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室安全规范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室安全规范管理范文1
1991年邹城市被确定为省和卫生部门生监督改革试点,此后我市不断扩大卫生监督队伍,加大食品安全及卫生的改革工作,并在2011年印发了《邹城市公共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程序》[1]。在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的作用下,我市的食品安全质量大大提高,食品安全抽样合格率不断提高。但是食品经营和管理中仍存在着安全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而,对食品安全生产及监管过程中记录的精准而规范的档案资料,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正常、有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一、食品安全的定义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中不含有害物质,不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且能够为人体提供应有的营养物质,保证人体的生命健康。食品健康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可持续性安全[2]。
数量安全是指食品数量能够满足当地人民需求,且价格合理,当地人民的一般收入水平能够购得满足其生活需要的基本食品。
质量安全是在满足数量安全的基础上食品能够为食用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成分,且食品无毒、无害,食品添加剂等指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食品保质期在食用期内。
可持续性安全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既对人的长远发展有利,又不损害生态平衡的食品。
二、邹城市食品安全现状
1.食品生产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
食品生产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是决定食品安全的决定性因素。我市食品安全问题在1991年后才开始步入正轨,起步相对较晚,因此食品生产者还没有形成较强的食品安全意识[3]。再者,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才能生产出来,其销售价格也相对较高。而食品生产者往往相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利润,因此,他们往往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资金提高食品安全,而是投机取巧,偷工减料,使自身利益最大化。
2.生产经营模式落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食品的生产经营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不可否认我国饰品经营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小作坊式的生产经营模式仍然广泛存在,相对落后。小作坊生产经营模式受到人力、资金限制,生产规模都相对较小、且很少运用机器进行生产,无组织、无纪律进行视频生产,且多由技术水平较低的工人进行生产和经营,极大的限制了食品的质量水平。
3.食品生产源头污染严重
我市一些粮食、蔬菜、水果种植及禽类水产养殖地受到经济水平、资金水平、传统养殖(耕种)方式的影响。养殖者在喂养禽类及水产品时过量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饲料,缩短其生长期,因此我市禽类及水产品食品安全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此外,粮食、蔬菜种植者使用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农药化肥,导致蔬菜、粮食、水果上残留着大量的农药和化学元素,严重影响着食品安全的质量。
4.食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体制不健全
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但是实施效果较差,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长期以来我市的食品安全管理都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没有有力的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市场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进行有利的约束,因此限制了食品质量安全的进一步提高。
5.宣传力度不够
近年来,我市不断的出台各类食品安全管理条例,但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却知之甚少,这主要是由于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行为规范的宣传力度不够造成的。一方面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具备相应的食品安全生产经营知识,这使他们无法生产出符合法律规定的安全食品;另外一方面,普通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较弱,在购买食品时无法对食品得安全性做出准确判断,在发现食品存在安全质量问题时也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消费者的这种行为方式极大的纵容了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
三、邹城市食品安全规范化档案管理的路径
1.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做好一项工作的前提,首先就是要强化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从而切实有效的推进档案资料的规范化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提升档案管理的严谨性固然重要,然而注重提升时效性更为重要,这是时展的趋势也是发展必然要求。从档案的原始录入到之后的存档,以及后期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每一步都要建立严格而有序的工作流程。明确档案管理各个阶段工作的规范性,前期,资料的采集和录入都要求特别的认真,细致而全面;随之到归档与立卷环节,以科学、高效为前提,加强对保管的重视度和其安全性的提升。在规章制度中必须明确责任分配,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更好的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目标。
2.统一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归档目录。
监察部门要明确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归档主要的内容,在统一归档内容的前提下,可鼓励各地寻求创新的工作方法,充分利用政务档案管理经验,使用相对应的档案管理方法。严格按照新《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九条归定,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应当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记录许可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根据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记录,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增加监督检查次数。档案目录应至少包括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企业执行标准复印件、监管部门检查企业记录、季度监督抽检结果记录、风险监测结果记录、投诉举报记录、违法违纪等文字记录材料等。通过归定必备存档资料,可以实现档案管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3.逐步实现档案信息化和规范化管理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可以更加便捷和高效地实现档案管理,从而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这就要求对传统档案管理理念进行改进,让其以与社会发展节奏保持一致,紧随时代步伐,早日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规范化。首先,在进行档案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发挥现代化技术的作用,发挥信息化技术的功能,提升档案工作的利用率。同时也要根据发展需求加大软件开发力度,比如有条件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可以与计算机软件公司联合开发档案管理软件,更好的实现对企业的动态管理,通过云计算等方式,现场记录企业生产情况,进而直接上传至档案后台,真实有效的提高档案的规范化与信息化水平。通过这种对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建设,促使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减少违规操作,继而增强我国档案管理的竞争力。
实验室安全规范管理范文2
当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高校教育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生物实验室作为高校培养创新实践人才的核心场所,会涉及到水、电、气等安全使用,同时,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还必须确保各项实验仪器的规范操作,避免失误操作引起安全事故。因此,高校要不断加强对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环保管理,积极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切实落实安全责任制,对现场的各项仪器、实验试剂以及药品进行科学管理,确保实验后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理,通过安全环保教育活动向广大实验人员积极推广应用高效清洁的实验方法。
一、高校生物实验室的特征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新建各种类型的实验室,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去培养现代科研人才。高校生物实验室承担着较为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因此,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其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高校生物实验室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其人员流动性大、突况较多以及安全控制管理难度大等。与其他各类实验室相比较,高校生物实验室储存了大量的现代化精密实验仪器、各种各样的生化试剂、易于燃烧爆炸的实验物品以及具备毒性的化学物品等。此外,高校生物实验室所要涉及到的科研项目众多,不同项目要求的实验条件也会具有差异性。在部分生物实验中某些实验材料是活性器官或者活生物,在该部分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果不妥善处理便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
二、高校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软硬件方面问题
高校高层领导未能够充分认识到生物实验室环保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日常安全环保管理资金投入上较为匮乏,实验室内部各项安全设施不够完善,不能够有效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节能环保和防护设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生物实验的要求,容易对实验人员与周围环境造成威胁。与此同时,高校领导过于注重科研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环保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安全环保意识普遍偏低,未能够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督促现场实验人员按照制度规范操作,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于缺乏定期对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导致一部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未能坚决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因此,导致不能有效提高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环保管理水平。
(二)安全环保管理制度问题
众所周知,保障各类实验室高效稳定的前提就是必须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安全环保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好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然而,由于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整体安全意识浅薄,工作观念落后,未能够正确认识到生物实验室安全、环保的重要性,导致各项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相互推卸责任。此外,相关部门岗位人员职责不够明确,未能落实好责任制度,做到权责统一,不断加强实验室现场的科学规范管理,这样无疑降低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不利于各项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废弃物处理问题
生物实验室常见的废弃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生物活性材料及其代谢物。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常常要使用到活性动物和各项植物等实验材料。活性动物在解剖后会遗留下来大量的废弃器官,动物也会产生一定的代谢物,这些废弃物如果不能进行妥善处置,就会造成对其他实验项目的干扰和影响,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各种传染疾病的发生,不利于实验室的安全环保管理。二是有毒有害物品及其实验废弃物。在部分实验当中,实验人员需要应用到一些有毒有害的物品,例如,常见的氰化物、重金属、甲酰胺、四甲基乙二胺以及丙烯酰胺等。该类实验物品具有较大的毒性,倘若不规范管理、处置,不仅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实验人员在使用有毒有害物品进行实验后,会产生各种污染废弃物,不及时处理的话也不利于生物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工作的开展。三是放射性物质及其废弃物。在生物实验室中存在着各种具有放射性的样品,实验人员在进行生物实验操作过程中经常要使用放射性元素作为标记物,只要经过放射性元素处理的实验物品、材料以及仪器等都会受到一定程度放射污染,现场安全环保管理人员如果不及时将放射性污染进行科学处理,就会导致该污染对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三、加强高校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规范建设
高校高层领导要高度重视生物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根据学校自身发展水平和条件,适当加大对实验室设施规范建设的投资力度,首先,要确保生物实验室选址的科学性,积极引入先进的安全管理设施和事故防范设备,加强对实验室内部环境的优化改善。对于陈旧的生物实验室,高校要通过改造更新确保各个电路、管道的安全性,还要不断完善实验室通风系统与现场监控设备。其次,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环保安全管理意识,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加强对现场各项高端仪器设备、化学药剂以及实验物品的规范管理,保证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完好无损,能够正常投入到实验中进行使用。最后,高校要注重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事故防范管理工作,要根据国家防火相关需求及时配备好消火栓、灭火器等设备,对于存放贵重物品、药品的库房要贴好警示标志,在实验室外明显位置要张贴好各种安全标识,时刻提醒管理人员与实验人员规范管理操作,杜绝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断提高高校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与环保管理水平,实现各项功能的充分发挥利用。
(二)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制度
高校要想实现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环保管理,就必须针对以往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例如,相关管理部门要制定出《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实验人员相关守则》以及《实验废弃物处置管理条例》等具体实验操作守则和管理办法。管理人员要切实落实好各项制度,严格督促现场实验人员规范操作使用各种物品、药剂和仪器,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环保性。此外,安全制度的制定必须涵盖生物实验教学内容的安全管理、活体动物及植物安全管理以及药品试剂等。
实验室管理部门针对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环保管理特殊性,要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的规范性、系统性以及科学性,要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任务。例如,通过根据不同部门的属性,逐级去签订安全责任书,这样能够保证在发生安全事故时明确落实责任,避免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高校要组建起专业的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实验室安全制度的监督执行工作。
(三)强化废弃物处理的管理工作
1.规范处理生物活性实验材料。在高校生物实验中,教师会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活性生物实验,对于废弃的生物活性材料,尤其是微生物与细胞等,教师要科学指导学生进行严格的消毒或者灭活处理。例如,对于细菌的处理可以通过使用15%次氯酸钠进行30分钟的消毒作业,有效稀释过后进行排放,这样能够最大化降低实验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
2.科学处理有毒有害实验废弃物。在生物实验环保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严格督促实验人员按照规章制度科学处理有毒有害废弃物,将不同的废弃物进行分级分类,收集处理,不能将所有废液倒在一起进行集中处理。例如,过氧化物与硫化物、有机物以及氰化物等。实验人员为了避免有害有毒废液的泄露,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就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处理,收集在不会被废液腐蚀的容器当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其安全环保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高校实验室管理部门要努力为广大实验人员创建出安全和谐的实验环境,确保各项实验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生物实验室管理部门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管理人员与实验人员的专业安全培训,促使他们树立起先进的实验管理理念,自我规范操作管理,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学校要加大对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完善各项安全设施,将不安全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生命健康和环境健康。
参考文献:
[1]潘勋,张淑平,赵庆双.高校生物
学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21(4):115-118.
[2]许业河,黄建榕,廖秀萍,等.浅
谈高校化学生物类实验室安全的危机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28(6):165-167.
[3]杨平,陈燕灵,黄建平.建立实验
实验室安全规范管理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验室设备; 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59-01
我院实验室由院、系部两级管理,作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如何科学管理实验室并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通过我多来的实验室管理工作,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规范化管理,谈谈个人看法。
1逐步完善的规章制度
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主要场所,而一个高效的实验室一定是一个制度健全的实验室。对此我们完善了实验室规范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实验室岗位职责,学生实验室守则、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使用登记制度、危险品及剧使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低值耐用品管理制度,仪器损坏与丢失登记制度、仪器维护保养制度、实验器材的领用和消耗登记制度、贵重精密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制度等。正是这些规章制度才使实验室工作有条不紊有据可查。
2设备的规范管理
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的飞速发展,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逐年加大,而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是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它是实验室的硬件,也是实验室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因此传统的实验仪器逐步被更为先进的仪器取代。如何规范的管理实验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我们管理人员思考的问题。
2.1保持设备良好状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在设备管理工作中,最基本的就是保持设备良好状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但是随着时代变迁我们不能无止境地延长“寿命”,对一些设备使用时间过长,技术性能落后无法满足教学需要,而且修理费用高维修价值不大的设备,要勇于推陈出新按相关手续进行报废,更换先进的设备,以节省实验室使用空间、提高实验室利用率以及教学、科研水平。
2.2新购设备的管理:对于新购置的仪器,在制订购置计划时不但要根据实验要求、实际教学需要,还要考虑该仪器的使用条件、维修成本和维修条件来合理配置。到货后,及时做好安装,调试,验收工作。验收时先根据合同和配置清单逐一清点、核对。安装调试好仪器设备后,在主管部门的把关下,对仪器设备按性能指标的要求进行逐项测试,然后录入电脑。只有对实验设备进行合理的配置、严格的验收、准确及时的建账才能避免资源浪费,使实验设备发挥最大的效力,保证高职高专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
2.3资产档案管理: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仪器设备的资产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需要管理人员有较强的管理意识,并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完善。2009年我校建立了实验室固定资产明细帐的管理平台,各实验室将8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和800元以下的低值耐用品基本信息输入微机,包括仪器设备名称、型号或规格、产地、仪器设备唯一编号、购置日期、放置地点、负责人等。管理平台的建设方便了设备的信息及使用状态的查询,还可以即时统计实验室固有资产。除此以外对贵重仪器还有专人保管其说明书原件、产品合格证、保修单以及保养维护记录。这些都有利于对实验设备的维护,也为以后的报损、报废等提供有力的依据。
2.4实验设备使用管理:实验室的设备根据功能和使用固定在相应的实验室,登记造册放置的位置要远离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品,远离水源、火源、气源等不安全源。我系对实验室较大型的仪器,或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仪器如离体组织灌流系统、BL-420生物实验系统、恒温平滑肌槽等编写规范操作规程和使用登记本,放在仪器旁边固定好,每次使用后都要进行登记,便于日后查看使用情况。实验结束时要按操作规程切断电源、盖好防尘罩。学生在实验使用中若发现异常,应停止使用并报告实验教师,由专门的实验技术人员检查故障,填写维修记录单。
3健全制度安全化管理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验顺利进行,确保学生做实验时的人身安全。我们生理实验室,在教学中要使用很多实验用动物,因此我们在实验室安全方面不能停留在打扫环境卫生、防火、防盗这个层次上,还应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纳入这个范围。要强化实验安全意识,除了遵守实验室安全技术规程以及消防、安全、保卫制度,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外,还要制定详细的生物性安全防疫措施。例如建立动物领用登记制度,规范各种实验操作;制定了实验废弃物如针头、动物尸体的正确处理SOP,各种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操作的SOP。这些措施,使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都得到明显的提高,在实验过程中都能够自觉地注意个人防护,在今后的实验室教学中,能更好地保护好自己及周围环境。
4规范学生管理
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基地是培养学习实践能力的场所。做为教学场所,主要的使用者是学生,而高职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责任心较弱、自律性较差,对实验器材乱拿乱用比较严重,不易管理。为更好理顺责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定位定责。例如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严禁学生在实验室打闹、吃零食,与实验室无关的物品不得带入实验室。首次进入实验室之前将学生以班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确定小组成员名单后,各小组成员不得随意更换。每组选出一位责任心强、有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主要负责小组试验中使用的仪器、试剂、等物品的清点领用、以及用完后及时清理归还,实验结束后实验员检查各小组使用的仪器、物品等完好无损后,由学生、实验教师、实验员三方填写实验记录单方可离开实验室。若有丢失或非正常损坏由该小组成员负责。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爱惜物品,又降低了实验设备的损耗,防止器械丢失,杜绝材料浪费、保障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如今,实验室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繁重、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为了更好的管理实验室,仍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只有科学化、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才能逐渐把机能实验室发展成为高标准智能型高职医学人材的培养基地,以确保高职医学院校机能实验室在正确高效的轨道上长期运转,推进检验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实验室安全规范管理范文4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6S 管理方法;应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随着中小学实验条件的改善和实验教学的加强,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实验手段的应用,对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格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学习作风。就必须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引入先进理念,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为此,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探讨“6S”管理方法在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6S”管理简介
“6S管理”是现代工厂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主要内容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此6词的英语字头皆为“S”,因之简称为“6S”)。清理、整顿、清扫、安全,是 6S 中关于现场状况改进提升的四项基本行动。现代企业通过 6S 管理,可实现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提高员工素养,保证生产安全的目标。虽然中小学实验室和企业工厂有所不同,企业是生产产品的,而实验室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但实验室的管理如同企业管理一样,本质是相同的。因此,在实验室引入 6S管理机制,对于培养学生认真、严格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学习作风具有很好作用。
二、“6S”管理在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1、实验室的整理
整理是实验室 6S 管理的第一步,要根据实验室功能,结合实验室教学任务及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针对仪器设备、物质器材等资源和场地空间现状,进行优化布局。对那些与教学、科研无关的物品,坚决撤走,不保留。在实验室整理中,首先由实验室管理人员按照整理的要求,根据学校有关仪器设备的管理规定,向主管部门提交“实验室 6S 管理—整理”报告,整理中,要坚持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科学布局,最大限度地腾出实验室的空间,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塑造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提升实验室形象。
2、实验室的整顿
整顿是指对整理之后实验室的设备和物品按照功能区( 分类) 进行定点存放。整顿的目的是使实验室的设备、物品一目了然,形成一个整齐规范的实验室环境,突出仪器设备、物品存放的安全性,减小教学过程中找寻物品的时间,有效降低器材及消耗品的库存,这是提高效率和空间利用率的基础。实验室整顿有“三个要素”,分别是场所、放置和标识。场所主要是要求仪器设备及贵重器材的放置位置原则上要100% 固定,所有物品、易消耗品的保管原则上要定点、定容和定量,室内只存放实验室所必需的物品。整顿时,要进行分类处理,依据场地大小和相关存放规定进行整顿的优化设计,即“实验室 6S 管理—整顿设计”报告,明确包装方式、存放数量、摆放位置和固定方法; 提出需要改进与完善的方案及其方法、措施。整顿中,要把握摆放“三定”、标识“三明”的原则,即摆放要定点、定容( 包装) 和定量; 标识要名称明确、型号明确、性能状态明确。科学规定放置方法,规范标识内容。在设置摆放中: 设备操作方便、安全,符合操作规定要求; 物品易取易放;仪器、仪表及物品摆放不超过本类区所规定的范围;可利用立体空间。在标识中: 标识要规范,按照装备部件包装标识要求制订统一标识牌,贴( 订) 在规定、易观察寻找的位置;标识内容信息要明确,除“三明”外,还要明确使用、维修等信息;标识要与使用登记统一,“仪器设备使用登记簿”是标识信息的补充;物品存放、设备操作、危险位置、行动路线、消防装置等进行场地标识,且符合相应的规定要求。
3、实验室的清扫
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目的是保持实验室环境的稳定性,巩固整理、整顿的成果,减少安全隐患。实验室的清扫,不是简单的扫地、擦窗、倒垃圾的事情,它是有标准的、有责任的。保持整理、整顿的成果,贵在清扫。清扫是实验室人员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崇高品质的重要过程。
4、实验室的清洁
将实验室的整理、整顿、清扫工作进行到底,并且制度化、规范化,经常保持清扫后的状态。目的是创造清爽明朗现场,维持上面 3 个 S 的成果。所谓“清”,对实验室物品而言,即摆放整齐规范、清清楚楚; 对实验室人员而言,即物品帐目清、仪器设备状态清、管理规章制度清。所谓“洁”,对实验室场地而言,干净、卫生,清爽明朗; 对人员而言是一种要求,即一种良好工作习惯和品德。实现实验室清洁,光靠人员的自觉性是不够的,必须将上述 3 个 S 实施的做法及其量化标准进行制度化、规范化全面贯彻执行,才能使实验室进一步保持清洁。
5、实验室人员素养
指实验室成员( 老师、学生) 养成良好的习惯,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团结向上的品质。目的是增强对素养的认识,培养学生遵纪守规、按章办事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营造认真和谐的气氛。素养可以理解为素质与修养,也可以认为是素质的养成过程。
6、实验室的安全
指消除安全隐患,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保证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如错位放置、不按规程操作、慌乱急躁、盲目焊接、用电过载等。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如仪器设备工作过热、器材损伤、物品过期老化、线路漏电等。实验室 6S 管理始终把安全贯彻到各个环节中,突出环境安全,注重安全意识、安全管理、安全技能训练,养成优良习惯,才能有效消除存在的人为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三、结语
实验室安全规范管理范文5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03-02
实验室作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处置各种突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技术支撑,其检验能力和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效率。实验室管理和建设工作既是校准实验室管理中一项最系统、最基础、最专业的工作,也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日常业务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依据《计量法》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等级评审准则》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谈谈实验室管理经验。
1 组织与机构建设是前提
实验室的高效运转和效能的充分发挥,离不开一套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保障体系。首先疾控机构的实验室必须依法设立,并取得独立的法人资格。实验室必须经过国家计量认证部门认可,并取得合法的计量认证证书,才能向社会出据公正的实验室检测数据与报告,这是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的最基本前提。其次,疾控机构的法人必须是实验室的负责人。第三、实验室应成立部门齐全的管理组织,如质量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文件控制管理部门、环境条件保障部门、质量控制管理部门、检测报告管理部门、内审和管理性评审部门等等,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人员,各部门和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实验室日常检测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发挥实验室的最佳效能。
2 制度建设是保证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承担多项技术支撑职能,它一方面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各种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服务,另一方面,又为卫生监督机构开展各种卫生执法服务提供技术支撑,所以,实验室的各种硬软件要求很高。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规范的、涵盖齐全的各项管理制度,具体包括:①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②岗位责任制度。③考勤制度。④奖惩制度。⑤科研教学管理制度。⑤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⑧事故分析报告制度。⑨信息管理制度。实验室在健全上述九个最基本的制度同时,还必须加强制度的有效监督执行工作,各项管理制度应有详细的执行记录。只有全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养成一种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以制度做事的良好工作习惯,才能保证实验室的各项日常检测工作有法可依、有彰可循。
3 仪器设备管理是关键
实验室仪器设备配备的种类和标准,是反映一个实验室检测技术手段和日常实际检测能力的重要评判指标。根据国家《省、地、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都按标准配备有A类(完成常规工作所需仪器设备)、B类(按照基本功能必须装备的基本仪器设备)、C类(根据地域特点和工作需求应装备的基本仪器设备)仪器,三类仪器设备数量众多,检测技术标准和检测参数各异。笔者认为,仪器设备配置到位,只能反映实验室仪器硬件要求到位,要想使配置的仪器设备真正发挥效益,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才是最关键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复杂而琐碎,根据本单位长期以来的工作经验,要想做好该项工作,一、实验室必须建立规范的、种类齐全的检测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台帐。二、实验室必须建立详尽的仪器设备技术档案资料,并按不同的种类和数量分类建档,一台一档,便于查阅。三、根据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对属于计量强制检定的仪器设备,应及时送有资质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取得合格的计量检定证书,保证量值准确合法:对于实验室内非强制性检定的和校准证书没有有效期规定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管理员可结合实际检测的要求、使用频率、使用环境、检测的参数和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采用标准的校准方式,对校准结果给予确认。四、各类仪器设备必须建立详尽的计量检定和实验室校准记录资料档案。五、仪器设备在有效检定周期和实验室校准期内,必须按标准的方法,对实验室开展各类检测工作的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工作,并对实验室所有投入正常使用的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仪器维护和维修保养工作情况进行详尽的文字资料记录。六、对实验室内所有的仪器设备一一建立详细的身份标识卡,并按仪器的性能和技术标准,进行有效的状态标识。
4 质量管理是核心
质量是疾控机构实验室生存的基础,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核心。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是保证实验室检测数据结果准确、真实、有效和合法的最根本的保障性措施。如何做好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实验室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二、实验室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和有效的组织机构框图,并以规范性文件形式明确关键岗位人员和及其职责。三、实验室应建立包括其所有开展检测工作涉及领域的具体质量管理体系,并使管理体系文件化,该项工作具体为:编制运行有效的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仪器设备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并对上述体系文件进行有效控制。四、根据实验室每年制定的管理性评审计划,切实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性评审工作,对管理性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的改进和跟踪验证,并对整个管理性评审工作形成规范的文字记录,出据书面形式的管理性评审报告。五、根据实验室每年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计划,实验室每年必须进行二次以上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工作,对质量体系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及时有效地明确相关部门和具体的人员认真落实整改,并做好详尽的内审工作记录,以书面的形式形成标准的实验室内审工作报告。六、聘请实验室质量技术监督员对实验室日常检测工作进行监督,并详尽记录日常检测工作监督工作情况。七、制订详尽的实验室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计划与方案,认真开展实验室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工作,并做好详尽的实验室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记录。八、实验室必须选用国家规定的标准的方法和技术标准进行具体参数的检测。九、制订实验室样品采集、运输、接收、保存、处理的规范性管理程序文件,保证样品检测工作质量。十、规范建立实验室检验报告编制、发放、审核、签发、保存和各种实验室检测原始记录的程序文件,保证实验室所出据检测结果与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
5 安全管理是要点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很多常规检测项目为传染性很强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和化学毒理学指标,这些病原学和化学毒物因子都会对人的生命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依据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等法律法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必须加强安全管理。要想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以文件的形式成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并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人和职责。二、制订详细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并以程序文件的形式规定到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三、按标准,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加强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准入、上岗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工作。四、切实加强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样本、参考菌株、毒株和剧毒化学品的管理,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五、严格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加强实验室生物废弃物和化学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工作,并详细记录规范处理过程。六、制订严格的实验室职业暴露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和处理程序,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七、实验室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防火、防盗和计算机安全知识,并对实验室日常安全情况进行规范的检查,对安全检查情况予以详尽的文字记录。
6 绩效管理是目标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科研能力、客户服务水平,是实验室履行其职能的具体体现。实验室的工作绩效可以从工作量、检验项目数量、服务客户水平、实验室科研能力、实验室工作人员发表著作和论文情况、实验室科研教学情况具体来评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加强实验室绩效管理和评估工作,不断优化实验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验室应该不断拓展检测服务领域,增加检验项目数量,积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实验检测科学研究,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鼓励实验室工作人员多发表科研专著和科研论文,实验室多出科研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最佳发挥实验室的重要技术支撑实力,才能更好的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对各种传染病监测预警、处置突发疫情和处置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服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门专业性、知识性、综合性和艺术性很强的具体工作,涉及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不断研究它的特殊性、科学性、系统性和专业性,才能更好地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实验室安全规范管理范文6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4-22
实验室是承担高校实验课程教学的重要场所,根据学科专业和课程的不同,实验室有化学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电力实验室和机械实验室等。各类实验室都承担着对应学科的课程实验和毕业设计等课程教学实验的任务,各类实验室有贵重的仪器仪表设备、有毒化学试剂、强电设备等。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至关重要,需要对实验室进行强化监控下的安全管理,保障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需要研究有效的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和管理模式,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是保证高校教学安全的基础。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高校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可行性的安全管理建设方案和对策,以提高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高校实验教学秩序,促进高校的实践教学的有效展开和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点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高校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验和教学实践的操作环境,实验室内部存放有大量的实验试剂、实验仪器设备等,实验室的安全隐患突出,常发的事故比如触电、火灾、爆炸、化学中毒、生化泄露等,对高校实验室管理稍有疏忽,就会导致不可估量的安全事故,导致师生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为了研究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和管理的模式,需要首先分析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展管理工作,促进实验室安全运行。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校实验室承载的专业涉及面广,人员进出复杂庞大,导致安全管理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一些综合类高校承担着不同学科的教学任务,对实验室的种类规划较多,比如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机械实验室以及一些特种实验室,如消声水池、风洞、水洞等实验室,各种实验室的管理规则和安全防护的等级和特点不一,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另外, 高校实验室承担的教学任务较重,每天进出实验室的人员复杂,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出现安全事故。
二是高校实验室的层次杂、流动性大,在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上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很多高校的实验室承担着本科、研究生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实验和科研任务。由于实验室中使用者的操作层次不一、人员更替较大,成分较为复杂,导致安全管理的难度较大,容易产生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等现象。
三是高校实验室管理中自由主义作风较为严重,重学术、轻安全的思想扎根较深,导致师生对实验室安全操作的管理构架和意识不够清晰规范。因此,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还存在着管理难度大、统筹协调不足的问题。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安全管理出现漏洞将会产生安全事故。因此,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需要实行严格的分工负责制,建立主管机构,分派主管人员,结合多级管理体系,进行统筹协调管理。
二、存在的问题
结合上述分析的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和管理的特点可知,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设备仪器的管理、制度的构建和人员素质的管理等各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出现漏洞,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方向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涉及规章制度方面、人员素质方面、执行标准方面和管理体制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在规章制度方面,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方向还存在规章制度不完善、不合理、不明确和不细致的问题。高校实验室的种类繁多,安全管理的末端细节复杂,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方面一定要具体完善,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将会导致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的职责分工不明确,从而导致安全建设和管理的质量打折扣,容易产生安全事故。
(2)人员思想方面,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中,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存在着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规则制度落实不严,末端落实差强人意,安全规章流程走形式。在管理的落实方面,人员思想的不重视导致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规则和细则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师生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苗头没有敏锐的洞察力,导致在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开展力度不够,每年各种大小事故屡有发生。
(3)执行标准方面和管理体制建设方面。高校实验室进出人员多、层次杂,导致对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标准方面大打折扣,末端落实不严。部分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导致安全管理体制建设和标准较低,对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的前瞻性不强,无法对容易出现的事故苗头进行动态管理和科学调整;对各项法规条例的执行标准不严,导致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不够,容易滋生安全事故。因此,高校需要从上到下、从体到面进行安全管理的节点控制,从细节抓起,从末端落实抓起,严格监控,强化监督,促进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
三、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与管理模式举措分析
目前,高校根据学科类别和专业特征,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实验室,由于实验室的自身特点和实验人员的个人素质和安全意识等原因,导致安全问题比较突出,需要进行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与管理模式改革,突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建设,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对学校建设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实验室存在专业涉及面广、进出人员多的特点,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建设具有自身的特征,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渗透于教学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管理及高校的资产和设备管理之中,安全规划复杂性增加导致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困难,需要从管理体制、人员素质、制度落实、培训考核和奖惩制度的健全等方面下功夫,在强化监控的前提下促进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模式的优化,相关的措施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面准确地贯彻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管理的规则制度和各项法规要求。在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管理中,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的实施细则相关法规要求,进一步规范安全管理,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坚持“强化意识、安全第一、综合治理、预防为主”的方针,构建健全的考核体系、合理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监管措施,确保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和管理的规则制度落到实处,强化监督和宏观监控,加强全省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
二是健全的培训、考核、奖惩制度。在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管理中,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构建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和人才队伍建设,对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涉及危险仪器设备和物品加强监督管理,试行考核上岗和在职培训,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和素质。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人员、设施,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为学校的教学和研究提供坚强的后盾。
三是实行负责制,采用分级负责制,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落到末端和实处。提升校园安全管理的有序性,对高校的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实行分级负责制度,根据“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设立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专职机构,根据专业、学科特点,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设立安全工作小组,对能适应工作需要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专项负责和管理,同时,加强安全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业务培训,所需经费应列入学校每年的经费预算,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四是强化管理监督和制度建设。实验室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论证要与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要求符合,建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监督机制,建立实验室安全员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追究,做到责任层层落实。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模式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强指导、检查和监督,切实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建设。
五是组织制订本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通过组织定期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提高实验室安全防范能力。实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制订本单位、本实验室的具体管理规程,凡实验室发生火灾、爆炸、人身伤害事故,要进行责任倒查和追究,切实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建设,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在条件保障方面,加大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的建设和维护,应根据本校的实际,保证相关工作的必要开支。
另外,高校应该通过强化监控,并落实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进入实验室工作和进行实验学习的师生,必须对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剧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先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和操作规范指导检查,通过上岗培训,取得合格证,方能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和实验;对于剧毒化学品和其他高危物品,要落实严格的监控制度,实行双人记账、双人双锁,以堵塞管理漏洞和盲区,避免酿成大的事故。
四、结语
实验室是承担高校进行实验课程教学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安全建设和管理是高校安全管理的重点,通过强化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规范安全管理,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坚持“强化意识、安全第一、综合治理、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完善规章制度,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组织定期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确保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保障师生在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中的安全,同时高校应建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监督机制,通过强化监督和监控,保障高校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阮 俊,金海萍,李五一,等.提高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工作参与积极性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