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体育课程的建议和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体育课程的建议和意见范文1
摘 要 通过近几年开设体育选项课的实践和研究,这类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优点: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了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学生的身体素质及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实践这种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之处:学生选课无目的,只是一味的跟风;考试标准不统一,考试时项目的难易程度差异很大;专项教师匮乏,数量不多,专项技术也有待提高;受场地或天气的影响,学生不愿意到室外;高职院校学生实训周数多,影响课程的进度和效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选项课 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依据《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我省高职院校普遍开展并实行了体育选项课的教学模式,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结合高职院校发展的特征,体育选项课已成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的主要授课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也是高职院校体育课发展实施的一个必然趋势。前几年,我院对大一新生第一学期的体育课一律采用上田径课,第二学期开始上选项课,采用纸上选项(每人一学期只能选一个项目),这样手工操作存在很大的弊端,学生选项容易出现扎堆,有的项目爆满,有的项目没有人报,这样对教师的授课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后经体育部全体教师研究后决定,开始实行体育课网络选项报名,由原来的新生上田径课变为直接进行选项课,而田径课的知识可在各项目最后环节的素质练习中体现出来。
一、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的设置现状
经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大部分院校是以选项课的形式开展,学期为一学年(一学期可选一个项目),主要开设的课程为: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体育舞蹈、跆拳道、武术等项目。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们的需求,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进一步加强。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使我们的教学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选课无目的,只是一味的跟风。
学校开设选项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项目,学得好的同学还可以把它作为终身体育,可是有的学生就没有目的,盲目选项,甚至有的同学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项目,选项时受周围同伴的影响很大,心理老是想着要和同学结伴而行,往往选择的项目并不是自己喜欢的项目,既然对项目没有了兴趣,那何谈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一切都是浮云。
(二)考试标准不统一,考试时项目的难易程度差异很大
由于考试标准不统一,这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选课,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在第二学期选课时往往会偏向于考试标准相对比较简单的项目,这就给那些不愿意认真上课的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他会选择他自己认为比较好过关的项目,甚至会出现学生和教师拉关系,以保证自己体育课程的顺利通过。所以,我们必须尽快统一考试标准,使它进一步规范化。
(三)专项教师匮乏,数量不多,专项技术也有待提高
随着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多,专项教师匮乏数量不多,教师的教学任务过于繁重,所以教师的精力、体力严重不支。有些教师的专项技术也是临时抱佛脚,专业技术不够精通,这对选项课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四)受场地或天气的影响,学生不愿意到室外
有的项目受场地和天气的影响比较大,如:乒乓球、羽毛球。在起风或者暴晒的天气,学生(特别是女生)就不愿意去室外、,即使勉强出去也不是很认真地在上课,不认真就达不到教师的要求,这就严重影响到上课的质量。由于场馆设施建设不够健全,所以有的项目也就必须在室外进行教学,这也是影响选项课的因素之一。
(五)高职院校学生实训周数多,影响课程的进度和效果
经调查: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都有实训周,有的的班级甚至一连实训四到六周,再加上雨雪天气,所以导致学生的技术动作学习次数更加减少,学生也不能够集中上课,而拉下的课程大多数学校也没有给学生补课,这就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及效果。
三、建议与意见
(一)要提高选项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首先要加强对体育选项课的宣传力度,让学生要从思想上重视体育选项课,让学生明白体育选课的目标和意义,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一技之长,这也有利于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的进一步开展,同时也真正意义上的起到选项课的作用。
(二)一个技术动作的行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长时间的练习,所以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体育选项课的时间给点不够充分(一个学期一个项目),建议:体育选项课按学年上,这样,即便学生有实训周,但因为学期长,教师也尽可能把学生拉下的课程给补回来。高职院校中,三年制的学生建议上两年体育课,五年制的学生建议上三年体育课,这样,不但强健了学生的身体,培养了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终身体育也有了保障。
对体育课程的建议和意见范文2
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为学生永久的身体健康服务。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四所“211”工程重点学校的进行调查,
探究四所重点高校的课程设置是否能够满足新一代大学生的兴趣要求;并根据学生对当代体育课程的喜欢程度,
及其爱好和建议,寻找大学生喜爱的体育课程,为重点高校的体育课程教育改革提高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体育课程;课程设置;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6-0101-04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高科技已经逐渐地替
代了人类许多繁重的体力劳动。正当人们享受在从劳
动中摆脱出来的喜悦时,随之而来的却是诸如糖尿病、
高血脂、高血压和心脏病等诸如此类的“富贵病”,
究其原因就是人们抛弃了许多日常的体力劳动,同时
又缺少足够的体育锻炼而造成的。这类慢性病,不仅
耗费国家大量的资金,同时又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普及“终身体育”的思想,迫在眉睫。
高等学校教育,是大学生从学生时代过渡到社会的
关键环节。当代大学生,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比较成
熟,能够对各种事物和思想做出明确的判断。如果能够
在这一时期,进行“终身体育”思想教育,并通过体育
课堂的言传身教,能够不同程度地培养大学生的体育习
惯。所以,文章通过对辽宁省4所“211”工程重点院
校的学生对体育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探究其学
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方面存在的优
点和不足,为培养大学“终身体育”思想服务。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和大连海
事大学的体育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掌握体育课程内容
的设置和分类,查阅有关“终身体育”的概念、意义
和举措,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目的设计教师问卷和学生
问卷两种,分别在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
学和大连海事大学4所重点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
在该校教师的帮助下,共找到26名毕业生,并填写了
毕业生问卷。
1.2.3 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软件对调查问卷所得的数
据进行收集、分类、统计、求和与百分比的统计,为
本研究做数据支撑。
1.2.4 逻辑分析法综合运用了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
比较等逻辑学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辽宁省重点高校体育内容的现状分析
2.1.1 辽宁省重点高校的教学指导思想
(1)重点高校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指导思想决
定着学校培养学生的方向,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
想的基础环节。通过对辽宁省四所重点院校的教学指导
思想的调查发现,四所重点院校坚持贯彻国家教育部的
指导方针,融会贯通“终身体育”思想,坚持以人为本、
健康第一的原则,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为目的。由此可见,四所重点高校在教学指导思想,能
够把握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为实施培
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计划奠定理论基石。
(2)重点高校体育工作者的教学指导思想。高校
体育工作者奋战在教学第一线,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实
施者。因此体育工作者对高校教学指导思想理解的深
度、实施的力度同样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
计划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如表2所示,目前4所高校的体育工作者的教学
指导思想中,“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终身体育
的习惯”所占比例仅为6.3%,排列第四位。可见,高
校体育工作者对“终身体育”指导思想认识不够,大
部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指导思想模式,认为传授
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在一定限度内提高学生的体质,
就完成自己的教学使命。其实不然,随着时代的发展
和进步,国家对高校体育课的要求和学生对体育课的
需要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身体素
质仅仅是工作的一方面,如何能够让学生喜欢体育、
并坚持“终身体育”是高校体育工作者的重要目标。
因此,作为教学工作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应该不断加强
学习,把握时代的脉搏,更好地为培养社会接班人服务。
2.1.2 辽宁省重点高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如表3所示,
通过调查发现,在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中,提到“基
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自觉锻炼习惯,良好的行为规
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
思想作为培养目标之一。
在教学大纲制定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原则中尚未提
到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体育
课程中提高上课内容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
运动的积极因素。体育课的趣味性是吸引学生的重要
因素,趣味性不强,学生难免会产生抵触和厌烦情绪,
更谈不上培养其终身体育的习惯。如何提高体育课程
的趣味性,应该是体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2.1.3 辽宁省重点高校的课程设置通过调查发现,辽宁
省四所重点高校所开设课程种类分别为大连理工17门、
辽宁大学12门、东北大学13门和大连海事大学16门。
四所高校课程开设种类也比较相似:第一类,传统的
体育课程,例如足球、篮球、排球、武术和乒乓球。
这类课程在我国高校开设时间最长,群众基础较好,
课程内容安排相对完善,并且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该
项目的比赛,因此比较利于在学校开展,并且能够受
到学生的欢迎;第二类,东北特色项目,例如速度滑
冰和轮滑。速度滑冰历史悠久,由于东北特殊的气候
条件,现已成为北方学校的特色项目运动。随着我国
短道速滑队屡次在冬奥会上夺金,该项目已经越来越
受群众喜爱。于此同时,速度轮滑不仅是北方人夏季
的娱乐项目,而且也是我国南方也已经如火如荼的开
展起来。此类课程不仅受北方学生喜爱,对南方学生
而言,也充满了神秘和刺激,便于学校开展。第三类,
社会大众较流行运动项目,例如游泳、网球、羽毛球、
健美操和搏击等。身体健康已收到全社会的关注,许
多健身俱乐部针对各阶层工作者开设这些体育项目,
使得参与这些项目的群众日益增多。
通过表4也可发现,我国可开展76项体育运动,
相比之下,这四所高校开设课程的种类和数量在12-17
项之间,仅占17.9% ~25.3%。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开放,
不仅喜欢接受新事物,而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
所以,这些课程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四
所重点高校有必要增设其他未开设的体育项目,吸引
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2.2 辽宁省“重点高校学生对体育课程满意度调查
2.2.1 辽宁省重点高校在校学生对已学体育课程满意度
调查
如图1所示,对200名在校学生的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学生对已学过体育课程进行评分,反应学生对课
程的喜爱程度。调查发现男女生对课程的喜欢程度相
差悬殊,男生对篮球、羽毛球和滑雪三个项目的喜欢
程度超过80%,排球、武术和健美操三个项目的喜欢
程度低于40%;女生对羽毛球、网球、乒乓球、健美操、
游泳的喜欢程度超过70%,而对足球、篮球、排球、
武术、速度滑冰和轮滑的喜欢程度低于20%。由此可见,
目前四所高校的课程亟待改革。一些不受欢迎的课程
不仅浪费学校资源,同时也浪费学生的时间,上课的
效果必然受影响,甚至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烦
心理,反而不利于“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
综上所述,在调查的十三门课中,男生对课程满
意程度超过70分的共有5项,女生对课程满意程度超
过70分的共有6项。由此可见,这四所高校在体育课
设置方面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有必要将满意程度低
于20分的体育项目进行删除或者改进,开设学生感兴
趣的课程,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2.2.2 辽宁省“211”工程重点高校毕业生经常参加的
体育项目调查如图2所示,通过对已毕业的26名四
所重点院校的毕业生的调查显示,他们经常参加的活
动有篮球、足球、游泳、羽毛球、网球、健身、台球
和保龄球。这些项目中,羽毛球每月参加的次数最多,
平均每月可达10多次,受欢迎程度较高;其次是俱乐
部健身;参与篮球和足球运动大多是响应单位组织的
集体活动;其球和保龄球是毕业生们在学校期间
尚未接触过的项目。
由此可见,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程并没有与学生毕
业后的体育生活联系在—起,只是根据本校的师资力
量和场地设施片面地选择体育课程,没有充分考虑学
生毕业后是否能够继续参加这些体育项目。所以,学
校开设的体育课程应该从学生毕业后的体育活动出发,
为贯彻“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1)辽宁省重点高校的体育工作者需要加强“终
身体育”思想的深化和学习,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
勇于创新,大胆改革,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服务。
(2)重点高校开设的课程与学生的需求存在差异,
很多课程不能达到让学生满意的程度。高校某些课程
分班授课的形式比较好,可以让男女生能够根据自己
性别的喜好去选择课程。
(3)重点高校开设的课程数量较少,缺乏多样化。
目前开设的课程比较陈旧,缺乏娱乐性,许多带有娱
乐性的体育项目并未纳入学校的教学大纲当中。
3.2 建议
(1)辽宁省重点高校应该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征
求学生的意见,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设学生
喜爱的运动项目。
(2)加强教育投资,为新增体育课程建设场地和
设施,满足学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魏来.辽宁省“211工程”高校体育课程内容
设置的调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熊健,等.黑龙江省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与课程设置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0,28(2):69-71.
[3]郑来发.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方向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
28(6):56-58.
[4]刘雪冰,黄金鹏.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材体系的
新构想[J].体育与科学,2000(4):48-52.
对体育课程的建议和意见范文3
关键词: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 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方式对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但是,现阶段人们对于教学方式的认识并不清晰。部分人将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混为同一。
教学方式,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或者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具体教学途径与教学手段。现阶段,学校强调要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体育教学也得到了高度的重视。笔者结合自身在技工学校的教学情况,就体育教学方式的内涵及其变革提出几点意见。
一、体育教学方式的理论解析
方式,实际上是言行所采取具体形式。体育教学方式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体育教学方式,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言行的具体方式,主要包含体育教学中师生的思维方式及实践活动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行为方式两层面。
体育教学方式作为教学思维内部、程序外化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制约体育教学的展示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选择。因此,在体育教学方式优化之前,体育教学思维方式的定位应该作为教师关注的重点。体育教学思维方式的明确把握从实际应用角度而言需要结合反思性思维、科学性思维、体验性思维三者的差异性。尽管体育教学中以上三种思维的存在比值有所不同,但是三者对体育教学方式改革及科学性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体育教学方式包含体育教学手段、方法、设备、媒介、技巧、策略等多方面因素。体育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呈现,决定其定位主要取决于体育教学中究竟使用何种思维方式和教学理念。由此,体育教学方式的变革需要在具体教学行为中,对操作形式进行具象化的呈现,如提升教师侧重培养学生在探究、自主、合作等方面。
二、体育教学方式变革的文化张力与困境
1.传统与变革的压力
文化以生存为基础,主要体现出人类对本身及自然的超越和创造,因此具有自我持续更新的自主性和自觉性。然而文化的此种特性与文化给定性存在明显的矛盾,此项矛盾对文化变革的影响则凸显为以运作方式来决定文化发展及变革的张力层面。
遵循文化特性的体育教学方法,作为文化传承活动,自然容易受到此项矛盾性的制约。传统教学方法在与时俱进性的要求下,所体现出的自觉变更性,始终受到着力的制约。
由此,体育教学活动中师生创造的自觉性与教学大纲和教学方式所存在的给定性之间所出现的冲突,融合在体育课程中,即显示为教师世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绝对权威的角色定位与高校尤其是技工类院校特有的教学要求之间所呈现出的矛盾性。
面对此种矛盾,体育教学方式拟突破传统固有的教学思维、教学方式、教学理念而形成变革张力,推动体育教学方式变革的发展,就必须正视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理念、观点的存在价值。
就当前各类高校尤其是技工类院校的现有体育教学方式而言,在受到教学经验、专业素养、知识积累程度、教学观念、创新性等的束缚下,技工类院校的体育教师很难将具有现代化气息的体育教学方式引入到课堂中来。
从学生层面而言,技工院校的学生本身来自五湖四海,接受体育教育及相关培养的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别性。因此其体育学习和技能基础及能力,无法承担起体育教师统一化教学方式改革后所提出的质量标准及要求。这也是当前技工类院校体育教学方式改革难以推进的主因。
2.教学思维方式的转变困境
当前技工类院校在对体育教学方式变革重视力度不足、硬件配套设备不够完善、师资队伍后背力量不足、缺乏对应的专业性培训等的前提下,体育教学中教学方式为核心的教学思维方式,仍以体育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主体性思维很难被真正纳入到体育教学方法变革中。
按照实践调查可得,基于体育教学方式变革中师生思维方式权重的差异性,教师在体育教学方式设计和执行时很难切实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要。因此目前技工类院校的现有体育课程多形同虚设,教师使用“放羊式”管理方式,忽视理论和实际的联系性,对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主动参与心态的引导不足,进而导致其进行的体育教学方式变革很难真正获得学生的建议和评价。
此外,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意识的不足也是导致此项本质为身体操作教学模式无法取得学生共鸣的主因。硬件配套设施的不足,很难引发体育教师教学方式创新的兴趣及积极性,操作性技能探究的费时、费力,容易导致体育教师有意识的重视课本时要求的技能、经验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对体育文化、体育精神、操作手法、体育理论知识等层面的关注。
三、体育教学方式变革的路径
1.树立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体育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运用,并非是全盘否定教师的引导性作用。技工类院校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由于缺乏引导往往对体育课程产生休闲娱乐课、放风课等不正确的判断。
对体育课程的建议和意见范文4
摘 要 本文以新乡学院、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09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资料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两所学校2009级学生三年的体质健康测试评价总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水平与学生高考入校成绩有一定联系,在校期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与体育课的设置形成必然关联。
关键词 高校 体质健康测试 分析
众多研究结果显示,国民整体体质健康水平在社会逐步发展的大背景下出现下降趋势[1],大学生作为体质健康测试最直接的群体,他们的发展水平在整体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掌握它的变化趋势和特点,有利于我们在提升国民身体素质,特别是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提出更多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2]。本文以新乡学院、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09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的跟踪调查研究,为提高高校的体质健康水平提出一些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新乡学院2009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大一阶段7818名,大二阶段7500名,大三阶段6010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大一阶段4598名,大二阶段4548名,大三阶段4205名。人数变化与测试年排除退学、转学、留级后的参加实测人数为准。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翻阅有关报刊书籍,网上查询与本文研究内容相关或者相近的文章,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资料访谈调查法:与学校负责测试数据的专职教师联系,调取与测试相关项目相关的数据。访谈提纲:(1)数据选取学校的2009年学生入校基本情况;(2)数据选取学校体育课的开设情况;(3)数据选取学校的体质健康测试情况,其中包括参加测试工作人员和学生情况,仪器使用以及后期数据录入处理情况;(4)数据选取学校体育教师对于学生体育课开设的建议和终身体育观念植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5)数据选取学校领导老师对于学生体育锻炼,营养,健康三方面和在校学习成绩,就业比率等的关系。
3.数理统计法:原数据由Microsoft Excel储存,数据由Spss13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完成,采用均数t检验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4.逻辑分析法:原始数据处理过程,对于严重偏离实测结果的数据,提前进行删除,提前解决后期数据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结果与分析
(一)新乡学院2009级学生三年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变化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新乡学院2009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三年均呈正态分布,t
(二)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09级学生三年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变化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09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三年均呈正态分布,t
三、结论与建议
从数据的对比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在新乡市区所选取的两所高校,新乡学院和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同一级学生在校三年体质健康测试成绩都出现了大一到大二显著上升,大二到大三阶段略微下降的情况,这是数据表现出的最直观的现象。这种现象说明学生从紧张的高考进入大学后,得到了很好的体育锻炼的氛围,体质健康水平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到了大三,随着体育课的结束和就业实习压力的增大,以及某些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导致体质健康水平有所下降[3]。在所有导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中,如果能将两年制的体育课模式延伸出去,将学校俱乐部建设正规化、课余活动常态化等措施运用到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将体育与学分紧密挂钩,通过调节学分所占比例使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贯穿所有在校时间,最终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4];在原始数据处理过程中还发现新乡学院2009级录取的专科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平均成绩为69.72分,高于本、专科共同求和取平均值的67.27分,这说明高考文化课分数线的设定与录入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一定联系,虽然在某些省份试推行的将体育考试纳入高考总分的提议备受争议,但为了提升整体国民的体质健康素质,体育成绩必须受到足够重视;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和不及格率的变化虽然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的趋势,但学校对运动队建设和对体育积极分子的奖励以及体育积极分子的带动作用都应当有充分的认识,让优秀率和良好率的提升起到对于不及格率的鞭策和带动作用,这样才能防止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5]。
参考文献:
[1] 肖正.论高校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体育时空.2012.08:85.
[2] 谭作军.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相关问题分析[J].新乡学院学报.2011.28(5):461-463.
[3] 许明荣,蒋玲,周璋斌等.高校体育课实施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3):937-939.
对体育课程的建议和意见范文5
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大多是以行政制班级为教学班来进行上课的,这种方式对文化课学生是比较合适的,但在一个行政班级中,学生的性别、年龄、体质、技能等个体差异较大,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未必有利。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实施了无班级授课制的实践与探索。“无班级授课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班级,而是打破原来的行政班级,同时让几个班级或年级的学生从兴趣爱好出发,按需要选择项目,按项目编班的一种教学模式。
2.无班级授课制的理论依据
2.1.教材内容的选择性
新课程标准将每一个学习领域目标细分为若干个水平目标,并对如何达到某一水平目标提出了若干个活动建议和内容建议,而不是规定,这就给学校、教师和学生留有很大的余地。这也说明,不管选择什么内容,采用何种方法,只要有助于达成学习目标就行。以运动技能领域水平的一个目标为例:“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动作中的技、战术”。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篮、排、足、乒、羽毛球等项目中任选一项进行教学,一项运动中究竟教什么技、战术,也由教师和学生来定。
2.2.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中也提到,在高中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兴趣选择学习的内容。可按年级分专项班进行上课,也可打破年级界限,按学生实际的水平层次进行分组等形式。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中学实施无班级授课制已在体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中找到了理论上的支持。
2.3.技能发展的可替换性
任何知识体系或技能体系均存在着逻辑和并列关系。在知识体系中,逻辑关系是主要的,如代数中的一元方程和二元方程说明是以逻辑为主的关系。而技艺类课程就不然,虽然基本技能和高难技术之间反映了技能的逻辑关系,但是,动作和动作之间在其实现的功能方面是可以替代的,项目与项目之间也是可以替代的,这种替代并不是指技能之间可以替代,排球技能不能替代篮球技能,但排球和篮球技能所实现的功能是可以替代的,完全可以学习一种而舍弃另一种。
2.4.身体发展的非同步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一年级的学生的智商相差不大,但学生的身体素质受遗传、生活条件、早期训练的制约,其个体差异明显高于智商差别。初中体能好的可以到高中去上课也能适应,而初中生到高中听数学课就根本听不懂。这种非同步发展的趋向说明一个班级所有学生学习统一动作或项目是不符合学生的客观实际需要的。
3.无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要求
3.1.以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为出发点
所谓实际的学习可能性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概念,它包含着决定一个人学习情况的内部条件(兴趣、爱好、技能条件、身体差异)和外部条件(教师水平、教学条件、场地设施等)的同一体。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即教和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都要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
3.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充分满足不同学生不同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念,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并以自己现有的知识经验和兴趣动机,技术能力为基础,来获取更多知识,形成新的技能,发展身体。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将学生的主动、全面放在首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3.3.改善学校的体育教学条件
学生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技能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尽可能开设多种项目以供学生选择,这就要求学校有良好的场地和器材保证。
3.4.提高教师的素质
过去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总是遵循同样的教学模式,用同样的教材和教案,传授同样的知识和技能,享受同样的待遇,教师无紧迫感。实行无班级授课制后,学生可以选教师,而且规定最低选课人数作为开课的前提。有的教师教学风格贴近学生,教学手段新颖、生动,深受学生欢迎。而观念陈旧,授课形式保守,教学质量不高的教师,是没有学生去上课的。因此,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充电,追求新知识,探索新教法,采用更新的手段来吸引学生。
4.实施的步骤
4.1.制定各种教学计划
开学初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和教师等条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全年教学计划、学期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并向学生公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计划,再让学生选择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4.2.制定教学目标
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就必须深入钻研新的课程标准,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每堂课的目标和学生的技能水平、认知能力,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每堂课的目标力求具体化、层次化,注意到不同学生的差异性,使教学最大限度地逼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4.3.精选教学内容
把所有的教材分为田径、体操、球类三大类,在三大类中各选几个项目,让学生选择,然后根据学生所选项目再设立教学班。如果项目所选人数不足10人,取消该项目。如果该项目学生人数超过30人,将学生按技能水平再分班教学。
4.4.加强学法指导
在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精选教学内容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练能力,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理论学习,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转贴于 4.5.及时反馈调整
反馈是教学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通过信息反馈,检查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师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这样既可以把学生的智慧和力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可以使师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不断改进教学工作。而教师经常把学生学习的信息反馈给学生,便于学生了解学习状况,调节思维方式,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6.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评价由单一内容评价向多元内容评价转变,采用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出勤、学习态度、兴趣、合作态度等。在对学生的技能评定中,也要让学生参与打分。对在各类比赛中成绩突出的学生,可以免修体育课,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单独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
5.无班级授课制的优势与价值体现
5.1.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无班级授课制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鼓励学生从兴趣出发,按需要选择,从而使学习成为一种主动自觉的行为,真正确保每一个学生获益。
5.2.加大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由于是学生自己选择教师,因此课堂中学生比较认可教师,师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学生能主动与教师交流,为教学出谋划策,充当小老师等,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由于打破了原有行政班级,学生将与不同班级或年级的学生交往,并且随着项目的变化而不断变换交往的对象,加大了学生交往的范围,通过与新的同学的交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对159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155人回答和同班或同组学生相处得非常和睦。
5.3.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无班级授课完全是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按需要选择。因此,学生的学习完全成为了一种主动自觉的行为,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灌输、学生机械接受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被动学、苦学变成主动学、乐学。通过对体育课是否有乐趣的调查,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人数比例从以前的67%变为现在的94%。
5.4.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无班级授课的明显成效也体现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由于过去什么都学,什么都没学会。现在学生所学内容是教师和学生所选,符合学生的需要,且每一项内容有较长的学习时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5.5.提高了教学效果
实施无班级授课制后,学生学习兴趣发生了明显变化,学习兴趣的变化带来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通过对高一年级159名学生在一节体育课后的问卷调查,有135人回答在今天的体育课中学习了新的内容,有116人回答在技能方面有提高,有99人回答有“啊,明白了”、“噢,对了”这样的想法,有155名学生回答能和同班或同组同学和睦相处。
6.体育教学中实施无班级授课制的几点建议
6.1.实施无班级授课制,由于打破了原有的班级,按学生所选项目重新编班,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敬业、乐业精神,才能保证这一教法的顺利实施。
6.2.班级的打乱,无形中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如果管理不善,各个教师之间不加强联系,有的学生就会趁机逃课。因此,实施无班级授课制,要有完善的制度和措施保证。
63在学生选择教师或选择项目中,一部分学生缺乏主见,看见别人选什么自己就选什么,不是从兴趣爱好出发,因此,要加强对学生选择项目的指导。
6.4.实施无班级授课制需要一定的教学条件,特别是要有充足的场地、器材,良好的师资力量,因此要求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场地器材的条件,鼓励条件差的学校教师自制简易的体育器材。
6.5.无班级授课制的实施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学校、教务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等方面的通力配合。
7.结语
对体育课程的建议和意见范文6
选择某高校2014级学习健美操课程的四个班级作研究对象,选两个班级进行实验,最后两个班级和实验组进行对照,研究组要男生32名、女生32名,对照组人数和性别相同。进行实验时,老师不能发生变化,但是教学模式按照实验组和传统组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实验组的教学采取“合作学习”法,传统组的教学采取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对每个班级的健美操常识掌握情况进行测试,将这组数据保留到实验结束,通过这组数据也能产生比较。合作学习适应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这种学习方法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作为研究对象,切忌人为地对研究对象进行匹配,把优秀者和落后者分开比较,这就违背了研究“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法是进行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查阅实验相关的文献资料,能让研究者对研究内容做到详细了解,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补充以往研究的不足,规避以往研究的风险,让自己的研究更趋向完美。本文研究的基本文献来自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等网络资料库。在归纳资料、完善总结资料、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掌握研究现状,分析研究内容。
(二)交流访谈
合作学习适应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这种学习方法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健美操作为高校体育公选课的课程,也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将“合作学习”这种方法,有效地应用在健美操的教学之中,是对健美操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对健美操这门体育项目发挥特定的作用产生了积极地影响。根据实验步骤,笔者采访了一批大学教授和教师,详细交流了目前“合作学习”法在大学中的应用情况,听取了专家的建议和意见依探讨了目前高校健美操体育课程在应用“合作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专家、教授及教师的逐一访谈,了解并掌握了大批相关知识理论,拓展了实验思路。专家和教授也给实验的实行提出了建议,很多都具有可行性,完善了笔者的实验思路。
(三)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根据调查对象编写了两种,一种是面对教师的调查问卷,一种是面向大学生的调查问卷。老师的调查问卷内容是通过调查老师进行教育、考核的方式方法来展开的。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内容是通过调查学生进行上课后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方式的一些建议而展开的。这次调查问卷总共打印了一百六十份,学生的一百份,老师六十份,都进行了发放,老师的调查问卷收回四十份,学生全部有效收回。
(四)实验
1.实验时间
在2014~2015学年进行实验,每周健美操这门公选体育课总共有一节,这一学年共有16节健美操课程。
2.教学内容
复习了健美操的基本动作,纠正了几组基本步伐,然后学习了《大众健身操2级》。老师根据上课要求,结合“小组合作”的基本内涵,把“小组合作”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并编写完善档案。
3.实验过程
实验要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在授课之前进行一次测试,在授课之后进行一次测试,将“合作学习”用在授课环节。即:实验之前进行针对老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体能测试。开始上课的时候将两个班对半分,一半应用“合作教学”一半应用传统教学,采用“合作学习”的班级作为试验班级,传统的两个班要与实验班进行效果对照。实验结束之后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三、研究结果
(一)常识掌握情况
可以看出,未进行实验之时,两个班的常识掌握情况差不多。分别教学之后,虽然两组同学的知识都有所提高,但是不论是从效率还是掌握程度来看,实验组都比对照组有所提高,差异比较突出。
(二)技能掌握情况
第一,实验之前,在体质方面,两组同学的状况比较类似,P值比0.05大,第二,实验完成之后,实验组同学的体质得到有效提高,对照组的劣势比较明显。P值比0.01还要小。学习健美操,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保持积极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素质,使学生的形象更具气质,节奏感比较鲜明,内涵比较丰富的特征吸引了广大的师生爱好者。健美操作为高校体育公选课的课程,也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将“合作学习”这种方法,有效地应用在健美操的教学之中,是对健美操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对健美操这门体育项目发挥特定的作用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健美操这一项体育项目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被越来越多的师生推崇。它把音乐、舞蹈融入到体操教学之中,完美诠释了三者集合的优点。现在我国很多高校都有大学生健美操这门体育公选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健美操的推广程度,提供学生丰富的健身技巧。现在,怎么样让健美操课程进展顺利,教给学生更丰富的内容,已经成了现代健美操的主要任务,要达到这一点,就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充分展现出健美操的健康态,这样才能对健美操教学效果有进一步的提高。笔者经过实验发现,“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最适应现在健美操的教育内容,对学生提高健美操教学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让学生增强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