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改革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改革的建议

课程改革的建议范文1

一、加强宣传,统一认识,着力营造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

推进高中课改工作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更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学生及其家长和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任务和意义。要争取社区、家长的积极配合,认真听取家长和社区对课改工作的意见、建议,积极探索建立家庭、社区有效参与课程改革的新机制,形成领导重视、群众理解、全社会支持的良好课改氛围。

二、加强培训,提升能力,切实抓好三支新课改队伍建设

1.加强对教育行政干部和校长的培训,提升课改理解、课改规划、新课开发、课改指导和文化建构等五方面能力。

2.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把岗前培训与实施过程中的跟进式培训结合起来,把集中培训与分散研修结合起来,加强一线教师队伍的培训,实现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全面培训”和“全程培训”的目标,着力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

3.着力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研指导和专家咨询队伍。这支队伍要以教研系统的科研人员为主体,要以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为主导,以一定数量从事教学的骨干教师为实践载体,以部分学生家长为顾问,全程跟踪课改实施进度,及时研究解决进程中的困难与问题,定期对课改成果进行评测,充分发挥专业支持和引领作用。教研员一定要改变过去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必须确立学校在教学研究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走向校本教研,研究校本教研,宣传校本教研,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三、整合资源,实现共享,积极解决经费短缺问题

1.积极整合校内资源。根据新课程的需要对已有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场地和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升级,特别是加强最能体现课程改革特点的选修课教室、通用技术教学场所的建设,同时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多培养一专多能型教师。

2.积极整合校外资源。注重加强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融合与渗透,吸取成功经验,借助于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课程资源和教学活动场所,解决开设通用技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困难;主动开发社会资源,努力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积极争取和利用学校所在地的工厂、农村、部队、社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及其人力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活动空间。

3.组建高中教改协作体学校。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建立教育教学合作互助制度,在教师、基地等资源的共享以及备课、评课、质量分析、教师培训、教育科研等具体工作开展中,进行深层次合作。

4.构建“巴彦淖尔市高中教育教学网络服务平台”。筹建区域性学科教学资源库,遴选优质的教学设计、教案、课后反思、本课及本单元主题学习资源、教学视频、学生反馈等教学资源入库,通过网络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享;开设教研活动平台,及时各校优秀教研组活动的公告,组织各学科教师参加教学交流研讨,并将活动纪实、研讨纪实以及活动后反思等系列资料进行公开,便于改进教研组的工作,提升教研活动的质量。

四、树立样本,以点带面,带动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抓紧建设两所样本学校,通过加强这两所学校建设,在点上先行取得突破,积极发挥它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带头参加各种课改活动,承担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题,力争推出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使之成为全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研究基地、攻坚基地、示范基地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基地,为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提供经验,并指导全市的高中课程改革。鼓励非样本学校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实验,实验成功就迅速推广。同时,利用高三毕业后的时间,组织新学期任教的教师到广东、海南等取得成效的课改试验区广泛地参观和学习,通过取百家之长走出一条具有我市特色、我市风格的普通高中课改之路。

五、充分挖掘,形成合力,为推进新课改提供保障

1.争取市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加强对课改工作的指导,加大对课改经费的投入,保障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资源配置、专业教室建设、实验仪器图书装备等所需经费,根据高中课改需求,增加教师编制,公开招聘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到高中任教,为课改提供师资保证。

课程改革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自主学习;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一轮的英语教学课程改革席卷而来。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的宗旨是“以活动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这一宗旨主要强调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与热爱,使学生把语言的学习看作为内在的需要,学生的角色从接受者转变为分析者和探究者。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和谐交往可以激发学生对认知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意境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1 英语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实施原则

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培养成绩优异的学生,而且还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理智发展。“以活动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不应仅仅是帮助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而且要遵循现代学生认识的发展顺序,帮助学生实现认知的飞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设计的活动应该是学生能够接受,愿意接受,主动探求的形式,应始终贯穿以下原则:

1.1 趣味性原则

在新课程标准中分级制定了情感目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主动求知。

1.2 实践性原则

主体的实践性活动、直接经验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教师应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用手、用脑,在活动中启发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通过完成具有挑战的活动任务,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和实际体验中,独立思考,积极参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自主学习原则

使全体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体,这是衡最活动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要求教师确立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重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尊重和保证活动的独立性与差异性,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地、创造性地活动和发展,真正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和活动的主人。

1.4 生活性原则

在活动的设计中,要注重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验与生活来学习,要在经验的范围内发现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材料,注重选择有可能引起新经验的知识点;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来展开教学,使他们有更多的对生活的实际感受和与现实、大自然的直接接触,让他们从现实和生活经验中发现课题,在多样的、具体的生活经验中培养“用英语做事的能力”。

1.5 开放性原则

活动教学过程是一种开放的过程,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环境和氛围的创设上,一是开放的人文环境,要求营造出民主的,为学生所接纳的、无威胁的、富于创造性、主体性发挥的师生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无所畏惧、独立的探索心态,以激发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因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满足感是在一种允许提问与自由探索环境中获得的;二是开放的时空环境,表现在时间上不限制在一节课和在校学习时间,空间上重视教室内环境的灵活安排与组合,同时将课堂引向社会和大自然,利用更为广泛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得到最为广泛的关注与发展。

1.6 合作性原则

“以活动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进行的一种同伴间交往互助,合作交流。通过合作,学生能够相互学习,齐心协力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学习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合作还应包括师生共同优化教学的过程。教师要关爱每个学生,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水平出发,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以情促知。在活动过程中及时给与学生指导和帮助,对他们的成绩给与积极地评价,尽量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和谐交往可以激发学生对认知的兴趣,对学习的热爱。教师亲切的话语及与学生平等的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意境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2 英语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几点建议

2.1 利用视听效果增强情景的真实性和趣味性

课文中的许多情景(如地震等)大多数学生没有亲身的经历或体验,而文字的抽象描述也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让学生观看地震资料片段,学生便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和体验“quake”和“shake”等词的意义,也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cut off”和“fall down”等词组用法。

2.2 利用声像效果拓宽学生的交际领域

教师可以利用录像机等设备给学生放录像,让学生仔细观看,并有机会相互交流。例如在SEFC BOOK 1A UNIT 6 GOOD MANNERS课时,就可以给学生观看有关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及其他礼仪和我们国家相关的录像,让学生能够深入全面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其次,将还原,展开,重演,再现……的活动方式和过程,加以简化。因为原原本本地照搬或复制知识原始获得的实践认识活动方式和过程,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展开和简化,特别是简化有两种水平和形式,即物质的水平和形式,言语的水平和形式,以及多种过渡的形式。情境教学告诉我们,创设情境的手段和途径包括: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和言语描绘。通常理科教学中采用的探究学习或发现学习方法,则是提出课题,提供一定的结构性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操作,或表演,或实验、报告、评价。其中,物质水平和形式占主导,也包括语言及多种过渡形式。按照加里培林的研究,内化的一般规律先是通过对实物的操作进行具体动作思维,同时用言语来表述,进而脱离直观,借助表象进行思维,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符号操作,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再次,知识内化的真正完成,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还需进行外化过程,即把此前领会的知识通过操作和言语展开,呈现出来,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就是练习、实习、实验、操作、问答、考试等过程。

2.3 外语教学必须“以人为本”

课程改革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课程改革;现状;翻转;意见和建议

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适应让我们更好地落实我们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我们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也是如此,通过改革,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朝着更科学、先进、合理、人文化的方向迈进。各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新的积极的变化:教学中注重启发诱导,注重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融入大量的素材,开阔视野,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积极性有了些许提高,师生关系融洽,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更多地是中职生学习的引导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每个中职生得到全面发展,进而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率。

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的现状

中职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注重形式主义,一味地去学习课改成功的学校的做法,部分学校语文课程的预设性过强,让原有的快乐阅读失去了原本的美感;在作文教学上,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内容却显得单调,也没有很好地突破。再加之应试教育干扰,中职语文教师在课改的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究其原因,既然是改革,说明没有什么现成的理论和经验可以借鉴,故要我们全体语文教师不懈努力,敢于面对现状,迎接改革的春风到来。目前的现状如下:

1.过于依赖省标或国标语文教材,缺乏自主性。我们通过研究语文教材会发现:不管是高教版还是浙教版或是其他版本教材,他们都是以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文章、事例等作为语文的选材对象,因而在课程理念与方案上忽视了中外文化的差异、经济的差异以及教育水平的差异。如果完全依赖这样的教材,我们语文教师就会进入死胡同,为了教好语文课文、词组、语法等而教学,仅有的教材内容,学生也没有学习到。失去了语文教学的丰富性。

2.在语文教学上过多模拟照搬,流于形式。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涌现了杜郎口中学等一批名校教学改革榜样,这些学校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所以,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股学习名校的热潮,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许多学校完全不考虑自己学校的现实情况,学生的学情,教师的师资水平的差异性,一味地照搬照学,这种完全模拟照搬的做法,没有考虑到差异性和个性化的需求,不仅会严重地扰乱了他们自己学校正常的教学,而且还会水土不符,影响到学校的高层决策,要不要继续进行教学改革。

3. 语文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就是现代化教学。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诸多变化,极大地扩展了师生的交流媒介,扩大了知识视野,语文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我们的语文课堂因此而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形式多样,于是,许多中职语文教师就花了大量的时间到课件的制作上,把语文的教学课件做的图文并茂、声音和视频同步采用,如此一来,语文教师认为中职生在声音、灯光、视频等现代化媒体助力下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习多姿多彩,学生学习一定是快乐的,知识是可以全部接受的,因为老师把所有的教学内容和策略都已经为学生准备好了,学生们只要在课堂上加以消化和吸收,便可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转化,其实,教师还是没有真正理解现代化教学的真正内涵,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接受和能力的提升,更谈不上什么人文素养的形成。

4.传统评价无法改变,语文教学“唯分数论”的现象还经常存在。虽然许多教育机构主管部门在不断加大教育考试改革力度,不再一考定终身,想要改变将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这一应试教育弊端,说到容易,要做到是非常难的。因为许多老师的观念还是没有转变过来,认为我们的学生比其他学生优秀,看分数就知道一切,其实不然,分数只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上的一个阶段性检测,不能代表学生的真实水平和真正的能力。

二、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改的意见和建议

随着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不止这些,还有许多,但是,这几个问题是比较突出的,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用什么策略来妥善解决呢?以下是笔者对以上问题所提的建议。

1.重视标准教材,编写校本教材,两者同步使用,共同促进语文成绩的提升。不管是省标还是国标中职学校语文教材在内容选择上注重了全局性,但也有一些值得改善的地方,比如: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上如何权衡的问题,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强国,民族众多,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在我们的农村地区,现在仍保留着许多可贵的非物质文化和传统文化,这些非物质文化和传统文化其实就可以当做学校的校本课程来开发,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完全可以在学习非物质文化和传统文化活动中贯彻落实,这不仅使我们中职学生可以接受到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而且也是对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和传承,每个地区或学校有了当地特色的校本教材作为补充,可以改变我国教材比较单一的现状。

2.学习先进课改经验,敢于语文教学推陈出新。进入21世纪以来,杜郎口中学等一批名校教学改革榜样作为样板,为我们其他各类学校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我们其他学校要善于学习该类课改先进学校的语文教学的改革举措。在学习的过程中,许多学校要充分考虑自己学校的语文教学的现实情况,本地本校学生的学情,教师的师资水平的差异性,多考虑到各种差异性和个性化的需求,在教学上要敢于突破,在教法上要敢于创新,不仅会促进了我们自己学校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改善,而且还会实现教学的延续性,落实我们语文教学改革目标。

3.借助翻转课堂,开拓现代化教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首先,我们要善于了解我们的学情,在课堂教学之前,要制作微课,将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上传到我们的教育网空间,并告知学生如何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时间和需求不一样,通过微课的这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先学,老师后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完美体现,另一方面,我们的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上,就可以有针对性的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及时答疑和解惑,促进学生的语文成绩的整体提升。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师通过制作精美的课件吸引学生眼球,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形式多样,极大地扩展了师生的交流媒介,扩大了知识视野,语文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我们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与学更加多姿多彩,学生学习一定是快乐的,知识是可以全部接受的。最后,再次通过翻转课堂原则,在教育网空间上布置分层性、多元化的语文作业,一改传统的统一模式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便可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和高转化。教师通过以上改变,不仅学生知识的接受和能力得到了稳步提升,更促进了个性化教学的全面落实,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

4.采用多元化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完整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最根本的是要改革现有的语文考试制度,不能“唯分数论”,更不能以一次考试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的语文成绩差,是差等生等,否则,我们的学生将失去信心,对未来的学习不利,对学生本人也不公平,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新课改上,只有使我们现有语文考试制度与实际实行语文的考评方法体系相协调,注重科学性,强调以学生为本的评价方法才真正能够落到实处。从学生的成长出发,不能用单一的传统的评价方式(唯分数论)来衡量所有学生,我们应该将形成性评价与最终性评价相结合来评价学生,如此一来,教育才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将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到实处,平等民主地对待每个学生,挖掘他们的潜能,促进其个性发展。

课程改革的建议范文4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中职学校中学生的现状,以及计算机应用基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知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了探讨和讨论,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引言

    计算机知识的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推广,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信息化进程,使得人们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途径更加广阔。当今社会,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操作方法不仅是人们立足社会的必要条件,更是人们工作、学习和娱乐中不可或缺的技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中的一门基础课,是中职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入门级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首先要使学生了解必要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同时,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使用计算机来获取、加工、传播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熟悉信息化社会中的网络环境,为他们自主学习、终生学习、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环境奠定良好基础。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1教师观念落后,知识更新慢,教学目标不明确

    职业教育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也要围绕这一方针开展。有不少教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定位理解的并不透彻,依然抱着以前中专教育的想法,传统的应试教育占据头脑,面对新的形势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忽视技能的培养;对于当前社会的就业需求不了解,还在讲dos命令、windows98等过时的知识;有的还简单的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就是教学生打字。观念的落后加上有的学生教师的配置不合理,导致学生学用两张皮,在实际应用中大打折扣。

    1.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少,教学手段单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理论知识占一小部分,大部分内容是图形界面和人机交互。有的教师还在采用口头语言和板书式教学,不仅教师难教,而且学生也感到抽象难懂、苦燥乏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既费时费力,又达不到效果。学生不能跟随教师进行操作练习,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师生互动性差,教师也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

    1.3考核体制陈旧,评价指标少

    对一门课来说,考核手段非常重要。目前多数学校同课程一般采用统一命题、考试、评卷,这种考核方法实现了教考分离,考核手段比较公平、合理。但是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来说,采用这种考核方法却存在很大问题,单单凭一张考卷来考察学生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很不科学的。有的学校采用卷面考试和上机考试各占一定比例的办法,但上机考试时间有限,题目较少,考察的知识点并不全面。

    1.4学生基础总体较差,程度参差不齐

    现在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是没有考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或者同等学历的社会青年,其基础总体上较差,程度参差不齐,有的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有的学过计算机,有的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使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中职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和新知识比较感兴趣,但缺乏学习的耐力和毅力;他们个性强,喜欢表现自我;纪律性和组织性较差,团队意识不强;生活自理能力差。有的学生初中时成绩差,长期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冷落、同学的白眼,自卑心理严重,自信心不足,进取心不强,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这都给我们的日常管理和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师除了传授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2改革措施

    笔者认为,要改变上述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2.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首先,教师要学习职业教育法和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真正吃透职业教育的特点。其次,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熟悉学生的心理状况、思维模式和认知发展规律,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再次,教师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解当前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就业需求,正确使用各种电教设备,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2.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较好的直观性和交互性。我们也可以把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把计算机辅助教学引人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可以满足各种形式课堂教学的需要,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了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摆脱了课堂内容的抽象与枯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还应尝试上一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讲座课、学生作品演示课、任务实现讨论课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软件、手机短信、电话等通信手段与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在线答疑等,利用局域网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学生作业保存、学生作品展示等。

    2.3模块化教学

    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内容,将其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中英输人、windows操作、网络及通讯、文字排版、电子表格处理和演示文稿等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及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毕业时应具有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按需施教,尽量精简不必要的知识。每个模块的学习要以掌握必要的技能为目的,以服务学生就业为目标。

    2.4任务驱动

    在每个模块中,知识点的掌握需通过一个或多个任务来完成。比如,在前面提到的“信箱申请及使用”知识点中,要求学生完成免费信箱申请、添加本班通讯薄、编写电子邮件、保存草稿、上传附件、接收和阅读电子邮件、发送电子邮件等小任务组成。这些小任务非常具体,实现起来也比较容易,学生容易完成。在上机前,要完成哪个模块、哪些任务,教师都具体地布置给学生。在上机操作时,学生就知道要练习什么内容,避免了因上机目的不明确而导致学生无所适从。

    2.5过程性评价

    在每次上机前,都安封隋相应的任务,下课前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记录,学生每节课都知道完成了什么任务,完成的怎么样,每完成一个任务就会有成就感。这样老师虽然辛苦了一点,最后期末成绩可直接由平时成绩评出,这样成绩比较公平、公正和合理,避免了考试一刀切。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进行成绩评定时,除了横向比较之外,还要纵向比较,多鼓励,少批评。

    2.6注重团队合作精神

    对一些大型的综合作业,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置一个小组长,每个小组成‘员都分配有不同的任务,最后由小组共同完成任务的整合。这样的方式贴近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喜闻乐见,因而每个人都积极参于,既发挥了个人特长又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当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屏幕上展示出来,个个都露出了笑脸,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在快乐的活动中学习了知识,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课程改革的建议范文5

1临床专业医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医学科学迅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但目前临床专业医学课程体系仍主要采取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即基础~临床~实践的三段式课程体系模式,导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育的脱节。一方而,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缺乏有意识的专业引导,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而,在临床教育和实践阶段,学生往往表现出对基础医学知识的遗忘,且缺乏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从格式塔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看来,基础与临床课程教学体系往往缺乏整体观念,各自为政,不利于学习的迁移,尤其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导致学生功能固着和问题定势,不利于医学人才的培养。

针对上述弊端,我国部分医学院校进行了一些医学教育改革探索,如锦州医学院在设置综合课程时,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作为原则;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重视课程的交叉融合,建立了模块式课程体系;浙江大学医学院课程模块设计采取前期趋同,后期分化方式;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新增早期接触临床课程;湘雅医学院强调采用以问题为向导(PBL)和案例教学法等[y但在改革中都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还没有一套比较完整、成熟、有效的医学教育模式。如在跨学科课程整合中,由于目前大多数院校仍然是以学科和教研室为主的教学构架,导致各学科间的组织、协调存在重重困难,整合的重点大多放在基础医学课程内或临床医学课程内,少有院校对所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进行整合,出现了知识融合困难、脱节、重复、遗漏等现象;许多教师缺乏培训,观念转变困难;改革效果的长期评价缺乏。

课程作为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育载体,其体系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关系着医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因而,有必要对临床专业医学教育的相关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2临床专业医学课程改革的关键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各学科之间不断渗透融合,医学科学越来越重视人体的系统性、整体性、社会性,对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医学科研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临床专业医学课程改革应当以培养医学生的整体观、临床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为目标,紧密围绕培养现代化医学人才的宗旨,在教学理念上强调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和整体性,重视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相互联系。

虽然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够为医学课程改革指明前进的方向,但推行课程体系改革还需要抓住潜在的关键点。医学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疾病的认知过程从根本上影响着医学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要变过去教师带着问题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问题。同时现代教育观念更加重视教育的过程。因此,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将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其中,重视教育的过程,变革教学机构,实现课程的整合与优化,创造崭新的课程教学模式。

2. 1教学组织机构的变革

课程改革推动着学校组织进行变革。教学组织机构的重构是建立新的课程体系的基础,包括目标的重构、结构的调整、文化的新生。首先,需要重新诊释教学理念,调整课程目标(包括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应当遵从认知学习的程序,注重逻辑性,逐层推进。教学组织的结构也应当按照认知程序进行必要的重组,以便后期进行课程整合。譬如,基础医学可以整合成形态、功能、代谢三个教学与实验中心,以教学组替代原来的教研室,归各自的中心管理。组织机构的变革不是简单的物理组合,而是要赋予新的重组体灵魂,实现教学内容的全而重组。当然,组织的革新总是会带来新生的文化,对各种文化要予以包容,注意甄别,保持自觉和内省。

2. 2课程的整合与优化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提到顿悟,认为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内在性质有所顿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可以避免与这一问题情境不相干的大量随机的、盲目的行动,而且有利于把学习所得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这种学习理论和医学人才的培养需求是比较接近的。然而,是否发生顿悟是不可预测的,但可以通过整合和优化医学课程体系使其发生的概率大大提高。首先,可以将医学课程体系划分为临床前期课程和临床课程。课程的整合包括横向及纵向整合两方而。横向整合局限于基础或临床内部;纵向整合则是要实现基础教育中有临床,i晦床教育中有基础。整合后的课程模式主要有三种:以器官系统为基础、以临床表现为主线(Case-BasedLearning, CBL)、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教育过程中,强调整体观,既要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又要培养科研实践能力,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课程的优化以提高医学生素质为目标,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提倡启发式教学。在临床前期教育阶段就组建导师负责制的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临床实践和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改革课程管理模式,调整学时分配,增加自习、实验和见习时间。调整评价体系,实行等级学分制,在学分制基础上划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级别。考核注重过程,以平时成绩为主,形式多样化(如作业、报告、实验等)。

2. 3构建结构、功能及疾病整合联系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机构重组、课程整合优化后,课程改革的物理形态已基本完成。接下来,而临的问题主要是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到实际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组织有关教学单元,以器官系统结构、功能及其疾病为主线集体备课,按人的认知学习过程组织教学,这样可以加强临床前期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的联系,便于发现其中的关键联接点,有利于学习的迁移。需注意的是,集体备课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组内,还要实现跨教学组讨论,特别是需要临床前期教学组与临床教学组的交流。集中教学人员以对疾病的认知过程为主线,分系统讨论并确定各个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理论教学方法、实验见习教学方法、PBL教学方法、完善试题库建设等。讨论过程中应当重视其它教学组成员提供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做到教学思路清晰,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发现对疾病认知过程的关键点,帮助学生在这些关键点上展开思考,实现顿悟。教学内容要注意前后呼应,密切联系基础与临床。多媒体课件中应尽可能加入更多的动态图景和影像资料,以增加学生的感官体验。教学方法多样,增加实验见习的学时比重,重视情境模拟、现场体验。除此之外,每门课程可以准备体现专业特色、高度整合的教学讲义并发放给学生使用,讲义既要有主体部分,又要有可延伸之处;既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又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提供系列参考书目(包括教材)便于学生自学。

课程改革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100-02

《水利工程概预算》是我院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的内容涉及面较广,不仅有工程技术方面,而且有国家的方针政策方面,同时与社会性质、分配制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总之是一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政策性的课程。该课程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利工程概预算的基本概念、编制程序与方法、定额使用、基础价格确定、工程单价计算,以及建筑工程、设备及安装工程、临时工程等概预算编制和工程量清单编制等。其中贯穿于基本建设的设计、施工的各个阶段的费用计算又随地区不同而不同,各地区、各部门均按照当地造价管理部门的规定执行,具有较强的地区性和政策性。再者,由于该课程与建筑材料、水利工程施工与管理等课程相关性较强,因此,须在掌握理论知识,熟悉本地区定额的使用方法及取费程序的前提下才能学好本门课程。另外,从培养学生实际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角度出发,必须改变以往只侧重于理论教学的观念,着重实践环节的教学,着力加强培养学生编制水利工程造价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以期学生日后在专业技术领域较好地适应岗位,因此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对《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过程中浅谈几点看法。

一、《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材资源短缺、教学环节效果不良。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如何正确选择教材就显得异常关键,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通过多套教材的比较,目前我院使用的教材知识覆盖面广,内容涵盖了定额计价、清单计价、基础单价计算等各方面,但是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工程量计算这方面的内容介绍却较少,这样便导致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很容易忽略这块内容,加之没有工程实例进行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就更大了,学习吃力也就成了必然。另外一方面就是教材没有结合配套的定额及相关法律法规,造成教学空洞、乏味没有说服力,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仍然不会使用定额以及分析和套用取费程序,不具备工程经济分析的能力。

《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实践性很强,那么就需要有大量的辅助教学资料来充实课堂,而学院关于这部分的教辅资料配备严重不足,也没有进行一定的更新,从而造成了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不能正常享有资料,不能配套使用这些实用性的资料就必然导致学生职业能力滞后。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重视力度不够。我院《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就是在完成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后进行一周的课程设计。目的是想通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安排学生分组完成一项工程总概算的编制,从而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概预算编制的一般方法,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思考和创新意识。但实际上这周的课程设计根据教学安排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完成,既保证不了固定的场所集体设计也保证不了老师有充足的时间按时指导,再加上对于缺乏经验的学生来说,本身工程量计算、套用定额的能力较差,参考资料有限,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学生面对课程设计题目难以入手,计算过程出现偏差。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很难收到良好的课程设计预期想要达到的效果。

3.教学学时安排欠妥,教学手段有待改进。根据教学大纲本门课程安排了48课时,其中实验教学16学时,理论教学32学时,但由于学院机房配有的广联达造价软件对于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并不适用,因此我们全是按理论课时讲解。这样就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不够,对学生正确理解施工的工艺流程、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以及计算工程量来说缺乏一定的现场实践经验。

在教学手段方法上,目前我们仅限于使用多媒体授课,虽说能更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课程内容,但没有很好地结合工程实例详细地从编制基础单价,进行建筑安装单价分析,进而到编制各分部工程单价以及最后编制工程总造价。另一方面也没有很好地把概预算定额,当地造价部门颁发的各类文件,的各类指标、信息等贯穿在课件中来丰富课堂。

二、今后教学改革应努力的方向

1.优选教材,充实各类教辅资料。为了达到农业水利工程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做到“学”与“用”的实际结合,针对学院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和其他院校教材对比分析,力求选择符合我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国内优秀教材,以确保教材内容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行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新知识与新技术整合。另外,学院在大力扶持各系发展的同时也大力支持配套了辅以反映水利工程专业当前先进性的参考资料,如:《新疆水利水电工程补充预算定额》、《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等。不仅从数量上要确保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借阅,还要保证学生学习结束后的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的使用。由于行业内每年都会有不少计价问题出现并得到解答,最终以补充定额等文件形式出现,对于这个方面相关教师也通过周边设计单位的帮助得以收集整理。而在课程设计乃至毕业设计中凡涉及到建筑材料的来源、市场价或出厂价、运输方式及运输距离、运费标准、施工场地水、电供应条件等方面的知识,则首先要求学生通过自主调查分析解决,如有遗漏或不明白的部分则由教师联系设计单位专业人士辅导补充。

2.教学手段及教学环境的改变。在教学方法上,不仅只考虑一味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老师出去进修的机会观摩其他高等院校的相关课程的教学手段,以求充实我们自己的课堂,也可以利用现在比较好的微课形式已达到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电化教学等手段,同时可以根据授课内容,穿插图片和录像内容,再现了生产过程,也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现场实际情况以及理解了施工的工艺流程。当然为了能更接近工程实际,我们还可以把教室转移到学校临近的在建工地,现场介绍有关土石方工程、脚手架工程、堆砌石工程、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以及安装工程等。通过组织这样的现场教学活动,不仅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地去思考课堂中的问题,相信这样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一定能使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

3.课程教学安排的调整。结合学校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之际,对水利工程概预算的总课时和理论课时及实践课时进行了适当调整,并据此重新编写了课程大纲,对于一周的课程设计大纲也重新修订,更严格了考核方式和设计内容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状态。通过对该工作岗位的进一步调研,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典型水利工程图纸,由学生自己编制基础单价,进行建筑安装单价分析,编制各分部工程单价,最后编制工程总造价。教学中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对学生将来获得有关职业资格证书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英.《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改革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2,11(03).

[2]李春生.《水利工程概预算》专业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674-676.

[3]陈利.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3,12(4):52-53.

[4]钟绵志.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存在问题与建议[J].山东水利,2014,(09).

[5]孙利萍.浅谈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2,(09).

"Hydraulic Engineering Budget Estimate" Teaching Reform and Suggestion Professional Courses

SUN Hai-yan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Tarim University,Alar,Xinjiang 843300,China)