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创业策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跨境电商创业策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跨境电商创业策划

跨境电商创业策划范文1

关键词:跨境电商;电子商务教学;措施

一、跨境电商简述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随着国人工资成本的快速上涨和环保意识越来越高,中国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导致中国外贸进出口全行业的不景气。相对应的是,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为4.2万亿,同比增长33.3%;2015年跨境电商增速达到30%以上,以跨境电商作为新型贸易模式正成为中国外贸和电商领域的广阔“蓝海”。因此,新型贸易模式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社会对复合型外贸人才的需求将逐年增加。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与输送的桥梁,在促进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跨境电子商务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1.相关教材缺乏,内容更新较慢。跨境电商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很多概念的提出和发展都是近期的事情,而由于教材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等师生拿到手的教材内容经常是一两年前的内容。甚至部分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还是以PC端的电商活动为主。但在业界,跨境电商的发展早已是日新月异了。如今,微信、手机客户端、Amazon、阿里巴巴、速卖通等平台已经成为业界发展的主流平台在蓬勃发展。对于这些方向和平台的教学和研究成果并不多。跨境电商专业的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不少已经或多或少接触过一些跨境电商实践内容。教学内容的陈旧直接导致对相关专业的学生缺乏指导作用和吸引力。2.教材内容杂而不精,缺少主线逻辑。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的教学具有实践性、发展性以及综合性的特点。课程知识范围很广,涉及跨境电子支付、计算机基础知识、跨境物流、跨境法律法规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跨境电商课程的教材目前可供选择的不是很多,部分也只是笼统地以章节的形式对这些知识分别介绍,内容拼凑逻辑不清,难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并对实践产生指导作用。教师采用这样的教材,在平时授课中会产生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内容多而广,很难在一个学期甚至是一学年完成这样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是到了高年级,许多内容与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内容重复甚至几乎包括了所有专业课的内容。3.偏重教学内容,忽视课程引导。目前,社会上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各有不同,但是总体来看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从事跨境电商系统整体运营和组织管理工作的跨境电商的管理和策划人员;二是跨境电商的商品管理、网络营销、物流配送等工作的跨境电商营销人员;三是从事跨境电商系统开发、网站建设和维护等工作的跨境电商技术人员。相关专业学生越早对自身职业有所定位,就会越早确定自己对专业课程知识的侧重点,提前做好储备知识准备,提高学习持久力和热情。一些教师目前在跨境电商的教学中对后续专业课程和课程知识与学习关系的指引不够,有些课程只是在本课程中稍加介绍,不需要在课上全面展开。

三、跨境电商教学改革探索

1.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采用教学方法。现阶段,模拟性质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已经比较成熟,真实的业务操作能力相对薄弱,特别是基于跨境电商发展趋势下的跨境电商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是缺乏。因此,符合现在跨境电商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和相关教材就显得很重要,教师要打破以往常见的讲授法加小组讨论这样的常规授课方式,多采用企业真实的操作环境和商业技巧,将书本上的知识有效结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现场教学、角色扮演模拟情境等课堂教学手段。为加强针对跨境电商实战水平的培养,可以由兼职教师或企业外派教师使用阿里巴巴等平成建店,以任务驱动教学和项目引导教学,由学生自主操作,实现“教、做、学”一体化。2.增强课程体系内容体系逻辑,结合前沿知识。一些教师针对教学中教材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发表了很多教学内容改革的文章。随着跨境电商高速发展,不断有新的技术、新的理念产生,教师应该是课程内容教学的主导者,教学中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主次、重点。教学内容改革应以大纲为基础,结合跨境电商发展前沿,理顺跨境电商务知识模块的内部逻辑,紧跟电子商发展,更新调整知识模块的具体知识。3.推动教学证赛融合,实施自主创业教育。针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兼具外贸知识和电商技能的要求,推动教学证赛融合。实质性鼓励跨境电商专业学生参加跨境电商的各类比赛,如“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阿里巴巴全国高校跨境电商挑战赛”等,鼓励学生参加比赛,让其学习最新跨境电商知识,进而增强实践能力,带动并促进学生学习跨境电商等业务积极性。此外,考证制度融入教育教学中如国际商务师、电子商务师等,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技能。总而言之,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和新的理念不断涌现,跨境电商处于动态变化中,跨境电商课程教学需要不间断地调整教学内容来紧跟跨境电商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开拓思维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跨境电商实践教学与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尝试相结合,培养与企业人才要求相符的跨境电商专业学生。

参考文献:

[1]王芳.跨境电商时代下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

[2]徐艳艳.跨境电商加速发展背景下新型高职外贸人才培养探析[J].对外经贸,2015

[3]沈伟玲.基于外贸电商创业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J].当代职业教育,2015

跨境电商创业策划范文2

关键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建设

一、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随着2015年"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跨境电商已经站到了资本市场的风口上。跨境电商有望成为对冲出口增速下台阶的利器。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条件的恶化,以及欧洲、日本的需求持续疲弱,中国出口贸易增速出现了下台阶式的减缓。而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型贸易近年来的发展脚步正在逐渐加快,并有望成为中国贸易乃至整个经济的全新增长引擎。

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5.4万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中跨境出易规模达4.49万亿元,跨境进易规模达9072亿元。中国跨境电商的进出口结构比例中出口电商占比83.2%,进口电商占比16.8%。

从结构上看,跨境出口电商的比例将长期高于跨境进口电商的比例,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将始终以出口为主,进口为辅。国家近年来力促跨境电商的发展,更多旨在扶持传统外贸企业借助互联网的渠道实现转型升级。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的交易模式跨境电商B2B交易占比达到88.5%,跨境电商B2B交易占据绝对优势,跨境电商B2C交易占比11.5%。

未来几年跨境电商将快速发展,2017年跨境电商交易额将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0%左右。而其中主导仍是出口电商,占比约保持在80%以上,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出口电商交易规模仍将保持20%-25%的增速,2017年将达到6.64万亿的规模。未来随着跨境物流、支付等环节问题的进一步突破和跨境电商企业盈利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未来中国跨境电商重点将从B2C转向B2B,电子商务的B2B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通过推动制造型企业上线,促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和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从生产、销售端共同发力,成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策略。

二、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面对的交易对象来自世界各地,他们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生活习俗等等,加上电子商务本身涉及到的在线支付、物流、计算机网络等知识,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跨境电子商务从业者,即要掌握外贸知识技能,也要掌握电子商务知识技能。外贸技能主要是外语口语和函电能力、报关能力、报检能力、国际商务单证技能、国际结算技能、国际运输与货代技能等,同时要了解销售区域习惯和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并随时关注国外政策的变化。在电商技能方面,需要知道各大平台的不同运营规则。目前,社会上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大体上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商务型跨境电商人才。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加速颠覆各个领域特别是传统的商业领域,另一方面又在倒逼和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对企业转型升级来说,这是一个由信息技术创造出来的难得而的战略机遇,也是重大挑战。商务型跨境电商人才则是适应这类企业的需要,要求具有互联网的思维,精通跨境电商知识和技能,能策划运营电子商务项目,懂得信息化经济体的管理规律。

第二类是技术性电子商务人才。这类人才主要是适应企业在信息化过程,对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以及企业信息化后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再改造的要求。要求他们精通电子商务技术,掌握电子商务技术的最新应用,同时具备足够的现代商务知识,根据商务需求,以最有效、最可靠的技术手段予以实施。

第三类是战略型电子商务人才。这是对人才要求最高的需求类型。主要是服从于经济实体的电子商务决策。要求这类人才除了具备以上的两种人才的能力外,还必须具有企业家的特质,通晓电子商务全局,熟知行业的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了解电子商务的应用情况和特点,能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其发展趋势。

第四类是创新创业型电子商务人才。2014年11月21日,考察义乌刘村,指出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比作中国发展的“新发动机”。个体户、小微企业将迎来“井喷式”发展,亟需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人才。

三、跨境电商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改革方案

1.成立跨境电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跨境电商兼具电子商务及国际贸易的特征,对中职学校来说是全新的方向。在知识层面和实践技能上都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指导。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由跨境电商行业专家、企业工作人员、学校领导、国际贸易专业教师、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组成。根据社会发展方向、行业需求,指导学校调整专业培养模式,更新课程设置,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2.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对原有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推进电子商务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把跨境电商的项目课程纳入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培养学生的跨境电商操作技能,利用B2C平台开展小额跨境贸易。学生通过跨境电商的学习,可以对真实业务进行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3.跨境电子商务课程的设置

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跨境电商职业能力,包括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电子商务运作能力、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能力。中职教育可以把现有电子商务专业中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调整为跨境电商的课程,例如跨境电商基础、跨境电商平台操作、跨境电商英语、跨境电商网络营销、产品拍摄与店铺装修、跨境电商案例分析等。除了常规课程外,还应积极建设实践项目基地,把实训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环节。

跨境电商创业策划范文3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 国际商务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119-02

一、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信息或是商品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在对外贸易中被广泛应用。跨境电子商务减少了传统供应链,降低了中间环节成本,提高了外贸企业的利润率。借助跨境平台,企业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目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已成为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动力。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2013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约3.1万亿元;2014年交易规模约4.2万亿元,同比增长33.3%;2015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为5.4万亿元,同比增长28.6%,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占进出口总额的19.5%。跨境电子商务已成为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重要的新渠道。

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为了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我国陆续出台《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政策,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保驾护航。2015年商务部也制定了《“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鼓励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态度,提出用“互联网+外贸”的模式实现产品贸易优进优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打造新经济增长点。

二、跨境子商务发展的人才需求分析

(一)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大量业务线上操作,使得对传统的外贸专业学生的需求不断减少,而对具备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外语等复合型知识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大增,并面临巨大的缺口。阿里研究院通过对300多家企业调研形成的《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指出,高达85.9%的企业认为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缺口“严重存在”,招到的人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比率高达82.4%。德勒与Payoneer公司合作撰写了《2016年度跨境电商行业人才管理趋势调研报告》,认为从整体上看65%的企业均认为行业专业人才在数量上的匮乏及质量上的短板是亟须解决的最普遍问题。企业人才来源一大途径是高校,但跨境电子商务属于交叉性学科,既有国际贸易的特点,也有电子商务的特点。而目前结合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学科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方向)的高校寥寥无几。目前,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毕业生主要来自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外语以及国际商务专业,由于缺乏符合跨境电商企业需求的复合型知识储备,企业认为大部分毕业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68.4%的企业需要具备跨境电商操作技巧和实战训练的人才。

(二)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需求岗位及其对知识能力的要求分析

对表1的岗位需求和知识能力需求进行归纳总结可知,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主要如下:一是具备熟练的英语口语、翻译、写作水平,能用英语等外语与客户沟通,进行产品讲解和翻译工作。二是能熟练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图片处理等基础知识和技能。三是具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操作、运营能力,以及客户服务、风险管理等技能。四是具备外贸、跨境物流、支付等专业知识和技能。五是具备海外营销推广技能,熟悉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占内外推广工具和方式;了解不同文化之间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语言、习惯、法律等知识,熟悉海外客户的消费需求、消费理念和网络购物习惯,能根据国家、文化、消费对象、产品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营销策划。六是具备数据分析能力,能对营销数据、交易数据进行分析、提高产品转化率及销售额。另外,跨境电商从业人员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商务环境,因此还需具有灵活应变的处事能力、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与积极合作的团队意识等职业素养。

三、适应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开设跨境电子商务相关课程

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市场已经成为外贸企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为了适应这种需求,为外贸企业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提供所需人才,国际商务专业要调整课程设置,开设跨境电子商务相关课程,如跨境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网络营销、跨境物流、电商数据化分析、跨文化交际、图片处理等,作为专业必修或选修课。作为涉外专业,要强化学生的英语听说写能力。另外,根据地方特色可以开设有针对性的小语种课程,比如与东南亚贸易往来密切的广西,可以设置越南语、泰语等课程。

(二)加强校企合作,开拓校企合作新模式

要培养适应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国际商务人才,就要加强校企合作,并开拓校企合作新模式。除传统的与外贸企业或跨境平台开展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资源、企业人员到校任兼职老师、接收老师挂职锻炼、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等常规合作外,还可以开拓校企合作新模式,例如给学生提供货源,让学生通过敦煌网、速卖通等跨境平台进行实战运营并在运营中给予学生一些指导。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营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合作企业的产品开拓市场、提高销量,同时优秀学生也可以成为企业后备人才。另外,企业和学校可以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引企入校”,将企业的资源与学校的团队、场地相结合,校企共建项目。

(三)打造专业的跨境电子商务师资队伍

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需求的人才具有复合型特征,这对师资团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师资团队,一是要鼓励教师参加跨境电子商务师资培训,获得跨境电子商务基本理论知识及基础操作技能;二是安排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在真实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环境中提升跨境专业技能和素质;三是利用敦煌网等免费平台,开设跨境电子商务店铺,进行实战研究,丰富课堂资源,提高授课效果。

(四)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创业实战训练

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行业门槛相对较低,如敦煌平台免费且可零库存,并且允许个人注册,给学生创业带来契机。因此,可鼓励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组成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团队,在免费电商平台开设店铺,完成市场调研与分析、选品并寻找货源、产品上架、对产品进行运营与推广、处理询盘与订单、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完整的跨境电子商务流程。从中,进行全真的跨境电子商务操作,与真实的生产厂家进行真实的贸易,面对真实的国外客户,获得真实的订单,产生真实的利润,切实提高学生创业和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毛娇艳.跨境电商发展给高职外贸人才培养的启示[J].当代经济,2015(34)

[2]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EB/OL].(2016-08-25)[2017-01-16].http:///content/16/0825/06/33774963_585728265.shtml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面向中小微外贸企业的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桂教职成[2015]22一般-5号);2016年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院立重点课题“‘互联网+外贸’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162101)

跨境电商创业策划范文4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应对策略

一、我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现状

据中国商务部的调查统计,2014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4.2万亿元,增长率为35.48%,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5.89%;2015年我国股票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外贸企业超过20万家;而据商务部测算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从2008年的0.8万亿元增长到6.5万亿元,占整个外贸规模的19%,年均增速30%。以上数据表明,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作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模式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相较于我国低迷的传统外贸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具有优化国际产业链、加快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等作用,由此看来,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发展中是我国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起着拉动经济新引擎的作用。然而,比较世界各国应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的能力,明显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近年来虽有快速发展,但总量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少,且在国际上总的占比较小。且像天猫国际、京东海外购、聚美急速免税店、唯品会、一号店等等,这些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巨头也面对重重困境。而且我国大部分企业依靠电子商务在开展国际贸易的做法单一,仅只是广告、信息、进行电子查询,然而很少有企业能完成网上商务洽谈、签订合同、交换文本及单证,网上支付等一系列工作。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管理方式不适应、诚信体系不健全、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亟须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二、我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仍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全新交易模式,在被国际贸易广泛应用,并促其迅速发展的同时,同样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

(一)缺乏完善的跨境电商电子支付系统

我国的第三方支付工具,例如支付宝、余额宝、贝宝、财富通、99bill-快钱、网银在线、首信易支付、云网、环讯IPS、微信钱包等,虽然在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被广泛使用,但在国外应用并不普遍,且世界各国的电子支付方式都各不相同,国内外通用的电子支付工具也不多,导致支付和结汇环节一场繁琐。

(二)我国的跨境物流发展滞后

依托跨境物流将包裹送到消费者和终端市场手中,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才有可能继续进行。但我国传统跨境物流,转运物流价格高、时效慢。且一直存在种种弊端,如配送时间长、包裹无法全程追踪、不支持退换货,甚至会出现清关障碍、包裹破损、丢包的情况,售后服务难和退换货难。我国跨境外贸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国际物流发展却还没有跟上节奏,势必会带来很多隐患。

(三)供应链不稳定

海外商品供货渠道不稳定,价格难以控制,供应链长,环节复杂,各地区文化和商业环境有差异,打通各环节难度大。

(四)跨境电商对传统企业的冲击,易使我国的国际贸易形成蹩脚之势

一方面是跨境电商规模的持续扩大,另一方面是传统零售业绩一路下滑。据《2014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3.4万亿元,同比增长31.4%。但根据东方财富数据,截至4月9日,A股零售板块已经公布业绩的29家上市公司中,16家营业收入出现下滑,占比达55%,净利润也大降。无疑跨境电商对我国的传统企业造成打击和威胁,传统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仍占相当大的一部分,此涨彼消的困境会制约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五)欠缺专业人才

跨境电子商务需要复合型人才,其应具备英语交流、网络营销与策划、国际支付、国际贸易、国际物流等专业知识,还应懂得运用相关搜索引擎,了解多过文化,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然而,在我国,这种复合型人才存量不多,有经验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又高校与社会培训机构来不及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与培训进行调整,故产生巨大的人才缺口。这样一来,便会制约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

(六)相关的法规、政策不完善

1.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出台,经济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中也缺乏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条款,现行的法律条文无法规制。且跨境电子商务衍生出许多问题,如通关、商检、退税、结汇、消费者权益、交易纠纷、知识产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等都需要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健全的法律法规有助于我国的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健康发展。2.管理机制需完善。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出口目前以中小额交易为主,且B2C电子商务市场的产品准入门槛较低,导致大量低附加值、无品牌、假货仿品充斥跨境电子商务市场。这些问题涉及到海关、国检(检验检疫)、国税(纳税退税)、外管局(支付结汇)、商委或外经贸委(企业备案、数据统计)等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但目前我国各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仍存在一些各自为政、扩张权限、重复监管的问题。且我国企业的管理理念更新速度不如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速度。

三、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跨境电商电子支付系统建设

政府应鼓励企业开展跨境电子支付,推进跨境外汇支付试点,支持境内银行拓展境外业务。多为企业提供优惠措施。支持我国的电子支付手段向欧美等先进国家看齐,支持我国第三方支付工具与各国交易方式对接。此外由于各国的消费方式不同,加之涉及国际交易中的货币兑换等问题,我国还需加强电子支付工具的建设,企业要尽量做大国内支付工具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并努力在国际电子支付中占据重要份额。我国消费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尽可能多的使用我国的各种电子支付软件,应在使用过程中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搭建跨境物流体系

国家应开展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计划,建设物流大通道,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物流基础基础设施,发展智慧物流,推动物流产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以降低物流成本推进流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让运输不再遭遇“囧途”。尽早规划建设尽可能完善的跨境物流体系,并加强海外仓建设。还应简化国与国之间的检验检疫等通关环节,加强管理创新,在通关环节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此外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应抱团到国外建立海外仓,避免承担单个建仓的高额成本。加快我国国际性跨境物流大企业的建立。

(三)打造建议稳定供应链

企业应积极与海外知名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了解当地的文化、市场环境、货物的供应流程,寻找受国内消费者所青睐的海外商品,与对方建立良好的供货渠道,并以合适的价格达成协议。

(四)加强跨境电商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我国要加强跨境电商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全方位、高效发展,打造智慧化全产业链,有利于彻底改变我国传统外贸企业被动环境,企业应积极做好体系完整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建立数字化工厂、实现智能化生产,促进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等全产业链体系建设,努力打造有实力的国际性品牌。

(五)加强人才的培养

政府应鼓励各类企业、培训机构、大专院校、行业协会培养掌握商业经营管理和信息化应用的综合型高端紧缺人才。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电子商务人才继续教育基地,开展实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引进高端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其次,企业要学会将拥有传统外贸经验的人才注入电子商务,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在报关、报检、租船、订舱等常规外贸流程提供帮助、提供包括退税、融资在内的金融服务和售后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改进和优化,有助于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高等学校可加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的教学,尽可能多地开设与跨境电子商务有关的课程,建立复合型人才培训基地,开展与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制度,落实就业创业和人才引进政策。拥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个人应努力提升技能,适应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六)完善相关法规、政策

1.国家应建立健全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加强对互联网环境的监管,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保障电子商务交易安全,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交易活动。企业和个人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是应遵循电子商务法律条款,且应积极提供意见和建议,支持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完善。2.国家应推进简政放权,创新管理服务。坚持促进发展、规范秩序和保护权益并举,防止措施失当导致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发展中走歪路,丧失发展环境。政府和企业应创新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建立与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国家、企业和专业人才之间要尽可能更多地开展相关讨论工作。

四、结束语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国际贸易产生着日益突出的作用,在目前全球经济发展普遍放缓,传统国际贸易发展缓慢的环境下,它展现出拉动我国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优势,同时,对促进我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由于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存在着模式问题、管理体制问题、安全与法律问题、人员素质问题等各方面问题,这需要我国政府、企业和专业人才的共同探索和研究,加快完善电子商务之一新兴业态,让其真正发展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引擎、新优势、新形式。

参考文献

[1]来有为,王开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形态、障碍性因素及其下一步[J].中国与全球化,2014.

[2]蔡晶.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分析及建议[J].电子商务,2015.

[3]TECH2IPO.目前最详细的对国内跨境电商的纯干货分析,杨露茜,2015.

跨境电商创业策划范文5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能力结构;应用型;课程体系

虽然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严峻影响,我国对外贸易仍然在2010年后扭转颓势保持向上的增长趋势。2014年,进出口总额更是突破了26万亿元大关。在此过程中,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以及贸易方式在不断调整和变化,对外贸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为了适应这种要求,池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池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定位为应用型本科,是校级特色专业,2013年该专业获得安徽省“振兴计划”的支持。在近年来的办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持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以期望能够培养出适应企事业单位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原则

1.1 “面向市场”的原则

面向市场是指课程体系的设置需要相应外贸行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当前,中小外贸企业发展迅速,服务外包方兴未艾,跨境电商蓬勃发展,文化贸易日益活跃。中小外贸企业需要外贸人才一专多能。服务外包的发展则意味着外贸人才要熟悉服务外包的业务流程。跨境电商的兴起要求外贸人才熟悉各种跨境电商平台的具体操作。文化贸易的活跃则要求外贸人才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熟悉文化贸易的流程。面向市场原则要求在课程体系优化中,响应市场上的这行变化。

1.2 “个性发展”原则

现代教育要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个性发展原则要求,一方面在课程体系设置时考虑为学生留出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另一方面在课程体系中要压缩必修课比例,增加选修课比例,并要兼顾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选修课要体现课源多、知识面广的特点。

1.3 “合作办学”原则

地方高校大多面临办学资源不足的约束,合作办学则是突破这一约束的合理选择。合作办学的原则要求在课程体系优化中,要突破现有师资队伍及教学条件的限制,充分利用合作各方的资源优势。比如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企业专家,扩充教师队伍,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共同完成毕业实习等;通过校校合作实现师资共享,教学软件等资源互用等;通过校地、校协合作,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等。

2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能力规格

根据相关调查,当前外贸企业对应用型外贸人才能力的要求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扎实的外贸专业知识,突出的英语应用能力,较强的业务实操能力,熟练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过硬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1-4]结合当前外贸行业发展的特点,我们将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能力规格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2.1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

外贸企业希望应用型外贸人才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这种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价值观、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团队精神等方面。具体而言,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和职业素养;还需具有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乐观开朗的心态。具体而言,综合能力课细分为价值判断能力、身心调适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通识能力。

2.2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这种专业知识和能力包括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两大方面。理论知识方面,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需要具备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预测国际国内经贸形势,初步具备本专业领域的研究能力;需要熟悉外贸业商务电函、文书处理方法,能灵活运用外语进行经济贸易活动;还要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商业活动,初步具备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等。应用能力方面,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需要熟悉进出口业务环节,能正确操作处理外贸业务流程、规范缮制各种业务单证;能适应报关、制单、跟单等外贸具体工作要求;具备互联网贸易拓展能力。若将上述能力进行整合,则专业能力可以归纳为,专业基础能力、专业专长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

2.3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拓展能力要求

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时代主旋律,大学生应适应时代的要求,熟悉创业的有关政策,具有良好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落脚点是培养就业竞争力强的人才,因此应用型大学生需要具有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此外,应用型大学生还要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上分析表明,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拓展能力可以概括为创新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根据上述对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能力规格的具体分析,可以构建如图1所示。

图1 能力结构图

3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方案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适应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迎合人才能力规格的需要。根据上述对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能力规格的分析,将课程体系分为三大平台和若干模块,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结构体系图

3.1 理论教学平台的模块结构和具体课程

理论教学平台由四大模块构成,分别是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主干课模块和专业专长课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本原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形势与政策”和“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大学体育”、“大学英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开设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帮助学生锻炼健康的体魄,养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乐观开朗的心态,拥有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并逐步具备英语言的基本运用能力。

学科基础课模块开设专业认知能力开设“专业导论”、“经济应用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管理学”、“会计学原理”、“经济法”、“电子商务概论”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理分析能力、经济思维能力和基本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专业主干课模块开设“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国际结算”、“外贸单证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报关实务”、“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函电”、“外贸英语口语”、“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进出口业务环节,学会正确操作处理外贸业务流程、规范缮制各种业务单证;帮助学生熟悉外贸业商务电函、文书处理方法,学会灵活运用外语进行经济贸易活动。

专业专长课模块开设两个方向:网络贸易方向和金融投资方向。网络贸易方向开设“国际服务贸易”、“网上零售”、“公司财务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国际技术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地理”、“跨国公司理论与实务”、“国际工程承包”等课程。网络贸易方向的设置是为了适应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趋势,让学生了解各种跨境电商平台,学会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商业活动。金融投资方向开设“商业银行经营学”、“保险学”、“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期货理论与实务”、“个人理财”、“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金融投资方向的开设是为了迎合我国金融市场开发和金融行业大发展对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这些方向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掌握货币金融、证券期货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法规,为今后从事金融投资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3.2 实践教学平台的模块结构和具体课程

实践教学平台由课程实验模块、课外实践模块和集中实训模块三部分构成。课内实验模块包含两面公共基础课程、五门专业主干课程和四门专业专长课程。两门公共基础课是“计算机应用基础”和“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实践”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信息处理技术,具备信息处理方面的基本能力。五门专业主干课程分别是“SPSS软件应用”、“国际结算实训”、“外贸单证实务实训”、“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实训”和“报关实务实训”,目的在于通过课程实验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外贸业务流程、规范缮制各种业务单证,能适应报关、制单、跟单等外贸具体工作要求。四门专业专长课程分别是网络贸易方向的“网上零售实训”和“跨境电子商务实训”,以及金融投资方向的“商业银行经营实训”和“证券投资实训”。

课外实践模块主要有“创业策划与实战”、“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学科与技能竞赛”、“课外科技创新”等课程,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集中实训模块包含“军事训练”、“专业认知实习”、“ERP沙盘模拟综合实训”、“国际贸易模拟综合实训”、“毕业教育”、“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课程。

3.3 素质拓展平台的模块结构和具体课程

素质拓展平台包括文化素质课模块、社会实践活动模块、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和双学位辅修专业模块四部分。

文化素质模块开设“大学生科学素养”、“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大学生艺术素养”、“大学生德行素养”、“大学生劳动素养”以及不同学科的选修课程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可以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也能够帮助大学生价值观、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团队精神等的养成。

社会实践活动模块包含“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课程或活动。该模块所开课程是为了增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模块主要开始“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素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职业技能(资格)鉴定”和一些与创业相关的实践课程,目的是发掘学生潜能,增强其发展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有85.8%的外贸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确认会优先录取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1]因此,特别在此模块中开设了“职业技能(资格)鉴定”课程。

双学位辅修专业模块主要是鼓励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辅修外语地位学位,一方面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扩宽就业面向。

3.4 课程结构比例

按照能力结构进行划分,综合能力平台课程学时合计为772,占总学时的32.5%,学分合计为56.5,占总学分的34%;专业能力平台课程学时合计为1601,占总学时的67.5%,学分合计为105.5,占总学分的63.6%;能力拓展平台占总学分的2.4%。按照理论课和实践课来划分,理论课课时总数是1989,学分总计为117,分别占总学时的83.8%,总学分的70.5%;实践课课时总数为384,学分总计为49,分别占总学时的16.2%,总学分的29.5%。从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构成来看,必修课总课时为1933,学分合计为129.5,分别占总学时的81.5%,总学分的78%;选修课总课时为440,学分合计为36.5,分别占总学时的18.5%,总学分的22%。

4 未来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方向

4.1 构建“经管一体、外贸专长”式的课程体系

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将会带来外贸公司的微型化甚至个体化。这些小微企业或个体企业对外贸人才的要求,往往更加注重综合能力。外贸人才既要能从事外销、制单、跟单等具体业务,还要具备综合管理能力。这意味着,未来学校需要培养具体技能突出,综合素质出众的“复合型”外经贸人才。构建“经管一体、外贸专长”式的课程体系将是未来改革的一个方向

4.2 构建“订单式”课程体系

随着对外贸易向纵深方向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除了一般的综合素质和外贸业务能力外,还需要具有相关行业的具体知识。然而,学校由于师资力量和办学济源等方面的限制,难以开设设计各行各业产品知识的课程。校企合作、校协合作构建“订单式”课程体系也不是未来改革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黄晶晶.外贸专业社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12):52-54.

[2]高国辉.外贸企业人才需求特征调查与分析[J].环渤海经济t望,2014(8):16-18.

跨境电商创业策划范文6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自2015年5月起,政府连续出台对跨境电商的鼓励和扶持政策,电子商务的异军突起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面对国际经贸往来的广泛性、多发性、多层次、多样性、频繁度的激增,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面临向市场变化需求的转型。因此,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也要响应号召,培养方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商务英语,在教学及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难以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往来的复杂性和多样性[1]。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向应用型转型也就面临着许多困境。

一、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2]。独立学院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语言功底深厚、商务技术能力扎实、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能够将商务知识和技术运用于社会实践工作之中的综合型人才。明确这一培养目标后,应当将英语专业和商务课程的优势组合,而不仅仅是两种专业知识的简单叠加,应该突出“应用型商务英语”的特色,强调本学科的实践性和技能性的特点。“加快转型升级,形成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提高独立学院竞争力的必然选择。”[3]

二、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中的基本问题

(一)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缺乏核心特色课程目前许多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不突出,基本上是复制传统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再结合经管系的商务课程开设,缺乏商务英语专业本身的核心特色课程。学生在就业竞争时,在没有特色的核心课程体系下,学生自身知识结构单一,在就业市场上与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学生的角逐中就无法脱颖而出,因此也就缺乏就业竞争力。2.与应用型转型脱轨应用型人才培养偏重于“技能型”,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操作的娴熟程度。然而,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设置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表现在多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程为辅,甚至很多实践课程由学生自主完成,没有任何监管评估体系衡量学生的实践技能,导致大多数学生只知道专业术语和理论的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根据我国商务英语专业设置的标准,专业方向课程按必修和选修设置,突出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商务交际、人文素养等。“商务英语作为一门复合型学科,是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为学科基础,注重与商务理论相结合的综合叉学科。”[4]商务英语课程一般按四大模块设置:语言知识与技能课程模块,商务知识与技能课程模块,跨文化交际课程模块,人文素养课程模块[5]。据此,独立学院应该明确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即“语言技能+商务技能”,且都要以“实用型”和“技能型”为导向。首先,为培养学生商务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增加商务英语视、听、说、写、译的课程,可以结合本学校传统英语学科的优势,重点打造某一个语言技能课程,让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保持并充分发挥语言的强劲优势;其次,为了培养学生商务技能,应该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穿插整个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之中,实践课程可以分为专业实训和专业实践两大类。专业实训在商务实训室等模拟仿真教学环境中进行外贸、金融、财务、营销、法律等实务流程。专业实践在第二课堂活动(如:商业创意、商务谈判、商务技能等)和涉外商务活动(如:经贸洽谈、招商引资、商品会展等)等课外环境中完成。不断丰富和深化实践课程的内容,不仅可以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商务技能运用能力,让学生更有自信地胜任职场的挑战性工作。此外,“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在传统行业中也不断渗透。“互联网+”即为“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构建新的发展生态。独立学院除了注重“语言技能+商务技能”的课程外,还应根据当前跨境电商蓬勃发展形势下急需精通商务英语又熟悉跨境电子交易的人才,与时俱进地开设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如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与操作、国际营销与网络营销、国际物流、跨境电子商务创业等课程。

(二)教师队伍资质欠缺

由于商务英语在国内起步晚,专业人才奇缺,加上独立学院的支持经费不足,商务英语师资力量薄弱。大多数承担商务英语教学的老师来源于传统英语学科的教师,这类教师虽然语言功底扎实,但缺乏对经济类课程的了解,也从未参加过任何商务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对基本商务概念一知半解,对实践知识只好一笔带过。在这样的办学培养条件下,学生知识体系不清晰,理论与实践技能脱轨。因此,独立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学历教育、国内外进修和学术交流等方式,构建自身的商务知识理论框架;同时,学校应当采取相应的支持举措,鼓励教师参与商务实践,比如到企业兼职或挂职工作,甚至脱产到企业进行为期3个月至12个月的工作实践,从而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和教研水平。

(三)学生在实践中缺乏指导

众多独立学院在定制的教学计划中,都有毕业实习的安排,大多为期3个月至1年。调查中发现96%的独立学院的学生在毕业实习的过程中,都是自己独立完成,学校没有配备任何实践指导教师,导致学生在实习期间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而给企业造成损失,用人单位也因此对学校培养的人才素质产生质疑。因此,学校在学生实习期间,应当安排有资历的商务教师或企业外聘的商务人员,对学生整个实习期间的工作进行培训和指导。实习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商务经验,给学生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学生可以按步骤地顺利完成实习工作。在这一实习工作的指导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丰富了教师的实践经历,实现产学结合,教学相长。

(四)校内商务实训基地种类单一

由于独立学院创办历史短,教学配套资源相对薄弱[6],虽然大都设立国际商务模拟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但是学生校内实训室种类单一,无法满足商务英语课程设置需求。校内商务实训基地建设应该根据商务英语实训课程的安排,分类设置英语语言综合技能实训室及商务实训基地,如增设商务英语视听说实训室、实用商务英语翻译(口译)实训室、国际贸易实务室、国际商务谈判模拟室、国际商务策划室、跨境电商操作平台室等。通过改善校内实训基地,丰富实训室的种类,学生才能将商务英语课程所学的知识与校内模拟实训的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在进入职场前做好技能训练,增强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

(五)缺乏有效的教学成果测试与评估

商务英语教学的测试与评估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过程中一直被忽略。目前,商务英语评估与测试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期末试卷的命题完成,考试内容多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查,而实践考查几乎没有。在这样的评估体系下,无法体现商务英语的专业特色,也不能契合当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旨。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测试与评估应该向应用型转型,而不是照搬传统英语专业的测评体系,应该重点考察商务英语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实践与创新能力。学校应鼓励学生取得外贸、财务管理、金融、人力资源等行业资格证书,并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如获得证书可以免修相关课程的学分。这些证书的社会认可度都比较高,从而为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增加砝码。“新的商务英语课程考试模式采取期末考试与课外实习相结合的形式。”[7]除了考察商务英语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还不能忽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测评,这一点可以通过实践报告的评估实现。在学生实习期结束后,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提供实践报告,如项目计划书、营销策划案、项目分析报告、市场调研报告、报价策划书、商务翻译报告等。学校可以通过此方式有效管理学生参与实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从而有目的性地完成实习活动。

三、结语

独立学院应用型商务英语的培养目标应该突出“应用型商务英语”的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性”和“实践性的能力,同时还要紧贴市场需求,大胆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提升教师整体商务素养、加强学生实习的有效指导、不断改善校内实训基地的整体环境、提高教学成果测试与评估的合理性;同时还应重视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从而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商务英语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廖瑛,莫再树.国际商务英语语言与翻译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郑爱丽.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07(2):10-12.

[3]李义凡.瞄准社会需求全方位、高起点、深层次推进学校转型发展[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5(7):43-44.

[4]崔海英,纪亚品.以实践为导向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1):85-87.

[5]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外语,2009(4):4-11.

[6]蒋丽平,申保才,梁凌.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能力的需求分析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3):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