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性学习的感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性学习的感悟范文1
关键词: 情感因素 任务型听力教学 关系
1.引言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传统的PPP教学下的课堂,以听力材料为中心,学生是被动的听力者,课堂气氛枯燥,学生在情感态度上表现出焦虑、自信心不足、缺少兴趣、动机不强等方面的问题。学生花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学习英语,但是效果不佳,甚至某些学生出现过度焦虑恐惧厌学等消极情绪,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高尚情操的培养。“情感是维持学习动力的助推器,出现障碍必然导致学习的停滞”(王初明,2001a:12)。虽然早在20世纪,国外一些专家学者对情感因素在英语听力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但是他们大都把情感因素分开论述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任务型教学被认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的潜能的一种新型教学法。笔者期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够对我国专科院校的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听力动机上有一些启示,对专科英语教学有所借鉴。
2.任务型听力教学
任务型语言教学起源于印度,并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西方各国盛行。该模式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经过长达三十年的实践,西方语言学习理论家在任务型教学方面形成了许多独到的教学理论。
2.1任务型教学的实施原则
Willis(1996)提出了任务教学方法的五项原则:1)要接触有意义且实用的语言;2)要使用语言;3)任务促使学生运用语言;4)在任务链的某一点上要注重语言本身;5)不同时期要不同程度地突出语言。
Nunan(1999)也曾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原则:1)言语情景真实性原则(The authenticity principle);2)形式―功能原则;(The form-function principle);3)任务相依性原则(The task dependency principle);4)在做中学原则(Learning by doing);5)脚手架原则(Scaffolding)。
2.2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步骤
Willis(1996)提出的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实施步骤是最具代表性,她从教学实践出发探索出了一个操作层面的任务型课堂教学框架。
1)前任务(pre-task)
教师引入任务。
2)任务环(task cycle)
a)任务(task)
b)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c)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的任务的完成情况。
3)后任务(post-task)
a)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录音或活动展示分析其他各组的任务执行情况。
b)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语言点。
3.情感因素的概念和分类
为了更好地论述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以下对情感因素进行定义和分类。
3.1情感因素的概念
情感(affect)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情感因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因素的组合体。情感因素在外语学习中有着与认知因素同样重要的作用。“语言学习,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认知过程,主要是通过诸如感觉直觉思维想象注意记忆等认知活动来完成的。但情感对于认知活动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相伴相随,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而且互为目的和手段”(李银仓,2005)。美国人文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认为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同一过程,谁重视“情感教学”这一“非正式课程”,谁就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而这种内在驱动力会激励学生最终走向成功。
3.2情感因素的分类
Jane Arnold(1999)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情感因素分为两大类:学习者个人的情感,包括焦虑、抑制、人格和动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包括移情、课堂上的互动、文化差异等。前期学者论证过情感因素影响英语学习,但是大部分学者只是论证单个具体的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很少论证哪些情感对英语听力学习起重要作用,并一旦它们发生变化,其他的情感因素也会随着它们而改变。
有的学者将情感分成两大类: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积极情感包括自信、自尊、移情、动机、兴趣等;消极情感包括焦虑、紧张、失望等。
本文将对哪些情感因素对英语听力学习起重要作用进行论述,并且通过问卷调查结合理论分析情感因素怎样影响英语听力学习。现将对影响英语听力学习中的情感因素逐一进行分析,并就教师如何在英语听力教学中调动情感因素以提高教学质量作进一步探讨。
4.问卷调查结合理论分析情感因素怎样对英语学习产生影响
在外语学习中,有关专家提出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之说,也有一些专家也提出了其他的学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Carl Rogers认为当学生情感产生作用时,学生的认知结构相应地得到调整。直到20世纪,学者们开始关注情感和认知。
4.1问卷调查和结果
为了测试任务型听力教学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本文在实施了任务型听力教学之后作了问卷调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证实任务型教学是否能有效提高英语听力动机,某些情感因素是否会转化成其他因素,主要是转化为动机。问卷调查是在荆楚理工学院09英语教育1班、2班、3班抽出的一百名大专生进行的,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其效度和信度是可以获得的。
下面是问卷调查的原始数据:可以转化为动机的情感因素。
以上的问卷调查结果是根据科学的数据分析得来的。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得出:90%的学生认为任务型教学能有效增强英语听力的学习动机;95%学生认为一些情感因素能转化成其他的情感因素,特别是转化成动机。并且调查结果显示兴趣是最容易转化成学习动机的,其次是移情、焦虑、自尊,最后是抑制。抑制也可以转化成动机,对英语学习造成积极的影响,但是转化的几率较小。从数据中我们还可以得出,在这些情感因素中,只有抑制不能大部分都转化成动机,而其他因素则可以。
4.2理论和问卷结合分析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随着人本主义和认知主义心理学的盛行,人们开始意识到情感因素的重要性。但是很多语言学家都主张认知和情感相辅相成。
Damasio(1994)对情感和认知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Damasio得出大脑释放的“化学物质”对认知过程的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的理论。这个理论被Schumann(1990)应用到第二语言的学习中。
并且很多学者也结合了理论对单个的情感因素进行逐一进行分析,有的分析得过于绝对,比如有的专家认为抑制只对第二语言产生负面影响,更不可能转化为动机。根据问卷调查显示,抑制可以转化为动机,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正面影响。在兴趣、移情、焦虑、自尊、抑制这些情感因素中,兴趣转化为动机的比率最大,其次分别是移情、自尊、焦虑、抑制。从此可以得知要提高高职高专的学生的英语成绩和水平,兴趣是关键。在教学中就发现,很多大专生一到英语听力课堂就提不起兴趣,想听又没有动力去完成练习,或者学生做其他功课,看课外书籍,学生的这种现象比在其他课堂上出现的几率要高。从问卷调查中发现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对英语没兴趣,从而没有学习动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在这些因素中,其中焦虑和抑制被很多人误认为是完全的消极因素,从问卷调查中发现,在实施任务型教学后,有71%的学生认为焦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转化为动机,20%的学生认为可以抑制可转化为动机。出现这种情况是与专科学生这个群体相关的,专科学生的基础及学习自觉性比本科学校的学生要差,动机强度要低,所以一定的焦虑和抑制会让他们的动机强度变大,促使他们提高英语的学习。
5.结语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将学习难度降低,提供与现实相关的语言环境,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内在动机,特别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及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施加压力使学生的焦虑转化为动机,从内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得学生体验英语学习的趣味,认识到听力的重要性,感受学习的愉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积极的情感因素,那将激发学对英语极大的兴趣与激情,提高英语听力的效率,激发学生不断学习英语。
参考文献:
[1]Arnold,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New Yro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2]Corsini,J.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y[M].New Yro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1985.
[3]Damasio,A.Descartes’ Error:Emotion,Reason,and the Human Brain[M].New York:Putnam Press,1994.
[4]Nunan,David.Learner strategy training in the classroom:An action research[J].TESOL Journal,1996,(1):(Autumn):35-41.
[5]Schumann,J.The Role of Amygdala as a Mediator of Acculturation and Cogni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Washington,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0.
[6]Willis,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6.
研究性学习的感悟范文2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段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romal cells, ADSCs)生物学特点与年龄的关系,为临床寻找理想的种子细胞并迅速获取所需ADSCs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不同年龄段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保留贴壁细胞传代,分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纯度,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检测其增殖活性、细胞周期。结果 不同年龄段ADSCs均贴壁生长,呈典型ADSCs形态和生长特征,传代细胞的增殖速度比原代细胞快,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原代及传代培养ADSCs的增殖能力下降,生长周期延长。结论 ADSCs的增殖能力和活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但各年龄段ADSCs均可满足临床不同患者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要求。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年龄;大鼠;细胞培养;增殖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at adiposederived stromal cells (ADSCs) of different ages. Methods ADSCs were isolated by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from different age stages, and cultured in vitro. The adherent cells were preserved to passage, the purity of ADSCs was analyzed by immunocytochemistry method, and cell growth was observed, then proliferation capability and cell cycle were detected. Results All the ADSCs obtained from different age stages grew well and showed good morphology and growth characteristics. The proliferation rate of passage cell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rimary cells, but the proliferation activity reduced with aging, and cell cycle was prolonged. Conclusion The proliferation capability and activity of ADSCs decreased with aging. However, ADSCs of different age stages can all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patient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seed cells.
KEY WORDS: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 age; rat; cell culture; proliferation
组织工程的兴起和迅猛发展为临床修复重建带来了新的治疗途径,成为目前最有前景的生理性修复技术[12]。种子细胞的选择是组织工程的基础和关键之一。2001年ZUK等[3]通过脂肪抽吸术获得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romal cells, ADSCs)。ADSCs具有来源丰富、易于获取、自体移植可以避免排斥反应以及许多伦理问题等优点。大量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的含量、质量以及活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4]。但是不同年龄的ADSCs在体外生长及增殖能力是否具有差异,是否能够满足临床修复的需要?ADSCs能否成为组织工程新的最理想的种子细胞?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年龄阶段ADSCs的生长增殖能力及其机制,为ADSCs的体外培养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DMEM、胎牛血清(Gibco)、Ⅰ型胶原酶(Sigma)、EDTA、MTT(Amerison)、CD34、CD44、CD49d、CD106(Sigma)。
1.2 实验动物分组 健康SD大鼠,雌雄不限,按月龄分为幼年组(1月龄)、成年组(12月龄)和老年组(24月龄)。体重分别约为150、400、750g。
1.3 ADSCs的分离培养及传代 取SD大鼠,脱颈处死,消毒,无菌条件下取腹股沟部及肾下1g脂肪组织,去除其他组织,用PBS冲洗3次,将脂肪组织剪成大约1mm3小块,置2g/LⅠ型胶原酶中,消化60min,然后1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用含100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制成细胞悬液,计数,接种于培养瓶中,常规培养。待细胞融合达80%时1∶2传代、扩增培养。
1.4 细胞形态学观察 每日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传代细胞的生长情况以及形态特点。
1.5 ADSCs表面标记的检测 取第3代的ADSCs,分为4份,分别滴加兔抗鼠CD34、CD44、CD49d、CD106一抗,4℃反应30min后,PBS洗涤2次,滴加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抗兔IgG,避光固定,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34、CD44、CD49d、CD106阳性细胞的表达。将第3代ADSCs多聚甲醛固定后,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染色鉴定。
1.6 ADSCs生长周期的测定 取第3代细胞达80%融合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滴入4℃预冷的700mL/L乙醇中固定30min,PBS漂洗离心,RNAseA处理30min,离心,加入碘化丙啶0.5mL,4℃避光染色30min,流式细胞仪488nm检测。
1.7 绘制ADSCs的生长曲线 取各年龄组ADSCs以1×104/mL的密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内,每孔200μL,常规培养。每天同一时间随机抽取6孔细胞,加入50g/L MTT 20μL/孔,培养4~6h,DMSO震荡10min,酶联免疫测定仪测定波长490nm处的吸光度。取6孔吸光度的均值,以时间(d)为横坐标,吸收值(A)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
1.8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组经数据转换后再进行方差分析;各组细胞生长曲线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Repeatedmeasures ANOVA)。P
2 结
果
2.1 细胞形态学观察
2.1.1 原代培养ADSCs的形态学观察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获得的ADSCs接种后在悬液中细胞呈圆形,不能辨认细胞核,各年龄组在原代培养24h,可见细胞开始贴壁,细胞呈星形,胞体较小;培养第4天,各组细胞形态无差别,均呈梭形、多角形;幼年组细胞数量多,形成集落明显,克隆性生长(图1A);成年组细胞数量较多,克隆性生长(图1B);老年组细胞数量少,散在分布(图1C)。幼年组ADSCs大约5d左右达到80%细胞融合基本铺满瓶底,成年组和老年组ADSCs分别需要6、8d左右才可以达到80%细胞融合,进行传代。
2.1.2 传代培养ADSCs的形态学观察 各年龄组均呈现特征性生长模式,传代培养的ADSCs生长模式与原代培养细胞相似,但细胞增殖速度比原代明显加快(图2),幼年组、成年组、老年组细胞分别为3、4、5d左右传代,ADSCs多呈短梭形。
2.2 细胞表面标记检测 对各组第3代ADS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了CD34、CD44、CD49d、CD106四个细胞表面标记,各年龄组细胞表面CD44、CD49d阳性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胞膜为棕色,阳性率均在95%以上;而CD34、CD106为阴性表达,胞膜未着色(图3)。
2.3 ADSCs生长周期的测定 各年龄组周期细胞所占比例见表1。老年组与成年组、幼年组相比,G0/G1期由78.77%增至88.30%;S期比例由15.23%降至8.17%,幼年组S期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组,与成年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0.05(1,27)=4.21
2.4 ADSCs的生长曲线 各年龄组的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接种后1~2d为滞留期,第3天左右达对数生长期,第6~7天达到最高峰,此后出现生长抑制状态,进入平台期,数目不再增长。年龄越小细胞增殖速度越快,幼年组高峰值明显大于其他组,但与老年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4)。图4 不同年龄段ADSCs的生长曲线
3 讨
论
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选择至关重要。目前,主要的种子细胞有以下几种:胚胎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等。胚胎干细胞虽然可以定向诱导分化为各种组织细胞,但是存在伦理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5]。一般认为BMSCs是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之一,但即使在骨髓中,MSCs的含量也很低,每105~106个单核细胞中大约含一个MSCs,并且随着增龄,MSCs含量逐渐减少[6],并且骨髓穿刺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和痛苦,而且采集量有限,每个成人只能抽取10~20mL骨髓,因此不利于临床大规模的培养与应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来源有限且分离困难,临床应用潜力较小。ADSCs证实其具有分化为多种中胚层来源细胞的潜能[7],由于人体脂肪量较多约占体重的13%,所以ADSCs的来源十分丰富,并且自体移植可以避免排斥反应以及许多伦理问题。
本实验中各年龄阶段SD大鼠均能培养出ADSCs,各组细胞均呈梭形或不规则形。幼年组和成年组细胞胞体较小、集落形成较密集、形态规则、细胞密度大;老年组细胞较大并且稀疏、呈散在分布、供体形成集落小、少,幼年组以及成年组细胞提取数量明显高于老年组。
本研究中ADSCs表面表达CD44、CD49d阳性;而CD34、CD106为阴性表达。CD34作为造血干细胞标志性免疫表型,CD34阴性说明ADSCs并非来源于血液循环中的干细胞,同时说明ADSCs未受到脂肪组织中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污染。有研究显示ADSCs与BMSCs都可表达CD44[8]。CD49d在ADSCs中为阳性表达,在BMSCs中则为阴性表达;而与CD106相反;本实验CD106阴性表达,已经排除BMSCs污染的可能。以上结论说明已经得到纯度较高的ADSCs。CD49d是调节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定居归巢到骨髓的表面分子,CD106是调节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从骨髓中向外迁移的表面分子,CD49d与CD106是ADSCs与BMSCs很好的区别标记,但其本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不同年龄阶段的ADSCs在细胞周期各时相中的分布趋势为G0+G1期>S期>G2+M期,说明从幼年、成年一直到老年,大多数ADSCs处于G0+G1静止期,各组细胞随供体年龄增加,G0+G1静止期百分比例不断增加,说明衰老使机体内处于静止的ADSCs数量不断增加;S期的细胞比例反映了细胞的增殖程度,幼年组细胞处于S期的百分比例大于其他组,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殖期细胞减少的趋势,说明随着机体的不断衰老,干细胞增殖能力也在不断减弱。
体外培养的ADSCs经历生长滞缓期、对数增殖期和平台期,生长曲线呈S形,这符合干细胞的生长特性。各组均在3d左右出现倍增,7d左右达到增殖高峰,7d以后由于细胞已经基本长满瓶底,出现接触抑制现象,细胞生长反而相对缓慢。由生长曲线可以看出随供体年龄的增长,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活性相应减弱。各年龄段ADSCs均可稳定传至9代,按支架接种细胞数106~107的要求[9],经过传代培养后各年龄段的ADSCs的数量均可满足临床需要,但是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供体脂肪的抽取量以及种子细胞的扩增时间与病情的需要。
综上所述,明确了各年龄段从脂肪组织均可获得ADSCs,并保持稳定增殖力,不同年龄组经过传代能够使ADSCs相对纯化,并且扩增数量能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但应考虑年龄对ADSCs增殖的影响。本实验证实ADSCs能够成为组织工程中新的理想的种子细胞,并为ADSCs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GUO X, WANG CY, ZHANG Y, et al. Repair of large articular cartilage defects with implants of autologous mesenchymal stem cells seeded into βtricalcium phosphate in a sheep model [J]. Tissue Eng, 2004, 10(1112):18181829.
[2]KILROY GE, FOSTER SJ, WU X, et al. Cytokine profile of 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expression of angiogenic, hematopoietic, and proinflammatory factors [J]. J Cell Physiol, 2007, 212(3):702709.
[3]ZUK PA, ZHU M, MIZUNO H, et al. Multilineage cells from human adipose tissue: implications for cellbased therapies [J]. Tissue Eng, 2001, 7(2):211217.
[4]KOTEVEMETH S, SAVION N, PRICHEN S, et al. Effect of maturation on the osteogenic response of cultured stromal bone marrow cells to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J]. Bone, 2000, 27(6):777783.
[5]WOBUS AM, BOHELER KR. Embryonic stem cells: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al biology and cell therapy [J]. Physiol Rev, 2005, 85(2):635678.
[6]OHGUSHI H, CALPLAN AI. Stem cell technology and biocramics: from cell to gene engineering [J]. J Biomed Mater Res, 1999, 48(6):913927.
[7]BAKSH D, SONG L, TUAN RS, et al. Adul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haracteriz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ell and gene therapy [J]. J Cell Mol Med, 2004, 8(3):301316.
研究性学习的感悟范文3
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宗旨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探究解决语文学科的问题为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生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能够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长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学会分享与合作,能够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能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还会对自己的心理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增强学生的社会性需要
1、激发学生求知的需要。学生从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感觉到它几乎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学习特点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性等一般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
2、培养学生的交往需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这一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交往需要的满足不仅可以使其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且可以使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乃至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增加相互了解与相互信任,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而合作意识和能力只有在小组合作、与人交往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和合作探究的要求都能够促进学生交往需要的培养。
3、增强学生的成就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需要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做他们认为对于自己是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并努力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成就需要的体现。学生持之以恒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就会不断增强成就需要。
二、增强学生的内在动机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的求知需要、交往需要和成就需要得到满足,因此,这一学习活动本身就会成为学生追求的目的,这其实就是学生从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在动机。
三、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它使人对某些优先给予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树立语文学习的研究态度。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对待未知事物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学习中就会永远充满着好奇、怀疑的因素,永远洋溢着探究、揭秘的热情,永远享受着创造、成功的喜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高中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应该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学习探究方法,学习科学思维、学习科学精神、激发探究的潜能,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为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打下了基础,因为兴趣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
四、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它通常是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十分强调学生重视感受、重视鉴赏、重视思考、重视领悟,在这一学习活动之中始终伴随着丰富的情意活动,在学生自主探求研究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合作探究及全班交流汇报以至争论辩驳的氛围中,学生的就会逐渐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品质
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这一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能够不断发展注意的高级形式――有意注意。学生一般对自己参与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意义、目标、具体任务有着比较清醒地认识,这极有利于维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良好的有意注意是适应当今社会,提高学习、工作、生活效率的必备条件。
六、提高学生的知觉水平
在语文这门学科中,知觉主要表现为感悟。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以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独特感悟为前提。学生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根据选题的需要主动阅读大量的文本,其整体感悟的能力会不断增强。
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语文学习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因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比如个性化阅读以及自由、有个性、有创意表达中离不开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思维;研究问题、形成成果时离不开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交流汇报、讨论辩驳时离不开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思维的心智操作。
研究性学习的感悟范文4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美术欣赏课;实践;思考
一、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有效实践
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最有效的策略就是把教学活动安排成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其主要内容有:① 自我定向。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程序,制定学习计划,为自主学习定向。② 自我探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能力。③ 自我评价。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和自身的评价指标和准则,对自身学习目标、策略、方法、计划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进而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监控与调节。④ 自我调控。面对学习目标能寻找学习差距,考虑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策略和方法,以促进目标的达成。⑤ 自我激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激励自己战胜困难,获得学习成功,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下面是高中欣赏课中《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教学设计,从中可看出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策略。
【教学目标】
① 认知目标:欣赏世界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了解作者想表达什么?他是用什么手段、方法、形式来表现的; ②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了解作者作画的背景,感受作品传达给我们一种沉重、同情、忧虑感。
【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 重点:《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② 难点: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二、教学准备
① 教师准备:欣赏课件;② 学生准备:课前查阅俄罗斯美术作品的相关知识,并重点了解画家列宾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
(1)导入。① 体验:对作品进行造型、构图、色彩、肌理、线条等画面形成和内容上的自我体验。②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感觉?
(2)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课件演示中、在体现主题的背景音乐下,静静地欣赏名画,感悟作品的美。
(3)新授。① 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② 理解:推测美术作品含义,或者说探讨美术家通过作品所想表达的观念。③ 教师提问:作者想表达什么?他是用什么手段、方法、形式来表现的?④ 评价:判断出作品的价值,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如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否统一、和谐等。⑤ 教师提问:你喜欢这件作品吗?为什么?
(4)小结。教师对作品做出较为恰当的评价,同时也是对学生的讲解作出一个综合的评价和肯定,以肯定的态度对学生的感受作出积极的回应。
四、延伸活动
学生欣赏活动结束后,要求他们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与同伴进行分享和交流,从而为其独特的艺术视角提供交流的平台与发展的空间。
此次教学实践的结果是:学生提出了多种观点,他们的感受也是独特的,甚至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也是全新的,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
二、在美术欣赏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1)反对只讲过程不讲成效的形式化追求。美术欣赏课中,研究性学习同样存在时间长、进度慢、有随机性、教师难控制、有时达不到预期目标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为了在教学中持续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应着眼于潜在的、长期的学习效果,并兼顾当前的学习目标。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时,既要考虑研究活动的展开,又要照顾学习的效率,注意提高研究的成效。
(2)反对盲目排斥接受性学习的极端化主张。提倡研究性学习,并非完全排斥接受性学习。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内容把握住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关系。如画种分类知识还得通过教师以较直观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3)提倡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长远性做法。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参,需要重视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了解学生对美术的态度,从而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其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研究性学习的感悟范文5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2-0011-1.5
研究性学习,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学生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指出:教学过程中“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让研究性学习走入初中语文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它可以变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的传输为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积极主动的现代学习方式。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曾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让学生在语文课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就会多一些主动思考发问,少一些单纯被动的接受,就更能自主的运用知识、理解领悟、分析概括,以积极的思维获取真正的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采用研究性学习进行教学,可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由于反对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语文课中重视了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但不少语文课中出现了只有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却很少见学生提问质疑,主动发现问题,学生还是被动地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是在为教师顺利完成教学计划服务,不是为自己学习服务,只不过由被动地“听”变成了被动地“答”,没有真正取得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权力,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得到充分尊重。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动态过程,语文教学中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可以真正体现这种主导主体的有机结合。
第三,研究性学习是语文教育复归人文性的重要途径。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是提高一个人的人文素养、精神境界的主阵地。教学中要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辩证统一。从当前的课堂教学看,注重了学生的认知活动,忽视了学生内在的体验和感悟,使语文教育形成了在学生道德、审美和精神生活等方面的人文精神缺失。而研究性学习教学理念的产生引入,给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复归带来了福音。一方面,因为研究性学习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让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探究,这是一个积极的学习的过程――学生去做想做的事,而不是做为他们安排好的事。这样就给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既然研究性学习对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呢?
第一,教师要改变旧有的教学观念,转变角色。吕叔湘说过:“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根本问题是语文老师的问题。”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因此,要真正把“研究性学习”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改变旧有的教学观念,转换自己的角色:要从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从知识的权威者转换为学生研究的参与者。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探索、研究的问题各不相同,教师不可能作统一的授业解惑,因而教师应该着重指导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如何收集信息,教会学生会学。例如我在教《藤野先生》一文时,我先以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添改讲义”这一事件(第11―15段)为例指导学生如何圈点批注,理解藤野先生认真负责的形象,再让学生自由选择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其他事件,进行理解阅读,学生对藤野先生这一形象的理解评析比以往教师的讲解分析要丰富得多,对本文的学习也比用传统的教法轻松得多。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活动是分散的、自主的,学生的自控能力、协调组织能力的差异会导致各组活动组织管理、活动质量的差异,研究的问题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我在教《白兔和月亮》一课时,先让学生根据我出示的要求自由评析课文(有对词语感彩的评析、有对描写方法的评析、有对某些段落作用的评析等),让个人依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问题研读,再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讨论,最后,总结寓意。学生的学习活跃而有序,教师教得也轻松。由于语文学科有其多元性、多义性的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体现本学科的特点。
第二,研究性学习的运用要有科学性、计划性。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有限,不同的学生又各有差异,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运用要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定,现行的新教材(人教版)中一些思考题、资料已给我们指导学生研究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切入口,如五律《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两种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等文章主题的多种理解,都是学生尝试研究性学习的好课题。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运用可以先从一词一句入手,再到某一作家作品的专题研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丰富语文课外活动,加强课内与课外的联系。生活是培养语文能力的源头活水,书本以外的生活,既是人生的教科书,也是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因此研究性学习不仅要关注课本知识,更要关注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生活实践、相关学科的联系。初中学生的阅读量有限,生活积累少,在研究性学习中,视野就不开阔,探究也就不会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就可以弥补学生知识的不足,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感悟,使语文学习的研究能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延伸,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变得生动活泼。如本学期在学习居里夫人的《我的的信念》一文时,我们让学生课外再阅读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梁衡的《跨跃百年的美丽》、居里夫人女儿的《母亲》,丰富了学生对居里夫人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的感悟范文6
1.研究性学习有助于课堂上师生角色的转换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到了组织、指导的作用,安排更多的是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活动显然与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不同,对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较为有利。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围绕问题积极思考,于是其思维过程自由展示的机会就增多了,教师可根据其思维展示过程中的漏洞、偏差不失时机地加以点拨,同时启发其他学生共同探讨,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自身的潜能。
2.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组合
学生学习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教师―学生的单向型”,即学生通过大量的诵读、记忆、模仿和操练获取知识;“教师―学生间的双向型”,即教师传授、提问、答疑,学生讨论、练习、质疑来获取知识;还有研究性学习方式,即学生主动地去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能体现出学生自身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对学生“单向型”与“双向型”认识学习方式的养成,其培养造就的学生在处理事务时常表现为“按部就班”。而研究性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其知识获取的途径来自自身的研究活动,研究中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假设能力、决策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一发展变化使学生在处理各种事务中体现计划性、灵活性、独立性和矫正性等,显现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这一发展变化也使学生更能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
二、“研究性学习”实践的思考
1.教学内容与研究性学习方式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认识到实施研究性学习可采取多种方式,可根据每一节课教学内容的不同,制订相应方式。数学基本概念和规律、定理既是课题探究的基础,又可作为探究的对象。学生在学习某个数学概念或规律时,必须以探究的思维方式研究它,才能抓住其实质。研究性学习不是对数学基本概念和规律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而是要感悟知识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刻把握。
2.研究性学习积极作用的再认识
在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奥秘颇感兴趣的心理倾向,而且能把学生的认知学习活动集中到自己感兴趣的新事物上来。它是取得教学成功的第一步。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动手和动脑去获取知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研究性学习不仅能起到拓宽知识面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毅力,发挥学生的智慧,促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培养。此外,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关心和思索,并运用科学的知识、创新的精神、坚韧的毅力和实践的能力去解决生活中一个又一个难题,这进一步促使学生激发自身的潜能,更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转化,也充分体现出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发展等教学新要求。
3.研究性学习带来的新问题
(1)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更进一步地钻研业务,学习科学,提高自身素质,既要更新本学科专业知识,也要弥补其他学科知识的不足。
(2)课题探究中的模拟精度要适当。研究性学习是对科学研究的一种模拟,两者相似但非等同。因此,教师要注意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来适当调节模拟精度。
(3)研究性学习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宜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