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财规划的基本原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庭理财规划的基本原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庭理财规划的基本原则

家庭理财规划的基本原则范文1

我的两个侄子都在金融部门工作,其中有一位还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理财规划师。进入晚年后,他们给我的理财建议是:遵循四项基本原则。这四项基本原则也即我的晚年理财“四字诀”,我遵循照办,深受其益。

口诀之一:“稳”。人到老年,经济收入一般较为固定,而支出却常常是逐年增加的。因此,老年人理财一定要“稳妥”,既不可盲目,也不可冒进。我在理财的过程中,采纳了侄子提供的“100法则”——一个人可以投资风险程度较高产品的比重等于100减去老人的年龄。通俗点说,70岁的我,投资风险资产的比重决不能超过30%;但如果我是30岁,那么就可以在投资的产品中,有70%是风险资产了。按照“100法则”,我这些年来很少接触股票、外汇等风险性较高的理财途径和项目。虽说我身边也有老年人炒股“爆发”的,但我并不羡慕,我觉得人到老年,理财投资还是扎实点好。

口诀之二:“选”。按照侄子们的说法,理财产品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有适合和不适合之别。我按照他们提出的建议,采取了精挑细选的方法:一部分钱用来购买国债,这类理财产品既保本,又放心,可谓“一买无患”。一部分钱用来投保期限短、取钱灵活的“万能险”,像“福寿红利”、养老保险等,这类保险有保底收益,我保得放心,可谓是“稳中求胜”。一部分钱用来买基金,我买的两种基金都是风险较小的债券基金——不管基金市场如何动荡,我都“进可攻,退可守”。试行两年来,收效还真不错。

口诀之三:“巧”。现在,很多老年人喜欢把手中的积蓄以定期存款的方式存入银行,以为“高枕无忧”。其实,这种做法也有弊端:由于是定期存款,资金等于是被冻结了,存款期间突然急用钱取出,就会损失很多利息。我按照侄子们的建议,采取了“活存定期”的办法,我把手中的3.6万元积蓄分成3份,每隔一年存入1.2万元,都存作3年定期存款。这样一来,我每年都有1.2万元存款到期,若急用,就用;不用,则再存3年。我享受的利息还是三年定期存款的利率,我不但收益上得到了保证,还没“憋”着自己,“死钱”活用了。

家庭理财规划的基本原则范文2

【关键词】收支结构 金融理财 中高收入群体

引言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持续快速增长强有力地带动了我国居民个人财富水平的迅速提高。现阶段,许多家庭财产的累积已初具规模,如何让沉淀在家庭、个人手中的资金保值增值,已是很多人关心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个人理财在我国成为一个相当流行的概念,个人理财业务也随之成为金融机构的竞争焦点。但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呈较大差异,对投资方向也有不同需求;同时证券市场蕴含越来越多的风险,各种金融产品繁多复杂,个人很难对风险及产品进行正确分析和判断,所以理财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对于每年收入可观的人,会考虑涉足理财这样专业化的方式调整自己的消费和投资。

本课题小组走访调查了浙江省5个城市(杭州、宁波、温州、台州、嘉兴),每个城市发放50份问卷,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248份,有效问卷245份,有效问卷率98%。通过对数据的统计整理,我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一、浙江省中高收入群体收支结构的变化分析

(一)收支结构变化特点

1.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

1978-2009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32元增加到24611元,年均增长14.9%,恩格尔系数下降速度较快,部分较发达城市和沿海地区城镇居民达到国际上认可的中等生活水平。根据浙江省社科院2010年的首份中等收入群体调查报告数据表明,三成浙江人跻身中等收入群体。

2.工薪收入比例逐年下降,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比例显著增加

根据表1可以发现,2004-2009期间,浙江省中高收入群体工薪收入占比逐年下降,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逐步提高。由此可见,工薪收入仍是家庭收入的主力军,但同时,经营净收入比重亦有较快增长。此外,随着浙江省中高收入群体逐步将资金从实业转向金融领域,通过金融(股票、基金等)投资获取收入;部分则在房地产领域进行投资,从而获得颇为丰富的投资收益。总之,从整体来看,中高收入群体收入渠道日益延伸拓宽。

表1 浙江省中高收入群体收入来源及构成表

收入来源 占收入比重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工薪收入 0.686 0.685 0.664 0.647 0.625 0.612

经营性收入 0.077 0.098 0.101 0.113 0.131 0.126

财产性收入 0.028 0.033 0.050 0.055 0.059 0.059

转移性收入 0.210 0.184 0.185 0.185 0.186 0.203

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年鉴

3.支出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消费比例逐渐降低、储蓄比例逐渐升高

1978年-1984年,我省居民消费处于贫困转温饱阶段,消费热点为百元消费阶段;1985年-1990年,处于解决温饱型阶段,家电普及,千元消费阶段;而1991年至今,已达到温饱转小康阶段几万元至几十万元消费阶段,住房、教育、健康等支出大幅增加。如图所示,随着浙江省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增加消费性支出的同时也逐渐提高以投资为主的非消费性支出的比例。

图1 消费性支出占总支出走势图

4.居民的储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渠道成多样化发展

据调查显示,浙江省中高收入家庭储蓄规模在5万元以下的仅为22.8%,投资规模在20万之间的约为20.4%,在10-30万之间的占了22.8%,规模在30-50万以及50-100万的均占了12%,超过100万的也占了10%。这说明浙江省居民,特别是掌握了较多闲散资金的中高收入群体的投资数额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二)得出结论

1.中高收入群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呈正相关

表2 浙江省中高收入群体年人均可住配收入和消费支出表

1978 1990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消费支出 778 4213 13667 15409 16915 17864 19445 21271

可支配收入 830 4830 19899 22061 24138 27395 31099 33283

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年鉴

本课题组研究浙江省中高收入群体消费水平变化时选取了浙江省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中高收入群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时间序列数据(表2)。图2为浙江省中高收入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的关系图,R2为0.9921,表示样本拟和度很强。人均边际消费倾向为0.6212,即平均每增加1元的纯收入就有0.6212元用于消费。以上可看出中高收入群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有十分显著的相关性。

图2 浙江省中高收入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的关系图

2.消费结构及侧重点发生了明显变化

经统计发现,食品、居住、娱乐文化服务支出始终占可支配收入的主要部分。但随着收入的增长,四项主要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以食品所占比重下降速度最快,平均每年下降0.6%,娱乐文化服务居第二,平均每年下降0.4%,居住和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虽有下降,但比重不高。

在增加可支配收入的情况下,四种主要消费的需求收入弹性均为正值,但消费结构及侧重点发生了明显变化。我们发现,浙江省中高收入群体用于设备用品及服务的需求弹性比较低,而用于食品、住房、娱乐文化服务方面的需求性相对较高。同时,食品弹性大于住房弹性,也意味着该群体的收入增加对食品消费的影响比较大。

需要指出的是,消费结构的变化因素是复杂的,并且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只有当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居民的消费结构才会得到明显的变化。 我们发现,根据年鉴的数据(2004-2008)我省中高收入人群可支配收入基数较小,经过我们分析,可能由中高收入群体界定标准偏低和统计口径缺陷,“灰色收入”被忽视两原因所致。

(三)特殊年份数据波动成因分析

自2004年以来,我省居民消费性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波动下降,尤其是在2005、2006年,四项主要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波动最为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1.通胀压力。受通货膨胀影响,使得居民手中的资产贬值,从而使其消费性支出增加。2.中国居民的消费观趋于保守,大部分家庭会每月有计划地储蓄部分收入以防不时之需,这种储蓄多半抑制消费。

二、理财方式的变化特点及分析

以下是1990年至今我省居民投资理财方式发生的主要变化。

(一)我省居民以储蓄作为最主要的金融投资

图3 浙江省储蓄存款增速和GDP增长率(%)

由图3可见,自1990年至2009年,除2000年和2007年外,浙江省储蓄存款增速都明显高于GDP增长率。可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推动了居民财富的积累,由于较高的储蓄意愿和较强的风险意识,财富积累的速度更是高于国民收入的增长。但投资比重随收入增加不断下降。

(二)居民投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呈多样化趋势发展

1990年以来,居民个人理财形式从最初单一的银行存款转变为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保险、房产等多元化资产组合形式,黄金也成为重要金融资产,广泛配置于资产组合中,浙江省正逐步进入了全民理财时代。另外,我省艺术品市场已成为艺术品市场发展中的一个看点。同时,自2010年5月以来,大蒜、绿豆、玉米等农产品价格更是“接力”高涨。我们不排除炒作者游资投机,对农作物进行炒作,从中也可以发现目前理财市场存在缺陷,有些人投机炒作心理占据了正确的投资理财方式。

(三)居民投资理财更为理性,近七成反映不符合其真实理财需求

据调查显示,虽68%的调查者表示注重产品风险收益,但同时58%的调查者表示,在理财过程中也同样注重资金安全保障性。我们发现,有76%的调查者反映目前投资方式不符合其真实理财需求,并认为投资理财市场蕴含风险大;专业理财人才缺乏,自身很难对风险及产品进行正确分析判断和决策;资本市场不健全;市场经济环境不稳定是导致其现有投资方式违背其真实理财需求的主要原因。

三、不同人群投资理财方式分析

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浙江省中高收入群体的投资理财支出比例呈平稳上升趋势。通过我们对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不同收入人群、不同职业人群的理财方式有着鲜明的特点。

(一) 按收入划分

按收入划分,我们将中高收入人群分为6.6-10万元、10-20万元、20-50万元、50万元以上四类,通过统计,我们发现家庭可支配收入在6.6-10万元的人群的投资结构如下:

这类家庭虽进入中高收入群体的行列,但其可支配收入有限,没有太多闲置资金来进行各个领域的投资。为了使资金保值增值并尽可能减少投资风险,他们将67.65%的资金投入到银行存款中,以确保日常资金的流动;股票市场投资份额较小,约9%,债券、基金等方面略有涉及,但所占比例都相对较小。

图4 家庭可支配收入在6.6-10万元人群的投资结构图

收入在10―20万之间的人群在投资结构上明显变化之一就是减少了银行存款,银行存款比例下降约10%,同时,他们增加了在股票、债券、基金等领域的投资。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这类家庭也逐渐开始向黄金、房地产等市场进行小规模投资。

图5 家庭可支配收入在10―20万元人群的投资结构图

家庭可支配收入在20―50万的家庭在银行存款上的投资比重进一步下降,约为52.5%,股票市场的投资比重有明显上升,达到了17.9%。他们在债券、基金、保险、黄金等市场也均有一定程度的涉及。随着这类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家庭收入可观且来源稳定,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风险收益较大的投资选择,从而增加了在股票市场进行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比重。

图6 家庭可支配收入在20―50万元人群的投资结构图

当中高收入人群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大于50万元时,我们发现其家庭投资规模明显增大,且在各个投资领域的投资比例较均匀。其中银行存款的比例下降到19.5%;股票市场的投资比重占最大投资比例,约为23.2%;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上升到了10.3%;同时黄金、基金等领域的投资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这类家庭在收入规模进一步扩大后,有更充足的资金做投资组合,由于拥有较多财富,因而也有资本增加在股票、房地产市场的投资。

图7 家庭可支配收入在大于50万元人群的投资结构图

(二)按行业划分

根据行业不同我们对中高收入人群进行以下划分:制造业、建筑-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其他。

根据调查显示,金融业以20.41%的比例占据首位。金融从业人员的投资结构较为完善,相对于其他家庭,其投资渠道广,在股票、基金市场上的投资占较大比重,房地产、黄金等也有所涉及。银行储蓄占47.4%,股票占17.1%,基金突破13%,黄金约为5.5%。这类家庭本身对投资理财具有较为专业的了解,能够做出较准确的投资决策。金融类职业家庭在收入规模进一步扩大之后,凭借自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对行业信息的了解,大胆地对资本市场进行投资,其投资结构更趋向于多样化和稳定。

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制造业共占24.08%的比重,这几种行业多属个体工商户,他们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经营性收入。由于个体工商经营存在一定风险,其收入具有较大浮动性,因此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可支配收入更多被用作储蓄以保证在收入不稳定时期有足够的现金流维持正常消费水平,从而满足流动性需求。该类人群收入单一且不稳定,存在较大风险,他们主观尽量规避金融市场中的风险,因此银行储蓄是其最主要的储蓄方式,占78.92%,其他储蓄方式中比例最高的股票也只占了12%,黄金、保险、房地产等比例均在5%以下。从风险规避的角度来说,这类家庭选择稳健型的投资是理性的选择。其投资规模通常在5万元左右。在企业运营成熟、收入规模扩大后,个体企业经营类家庭会增加股票、基金等储蓄的比重。从统计中可以看出,收入大于50玩的家庭储蓄的比重下降至52.63%,股票和基金分别为17.63%和9.74%,黄金和保险的比重均超过了5%。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共占27.76%,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员多属公务员或国企员工,这类人群的主要特点是收入稳定且相对丰厚,但略显单一,以工薪收入为主,由于其工作稳定性高,他们的支出结构趋于稳定,消费性支出占总支出的大部分,以食品支出为主,储蓄方面银行储蓄(63.39%),股票(15.08%)、基金(8.16%)、债券(3.42%)、保险(2.63%)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但由于收入规模有限,他们无法拥有足够的资金用于高成本的投资,因此房地产、黄金等领域较少涉及。除此之外,由于稳定的收入来源,他们将节余的资金用于投资储蓄,至今也初具规模,一般在5万元以上。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9.39%,其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工资、利息收入等,他们的储蓄途径也显得多样而稳定,银行储蓄占77.5%,股票为9.64%,基金、债券都在4%以上。

总体而言,目前最主要的投资方式还是股票、基金、债券。黄金投资在家庭投资结构中所占比重不高,而自从股指期货等产品的出现,期权期货也日益成为中高收入群体青睐的理财方式之一。当然,在理财投资当中,收入规模、收入预期、职业类型只是其中比较主要的原因,涉及到具体投资时,家庭情况、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程度及客观风险承受能力也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五、对策建议

(一)政府方面

政府应丰富和完善法律法规建设。现有的监管法规仍然无法对某些存在的问题提供有效监管:如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法规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运作和信息披露进行规范。因此,政府应进一步规定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应当满足的基本要求,商业银行管理个人理财业务风险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政府监管的前提下,逐步放开对于金融体系的限制,鼓励民营资本的进入,用市场进行调控,这样才会产生符合需求的金融体系。与此同时政府应该大力发展信用体系,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将那些信用良好的企业作为正面形象,增加居民的投资欲望,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投机行为的产生,努力将进入产业引向正规化的道路上来,同时降低居民投资的风险,从根本上消除储蓄率高的现象。

(二)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业务

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商业银行要能将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利益,就必须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通过创造产品和价值满足客户的需要,银行要细分市场,不断研究不同层次客户的诉求,推出有差别度的产品和服务,引导市场,挖掘潜在客户,积极创造市场需求。

(三)消费者自身方面

我省中高收入群体应引导自身合理消费,改变消费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倡导文明的消费行为,科学的消费方式,适度的消费水平,合理的消费结构。

家庭理财需要对风险资产做合理配置,需与自身客观风险承受能力和家庭生命周期相一致。我省中高收入群体应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的流动性、收益性与安全性需求做资产配置建议。

在理财规划上,人们对个别理财目标间的相对重要性或实现顺序的主观选择,称为理财价值观。资源有限,欲望无穷,因此必须要做选择,决定资源的分配顺序。另外,在家庭理财上,最应优先满足的现金流量有三项:日常生活基本开销;已有负债的本利摊还支出;已有保险的续期保费支出。是否投保与个人安全感的认定有关,愿意支付保费来换取心安也是一种用钱的价值观。已有的保费负担也是优先要考虑的项目。

总之,理财是人生平衡收支的需要,是居民财富水平提高的结果,是居民支出结构变化的产物,理财已是大势所趋。浙江省中高收入理财业务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不断摸索前进,在发展中找失误,在失误中谋发展,使得家庭、个人手中的闲置资金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资产保值并不断增值,从而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参考文献

[1]浙江省统计年鉴:.

[2]中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调查总报告[R].国家统计局,2002年9月26日.

[3]北京金融培训中心、北京当代金融培训有限公司.金融理财原理[M].中信出版社,2009年8月修订版.

[4]灰色收入之辩.中国经济周刊[J].2010年09月06日.

[5]曹林.“‘灰色收入’拉大收入差距”.四川劳动保障/民生[J].2010年08月第3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