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范文1
摘 要 医学院校医疗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能结合医学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医疗体育技能和专业素质的特色教学,是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从医疗体育功能出发,结合医学专业特点,论述加强医疗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旨在进一步在体育课程设置上紧密结合医学特色,完善医学院校体育课程体系,发挥医学院校的学科优势。
关键词 医疗体育 校本课程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经推行了多年,统一的体育课程体系和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一定冲击。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医务人员,如何把体育教学与学生所学的医学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为锻炼学生身体,又为将来所从事的医学事业服务,是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医学院校是以医学为专业特色的学校,这对医疗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体育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中,医疗体育作为综合治疗的一种措施,日益受到重视。在医学院校正确合理地开发医疗体育校本课程,有效地融入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含义:一是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和地方课程进行加工和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需要;二是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评估,并在充分考虑当地社会条件和学校课程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选择的校本课程。医学院校的体育课程,理应挖掘、继承和弘扬医疗体育中的精髓,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构建与以往课程不同的校本课程体系,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科学地锻炼身体,获得独立从事医疗体育的基本能力,培养终身体育的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在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开展医疗体育教学,将对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起到积极作用。
二、开发医疗体育校本课程的依据
(一)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随着现代医学不断发展和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对以培养高等医学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医学院校,应适应社会对医疗服务、康复治疗、保健预防和健康教育的需要,结合学科特点,改革教学内容体系。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程在教学改革中存在着偏差,受学科发展水平的限制,尚未进入稳定的、特色的、个性化的发展阶段,仍旧参照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执行。通过对医学院校的必修课设置的项目调查中发现开设较多的主要集中在三大球和田径项目上,在调查结果中都超过85%,这些项目都是我国学校体育领域比较传统的体育项目,且在高校开展的时间较长也比较广泛。为此,开发医疗体育校本课程符合高等医学教育的特点,适应社会需求的医学体育学科,适应医学教育模式转变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势在必行的。
(二)整合资源,体现特色
医学院校体育学科建设应充分利用医学资源,发挥其它院校所没有的教育优势,开发校本课程,突出了医学院校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这是医学院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首先结合医学生的未来职业需要和适应社会对医学人才需求,针对性地开发、增设新课程内容,体现优势。如临床医学等专业开设健身处方教学,让学生学会既能开诊断处方,又能开健身处方,适应社会对医疗服务、康复治疗、保健预防和健康教育的需要;护理等专业开设形体、健美操和体育舞蹈等内容实现塑造优美的形体,培养优雅的气质,养成良好的礼仪,为从事未来职业奠定基础;中西医结合等专业增设医疗保健体育。
(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体育进行医疗的国家,早在公元前700多年就有了用舞蹈、导引、按摩治病的各种记载。三国时期名医华佗推出的“五禽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以后发展的各种流派的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成套的医疗体育方法,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我国独特的风格。西方国家的医疗体育则是利用一些器械如肋木、体操凳、滑轮、重量及徒手体操等以专门锻炼身体各部,是以功能训练为特色。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在使用医疗体育防治高血压、颈椎病和肩周炎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祖国医学不仅把体育锻炼运用在增强体质、健身防病上,而且作为一种医疗方法和康复手段,也运用在治疗和康复上。医疗体育在健康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培养学生体医结合知识和技能方面,医疗体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医疗体育应成为医学专业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要求我们打破现代体育教育标准单一化的模式,提倡多元文化体育教育。为了进一步完善医学院校体育课程体系,向学生传授医疗体育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加深学生对体育功能的认识和理解,以及防病治病的体疗方法,进一步拓宽医学专业学生医疗技能的知识面,研发医疗体育校本教材,建构起具有医学特色的医疗体育校本课程,开展医疗体育的教学在医学院校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张永谊.校本课程开发的困惑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0.
[2] 国伟,周利.某医学院开设医疗体育课程必要性探析[J].医学与社会.2009.22(12):63-65.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范文2
[关键词]体育 校本课程 开发 编写
当下的体育新课改中,对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与开发提出了新要求。如何促进体育课的改进来满足中小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如何促进体育学科教材化以适应不同水平段学生的学练水平;如何积极有效地利用体育运动为广大儿童、青少年健身锻炼和身心健康服务;如何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学练水平和需求,选编和开发适宜的体育校本教材教学内容;如何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切的体育教学方法,都成为各学校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共同关注的问题。
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与教学实践研究表明,虽然学校及学生有一定的体育基础,但如果直接将现代体育项目的内容生硬地编入教材,并分解到小学、初中和高中各水平段进行教学,无论对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来说,效果都会大打折扣,教学也往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难以顺利进行。因而,我们在选编体育教学内容时要将竞技体育技战术进行教材化和游戏化处理;在对中小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应该找准不同学段学生学习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设立“跳一跳、摘得到”的学习目标,设置更适合各学段学生学情和学习水平的学习内容。一定要注重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以培养兴趣、增强学生体质为出发点
我们编写校本教材的目的是根据学校场地条件、教学特色,尽量照顾学生兴趣选择,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一两项运动技术,以便供学生终身享受锻炼,但并不意味着就放弃自身素质的锻炼。在分项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的专项体育兴趣逐步地转移到对身体素质练习上来。这种转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的转移,也可以说是体育意识的一个升华。只有这样,编写体育校本教材才可能起到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的作用,在巩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从事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具体做法是,根据中小学各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专项教学,选编部分简单易行有利于身体正常发育、增进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专项的练习,以兴趣带动学生练习,以练习促进体质发展,避免单调、枯燥的练习项目出现在校本教材中。
二、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练习有机结合
在编写校本教材过程中,我们根据各项教材的难易和特点、学生的基础和运动能力、教学目标总体要求和层次划分,结合新的要求,在体现练习与理解的先后、主次、程度等方面有所选择,区别对待,形成符合实际的多种结构形式的指导关系,并作为教材编写的主导思想。
三、避免教材内容复杂、重复
在校本教材编写中借鉴原有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教材排列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不作多余重复排列,使教材朝着实用性、健身性、娱乐性和社会性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在校期间都能真正掌握必需的体育专项技术、技能。在提高其锻炼兴趣性的同时发展了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使他们能够终身受益。
四、着眼于学校体育特色的形成
一所学校有没有特色,首先要看它有没有正确而独特的办学目标或者说是教育哲学,国家对于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规定只能是一种最基本、普遍、原则性的要求,不可能照顾各地各级各类学校的特殊性。我国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目的之一就是尊重地方差异和学校差异,给学校一个空间,从而根据师生的特点、学校的教育资源、学校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旨趣来确定学校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校本课程开发,其核心理念是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基于学校、立足于学校、为了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必须落实到学校层面、与具体的学校体育特点和条件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否则就会落空。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看,它正是针对体育教育的核心――体育课程而采取的实现体育教育目标的具体行动策略。所以,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同时,由于它注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融入了学校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有助于学校办学传统和特色的创建与发展。因此,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要调动教育共同体(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利用校内外体育资源,以学校传统项目为基础促进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从而形成学校体育特色。
五、注重体育课程教学的灵活性
传统体育教学大纲严重制约着体育教师对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表现在教材的使用周期性长,一本教材可以延续用十多年,几乎没有怎么变化过,并且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划一、死板,也就是说当前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比较陈旧、老套,体育教师只一味地按照死板的课程内容上课,没有了自主性,高中三年只需要建立三个模块,而没有从学生的需要、从学校自身的发展需要、从本地的特色出发,体育教师只要重复这三种模块安排就可以当好体育教师,完全制约了体育老师的作用,不能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主动性,似乎其它学科的老师也可以来上好体育课,那我们以后体育教师还有什么用!体育课程的开发正是朝着打破这种惯例方向发展,将权利下放给体育教师,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体育教学大纲,让体育教师根据当地学校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自主、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让大多数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程更具灵活性。
六、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层次性,发展学生创造性意识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范文3
【关键词】体育游戏 校本课程 原则 路径
校本课程开发可以说是现下深化小学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但笔者在考察本地区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时却发现,一般农村学校重视的是语、数、外课程的校本课程开发,对传统意义上的“小三门”却存在热情不高、力度不大、效果式微的现象,而其中对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更是少之又少,以体育游戏为题材开发校本课程的几乎没有。因此,笔者认为加强对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当下值得关注与研究的问题。
体育游戏乃是从传统游戏中派生出来的一种具有生动教育学意义的现代游戏。农村小学地处广袤的农村,体育游戏又散见于广大农村的村村寨寨,被大多数农民所喜爱,更是农村孩子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所以,从农村小学体育游戏入手认真做好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工作,可以说是农村学校在课改中一种接地气的“弯道超车”式举措。
一、农村小学体育游戏具备校本课程开发应有的特质
(一)农村小学体育游戏具有其他体育运动不可替代的特点
农村小学体育游戏具有鲜明的目的性,能够丰富农村体育教学,因陋就简地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理解体育精神,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由于农村体育游戏根植于广袤的乡村大地,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所以,它既便于组织,又易于推广普及。更为可贵的是学生一学就会,接受起来无障碍,而且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游戏中放飞心情,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教育,满足了身心需求,陶冶了情操。农村小学体育游戏的形式具有灵活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或不同需求,随时随地作相应的调整与变动。既可是跑、跳、投、走等徒手展开,亦可借助于现有的可利用的各类器材进行相关的训练。同时,农村小学体育游戏的要求具有原则性与灵活性相济的特点。也就是说,开展农村体育游戏既可以对某些项目,比如笔者所在地区闻名全国的体育游戏有“四坝攻鼓子”“九剑跳踯(舞剑)”“胡腾(胡腾舞)”“狮子(狮子舞)”“樵夫打狗熊”等,对这些游戏的要领做出严格的动作规范及要求,也可以根据地域、社区资源、学校设施、学情等特殊情况,弱化其动作规范及要求,以突出其自由性。比如“捉迷藏”“老鹰叼小鸡”“踩石过河”“摔泥巴”等游戏。
(二)农村小学体育游戏具有新课改推崇的特殊价值
从体育的角度而言,农村体育游戏对增强学生体质具有无与伦比的良效。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期,借助于开展的体育游戏,可以养成学生正确的跑、跳、投、攀、走等基本活动能力,有利于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从心理健康角度而言,体育游戏因为具有丰富、有趣的活动形式,融入活动适度的竞争性,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参与的兴奋感,获胜的成功感,能使弱者找到差距、目标,通过活动重拾信心,使强者做到更快、更强,具有改善现时心理状况、提升心理素质的特殊价值;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而言,积极开展体育游戏,有利于促进学生体力与智力最自由、最全面、最直接的发展。这在“应试教育”阴霾未除的前提下是最好的促进学生体力与智力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从人际关系学而言,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教育任务是培养集体主义者,只有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和为了集体进行教育,才能完成培养集体主义者的任务”,体育游戏可以改善和修复因“应试教育”引发的学生与学生之间过度的竞争而造成的紧张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协作、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农村小学体育游戏的多样性为深化课程改革提供了最佳的切入点
农村小学体育游戏从人体活动能力来分类,可分为行走类、奔跑类、跳跃类、投掷类、爬越类、支撑类、负重类、攀登类、悬垂类等;从提升素质水平来分类,可分为速度类、耐力类、耐力速度类、力量类、弹跳类、灵敏反应类等;从开展的项目来分类,可分为田径类、体操类、武术类、篮球类、排球类、足球类、乒乓球类等;从体育教学与训练来分类,可分为准备活动类、提高兴奋类、集中注意类、放松类等。从上述体育游戏蕴含的特质不难看出,农村小学开发体育游戏校本课程,有利于弥补国家体育课程的不足,有利于实现农村小学教育资源与农村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及利用,可以提高专兼职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其专业发展,同时提升农村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还能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学校之间的体育人才培养与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差距。基于此,在今天我们苦于为农村小学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寻找思路与出路的当下,农村小学体育游戏以优异的课程资源特质,为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创了新的路径。
二、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基于农村小学体育游戏的固有特质,本着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创新寻找出路的初心,笔者认为在进行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开发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乡土性原则
开发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就要突出农村的乡土气息。同时,要深刻领会新课改精神,充分利用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弘扬乡贤精神。按照杜威先生“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来开发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开发可以让农村学校管理者、农村学校教师、家长、农村体育爱好者、农村武术家、农村体育世家以及学生参加,并且秉持以农村小学为主、其余为辅的工作基点。
(二)发展性原则
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丰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内容,突出发展与农村学生相适应的某种专项体育基本能力。在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的实施中要强调学生锻炼的层次性,将近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统筹兼顾、综合考量、协同发展。注意实施过程中主要目标的引领性,必须明确次级目标为主要目标服务的思想。
(三)趣味性原则
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为了吸引学生参与。因此,在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开发的动作设计上,要突出戏剧化,强调变异性,打破常规,就地取材,努力使动作简洁、轻松、诙谐,充满趣味。同时在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的考评上,也要强调趣味性,做到计时与计分共处,个人与团体兼顾,等等。总之,力戒文化课的考评做派,以学生好玩为出发点。
(四)适度竞争性原则
体育游戏具有天然的竞争性特点,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开发中也要关注这一点,不能回避。制定游戏规则时要贯彻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游戏中努力做到让学生“跳一跳,摘个桃”。游戏规则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要让每一个校本课程开发者明确,让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目的就是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使弱者变强,使强者更强。
(五)安全性原则
在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安全性问题,做到安全第一。在课程开发实施的各个环节中都要明确相关安全措施,体育教师要学会必要的防范与处理应急事故的基本方法。同时教育学生学会一定的应对体育游戏事故的必要方法。在课程实施中,体育教师要有安全意识,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预警;在课中,注意仔细观察,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在课后,总结点评,巩固成效,进而养成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的开发路径
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课程开发的命名
课程命名即给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起一个响亮的名字。一般在这类校本课程命名中遵循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动作结合活动形式直接命名,比如“高跷舞蹈”“穿越山林”“单脚跳比远”“捉迷藏”“老鹰叼小鸡”等。另一种是在动作和活动形式的基础上,以突出的情节来命名,比如“踩石过河”“摔泥巴”“跳方方”“跳皮筋”“击鼓传花”“打弹弓比远”等。总之,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的命名要力争做到简洁、明了,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简洁就是课程题目不能太长,最好三四个字为妙。明了就是让小学生一看就明白是什么游戏。激发学生想象力就是要抓住小学生以形象思维见长的特点,让课程的动作冲击力、情节感染力引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热情,增强课程的吸引力。
(二)课程开发目标的确立
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开发,应注重农村小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水平三个维度。因此,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的确立,笔者认为一般以“提高”“发展”“培养”三个动词表述较为妥帖。比如涉及某种体育活动能力的,可用“提高”来表述,像“提高小学生的耐力”“提高小学生的攀越能力”“提高小学生的平衡能力”等。在注重身体素质时,往往用“发展”来表述,像“发展速度素质”“发展灵敏素质”“发展协调平衡素质”等。在凸显心理健康水平时,常常用“培养” 来表述,如“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小学生的判断力”“培养小学生的信任感”等。
(三)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
1.成立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主抓课程开发的全盘工作(包括指导思想确立、方案的制定、人员的认定与聘任、课程开发与实施管理以及课程评价等)。2.组织有关人员,成立课程开发专家组,具体负责课程开发工作。3.开展课程开发前的评估工作,包括对学生体育游戏需求方面进行评估,对必要的课程资源进行评估,即对来自于社区的、学校的、家庭的、网络的资源进行摸排收集整合。4.制定课程开发的规划,即对即将开发的课程进行有关课程结构、实施要求、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顶层设计。5.开展相应的课程开发培训工作。培训的对象应包括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以及相关人员,通过培训使其理解课程框架,把握实施技能,为日后课程实施做准备。6.精心做好课程开发的过程管理,即时刻注意着手解决实施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确保实施过程达到既定目标和水平。7.对即将实施的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的教法及学法进行建议与预警设置。建议与预警的重点既要针对教学者“重点抓好什么”“注意避免什么”以及对学习者“重点学习什么”“注意防范什么”提出建议,又要对课程实施及学习过程中活动前期的准备、活动中的流程,活动结束后的注意事项进行安全预警。8.做好对开发课程的相关总结评价工作,即对开发的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经验和教训乃至遇到困难进行最基本的判断。9.以哲学家的情怀,及时对实施后的体育游戏校本课程进行扬弃批判,并着手开展下一轮的课程开发工作。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范文4
一、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体育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条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只规定了学生应达到的具体目标,而没有规定具体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由各个学校进行选择。这一方面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发展的区域性差异较大,在体育课程学习内容的确定方面应具有充分的变通性,以利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使课程更符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学生发展个体差异性较大,在课程内容方面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受益的原则。
体育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体育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的过程中,通过对本校学生体育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尊重本校的体育传统而开发出的具有特色的课程。要特别说明的是,体育的校本课程有两层含义:第一,学校根据国家课程计划预留的学校自主开发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学校自己的体育课程开发,如有的学校将舞龙舞狮作为本校的体育校本课程,也称特色项目,与国家和地方的体育课程相对应,形成一个独特的板块。第二,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国家的体育课程进行校本化的适应性改造,从而使国家的体育课程更加符合具体的学校体育教学情景。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体育教师为主体,在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的指导下,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体育资源,为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和促进学生健康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二、价值取向的含义
何谓价值?托马斯?霍布斯认为:“一个人的价值或所值,像其他一切东西的价值或所值一样……即他的能力被人使用时应获得的报酬。”其决定性因素有三个:一是事物本身的构成和性质,它决定了价值的可能空间;二是人们对事物的属性及其能满足自身需要的认识,它决定了人们对某一事物的价值取向,影响价值的期望空间;三是实现事物价值的外在条件,它决定了实现价值的现实空间。其中,期望空间或更进一步说价值取向,既是可能空间向现实空间转化的必经之路,也是唯一能由人来控制的、影响价值大小的环节。从认识角度而言,其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方面是人们对事物性质的认识;另一方面是人们对事物满足自身需要和利益的认识。
价值取向(valueorientation)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因而对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其它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价值取向也是指某些价值观成为一定文化所选择的优势观念形态,或为个体所认同并内化为人格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就具有评价事物、唤起态度、指引和调节行为的定向功能。可将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倾向加以研究,也可把它作为一种人格倾向予以探索。人们在工作中的各种决策判断和行为都有一定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前提。管理心理学把价值取向定义为“在多种工作情景中指导人们行动和决策判断的总体信念”。人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工作态度和行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心理学家西蒙认为,决策判断有两种前提: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说明价值取向的重要性。
三、体育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的特点
(一)体育教师教育价值取向对体育课程实践的指导性
体育教师教育价值取向是体育教师所具有的一整套关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的取舍、价值判断的信仰体系,属于价值观念层次,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对体育教师关于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的取舍和价值判断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是影响体育教师教育行为的动机因素。在贯彻教育发展思想理念和教育实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中介”和“桥梁”作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也表明,体育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对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起支配作用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同层次、类别的体育教师由于其成长背景、教育环境等多方面的差异而导致了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与自己教育价值取向相一致的课程价值判断及相应的带有稳定特征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体育教师教育价值取向与体育课程改革的非同步性
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环境和教育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体育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呈现出明显的历史性和聚类性特征。我国教育改革前的历史时期内曾在学校体育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的“注重纪律培养”、“注重体质发展”及“技术主导”等多种取向的形成、发展和占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学校体育发展的教育价值取向主流即说明了这一点。由于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及教育状况的阶段性影响,在相同或相似年龄层次的体育教师中其教育价值取向又呈现出一定的聚类性特征。同时,体育教师教育价值取向的形成及调整均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那些曾经主导过学校体育课程发展方向的教育价值取向与现今的体育课程改革要求相比已显滞后,与现在社会与教育的发展已不相适应。但对这些教育价值取向的过分注重仍然在不同类别的体育教师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并对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用与体育课程改革思想相一致的理念对体育教师教育价值取向进行积极的引导,以促进体育课程改革和学校体育的发展。
四、影响体育教师教育价值取向的因素
体育教师教育价值取向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因素对体育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发生着影响作用,如教师自身的年龄、性别、学历、教学经验、运动经历和继续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及课程标准、计划和教材、学生的体育需求变化等诸多方面对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发生着较大的影响。以往就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论价值取向的认识是不全面和系统的。而只有充分认识和重视这些影响因素,全面系统地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提高引导教师教育价值取向的效果。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范文5
关键词: 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 校本教研 体育健康课
一、体育与健康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
(一)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当中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必然成为重要任务,鲜明而紧迫地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面前,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新课程改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历程,跟大多数学校一样,实际上是“副科”,领导不重视,教师随便上,学生无所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体育作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科,更应有自己的校本课程。如何开发体育校本课程,以及充分利用好体育课程资源,使传统体育教学与校本课程更好地结合,是学校体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校本教材的开发是对严重不足的体育场地器材对体育与健康正常开展的不良影响的弥补。
经济的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使得农村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这极大地限制了体育与健康课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的正常开展。学校在开发体育校本课程时不能为了赶时髦一哄而上,要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地方的风土人情整合资源,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不同的体育项目需要不同的场地和器材,合理利用和改造学校及周围环境的场地、器材资源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又一突破口。学校要根据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量力而行,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和办学条件相对较弱,要尽量利用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登山、竹竿舞、滚铁环、放风筝、橡皮筋等,就是很好的体育校本课程资源。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从各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学生能从事体育锻炼的场地,采用种种手段利用和自制各种有利于学生从事健康体育锻炼的器材,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
(三)校本教材的开发,将挖掘体育教师潜在的人力资源。
由于场地器材的限制和学校领导教育观念中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潜在的轻视及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农村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中还没有充分地展现应有的才干。校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把课程开发的权力还给教师,让教师从事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活动,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教师的个性,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直接参与者。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者,他们的自身素质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因素。许多课程研究专家认为,“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没有教师方面的相应变革,就不可能实现课程改革;缺少教师的改革,任何课程改革也不可能获得成功。校本教研的开发,将会激活农村体育教师的思维,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但会开发出各种适应本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土教材,而且会推动农村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不断创新和改革,在这种创新和改革中,作为校本教材开发的主体――体育教师的潜在的人力资源将得到挖掘。人的因素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将给农村的体育与健康课新课标的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二、开发体育与健康校本教材的资源优势
(一)内容资源优势。
1.农村学校在生活中创造的体育活动。农村学校一般地处偏远,经济较为落后,学生们在生活中创造了独特的体育活动和体育项目,如:老鹰捉小鸡、猫捉老鼠、跑城(一种打沙包游戏)、跑国(划定活动范围,两组学生相互占领对方地域的游戏),不同学校要根据自己学校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量力而行,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和办学条件相对较弱,要尽量利用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登山、竹竿舞、滚铁环、放风筝、橡皮筋等就是很好的体育校本课程资源。这些活动很有特色,只要稍一加工就可以开发成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的校本教材。
2.传统文化活动。在农村学校,传统文化活动较为盛行,大部分以身体活动为主,比如:扭秧歌、舞狮子、腰鼓、民间武术等各种文化活动,通过开发改编,都可以成为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校本教材。在目标统领内容的体育课实践中,教师能更多地运用新课程理念对体育教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因为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所以在课堂上虽然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内容达到目标,但在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上缺少“主打”运动项目。学生经过十几年体育教育之后,反而感到什么也没有学会。因此地方和学校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和学生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课程实施方案,更新理念,与时俱进,加快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制定。开发校本课程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更多地采用活动形态,为开展活动而提供给教师一些参考性的课程方案。否则,就可能使校本课程成为国家课程的翻版,甚至可能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状况,一方面进一步加重了学生负担,另一方面失去了校本课程的应有价值。
(二)人力资源优势。
农村学校有一批年龄轻、思维活、创造力强的体育教师队伍,这支教师队伍及大力支持学校体育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广大喜欢体育的学生是开发体育与健康课校本教材的最大优势。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存在诸多缺陷,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参与课程设计,体育教师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事业心和责任感。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不少教师往往不注重学习新的教育思想,不了解新课程改革方向和改革成果,因循守旧,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方法,体育课不是统得太死的“老三段”,就是无任务的“放羊式”。现实工作中,部分体育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即使学习别人一点,也是生搬硬套,缺乏求实创新精神,只能使体育工作停留在原有水平上。部分体育老师不愿下力气求取新知,不想改换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我们只有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才能使体育和健康的课程标准得到更好实践,在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水平,适应社会对多类型、多规格、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我们相信,在素质教育的改革中,只要我们坚持在探索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改革中反思,学校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改革将写下更美的篇章。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人的智慧、创造力,以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健康为目标,合理利用校园地理位置、建筑特色和民间的体育器材、自制的体育器材等,充分发掘当地的各种民间的体育活动,开发出具有地域特色、符合本校实际、学生喜欢的校本教材。只要充分挖掘人的潜在能力,就会开发出科学的,有利于很好地开展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校本教材。
参考文献:
[1]李天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H].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4).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范文6
[关键词]语文 校本课程 切合特点 体现特色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3(a)-0094-01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内容,是对国家教材、本土教材的丰富和补充,它对于构建多元的教材体系,对建设开放,个性、有序的语文课堂,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十分重要,但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切合学科特点
要分析语文学科所拥有的资源及优势,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本着“为我所用”、实效有用的原则,对课程资源积极筛选、加工、整合,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深层价值和学科价值,开发适合学科特点的课程资源,避免毫无计划、“乱开乱采”的行为。因为既然是语文学科的校本课程,就要遵循语文的学科特色,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框架内审慎选择,避免盲目开发,出现目标性的错误
2 体现学校特色
在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中,应允许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遵循课程开发的规律,自主地进行课程开发,允许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课程开发方略、确立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计划。同时,要充分、综合考虑学校生存的社会环境条件、学校办学设施丰富条件和教师,学生的个性因素等方面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开发出真正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方案。也要对自己学校的教师认真研究、准确定位,根据教师个性化的差异,开发出真正具有本校特色的语文校本课程。照搬照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或其他学校的校本课程,就没有了自己的特色,也就失去了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3 注意灵活性和计划性相结合
相对于必修课而言,校本课程更多地体现了选择性和个性化,内容和形式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设计若干模块,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实施,可以是以课堂为主,也可以走出课堂,构建与生活、社会的广泛联系。同时,要注意,校本课程的教学必须按照课程目标制订科学的计划,不能因其设置灵活的特点而造成随意凌乱、漫无计划的局面,也不能因其拓展性的要求而一味追求新奇,脱离课程目标。
4 加强选课的指导
校本课程尽管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的,仍然有可能出现学生不知如何选择和选择之后发现不适合自己的情况,因为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未必完全了解,对自己在学习兴趣、需求和发展特点等方面的差异也可能并不完全了解,所以在学生选课时,教师有必要给予深入细致的指导。首先是要让学生充分地了解所开设的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选课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也是学习如何规划人生。其次,要帮助学生了解哪些校本课程最适合自己,帮助学生在了解自己的语文基础和学习个性并综合考虑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决定取舍。
5 完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