个简易的篮球就可以进行运动,没有太多的规则,没有统一的服装,只是用来消遣的一种运动方式而已。三人制篮球作为传统篮球的一个延伸,是在传统五人制篮球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运动形式,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纽约州的一种街头篮球游戏,其既传承了传统五人制篮球的基本规则与战术,又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衍生出特有的特点,三人制篮球对场地要求低,只需要一半的篮球场,同时也将比赛人员减少到了三名队员,比赛战术基本上以阵地进攻和个人进攻为主,运动强度不大,运动负荷适中,因而,大大降低了运动量,逐渐成为老少皆宜的三人制篮球运动。

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国有将近四亿的青少年表示篮球是他们最为喜爱的运动项目,再加上广大的人民群众,我国应该有接近人口总数的半数人员喜爱篮球运动。虽然篮球运动在我国盛行已久,但是三人制篮球运动传入我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虽然三人篮球在我国开展时间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十分迅猛。1995 年,广州首次举办的“羊城晚报杯”三人制篮球挑战赛,当时限报300 支队伍,而到 1999 年第三届“百事可乐杯”三人制篮球赛参赛队伍已发展到 1590 支,创造了世界三人制篮球赛之最。2000年之后又陆续开展了“特步·红牛杯”TBBA 中国大学生三人篮球赛、“肯德基”三对三篮球赛、“李宁杯”三对三篮球赛等诸多赛事,三人制篮球赛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青睐,由此可见一斑。

2 高职院校三人制篮球开展现状

2.1 了解认识方面

我国高职院校对三人制篮球认识在总体方面相对肤浅,对相关的三人制篮球专业知识掌握有限,对三人制篮球锻炼价值和意义了解不深。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只知道读书,不能积极地做到劳逸结合,不懂得利用三人制篮球等体育项目、运动健身的方法来增强身体,另一方面,有些学生认为“参加三人制篮球锻炼是在浪费学习时间”。全民健身计划在全国内宣传已久,于部分高职院校看来,宣传的力度和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仍有一些学生不了解其内涵,更无法切实做到身体力行。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承受者,是国家未来的建设人才,他们对健身缺乏足够的认识及不懂得适宜的健身方法,对于以后的全民健身工作势必造成影响。另外还存在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对三人制篮球运动有所认识,也曾积极参与到三人制篮球锻炼的队伍之中,但缺乏恒心,不能坚持,以至于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健身习惯。

2.2 体育情感方面

在高职院校中,当前的主要教育方式是教师将体育技能传授给学生,并要求学生不断练习基础能力,而对他们是不是愿意学习以及是否有学习更高水平技能的愿望,关心不够。而就目前看来,喜欢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活动的同学,多数是在篮球场上进行他们喜爱的篮球活动,他们在篮球场上任意驰骋,积极抢拼,充分地放松自己,愉悦自己,与此同时,通过篮球运动可以交到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朋友,既收获了快乐,又达到了健身的目的,使身心都得到发展,由此看来,于高职院校开展三人制篮球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2.3 学生自身因素 (下转第39页)(上接第15页)

相对于普通本科学生来讲,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习更为紧张,再加上高职院校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制,不仅要对文化课进行深度学习,而且还要学习相关的专业技能,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和社会变化中,高职院校的学生还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也就导致了他们除了正常的上课和晚上的自习时间,也就没有时间用来锻炼,更不用说参加“三人制”篮球比赛。此外,教师方面的组织不当以及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等原因都阻碍了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同时,一些学生只是通过并不日常的课程对某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这种间接兴趣不能促使学生持之以恒,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就会终止,很难形成良好的体育健身意识。

3 高职院校三人制篮球开展对策

3.1 提升教师素质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作为开展体育工作的直接领导者,需要具备更高的体育素质,掌握尽可能全面的体育知识,加强对体育项目、运动规则的理解能力与执行能力,并且在课内与课外积极关心学生。体育教师若是死板地根据固有的课程要求进行授课,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不能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对群体活动的参与度与推广型会产生影响。

3.2 转变管理方式

高职院校管理学生方式需要由刚性向柔性转变。学校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不可硬性地要求学生,冰冷地下达命令,如此反复,会引发学生的反感,不利于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同时,还应该重视群体的共同性,并积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共性与个性是辩证统一的,因而,不可在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教育评价的群体化与标准化,要在教会大多数学生基础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成才,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去发现学生的特殊闪光点。

3.3 创新比赛形式

传统的篮球比赛方法在程序上较为严谨,属于纯比赛型,其可预见性较强,组织者在思想上不易产生心理包袱,可以适当应对。针对三人制篮球,在形式与思想上都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创新,积极引导学生,增长参加篮球的激情,通过不断的实地演练,促进个人球艺的提高,全新的以新、奇、乐为主题的比赛场面也必将具有更高程度的观赏性。当然,教练员的临场的指挥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个人的心理素质,裁判员的规则理解能力,球场上的执法能力,无一不受到严峻的考验。

3.4 探索新型模式

三人制篮球在高职院校的开展,需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赞助、学校参与”的新模式,通过开展各高职院校之间的比赛,让高职院校彼此增进了解,促进交流,学生通过参加三人制篮球比赛,开阔视野,与其他院校学生建立友谊,增强各方面的学习。同时,可以在广告、冠名等宣传途径着手,积累市场化运作经验,探索体育社会化这一新的切入点,也可通过建立学校与商家联合的体育比赛活动形式,建立各地高职院校自主体育品牌,企业赞助模式,利用充足的校园场地,通过电视、报纸、微博、微信等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力量,真正实现“体育搭台, 文化先导, 校企双赢”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思想。

参考文献

[1] 李胜军.论三人制篮球比赛的本质与趋向田.浙江师范大学,2009.

[2] 毛伟民.论“三人制”篮球比赛的健身与娱乐价值[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2).

[3] 李长清.浅析三人制篮球运动的健身价值[J].四川体育科学,2007(9).

[4]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花式篮球训练计划范文4

实施体育课程改革以来,体育教学充满着无限生机。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方法已逐步渗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来;体育教师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正发生着明显而深刻的变化。在新课程的引领下,体育教师面对课改已由不理解到主动参与;由被动适应到主动创新;由听取新知识到寻找新知识。历经几年的探索实践过程,已逐渐由条理混沌到清晰熟练;从盲目追求到理智选择;从缩手缩脚到大胆创新,今天教师们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新颖和独特。诚然,我们也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足,但是我们的确获益匪浅、收获颇多。无论从近几年的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还是体育教师评优课活动中,均程度不同地反映出小学体育教师们无论教育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手段等都发生了“质”的飞跃。诚然时代在发展,新的体育项目、课程资源在无情地冲击着体育教学,作为教师应如何地面对挑战、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呢?希望通过对海淀区和平谷区体育教师的工作现状的调查分析,为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信息服务,进而提高两区小学体育教师工作质量和实效性。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北京市海淀区和平谷区部分小学体育教师,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力求资料来源真实客观,便于集中反映出城乡间体育教师的实际需求。

2 研究方法:(1)调查问卷法。海淀区发放问卷250份,收回问卷210份。平谷区发放问养女60份,收回问卷54份。(2)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处理,采用百分率的比较方法进行价值评判与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 从小学体育教师对现任工作的满意程度看,海淀区体育教师满意和很满意的占66.19%,平谷区教师占40.74%。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科教兴国”、“尊师重教”战略的深入人心,教师们的社会地位待、经济遇明显提高,因而得到了两区小学体育教师们的普遍认同,他们对工作现状是满意的。

小学体育教师对现任工作的满意程度

2 从小学体育教师每天工作时间看,教师每天工作八小时的海淀区占16.66%,平谷区占44.44%。九小时海淀区占29.52%,平谷区占18.52。十小时海淀区占36.66%,平谷区占18.52。十一小时海淀区占16.66%,平谷区占0。上述调查表明,两区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偏大。其中海淀区小学体育教师工作时间远远超出平谷区小学体育教师。海淀区小学体育教师平均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1小时的教师占16.66%,集中表现在早训练、下午训练和晚上查勤等方面。

3 从中小学体育教师双休日加班情况看,“多”和“很多”海淀区占10.96%,平谷区为“0”。而有时加班的海淀区占77.14%,平谷区占88.89%。上述事实进一步表明,平谷区小学体育教师在“有时加班”人数上明显多于海淀区。

4 从小学体育教师完成体育教学计划情况看:海淀区教材排序的顺序是:田径;体操;球类;特设体育;民族体育。平谷区教材排序的顺序是:田径;球类;体操;民族体育;特设体育。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两区之间完成体育教学计划情况大体相同,平谷区学校因受场地器材等硬件条件的制约在选择教材方面略有不同。

5 从小学体育教师比较喜欢新型体育项目情况看:海淀区教师对教材选择的排序:软式排球;轮滑;健美操和马术;体育舞蹈;跆拳道;其他。平谷区教师对教材选择的排序:软式排球;轮滑;健美操、体育舞蹈和跆拳道;马术和其它。

6 从小学体育教师选择体育评优课的类型情况,海淀区小学体育教师选择体育评优课教材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球类――田径――体操――民族体育――特色体育。平谷区小学体育教师选择体育评优课教材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田径――体操――球类――民族体育――特色体育。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四、建议

花式篮球训练计划范文5

关键词:奥运精神;大学生;体育俱乐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154(2011)06-0077-03

一、对大学生参与校园体育运动重要性的认识及现状分析

大学生是重要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身体素质如何,能否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事关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引导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和参与校园体育运动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大学生群众性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可以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释放心理压力,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当前,参与课余体育运动已成为一部分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方式。总体上看,大学生课余体育运动的参与面比较高,但是体育锻炼的活动量仍显不足,锻炼的理念、锻炼的项目、锻炼的方法不够科学。尽管多数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抱有深厚兴趣,锻炼价值取向也逐渐多元化,但在场地器材相对缺乏、功课负担过重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课余活动仍以学习活动为主、体育锻炼为辅。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参与率、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锻炼兴趣等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另外,由于网络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日益突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习惯于网络学习、网络购物、网络交友、网络游戏,疏于户外活动,校园“宅男”、“宅女”群体的形成说明大学生群众性体育运动的覆盖面还不够。如何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参与校园体育运动的重要性,组织大学生广泛参与校园群众性体育运动是开展大学生体育运动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二、学校体育教育与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精神的普及

教育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奥林匹克运动倡导人的身体和思想道德全面和谐发展,体育是奥林匹克教育体系中让受教育者精神健全、道德完善和体魄强健的主要手段。从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至今100多年来,在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格言的激励下,奥林匹克运动员们顽强训练,勇敢拼搏,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纪录一次又一次被刷新,新的高度不断被超越,这都是人类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表现。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仅是一种“更高,更快,更强”的自我挑战精神,体现了“超越,融合,共享”,同时也代表了积极的人生态度,类似于大度、坚毅、顽强、勇敢、包容等精神在奥运会历史上一一得到体现和印证。可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真正目的不仅仅是推动竞技运动,更重要的是通过竞技运动,用奥林匹克主义所推崇的奋斗中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一般伦理基本原则来教育青年,从而推动和谐、美好世界的建立。

青年人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主要传播者与实践者,学校则是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主阵地。所以,高校应把奥林匹克精神教育作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体现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培养青少年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鼓励和带动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弘扬奥运精神,传承奥运文化。

三、奥运后开展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工作理念、目标和措施

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北京师范大学有1 864名同学作为赛会志愿者,他们在15座奥运会比赛场馆、4座配套设施或训练场馆和2个运行团队中进行志愿服务,涉及北京奥运会28个大项中的14个大项,以及1个特设项目(武术)。此外,还有333名同学作为城市志愿者,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连续进行为期3个月的志愿服务,313名同学组成了北师大奥运村住宿服务团队,圆满完成了奥运会期间媒体村的服务任务。通过参与奥运会,我们提炼出了以“五个结合”为主体的校园体育工作理念,确立了依托30余个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发挥其开展大学生群众性体育运动“动车组”作用的体育工作新举措,助力于“让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体育爱好”工作目标的实现。

1. 工作理念:“五个结合”

一是,将奥运精神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奥运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加强奥运精神理念教育,让大学生在践行奥运精神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全面提升公共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有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二是,将践行奥运精神与提升大学生基本素质相结合。身体素质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在北京奥运会上,来自各有关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以完美的表现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同时也收获了日常社会实践中收获不到的情感体验。奥运会后,推进奥运精神和遗产转化,应当包括:努力将奥林匹克精神实践的重心转移到鼓励和带动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上来。特别是要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使青年学生在践行奥运精神、培养体育兴趣、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拓展课余生活,提高人文素质。

三是,将体育兴趣培养与团学干部骨干培养相结合。大学生体育俱乐部作为学生兴趣类体育社团,在其开展大学生群众性体育运动中,也涌现出不少工作热情饱满、组织协调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骨干。党团组织在指导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挖掘、培养和造就了一批责任心强、视野开阔且具有丰富社团管理工作经验的团学干部。推进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建设,不仅仅是培养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同时,也是发现、培养和提升团学干部工作能力与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大学生校园体育工作中,有意识地将兴趣培养和骨干培养相结合,有利于从整体上建立奥运文化在青年学生中传播的长效机制。

四是,将体育类社团建设工作与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相结合。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是大学生体育类社团开展活动的主阵地,支持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发展是大学生体育类社团建设的主渠道。将体育类社团建设与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相结合,就是充分发挥社团与大学生体育活动联系密切、有效满足大学生的体育兴趣需要、凝聚群众体育文化的作用。一方面,主要依托大学生体育类社团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在开展活动中促进社团功能实现,促进社团自我发展;另一方面,群众性体育运动有了体育社团的组织和参与,也就有了资金、技术、设施和制度上的保障。所以,从本质上说,体育类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同群众性体育运动的时效性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关系,单方面从数量上建设社团和开展体育活动都无法形成点面结合的工作机制,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

五是,将体育文化教育活动与构建和谐校园相结合。体育文化教育活动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由大学生自主建立,实行自主管理、自主服务,在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同时推广体育教育,传播体育文化,形成品牌和特色,是建设丰富多彩校园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立足校园,辐射校外,除了在校园内部活跃起来,还要积极走出去,加强对外交流,与社会上的群众性体育组织共同开展体育文化教育活动,在全社会范围内共同营造“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体育文化氛围,为构建合谐社会做出青年人特有的贡献。

2. 工作目标:“让每一名同学都有一个体育爱好”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在体育教育和体育运动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综合素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据调查,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和户外锻炼的时间相对减少,身体素质明显下降,肥胖率和近视率有所上升。随着网络的普及与便利,青年学生中出现了“宅在宿舍”、“窝在床上”等不良生活现象,对其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高校有关部门和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开动脑筋,探索新形势下引导大学生建立体育兴趣爱好,主动参与群众性体育运动的方式方法,在尊重青年学生多样化体育运动兴趣和需求的同时,重点扩大体育活动的影响面、覆盖面和层次性,提高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为每一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提供平台和机会,力争“让每一名同学都有一个体育爱好”,让同学们走近体育、了解体育、爱好体育,从而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3. 工作举措:体育俱乐部“动车组”建设

将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打造成为开展校园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动车组”,其基本原则来源于动车组的运力系统原理:校园体育运动就好像一列“动车”,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的每一个自主性单项体育协会就好比“动车组”的每一节“特色车厢”,与以往“列车跑得快,全由车头带”不同的是,每节“车厢”都在“动”,由于方向目标上的一致性,整个列车向同一个目的地快速运动。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由各个单项体育兴趣社团联合组成,每个社团有各自独立的章程,自主发展会员,自主开展体育活动。同时,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又是一个整体,具有一致的会员群体特征,一致的组织特征和宗旨。它能否发挥活跃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依赖于每个单项体育协会能否“动起来”。建设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动车组”,就是让大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既符合多样性、又具有整体性,让大学生体育俱乐部这列“动车组”带动青年体育运动真正践行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在扩大体育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中促进青少年体育文化理念的转型。

四、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与发展规划

1. 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

大学生自主性健身俱乐部(学生自主性单项体育协会)的建立,不仅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思路,最大程度地展现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随着大学生兴趣爱好的逐渐增多,学生自主性健身体育组织也逐渐呈多样化趋势,主要有棒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地板(福乐)球、台球、橄榄球、花式篮球、武术、跆拳道、双截棍、健美操、街舞、形体健身、拉美风情、锅庄、绿色营地户外(包括体能素质拓展、登山、攀岩、野外生存、自行车分会)、定向越野、轮滑、游泳、围棋、国际象棋、篮球、足球、排球、梅花桩等。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在促进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了娱乐成分过高、注重短期效应、缺乏长远规划、管理不善、缺乏纪律约束等隐患。为消除这些隐患,保证体育俱乐部的健康有序发展,亟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完善的管理体制为其指引方向。同时,学校要积极为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创造条件,引导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成为校园体育工作的有生力量。

(1)动员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参与体质测试。以每年一次的体质测试为契机,尤其是新生入校后第一年的体质测试,动员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参与体质测试的相关组织工作,借助体质测试,为同学们量身打造体育锻炼计划,一个完整可行的锻炼计划能够为体育爱好的培养和在校期间体育锻炼的坚持奠定良好的基础。

(2)吸纳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参与体育教育。目前部分高校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设了选修课,但限于专业教师数量,此类课程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选课需求,很多未选上课的学生只能借助参加体育俱乐部来弥补。通过加强对体育俱乐部的管理,让其发挥第一课堂的部分职能,体育俱乐部负责人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教务部门的考核认定,在满足同学们兴趣需要的同时,完成学校的部分教学任务。充分发挥体育俱乐部自身的专业优势,如日常体育运动活动中注重课堂上的运动理论知识的普及与渗透,注重日常体育运动经验向教学课堂的反馈,将体育教学与体育锻炼的第一、第二课堂进行充分融合,在促进体育文化的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

(3)支持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组织联赛活动。要充分发挥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协调功能,建立体育联赛制度,形成保障体育活动生命力的长效机制,依托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定期举办各类校内体育联赛,并支持其组队代表学校参加校际联赛,打造联赛、杯赛、挑战赛、争霸赛、友谊比赛“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为每位同学的每一个爱好提供施展的机会和平台。

(4)指导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完善内部建设。大学生体育俱乐部要有完善的《章程》、宗旨及会员共同的活动目标,应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由俱乐部聘请或由学校为每个俱乐部配备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指导该俱乐部的工作,其他组织人员全部由学生担任。大学生体育俱乐部要定期根据各个协会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评选出优秀社团、优秀会长和优秀会员。定期评优制度,能够有效鼓励各个社团更好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技、健身等活动,使社团活动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发展规划

未来几年,高校应积极鼓励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更好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技、健身等活动,使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活动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在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建设,一是要加强指导和支持,提高俱乐部会员规模、质量、资源拓展的能力和效果,增强校内外影响力,使之成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先锋;二是应坚持体育俱乐部“学生体育学生办”的方针,鼓励广大学生自主开展活动,活跃广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锻炼氛围,带动全校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的健康发展;三是要致力于加强与其他高校相关组织和社会团体间的联系,开展校际、校社间的学生体育协作、交流与竞赛活动,扩大社会影响。

五、结语

奥林匹克理念倡导人的身体和思想道德全面和谐发展,当代青年学生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主要实践者和传承者。在高校遵循“五结合”工作理念,推进大学生兴趣类体育社团――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动车组”建设,依托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开展校园体育教育和体育运动,实现“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体育爱好”的体育工作目标,是奥运后高校在青年学生中推广快乐、健康体育运动理念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奥运遗产转化、完善奥林匹克教育体系、传播奥运文化的一个有效延伸。

University Sports Club: Practical Explora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ampus Mass SportsBO Zhen-yao, WU Han-feng, SHAO Quan

(Communist Youth Leagu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